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編輯是做什麼的?圖書的出版流程是怎樣?

屬於自問自答型,給圖書編輯入門的小夥伴看看。

也屬於探討型,希望做圖書出版的大咖多指正。


因為經常有人問圖書編輯是幹嘛的,每次很詳細地回答之後都沒有存檔,所以乾脆在知乎上存一篇:)把圖書編輯的工作流程簡單地寫一下~~~如果想要進入圖書行業的小夥伴,可以先做個心理準備。

一、選題階段:

1. 尋找適合的稿子和作者,了解作者初步簽約要求

剛入行的時候,這個部分是最難的,建議初入行的人,先按照自己的興趣,選定一個自己想要做的選題方向(比如心理勵志、言情小說、旅行書、懸疑、外國文學、歷史、人文經典等等),然後找找這兩三年來這個領域上出過的新書,找銷量最好的前十到二十名,買下來(或者去書店翻),去看文案、包裝、內容。有這些暢銷的同類書做參考,尋找稿子的時候就會漸漸自帶准針了,當然,也可以直接去找這些書的作者約新稿,這就是後話了。

2. 製作選題單,包括選題內容、類型、賣點等等

選題單每個公司的格式都有所不同,但最重要的內容,一定是寫清楚這本書的賣點,如果可以的話,最好連出書時可以打的文案廣告語都先擬定好。選題單展示的是這本書的價值所在,以及你可以給這本書增加價值的方式。選題單的目的,是說服大家為什麼要做這本書,讀者的購買理由是什麼。

3. 在選題會上介紹選題,說服選題小組通過選題,確認簽約條件底線

4. 與作者談判簽約條件,簽合同

二、包裝製作階段:

簽完合同,拿到稿子之後,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讀全稿。一邊讀,一邊要問自己:稿子是否有大的問題需要作者改寫?稿子的篇章結構是否需要調整?這兩個都是需要及時跟作者溝通的地方,因為一旦進入後續的流程,再做這兩個修改就比較耗時耗力了。比如,之前做的一本書,交稿的時候都是散落的短篇,拿到稿子之後就要想如何把這些短篇分章,分章的邏輯和順序怎麼設計等等:)

不過進入到包裝製作階段,應該也是最有興奮點的階段,因為作為一個編輯,把一堆初稿變成一本完整的圖書,這個增值的階段就是這裡了。這時候我一般就會在這本書下面新建幾個文件夾,分別同時推進以下的幾個項目:

1. 書名

有的人可能覺得作者交稿的時候不是有書名么,為什麼書名還要再單獨拎出來?但書名的確是包裝的最先一步。一旦書名確認下來,就相當於是確認了整本書的基調。

舉個栗子,《我要喪心病狂地對你好》和《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這兩個書名對應的封面的感覺和整本書的定位都是不一樣的。要確認書名,第一步就是確認這本書的定位,我一般用的辦法,是先尋找同類書,把它框在類型內,然後開始列出所有這本書的關鍵詞,頭腦風暴排列組合,最後拉上做這類書的同事,一起小規模頭腦風暴和票選,如果還是比較糾結,也可以在作者的平台上進行投票,《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這個書名就是這樣以絕對優勢票選成功變成現在的書名的。

2. 封面、文案

之所以先確認書名,是因為在討論書名的過程中,這本書的定位,風格,類型,也漸漸得到了確認,現在要做的,就是把這些虛的東西,落實成具體的文案和封面了。

按照理論說,應該是先有文案,再有封面,但實際操作的過程里,封面出來之後再修改文案也是常有的事。如果文案是小改動還好,如果是大改動的話,往往封面也會跟著重頭再做——這當然是設計師和編輯都最不希望看到的場景。所以在找設計師製作封面之前,你必須要想清楚自己要做的封面的整體風格方向,這裡可以用到的工具,就是認真填寫一份《封面創意簡報》(當然不同的公司的單子的名字也有所不同啦)。

《封面創意簡報》是策劃編輯面對設計師撰寫的一份文檔,在這份文檔里,需要寫清楚的包括:圖書的成品尺寸/開本,圖書的基本資料(書名、作者署名、出版社、內容摘要、部分樣章),封面的文案以及整體風格描述。

圖書的基本資料,這個填寫起來應該沒有什麼問題,略去不提;成品的尺寸/開本,這個就要小小考慮一下了。大家應該對16開,32開這樣的說法比較耳熟,大概知道16開的書長得比32開的要寬要大(所以一般通俗類的勵志書經管書很多都是16開的),而小說一般為了看上去精緻文藝,不會用太大的開本,往往以32開為主。選擇開本並不是隨心所欲的,假設書店裡你的同類書都是16開,為了追求文藝感,你把你的書定成了32開,放在書架上陳列的時候,瞬間就比其他書矮了個個頭兒,如果再薄一些,那簡直就變成隱形人了,對圖書的賣場展示非常不利。所以建議你在做一本書之前,把同類書最好都買一本,需要量尺寸的時候也非常方便趁手。當然了,同樣是32開,也有不同的尺寸差異。至於你要選145*235,還是150*210,或是140*210等等,就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了。

接著就是最重要的文案了。文案即廣告。一本書的廣告語,肯定需要一語中的,在讀到的瞬間能打動你的目標讀者。一本書的文案出現的位置,包括封面、封底、書脊、腰封(如果有內外封的話,內外封和雙書脊都要放文案)因為這個帖子是關於出版流程的,所以關於如何寫文案的事兒,就下次有機會再開貼聊吧:)

等到文案確認之後,基本上設計師也能從上面的幾項資料里了解到這本書的類型和基本的感覺了,但最後一項,整體風格,還是需要編輯與設計師進行溝通,面對面當然最好,線上或者電話的交流如果能聊得清楚也是ok滴。當然,對圖書的風格的描述,希望不要只跟設計師說「大氣、醒目、有品質」啦╮(╯_╰)╭

3. 內文

(1) 對稿件進行初步加工潤色

(2)三審三校

這部分我就不展開說了。其他答案里也有,文字的加工潤色,是編輯的基本功,也是可以通過反覆訓練加強的能力。目前的出版標,差錯率是需要控制在萬分之一以下的,大家可能會覺得很輕鬆,但是實際上,剛開始看稿的時候,根本還沒搞明白情況就躺槍的情況就比比皆是了。比如「胡茬」會被扣分,正確用法是「胡楂」。目前的出版標準還是以現代漢語詞典為準,有些標準中的首選詞,往往並不是大家習慣的用法,因此,也經常會收到讀者的反饋,比如:「啊,你們寫錯字了!同仁怎麼會寫成用人呢!」或者「消夜是什麼鬼啊,不是宵夜嗎!」只好慢慢挨個兒解釋嘍~~~

