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貨膨脹率一直保持在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一直強調美聯儲之所以保持通脹預期較低是因為沃爾克和格林斯潘讓通脹率保持了較低的水平,所以即使經歷了油價的漲跌和金融危機,通脹預期一直保持在 2%左右。
那麼能否說明影響美國通脹的主要因素是人民的通脹預期嗎?沃爾克和格林斯潘之前都做了哪些事情?
謝謝 @Vas Brandon 邀請。
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一直強調美聯儲之所以保持通脹預期較低是因為沃爾克和格林斯潘讓通脹率保持了較低的水平,所以即使經歷了油價的漲跌和金融危機,通脹預期一直保持在 2%左右。
那麼能否說明影響美國通脹的主要因素是人民的通脹預期嗎?
請問「那麼」之後的這句話是怎麼來的……
美國通脹率一直保持較低水平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美聯儲在制定貨幣政策時是必須充分考慮通貨膨脹因素的,而這又與其「獨立性」緊密相關。
先說「是不是」。在1913年聖誕節前夕,美國國會通過了《聯邦儲備法案》,這一法案宣告了美聯儲的成立。從1913至今的100年的時間裡,美國的年平均通貨膨脹率約為3%。過去的30年里,美國年平均通貨膨脹率穩定2%左右。這樣的成就之所以能夠達成,是因為美聯儲的獨立性使其避免成為政府的印鈔機、幫助政府通過通脹稀釋債務或者進行「二次徵稅」。
在美聯儲於 1913 年《聯邦儲蓄法》建立,為何直到 1951 年《美聯儲-財政部協議》生效時才實現真正獨立地運行?這個回答里有提過:1951年,3月4日《美聯儲-財政部協議》正式出台,美聯儲發布的公告稱將避免「公共債務問題貨幣化」。在這之後,債券管理政策和貨幣政策得以真正完全分離,美聯儲開始著手調節貨幣供應以保持經濟穩定運行,而貨幣供應量的調整與通貨膨脹率的升降直接掛鉤。美聯儲在這之後獲得了制定貨幣政策的完全獨立性。
實際上,自20世紀50年代,支持中央銀行獨立性的呼聲在許多國家都十分高漲。目前多數西方國家的中央銀行相對於行政系統都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有些國家甚至明確規定穩定通脹是央行的最重要目標。英國國會立法規定目標通脹率為2%,如果通脹率超過一段時間維持在3%以上,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的行長就必須接受公開聽證。
《聯邦儲備法案》則明確規定了美聯儲在制定貨幣政策時的首要目標:充分就業和穩定物價。如果美聯儲工作不力,國會就會進行質詢和責問。這也就是為什麼伯南克在任內實施量化寬鬆,但每次公開講話時都會反覆強調「貨幣政策的寬鬆是以通貨膨脹率較低為前提條件的」。一般認為,美聯儲可以接受的年通貨膨脹率約為2%。
至於「沃爾克和格林斯潘之前都做了哪些事情?」,這個問題實在太大了,簡言之就是:他們在制定貨幣政策時充分考慮了通脹因素,而且在他們的領導下美聯儲確實成功調控了美國的通貨膨脹。
不能同意李金源君的答案。將美國長期低通脹率歸結為美聯儲英明實在是及其獨立性實在是無法令人信服。
