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底愛電影的什麼?


忘了在哪裡聽到一句話:電影,讓我們的生命延長了好幾倍。當然,這不僅僅是電影的功能,但凡優秀的、經典的、影響過一些人的文藝作品都有這樣的功能。

我們活在一個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我們內心天生的好奇驅使我們去了解超越我們本身生活的時空以外的事物。從孩提開始,我們愛聽故事,後來我們愛讀小說、愛看電影。

大部分時候,這是消遣、是娛樂,再嚴重就是對現實生活的逃離,暫時忘掉我們身邊的人和事,被帶入到另一個光影的世界裡,去體會光影人物的喜怒哀樂。

也有時候,這是學習、是拓展知識和眼界的的窗口、是感悟藝術偉大的渠道。無數經典瑰麗的影片,是人類文明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他們帶領指引我們,向我們展示什麼是人性的真、善、美,揭露人性的複雜與矛盾,向我們傳達我們和這個世界的關係。

我們愛電影里由光和影組合的美麗畫面,我們愛電影對世間百態的臨摹刻畫,我們愛電影的想像力,我們愛電影的深刻與內涵,我們愛電影讓我們在有限的時空里感受生命無限的綿長和厚重。


「如果電影跟過生活一樣,那誰還會想去看電影,過生活就好啦。」

「我覺得我小舅說的蠻有道理的,他說:『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長了至少三倍。』 」

「亂講,怎麼會?」

「我們在電影里的生活經驗,至少是我們自己的生活經驗的double就對了。譬如說,殺人。我們沒有人殺過人,可是我們都知道殺人是怎麼一回事,而且有過好幾次各種殺人的經驗。這就是我們在電影裡邊得到的。」

————電影《一一》


想到安哲洛普羅斯說的一段話。

"電影惟一能做的就是使時間的流逝變得甜美。它給人做伴,讓我們的生活稍微好一點,那就是好電影、好詩的作用。它不能改變世界,人才能改變世界。你知道人多麼經常地嘗試改變世界,同樣的故事一次次重複,最終他們總是犧牲品,幾代人迷失其中。

別要求電影做它做不到的事。我有時候感到非常孤獨憂傷,我會拿起自己喜愛的詩歌、散文,它們讓我得到平衡,使我的時間甜美了一些。最近我在讀一本新版的安娜·阿赫瑪托娃的詩集,她也是斯大林的犧牲品之一。儘管那些詩非常悲傷,整本書寫的是悲劇,但非常有力的詩句卻使你感到有種憂傷的溫潤,流過你的身體。

這些作品的意義,就是讓你忍耐,讓你等待,讓你幻想,讓你做夢,讓你期待……還有戰鬥。」

我覺得這就是我們愛電影的理由。

在我們失意的時候,電影始終陪伴著我們,帶給我們夢,帶給我們奇妙的體驗。那些故事,那些人,激勵著我們不斷向前。不斷戰鬥。


愛它帶給我的感觸,情緒,共鳴,思考。

帶給我不同的想法,以及更廣闊的世界。


貼上公眾號的創刊號

當我們談論電影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些什麼——《廿四格創刊號》

我們談論著小李回身對你展露出如同面對永恆的微笑,我們談論著湯姆漢克斯用如同自語的聲音對你說出媽媽人生的真諦,我們談論著凱文史派西憫天悲人的抬頭望向布拉德皮特,我們談論著著娜塔莉波特曼如同划過夜空的流星般向下墜落,我們談論著張藝謀鏡頭下如同蒸汽朋克般湧來的黃金甲戰士們,我們談論著超級戰艦用460mm口徑艦炮面對著外星人的怒吼,我們談論著章子怡和楊紫瓊在密集的鼓點下如燕子般飛檐走壁,我們談論著尼莫的無數個可行性的人生,我們談論著俯視眾生的凱恩,我們談論著莫妮卡貝魯奇在西西里的風姿卓絕,我們談論著西格妮韋弗面對異形的長達兩百多年的宿命,我們談論著兩小無猜中至死不渝的愛情,我們談論著希斯萊傑那單純的邪惡以至於顯得詭麗的眼神......