4. 版式

確認內文的結構和封面的調子之後,版式的調子也就確認了。內文用單色還是雙色或是四色,在設計版式的時候也要先確認好。

確認版式之後,開始灌版,微調到合適的印張數為止。如有彩插,要確認是統一放在正文前或是正文後,又或者用點插法把彩色插圖(效果會更好,但人工費也更多)。

5. 其他附屬品和印刷工藝。

最常見的附屬品比如明信片、書籤、海報、小別冊、光碟等等,還有就是一些徽章、卡貼、手帕等等非常規的附屬品。因為涉及到成本,所以做整體的包裝方案時,最好先分別詢價算好成本,確認成本不會超之後,再開始約畫手、選購原材料等等。

印刷工藝和印刷的材質也有關,比如覆膜、UV、起鼓、燙金(銀、黑漆、彩金等等),這個需要和印製部門的同事一一探討實現的可能性和效果啦。

在製作《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精裝版的時候,因為要做更為精緻的精裝書的版本,我們也比較了市面上的各種精裝的形式,最後比較選中了雙層軟皮的精裝,又聯繫了好幾家皮料廠看樣,打樣,燙印,比較。這個過程也非常有意思。

三、征訂階段:

1. 製作訂單(word、PPT),提煉賣點、定位、展示封面小樣

2. 在訂單預備會上講解訂單,介紹新書,提取意見(訂單預備會成員包括領導、編輯、銷售)

3. 根據訂單預備會的反饋調整修改訂單,必要時修改封面

4. 在訂單會上向所有銷售代表展示訂單,講解賣點

5. 會後銷售發最終版訂單給各自渠道征訂,征訂量匯總加上備貨量,就是首印量

四、下廠階段:

1. 製作印製信息採集表,明確所有下廠項目、用紙、工藝。

2. 根據征訂量,核算最終下廠成本率,如超標,則相應調整工藝。

3. 製作網站以及渠道展示的圖書資料包,包括封面(平面圖、立體圖)、海報、訂單、廣告語、內容簡介書評書摘等基本資料,發送給相關對接人。

4. 所有非單色的下廠文件,都需要打樣,簽字。

5. 經過審核後,將最終定稿的封面、內文以及圖書的其他附件(如書籤、海報等)的下廠文件發給印製,開始下廠印刷。

6. 某些顏色容易偏色,下廠後需去印廠盯色。

7. 藍紙、毛書檢查。

五、上架後營銷階段:

書下廠之後,作為編輯可以說是剛剛鬆了一口氣,馬上又要開始緊張啦,因為書一下廠,就意味著馬上進入上市倒計時了,在圖書上架進入到讀者的手上之前,你要做的是:

1. 準備營銷資料包,包括基本資料、封面圖、海報、書評、書摘、作者訪談、上市新聞通稿等等,如果可以,最好自己也拍攝一些圖書的實拍照,無論是在網站展示,還是在發微博微信的時候展示,好的實拍照都可以加分哦,比如下面這幾張,就是在家裡拍攝的:

2. 更新豆瓣、百度百科等頁面的介紹

3. 準備網站預售專題頁面,以及微博等平台預售的文案

4. 擬定一個整體的宣傳時間表,並明確時間點和分工,開始準備實施。

圖書上架之後,營銷宣傳的計劃也就正式展開了,線上線下的活動和配合,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比如全國巡迴什麼滴,又是新一輪的腦力體力活兒啦~~

總結起來,編輯前期做包裝,後期做推廣,合作的對象從作者到設計師到排版公司到印製到銷售等等,工作量既龐雜又煩瑣,並不是很多人想像中的就著一盞小孤燈,慢慢閱讀稿子的文藝場景。而且時代在發展,大家的閱讀習慣在猛烈地改變,上面的紙質圖書的流程,在數字化的時代也會不斷變化發展。能夠耐心看這篇啰嗦的回答看到這裡的,相信應該是對這個行業真正充滿興趣的人吧(笑),希望未來可以看到你親手製作的好書!

終於更新完了,知乎的第一篇長答哦也!


在知乎被邀回答的問題大多與編輯工作有關,而且提問者大多是尚未踏入職場的應屆畢業生或者想轉行做編輯的職場人,希望了解編輯的工作要求和工作內容。

所以之前也做過相關解答,也匯總了一下,在公眾號kokyo98上發布了,特地轉來,希望對提主有幫助(做的配圖放不上來,可到我的公眾號或知乎專欄里看到原文,更清楚些):

--------------------------------

一、報刊性質

不同書籍/報刊(以下統稱「報刊」)的性質不一樣,有事業單位性質,有企業性質等。

(1)事業單位性質的報刊

事業單位性質的報刊最好的地方是旱澇保收,因為費用有財政支持。也因為這一點,對報刊內容的導向要求更高,即對文字內容的審核會更嚴格,當然這裡說的嚴格是說不是什麼文章都可以上,而是以「和諧社會」為第一基準,你懂的——

所以以後看一些雜誌或叢書就不用急著指手畫腳了,因為單位性質出的報刊須把「和諧」「安全」為第一要義。並不是他們不想寫不想講,而是這涉及到報刊的框架/體例,不敢貿然打破,否則飯碗不保啊!多些理解,少些諷刺謾罵總是對的。

(2)企業性質的報刊

企業性質的報刊基本以市場為導向,說白了就是一切都為了錢,只要你不跳出基本的法律框架,不要太過違背倫理道德,你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只為銷量,只為吸睛,被人講被人罵也受著,就像玩公眾號一樣,自由度更大些。

二、編輯部的人員架構

編輯部人員的多少不定,大概有社長、總編(主編)、執行主編,編輯、編務、設計等。

單位性質的編輯部相對來講會複雜些,如一個人物傳記叢書的編委會,裡面有3個顧問、3個主編、17個副主編、21個編委;

且編委下再設編輯部,編輯部里設置1個執行主編、5-8個編輯、3個編務、1個創意策劃、2個設計等。

有的編輯部還會設美編、排版、攝影等。

而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有些編委會會把相應的工作外包出去,特別是排版這種專業性更強的工作,都會外包給專業的排版公司做了。

據說現在連校對都有專門的校對公司來做了。

三、成為一名合格的文字編輯需要達到的基本要求

文字功底是必定要有的。即使你不懂創作,不會寫小說、故事等虛構類文章,起碼也要有基本的鑒賞能力。

如果你連什麼文字是好的都不懂,常用的錯別字都分辨不出來,「的地得」也厘不清肯定是不行的。因為這會涉及到出版前的校對工作。

現在很多消費類的雜誌是向作者約稿的,如果你連什麼文章是好文章都不知道,那又如何「編輯」呢?

