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中國音樂有什麼特點?
中國音樂除了在樂器音色上有特色,在旋律上有什麼特點嗎?真正的中國風應該是什麼樣的?求舉例。
首先,謝不邀。
我想來主動回答這個問題完全是出於個人興趣,自己肚子里的墨水能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略述一二,有什麼不足望大家指點海涵。
先得說說題主的這個問題問的實在有些過於廣了,中國的音樂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源遠流長,從賈湖骨笛可以考證的信息可以看出中國音樂的發展至今已有7800~9000年的歷史。
先說樓主第一個問題:中國音樂的旋律有哪些特點?從原始社會一直到中國近現代音樂,中國音樂的特色一直在不斷的變化和發展著。所以說中國音樂的特色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得清楚的,不過題主把這個特色的研究範圍縮小到「旋律」上,那我們說起來就省事多了。中國保存下來的最早的曲譜是唐人手寫本的《碣石調-幽蘭》,這個可以作為我們研究中國古代音樂旋律特點的一個起點和目標。因為在這之前一直都只有歌詞,沒有譜子,沒有譜子就不知道旋律,沒有旋律上哪研究旋律特點去啊。所以要研究旋律就從唐開始然後宋元明清balabala。。。。待會再細說
由於回答第一個問題的資料不在手邊,音樂史又要求嚴謹,所以不敢妄議。先來回答第二個關於真正的中國風的問題。我之前大一的時候嘗試著以這個為主題寫過一篇不成形的論文,也拜讀過趙宋光、金湘、喬建中、謝嘉幸、伍國棟等先生們的論文,所以也能簡述一下自己的所想。
這個問題來源於一系列的歷史原因。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希望列強侵襲中國,在動用軍事入侵將中國大量的財富掠奪走的同時,也對我國的人民群眾進行了文化入侵。--------------------吃口飯回來更---------------------未完待續--------------------------------------------------------------
吃完了又睡了一覺,回來繼續。
總之,西方列強將他們的思想,文化,甚至習俗都傳播到了中國的土地上,而且,在中國人認識到西方文明的先進的時候,又主動地留學吸收更多的西洋文化,這其中就包含了音樂的文化,在加上中國當時政局不穩,社會動蕩,傳動音樂的傳承受到威脅,傳統音樂的發展受到阻礙,當所有人都顛沛流離的時候,沒有人會去在意你唱的梆子、小調、彈詞是哪個流派的,當時人們更關心的是能不能平安的活下去,能不能吃飽飯。當時政府也沒有心思和經歷去關注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也沒有能力去豐富人們的娛樂生活精神生活。他們正忙著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練字兒玩兒呢。政府對傳統音樂的態度三個詞可以形容,「不管不養」、「興衰自取」、「順其自然」。
在這樣的歷史條件和背景下,中國傳統音樂收到了巨大的衝擊,很多傳統曲藝都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銷聲匿跡,流傳下來的傳統藝術也鮮有人喜愛。而與中國本土的傳統音樂的命運截然不同的則是西方音樂文化,早在鴉片戰爭以前,西洋音樂文化就已經開始向中國滲入,比如說十八世紀徐日升將五線譜引入中國。鴉片戰爭後,清廷海關總稅務司署長赫德在其府邸組織了中國第一個管弦樂隊「赫德樂隊」。西洋音樂傳入中國的「癥狀」越來越明顯,學堂樂歌將歐美、日本等國家地區的音樂在中國的影響擴大,音樂學家王光祈等人將西方的音樂理論著作引入中國。甚至當時很多拯救傳統音樂的社會團體都利用西方音樂的理論基礎去整理收集來的傳統音樂。西方音樂理論和文化在中國的土地上的到了高速發展,直至今日。人們現在所聽到的,能跟著曲調哼唱出來的流行歌曲甚至藝術歌曲,從根本上來講大多數都是我們所說的西洋音樂。
