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湯姆克蘭西和席德梅爾可以在遊戲上命名?

單機遊戲


說一下席德·梅爾,先說答案:把席德·梅爾的名字放在遊戲里,是從1987年的《席德梅爾的海盜》(Sid Meier"s Pirates!)開始的,原因是為了吸引之前喜歡席德·梅爾製作的模擬器遊戲的粉絲。

如果你有興趣了解更多關於席德·梅爾的故事,那麼你可以繼續看下面的內容。

如果統計一下出現在遊戲名稱中的人名次數,在這個星球上,也許只有前職業橄欖球教練約翰·麥登(John Madden)比席德·梅爾(Sid Meier)更強了。

席德·梅爾製作遊戲已有35年歷史,這位設計師的作品包括

  • 《席德梅爾的鐵路大亨》(Sid Meier"s Railroad Tycoon)
  • 《席德梅爾的蓋茨堡戰役》(Sid Meier"s Gettysburg!)
  • 《席德梅爾的海盜》(Sid Meier"s Pirates!)
  • 《席德梅爾的文明》(Sid Meier"s Civilization)系列。

1982年,梅爾與朋友聯合創辦MicroProse工作室,製作了一批飛行模擬、海盜、鐵路和人類歷史等題材的遊戲。而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梅爾在離開MicroProse後創辦了Firaxis Games,並繼續擔任創意研發總監。

初代《文明》於1991年發售,該作的研發團隊最早只有兩名成員(席德·梅爾和布魯斯·雪萊),最多時曾擴大到擁有10名成員。據梅爾本人在前不久的估計,初代的研發成本大約17萬美元。

梅爾負責初代《文明》的編程、設計和美術工作。「對我們來說,它是一款大膽的遊戲。」梅爾在今年GDC會議的演講中談到《文明》的研發時說,「我們將6000年的人類歷史放到了640K(內存)里。」

席德·梅爾(Sid Meier)

根據Firaxis母公司Take-Two公布的數據顯示,《文明》系列截止到目前累計銷量已經接近4000萬份。這個系列的最新一代作品《席德梅爾的文明6》在去年發售(雖然梅爾的名字出現在了遊戲名稱中,不過該作的主設計師是Ed Beach)。

在GDC會議期間,席德·梅爾與Glixel聊了近一個小時,分享了他當年創作《文明》的初衷。為何Firaxis為什麼製作每一代《文明》作品都會更換主設計師,以及為什麼他的姓名總是出現在遊戲的包裝盒上。

——————————

Glixel:在《文明》發售25周年之際,你對在遊戲開發者大會上分享遊戲的創作歷程感受如何?

席德·梅爾:從第一代《文明》問世到今天,互聯網、Mod、Reddit社區和移動遊戲都出現了。這是一段漫長時光,發生了太多的事情,不過它們都發生在人們的有生之年。

在Firaxis,《文明》一直是我們的支柱作品。我們總是通過讓新設計師負責開發,為這個系列帶來新鮮感。這是《文明》的獨特之處——每代作品都由不同的人主導。一旦做完了一部《文明》,你似乎就筋疲力盡,而其他人會帶來一些新鮮想法。

Glixel:為什麼《文明》的設計師們會產生疲憊感?

席德·梅爾:這很有趣。布魯斯·雪萊(Bruce Shelly)和我一起開發《文明1》,後來他到Ensemble工作室做《帝國時代》。《文明2》設計師布萊恩·雷洛茲(Brian Reynolds)後來製作了《國家的崛起》(Rise of Nations),索倫·約翰遜(Soren Johnson)參與了《孢子》的開發。

布魯斯·雪萊(Bruce Shelly)

這些設計師毫無疑問都富有才華,想通過遊戲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文明》跨越大約6000年的人類歷史,製作遊戲會消耗他們的想法。在第一代《文明》後,我已經將我能想像到的所有東西都加入了遊戲中……你希望做一些不同的事情。

Glixel:當你創作第一代《文明》時,你最初的願望是什麼?