說到約稿,很多消費類雜誌編輯的收入是與上稿數掛鉤的,也就是說你約越多稿,上稿的幾率就越高,你的收入才會越高。

不過這事我沒幹過,所以細節的東西我不敢亂講。據我所知,一般在這個圈子混得久的編輯都積累了相熟的作者,會直接找他們寫,公開約稿就少了,也造成新手的機會少一些,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資源是靠積累的,每個行業都一樣。

四、編輯部工作流程

現在以我所在的編委會為例,說一下基本的工作流程。

我所在的編委是寫人物傳記的,有叢書合集,也有單行本,所以會涉及到約訪這一塊。

因為涉及到約訪,所以我們編委設了1個外聯的職位。外聯專門負責約訪相關人物,敲定約訪時間,也會陪同文字編輯一起出訪。編輯完成初稿後,也由外聯把文稿交予對方(一般是通過電郵或者是QQ與對方秘書對接),同時向對方收集用於文章配圖的照片。

對方對文稿進行修改、簽名確認文稿後發回我委,我委相關編輯就會把確認的文稿進行初排。所謂初排,就是把需要插入的圖片編號,寫好圖片說明,用紅色字體插入文稿中——其實就是一個說明圖片應該擺放在哪裡的說明——然後把圖片和初排後的文稿統一發給排版公司,排版公司用專業排版軟體進行排版。(好像用的是方正還是別的)。

排版公司排好版後,會形成PDF文件直接發回我委備份。同時,會把文件列印出來,快遞迴我委,我委的編輯就開始校對。

校對一般不少於3校

一校:逐字逐行,逐個標點符號看,有錯的,用常用的標註符號標出來,例如插入、漏子、改字等等——這個就涉及到編輯要懂得的一些業務技能了,不過一般入行時會有人教,所以不用擔心,很容易就學會了。一校完成後,把標註過的文稿又快遞給排版公司。對方根據編輯校對的標註在排版軟體上進行修改。改好後,又列印出來,連同一校(標註稿)快遞給我委編輯進行二校。

二校:此時我委收到兩份稿,一份是一校時的標註稿,二是排版公司修改後列印出來的二校稿。依然是從頭尾看新的列印稿,而且重點看一校時的標註有沒有改過來。除此之外,工作與一校是一樣的,但是產生了二校的標註稿。

三校:三校不用從頭到尾看了,只與二校稿進行比對,看標註的地方有沒有改過來,所以速度會快很多了。

注意:正因為一、二校之後,不會再從頭到尾看,只看標註,所以一校、二校很重要,如果你一校二校沒校出來,隱患就留下了。

一般隱患會在最後一關被發現。那就是:出版社的校對。

排版公司根據我委三校後的稿子修改完畢,列印出來,由我委交給出版社,出版社再校對!一般不會少於3次!

這3次是重複上面的工作,只是校對人員由我委的編輯換成了出版社的編輯。出版社的編輯的工資跟最後出版物的錯別字多少是掛鉤的,據說超過了多少百分比就要扣多少錢。所以他們也會認真負責,不會馬虎了事。

而在這期間,出版社那邊會給書號,出版權頁(版權頁就是扉頁後面那張黑白的「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簡稱CIP,有印刷廠、印張、字數、版次,書號等信息)。

此時,又多了一張版權頁,這個更不能錯,幾乎到最後印刷前都要核對的。

可見,正規出版物是經過最起碼是3-6次校對的(不排除有的編委可能自己偷懶不校對,全部推給了出版社,所以只有3校)。

除叢書外,有書號的雜誌,每一期出版前都要給出版單位審查過的,當然,如果不涉及到嚴重的FD傾向都不會有什麼問題。

我曾經提議諸位看書最好看正規出版物(做成電子書的也算,因為裡面的內容不會變),就是因為正規出版物的內容還是有保證的,起碼錯別字極少,一些常用的病句、數字使用規範都是經過層層把關的。我記得上一本叢書就因為裡面的數字(如年份,金額等)格式不統一而改了好幾遍,頭都大了。

當然,如果你想看一些「別人不知道」的東西,那你大可以通過別的渠道獲取。但對於專業寫手來講,要保證自己讀到的文字是好的,字句是通順的,病句錯別字是少的,否則長此以往,容易被不好的、錯誤的文字使用習慣影響,對自己沒有好處,所以還是選擇正規出版物為好。

好了,經過前後校對都沒有問題了,排版公司可以直接把完成的終稿PDF文件發給印刷廠,直接就可以印了。

這樣,才會有一本書出來。

已經做了七八年的人物叢書編輯,現在還在做,我對這個職業最大的感受是:除了寫之外,要有足夠的細心和耐心,特別是校對時不能有絲毫馬虎,否則很容易出問題。

玩公眾號的都知道,你從頭到尾看幾遍,到最後還難免出現令人懊惱的錯漏。出版亦然:一旦付印,即成定局。

PS.做消費類雜誌或者是有時效性的報刊的編輯確實壓力更大,因為每天都要出,每個月都要在固定時間上市,加班,勞累在所難免,這也媒體人的辛苦之處。不過我所在的編委沒有這一個要求,所以相對還算輕鬆。

我的公眾號kokyo98,裡面還有部分關於編輯工作的文章,有興趣可以看看。

希望對提主有幫助。謝謝。

----------20171109補充如下------------

前段時間有讀者諮詢編輯實習的一些問題,剛好最近在做人物單行本傳記的收尾工作,對接北京某出版社,於是順便問了一下。

以下是Q聊記錄(為尊重個人隱私,已對頭像進行遮蓋處理):

就得到的回答總結如下:

1、實習編輯要求

理論上沒什麼特殊要求,實際上不同出版社不一樣;

2、學歷和專業

與實習的崗位有關;

3、實習編輯

需要相關專業的切合度,意即文史類的(我的想法是中文、歷史、哲學、法學等社科類的專業為主);

4、面試

會有測試,主要針對編輯加工;

5、性別

對方說男生可能會更受歡迎,原因不詳;

現在以悟恩所在的編委為例,說說我們招聘編輯的一般流程。

第一步、找人

分兩種,一種是在人才網上找,另一種是編委里的編輯轉介紹的。

因為悟恩所在的編委是寫/編合一的,所以對「能寫」的要求比較高,所以很多人才網找的都不靠譜,反而對同事轉介紹來的比較放心。

在這裡工作過的編輯基本上都有發表過作品,對於這部分人,我們一般對專業就沒有什麼要求了——所以,能寫很重要,因為能寫的話,即使做不了編輯,你也很多路可以走。

至於個別沒有發表過作品的編輯,只能用專業來篩選,如與文史哲類相關的專業,我們這裡有過中文學士、哲學碩士等。

記得以前有一個特例,那時候的主編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某天在網上看到一篇博客,覺得寫得不錯就聯繫上了,是個即將大學畢業的小夥子,後來走了。

坦白講,能寫的編輯不好找。市面上的編輯很多能讀能編,但自己未必能創作。而真正懂創作的作者,又大多愛自由,可以不上班就不上班,所以很多不習慣朝八點半晚五點半的生活,干不久就撤了,改為兼職的形式,只在這邊人手不足時,才一起參與訪問和寫文。

現在新浪博客有個知名的女作者就在我們這裡待過,後來跑北京寫劇本去了,據說發展得很好。

當然,只是聽來的,不做准。

第二步、面試

我這邊剛開始面試是沒有現場寫作要求的,只需要看簡歷,然後把你約來,順便帶上你發表過文章的書籍、雜誌等即可——所以如果你有刊登了你的文章的書和雜誌記得存著,說不定求職用得著,我以前的大多不知道扔哪裡去了,想找都找不回來。

