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希特勒合併德國與奧地利的問題?

我是個歷史盲,對歷史完全不了解。

就是想問問,希特勒本身是個奧地利人,許多書上這麼表述:這個奧地利人認為自己生來就有統一日耳曼民族的使命。  

雖然說魏瑪統治下的德國比較糟糕,具備希特勒獨裁的必要環境,但希特勒在跨入德國前是無法預測這一點的。

可既然本身是奧地利人,是什麼原因讓他想要擔任德國元首,將奧地利合併進來,而非擔任奧地利領袖,將德國合併進來?

可能我說的不夠明確,就好比,我作為一個中國大陸人,想要收復台灣。我很難會想到去當個台灣人收復大陸吧。。。


奧地利國籍的 Hitler憑什麼當上 德國的總理,而且還進一步當上了元首獨攬大權

對血統這麼看重的德國,幹嘛要擁立希特勒當元首,難道僅僅因為同是日耳曼人?

畢竟 日耳曼人的範圍太大了,概念和現在的「東胡人」一樣,並不能成為民族認同感的理由,

首先說明的是 Hitler不是賣國 也不是「奧奸「

不知道這裡有多少人聽過這樣一個口號:沒有奧地利的德意志永遠不是一個完整的德意志

德意志 = Reich

那麼還是先從Reich說起,這樣解釋畢竟能省不少筆墨

The First Reich 字面上解釋就是 德意志第一帝國,但是由於」德意志「這種說法出現的比較晚(1848年以後),所以一個更常用的名字 叫」神聖羅馬帝國「 即一些騎砍粉口中的」神羅「 新人注意與」古羅馬「區分,前者是蠻族國家 (233333),後者是文明古國,騎砍粉快來砍我XD,從10世紀建國至1806年拿破崙皇帝將其實際上的」肢解「

The Second Reich 德意志第二帝國,即一戰的德國 至魏瑪共和國

The Third Reich 德意志第三帝國,即元首的德國,至二戰德國投降

那麼問題就簡單了許多,神聖羅馬帝國之所以稱為帝國(empire 或 Kaiserreich)而不是王國(kingdom),是因為神羅繼承了從西羅馬到查理曼帝國(法蘭克王國)延順下來的皇冠。而由於分封制的原因,皇冠最終落在東法蘭克福國王的手裡,獲得羅馬教皇的承認後(君權神授)進而稱帝,是為」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帝國的前身

上圖是一張公元1000年左右 神羅的疆域圖,顯然德國全境都包含在內,可以找到現在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在其版圖以內

然而奧地利的地位並不是僅僅被納入版圖這麼簡單的事情

不同於中華帝國的中央ji權,歐洲由於傳統分封制的原因(舊習往往固執而難於打破),神羅在此後的數百年間分裂成了若干個大大小小的王國,而皇冠的繼承也難免會被其中弱小的公國繼承,正所謂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所以那些實力強大卻輩分下位的公國則會不惜武力來謀求帝國中相稱的政治話語權(這是」神羅既不神聖也非羅馬「的由來),為了保持帝國的完整性安撫大大小小的諸侯,1356年當時的皇帝求助於一種更加古老的日耳曼部落風俗,建立了一種新的帝制:選帝侯制度

即為: 帝國上百個公國中間只有七個公國(家族)的諸侯是」選帝侯「 有資格繼承皇位,他們分別是三個教會選帝侯:美因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里爾大主教,和四個世俗選帝侯:波西米亞國王、萊茵-普法爾茨伯爵、薩克森-維騰堡公爵、勃蘭登堡藩侯。

由左至右:科隆、美因茨、特里爾大主教、萊茵-普法爾茨伯爵、薩克森-維騰堡公爵、勃蘭登堡藩侯與波希米亞國王。

但其中波西米亞王位的繼承權在1422年被位高權重的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通過聯姻的手段取得,並基本一直把持皇位直到1806年被拿破崙肢解,而選帝侯制度也決定了皇宮的地點必然是跟著家族走的,因此奧地利的維也納也就基本上可以和」帝都「劃等號了