席德·梅爾: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當時,我們無所畏懼。在《文明》之前,我們做了一款叫做《秘密行動》(Covert Action)的遊戲,試圖創作一個電腦生成的神秘故事。它失敗了,不過那是我們的目標。

我在《文明》完成開發後動手製作作曲程序《CPU Bach》,而在《文明》前不久,我們還製作了公司第一款上帝視角遊戲《鐵路大亨》(Railroad Tycoon)。當時我們想:「市面上有上帝視角遊戲《模擬城市》,它看上去很酷,我們也做一款。」

我們製作《文明》的想法則是:「讓我們看看整個世界的歷史,將它填充到一款電腦遊戲里。」

到了今天,遊戲作品有界限明確的分類,你可以在各類型的框架下製作遊戲。但我們那時候根本還沒有遊戲類型一說。《海盜》(Pirates!)很可能是繼《Seven Cities of Gold》之後的第二款開放世界遊戲,我們想,「讓我們將角色扮演、動作、敘事和冒險融合到一起。」所以遊戲製作的樂趣在於開闢新天地,或者探索某個新領域,創造一個新的設計領地。在那個年代,我們真的做了很多創新和嘗試。

《文明1》

Glixel:《文明》能夠成為一款優秀遊戲的基礎是什麼?

席德·梅爾:玩家會想像接下來會發生些什麼。

我們發現,《文明》之所以催生出「下一回合」的現象,是因為玩家總是會在腦海里預測下一回合、3個回合或者8個回合後將會發生什麼。你可以同時做很多事情。你在探索整個大陸,與不安分的鄰居們打交道,所以你始終對未來會發生什麼感到好奇。

一款優秀的《文明》遊戲具備這種素質,而某種程度上這也跟遊戲的回合制玩法有關。你有時間去想像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事情,並謀劃自己的應對策略。你一邊規劃自己的策略一邊猜測遊戲中會發生什麼,例如成吉思汗即將出現,或者有人比你更早完成奇蹟等等。

《文明》的基本規則簡單,不需要花很大力氣就能弄清楚。你在一些明確、直觀規則的框架下制定策略。雖然遊戲中的所有系統都直接易懂,但各系統之間的互動很有趣,你需要考慮到它們的相互關係,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有趣決定。

Glixel:遊戲也吸引了一些歷史愛好者,對吧?

席德·梅爾:確實有一些。玩《文明》不要求你研究歷史,不過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會對歷史有好奇心。無論甘地、成吉思汗或凱撒大帝,你總聽說過一些富有傳奇色彩的偉人名字。你還可以發明和使用電、車輪和火藥等技術,這讓你感覺自己很聰明。

遊戲反映了人類文明的一些基本事實,但我們無意用它來解釋文明的演變方式。我覺得《文明》在某個方面做得不錯,那就是它很好地展示了看似細小的轉折點,也有可能引導歷史朝著完全不同的方向發展。

我們傾向於認為歷史發展的軌跡具有必然性,但《文明》讓人們知道,通過一些細微的改變,歷史有可能變得跟今天完全不同。

《文明6》

Glixel:在播客《History Respawned》的一期節目中,兩位熱愛《文明》的教授和歷史學家談到,這款遊戲解釋了一些不太主流的學術觀點,包括歷史的進步和優越文明的概念。

席德·梅爾:我認為我們接受了文明的進步理論。我知道這可能引發爭議,但它幾乎是遊戲的固有特徵——你總是希望感覺自己有取得了進步,變得越來越強大。

事實上當我們最初設計遊戲時,我們曾考慮讓玩家在遊戲中體驗從文明崛起到墮落的感受。我們的想法是讓玩家遭受挫折,在那之後變得更強大,但我們發現玩家一旦遭遇重大挫折,他們就會退5個回合重新載入。沒人願意遭遇挫折。

Glixel:你的名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在遊戲名稱中的?

席德·梅爾:《海盜》是名稱包含我的姓名的第一款遊戲。關於這件事,業內流傳過許多說法,但我記得起因是當時我跟在MicroProse的合作夥伴比爾·斯蒂利(Bill Stealey)進行了一次對話。我說:「我在製作這款海盜遊戲,我覺得這是個不錯的主意。」

比爾認為我們需要做更多的飛行題材遊戲,他說:「好吧,把你的名字加到遊戲名稱里。這樣一來,那些喜歡你製作的《沉默艦隊》(Silent Service)、《F15:獵鷹行動》等模擬遊戲的玩家就會知道《海盜》是你製作的,就有可能願意試試這款遊戲。」

於是我們就那麼做了。《海盜》賣得相當不錯,所以久而久之,這就變成了一種慣例、營銷手段,或者是早期的品牌化方法。

席德·梅爾年輕時的照片

Glixel:《文明》的續作仍然是席德·梅爾的遊戲嗎?或者它們只是冠以你的名字,就像我們看到的某些小說那樣,如《湯姆克蘭西的支持與捍衛》(作者Mark Greaney)?