後來發現有問題,有的應聘者面試的時候說寫過什麼,發表過哪些刊物,也把刊物帶來了,當然,刊物登的作品用的是筆名。

結果進來後寫的東西達不到要求,意即之前的面試有作假的嫌疑,所以後來我們這邊就加多了一項面試內容:

——給你一個人物資料,叫你試寫。

這樣一來,會不會寫,寫不寫得好就一目了然,無法瞞騙了。

第三、入職

關於寫作,我們這裡是沒有培訓的。

一入職,主編就分你一個人物,兩周交稿(一萬字左右),然後主編看你的水平(如速度、質量等),再把人物酌情分配——這很正常,主編要抓項目進度。當然,寫得多的稿費也多,多勞多得嘛。

但校對會有個簡單培訓。

校對是校排版公司發來的列印稿,所以要培訓,教你怎麼用筆在書稿上標註,主要是用對校對符號(如漏字元、插入符、刪除符等),讓排版公司知道應該怎麼改而不是一頭霧水收回去越改越錯——關於校對的格式是有統一標準的,有的編委會發你官方的編輯工作手冊,裡面有統一的校對符號。

學起來不費時間,也不難。

第四、跟進印刷

印刷跟進其實也簡單,只是看印刷廠在付印前給你列印出來的藍樣。

這藍樣是經過切割、裝訂後的書稿雛形,所以只要藍樣對了,印刷時機器不出錯,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

這一次相當於最後一次校對,要非常謹慎,否則出錯付印就徹底沒救了。

以前編委就試過一次,把一本書最最重要的版權頁搞錯了——版權頁也叫CIP頁,裡面有出版社核定的不能更改的信息如印數、付印時間,印張,定價等信息(網上找來一圖,看看就明白了)

——結果印出來才發覺有個地方錯了,全體編輯不得不一起用藥水(名字忘了)洗錯字,另外還得印貼紙把錯誤蓋上,好一頓折騰。

而如果錯誤太嚴重,那就是出版事故。出版事故一出,付印的書將全部作廢,不能流入市場的。

總之,做編輯,要能編(最好能寫),能校,還要細緻。

能想到的就這麼多,以後想到再補充。

我是悟恩(公號kokyo98),希望對有這方面疑問的讀者有用,讀完記得點下贊,祝好。


讀圖時代,先上一幅圖說明圖書編輯是做什麼的,純手繪,有空再畫一個出版流程圖

註:策劃編輯與文字編輯的交集,是有些策劃編輯也承擔了部分文字編輯的工作,部分文字編輯也會偶爾策劃選題,區別在於工作的重心。


圖書是怎樣出版的?

這是我以前寫的一篇文章,現帖在這裡,希望能幫到你。

在全球出版界,只有中國大陸地區、朝鮮和前蘇聯分化出來的幾個小國採取的是審批制,其它絕大多數國家都是登記制,包括中國的香港、台灣和澳門。說得通俗些,審批制的意思就是如果你想開家出版社,就得經過中央某部委、出版署的層層審批,在大陸,個人想審請註冊出版社是不允許的,只有國家機關才行,所以說所謂的審批不過是一個說法,實質上就是國家控制一切,憲法中所說的出版自由根本不存在;登記制就是直接去工商局審請就行了,就像我們開家餐館或註冊一個工作室那麼簡單。總的來說,在實行登記制的國家,出版產業要發達得多,內地出版產業總值還抵不過台灣一個小島。

因此,目前在大陸,出版權是完全控制在國家的手上,而且香港、台灣出版的圖書是不能直接在大陸銷售的,因為按照國家的法律條規,圖書不同於家電,可以自由出入。

這些都是計劃經濟遺留下來的產物,出版行業目前也在叫嚷著改革,至於改成什麼樣,是不是也像香港、台灣那樣完全放開,上面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但我想這是遲早的事,國內出版產業的發展比國外落後幾十年,而且現在是越來越不景氣,和體制有著必然的聯繫。

其實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已經有很多民間資本開始向出版行業滲透了,開始是零售,然後是批發,現在已逐漸進入到了出版的核心業務卻編輯,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書商。其實如果我們在書店仔細觀察一下就知道,很多暢銷書實際上都是一些書商運作的,只是因為他們沒有一個合法的身份,才不得已採取合作的形式掛靠在某個出版社下面。早期的書商是屬於有膽子沒腦子的一批人,他們借著改革的大風打著擦邊球也撈得盆滿缽溢,因此那時候他們運作的多是一些質量不高的書,靠投機取巧來盈利,甚至搞盜版走地攤;現在的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很多書商原本就是出版社的業務骨幹,他們策劃、運作選題的能力已經遠遠超過了出版社,有的在行業內還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只是不明底細的人以為那是出版社策劃、運作的。

所以個人要出書,目前有兩種途徑,要麼向出版社投稿,要麼找書商。大多數人傾向於找出版社,這樣正規,可以說沒什麼風險,但門檻相對較高,因為對於一般沒什麼名氣的人寫的書,出版社很難通過市場手段讓它掙錢。而書商又存在著較大的風險,操作不正規,碰到不守信的書商可能還會被騙,但對於一般的寫手來說,並不指望通過出書掙錢,能將書出來已是莫大的感恩了,所以只要在簽合同時別將版權全部賣掉就不存在太大的風險,書商只要看中你的書,一般發行量不會少,他們比出版社有手段。

在這裡我有必要將幾個名詞作個粗淺的解釋,包括下文還要用到的。

書商,前面提到過,一般指能運作圖書的選題策劃、出版、發行全過程的圖書公司或圖書工作室;他們所做的工作與出版社並無二致,所不同的是出版社是正規軍,他們是沒有合法身份的地下黨。

經銷商,即中間商,一般指圖書批發商,有時他們也同時是書商,很多書商就是從經銷商做起的。

書號,圖書的身份證,只有出版社才能通過出版署取得,所以書商要想出正版圖書必須與出版社合作以換取一個合法的身份。事實上除了出版權之外,像圖書的批發權經銷權已或多或少向民營企業放開了。書商要想拿到書號,一般通過交所謂管理費的形式買賣或變相買賣。書號在出版社本身一文不值,但因為是國家控制,書商夢寐以求,所以奇貨可居,不少小出版社以此為生。

主渠道,特指新華書店,包括它的批銷中心。

二渠道,由民營圖書批發商和書店組成,現在已經是圖書市場的生力軍,業務量已超過了新華書店,有點像過去鄉鎮企業的勢頭了。

好了,言歸正傳。

中國圖書出版產業落後的主要原因是政策上沒有放開,國家實行保護政策無疑培養了一些人的惰性,沒有生存壓力,自然談不上發展。也正因為它還沒有放開,競爭並不激烈,所以利潤也相當可觀,引得許多書商紛紛湧入。

相比較而言,書商要運作一本書,成本和風險要遠遠高於出版社,光書號費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再加上稿費、排版費等等。如果書賣不出去,虧的是書商;如果書賣得好,出版社可以加印,只賺不賠。即使如此,規模相當的書商還是要比出版社的掙得多。這裡面除了經營體制和管理成本外,還有一個發行的問題。