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我們像談論著昨天的世界盃,今日的早飯,前一天的聚會,曾經的愛人,逝去的歲月一般談論著電影。就好像我們親身經歷過一般。

這就是電影的魅力,作為最晚誕生的第八大藝術,電影融合了前輩們一切的情感的表達方式來表達作者的感受。人是局限的,被時間和空間局限,我們之與生活和事物的體驗往往是第二輪的。當人和事物還沒有發生改變的時候,我們很難對其作用和價值進行深刻的評價和理解,往往要等到失去或改變之後才會有所察覺和頓悟。人的一生總會被這種時空上的距離感所左右。

這就是我們難以設身處地的去評判自身的原因。我們不知道當我們向水中投下一顆石子所產生的漣漪會在人生的長河中怎樣的影響我們的命運。但我們渴望體會這一切。

我們渴望體會純粹的情感,這是我們的生活中難以企及的,它就像實驗室中合成的材料一般,精緻而脆弱,經不起一絲的輕微觸碰。於是我們隔離出時間,創造出空間,就像神造物一般在一個完美的環境中組合著一切的可能性。

是的我們熱愛純粹,喜歡極端,每個熱愛或者並不了解電影的孩子都試圖讓自己被感動,被共鳴。

卡夫卡曾經說過「上帝,生活,真理——這些只是同一件事實的不同名稱……我們時刻在體驗它……它存在於我們自己身上,也許正因為如此,我們才無法獲得它的全貌。」

除了在鏡子里,相片中,影像里,我們無法看見自己。我們的生活太過於急促和碎片,我們也無法看清他人,我們不知道他們為何匆匆來來,進入彼此的生活,也不能理解他們為什麼匆匆離去,彷彿未曾存在過。也許正式帶著這樣迷惑和遺憾,電影才會被我們選中,當我們觀看電影的時候,我能看到角色們每個決斷選擇的緣由,看到每次矛盾衝突的始末,看到他們的過去和未來,看到他們當下的每個細節,從他們出現,一直看到他們每個人的歸宿。

我們無法從自己身上了解的生活的全貌,在影像中被我們發現。所以我們願意永不停息的看下去,儘管我們知道電影不是人生,她是那麼晶瑩剔透,充滿幻想,她所包涵的喜悅和悲傷,短暫和永恆,誕生與死亡,低落和輝煌,低入塵埃般的沉重和穿越無盡黑暗的光輝是那麼的純粹而極端;彷彿不應該出現在這個世界上一般。我們無法描繪這一切的誕生,又是如何終結,無法描繪這無法演說的情緒是如何在這看似空曠的世界中充滿宿命般的糾纏在了一起。

我們所能的是,當我們在看著這一格格充滿驚奇的畫面的時候,我們忘掉了自己,相信了那個被導演演員們演繹出來的世界,相信這一個個並不真實的故事一幕幕的上演,就像在其中看到了我們自己在這個已經平凡乾涸的世界中,驚喜的綻放出一朵美麗的花朵,宣告著世界並不是如你所想。

是的,世界從不會如你所想,所以當我們看電影的時候的每一次感動都是來源於我們自己。畢竟世界並不是她本來的那個樣子,而是來自我們心中的體會。而又有什麼,能阻止我們去體會的更多,無論是去體會那一部部的電影,還是我們自己的人生。。。

============分割線===================


感覺,電影是一個視角。窺探別人的生活以產生滿足感。

佔座想想。。


我們愛電影,就像愛我們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你就會發現,存在於電影里的林林總總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喜怒哀樂,你在熒幕前會感慨,自己的經歷與其多麼相似。

我們在為電影中的情節或悲或喜時,與屏幕里的人物一起經歷愛情,經歷傷痛,經歷歡樂,這本身難道不是令人欣慰而愉悅的體驗么?