那麼中國的傳統音樂包括「戲曲」、「說唱」、「歌曲」、「歌舞」、「器樂」他們都去哪裡了呢?他們依然存在,只不過被西洋音樂的光輝所掩蓋,讓你說十個有名的流行音樂天團組合你能說出來,讓你說十個戲班子或者是個民樂組合你能張口就來嗎?我國音樂界的一批學者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提出了一個「中華樂派」的概念企圖「拯救」(這個詞可能有些言重了)中國傳統音樂。於是,一批又一批的中國音樂界的學者對這個問題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討論,問題包括「如何建立中華樂派?」、「什麼是中華樂派?」、「中華樂派應該是什麼樣的?」、「中華樂派應該以怎樣的精神力量為支柱?」balabala。。。。。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關於中華樂派的風格。
大家都知道,一個樂派的形成不只是靠嘴上說什麼就是什麼,不是說我一個人要成立中華樂派就能成立中華樂派的,樂派這個東西是要別人來說的,比如說,有一大批音樂家,他們的作曲風格都比較逗比,還有一批逗比風格的音樂作品,後人才會把他們歸類為逗比樂派。那你說,要成立中國樂派的話,要中國風的作曲家你沒有,要中國風的作品你也沒有,怎麼成立,而且最基本的問題是,中國風是什麼到現在也沒有人能給定義,不過大致分三個觀點。
-------------------------------------------------------回來繼續,有點鬧肚子----------------------------------------------------
第一個觀點是純中國傳統式音樂,就是說什麼呢,沒有任何西洋音樂的元素,你可以想像一下,腦海中腦補一下,蘇州彈詞的樣子,額,你也可以想一下郭德綱穿旗袍唱太平歌詞。這派學者認為天下音樂為我大中華文化為尊,是世界文化中的一塊瑰寶,力圖復興中華傳統音樂在人民生活群眾的地位,做到中國版的「文藝復興。我個人對這種觀點的態度是,不贊成,不反對,這種觀點並沒有考慮到現代社會對中國傳統音樂的接受能力。或許有人能接受郭德綱先生唱太平歌詞,但是我並不覺得河北梆子或者京韻大鼓之類能在現在的社會廣泛流傳。
第二個觀點是全盤西化,這個觀點我覺得我就不用多說了吧,主張全盤西化的音樂,不知道弘揚中國本土音樂文化嗎?該抨擊。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理由,說是中國現在已經丟失了自己大量的民族傳統,而且在百年的動亂之後,中國已經大量的接受了外來文化,各個方面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中國也正是接受了多元的文化之後才會有現在的繁榮,所以,他們更推崇吸收西方的音樂文化並全盤西化的發展。
第三個觀點更容易讓人理解了,就是去西方文化和中國傳統音樂的糟粕,吸收二者的共同精髓。 我個人是很支持這樣的中國風的,其中比較成功的作曲家有林海,大家可以上網搜索一下林海的曲子,很中國風的音樂,比如說,《琵琶語》。超愛,還有一個《歡沁》也是非常的好聽的。這種觀點不但適應了大眾的需求,也能很好的將中國傳統音樂傳播開來,復興中國傳統藝術。也更容易讓青年人接受。-----------------------------------------------------我是可愛的分割線------------------------------------------------------------- long time no 更了。因為馬上要畢業,在忙畢業論文,再加上考研失利,心態一直不好,所以爛尾到現在。現在繼續更,也不管自己說的到底是對是不對,怎麼的也得更。雖然有關音樂的問題本身就很少有人看,這個問題看得人更少,但是我還是要更,要對題主負責,也要為自己負責,廢話不多說,下面進入正文,也就是我之前沒有回答的第一個問題。========================「中國音樂在旋律上有什麼特點?」====================== 上回書說道,對於中國音樂旋律的研究,應該從中國出土發現的第一個樂譜說起,而且還得是嫩背後是的這些音樂學家能彈出旋律的古譜。在沒有樂譜之前的朝代音樂史研究的對象一直都是音樂與舞蹈的形式啊,內容啊,體裁啊,歌詞啊,balabala。。。。知道中國歷史上最早保留下來的樂譜出現,才可以開始研究中國古代的旋律特色。 那麼中國第一個完整保留下來的樂譜是蝦米?現今所見的古琴記譜法最早譜式是文字譜,存留的曲譜為唐人手抄本《碣石調幽蘭》就是上面我放的那張圖。文字譜就是用語言來告訴你怎麼彈,比如說這樣:「王大軍!把你的右手放在第四根兒弦上,左手放第五根兒線上,放好了沒有?放好了就扒拉一下子。出聲兒了吧?來下一個音,右手中指扒拉第七根兒弦。。。。。。。。」反正我沒彈過古琴,我就瞎說你咬我啊!!!