一般來講,如果是書商運作的書,出版社負責主渠道的發行,書商負責二渠道的發行。與出版社相比,書商操作靈活,服務周到,所以二渠道也願意從他們手裡進貨,因為與書商一樣,他們很多人的身份嚴格來講也不怎麼合法,在出版社那裡他們根本得不到像新華書店那樣的公平待遇,即使是他們的發行比新華書店做得好。二十年前圖書的發行還是新華書店一統天下,現在同樣一本書,二渠道的發行量是新華書店的三倍左右。生於七十年代前的人都有一個情節,那時候新華書店都是佔據著市中心的黃金地段,很多人買的第一本書就是在那種地方買的,而且在買到一本新書後那種喜悅的心情恐怕也是終生難忘的。可現在,這一切都不存在了,如果不是靠發行教材維持,新華書店早就關門了。

出版社給人的感覺是正規可靠,可效率卻很低,同樣一本書印裝完畢後,書商在一個星期內就可以將書鋪向全國各地,而出版社光辦完所有的手續大概也要一個月,等他們將第一批書鋪下去的時候,書商那邊已經是第二批第三批,並且開始收錢了。

許多人以為出版社拿到書稿後是先看質量,其實不然。過去的老編輯或許有那麼重的社會責任心和職業道德感,現在這批人已經退休了。時代不同了,一切以市場為導向,每天的稿件多如牛毛,編輯們不可能細看,一般是感覺有市場的書才會再認真地看。再說了,如果談到質量,編輯的水準不如作者,但他們的欣賞水平和市場的眼光是作者所沒有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現在的書質量普遍不高的原因,編輯也是急功近利,往往把目光放在那些新奇的東西上面,真正的精品反而被埋沒了。對於一般書稿,小出版社不敢出,因為他們賠不起;大出版社不屑出,因為他們身後名家多的是。中國文學或者說整個文化產業的蕭條,很大程度上與出版社的體制有關。在過去,出版一些所謂主旋律的書就是好書,那時老百姓也沒什麼別的娛樂,也可以說喜歡看,畢竟是那個年代的事。可現在,老百姓關心的事可能就是國家諱莫如深的事,出版社不能出也不敢出,社長總編都是國家幹部,烏紗帽要緊,誰敢去冒這個險?中國曆朝歷代也沒有哪個時期對出版控制得這麼嚴,動不動就上綱上線!

在所有的圖書分類當中,文藝類的圖書市場是最難把握的,所以出版社在出版這類書時往往很謹慎。編輯們平常與發行人員各行其是,溝通不多,所以在列選題的時候跟風的成份很大。再加上涉及政治話題的書要上報審核,風險很大,一般都會捨棄。另一方面,一些大的出版社的觀念並沒有跟隨形式轉變過來。我曾聽文學出版社一位老編輯說,八十年代初金庸就拿著他的大作前來登門,那時金庸的盜版書已經是滿天飛,可出版社的人說金老先生的小說毫無文學價值,不予出版。金庸無可奈何,輾轉幾年最後找到了三聯,才算在大陸出版了他的第一套正版書。據說後來文學出版社也後悔了,到九十年代時又主動去找金庸,金庸卻不答應了,堅持讓三聯出版。想必金庸這時是有些生氣了,但我想他還是應該感到慶幸,假如他早年不是在香港而是在大陸,恐怕早就被我們的出版人扼殺在搖籃里了。中國這幾十年沒有文學大家出現與出版社的體制或者說國家的出版政策不無關係。客觀來說,出版社也有他的苦衷,條條框框太多,既要不違反政策,又要掙錢養活自己,真是在夾縫中求生存。所以現在出版的文學書籍,除了那幾個老作家寫的外,其餘的真不敢恭維,往往讓人看的一頭霧水不知所云,或許某些出版人或作家自有他們的一套理念,但文學脫離了大眾那還叫文學嗎?偶爾出現一兩本令人眼前一亮的書吧,過不了幾天就被叫停了。可文學書又必須涉及到現實,或涉及到政治,弄不好就觸雷了。相對而言,非文藝類尤其是科技類的圖書就好得多了。

書商要運作這樣的書比出版社還難,但因為他們是站在市場第一線的,眼光敏銳,發行做得好,所以一般來說他們運作的圖書賠錢的很少。也是由於他們的主要的著眼點在市場,所以他們運作的圖書一般格調不會很高,媚俗的成分多。這也難怪,他們要付出比出版社多得多的人力和物力,首要目的自然是賺錢,不像出版社既可以賣書號,還可以拿國家的各種補貼。

出版社與書商合作有很多好處,首先是書號費就掙一筆,出書的風險全在書商身上,賣得好了自己還可以再賺一筆,連稿費都省了。如果萬幸碰到一本暢銷書那就是天上掉餡餅了。當然,這種合作並不是很合法,大家都在打擦邊球。書商並不願意讓出版社分享自己的蛋糕,無奈都是書號惹得禍。為什麼書商給作者的稿費都是一次性買斷而不是按版稅支付的原因也在這裡,因為他要控制成本,出版社賣出去的那部分書並不會給他付版稅。

我這裡只說了一些出版行業的基本情況,如果要系統地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目前出版行來也是魚目混雜,有很正規、有實力的出版社,也有不講信譽的書商。我想大亂之後必有大治,等到哪一天,我們不再有主渠道和二渠道之分,不再有出版社和書商之別,文學回規本位不再是政治宣傳的機器,我們才能真正迎來出版的繁榮,才能將祖先發明的這一產業發揚光大。那時候,我們也就沒有寫手和作家之分,將文字變成鉛字就不再是掌握在某些人手裡的特權了。

(更多文章,請關注我的公眾號:李不白)


圖書編輯每天在幹什麼:一本書出版,我要填100個單子

很早之前我寫過一篇一本書從編輯收稿到到出版上市的操作流也只是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粗略地寫了一遍流程。

今天,這篇文章算是吐槽,哈哈哈~

圖書出版第一步,編輯肯定是要找作者,找稿源,找到作者談好合作,編輯就開始填第一個單子了,選題表。選題表的信息包括: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字數、圖片數量、類型、賣點提煉、讀者定位、市場分析、同類書對比、數據調查、樣文等。

如果選題通過,接下來就是跟作者簽合同。合同是編輯找法務要模板,根據事先談好的條件,填寫內容,如果有任何變動,必須要經過審批的哦。這裡要說一句,作者在簽合同時,一定要看好條款,最重要的幾條無非就是版權、版稅、結算方式、簽約年限。不懂的地方就找有經驗的朋友問清楚,看到很多作者跟出版公司撕逼的情況,很多都是對合同條款沒有弄清楚,出現各種扯皮。