美國的長期低通脹率應該歸功於美國二戰後的國際地位使然,布雷頓盛林體系奠定的戰後經濟秩序使得美元成為了世界貨幣。美國可以向世界輸出貨幣和通貨膨脹。生產力進步、信息技術技術進步、金融創新保證了經濟增長環境十分健康,但低通脹率還需要低價商品的持續供應來保證。日本和中國兩個傻小子作為美國國債主要債權人和低價商品供應商的先後崛起為上述前提做出了有力保障。而這一切都需要有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所保護。
實際上以通貨膨脹角度來觀察美國往往是中國人所為,這是由於我國處在高速發展階段通貨膨脹頻發使然。在我去美國之後發現,美國學者更關心通貨緊縮,尤其是金融危機後。美國數量寬鬆政策救市,意圖並非向新興市場輸出資本(熱錢),而在於刺激國內實體經濟以避免通貨緊縮。而我國作為新興國家,難免會出現為何美國向其他國家輸出通脹的疑問。吳曉靈女士說過:"「美日歐等國數量寬鬆的貨幣政策是基礎貨幣供應的數量寬鬆,而不是貨幣供應的數量寬鬆。……" 這是由於危機期間美國實體經濟凋敝,民間投資意願極低,央行所增加的基礎貨幣供給難以經由商業銀行的存貸體系放大為貨幣供給的增加。所以從美國角度看QE,實在是害怕通貨緊縮。這充分說明QE印出的錢都流向了利潤率更高的新興市場,也解釋了為何美國國內通貨膨脹率低,甚至有通貨緊縮的危險。
另外記得研究生期間看過一幅圖講的是中國對美出口商品的價格指數,基期為2003年12月,即2003年12月我國出口美國商品價格指數為100,這一數據在2011年3月是102.7。8年時間,我國對美出口商品僅僅漲了2.7%。這就是美國的國際經濟地位和美元霸權的體現。同樣也解釋了美國的低通貨膨脹率。
最後吐槽一下李君答案所表演的美聯儲水平和政策獨立性。首先我得承認QE是必須的,但效果及其有限。美聯儲後續的利率扭曲操作(twist)讓人吐槽無力,twist簡單說事賣短買長,即賣出短期國債用這筆錢來買長期國債,試圖降低長期利率。這意味著美聯儲在沒有其他刺激前提下僅僅想改變國債債務期限結構來刺激經濟,凱恩斯要被氣死了,這招還真是前所未聞。
而美聯儲的政策獨立性肯定要比我國好,但也好不到哪去。經濟為政治服務是亘古不變的真理。美聯儲在早期的naive時代還是非常的獨立自主。以我擅長的貨幣統計角度看,在美聯儲的黃金年代,美聯儲的貨幣統計框架有M0 M1 M2 M2+ MZM M3 M4- M4 和L。非常炫酷有沒有?但隨著美國金融體系發展,按說統計也應越做越好。沒想到美聯儲卻秘密地刪掉了M3以上的貨幣層次數據。guess what?用我老師的話說,如果數據統計過於完備,就暴露了一些政治意圖非常明顯的錯誤經濟政策。用他老人家的話說,如果數據完備利用他的學說,次貸危機也是可以避免的(扯遠了)
最後再說兩個我老師的故事證明一下美聯儲的政治屬性和腹黑。我老師當年的華盛頓的美聯儲任研究人員,他的貨幣指數研究取得了極大關注,但隨後他的上級禁止他公開進行數據發布(會和美聯儲數據出現明顯矛盾)。無奈的老師只好默默研究,直到有一天發現美聯儲時任貨幣政策研究主管出車禍後,接任者發現上一任主管在多項研究中都在默默使用我老師的研究數據。這也是我討厭做學術的原因,官方像許多企業有兩本賬一樣,只肯給大眾false data,學術狗想都不想就拿來吭哧吭哧跑回歸。
第二個故事是我老師所經歷的保羅沃爾克時代發生的趣事,沃爾克作為聯儲主席一直對於我老師的貨幣指數研究感到不安,他這樣寫道:沃爾克寫信給我說他時至今日仍然對我在貨幣主義試驗期真實貨幣增長率方面的研究感到很緊張。
我老師從美聯儲離開後,多年後與the great 薩繆爾森合作過一本採訪著名經濟學家的書,其中有安排採訪沃爾克。他這樣寫道:
由於我的採訪陣容十分強大,幾乎沒有人拒絕我的採訪邀請,甚至沒有人遲疑過。但是只有沃爾克有些猶豫。他有好幾周沒有回復我的採訪邀請。於是我又寫了一封信給他。他回答我說他很猶豫,因為他對我的研究感到「過敏」。