然後,這個不正經的「文字譜」又發展成為減字譜,減字譜顧名思義就是把幾個字兒的筆畫減少了,拼成一個符號文字,用來表示彈琴的指法的。比如說 就這個,就是只記彈奏音位與方法而不記音名的記譜法。這個譜的出現,使得晚唐時期的陳康士、陳拙的以一句此譜整理大批隋唐以前的琴譜是指傳於後世。這種記譜法一直研用至今。記譜法說完了,我們把話題轉到被記譜法所記載的音樂旋律上來。唐代琴人顏師古所改變的《梅花三弄》(原型是晉代恆伊的笛曲《三弄調》專業名詞預警!!!)《梅花三弄》是唐代的著名曲目,也可以以他為例來感受一下中國古代音樂旋律上的特點。《梅花三弄》全曲共十段,可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六段,採用循環在線收發,由相同的去掉在不同段落的不同因為上重複出現三次。第二部分包括後四段,側重於音樂的發展。全曲通過對比手法,描繪了美化的靜態與動態,富有高度洗鍊的音樂美感。《梅花三弄的主題曲調優美流暢,由調式主音和屬音構成骨幹因,其餘用經過音填充,表現了美化恬靜端莊的神韻:如圖(沒錯,那些專業名詞都是我扒的)下面這個是梅花三弄的視頻鏈接。
古琴曲《梅花三弄》 央視這題目我差點以為是音樂學的同學來騙論文的..
無疑是歌詞都寫得很好。
【中國古代、近代為什麼沒有出現交響樂這種編製精巧、鴻篇巨製的音樂?】張逸凡:先說觀點,再來論述。主觀上,中國古代禮教等級制度壓抑了大樂隊合奏的發展空間…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327752/answer/66699091 (分享自知乎網)
這個答案幾乎說完了謝邀如要說「真正」二字恕,微臣實在不知。。。。恐怕要待到時光機器發明後,穿越到秦始皇焚書坑路以前,還有唐宋盛世蒙古入侵以前,共和國建國或者說文革以前,然後才能說個一一二二吧。。。。
讓人不知道怎麼回答的題目。 。只能談一點點個人的理解,中國音樂是單聲音樂,並且我個人認為是規範性差一點,更注重的演奏者個人對音樂情感的理解和表現,比如說古琴音樂這是這個節奏什麼的,什麼流派是什麼風格啊,還有自由變奏什麼的,安全根據個人理解啊。旋律音階上與外國的大小調上是有一些區別的,我們也不是只有五聲好么,我們是有七聲音階的。但是旋律進行可能是經常用在宮商角徵羽上,所以形成中國的這種旋律風格。還有,五四時期,趙元任曾提出建立中國派和聲,就是非三度疊置的和聲風格,其實我不知道現在的實際運用當中有多少?但現在大多數的具有中國風味的音樂其實還是建立在西方的音樂理論基礎和作曲技法上創作的,當然也有一些是使用了傳統作曲技法。樂器的音色上呢,其實音色這個東西真的很難說它什麼就是很中國的,二胡不還是中國小提琴么。不過如果追求純粹的完完全全的中國的音樂,聽古曲就好了,不過古曲還不一定完全中國化的呢,畢竟我們一直致力於民族大融合么。樂器呢,從古到今,外來樂器太多了,像琵琶什麼的,你怎麼看。所以,如果你執意追求中國風格的話,請多研究古琴
謝邀!中國音樂也是發展的,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族群都不相同。試圖總結出一個特點的想法是虛妄的。硬要說,下面的特點也都有反例。旋律調性而非和聲調性,調式豐富,五聲性為主的旋律,重視單聲部的橫向線條進行,結構自由而又縝密,節奏純樸富有生活氣息……
要不您去日本看看,比如能樂保存了中古時期的中國戲曲和俗字譜,歌舞伎、三味線保存了市民音樂,篳篥、尺八、唐琵琶中大量的曲牌,許多中國古典音樂形式都可以在日本看到活態的!(漢唐樂府、台灣搞雅樂的那些演出也就罷了,形式大於內容,封建王朝都覆滅了還雅樂什麼,祭祀什麼呀?)
