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太陽/核/水/地熱/生物/潮汐能在我國民用發展前景排序及優劣對比?能源裝置未來的趨勢是巨型化+微型化嗎?

李克強:積極發展清潔能源 推動改善環境質量

今天和一個朋友聊到未來清潔能源在中國的民用、商業化發展趨勢,他認為更清潔高效的火電(特別是煤電)比題目中的清潔能源發展前景更好,因為化石燃料本質上來說是無限的(只要你想就能勘探到更多)。

我有以下三個問題:

1. 火電在中期和短期內市場前景比清潔能源更好嗎?

2. 拋開火電不說,風電、太陽能、核能、水力、地熱能、生物能、潮汐能、海洋溫差能在我國民用發展前景排序及優劣對比是怎樣的?

3. 我朋友提到未來的能源裝置將呈現巨型化(即將管理維護成本降到最低、規模經濟最大化)和微型化(比如路燈電力自給自足,多餘電力輸入電網二次銷售)兩級性的特徵,大家是否認可呢?

感謝大家的回答!

-------


本題已收入知乎圓桌 ? 「能」見蔚藍 ,歡迎關注討論~


謝邀。我是做金融的,不懂技術也也不太了解國內電力市場具體格局,從一個假想的理想角度隨便說下,免不了借一下歐洲的一些現狀瞎掰,歡迎指正。

談具體發電技術前先扯點big picture,電力市場分發電—輸電—配電—終端銷售幾個環節,歐洲和美國來說輸配電是受監管資產(但非國有資本可以投資),其他兩端是非監管的,發電資產只要項目審批過了有一定資質都可以建。西方國家的發電布局都是會根據資源和電力需求由監管者+市場來配置,很常規的市場和項目回報分析方式。

如果輸配電非常成熟,理論來講電站建哪裡都可以,比如英國最北端的海上風電和倫敦的老煤電入網同價,英國電網在平衡供需時是全國聯動的(雖然也有地區性調峰),歐洲大陸也都有interconnector,法國的核電用不了可以輸到德國英國。知道國內現在還做不到這點,因為國家太大了嘛,所以在策劃特高壓等等,具體情況不了解不亂評。

一個國家的電力系統設計比較基本的要求就是安全(避免從核泄漏到各種環節危害和污染),可靠(高峰來了不停電),各個環節都能有合理的價格和回報(電站投資有合理回報,終端電價不影響民生和工業競爭力)。當然還有其他層次的考量,比如地緣政治(不能全指著俄羅斯老毛子給歐洲供氣),最近十幾年是減少碳排放(各種國際扯皮,但沒人想成都成為海濱城市)。

所以最理想的科幻發電技術應該是單機組容量夠大(1GW起),一按鈕就發電鬆手就停,燃料本國出產且廉價,無污染不排放也不會爆炸泄漏。實際上每個國家的電力系統都是歷史上各種技術資源政策堆積成的攤子(不一定爛),各種不完美的技術和不完美的政策和投資決策的雜燴飯。

開始羅列各種技術試圖回答本來的問題。。。

大分母:現在國內總裝機容量1,000GW+,年電力需求5,000TWh+,和美國一起把世界其他國家遠遠甩到了後面

核電:一般規模在1-3GW,建設周期十年以上,壽命40-50年,投資額巨大但運營成本非常低,一年除了定期維護一般都開著。需要大量海洋河流冷卻水所以理想選址也是黃金地產和人類聚集區。。。安全問題太過專業 ,我只想說法國發達的核電是給工業和用戶帶來長期穩定供電和低電價的。核電站壽命終止後的關停和廢料處理是一個棘手的問題,當然國內的電站到設計壽命還有很多年所以很少會聽人提起,在歐美這是很touchy的話題。

King coal: 中國唯一的大規模自產化石燃料,很難不繼續成為支柱。碳排放是同等天然氣的兩倍,nasty排放物紛飛。在歐洲新建符合排放標準的煤電單位成本是CCGT的四到五倍,碳收集和儲存技術現在還在實驗階段。

CCGT:非常成熟的模塊化技術,成本合理建設周期短,想建大建小只需加減unit / power train,反應迅速方便調峰和捕捉短時價格波動,碳排放遠小於煤和褐煤。中國的問題是沒有大量自產天然氣,(氣多如卡達國內天然氣是免費的),俄羅斯不輕易出口給中國,LNG的落地價用來發電不經濟,中亞管線過來的價格也遠高於國內,中國自己的shale gas至少需要一兩個十年才能達到有意義的規模(big if)。非常成熟好用且可靠的技術,可惜中國產氣太少。

水電:有水利資源才能利用,投資規模不大,壽命長且完全可再生,只是在這麼大的國家不可能佔到很大比重(某工程的裝機容量是22.5GW,在2013年全年發電量佔全國需求1.6%,恕我不評價其他)。

新能源:補貼問題我在另一個問題答過清潔能源市場是怎樣冷卻下來的?不多說了。

一個CCGT單元420-450MW,佔地非常有限,全年load factor可以達到95%以上。最大的岸上風電一根杆子3MW吧,需要根據風力流向按固定間隔排開,佔地多少可以當中學數學題吧。風能平均一年load factor 20-30%,也就是說忽略間歇性只考慮量,一個CCGT單元需要500-750根杆子來代替。看看上面的大分母,數學帝可以算下把新疆都插滿了能提供全國的百分之幾。這是最基本的新能源的規模問題:無法成規模。兩種太陽能技術同理,潮汐/地熱等更非主流的技術同理。

另一個問題是間歇性。如果有那麼一群綠色環保先鋒,說我們追求100%新能源,頂不住oil head們的挑釁說擦爺們自己建個小區純靠風能太陽能,不接電網,不排放一克碳(姑且騙自己說所有杆子板子的生產和運輸環節都不排放碳。。。),應該一周內他們會去默默買個柴油發電機,因為在不颳風的時候你也會想看電視充手機,太陽落山以後也是要用電暖器的。

至於微型化,路燈房頂放太陽能板肯定是對人類社會有貢獻的,但程度問題請參考大分母。

總結下我個人拍腦門的理想主義觀點:

- 盡量把煤弄乾凈點,不光局限在發電包括開採運輸,中國在這個領域有機會領先世界

- 多找找氣,努力發展非傳統油氣(雖然很難複製美國的成功),和卡達、澳大利亞、東非搞好關係進口LNG

- 核能有機會成為支柱,留給專業人士辯論

- 天然資源型的水電是老天爺給飯吃

- 新能源有節制的發展著,等等看哪種技術先出現突破性進展吧

最後只想說系統管理,監管透明度,尤其是監管和引入非國有資金的機制和成熟程度,英國雖然遠談不上完美但是是標杆。自由市場是資源調配最有效的手段,不透明的體系和監管沒有很多人敢投資,不管市場吸引力多大。這是商業生態的問題,跑題打住。