席德·梅爾:我認為它們都忠實於《文明》的核心規則。我們將其稱為「三分之一、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理念。

當我們製作一款《文明》遊戲時,有三分之一內容是我們已知必須出現在遊戲中的,有三分之一是我們曾經嘗試,但有能力做得更好的內容,例如宗教或間諜系統。另外三分之一內容則是全新的。我想我是這些基本規則的制定者。

不過,來自其他人的新想法也非常重要。作為一個品牌標識,我對我的名字出現在這些遊戲名稱中並不會感到不舒服,因為它們都延續了《文明》系列的核心設計理念,但我不會聲稱每個好點子都是我想到的。

Glixel:你玩遊戲嗎?

席德·梅爾:如果我正在創作,玩遊戲的時間會減少,因為製作新遊戲比玩其他遊戲更有趣。我不是一個超級核心玩家。當《我的世界》發售時,我花了很多時間來玩。我喜歡《極限競速》《GT賽車》,還玩過一段時間的《坦克世界》。

Glixel:據說你是教堂的風琴手,這是真的嗎?

席德·梅爾:我是教堂現代樂團的導演。我們有一位正式的教堂風琴手,不過如果他不在,我可以替補。

Glixel:我還聽說,你不想讓你的遊戲里出現太多性和暴力元素?

席德·梅爾:從某種程度上講,確實是這樣。當創辦MicroProse時,我們甚至開玩笑說,不會讓任何人在我們的遊戲里死亡。在《海盜》中,你可以在船沉沒之前跳船;在《鐵路大亨》中有一幕場景:火車駛向一座斷橋,但售票員可以在最後時刻跳出火車逃生。

我有個兒子,如今他已經成年,不過他在小時候會跟我一起玩遊戲。暴力是遊戲和現實世界的一部分,但如果你希望製作一款遊戲,無緣無故的暴力並非必不可缺。

Glixel:你希望Firaxis的遊戲帶給玩家怎樣的體驗?

席德·梅爾:通常情況下,遊戲會讓玩家進入另外一個世界,扮演另一個角色。你可以做你在現實生活中很可能永遠無法嘗試的事情。你沒有機會統治一個文明,駕駛一架戰鬥機,或者成為一名海盜。玩遊戲是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遊戲讓玩家們能夠在一個有趣的世界裡表達自己,並獲得良好的體驗和成就感。

Glixel:製作遊戲是你的兒時夢想嗎?

席德·梅爾:在家用電腦出現前,我會使用玩具兵和磚塊設計遊戲。我總是試圖理解遊戲的規則,以及它們吸引人們的原因。例如我會觀看足球比賽,分析球隊戰術,每個球員都在做什麼,所以我總是對有趣的結果背後的規則充滿了好奇心。

我並沒有期盼成為一名遊戲設計師。當我年輕時,設計遊戲根本還不是一份職業,而我對製作像《Monopoly》和《Sorry!》那樣的遊戲也沒有興趣。

我在大學學習編程,但編程是屬於科學家們的事情,不是用於製作遊戲的。直到我從大學畢業,得到一台Atari 800電腦時,我突然發現它非常適合用來玩遊戲。

所以我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了正確的位置上,當行業剛剛興起時開始製作遊戲,可以進行各種試錯和創新。

Glixel:在你和比爾·斯蒂利創辦MicroProse之前,你從事什麼工作?

席德·梅爾:大學畢業後我找了一份工作,是為一家百貨商店設計收銀系統——當時他們開始替換人工收銀機。這是一份老套的工作。後來當Atari 800問世,我發現它集成了顏色和音效,我可以使用它製作很酷的遊戲。

Glixel:那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嗎?

席德·梅爾:七十年代末或者八十年代初。我製作了幾款遊戲,第一款跟《太空入侵者》非常相似,是卡帶遊戲,我用彙編語言為它寫了程序。我們當時還在摸著石頭過河,琢磨究竟該怎樣設計遊戲。我還製作了幾款包括一款《吃豆人》風格遊戲在內的作品,在那之後我就跟比爾共同創辦了MicroProse。

Glixel:你和比爾是怎樣認識的?

席德·梅爾:我和比爾在同一個地方辦公,他也有一份正式工作,對剛剛興起的電腦遊戲感興趣,想創辦他自己的公司。在MicroProse,我製作遊戲,他負責銷售。

Glixel:所以當我們年少無知時,有時反倒可能產生有趣的想法?