直到現在其家族仍然是歐洲最顯赫的家族

哈布斯堡家族的家徽

神羅內部雖然已經是亂局,說名不副實也毫不誇張,但是大大小小的公國對外依然會頂著」神羅「的名號,這種在外交辭令之類的地方肯定會更加明顯的表現出來,雖然很多地理偏遠的公國早已經在經濟和軍事上獨立了,而拿破崙的」肢解「則是僅僅是在法理上將其坐實而已,為自己接過皇冠做法理上的依據(這是題外話)。

但神羅被肢解後,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地位依舊顯赫,所以打敗拿破崙後雖然不再享有對德意志其他公國的宗主權,但是向東擴展了自己封地,因而建立了民族成分較為雜的奧地利帝國(1804年),1867年後改稱奧匈帝國。

而此時,霍亨索倫家族統領的普魯士憑藉著」勃蘭登堡選帝侯"的繼承權, 又得益於帝國的」肢解「和反法同盟戰爭也開始了自己開掛史,並漸漸成為引領德意志民族的一支重要力量

霍亨索倫家族 即現在史書中常稱呼的」德皇「的開端

家徽

普魯士國徽

自此 「神羅」 即所謂的「德意志第一帝國」 分裂出的兩個選帝侯家族成為主導整個德意志民族走向的最核心力量

接下來 在這兩個家族之間,一場名為「誰才是德意志名號真正的繼承者」的大戲上演了,一個是權傾整個歐洲大陸的巨型皇族,另一個是靠厲劍和鮮血犁出無上榮耀的新貴,接下來的故事不冗述了,都知道的一個大掛逼的「鐵血宰相」 合縱連橫玩的6到飛起,奧地利輸了對普戰爭,不得不退出了對德意志的繼承戰的角逐,而隨後的普法戰爭的輝煌(尼瑪連法皇被都擼了啊,而且也叫拿破崙,雖然是偽的)更是加速地將普魯士從德意志民族的統一的雄心推向了對整個歐洲統一的野心,而奧利地是否加入德意志則顯得不再重要,所以在奧地利家族的缺席下,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法國的皇宮正式宣布成立,

至此 普魯士成為德國的代名詞,德國和奧地利兩個國家的雛形初現

看到這裡 誰還會以為一戰的導火索僅僅是殺了現在屁大點地方的王儲那麼簡單嗎,兩個親兄弟聯手擼世界啊,而且死的是歐洲大陸最古老最有權勢的家族的嫡子(英國王室在佔領印度之前都不敢稱自己是皇室,西方的皇冠只有承襲古羅馬帝國的才是正統,東方承襲秦帝國的才是正統,哈布斯堡的皇冠只能算半個,另半個算是在沙俄那,英國皇冠的法理依據其實可以追溯到中國的,但只有1/8都沒到,而且真假也有待商榷, 除此之外任何人稱自己是emperor都是非法,好吧扯遠了,總之只要知道英國王室對早期的歐洲大陸的權貴來說只是地理偏遠王國的暴發戶就好)。

雖然英國王室是德國血統,維多利亞是德皇的外婆,但是畢竟德奧這兩家是同源而且走的實在太近,再加上奧皇的妻子茜茜公主還是德國巴伐利亞舊選帝侯的次女,沒經過那個時代的人基本就沒有感性認識,包括我最早看這段還沒對歐洲貴族制度有所了解的時候,就覺得不就是死了個盟國的duke嗎,