正好之前做過相關課題的研究,這裡結合當時的一些認識和最新的一些數據簡單說一下。

這個題目本質上我國在進行能源戰略規劃時的技術路線的選擇問題,只從技術、經濟、環境、社會等某一方面考慮都將是有失偏頗的。尤其對於某些可再生能源技術而言,與傳統技術的評價相比,技術可行性未來成本下降的可能性都是需要額外考慮的重要因素。因此,評價一項新興能源技術的發展前景,我認為至少要從技術發展潛力技術效益這兩個方面的七個角度來分析。

技術發展潛力方面而言,有以下三個角度:

1. 技術可行性:即衡量該技術是否存在嚴重的技術壁壘。尤其對於那些處於發展早期的技術而言,這是可能對未來技術發展構成嚴重限制的因素;

2. 成本下降的可能性:能源技術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發展初期具有較高的資本投入,
這種成本下降的可能性取決於兩個方面,在新興技術的技術原理及主要技術特徵在研發階段得以確證之後的早期,成本下降主要是由政府的相應補貼所決定的。而在技術發展後期,真正決定新興技術能夠在技術競爭中勝出的根本性因素,在於技術的學習率,也就是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規模拓展而產生的成本下降程度。

3. 資源限制程度:能源資源的限制是決定能源技術尤其是能源生產和能源轉換技術的關鍵性因素。因而,在考察新興技術未來發展的潛在規模的時候,必然要對資源限制的程度進行考量。這裡要舉一個例子就是核電,核電不是可再生能源技術,這是在討論能源技術時的一個基本常識。討論核電發展前景時一定要考慮鈾資源的可獲得性問題。

以上三個因素是影響能源技術發展初期(即實驗室原型到小型示範電站)的發展速度和難度的關鍵因素。但從小型示範電站到佔據實際的能源市場份額,更多要考慮的則是能源技術所可能帶來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以及考慮到能源安全問題時的該技術的戰略性意義。

因而,從技術效益方面而言,有以下四個角度:

1. 經濟效益:即能源技術所能創造的新興產業鏈及市場的能力;

2. 社會效益:這裡主要以能源產業的就業效應來衡量,其中包括包括新興產業本身發展帶來的直接就業效應,還包括其相關產業發展所帶來的間接就業效應;

3. 環境效益:這也是清潔能源挑戰傳統能源的重要優勢之一,即清潔能源技術所具備的綠色、低碳特點所能創造的環境效益;

4. 能源安全:某些情況下,發展多樣化的能源技術,尤其是在電力生產部門利用新技術替代傳統能源技術,可能只是為了提高我國能源系統的抗能源供應風險的能力。

「務虛」的東西說得差不多了。下面我們就按技術領域就以上方面簡單說說,學識所限,難以概述全貌,只能說說各領域技術的關鍵點:

1. 燃煤發電領域

由於我國的能源資源稟賦的限制,我國已經形成並持續以煤為主的電力供應格局,並且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改變。

這是討論我國能源問題時必須認清的一個事實。「減煤」雖然是一直秉承的戰略規劃,但是由於能源資源稟賦的限制,要在能源供應側,形成可再生能源與化石能源的抗衡仍將是比較遙遠的事情。這裡引用最新出爐的《中國能源展望2030》的數據:

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煤炭消費比重將有較大幅度下降。2020年、2030年煤炭佔比分別為60%、49%,清潔能源快速發展,非化石能源2020年、2030年的佔比將達到15%、22%。

因此,在這裡可以回答你的第一個問題,在短期及中期,先進的高效清潔燃煤發電技術仍將是我國發電部門能源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

目前主要的清潔燃煤發電技術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四種:

超超臨界機組發電技術

增壓流化床燃煤聯合循環

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技術

以煤氣化為核心的多聯產系統

雖然清潔燃煤發電技術在技術效益方面無法與其他領域的優勢技術相比,但它的主要優勢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 技術可行性:清潔燃煤發電技術的發展水平和技術可行性普遍好於其他領域的發電技術;

2. 成本下降的可能性:雖然部分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下降將被提高污染物控制技術的花費所抵消,但整體而言,燃煤發電具有易於規模化的優勢,隨著發電規模的擴大,未來的成本仍將持續下降;根據國際能源署的研究報告,至2050年,燃煤發電的技術成本將下降25%左右。

2. 核電技術領域

核電技術是研究我國(傳統)能源技術發展範式的一個非常好的領域。不同代的核電技術正好處於四個不同的技術發展階段之中:

第二代改進技術:早期推廣及商業化階段;

第三代技術:示範電站階段;

第四代技術:應用研究階段;

核聚變技術:基礎研究階段;

因而,從技術可行性的角度分析,值得討論的是「二代加」技術和「三代」技術,後者有望在2030年之前完成商業化建設。而從未來成本下降的角度而言,核電具備傳統燃煤發電技術易於大規模發電,即題主所謂的「巨型化」的特點,理論上可以從中獲得規模化帶來的好處。但是,出於核安全和核廢料的處理問題的日益關注,核電技術成本下降的空間將比較有限。從國際能源署的研究報告來看,到2050年,核電技術成本的下降潛力僅在10%~20%左右。再說說的問題,根據我國的鈾資源的儲量及未來需求量的預測,鈾資源不會成為限制未來核電技術發展的制約性因素。但更多需要我們擔心的問題可能是核廢料處置的問題,目前我國在這方面仍未取得突破性進展,並將對核電發展規模產生嚴重限制。

3. 水電技術領域

雖然是可再生能源,但水電對於我國而言其實是傳統能源技術範疇之下的,發達國家大都已經完成了水電資源的優先利用和充分開發。因此,水電領域從技術上沒有什麼太多好說的,在該領域不會再出現更多的新興技術了,成本下降的潛力也十分有限。未來的發展策略也以穩步開發為主,但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始終是可再生能源領域的主力軍。

4. 風電技術領域

風能產業目前已經在國內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體系,並成為繼水電之後的第二大可再生資源。目前風電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以現有成熟技術的集成和優化為主, 還有就是風能應用技術的開發,比如分散式電源系統、風電直接應用系統的開發等。