席德·梅爾:這在今天非常困難。市場變了。人們設計的遊戲數量太多,曝光率卻很低。如果在今天創辦一家遊戲公司,困難程度簡直讓人難以想像。

整個世界都變了。無論音樂、遊戲或其他娛樂產品,人們的選擇都太多了。我們接收的信息也已經超過我們所能消化的範疇。在我創辦公司的時候,平均每一兩個月會出現一款好遊戲,但到了今天,每天都有100款優秀的遊戲進入市場。

Glixel:你是科技愛好者嗎?

席德·梅爾:我對技術很感興趣,尤其是音樂技術。每當有新鍵盤進入市場,我都會研究研究。我們還在等待虛擬現實(VR)市場出現一款殺手級應用,也許不會等太久了。我自己有一輛特斯拉,所以我覺得我已經很潮啦。

Glixel:關於《文明》,還有什麼我沒有問到但你覺得很重要的事情嗎?

席德·梅爾:當我與遊戲玩家對話,有時我會感到溫暖。有玩家告訴我,他們不得不輟學,但這些孩子的歷史或地理知識讓他們的老師感到驚訝。

前不久發生的一件事情更讓我難忘。我們舉辦了一場叫做FiraxiCon的玩家聚會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玩家匯聚巴爾的摩,與遊戲設計師們見面。那是我第一次跟帶著兒子或女兒一起來的《文明》玩家見面——他們和兒女一起玩《文明》。他們將《文明》介紹給兒女,就像向兒女介紹自己最喜愛的棒球隊。

兩代人遊玩同一款遊戲,如果《文明》系列只出前兩代作品,這是不可能發生的。

Glixel:你自己是歷史愛好者嗎?

席德·梅爾:我對歷史著迷。不過與此同時,我也對鐵路、飛機和海盜著迷,它們都曾是我遊戲的主題。

Glixel:聽上去就像是一個小男孩的興趣愛好。

席德·梅爾:我從小就對它們感興趣,直到今天依然如此。當我成年後,我可以思考怎樣將它們設計成為遊戲,讓玩家感受到它們的趣味。

我製作的所有遊戲,都是我想玩,但在當時還沒有任何人製作的作品。為了玩到這些遊戲,我不得不將它們做出來。

本文編譯自:glixel.com

原文標題:《"Civilization" Creator Sid Meier: "I Didn"t Really Expect to be a Game Designer"》

原作者:Chris Suellentrop

原文鏈接:席德·梅爾:為什麼我的姓名總是出現在遊戲包裝盒上 作者丨等等

——————————

關注觸樂,看更多有趣、高質量的遊戲領域回答。

在微信關注「觸樂(chuappgame)」,發送以下關鍵詞,閱讀觸樂精選優質、有趣的文章合集

評測 | 記錄 | 盲人 | 街機 | 神遊 | 紀實 | 三和 | 小學生 | 人物 | 幕後 | 懷舊 | 獨立遊戲 | 黃油 | 非洲人 | 或者隨便一個詞碰碰運氣。


湯姆克蘭西是由於育碧很早出過他小說改編的遊戲比如《彩虹六號》,後來2008年買了湯老師的遊戲冠名權,湯老師也會參加一些劇情創作,也就是湯姆克蘭西是一個品牌了,與原作小說無關(比如最近的全境封鎖),如果育碧喜歡,可以出一個湯姆克蘭西美女內衣店也無所謂(手動滑稽)。

至於席德梅耶,他是文明系列的出品人,這個命名類似於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雖然後期星戰已經不是盧卡斯導的了。


反對觸樂網的回答

一個淹沒在媒體稿里的相關片段也能算是回答?

此外,那個場景根據Bill Stealey的回憶,是Robin Williams向Bill提議,說為什麼不把Sid的名字放在包裝上面呢,這樣就可以把他捧成明星了

這段軼事wiki上都可以查到

對的,就是那個

the Robin Williams


Sid和Hideo這種情況就不論了,是典型的大師出品,看名字知風格(如果不是Yoko一直以來都是游擊隊的話,其實也應該命名一下的)。Tom Clancy的情況就比較複雜。最早的時候(1996年),Tom Clancy和別人合作搞了個遊戲工作室Red Storm Entertainment,主要目的嘛自然是探索一下小說商業變現的新方法。Red Storm出的第一個遊戲 Tom Clancy#x27;s Politika 就是作為同名小說的附帶遊戲發行的。具體劇情是假設俄國在葉利欽暴斃後陷入權力真空,玩家扮演俄羅斯八個政治派系,如KGB,教會,黑幫來奪取政權。1998年出了同名的遊戲Tom Clancy"s Rainbow Six。這個遊戲算是「根正苗紅」,和原著小說劇情是高度契合的。起碼可以推論在當時Tom Clancy"s是一種遊戲劇情和硬核性的保證(畢竟是賣書的衍生品)。2000年8月育碧把Red Storm Entertainment收購了,2008年又把Tom Clancy"s 的品牌買下來。以後就和Tom Clancy沒什麼關係了,先出一個遊戲,然後再雇個槍手寫寫小說(我還讀過國內網友翻譯的Splinter Cell小說第一部,怎麼說,高度忠實於遊戲吧)


