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葉檀《很多信託投資者將虧損累累》這篇博文?

很多信託投資者將虧損累累


有知乎上 @南區熊貓大哥在前,我做點補充。

先說點無關的話,對於葉檀之流要上節目賺錢的評論員,一貫是以吸引眼球為優先,內容就算了。

另外關於山西的事件,其實拿這個項目作為今年信託項目兌付壓力的典型事件是非常不專業的,很明顯葉檀不太清楚這個項目的具體情況。

這個項目是工行私銀主導的通道項目,項目和客戶都是工行私銀,中誠只充當通道。按照銀監會現在的要求,在合同中要寫清楚誰是責任承擔主體的。雖然那時候沒有這個規定,信託公司在做通道的時候,也要在合同中寫明原狀分配自動延期等條款,將項目的風險完全轉嫁。但是由於工行的強硬工行不接受這樣的條款,為了促成項目成果,山西工行的領導多次協調,最終中誠接受了在沒有這些應有的條款的情況下做了工行的通道。

中誠的事情提醒了光大信託公司,即便如宇宙行的項目,也是會出問題的,絕對不能抱有任何僥倖心理。通道項目就該有通道項目的交易結構和文本。

至於今年信託的大量兌付是否會出現問題。作為一個信託從業者,我是希望出現幾例無法兌付,最終投資者承擔損失的項目的。眾所周知,現在信託業有剛性兌付的潛規則。但這個信託公司都不願意破壞的潛規則,曾經幫助信託業經歷了迅速的發展,但現在已經成為制約信託的一個毒瘤。打破剛性兌付,讓風險和收益完全匹配,才能讓信託公司和投資者更注重項目的質量。

我所在的國內的大型信託公司,也能代表信託行業的變化,信託公司已經開始遠離原來粗放的、什麼都做的模式,在項目篩選上越來越嚴格。業務量上肯定會有下滑,但這是好事。


作為一名高級信託經理,我這個散戶在中國股票投資市場也虧了不少錢。

————————————————————————————————

昨夜調侃,今天嚴肅點。

讀了葉二娘的文章,你會發現,通篇都是一個普通街頭大媽都能隨口說的大白話,不但沒有一點真知灼見,還充滿了危言聳聽。

近期以煤炭為代表的礦業信託頻頻出現問題,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經濟形勢下行,能源價格低迷導致業務虧損。這是正常的市場風險,投資者理當承擔;

二、部分項目的受託人盡職調查不充分,存在操作問題。這點需根據個案情況進行確認,確實有未盡到受託人職責問題的,信託公司該當就相應部分的失職承擔對應的賠償責任,沒什麼好說的。

三、政治風險。不得不說,這還真是碰到妖蛾子了。2年多前自以為不會有其他家信託公司遇到這種妖蛾子風險(信託合同上都沒法提示),但沒想到才兩年,這麼多大公司在山西這個聚寶盆里栽了。自從去年以來的反腐,是一張巨大的網。山西籍某大員在其中牽涉之廣,超乎一般人的想像。再加上大老虎的案子,這事大了去了。

可是,這種政治風險,若不是中央啟動大老虎,又有誰能預料得到,其實也不會發生。葉二娘如果能知道,那我覺得也該到秦城喝杯茶交代交代問題才是。

葉二娘自己也說了,山西煤礦,牽涉的金融機構有很多,信託只是其中一個小兵,和銀行們比起來,信託還是小弟。

PS:吐糟下,葉二娘那句「欺詐訂立的合同是無效合同」又犯了中二病,越界了。合同無效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要細分成諸多不同情況,也有不同的後果。雖然遠離法律許多年,也知道有自始無效、當然無效、全部無效、部分無效等不同情況。血盆大口張太大了,難免掉牙。


吐個槽,葉女士這種款的,我稱為是「媒體經濟學家」。她的觀點前後矛盾很多,建議大家不要看正文。

--------------------------------------------------------------------------------------------------------------------------------

信託行業集中度過高,集中在房地產行業、礦業和城投,因此涉及這幾個領域的政策調整很容易引發信託行業系統性風險,就近期來說(2014年4、5月份),銀行停貸,資金面趨緊就讓很多中小房地產開發商有崩盤的趨勢。

很多信託就有項目在裡面呢。

----------------------------------------------------------------------------------------------------------------------------------

同時還有銀行信貸、銀行理財(走通道)、券商定向資產管理計劃(套層殼)、基金子公司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上市公司委託貸款和購買的前述計劃、相當數量的合夥企業、民間借貸都在房地產裡面。

------------------------------------------------------------------------------------------------------------------------------------

無風險高收益的畸形時代正在消亡,會虧損累累的投資者多了去了。

中國投資者有很多學費要補交,這是最壞的時代;資產管理行業終將涅槃新生,這也是最好的時代。


經濟之聲三大寶,志武葉檀與大宵。


我能說當我看到葉檀這兩個字的時候我就不準備再讀了么,除非是出於吐槽的需要,好吧,我承認我先入為主了,但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作為一名從業5年的信託經理,我不太認同該文。

在基本認同 @南區熊貓 兄的回答之外,略作小補。

一、確實有很多公司的項目,從盡調開始都比較水,或者有內幕交易。但是大多數的信託公司還是很正規的,公司內部也設立了多層的風險控制措施和審核流程。畢竟,沒有人願意發生無法兌付的事情。

二、建議大家詳細研讀最新出的99號文,可以看到監管層的態度。態度是什麼?去看看吧。

對於已經買了涉危行業、領域的項目的投資者,先不要著急,請和你的合作信託公司保持聯繫。延期比不兌付好。後面信託公司還可以想辦法接盤或者處置資產。

對於還有近期想投資的客戶,建議選擇大型的信託公司,選擇優質的投資方向。

如果是房地產,最好是大型國企或者民企中排名靠前的。

如果是政信,最好是當地政府實力很強的。

如果是礦類,先等等把。

項目規模的選擇:慎選大規模的項目。

唉, 南區兄 珠玉在前,我還是匿名吧。


葉檀是個媒體人,她發了很多文章講究的是傳播邏輯,君不見,葉有什麼學術成就?出過什麼專業書籍?


信託規模已經到了大而不能倒的地步了,

其實信託最大的投資者是商業銀行,所以為了和諧,為了廣大儲戶的利益我相信政府情願增發貨幣也不會讓這個系統性風險發生的,

初期的監管不力,放任其規模迅速擴張,導致了信託綁架了中國經濟。

抓住機會的從業者真的是實現了暴富,換來的卻可能是p民們共同為通脹買單。


學歷史的吧,聽聽好了


推薦閱讀:

個人消費貸款只能用於消費,消費金融公司是怎樣控制使用渠道的?
商業保理公司的操作模式是怎樣的,都是怎樣開展業務的,有一些什麼業務,贏利模式是怎樣的?
如何看待 2017 年 12 月陸金所 1.4 億資管計劃項目逾期尚未兌付事件?
信託公司的受託境外理財集合信託計劃目前發展如何?
網上有哪些靠譜的股票交易交易系統的教學?

TAG:投資 | 信託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