在技術可行性、成本下降的可能性及環境、社會效應來看,風電技術都具備與傳統能源技術相競爭的優勢。這裡簡單說一下就業效應的計算,通常風電領域每增加1MW的裝機容量將創造20個就業機會,因此,按到2030年我國將達到4.5億千瓦的風電裝機容量(是目前裝機容量的3倍)計算,一共將創造400~600萬個就業機會。

但長期來看,我認為限制風電領域的關鍵因素將是可開發風電資源總量的限制。雖然風能是可再生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適合建設風電場的區域是有限的。這裡需要熟悉該領域的朋友幫忙確定一個事實。在2010年我國的中長期能源發展戰略規劃中,對我國2050年風能資源的可開發利用量的估計在7~12億千瓦量級。而最近在網上看到的新聞估測我國風能技術的可開發量在50億千瓦,這裡比較懷疑是媒體宣傳上出現了問題。

5. 太陽能發電技術領域

太陽能發電技術主要分為兩類,即太陽能光伏發電和太陽能熱發電。而前者又分為太陽能電池技術和大型光伏電站技術兩個小類。

從技術可行性角度來看,無論是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大規模光伏電站技術還是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都處於技術發展的早期階段,其特徵是不同的光伏技術在市場上共同存在,且處於不同的發展水平。也正因為這樣,太陽能發電技術相比於其他可再生能源技術而言,其最大競爭力就在於未來技術成本下降的可能性。當然,反過頭來說,目前太陽能發電技術的瓶頸也正在於其高昂的發電成本。根據國際能源署的研究報告,到2050年,太陽能發電技術的技術成本將下降50%以上,技術學習率非常高。

與風電技術不同,太陽能發電技術更便於分散式能源的發展,因而有利於對資源的充分利用。除卻在部分水資源匱乏的地區,太陽能熱發電技術會受到限制外,資源限制將不會成為制約太陽能發電技術發展的主要因素。

擺在太陽能發電領域的更主要的問題,在於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分散式能源系統的建立。只有建立起完整的產業鏈,打開國內的光伏市場需求,該領域的經濟、社會及環境效益才能得以實現。因此,在技術成本下降到與傳統技術相競爭和產業結構調整完成之前,光伏產業所能取得的發展都將是有限的。根據 EU JRC的預測,光伏產業的大幅度發展可能要到 2050年之後。因此,在未來的短、中期之內,它將不會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的主力。

6. 海洋能及地熱能技術領域

在之前所說的分析新興能源技術的7個角度中,最重要的其實還是第一條,技術可行性。而海洋能和地熱能技術發展的主要癥結也正在於此。下面簡單說一下。

除了海上風能之外,海洋能還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溫差能、鹽差能等多種能源形式。但目前能夠實際運行且上網發電的只有潮汐發電技術,並且規模較小、發展較慢,其他海洋能發電技術均處於研發、示範的技術發展早期階段。同時,考慮到海洋能發電的惡劣環境,在未來求得技術成本大幅度下降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我國目前地熱能的主要利用方式在於地熱能的直接利用。地熱能發電技術在我國目前僅有羊八井電站利用高溫地熱資源發電,地熱技術的年發電量一直穩定在32MW左右。與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大頭(水電、風電)相比,簡直是微乎其微。同時,地熱能發電的關鍵問題還在於高昂的發電成本,可能達到其他發電技術的幾倍甚至十幾倍。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回答題主的第二個問題,各種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前景,也是對本篇答案的一個總結:

1. 在2030年之前,核電、水電穩步發展,風電大發展。

2. 在2030年之後,水電發展空間逐漸縮小;風電進入穩步發展階段,並逐漸受到可開發量的制約;第三代核電的發展要看核廢料問題的解決情況;光伏的發展,技術側要看技術成本的下降情況,這是硬指標,經濟側要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分散式能源系統的建立情況。

3. 2050年之後,競爭將在第四代核技術和光伏發電技術之間展開。

4. 海洋能、地熱能、生物質能在未來可見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不會是我國可再生能源領域的主流方向。

至於題主的第三個問題,在之前的技術分析中已經提到一些了,「巨型化」和「微型化」肯定是技術發展的大方向,但這麼空談是沒有意義的。要根據不同的能源特性、資源閑置情況和技術發展路線去看。

個人學識所限,難免有所疏漏,歡迎討論指正。

禁止除知乎日報外其他平台對本答案進行轉載。

部分參考文獻:

1. 中國能源研究會,中國能源展望2030。

2. 國際能源署,2010能源技術展望:面向 2050 年的情景與戰略。

3. 中國能源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組,中國能源中長期(2030, 2050)發展戰略研究。

4.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對中國能源問題的思考,2008。


瀉藥。

這是個好問題,但是覆蓋面很廣,涉及到的因素很多,我斗膽拋磚引玉回答,供各位批判,希望有一兩分對大家有用。

首先在概念上,火電和清潔能源,有重疊的地方,比如清潔能源中的沼氣發電,生物質發電,都有可能是火電。所以我想這一點上,應該是用煤電和清潔能源相比較。

在中國,至少目前和短期看來,煤電的輸出,仍然是主力。這是國情決定的,煤的儲藏量和獲取成本,相對較低。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大煤電在今後十年仍然會有過去十年的繁榮場景,過去井噴式的建設,恰逢經濟大發展和火電建設多年遲滯的大背景,而且目前也已經積蓄了很多的發電能力,隨著之後經濟結構中,製造業增長份額的變化,電力的缺口,不再會出現當年那樣巨大的缺口。

在這個時間點上,結合環保要求,整個中國的能源結構,正在產生變化,政府會讓清潔能源的份額進一步增加,比如生物質,比如燃氣輪機發電,聯合循環,等等,他們在接下來的項目,會大有可為。

考慮到這些燃料的最終成本較高,不可能單單以目前國家補貼的形式,以承擔大部分負荷,所以我認為短中期來說,清潔能源比例增加,但是不會是主要負荷承擔者。

但是能源市場也在不斷變化,比如以前美國是能源的主要進口國,但是頁岩氣的成功,是LNG的價格大幅下降。美國也魔法一般成了能源出口國。如果中國也產生這樣的能源革命,以後清潔能源的比例再次上升,甚至和燃煤火電等量齊觀,超過火電,也不是沒有可能。

風電,目前的現狀大家都看得到,盈利情況很差,新項目也不好,長久來看,以後會更加惡化,因為,目前機器是新的,收入看得到,幾年以後,風電設備的特殊性,導致的高額設備維修費用,會進一步惡化投資方的意願。這一點是目前很多人忽略的。