我們在電影中,似乎看到了我們想去經歷又受限客觀因素所不能經歷的各色精彩人生。


竊以為是代入感吧~~~~

看波多野結衣時就想著自己是畢老師,嗯,緬懷我的日本女朋友

看社交網路時就幻想總有一天自己的網站也能IPO,嗯,招技術啊~~~準備回國,喜歡南京

咱們的生活與自己想像的有太多不一樣的東西,所以才產生了電影這種玩意,說白了就是個意淫工具,其實跟網路YY小說沒啥區別,只不過看電影的喜歡標榜自己逼格就是比看起點的高~~~~


電影是一種消遣的方式,不存在愛不愛的說法,說說自己親生經歷,2月份的時候去深圳出差,晚上在賓館網速不行就只好看電視,那時候cctv6正好在播《富春山居圖》,而我之前是看過槍版的,於是就只好藉此消遣一下,結果開始懷疑我到底有沒有看過這部電影,完全記不住劇情,連來回切換的畫面我都找不到似曾相識的感覺,對這個電影完全沒在腦海里留下印象,結果我就津津有味的「又」看了一遍。所以,就商業電影而言,能夠達到這種消遣的目的就足夠了,至於要說電影多有內涵,我估計現在99%的商業電影都做不到吧


我看著別人的故事,又笑又哭。

是因為我知道有的生活可能我永遠都無法體會,但光是看一看就覺得精彩。

但更多時候,我看到了我自己。


電影中有現實中稀有但我們渴求的東西


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

能讓人們在其中找到共鳴,又能滿足人們超越現實的遐想


每部電影都是一個故事,更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這就是電影吸引我的地方。

沒有一部電影是人設,情節,場景,服裝完全相同的,一部都沒有。

每看一部電影就像進入一個新的世界歷險,和虛擬人物一起大起大落,度過一段全新的歷程。就像坐過山車,此起彼伏、大汗淋漓、膽戰心驚、連聲驚叫、意猶未盡。

諸位想一下你們為什麼上知乎?回想一下知乎的宣傳語:「發現更大的世界」。

這句話也能套在電影上。

相比書,電影更具象。可以聽到,可以看到,可以了解人物的表情,而不是如書中各自想像(當然,這也是電影的一個缺點,相比書,過於直白了。)

每個人,從孩提時期起就抱有對世界的幻想,以及無窮無盡的好奇心。這一切具體表現在,每個人都愛聽他人的故事。幼年的你也許纏著父母聽他們講睡前故事,成年的你沉迷小說世界——你無時無刻不在渴望了解世界,想像他人生活的模樣。

電影滿足了你這種慾望。


電影——真的是一個夢工廠。

人類一直在做夢,關於身邊所有的一切。無論是光明的一面,還是黑暗的一面,人類始終在用藝術表達著自己的思想。終於,人類又發明了一個藝術門類——電影。

有人愛繪畫,有人愛文學,有人愛音樂,有人愛詩歌,有的人這些都愛。而電影,將這些人類最愛的藝術集合在幾個小時之內,並且以一種動態的形式傳遞出去,繼而震撼著我們的心靈。

我對電影的記憶,由來已久。而在我對於電影各方面都不是很了解的時候,是這樣評價一部電影的:好的電影,讓我身臨其境。比如,《終結者2》。

91年的電影,電腦特效剛剛起步沒多久的時代。暗色調的畫面,兩個面無表情的機器人,緊張的節奏,被追殺的男孩兒……我能做的,就是獃獃的看著電視屏幕,彷彿進入到電影所設計的場景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實的,緊張的讓人手心冒汗。從那時起,我愛上了電影,更準確的說,是愛上了科幻電影。

而當《侏羅紀公園》展現在我眼前的時候,只能用「震撼」來形容我當時的感受。即使並非是在大屏幕上觀賞,這種震撼依然沒有絲毫的減少。但有意思的是,當我前兩天重新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那種震撼的感覺已經蕩然無存。我甚至能看出畫面中電腦製作的痕迹,而不是小時候那種真實緊張的感覺了——電腦特技在進步,但我已經愛上了電影的另一面。