有些遊戲的每個章都出現幾十次Hideo Kojima


湯姆老爺子 席德梅爾大叔還有類似的小島秀夫等一票知名製作人(老爺子雖然嚴格來說不是製作人,但是某種程度代表了專業的軍事題材)嚴格來說已經不單單是一個從業者的名字了,而是在長期積澱中成為了一個品牌。

和前幾年微軟去掉諾基亞商標所引起的民憤的那種情懷不同,小島離職後konami甚至要從中去除小島的名字,甚至有的遊戲店員(貌似是個女的。。。)自己花錢買條幅寫上「This is a Hideo Kojima game」,由此可見一個知名的遊戲製作人所代表的不僅是情懷,畢竟諾基亞手機不會有人再買,席德梅爾退居幕後、湯姆老爺子去世、小島秀夫和神谷英樹另立門戶、三上真司投身b社、宮本茂早就不親身參與制作,但是大家只要知道再有遊戲是這些人做的,甚至只是掛個名,玩家都回去買賬,而且越是老玩家越去買賬。畢竟任天堂多次失敗看走眼,ea經常被玩家罵的狗血淋頭,konami被人當婊子看,育碧和b社死都搞不好bug問題,卡普空冷風炒的人心盡失,但是大家知道宮本茂 席德梅爾 湯姆克蘭西 小島秀夫 神谷英樹 三上真司 。。。等等等一個個名字就代表著精品 代表著各個遊戲領域內的頂尖水準,就更不要說這些製作人中少有失手甚至有的人從未失手。

換一個方法來提問,下一作的合金裝備肯定不會有小島的名字,那有多少人會買單?(這個flag我就立這了,坐等打臉)

假如下一作的文明、彩虹六號、幽靈行動裡面徹底沒有了席德梅爾和湯姆克蘭西的名字 玩家又會去怎樣看待?遊戲媒體又會怎樣評價?想畢只要是對遊戲略知一二的玩家都會帶著疑問和懷疑吧。

。。。。。。。。。

個人認為育碧有把湯姆克蘭西這個ip量產化的傾向,畢竟老爺子死後推出的三款湯字型大小作品有兩部評價不是很好,特別是「荒野」明顯有育碧量產遊戲的傾向。konami。。。不說也罷。希望那些遊戲公司不會完全為了經濟利益去拋棄這些人的名號,畢竟這些人大多都是在一個領域題材甚至是一個ip上花費了自己的大半年華和最美好的青春。


按我的理解大概就跟把遊戲命名為「宮本茂的馬里奧」「宮本茂的塞爾達傳說」是一樣的感覺吧。比方說假如宮本茂今天有了一個新作品叫「有人深空」,你知道宮本茂的大名但沒聽過這個作品。現在你不用看過任何相關新聞,只要看到這個遊戲名——「宮本茂的有人深空」,就自然會覺得這個遊戲值得關注,有利於推廣嘛。


這跟單機不單機,歐美或者日韓出品根本沒關係。

不信看這個


肖恩懷特滑板,托尼霍克滑板對此問題表示了反對


這兩尊佛的名字就是金IP


2008年3月,克蘭西將其軍事作品的冠名使用權永久性授給著名遊戲開發公司Ubisoft。Ubisoft將會圍繞「湯姆克蘭西系列」打造一個核心遊戲品牌。

大概是育碧把名字買下想借著他的名字賺錢把。


參見約翰·羅梅洛的大刀,製作者自以為很牛逼 就把自己名字加到遊戲里 表示只有自己能做出這麼牛逼的遊戲


推薦閱讀:

在沒有玩過系列前作的情況下是否應該入手《合金裝備V:幻痛》?應該著重體驗哪些內容?
如何向一個從來沒有玩過暗黑破壞神的朋友解釋暗黑3的好玩之處?
如何評價《Sanitarium》這款遊戲?
國產單機為何大多都以劍為主題?
為什麼使命召喚最近幾作都沒有什麼令人津津樂道的角色了?

TAG:遊戲 | 單機遊戲 | 席德·梅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