至於太陽能,地熱能,溫差能等等,一般裝機容量不高,所以政策意義,大於實用意義。

生物質,我歸到了上面的清潔能源發電一類,上文已經做了闡述。但目前來說,運作得也都有些困難,主要是燃料的獲取,有些問題。

至於核電,短中期來看,會有不少項目,可以看作新建燃煤火電的替代者。因為核電的單機裝機容量,和大型燃煤火電,幾乎一樣。可以認為它佔有了部分新火電站的空間。

關於設備的巨型化,其實這個趨勢要理性對待,因為看待成本,要綜合得來看,比如汽輪機組的投資,在裝機容量低於100萬千瓦的時候,機組容量的增加所帶來的機組效率的提升,所產生的收益,是高於設備投資的。但是再往上走,比如150萬千瓦,這時候機組雖然還是效率提高,但是邊際效益會較低,隨之而來的,是大幅增加的設備投資,綜合下來,並不有經濟上的驅動力。所以,雖然技術上已經可以做到190萬千瓦單機,但新上的高效燃煤電站和核電站,汽輪機一般都是單機一百萬千瓦左右,短期設備規模不會大幅增加。

關於極小型的,比如太陽能路燈,目前這個市場事實上已經很熱鬧了,我想就不需要這裡多討論了。

手機打了這麼多字,徹底困了,不詳之處,還請見諒。


風/太陽/核/水/地熱/生物/潮汐

火電是最靈活的,但是污染是必然存在的。遏制火電唯一的原因來自於國家對污染問題的解決力度。

水電是最好的清潔能源,也是將低成本與清潔掛鉤的唯一能源形勢。國家在2025年之前將主推水電。但是水電的問題在於資源有限性。預計到2025年之後,中國除了西藏地區以外的所有有價值的水力資源將會開發殆盡,利用率超過80%。

風電是騙人的,按照中電聯的預測風電到2025可以快速上升達到總電力來源結構的16%。而在中國大量地區的實際問題是大量的棄風。成本高、供電不穩定、波動性太大依然需要火電來協助平衡。風電就是一個巨大的坑,但是國家支持,沒有辦法。這是另一個領域的能源泡沫。

太陽能,別聽這個膜那個膜的,連國家最樂觀的估計,太陽能發電到2035年以後都沒有達到總體電力消耗來源的1%。太陽能只能作為一些邊緣地區還有獨立自運行的小設備的能源來源,大規模併網穩定發電然後說要取代多少火電,這基本等於痴人說夢。

地熱/潮汐這種地域性非常強的,搞幾個示範區還行,在全國的電力消耗體量之下,那微不足道。

海洋溫差是個更大的坑,我點名要指出我一個好朋友在浙江某大學被導師忽悠研究了N年,差點連工作都找不到。這類課題我呼籲各位學校的教授請自行研究,不要再禍害天真純樸只想畢業工作養家糊口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了。

核能這個問題沒法回答。安全和核廢料處理的問題連專家都無法達成一致,更不要說我們這些門外人。我的建議是先侵略周邊東南亞地區的國家,扶植傀儡政權,然後在當地沿海大規模建設核電站,然後電力輸送到中國國內,我們照價支付來提升傀儡國國民的生活水平。

其實德國現在就是這樣,自己家不再建核電站,然後從國外瘋狂買電。日本傻乎乎的跟風,結果現在發現能源不夠了,總不能造跨海電纜吧。

其實沒有提到的是天然氣燃氣輪機發電,當然也算火電之一。煤電到達超超臨界其煤消耗依然要達到290g/kwh左右(我國當前的平均水平是313左右),達到八百多克二氧化碳排放。而天然氣現在的水平就可以達到450g的水平,未來會更低。頁岩氣開發,中國是最重要的頁岩氣潛在能源國家之一,我相信,頁岩氣將會給中國的能源結構帶來顛覆性的變化,並改變很多行業的能源來源。


忍不住了。

所有除了火電水電以外的電都是垃圾電,是的,包括核電。

核電每度上網電價5毛幾,賣出去五毛,用一度虧一度。

其他電價更貴,之所以還要用核電是因為國家補貼,反正虧得是國家的錢。

之所以是垃圾電是因為它們不能調峰調頻高峰無所謂凌晨兩點的低谷時要停掉多少火電才能讓核電等正常運作你知道?!至於什麼風電光電潮汐等等垃圾尼瑪是看心情的好不,火電機組為它們又要停又要啟的我都受夠了!


謝謝邀請

第一個問題: 有個概念被樓主說迷糊了,我感覺題主的意思更清潔的火電是更清潔的煤,清潔能源是核電,風潮汐太陽能的意思。其實天然氣也是清潔能源。高品質的清潔煤成本太高,比起天然氣還是差。天然氣如果作為火電的燃料的話,好的不得了啊,在核電有突破之前,天然氣是最佳的選擇。原因有很多,主要有:1, of course 清潔 2,產生的溫室氣體少 3,天然氣的電廠可以快速冷卻和快速重啟,比煤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第二個問題:最終的終極能源還是核聚變啊,我大鋼鐵俠不是鬧著玩的。其它的都說不好,能源要因時因地制宜,中國地理構造,人口數量,國土面積決定了能源的多樣性

第三個問題 我同意你的朋友的論點,這個兩極化的觀點有吉普賽人算命那種兩面押注的神(zuo)秘(bi)氣息,實在是不能同意更多了哈


謝邀!

問題1和2基本在一個範疇,合併成一個問題作答。問題3單獨作答。

1). 火電在中期和短期內市場前景比清潔能源更好嗎?拋開火電不說,風電、太陽能、核能、水力、地熱能、生物能、潮汐能、海洋溫差能在我國民用發展前景排序及優劣對比是怎樣的?

