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國民黨敗退台灣的國民黨權貴(包括民國社會各界名流),怎樣看待日後發生在大陸的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事件?

包括所謂「三年自然災害」和反右派鬥爭等事件,即高中歷史課本上所說的社會主義探索時期的種種曲折進程和事件。

當時在台灣的民國各界名流和權貴是如何看待的?是幸災樂禍?深刻反思?強烈譴責?感嘆幸好沒留在大陸?或者其它什麼?似乎公開場合很少見到類似這樣的史料。那麼,是否有代表性的人物或者代表性事件可以說明當時台灣社會(特指從大陸撤退到台灣的階層)對此的普遍看法?


直至今日,我才看到此題,做為新人,還是頗有些感悟。

做一份回答,談一談總是說不清道不明的事。

家內情況,完全滿足題主所說情況。一個甲子都過去了,除了必要的姓名,也沒什麼不好公開的。

曾祖黃埔五期畢業。因從第五期最後一年,也就是民國十六年開始,「陸軍軍官學校」移至南京。此時,離外界公認的北伐結束,「東北易幟」僅剩下一年載。曾祖隨後履職津浦線,出身上尉,隨後在第一集團軍任職少校。

《李宗仁回憶錄》有撰道:

蔣校長此次自平反寧道上,曾在蚌阜稍事停留,並召集駐津浦沿線的第一集團軍中黃埔軍校出身上尉以上軍官訓話,訓話時,發給每人一小方白紙,並詢問大家,北伐完成後,軍閥是否已經打倒。認為已經打倒的,在紙上寫「打倒了」三個字。若尚認為未打倒的,則寫「未打倒『三個字。各軍官不知校長用意,為仰承其旨意起見,概按照事實,作正面的答復。

其實曾祖寫了」未打倒「三字,宗仁先生畢竟是聽李濟深先生所言,況有出入。蔣先生也因此記住了曾祖。曾祖也曾追隨蔣先生,經歷「武漢事變」始末。

隨後,曾祖仕途平步青雲,一路嫡系部隊,蔣先生親信。

七十四師張靈甫事後,曾祖調入南京,國防部二廳任職。蔣先生下野後,曾找曾祖訓示,道,李是撐不了這個攤子的,你率部收整,準備赴台。

曾祖民國三十八年(1949)4月赴台,此時,共軍勢如破竹,攻佔南京。祖父說,曾祖離開大陸的時候,沒帶什麽,想必認為,過不了太多時日便要回來的吧。曾祖就這樣踏上了飛機。

三十八年秋,祖父兄長帶領祖父,曾祖母,及全家財物,由廣州出發赴台。此時離共和國成立,不到一月載。

民國三十八年12月,李德鄰(宗仁)先生稱病,赴美就醫。五日後,先總統蔣先生從成都飛往臺北。

早前幾月,國民黨政學系,CC系等陸續赴台。曾祖4月底至臺後,任少將軍銜。

祖父家中最小,時年十三。據祖父說,他是三十八年十月九日抵達基隆港,是日,監察院院長于右任抵達。兩日後,行政院院長閻錫山抵臺。

從這裡開始,與大陸之隔,豈止一海峽尓。而這,也是題主所問的開始。

———————————————————————————————————————————

從民國三十八(1949)年到民國四十二(1953)年期間,台島因「朝鮮戰爭」(台島時稱「韓戰」)絕處逢生,從三十八年美國宣佈撤僑到三十九年6月27日杜魯門總統宣稱「臺灣地位未決論」,加之以《舊金山條約》的簽訂,當局又極力鼓吹,蔣先生也「復行視事」。

而大陸方面,據我了解,那些「上層」們,畢竟不同於普通大眾與大陸與世隔絕,多多少少知道寫消息,也知道長江大橋的建設,《中蘇友好互助條約》的簽訂,萬隆會議的召開。

「朝鮮戰爭」期間,陳誠先生也曾認為是「反攻」的最好時期,當時曾祖輩們,更關心的,不是中共經濟建設的成就,而是軍事上的部署。畢竟此時大陸方面原先準備攻打台灣的部隊已調入東北,但無奈,此時蔣先生工作的重點,一是清理黨內異己,曾祖也曾岌岌可危,無暇關注大陸動向。二是重塑親信,經過先生就職「國防部總政部」主任後,曾祖被調入此處,也算重換蔣先生信任。