這根本不是小日本拿個士兵失蹤的二逼借口就隨便開戰的事情,小日本的天皇就算從爺爺輩死到孫子輩連死三個在當時估計都沒有這事轟動吧,所以一場世紀撕逼是板上釘釘的

一戰就不菲篇幅了,奧匈軍隊不接受元首,是因為體質不過關,覺得元首弱雞連槍都扛不起來,那麼德奧一家親,元首去德國參軍碰運氣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好像呆彎草莓兵跑到大陸從軍一樣的感覺,雖然有看著不順眼,但是還是能接受的。總比收個棒子或者猴子好。元首如願以償的參了軍,而且是當時最頂級的陸軍,雖然僅僅是個小小傳令官,但是也為他以後的在德國的仕途奠定了輿論基礎,而拿到鐵十字勳章則更是錦上添花。在德國打嘴跑才硬氣,嘴炮技能max

一戰結束德奧戰敗,奧匈再次進一步被肢解,出現了捷克,匈牙利,並復活了波蘭,然而德國人認為自己的投降是有條件的投降,至少德國人自己是這麼認為的。但在巨大的戰爭賠款的重壓下整個德國(魏瑪共和國)社會體系在崩潰的邊緣,民眾這才從自欺欺人中清醒過來,開始後悔投降認為是被國內的猶太人背後捅刀子了,這種思維在南部的非工業的,充斥著大容克舊貴族的保守的州尤甚,也因此這些地方是國家社會主義(民族主義)最早的溫床,巴伐利亞和黑森首當其衝,這並沒什麼好奇怪的,因為本來這些南部邦州就是最早提出「德意志」這個概念的地方,而且也是離德意志舊帝都奧地利最近的省份,而對前途迷茫的小希也就在這時走進了慕尼黑的啤酒館

補充一下德國南部邦的情況

在前面講的普魯士-奧地利戰爭中,雖然普魯士打敗了奧地利成為了德意志統一正統,但是要知道在這仗開打前,德意志那些大大小小的公國可基本都是支持奧地利的,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有彪悍的巴伐利亞公國,要不是工業化,這些山地蠻人也是能分分鐘撂翻條頓的,騎砍粉快來砍我

所以南部這些邦州其實都是親奧的,雖然嘴軟了但是身體還是向著奧地利的,要是哪天奧地利」反 攻大陸「 這些州的民眾絕逼一個個都是帶路黨,抬王師進城啊,也因此奧匈被肢解對他們來說也是切膚之痛,南部這些州和北部工業區(今漢堡,不萊梅,科隆)的思想相對開放先進的氣氛是完全不一樣的(想當年的共黨),有點美國南北邦的感覺

奧地利人有了德國的參軍史又有建功和戰傷,所以Hitler政變失敗被抓 即使喊出我為黨國立過功!我為委座流過血!你們不能這樣!!!我要見師長!!!我要見師長!!!也真心能喊的理直氣壯,結果也確實是被優待了,話說那些年哪個大領導沒蹲過政治獄啊 2333

小希順利上台後 目標就很明確了,第一個軍事行動就是進軍萊茵非軍事區(收復失土),然後吞併奧地利(大德意志統一),再佔領蘇台德地區進而佔領捷克(恢復奧地利舊土),閃擊波蘭(報舊仇),閃擊法國(報新仇),閃擊蘇聯(總清算,生存空間)

所以可以很自然的看到SS軍的里經常混著奧地利人和捷克人,但從來沒有匈牙利人和羅馬尼亞人,雖然都是盟友。裝備也經常混著捷克的產品

至此到了Hitler這一代才算是完成了大德意志的統一,不容易啊 ,完結撒花 XD

以下是第三帝國書面上的疆域,貌似劃的還是挺矜持的,除了奧地利的傳統勢力範圍,主要還是為了丹澤走廊吞了波蘭,然後划了一直和法國一直有爭議的阿爾薩斯和洛林,並沒有過多划走什麼,至少紙面上是這樣,初次看的時候總跟我們記憶中的吞併概念不太一樣啊,斯洛伐克地區也沒要