清潔能源: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生物能(沼氣)、海潮能這些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日益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國家。

翻閱了一下國家「十二五」規劃(2011~2015)關於電力工業的部分讀到了幾個關鍵字:「優先開發水電,優化發展煤電,大力發展核電,積極發展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適度發展天然氣集中發電。

優先、優化、大力、積極,這幾個字的優先順序很明顯,也解讀清楚了國家對於電力工業發展的支持力度。

  1. 優先發展水電:代表目前國內的其他能源的推廣力度要減小,首先對水利水電進行投入。大抵是因為國家看到了幾個大型水電工程對於全國發電量的貢獻。而且水利水電投入周期長,建設可能持續十幾年,最後才能見效。當然,回報周期短,建成幾年之內,就可以回本。

  2. 優化發展煤電:不代表不發展,而是減少目前的新建力度,優化電力資源配置,煤炭與產業基地相結合,優化煤電結構。火電仍舊會佔據我國主力能源的地位,市場前景明朗。前景不明朗的是為火電提供燃煤的煤炭企業和火電建設行業。主要引由是,快速增長的電力需求與運煤需求已經超過了預期,資源成本太高。具體可以參見我的第一個知乎答案:電建具體是指什麼,具體內容包括哪些,目前的行業概況是怎樣?
  3. 大力發展核電:截止2009年,我國已建成核電裝機容量為908萬千瓦。目前已經審批的容量超過3400千瓦。EPR三代和AP1000三代都有,部分採用二代改進型。主要緣由在於,通過二十多年的核電實驗,中核、中廣核已經逐步掌握了核電的設計、建設、運行技術,培養的人才,也已經能擔任重要技術人員的職務,可以動工了。PS:另外一點很明顯,國家能源戰略問題,不能一味依賴化石能源的開採與進口。

  4. 適度發展天然氣集中發電:主要在於氣源,關乎成本。沿海發展較好。

  5. 積極發展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生物能(沼氣)、海潮能,等這些能源能有前景的主要問題在於規模化、大容量、可持續的運行。
  • 風電:北方、沿海比較容易規模化,後期維護成本較低,適合在電力需求不是很廣的地方布置,主要用於解決區域的電力需求,需要結合不同地區的風力特性和負荷特性以及我國風電發展的現狀。屬於初期投資成本高,後期成本回收期長的特點。前景主要看政策的引導,目前仍舊有前景,不過多數都是形象工程,真正投入規模化運行的不多,因為併網難。
  • 太陽能:太陽能發電具有出力不穩定和間歇性的特點,與風電類似。主要問題在於初期應用成本大,而且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大,所以規模力度不是很大。 無錫尚德的杯具大家都看到了,那麼就基本可以推斷出前景如何。
  • 其他能源:主要看是否能規模化運行,不然,都是小打小鬧,作為實驗或者示範性電廠,給大家看的。就像生物質流化床電廠,電力企業其實最不喜歡,運行半年修半年,多數都是國家的任務,企業樂的撈國家補貼。

2). 我朋友提到未來的能源裝置將呈現巨型化(即將管理維護成本降到最低、規模經濟最大化)和微型化(比如路燈電力自給自足,多餘電力輸入電網二次銷售)兩級性的特徵,大家是否認可呢?

  1. 巨型化:即集中化,政策裡面說的是形成能源供給中心,這與國家能源發展相吻合,主要因素是電力資源的配置,以煤電、水電、核電等可以規模化的電力資源為主。長江中游水電,山西、陝西、內蒙古煤產區煤電布局。涉及到的主要是電網的問題,優化電網的輸電線路、電力調度。如題主所說:即將管理維護成本降到最低、規模經濟最大化。

  2. 微型化:也做分散式,主要面向的是一部分集中管理成本高,且需要按照需求進行分布的能源,如風力發電、太陽能、生物能(沼氣)、海潮能。實例如題主所說的太陽能路燈,家用太陽能發電設備、風力發電設備等。主要在於按需布置,需要進行微型化。至於上網,則必要不是很大,首先容量小,其次發電情況不穩定,所以難以進行上網。

  3. 極化的目的是滿足需求,一如有大巴車,也有轎車,一個道理。

就我個人觀點:二者滿足的需求不一樣,集中式滿足集體、群落、大量的用電需求,分散式滿足的是個體、小群落、少量的用戶需求。

So,巨型化(集中式)和微型化(分散式)二者都是發展方向,沒有太大矛盾,當然也都是趨勢。

Reference:

  1. 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及其解讀.

  2. 關於綠色能源問題的思考.徐剛.經濟研究

  3. 2009-2010年中國清潔能源行業研究報告


2014年8月11日更新黑體部分

更清潔高效的火電(特別是煤電)比題目中的清潔能源發展前景更好,因為化石燃料本質上來說是無限的(只要你想就能勘探到更多)。

這個很明顯有問題。。拿煤的可開採/開採速度大概200年,石油50年,當然,隨著開採技術的提升可開採的儲量會增加,但是相應的開採成本會越來越高,當開採成本高到相比新能源沒有優勢了自然。。

1. 火電在中期和短期內市場前景比清潔能源更好嗎?

不用說,火電在短期未來10年內肯定比清潔能源更好,主要還是目前清潔能源(風能,太陽能)普遍不能扛大樑(清潔能源的發電不穩定,對於電網的穩定是有衝擊的),其實你可以看下國內的電力設計院,現在業務重頭都開始拓展海外了,比如中東啊,中亞啊之類的,國內的市場沒有前些年那麼大了。我前段時間在外面省的電力設計院實習,公司現在有1/3的業務都是海外的。

中期市場嘛,十年後的事誰說的准,但是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新增加的能源份額肯定會有更多被分配給新能源。2013-2015年國家火電年平均新增裝機在40GW,而之前國 家 能 源 局發表的2014年太陽能裝機容量目標是14GW(現已達到),風能新裝機容量是6GW,從裝機容量可以直觀的看到太陽能風能的發展趨勢了吧。

2. 拋開火電不說,風電、太陽能、核能、水力、地熱能、生物能、潮汐能、海洋溫差能在我國民用發展前景排序及優劣對比是怎樣的?

你說的民用發展。。是指民間自行。。?

如果只是單指中短期發展前景可能:核能,水力,生物質能比較好,雖然福島的問題很多在建的核電站都停了,我同學有核電的,他說基本15年就會重新啟動這些項目了。生物質好處就是當火電用基本直接燒,當生物柴油15%以下的混合不用改內燃機機構。太陽能跟風能有比較大的缺點,這個短期比較難解決(太陽能發電成本太高,風電併網的問題,說白了就是不穩定)。地熱在我國儲量太小了,就西藏那邊有幾個,叫什麼羊八井的。潮汐,海洋溫差我覺得也就是處於實驗室水平。。。

目前民用發展最好的還是太陽能,也就是分散式發電,能 源 局2014年發布的太陽能裝機計劃中大概一半是分散式發電,當然這裡的分散式發電不一定是指居民在自己屋頂安裝,還包括企業在工廠啊之類的。

3. 我朋友提到未來的能源裝置將呈現巨型化(即將管理維護成本降到最低、規模經濟最大化)和微型化(比如路燈電力自給自足,多餘電力輸入電網二次銷售)兩級性的特徵,大家是否認可呢?