合同雙簽完,我們就要等作者交稿了。這個過程快慢不一定,有的是現稿,有的要等幾個月,拖稿嚴重的,一兩年不交稿的也大有人在。編輯催稿也是一個苦逼的過程,有的作者就一直說忙啊,在寫了,馬上就交,這個馬上可能就是好幾個月以後。去年冬天的時候,我跟作者催稿。他說,最近太累了,手已經累殘廢,碼不了字,要拖到年後交稿。還問我這個理由是不是很假?我只能說,沒關係,我信了。有的作者,直接就是裝死……電話、留言一律不回,我想此時也只有紅包有用了。當然,我還聽說過編輯跑作者樓下蹲點的,也不打招呼,也不催稿,天天就在作者樓下坐著,一周之後作者總算交稿了。(我好佩服這位編輯,我現在有個作者快兩年未交稿,一點辦法都沒有,每次都說,好好好,沒問題,努力,加油!就是見不到稿子,可是去他家蹲點,臣妾真的做不到。)

接下來,稿子交到編輯手上,就算是正式進入出版流程了。一般正常的稿子三個月左右,就可以上市了。不正常的就是政治問題、題材限制、或者退稿等。我做過出版歷時最久的書,前前後後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換了好幾家出版社,因為本身題材已經受限制了,作者還要事事都參與,自己找人做設計,做不好,我再找人重新做,中間耽誤的就是時間。非要自己聯繫他認識的出版社,那我就得跟公司溝通,等等。此外,作者不分晚上和周末,都會給你打電話嘮叨,一件事幾分鐘就能說完的,都要說上幾十分鐘。那時候想到這本書心裡就堵的慌,晚上都睡不好覺。中間好多次都想解約不做了!伺候不起,真的。同樣的普通書,同樣的時間,別的書我可能都做了好幾本。

編輯收到稿子交稿還是退稿,要寫一個審稿意見單,稿子可以操作,那就進入審稿流程了。三審三校也從這個時候開始。第一步從電子版校對,目錄框架調整,標題更改開始。我是相當討厭校對這個環節的,一個字一個標點符號的看,相當枯燥。當然有些公司的策劃編輯是不做校對的環節的,有專門的案頭編輯。

編校的同時,也可以進入策劃流程了,這部稿子的主題、市場定位、書名等等,填寫策劃表上策劃會。策劃會就不一定要討論幾次,提交少遍策劃表了。一稿過的情況,基本上是不會出現的哈。如果說校對是最枯燥又最需要心細的工作,那麼定書名就是編輯最頭疼的工作了。書名、書名、書名,書名定不下來的時候,滿腦子都是書名,寢食難安,頭疼欲裂,焦躁不安,有的編輯都能列出百十來個書名。

稿子校對完以後,我們就要進入排版流程了。我們要准本版式單和內容。版式單包括尺寸、字型大小、字體、字距、天頭地腳距離,參考樣式等等。早幾年最開始做編輯的時候,到這裡我就懵逼了。沒有經驗,真的一點都不懂,最開始也沒少做幾本版式相當難看的書。因為不懂,就不知道合理安排嘛,羞愧~jpg。

圖書公司肯定是要跟出版社合作,買書號才行。所以,我們排完稿子,做完三審三校,齊清定的稿子就要交到出版社審稿了。再此我們也要填出版社的選題表、審稿意見等等。出版社不一樣,填的單子不定,我碰見過最多的一次要填寫十來個單子。囧~

一般書名定下來,稿子送出版社審稿期間,我們就開始找設計做封面了。那就要填封面設計單,書名,作者,尺寸,文案等等。等封面定下來,再寫一個展開設計單,還有封底文字、勒口文字等等要填的嘛。說到設計,如果設計師有感覺,一稿過是有可能的,如果設計師沒感覺,那做幾十個封面也很常見。我見過編輯最多做了快70個封面的,我只能說,好佩服那個設計師受得了編輯如此折磨,一改再改,要是我這個錢真的就不掙了!哈哈。

我最近做的一本書《我們還年輕,不夠好又有什麼關係》,換到第三個封面設計師,封面才定下來。加起來大概有十幾稿的樣子,就這個過程我已經非常受不了了。找設計、等封面,換設計、等封面,再換設計、等封面,過程煎熬不說了,領導還天天催,自己心裡也沒把握,設計師到底能不能設計出滿意的作品。(恨不得自己可以做設計。)

最終封面是用了麋鹿這版,也有人跟我講這封面太丑了,麋鹿看著好慎人,哇哈哈~我覺得這個麋鹿很妖艷啊~(你們也可以找我吐槽哈)

封面做完,出版社反回三審三校核紅的稿子,改紅以後再交回給出版社。我們就要等出版社的CIP和條形碼了。條形碼一來,就可以放到封面上交給出版社審封面了,恩,要填封面審稿單子。CIP數據就可以做內文版權頁了,恩,要有CIP登記單子。(出版社審完稿子,封面遲遲定不下來的,也很常見哈。)

封面和內文都搞定了,接下來就要到印製了。封面要打藍樣,校對錯別字,看色差。內文打藍樣,核對頁碼、色差、錯別字等。這就要填印製單子,這本書你想用什麼內文紙、封面紙、環襯紙,有沒有什麼工藝等,初做編輯做到這一步也是很懵逼的,原來紙有這麼多種!這裡要說一句,看到有些讀者買了一些內文紙不好的書,就說是盜版,其實不是!有的書是為了節省成本、有的是因為印張少,就選了輕型紙,這個定價也是稍微下調的。

藍樣確定完之後,就是等樣書啦。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跟發行部門對接啦,寫發行資料包,噹噹、亞馬遜、京東三大網站的征訂單,地面征訂單,封面、海報、內文等等。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單子,不同的圖片尺寸。恩,有錯字,返回,重填!宣傳語寫得不好,重填!圖片尺寸不對,返回,重填!

發行資料做完了,接著就是營銷資料包。要準備圖書基本信息、書訊、書評、書摘、語錄等等。還有很多臨時要的資料,微博活動,你給我提煉個文案,做個九宮格,做個宣傳海報,做個活動文案。錯了,不好,返回,重寫,重做!營銷經常說的就是,你這本書賣點是什麼呀?作者有名嗎?這封面一點新意都沒有,這書名一點都不好。(心中默默送他們三個羊駝)編輯還得舔著臉,誇書、誇作者寫得好,誇營銷帥,要不然怎麼辦?