我開始懂得如何去欣賞電影了。

一部好的電影,需要所有人配合的恰到好處:編劇的簡潔有力、導演的準確指導、攝影的恰到好處、服裝的完美貼切、演員的用心詮釋、音樂的細緻融入、剪輯的流暢自然等等。

好的電影,一定會在結束的時候讓你意猶未盡。你的心情,會隨著劇中人物跌宕起伏。當某一天或是某一時刻,電影中的配樂響起,或是類似電影中的景色出現,抑或是某一句你熟悉的台詞從別人口中說出,你會立即浮現出相應的電影畫面,而最難得的,是會油然而生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種感覺,更像是一位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好的電影太多太多,但中國的好電影又太少太少。條條框框的限制,即使有些才華橫溢的導演,也無法做到魚和熊掌兼得。就算是年輕時拍出過經典影片的導演們,隨著年齡的增大,也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李安除外。

即使年歲漸大,李安的電影依然保持了高水準。這不禁讓我想起一句話:藝術家和工匠的區別在於,藝術家不會重複自己,而工匠恰恰相反。

這句話沒有褒貶,只是在說明兩個不同工種的區別。但是電影,必須是藝術家的工作,因為重複會流失觀眾,更會失去自己。


我們在現實中受盡挫折,在光影中夢想成真。


」透過電影,我們的人生延長了三倍「

——————————————《A One and a Two》


我愛 喜劇片的歡樂

我愛 無厘頭的爆笑

我愛 商業片的輕鬆

我愛 文藝片的美感

我愛 獨立電影創意

我愛 科幻片的視野

我愛 小品的很清淡

我愛 藝術片的深度

我愛 動作片的場面

我愛 愛情片的感覺

我愛 驚悚片的詭異

我愛 紀錄片的執著

我愛 歌舞片的偉大

我愛 災難片的誇張

我愛 戰爭片的省思

我愛 大爛片的勇敢

(= ̄ ρ ̄=) ..zzZZ


你見過什麼人不喜歡看電影的么?有人不喜歡運動,有人不喜歡看書,有的人甚至連啪啪啪都不喜歡,但是,所有人都喜歡看電影。這是為什麼?

有人說因為看電影是為了開闊眼界,有人說是為了娛樂,有人說是為了忘記煩惱,每個人給出的答案都不一樣,實際上電影確實可以滿足各種人群的不同需求。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為什麼人人都愛看電影?道理很簡單,因為:電影能給人一種需求被滿足的爽快體驗。

可是為什麼我們會有需求被滿足的體驗呢?我們明明就干坐在那,什麼事都沒有干啊?

確實,我們什麼都沒幹,卻得到了和電影主人公一樣體驗。主人公遇到危險時我們緊張得手心冒汗,主人公打敗對手時,我們興奮的血脈噴張,主人公抱得美人歸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都不是單身狗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呢?神經科學家近些年發現,人的大腦情緒的表現有兩個重要特徵:

1、想像體驗和真實體驗是相似的 — —你幻想,或者做夢自己和別人啪啪啪,在大腦情緒體驗上是分辨不出來的。

在一組實驗中,心理學家讓一群人幻想吃乳酪,結果發現這群人腦部的反應和真正吃乳酪的人類似。更神奇的是,幻想吃乳酪的人結束幻想後,甚至食慾也得到了一定的滿足。

2、他人體驗和自己體驗是相似的 — — 因為鏡像神經的存在,我們看到一個與我們相似的人行俠仗義,和自己實際行俠仗義,情緒體驗也是一樣的。

在一組實驗中,一群人看到別人賭博贏錢,和自己賭博贏錢,檢測到的大腦反應也非常類似。

正是大腦的這種設置,才可以讓我們即使沒有真正經歷冒險,也能通過電影得到需求被滿足的爽快體驗。那麼問題來了,電影主人公到底有哪些需求?或者說,我們到底有哪些需求?