因為我國大量產品出口到美國,美國貨幣卻進去國內。
目睹上述答案就忍不住上來班門弄斧一下,順道體驗一把什麼叫美式霸權,嗯首先通貨膨脹不可避免,無論國會政府還是美聯儲皆對此心知肚明,但人家能消耗通脹、轉嫁危機,所以美國作為目前唯一的超級大國,實在是有這個實力和底氣。讓我們來看一看:通脹去哪了?風險轉嫁:美國經濟打個噴嚏世界經濟都要感冒絕非誇大其詞,它已經通過在實體經濟領域定價權和執行世界貨幣職能美元把通脹危機轉嫁給世界。中國製造業在定價權上就深受其害,明明是中國製造,但國內零售價格遠高於國外,價差就是這麼來的。再說美元,美聯儲再獨立也要符合其國家利益吧,經濟拉下去就業率下滑物價水平再合理也得不償失,2008年底中國砸出四萬億美國就加班加點開動印鈔機毫不遜色,but美國多印出來的錢是流向全世界的,但中國多印的錢早晚要轉嫁到自己身上,找不到出路這些錢就變成熱錢,所謂熱錢猛於虎,2009年就是猛虎下山炒熟了農產品炒熱了礦產,不止如此流入中國的熱錢還得靠中國央行政府繼續超發對沖,政府報告中經常會提到輸入性通貨膨脹,不言而喻美國以外大多數是雙重通脹。這幾年倒是提的少了,因為國內終於找到了令人滿意資金池一個叫房地產,另一個叫人民幣國際化,2010年溫總原本打算說服深陷債務危機的歐盟國家只要你使用人民幣到時中國自會開啟援助,可惜人家不領情,還附帶一系列苛刻條件橫到這份上自然作罷。所以中國要想風險轉嫁到其他國家頭上除非登頂否則不能,人民幣國際化尚需時日。經濟危機:用經濟危機消耗通貨膨脹聽起來天方夜譚,分外殘酷。這點日本作為受害國最有發言權,1980-1990年日本國內經濟持續升溫,隨之而來日本人頭腦發熱,一步步推高商品價格股市和樓市終致經濟泡沫,在此期間日本曾通過低息貸款對華援助,轉移國內熱錢。但絕對不及美國的風險轉嫁能力,那就只能用危機解決惡性通脹。對於美國而言,昔日的盟友今日之對手打垮是不夠的,一定要踹上一腳打殘為止,以此警告日本自己既能把它捧上天也能把它踩入地,所以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日本照樣躺槍。就算是美國本身也未能免俗,危機十年一遇,但是美國它不但有風險轉移能力,更絕的是能夠風險分散,每十年就如切換板塊一般,傳統與新興產業風起雲湧,此消彼長不斷熨平經濟周期,延緩通貨膨脹。戰爭:這還真算是一種消耗手段,打了很大很大一盤算盤,政府三大燒錢行為:採購---就是花錢,哪次領導出門不帶回幾份大訂單;援助---就是捐錢,給非洲捐錢然後敦促它用人民幣結算,國際會議多幫點場;戰爭---先燒錢後獲利,還有什麼比戰爭消耗更大,熱錢留著就是災難,美國四處點火不是沒有來由。目前發達國家通脹水平普遍在1%-3%,本身基數大如果增幅過高絕對是災難,美國不是鐵板一塊,如果不是政府兜底,美國醫療和教育費用絕對偏高,所以美國通脹低和美聯儲沒有必然聯繫,沃爾克和格林斯潘也一樣,只是順勢而為,至於人民幣升值預期影響美國通脹,這個自我感覺就比較樂觀了點
推薦閱讀:
※經濟學怎麼應用於現實生活?
※金融界要供祖師爺的話該供誰?
※如何向一個不懂經濟學的人解釋「經濟學研究的是什麼」?
※計劃經濟優於市場經濟嗎?
※印度和中國的差距和中國和美國的差距,哪個更大?
TAG:美國 | 經濟學 | 金融 |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美聯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