有些作者跟編輯埋怨,書上市之後,好像就是沒人管的孩子了,沒有人重視,沒有人宣傳。編輯心裡苦,也是說不出。要跟你說,你這本書已經定型了,就是本常規書,公司也不指望它大賣了,營銷編輯重心都在重點書上,作者聽這話不得傷心嗎。要說不公平,其實也很公平。流量大的作者,粉絲多,名聲大,書好賣,營銷當然要宣傳這類書了。普通的作者,XX平台紅人,把書往市場上一放,誰知道你XX平台紅人啊,使個大勁,多賣個千把冊,還不夠宣傳費用的。一本書做完一輪營銷,有動銷的話公司還能再重視,編輯也好提要求。銷量要是上不去,編輯也無能無力,不甘心,有資源的編輯和作者就只能私下找找途徑了。

好,營銷做完,你是不是以為一本書就結束了?錯。你要申請各項費用啊,作者版稅,封面設計費、排版費、校對費,圖片費,每一項都得填單子、審批,提交財務。這中間,編輯沒少先掏腰包再去申請報銷的,有時候小來小去的都懶得去申請報銷,比如快遞費什麼的。為了二三十塊錢,要填單子,找領導簽字,提供發票,去財務報銷,想想都很鬧心。

到這,一本書基本上算完事了。再後期可能還會有,加印版稅的結算,其他版權費用的結算等。

做完一本書要填一百個單子,真不算誇張了哈。你是不是覺得編輯好不容易做完一本書,等書拿到手的時候,會特別激動?錯,哈哈~!如果一本書製作過程中深受折磨,後期會有一種情緒,終於做完了,老子再也不想看到這本書了!(處於又愛又恨的階段)過了這個階段,編輯還是會愛惜自己做的每一本書的,甚至對這本書的感情比作者還要多,因為編輯比作者更了解這本書是怎樣從無到有的,怎樣從純文字到形成一本書,放到書店裡,經過多少錯綜複雜的流程。而這期間的每一步,都是編輯在親力親為。

吐槽:策劃編輯真的不容易,前期要緊跟市場,各類型的暢銷書、作者都要了如指掌。各個寫作平台要玩得精通。要和很多作者建立良好關係,要和各個媒體平台建立良好關係。恨不得自己會做封面、會排版,還要寫得了封面、網站、甚至是營銷炒作文案。還有要有媒體、微信、微博等資源配合宣傳。等等等等~然並卵,我依然是每個月都在吃土的、裝自己是十八歲少女的老姑娘。(剪刀手!)


寫這個是為了回答知友的問題。

關於月薪在 3000 左右的人在看知乎的關於收入討論的時候是什麼心態? 這個問題下,個人心態的探討,然後延伸到夢想。追求夢想是很難,但也值得的。由於某知友挺好奇圖書編輯日常都在做什麼。

是啊,如果不是為了夢想,回家種菜也可以,孩子都能打醬油了。

至於圖書編輯在做什麼,科普就談不上了,從流程上簡單說一下吧。

1選題。看看市場上有什麼好書,哪種類型賣得好,有沒有很受關注的熱點。

2調查。去書店、超市、網店、醫院、菜市場……任何對選題有幫助的地方進行調查,寫一份報告出來,探討選題的可能性。

3模型。自己先做一個圖書的基本版式出來,然後開會探討,一般要經過好幾輪的探討才能最終敲定,比較麻煩。

4找作者。和選題接近的作者時一定要找的,沒談攏或者沒找到就要編輯自己組稿。

5組稿。有作者就作者來寫,或者編輯寫好,作者審核;沒作者就編輯自己寫。

6校對。這個最常見,每個編輯都得做,還是最基本的。

7核紅。算是校對的一個步驟,不過需要重點說一下。校對後,檢查是否遺漏、改錯的步驟,就是核紅。挺考驗耐心和眼神的。

8出片、出數碼樣、印製、樣書、正式出版……這些和印廠打交道,編輯也要再多做幾次校對,檢查是否有遺漏的地方。

越往後,越需要細心。你做的每一項工作都和圖書的命運息息相關。作者職稱錯了、版權頁錯了、出版社錯了,都是要命的事兒。

總的來說,圖書編輯做得最多的有三樣,校對、組稿、選題。這個比例很能說明問題。校對為主,初級編輯,幹些雜活;組稿為主,算是有一定積澱了,慢慢練習文字的掌控力,開始熟悉選題,琢磨每本圖書的語境,發展自己的風格;選題為主,基本上對選題、市場比較了解,能夠單獨做選題,也就是所謂的策劃編輯。


我經歷的,一般的會分成組稿編輯和流程編輯兩大類。

組稿的偏向於銷售,主要就是聯繫作者。有些實力不足以成天玩暢銷的出版社或公司,會用合作出版的方式來運作,這就需要組稿編輯怎麼談、怎麼簽、簽多少、怎麼聯繫流程編輯將成書到最好。

流程編輯一般負責審校排版封面文案和設計等等的,具體的事。每天的工作就是跟組稿編輯互相製造麻煩、互相埋怨、相愛相殺。。。。爭取主編+作者+老闆+組稿同時滿意。改啊改,忙啊忙的。。。。 當然這都是小地方的。

大地方的還不了解,希望以後能了解,也坐著正兒八經點的「編輯」。。。。

————————————————————————

另外,流程這邊還有一種是帶有一點點原創性質的編輯,自編自己寫自改自己罵自己。這種的樂趣最大,你會慢慢變成兩個人,自己跟自己相愛相殺。

這種一般偏向特定領域的圖書工作室,或者旅遊類圖書比較多。

我做這種編輯的時候,大概每天要寫一萬字的稿子、稿件還要符合要求,工作量是很大的,而且壓力也大,而且稿件審回來從校改、核紅到設計、配圖都要自己參與、主做,主編領導是把關者。然後一般月薪都不太高,因為你做的書水平在那擺著呢,基礎中的基礎,機械中的機械那種。不過確實可以大量涉獵指定的領域,如果想在某一個領域長干,可以積累很多。


首先自然就是選題啦。其實很多出版社或圖書公司都是會收到許多來稿的,但這些稿件大部分質量一般,想要從中撈出一件質量上乘的稿子的概率非常小,能夠通過選題會的稿件更是幾乎沒有。所以,想要找到好的,不僅能通過選題會上各路大佬的刁難,還能讓讀者買賬的書,一定要靠自己去找。至於渠道,那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各路小說網站、大型論壇等,均可成為優秀稿件的來源。

選中了一個優秀的稿件之後,就要製作選題單。做這份單子,主要的目的就是說服選題小組的各路大佬——我這本書內容是什麼、類型是什麼、亮點在哪裡等。要注意,亮點永遠是最重要的,這直接決定了這本書能不能出版,賣得好不好,而選題組最看重的也是這一點。所以,你一定要挖空心思,找出這本書亮點到底在何處,與同類型的書放在同一個書架上,讀者為什麼會拿起這一本。

如果你能夠說服選題小組,讓他們覺得:「這本書能夠大賣」,那麼他們就會與你商討簽約底限——包括給作者的報酬,版權,等等等等。

然後就是與作者談判,簽約了。事實上,這可能是一本圖書周期內最耗時間的一件事——你要與作者進行曠日持久的拉鋸戰,你要儘可能爭取減少成本,作者則要爭取更多的報酬。雖然你已經知道了公司的底線,但這可不意味著比底限多一點就可以,而是要儘可能的多。

在與作者撕逼撕到精疲力竭之後,你們終於簽訂了合同。然後,一本圖書的製作流程就該開始了——但在那之前還有一件事。因為一些稿件(事實上是大部分)在你們簽約時還沒有完成,所以你要不斷地催作者,趕緊把稿件完成。至於怎麼催,誰可以催誰不可以催,那就要視情況而定了。