根據著名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的需求可以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5大類,分別是:

乾貨預警

以下內容很燒腦

一、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包括空氣,水、食物,睡眠和性等,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如果這些需求(除了性)任何一項得不到滿足,人類就活不下去。

空氣:

許多電影都有主角呼吸不到空氣的場景,這其實是為了創造觀眾對空氣的需求。《泰坦尼克號》中,肉絲和傑克一度被困,差點被水淹死,這是在剝奪主人公周圍的空氣,造成需求的缺口,當主人公終於逃脫升天時,我們就會覺得能呼吸到空氣真好。從而滿足對空氣的需求。

《阿凡達》中也有類似鏡頭。影片最後傑克(又是傑克?)戰勝了敵人。從連接機器中醒過來,掙扎著去找氧氣面罩,也是為了創造觀眾對於空氣的需求。

性:

電影中,性愛場面或者帶有性暗示的場面也非常多,這當然是為了滿足觀眾對於性的需求。《泰坦尼克號》中有傑克為肉絲畫素描的畫面和他們在古董車裡啪啪啪的畫面。

《阿凡達》中,有傑克和娜塔麗用頭髮啪啪啪的畫面。

《黑客帝國》中沒有直接的啪啪啪畫面,但是為了滿足觀眾的性需求,強硬的加入了一個性感的紅衣女郎進來打醬油。

關於電影是如何滿足觀眾對食物、水、睡眠等生理需求,我就不啰嗦了。

二、安全需求

當生理需求得到了滿足,人們會開始追求安全需求,既安全感和穩定感:包括人身安全、生活穩定、財產安全、家庭安全、免遭痛苦、工作職位保障等。

安全感:

幾乎每一部電影都通過讓主人公陷入死亡危機從而打破觀眾心裡的安全狀態,產生安全需求,之後再讓主人公死裡逃生,從而滿足觀眾對人身安全的需求。

《泰坦尼克號》中,傑克和肉絲遭遇沉船,渣男槍擊,都死裡逃生。

《阿凡達》中傑克被大狼狗追趕,被大雕追殺,最後還差點死在反派手上,同樣死裡逃生。這都是滿足了觀眾對於人身安全的需求。

穩定感:

人們希望生活在一個穩定、可預料的世界。比如說:因為害怕未知的風險,許多家長都希望孩子們找個穩定的工作,早點結婚生子,貸款買房,這其實是為了滿足家長們的穩定感。

那麼電影是怎麼滿足人們的穩定感呢?

在《當幸福來敲門》中,主角是一個很努力,卻沒有穩定工作的人,兒子只能跟著自己顛沛流離,挨餓受凍,甚至還要在廁所里過夜,穩定感嚴重缺失。到了最後,通過自己的努力,主角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終於讓自己和兒子過上了好日子。這是滿足觀眾穩定感的一部佳片。

三、情感需求

如果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很好的得到了滿足,人們就會產生情感需求,包括:愛情、親情、友情和集體歸屬感等。

愛情:

任何電影都會滿足人們的情感需求,即使電影的主題是拯救世界,也一定會有一條感情線作為副線,而這往往是愛情。《阿凡達》中,主角傑克在打敗對手誇奇上校的同時收穫了愛情。《黑客帝國》中,主角NEO也在打敗特工隊的同時抱得美人歸。更不用說《泰坦尼克號》這種主線就是愛情的電影。

友情:

滿足人們友情需求的電影非常多,但往往只有特殊的,稀缺的友誼,才能打動觀眾:《觸不可及》講述的是白人富翁和黑人貧民之間跨階級的友誼。《忠犬八公》講述的是人和狗之間的友誼。《古惑仔》講述的是江湖義氣。《決鬥猶馬鎮》講述的是對手之間的友誼。

親情:

滿足人們親情的電影和滿足有情的類似,必須要特殊之處,才能打動觀眾。《海底總動員》講述的是兩隻小丑魚之間的親情,《當幸福來敲門》講述的是窮困潦倒,但非常努力的父子倆之間的故事。《媽媽再愛我一次》講述的是非常矯情的母子情。

歸屬感:

關於歸屬感的電影,最經典的莫過於《楚門的世界》。楚門生活在一個巨型的電視節目中,這是一個充滿欺騙的世界,他覺得自己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唯一能令他嚮往,擁有歸屬感的地方,是他心上人所在的斐濟島。還有《火影忍者》初期的鳴人,一直為了刷存在感而搗亂,就是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最後,當他擊敗了佩恩成為整個木葉的英雄後,他終於得到了歸屬感。