從火電的發展趨勢就知道了,目前新建設的火電站大多數是數百MW級別起的,基本是500MW,或者1000MM的樣子,幾十MW的火電站基本面臨著更新換代或者淘汰的局面。而太陽能發電站因為是最近些年火起來,所以很少有超過200MW的。

對於分散式太陽能發電的話容量其實也不太小,我之前看的一個在武漢的分散式發電站,大概是20MW的樣子。

其實我覺得分散式發電在新能源前期比較有前景些,比如BIPV(Building integrated with PV),在目前這種PM2.5爆表的國內,估計會在不久將來上馬些關於新建建築必須有一定的能量來源於新能源這一政策,歐洲目前應該是普遍執行了,大概是30%能量來源於新能源,我忘了具體數值。


1,目前的情況是火電大於水電大於核電,其他的全是小打小鬧,原因很簡單,我們沒有技術!清潔能源主要是發達國家在搞,然後把技術再賣給你。

2,在50年內火電不會衰減很多,但是肯定會衰減,並且逐步被核電取代。現在國內有很多在建核電站,比如中廣核最近幾年每年都會在學校招收很多的應屆本科畢業生,應該是在積蓄人才。

3,頁岩氣也有可能異軍突起,與水電或者其他新能源並駕齊驅。

2014.5.4 補充:國內頁岩氣使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開採問題,因為這畢竟是一個新興能源。其他的老技術我們還可以山寨一下,比如電站鍋爐現在依然用的蘇聯的98年標準生產(沒有版權),汽輪機葉片製造主要是買別國的成品,再自己測量數據,進行模擬改造的。頁岩氣這個東西沒那麼容易搞到技術,畢竟還很新。國內有學者在研究置換法之類的,有成果了,自然發展的飛起。

個人覺得未來30年可能是這個情況:

火電略大於核電,核電大於水電,水電大於其他,其他均分剩餘份額。

補充一下:火電絕對不是什麼清潔能源。雖然現在大型機組都改造完畢,加了脫硫脫硝裝置。而且30萬千瓦以下的機組全部關閉,但是污染仍然很嚴重。別的不說,大家呼吸的PM2.5絕大部分都是火電廠煙囪里出來的。另外採用河水水冷卻的電場,還會產生熱污染,導致生態失衡。雖然火電目前是頂樑柱,但是未來的電力行業不會屬於火電。老師有一次上課時說,火電的飯你們這一代應該還可以吃,但也只是強弩之末吧。


因為工作的關係,與風電行業某部件的主要製造商進行過十個多小時的交流,交流內容基本上涵蓋了風電行業的現狀以及發展前景,就此淺談下風電行業。

1.風力發電成本低。按照每度電的發電成本為標準進行計算,風力發電成本目前要低於太陽能發電成本。專業問題,有必要請專業人士回答。

2.風電行業前景較好。風電行業在在2010年以前高速發展,2011~2012年經歷了行業整頓,某些風電設備製造商倒閉,現在處於穩定發展時期。就我所知五大發電集團中的中電投、大唐、華能,以及中廣核和三峽集團等都在風力資源豐富的地區建立發電廠,目前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尤其是蒙西和陝北地區。此外,在川西高原以及湖南南部都有發電集團建設風電廠。訪談中公司老闆介紹,就新增發電廠所產生的該部件需求市場至少在未來十年都會穩定增長,足見發電集團對風電市場十分看好。下面兩幅圖分布展示了中國有效風功率密度分布圖即風資源分布;以及風電場開發企業核准容量統計,可以見到各大發電集團對風電的重視。

3.電力傳輸問題已解決。中國的風力資源主要在西北地區(當然沿海也有風力資源),所以前幾年風電場主要在西北地區,前幾年中電投和華能都在建風電場,但苦於輸電線路問題風電無法輸出而下令風電廠建設暫停,去年中國規劃建設數條特高壓輸電線路,以解決電力傳輸問題。老闆相信隨著輸電線路問題的解決,風電場的建設將迎來快速的發展。

4.風力發電機組技術問題。目前我國風力發電機組分為0.75MW、1.0MW、1.5MW、2.0MW、3.0MW等五種型號,目前主流類型是2.0MW的,隨著技術的進步3.0MW乃至更大的將會成為主力機型,所使用的機組技術水平越高,風力發電的效率更高。

5.電力儲能問題。有點生產生活需求的變化,電力使用會出現高峰和低谷時期,同樣的,在風力發電過程中也會因為輸電線路負荷問題而導致所發電無法送出,為了更高效率地發電和用電,就必須解決儲能問題。建立大容量電力儲能裝置,將會對電網的合理使用起到「削峰填谷」作用,即通過儲存電網夜間用電低谷時充足的閑余電能,然後到白天用電高峰時反饋輸出平抑,這樣可大大提高發電設備的利用效率。目前電力儲能技術的發展正處於一個起步階段,隨著技術的進步,電力儲能問題將會得到很好地解決,這樣對於風電行業的發展將會是十分有利的。

中國是繼日本之後第二個進行研製大容量儲能用鈉硫電池國家,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集過去幾十年研製鈉硫電池的技術儲備與上海電力公司合作,於2006年底自行研製成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650安時大容量儲能用的鈉硫單體電池(見圖示),並於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示範運行了100KW/800KWh的鈉硫電池儲能裝置(見圖示)。目前中國儲能用的鈉硫電池發展已正在進入產業化的前期準備階段。

總的來講,風電行業有比較廣闊的前景。個人認為在問題提到的幾種能中,風能的前景最為廣闊。


能源的選擇都存在著有一利必有一弊的問題。但在清潔能源里,最經濟最合適的能源只有核電,沒有之一。

核電相比火電沒有溫室氣體的排放,相比水電風電太陽能穩定。

2013年發電小時數核電為7893小時,遠高於火電的5012小時、水電的3318小時、風電的2080小時和太陽能的1650小時。

經濟性好,發電成本僅高於大型水電,與火電相當,遠低於風電和光伏發電。在執行新的0.43元/千瓦時價格標準下,核電利潤達到0.09元/千瓦時,ROE約為26%。

弊端在哪?安全么?你敢不敢賭一把,核電站就是不出問題?

