既然有物極必反這個道理,也有很多盛極必衰的例子證明,那麼為什麼沒有「衰極必盛」的例子?

如果有,根據的基本是什麼?如何從歷史,經濟,物理等方面上來解釋


謝邀。

「物極必反「根本就不是個道理,而是個常見的模式。常見,但不必然,反例多著呢。如題主所考慮的,衰到底最後被滅了的事物不計其數,無論是個人、民族還是國家、文明。

許多傳統文化的一大缺點就是分不清道理和模式,分不清必然和偶然,只會比喻和類推,不會嚴謹的推理,攪成一鍋粥。做平面幾何證明題有助於克服這種頭腦混亂。

具體到中國,有一個有趣的要點。中國是唯一從古代延續至今、沒有中斷的文明,所以習慣性地認為自己衰敗了必然有復興之時,只要自己足夠努力什麼奇蹟都能創造出來。君子自強不息,士不可以不弘毅,許多格言都是這個意思。這其實是一種無與倫比的自大!但這種自大仍然是有價值的。它多次使中國人民煥發出不可思議的勇氣和創造力,完成了許多偉業。正如基辛格《大外交》第18章所言:「大事業往往需要一點天真去推動。」盲目的自信總比盲目的自卑好得多,這種自信是超級大國人民必備的底蘊。


有啊,「否極泰來」,木有聽說過嗎?


我覺得吧,其實就是勢能和動能的相互轉化……

來來來題主,咱們來做個小車下坡再上坡的初中物理實驗看看……


我從數學的角度分析一下。

連續可導函數中,「極點」的定義就是二階導數為0的點。換句話說,如果這之前一直在上升,那麼過了這個點就一定會下降;而如果之前在下降,那麼過了這個點就一定會上升。

定義如此,你盛而未衰,自然是因為沒有「盛」到極點;否而未泰,自然是還未「否」到極致。

其實類似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實際上完全是廢話的還有一句:

「夫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我也可以用擲硬幣的例子模仿一下:

「夫擲幣大勢,正久必反,反久必正」。

=============================

我突然發現回答跑題了。否極泰來的例子其實也有很多啊,可能是因為沒有「必」這個限制條件吧,畢竟loser太多,一蹶不振者大有人在。

其實吧,我是覺得說「盛極必衰」,就有如說風涼話一般。因為所謂的「盛」,是需要東西去維持的,一旦出了些什麼狀況,就很可能支撐不下去。而「衰」就簡單了,只要你不去主動做什麼,就可以安安穩穩地處在這個狀態里。另外就是,你已經衰成這副德性了,誰還有閑心搭理你啊。。。


謝邀。

因為衰到極點就是消亡、終結。


道理不都是對的,或者說,所有人類理論都只有有限精度,精度範圍內正確,範圍外扯淡。

而像沒有經過嚴格科學觀察,數據統計的古代俗話之類的道理……那個精度有多可憐……你自己感受一下。

物極必反在否極泰來這個意義上不過是自我安慰,實際上更多的情況是否極然後你就死了化成糞土了,當然這些糞土會在自然循環中重新組成其他事物,然而那已經不是同一個事物了。

萬事萬物皆由生到死,既有開頭,必有衰敗,卻沒有幾個能再度煥發新生,這才是更常見的規律。


有啊。我和許多考得很差的人聊過,安慰他們最好的理由就是「反正你下次不會考得更差了」。


物極必反是個常見事物的總結,但不是什麼道理,因為道理需要有嚴密的邏輯的,物極必反是沒有的,而且它也沒有什麼指導意義。就算是物極必反,問題是,「極」在哪裡?我們不知道,只能等到反了,而且是真的反了,才能說「物極必反」。這句話的主要作用不是指導你如何,而是你想當事後諸葛亮的時候可以文雅地替代「看,我就說吧」。

那麼我來當一回事後諸葛亮,聊聊物極必反。只有到了極限,才有可能反過來。比如你開公司,一開始很難,然後經過幾年奮鬥,到了100人的規模(為了便於說明,用人數來表述規模,實際上不準確,只是比較直觀),又過了幾年,到了500人的規模。如果你的管理能力也就是500人,那麼當公司繼續做大,到了600人的規模,就必然出現混亂,你無法掌控600人,所以就會走下坡路,甚至分崩離析。這就是物極必反。

實際情況肯定比這個複雜,比如你發現自己的管理能力不足以維持公司,你可以通過學習或者聘請高水平人才等方法提高管理能力,或者狠下心讓公司維持在你能管理的規模上,或者等公司走了下坡路,人員減少,公司就又回到你能管理的層次上了。

至於衰極必盛,未必就不行,比如你的資產,也許一開始有一千萬,後來賠了,變成十萬了,再後來成負債一千萬了,也許你的債主怕你掛了反而會照顧你,也許你覺得再沒有可以失去的東西,反而東山再起呢。

這些所謂的道理,其實就是些老話,我延伸一下,包括所謂的國學在內,是極其缺乏邏輯的,根本談不上嚴謹,看看就算,別太當真了。

命運一直在你手裡

-----------------------------------------------------------

與其是說個道理,不如說是個警示,無論你做什麼,都不要了太過了,否則物極必反,不能為了錢冷落了親情,不能為了工作搞垮了身體,不能為了權力踐踏了法律……提醒我們時時刻刻都有一條看不見的底線,不要去觸碰。而衰……能說人們比著無知比著欠債然後最差的那個就盛了嗎?