南方有古琴。引人入勝的世故哲學
用每一個音高去表達心中的感慨,沒有任何修飾音。是一種過於嚴肅的表達方式,這與我們中國人的道教思想有直接影響。北方有胡琴。二泉映月將封建社會丑俗的人生演繹的叫人心酸(注意,這裡指的是華彥均本人的錄音。不是那些高端上檔次將悲傷演繹的華麗的演奏家)
結尾有著武斷的心理變化,對自己丑俗而無力回天的一生帶著倔強態度。……正宗的漢人音樂,就是這些。但非常冷門,不適合聽音樂找樂子的人。
他們走的全是修行路最基本的是五聲調式。宮音商音角音徵音羽音。分別對應西洋里的do ri mi so la,但是五聲調式里沒有fa和si,民樂里五聲調式的特點就在於此。但這不代表民樂里沒有fa si,在民族七聲調試中,如fa叫清角,#fa叫變徵(荊軻刺秦王里有句叫,為變徵之聲。就是這個變徵),si叫變宮,降si稱為閏,這些音稱之為偏音。特點按照我們老師的話來說就是鄉土氣息濃厚,直白點就是接地氣,我們區分民族調試和西洋調試的方法就是當作試唱唱一遍,一般根據感覺就能猜出是民族還是西洋,如果沒有猜出就進行調試分析,這個就難了。第一次回答,可能不太完美,有問題單獨問吧,我會回答的。
最明顯就是採用民族調式,例如採用宮(1)商(2)角(3)徴(5)羽(6)這樣的五聲調式。還有加入4,#4,7,b7的七聲調式,等等。
至於西洋調式就是直接排音階了。
小學老師教的,記得不太清楚了。我覺著各地的民樂很中國。民歌也算吧
這個問題太大,根本不適合回答。
鄉土氣息
以五聲音階為基礎,加上變宮 變徵 清角 閏幾個偏音來寫的。
跟西洋調式相比,不愛加偏音(這玩意很難聽加了偏音很容易聽出來),不會以偏音開始結束,所以相對來說民樂更穩定,聽起來較西洋調式柔和,西洋調式就像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喜怒無常,但是花哨中又有另一種美。
總之民樂遵循一種法則來寫但不意味著它刻板,無聊,反而更加柔和旋律更動人。
(寫的不好寶貴意見放評論區!!3q)膚白,腿長,手細,頭髮黃。
這問題如果寫開了,能出一部鴻篇巨著啊。。。。。。我是來坐等大神的。。。。。。
⊙▽⊙這個沒法回答,歷史文獻不齊,而且中國地處大了什麼形式的都有,很多人也不怎麼關注,說實話我也不了解,令我印象最深的國風音樂,我認為除了那些個古曲就是梵天音樂配的秦殤和前傳復活的遊戲配樂,可以去聽一下,雖然古代沒有特效~,但是裡面的情感很到位,且也是用的很少見的樂器製作的。
對,我就是來誇他的~~.
感覺這類樂器用好了會是神作,可是現在一些人都不稀罕…。唉能把這個問題回答好,可以出一本很厚的書了。。
推薦閱讀:
※有哪些沒有接受過國外音樂教育,卻在西方音樂領域有極高成就的音樂家?
※阿拉伯印度土耳其的非十二律音樂體系如果有足夠的時間發展,會比現在主導的西方和聲體系包容性更強嗎?
※為什麼斯大林沒有殺死肖斯塔科維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