要知道我們就敢上世界最先進的AP1000了……

這玩意兒到底靠不靠譜,還得核安全方面的專家說。


回答樓主一部分疑問。

1化石燃料本質上是無限的,但是有成本問題。很簡單 的說,以石油為例,開採700米的井和2000米的井成本是不同的。

2火電中短期優於其他能源,現階段而言從成本,規模,建設等方面而言是的

3我覺著光伏的遠景是最好的,畢竟相較於其他能源門檻低,沒有地域限制,設備普及性等方面會優於其他能源。

4能源裝置會巨行化我到不贊成,至少太陽能裝置不會,如果將光伏設備融入現代建築,在城市中達成一定規模,標準化生產,更換零部件是可以降低維護成本。


題主所問「發展前景」,我理解為中長期(20~50年)的行業發展空間,即機組建設增量和資源年消耗量這兩個指標,而非機組存量或資源存量。據此理解,排序如下:核&>水&>地熱&>風&>太陽&>潮汐&>生物

簡單說一下理由:

先贊一下樓主,列出的這幾個都是一次能源,是可以相比的。樓主已經比大多數人強了:)

決定能源體系中各類一次能源比例的因素,主要是可獲得量和使用成本,其次是能源安全,再次是本地(本國)污染,最後是全球污染。碳排放這樣的外部性影響基本不起作用,這是鐵律。

核能:資源總量巨大,使用成本低廉。國內建設量太小,急需擴建。所以排第一。

水力:資源總量大,使用成本低廉,但國內建設量已經很大,擴建餘地逐年減小,所以排第二。

地熱:資源總量巨大,使用成本較高。國內建設量小,發展空間大。隨著國內石油行業資源量下降,會出現大量鑽井機械和鑽井隊伍的供應富餘,地熱鑽井的成本將會大幅度下降。北方地熱清潔採暖的需求估計會在5年內隨著天然氣短缺而激增,地熱將迎來極好的發展機遇。雖然深層地熱發電技術還不夠成熟,但是單靠採暖需要已經可以支撐地熱在20年內良好發展。所以排第三。

風能:資源總量較大,使用成本偏高,經過幾年的大規模建設,平均發電小時數低的問題充分暴露。但技術問題仍然比太陽能少。因此5年以內雖然可能不如太陽能的發展勢頭好,但從10年以上的長期來看,潛力比太陽能大。所以排第四。

太陽能:除去生態佔用之後的資源總量不大,全周期的使用成本高,全周期的污染也不低。我國實際上是作為製造業發展它。雖然獲得了電網接入的政策先發優勢,但是如果各類可再生能源獲得平等的電網接入許可,則不存在任何優勢。鑒於分散用能方面潛力巨大,不輸給風能,所以排第五。

潮汐與生物:除去生態佔用之後的資源總量不大,使用成本較高(收集成本高)。

具體對比,內容太多,不在這比了,只對三個問題發言。

能源

1. 火電在中期和短期內市場前景比清潔能源更好嗎?

不。說增量的話,火電市場容量穩定,增加不易。在宏觀經濟下坡的背景下,還可能削減。

3. 我朋友提到未來的能源裝置將呈現巨型化(即將管理維護成本降到最低、規模經濟最大化)和微型化(比如路燈電力自給自足,多餘電力輸入電網二次銷售)兩級性的特徵,大家是否認可呢?

基本認可。如果把「微型化」改成「分散化」,就更認可了,呵呵。


不看好綠色能源

水能比風能和太陽能好,至少能做到自產自足。。。而風能和太陽能,如果沒有國家補貼,說穿了,就是燒錢的貨。。。

原因如下:

《新發現》雜誌,2008年5月,封面文章《綠色能源的黑色檔案》

因為在網上沒找到可以看得連接

於是我只好拍下來發出來了


去年上完能源系統概論,斗膽說一兩句。

1. 火電在中期和短期內市場前景比清潔能源更好嗎?

必然是更好的,成熟的技術和不夠成熟的實驗階段的技術基本上沒有可比性,(當然水電那個也是比較成熟的。這個下面再說。)

挖煤不管我的事,不過我可以用更少的煤發更多的點。火電這邊的叫法是為每一克煤奮鬥,什麼意思,很簡單,原來要100g煤才能發多少電,現在只用99g了。之前從小機組向大機組再到現在的超臨界機組基本上就是可以更省煤,這個有沒有上限,不知道,但是還是可以努力做的,並且不太難。之前國家關閉小電廠也有這個原因。

然後還要做什麼,電廠的排污處理,什麼廢氣出來了,脫硫脫氮,這都是一直要做的,老師說以前是倡導,現在是新上的項目的必然要求。如果火電基本上污染變小了,那也就剩煤的儲量問題了。(我們學校有個專業,以前就叫電廠化學,專門管電廠的排污處理。校友很給力,那個系的獎學金老高了。)

2. 拋開火電不說,風電、太陽能、核能、水力、地熱能、生物能、潮汐能、海洋溫差能在我國民用發展前景排序及優劣對比是怎樣的?

風電,太陽能基本屬於扯淡的。大概屬於雞肋的東西。能發電,不能併網,那發的電有毛用。甘肅前幾年搞了風電三峽,裝機容量多少多少嚇死人。現在去看看用了多少。剩下的只有呵呵了吧。

核能,這個有爭議,一部分老師表示如果不能保證絕對安全,最好不要弄,要弄也在海邊弄,出了事大家一起兜著走。一部分老師表示中國離世界水平差一截,必需搞。並且由於福島出事,國家壓了幾年,一旦放開後,一定會大力發展。又便宜又穩定又基本沒污染的電為什麼不用啊。

水力,生態方面不知道。但是發電方面水電真心好,基本上能建水電站的地方都會盡量建的。無污染,基本上可以調大小,穩定電網。但是這個資源飽和的也快,畢竟能建的地方不是那麼多。然後水力在抽水蓄能方面還是有發展的,電多的時候抽水,電缺的時候放水,穩定電網還帶國家補貼和市場差價。

生物質,新能源方向,燒煤改燒秸稈了,主要問題是技術不成熟,比較貴。國家會扶持,但是賠本買賣要做到不賠本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地熱,多少地方有地熱?整體不太清楚。

潮汐海洋溫差,估計最多也就在實驗室階段,不穩定的電基本上都是扯淡的。當然也有不併網的玩法,比如~~~電解水。

3. 我朋友提到未來的能源裝置將呈現巨型化(即將管理維護成本降到最低、規模經濟最大化)和微型化(比如路燈電力自給自足,多餘電力輸入電網二次銷售)兩級性的特徵,大家是否認可呢?