也因此二戰後 根據雅爾塔協議規定了德國與奧地利以後永遠不得合併,所以德意志也就永遠也不會存在了。講了這麼多總結下

對於這種奧地利人當德國元首的感覺就好像是,上海帶上個江浙,或是北京帶上個津唐出去單飛一樣,但是這裡的人要「回」剩下的省份組成的中國參軍進而當國家主席並喊著一個中國收復呆灣的感覺是一樣的,除了能有一點地域黑以外基本一點違和感都沒有。 跟那種當過亡國奴被鬼子歸化過的灣灣不是一回事, 哈布斯堡家族的奧地利畢竟是以一個皇族的身份被獨立出去的,兩方都認為自己是正統的德意志領導者,用呆彎來比喻完全體現不出當時兩個國家人民之間的那種親近感


日耳曼是個很寬的範圍,德意志民族是日耳曼人種之一。


而德意志民族和中華民族一樣有南北之分,逐漸興盛的普魯士來自北方,南方的巴伐利亞和奧地利關係好,雖然同為德意志人,但也相互對抗。

神聖羅馬帝國解體後,奧地利帝國皇帝繼承了神羅的皇位,於是有統領德意志國家的野心,德意志國家中,普魯士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後來俾斯麥統一德意志,刻意排除了南方的奧地利,因為此時的奧地利走的是另一條道路,多民族多國家,和匈牙利組成二元帝國,民族繁多且關係緊張,總之很雜,而德國人最看不慣的就是,你奧地利同為高貴的日耳曼人,卻非要和那些低等民族混在一起,還妄圖跟他們建個大帝國來收拾我們北方。


元首就是一個奧地利的德意志人,這時的奧匈帝國已經分解了,元首很希望奧地利重回德意志懷抱,後來元首早期活動都是在南方的巴伐利亞,納粹黨則主要在這活動,北方那些高貴的普魯士軍事貴族各種馮什麼什麼,一直到二戰都很瞧不起元首這個南方小混混。


元首是有野心的,而彼時德國奧地利兩國都是沒有野心的,元首志在建立一個集合了全部德意志人的大德國,而不是北方人狹隘的小國家。


如此,元首拿下了奧地利去求北方合併,北方是根本不會理他的,只有拿下了德國,才能去直接收拾奧地利。


今天,拜仁慕尼黑作為巴伐利亞球隊,在德甲稱霸一家獨大,北方無可奈何,北方魯爾區的兩隻球隊,多特蒙德和沙爾克,具備對抗拜仁的實力,他們之間的比賽相當激烈,球迷間也很敵對。


首先,按當時的思潮,希特勒認為自己是德意志人。而這需要說回當年普奧之爭。統一德意志是全德意志民族共同心愿,但是由誰領導統一,始終解決不了。奧地利當年因為出身高貴(保有神羅留下的奧地利帝位,相比之下普魯士只算是軍閥),呼聲更高,但是實力不如普魯士(普奧戰爭),而且由於奧匈帝國下屬多個異族,也存在統一後民族融合的巨大問題。後來一戰後奧匈帝國解體,只剩下一個民族結構比較單一的奧地利共和國,此時其實德奧兩國合併在民間是翹首以盼的事情,但是協約國在凡爾賽條約明文禁止。在這個數百年來德意志全境統一最有希望的當口,希特勒自然不會區分自己是德國人還是奧地利人,而是覺得自己是將要出現的完整德意志國家的一員。

再說,德國國家實力遠強於奧地利,究竟是當上德國元首去統一奧地利容易,還是相反,不難想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在的德國人對納粹那麼反感,是出自內心的討厭這種形態還是因為怨恨當時他們輸了帶給德國痛苦多一些?
說說在德國留學最感動和最寒心的事?
德國波恩大學數學碩士申請難度如何?
為什麼一戰前比利時完全沒有德語區?
有哪些靠譜的德國代購?

TAG:歷史 | 德國 | 阿道夫·希特勒AdolfHitler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納粹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