絕處逢生,哀兵必勝。


盛極必衰來自物壯則老,老完了,就該死啦~


因為政治不正確,所以不被提倡;既使用,也只用於鼓勵處於消極狀態的人,如否極泰來。並不會正面使用到它


因為熵定律。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而奉有餘。對於自然界而言,一個物種太過興盛就會由於食物,環境承受能力的不足這類原因而衰落,也就是盛極必衰。對於人類社會而言,馬太效應一直存在,作為個體,每個人在做選擇時,往往選擇更好的,拋棄弱小的,導致強者更強,弱者直接消亡,衰極必勝往往是小概率事件,更多的是弱者直接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這就是自然界的弱肉強食,優勝劣汰。

兩個問題所講述的內容不一樣,前者盛極必衰講的是如何保持興盛,後者則講的是如何存活,!


水往地處流


文字遊戲而已。

還沒轉的時候,還沒達到

衰時同理。

不就是函數極值嗎……


你是不是沒聽說過「否極泰來」這個詞?


因為衰極了差不多就死了(認真臉)

假如你僥倖不死......那就繼續衰著吧。

鹹魚翻身,那是端上桌吃了一半再翻個面而已


※※衰極必盛,表現在炒股,太重要了!

  股票在什麼時間開始上漲?

  股票上漲的時候,價格已經長期在一個狹窄的區間內小幅波動,成交量萎縮。說通俗點就是,市場幾乎沒有關注的價值,實際上也沒有人在關注。

  下面是近十年來,市場參與者比較熟悉的A股市場的兩次牛市前夕。請大家留意代表關注價值的價格波動空間,以及代表實際關注的成交量,兩者已經「衰弱」的不要不要的——

  ※2005年牛市前夕(周線)

  ※2014年牛市前夕(周線)

  請大家回顧一下,在牛市即將到來的前夕。股票已經淡出普羅大眾的生活之外,沒有人談論股票,實際上是根本想不起談論股票。同時,股票相關行業從業人數也大幅萎縮。

  能不能把上述表現,當作牛市即將到來的逆向指標呢?

  不能。對於大多數普普通通的人來說,只要還在關注股票,牛市就還很遠。一次次的假突破,總會把市場參與者打擊的心涼如水。當最後一批市場參與者絕望離場的時候,牛市來了。

  市場參與者最無視股票的時候,是股票最有投資價值的時候。

  這是一個悖論。

  那怎麼辦呢?

  解決方案是系統化交易,交易決策取決於交易規則,而非市場狀態。

  關於系統化交易,就不再細說了,也不是知乎這種一問一答的形式能夠說清楚的。

  下面說一下,人是不是也有盛極必衰,衰極必盛。

  結論是,有的。

  在這個問題上,有一個普遍的誤解,就是將一個人的周期表現,放在絕對空間上進行考量。例如,窮矬丑夢想著墮落到窮矬丑中的窮矬丑時,逆襲成為高帥富。不過,乞丐中的霸主,還是乞丐。窮矬丑由衰轉盛,充其量是窮矬丑中的高帥富,不會成為絕對意義上的高帥富。

  從命理學上來看,每個人生活中的起起伏伏,都是在自己命運的框架之下。命運好的人,即使走個背運,也比命運爛的人走個好運,在絕對意義上要好過的多。

  做小生意的人,財運好時,往常日流水1000,今天流水2000;不會像搞房地產的一樣,以億計。

  在《白色巨塔》中,財前五郎耗盡心力所爭奪的教授職位,放在整個社會體系中,連個渣渣都算不上。

  跨越社會層次,並非不可能,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不過,對於大多數人的大多數時間來說,盛衰周期主要表現在自己當前的生活層次中。  金融市場也是如此。所有的漲跌,都在主要趨勢的框架之下。雖然最終會有趨勢逆轉,但在大多數時間裡,上漲趨勢中的下跌,也跌不到哪裡去;下跌趨勢中的上漲,也漲不到哪裡去。這就是趨勢交易的基本原理。


從強到死,只能出意外。一般來講要經歷個由強到弱。

而弱到死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想法由弱到強需要很多很多的因素了。


有啊,賭博買馬就是啊,遇上連輸三把開大小的,你壓他。


推薦閱讀:

汽車前的擋風玻璃通常都不直立?而大型車的擋風玻璃卻直立?
如何在數學上證明調和函數的均值定理?
如何通俗的解釋歐氏空間?
為什麼用杯子罩住耳朵會聽到呼嘯聲?
量子芝諾效應被證實了嗎?

TAG:歷史 | 經濟 | 物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