四、尊重需求

除了少數病態的人之外,社會上所有的人都希望獲得對自己較高的評價。這種需求可以分為兩類:

一、實力與自信(得到超強實力、探索未知世界、發現普世真理)

二、名譽和地位(得到很高的地位 、被娛樂)

1、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對自身實力的自信,主要有以下三點。

超強的實力:

電影滿足們希望得到實力與自信的需求。電影中的主人公往往一開始是驚慌失措的小菜鳥,接著成長為實力超群的英雄。

《阿凡達》中的傑克,一開始是連小狼狗都打不過的菜鳥。電影的最後,他學會了所有在潘多拉星球生存的技能,射箭騎馬跨大雕,還掌握了很強的領導能力。他對自己的實力非常自信,甚至相信自己能帶領著一群野人打敗裝備精良的地球人。

《明日邊緣》的主角一開始是一個貪生怕死的新聞發言人,經過訓練,變成一個身經百戰,一個人能打100個外星人的英雄,獲得了超強的實力以及自信。

《黑客帝國》的主角NEO,一開始只是一個膽小的程序員,後來經過訓練,學會了上百種功夫,甚至還能夠擋子彈。獲得了超強的實力以及自信。

探索未知的世界:

電影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滿足人們探索未知世界的需求,人們希望自己在遇到任何突發情況的時候都能夠處變不驚,所以也就希望能夠儘可能見識更多的未知世界。實際上,一部電影只要給觀眾展現沒有見過的世界,沒有見過的動物,沒有見過的人類,或者沒有見過的事件,哪怕劇情比較簡單,也容易獲得成功。

《阿凡達》的故事核心實際上是:殘疾大兵帶領土著人打敗了入侵的現代軍隊。這個故事如果放在正常世界的話並不稀奇,但是編劇把這個故事的背景移到了外星世界,給觀眾展示了大家從未見過的環境、人物,動物。票房大獲成功。

《海底總動員》的故事核心實際上是:獨身父親跨越千里,尋找走失兒子。如果這個故事發生在普通人類身上,也不稀奇。倒是把故事搬到了小丑魚身上,給觀眾展示了大家沒有見過的海洋世界,小丑魚的世界。票房大獲成功。

《火星救援》的故事核心實際上是:一個人的荒島求生,如果真的是在普通的海島上,這個故事已經被拍過了,沒意思。但是把他移到火星上,故事核心雖然沒有變,但環境全變了,故事也就變了。票房同樣大獲成功。

給觀眾展示沒見過的世界,靠的是編劇的電影創意,如何想齣電影創意?這一點將會在今後的文章詳細的介紹。

發現普世真理:

人們看電影,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由是希望獲得普世的真理。可是為什麼?要獲得普世的真理我不去看書,而要去看電影?

實際上,人類的大腦是故事處理器,而非邏輯處理器。聽到無聊的道理,人類的大腦只會激活語言中樞神經這一小部分,但如果聽到的是故事,大腦會激活更多的部分參與理解。如果聽到有人在說美食,我們的感覺皮層(sensory cortex)會被激活。如果聽到有人在談論運動,我們的運動皮層(motor cortex)會被激活。正是由於這個道理。故事,可以讓我們的整個大腦都運轉起來,因此把一個普世的真理(比如《人生遙控器》包含的真理:家庭比工作重要)放到一個故事裡,觀眾能夠理解並記住。但是如果只是一句乾巴巴的道理,觀眾是很難理解並記住的。

如果你不信的話,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實驗的名稱叫做【華生選擇任務】

實驗一:以下4張卡片,每張卡片的一面是數字,另一面是顏色。

現在你來判斷這句話是對還是錯: 如果一張卡片的一面是偶數,那麼它的另一面一定是藍色。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你需要翻開哪張,或者哪幾張卡片?當然,翻開全部4張,一定能驗證真偽,但這不是最優的辦法。想出答案後,我們來看第二個實驗。

以下4張卡片,每張卡片的一面是「借車」或者「沒借車」。 另一面是「為車加油」或者「不為車加油」。

現在你來判斷這句話是對還是錯:如果借車了,就一定要為車加油!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你需要翻開哪張或者哪幾張卡片?