前一個應該是這樣的,巨型化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便於管理,效率更高等等。

第二個不知道,畢竟我覺得一個太陽能風能的電燈看起來蠻吊的,但是一對整體印象不大,畢竟你本來就不是耗電大戶,二是你到底能用多久,時間如果用得不長就明顯是賠本賺吆喝的事。當然國外是有那啥自家發點電,多了還能併網賣點錢,不過放在我國國情下,我只能表示蛋疼了。


作為電力行業基層員工一枚,從自己的角度,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的回答是,以目前現有的技術和中國的基本國情來看,除了核電,都不是火電的對手。而且我個人認為,人類未來的能源希望,也在核電上面,大力發展核電是毋庸置疑的。至於其他清潔能源,缺點明顯,優點就是清潔,這個其實我覺得不算什麼優點。因為這些發電設備在製造過程中都不是清潔的。但是火電的冬天,在我回答這個問題的2016年,已經來臨了。煤價上漲,電價上調,環保成本增加,大量上馬的火電項目停工。剩下來的火電只能靠不斷優化自身了。

第二個問題,拋開火電的話,核電最優,將來出了事故,危害也最大。其他能源覺得不能強行排序,都有各自的使用局限性。在技術沒有更大的突破情況下,我對他們的前景都不看好。

第三個問題,我覺得你朋友說的對。但是實際情況可能和你想像的有出入,就是巨型化沒你想像的那麼巨型,微型化沒你想像的那麼微型。

粗略回答一下,手機碼字,可能有許多不對和不通順的地方,將來有機會還可以繼續探討。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心裡很疑惑,為什麼說到清潔能源,問題里都沒有氫能。

而目前為止也只有 @熙熙攘攘 提到了生物能制氫,先回答一下這位的問題吧。關於氫能的利用,今年很火的燃料電池汽車,用的是燃料電池,效率能高達50%以上。

回到題主的問題,排序優劣對比我沒有發言權,就做一個補充,並且對巨型化+微型化提出一點自己的看法。

氫能有諸多優點可作為清潔的二次能源,其大規模的開發和利用需要解決製取,儲運和應用三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製取目前絕大多數都是化石燃料重整而來的,是石油工業的副產品。如果要大規模利用,瑞士氫能的專家提出的設想還是用電解水,而電解水所需的電則由太陽能或風能而來。

儲運,目前豐田等汽車公司,在車展上,或者即將上市的燃料電池汽車中,所用的都是70MPa的儲氫罐,也就是靠壓縮氫氣。這會帶來安全問題,還有加氫站等配套設施。(目前國內就北京和上海有加氫站,一隻手數得過來) 液氫需要20K左右的溫度,泄漏也很嚴重。所以很多學者都在尋找固態儲氫材料(儲氫材料充當載體,通過溫度,壓力吸放氫)。但遺憾的是,至今沒有找到可以滿足車載應用的儲氫材料,這個應用的標準國際能源署和美國能源部都有不同的要求,無非是儲氫量,熱力學、動力學,價格等方面的要求。

這三個問題中,氫能的儲運是最關鍵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會極大推動氫能的開發和利用。

應用。上面提到過的燃料電池。燃料電池也分很多種,以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為例,前陣子有聽到國內有公司,如萬向集團,神力科技,猛獅科技等,在這方面取得進展,成本和效率都和進口的有得一比。

氫能的實際應用也有一些例子,最吸引眼球的就是汽車行業了,本來豐田計劃15年開始投產燃料電池汽車,現在提前到14年年底了。還有Linde叉車,用的也是氫能。美國ATT在其位於加州的28個網點使用17.1兆瓦的燃料電池發電裝置。

但客觀來說,能舉出的例子也就這些了,說明目前氫能的應用規模還太小了。

巨型化+微型化這點我覺得是毫無疑問的。因為對能源有不同的需求嘛

如電力行業說的分散式發,以廣州大學城為例,其電、熱、冷三聯供所需的就是巨型化的設備。在大學城裡轉經常可以看到大學城第幾冷站之類的。我們學校邊上就有一個,整個建築比一個三層樓的食堂差不多大。

而微型化,在氫能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燃料電池汽車了。一次加滿氫,可以跑500km以上。

更多信息可以看看中國氫能源網

——————————

看 @king One 的回答時遇到這個問題,順便借這個回答向你致敬。


實在是懶得打字……

拋卻未來的不可預測性,以現在的框架估計,煤炭等化石燃料為主的格局到你退休也不會改變,所以不用關心了……就更不用說中短期了;但是能源是很大的一塊內容,所以如果某個新技術突然變化個哪怕1%也是很可以感受到的風吹草動了~

清潔利用是肯定的,不管是清潔排放還是污染治理,在煤為主的情況下清潔利用技術毫無疑問要比清潔能源的開發更有市場。

給個10年產電的份額預測?煤+其它一切熱值理想可以燒的東西&>水利(這個我不清楚)&>核能+目前可以利用起來的溫差能&>&>「清潔新能源」總和?(不超過20%,各種技術自己關注短期波動吧)

容量儘可能往大了做,管理使用往個性化、靈活的方面做,認可


不敢大聲說話,只是露一下頭而已。

只說光伏這一塊。5月20號,上海舉行光伏展覽會,各種電池廠商,包括一線的順風,晶科,晶澳、阿特斯等,逆變器廠商南瑞、南車、陽光、華為等,還有相關電池周邊,電站周邊廠商參展。不管是轉換功率,還是產品性能,還是電站建設經驗較上次都有提升!國家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在經過光伏行業的寒冬後,整個行業都有了漸漸回升。不能猜測國家未來的政策,但是對於新能源的開發利用還將繼續加大。除了一般見到的太陽能路燈、太陽能信號燈,主要有包括西北部地區電站建設,大中城市光伏建築一體化,居民屋頂分散式發電。將更多的開發太陽能源,特別是邊遠地區,以及邊遠信號基站電源等。雖然光電難以成為主力發電,但是由於其特殊性,還是很看好光電未來!謝謝!


稅務工作人員一名,分管風光電,剛工作了解的不多,就說一下我了解的我們當地的情況吧,坐標新疆,當前受政策影響,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規模擴大很快,從去年開始本地的風光電企業陸續完成了一期建設開始投產,二三期也正在建設中。就我與企業了解的情況,在我們這風電效益好於光伏,風電前期投入大,但這裡風電自然條件好,維護成本比太陽能低,現在企業更樂於投資風電而不是光伏項目。

由於受自然條件的限制,不論光伏還是風電的發展都要以火電為依託,以火力做為穩定的來源之後才可以發展風光電產業。


推薦閱讀:

從汽車設計的角度如何評價車和家、樂視、威馬、蔚來、小鵬、前途等新能源汽車的定位和前景?
大眾汽車尾氣門對於今後幾年內電動/混動/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將可能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無線充電技術的前景?
現在的純電動汽車真的環保嗎?
太陽能路燈控制器如何給蓄電池充電?

TAG:新能源 | 電力 | 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