拿到稿件之後,你要在第一時間內通讀全稿。這一遍通讀,主要是為了大概的了解整篇稿件的全貌,了解內容之中是否存在問題,一旦有太過嚴重的問題,就要及時聯繫作者修改。否則,一旦進入了製作流程再去修改,那就很麻煩了。

接下來,編輯就要同時推動幾個流程的運行,儘快的讓這份稿件變成一本圖書。

首先是書名。其實,很多書的書名並不是你現在見到的這個樣子,有很多腦洞大開的作者,會選擇一些千奇百怪的書名——而你要做的,就是打消作者的奇思妙想,並想出一個更符合市場,更符合讀者想法的書名。

書的封面就相當於人的臉,一定要漂漂亮亮的,才會讓人喜歡。你要做的,就是根據書的內容,讀者定位,類型等確定書的封面。雖然成品是設計師製作的,但作為這本書的策劃,你要有一個大概的想法。這個想法要包括很多內容,比如封面的大概風格/思路,書的尺寸/開本,書的基礎資料(書名、作者名、出版社等),封面、勒口或者腰封(如果有的話)上面要寫什麼文案等。

封面相關的部分,你還要考慮到它的印刷。是精裝還是簡裝,要不要燙金覆膜UV等,都要根據情況來決定。你可以選擇一些同類型的書籍,確定哪一種效果更好。

書的基礎資料基本都是確定的,有時可能會和其他的公司進行合作,這些公司的logo或是二維碼等想要印在封面上的資料也要提前溝通確定好並交給設計師。

尺寸/開本則要根據書的內容和市場上同類書的尺寸來確定。一般來說,圖書的尺寸往往都是16開或者32開,但如果你想要追求文藝感,確定一個特殊的尺寸,那可就要多給印刷廠錢了。

文案雖然只有寥寥數語,但這也是最精妙的部分,一定要在這寥寥數語中將這本書最大的亮點確定出來,否則便無法吸引你的讀者。封面、封底、勒口、腰封(如果有的話)甚至書脊,都要視情況放置一條精美的文案。

確定了這些,你就可以與設計師進行交流,並最終確定一個讓大家都能滿意的封面了。

內文部分,編輯要進行的就是傳統的「三審三校」了。這是每一個編輯都應該掌握的基本功,而且要將差錯率控制在萬分之一以下(事實上,很多社已經要求到萬分之零點三了)。錯別字根據現代漢語詞典修改,人名地名根據新華社出版的人名/地名修改等。

排版部分,編輯要確定的就是內文部分的印刷工藝,大部分書籍使用單色印刷即可,一些特別的書籍要使用雙色印刷,圖片較多的則要求四色印刷(一些書籍可能也會要求部分單色部分四色,這個視情況處理)。此外,插圖的位置也要由編輯決定,是節省成本一律放在前面/後面還是重視效果的嵌在文中。最後,根據排版情況確定印張數。

書籍附屬的贈品是宣傳的重要一環。有了相應的思路,確定成本可以接受,就可以聯繫製作了。但要注意,附贈品一定要考慮運輸環節附贈品能否承受顛簸,否則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啦。

這裡要切記,在進入印刷環節之前,你就要聯繫銷售下訂單了。除了首印數要根據銷售情況來確定以外,因為印刷廠有時可能會出現不能按時交貨的現象,或是印刷很快交貨訂單卻還沒下只能放在庫房裡(庫房可是要收租金的)。為了避免這些情況,一定要在印刷廠開始印刷之前就聯繫銷售。

在訂單會上,你又要開始一波新的拉鋸了。你要向銷售代表說明你的書的賣點,並向他們展示書樣,爭取讓每個銷售代表訂單上的數字更大;而銷售代表則會不斷的質疑你的書是否能賣這麼多,可能會存在積壓情況。大家商量出一個都能接受的結果後,就可以確定訂單和印數,並通知印刷廠印刷。

這一環節,你要確定所有的用紙、工藝等,並確定成本。如果成本太高,要及時調整。然後,聯繫印廠列印樣書,確認無誤後,就可以簽字印刷了。

有一些圖書(特別是畫冊)你需要在印廠盯色,因為他們印出的圖書的顏色可能與你所希望的並不一樣。如果你不在現場,一旦書已經印完才發現有問題,那就有大麻煩了。印廠一般會把毛書和藍紙交給你檢查,如果沒有問題,他們就會進行加工成書。

在印刷的同時,你還要著手準備宣傳相關的工作。首先,你要準備好書籍相關的資料,包括基本的一些資料,封面、海報、書評、書摘、訪談等,並交給具體的負責人去進行宣傳。有時,某些熱門書還會組織一些活動,這些活動你也要去聯繫具體的負責人,考慮如何進行活動。等到書開始銷售,你還要填寫各種單子,將亂七八糟的各種款項結清。

此外,還有一些書籍十分受歡迎,估計很快就會銷售一空,這時你就要組織加印了。此時,你還要考慮書的設計有什麼不足之處,如果有,就要及時修正再版。

其實,這一個流程下來,短則幾個月,長則一年,且每個編輯基本都要同時運作幾個項目,同時對接n多人,與諸如作者、設計、老闆、銷售等各路神仙鬥智斗勇。


傳統的圖書編輯,其實是大家說的這些,選題策劃,三審三校,組稿等等。工作以內容編輯為主,但是也需要排版的知識和市場調研方面的知識。從流程上來說,因為行業已經很成熟了,所以流程也清晰固定,需要做什麼,不需要做什麼,按照流程做就可以。

很多編輯抱怨工作繁瑣,什麼一本書出版要填100個單子,可見一斑。方正協同編纂出版平台是全流程的出版項目管理的多人協同辦公軟體,實現了無紙化辦公,還能保留編輯的歷史版本,實現自動校對和自動排版。為什麼可以做成軟體?就是因為業務度成熟,確定性高。真的,如果出版社業務量大,弄一套這個系統,可以提高不止一點點的效率。也不用整天跨部門找人簽字等的心累。

但是,夕陽產業么,很多紙質圖書出版都在向混合出版轉型,就是紙質出版和數字出版同時進行,因為大家越來越多的使用手機看電子書了。所以,編輯們還是需要了解數字出版的基本知識,飛翔不僅是排版軟體,它出的數字版就是一個典型的做電子書的軟體,傻瓜式,可以增加交互效果,同樣可以嵌入到協同編纂出版平台中,做一站式的出版管理。

這些都是工具,因為工具的變化和圖書形式的變化,編輯的工作內容也變了很多,掌握這些工具,對工作效率的提高還是很有幫助的。

僅供參考。


傳統行業,夕陽產業,已轉行。


推薦閱讀:

雜誌編輯這個職業發展前途怎麼樣?
如何取回拖欠的稿費?
新晉編輯沒有自費出書作者資源怎麼辦?
怎樣能當一名編輯?
網站編輯到底要做什麼?

TAG:圖書編輯 | 編輯 | 圖書出版 | 出版 | 選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