第一題的答案是 8綠色。 第二題的答案是 借車不為車加油

這兩道題的邏輯是一模一樣的,但第一題只有10%的人能答對,而第二題有70%的人能答對。這是因為,第一題是純邏輯,人的大腦只有語言中樞參與思考,而第二題加入了具體場景,人的大腦有更多部分參與思考。

2、電影能滿足人們希望得到名譽地位地位以及被娛樂的需求。

名譽地位:

《阿凡達》的主角傑克,一開始只是一個退役的瘸子,後來卻變成了傳說中的戰士和整個潘多拉星球的領袖,得到了超級高的名譽地位。

《明日邊緣》的主角CAGE,剛進入軍營的時候,是一個被人鄙視的逃兵,到最後大決戰的時候,他已經是整支作戰部隊的領袖。大家都信任他,他在隊伍裡面擁有最高的地位。

《黑客帝國》的主角NEO,剛開始是個連逃跑都要別人教的菜鳥,最後他打敗了特工,拯救了首領,成為了大家心中的救世主,獲得了非常高的名譽和地位。

被娛樂:

被娛樂是一個很重要的需求,大家深有體會,就不贅述了。關於如何寫喜劇,將會在今後的文章當中詳細介紹。

五、自我實現需求

自我實現需求指的是實現個人的理想,最大程度發揮個人潛力和能力。自我實現需求是因人而異的:田徑運動員希望跑得更快,編劇希望能寫出優秀的作品,歌手希望自己的歌廣為流傳,銷售員則希望自己的業績突出。

那麼電影是如何滿足人們的自我實現需求呢?

《阿凡達》主角傑克是一名退役的海軍陸戰隊隊員,他的能力和潛力包括:格鬥能力,勇氣、領導力,作戰技巧。傑克成為了潘多拉星球的領袖之後,實現理想,帶領原始人打敗了入侵者,把自身的能力和潛力都發揮到了極致。

《肖申克的救贖》主角安迪本來是一名律師。在監獄外,他安分守己,沒有什麼很大的作為。但是在監獄內,他的專業知識,智慧和膽識都得到了很大的發揮,他幫助所有的獄警作賬,幫助監獄長洗黑錢,在監獄內有很大發揮空間。只通過寫信就能夠憑空捏造出一個人的所有身份證件。最後,他實現夢想,成功逃獄,還搞倒了監獄長和警長,將自己的能力和潛力都發揮到了最大程度。

結 語

好的電影一定能夠在五個層次上都滿足觀眾的需求。當你想出一個故事,先問自己,觀眾為什麼要看這個故事?這個故事究竟能滿足觀眾的什麼需求?如果想不出來,最好修改你的故事。

下期預告

我們已經知道電影滿足了觀眾的五種需求,但是要讓觀眾更好的體驗主角的需求滿足感,需要讓觀眾和主角產生共鳴。那麼問題來了:

電影主角究竟需要哪些特點,才能讓觀眾產生共鳴?

歡迎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編劇大聖」公眾號,下周三給你答案。

http://weixin.qq.com/r/pzpLU1nEJARbrR0w92_1 (二維碼自動識別)

閱讀 114

13投訴


那裡面有我們自己。


好奇別人的生活,經歷,想法,三觀……並多多少少地想從中學到些什麼。


推薦閱讀:

華語影視圈有哪些十分低調但是絕對惹不起的大咖?
有哪些影視劇的情節看著貌似很合理,其實非常弱智?
為什麼近幾年影視劇很多都不用配音,改用原音了?
羞羞的鐵拳中 救東哥的兩個人是什麼梗,感覺畫風不太一樣。。?
如果你要拍一部OI的紀錄(宣傳)片,你會加入什麼元素?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