據祖父說,此時「陳誠第一次內閣」的「國防部長」俞大維先生曾做過「反攻」一事的具體安排,但無奈,蔣先生覺得實力尚且不足,美國人也沒什麼興趣。

這是早期島內所謂的「上層人士」對大陸的看法,就是「苦撐待變」,當時軍隊尚不足以「反攻」,加之島內經濟形勢很差,連台島盛產的稻米(台島因地理位置,水稻可一年三熟)都不的不向泰國借貸。

日後祖父回憶道,曾祖那時躊躇滿志,常隨經國先生去視察,有的時候甚至自己去檢驗部隊,和美籍教官交談美援裝備,竟差點錯過了「總統」去日月潭的送行。

那時島內估計嚴重不足,一是認為「朝鮮戰爭」上大陸被困住了,二是認為有了美援,會緩和很多。

———————————————————————————————————————————

先寫到這個時期,隨後就是題主指名道姓寫的「大躍進」及「文化大革命」時期。

現附上宋美齡曾經回復廖承志先生的信件,此信早已公開,也沒什麼「保密」成分。此封信的緣由,是承志先生給經國先總統的信的回信,廖先生的信若感興趣,可自行查閱。

節略如下:

承志世侄:

  七月廿四日致經國函,已在報章閱及。經國主政,負有對我中華民國賡續之職責,故其一再聲言「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乃是表達我中華民國、中華民族及中國國民黨浩然正氣使之然也。

 …………

  再者在所謂「文化大革命」斗臭、斗垮時期,聞世侄亦被列入鬥爭對象,虎口餘生,亦云不幸之大幸,世侄或正以此認為聊可自慰。

  日本讀賣新聞數年前報導,中共中央下令對全國29省市,進行歸納,總結出一「正式」統計數字,由1966年開始,到1976年10年之內,被迫害而死者有2000萬人,波及遭殃者至6億人。雲南內蒙古等地,有727000名幹部遭到迫害,其中34000人被害致死。

  《北京日報》亦曾報導,北京市政府人員在「文革」中,就有12000人被殺,共黨高層人物,如劉少奇、彭德懷、賀龍等人,均以充軍及飢餓方式迫死,彼等如九泉有知,對大量幹部自相殘殺,豆萁相煎之手段,不知將作何想法?……世侄所道「外人巧言令色」旨哉斯言,莫非世侄默詆姦邪之媚外乎。

  相對言之,中華民國開國以來,除袁世凱之卑鄙覬覦野心失敗外,縱軍閥時代,亦莫敢竄改國號,中華民國自國民政府執政以來,始終以國父主義及愛國精神為基據,從未獅褻諛外,如將彼等巨像高懸全國,靈爽式憑,捧為所宗者,今天有正義感之猶太人尚唾棄其同宗之馬克思,乃共黨竟奉之為神明,並以馬列主義為我中華民族之訓練,此正如郭沫若宣稱「斯太林是我爸爸」,實無恥之尤,足令人作三日嘔。

…………

此時大陸山頭主義更為猖獗,貪污普遍,賄賂公行,特權階級包庇徇私,萋萋迭聞:「走後門」之為也牲牲皆是,禍在蕭牆,是不待言,敏若世侄,抑有思及終生為蟒螫所利用,隨時領導一更,政策亦變,旦夕為危,終將不免否?過去毛酋秉權,一日數驚,鬥爭侮辱,酷刑處死,任其擺布,人權尊嚴,悉數盪盡,然若能敝帚自珍,幡然來歸,以承父志,澹泊改觀,養頤天年,或能予以參加建國工作之機會。倘執迷不醒,他日光復大陸,則諸君仍可冉冉超生,若願欣賞雪竇風光,亦決不必削髮,以淨餘劫,回頭是岸,願捫心自問。款款之誠,書不盡意。

 順祝安謐

   民國71年8月17日

   宋美齡

此封信可作為一個簡單的回答。以表我回答速度如此之慢的抱歉。

至於其他,隨後再表。【最近考試太多TAT】


在蔣介石治下的台灣,「通匪」是死罪,所以那個年代普通台灣人根本不可能和大陸有所接觸,他們對文革的認識基本來自國民黨政治宣傳。他們對文革一般看法是一場無限扭曲人性的全國性政治鬥爭,家庭倫理崩壞,歷史文物浩劫,人民公審使法制毀滅。

從當時蔣介石的一些講話可以看到當時民國政府的導向:

1966年雙十節蔣介石<告全國同胞書>:今年元旦中正曾經鄭重警告,奸匪正以其""毛思想""的突出政治,及其義和團拳匪式的人民戰爭,橫暴恣睢,以造成恐怖之時代。

1966年11月起國民黨在台灣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對抗中共在大陸推行破壞古典中華文化的「文化大革命」。

1967年1月11日,蔣介石接受歐洲記者採訪時,就毛髮動文化大革命評論說:他為保持權力,除此以外,別無他途,這是他的最後手段。

1971年元旦,蔣在<告全國軍民同胞書>中,稱大陸文革是:將中國大陸變成了東方的瘋人院。


這個視角好。

老蔣評論文革,當時他不正在計劃反攻大陸么。認為毛澤東所做的一切,根本是在幫國民黨加速回到大陸。還說照這樣下去,在大陸過九十大壽看來希望還是蠻大的咧。所以認為什麼國光計劃可以繼續實施,而目前最好靜觀其變,事情正在起變化。

當年的上山下鄉運動,大陸搞了二十多年,台灣的某些學者對這邊的情況不是很熟悉,所謂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也跟著唱過高調。

這裡有個具體的例子:

  王鼎鈞的思想底色是自由主義。來到台灣後,他的自由主義,和大陸時代有了差別,最典型的莫過於他對胡適的態度:他雖然尊敬胡適的思想和主張,但是又認為自由主義不切合當時台灣的處境。這個矛盾怎麼解決?王說,《自由中國》半月刊給了他答案:「除了自由主義,反共沒有理論;除了納粹,反共沒有辦法」。

  可是現實是當局對自由主義深惡痛絕。國民黨恨自己不夠專制才丟掉了大陸,到了台灣後,索性「以組織對組織,以思想對思想,以特工對特工」,當這些類似納粹的做法全面鋪開後,王鼎鈞又受不了。於是作者得了「冷戰心理憂鬱症」,每天腰酸背痛,無精打采,也厭煩和別人交往。作者在台灣的三十年活得不容易。既要有所為,又要有所不為,他在保持個人尊嚴和獨立的前提下,恪守住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同時又展現出靈活性和韌性,適時還得作出忍讓和妥協。但是人非機器,一旦超到了心理承受的臨界點,也就是實在不能忍受時,怎麼辦?那就去找一個參照物,這就是大陸。

王鼎鈞說,一想到大陸的情況,對台灣的一切,就都忍受了,他有一段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站在金門太武山從望遠鏡看「準星尖上的祖國」,當時最迫切的感受是,對岸繼「三年災害」之後搞「十年浩劫」,「我對來台灣以後所受的一切都原諒了!我內心的一切都化解了!」。


-

四個字:「痛心疾首」。

---------------------------

一、

有人希望我多說兩句。

我說我的印象。當時我的年紀也太小,印象算不上准,只能參考。

下文,是我九零年代寫的一篇文章中的一部份「私人成見」。

不能保證一定正確,只是當作引子,有識者,還請自察之。

二、

其實,我們讀小學時,早有許多資料傳出海外,包括所謂的「食人」。

台灣太多的人,看到資料時,大多是不相信的。

眾人只覺那是國民黨宣傳。(台人對國民黨一套宣傳,反感的人,佔大多數。)

作這種懷疑論的,其中最有名的叫「陳映真」,

他不畏坐牢,一心辦雜誌,就為了替左派思想凈化。

陳映真是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應該就是堅信「文革無誤」的典型。

上面文字,百度可以佐證,請點擊:「陳映真_百度百科」

三、

台灣社會中,一大部份不信「文革,非常恐怖」的幻想,

最終,被一個人給輕易地擊碎了。這個重要的人物,叫「陳若曦」。

(當然,這不是公論,這是我的看法。)

陳女士是台灣生人,1950年代的台大外文系高材生,

因響往xx主義而私自回大陸,初期被善待,文革一發生,哪能躲過?

過程略去不表,到後來逮著機會,再度逃了出來,從此成了堅定的反x人士。

是她寫作的一本著名小說「尹縣長」,那全是建基於她的親身經驗而作,

就是那本虛構小說,加上她本人的證辭,終於讓我們開始相信那些文革慘狀。

上面寫的這些,不是反動言論,國內百度百科也有登錄,請點擊:「陳若曦_百度百科」

四、

想知道台灣當時各界對文革的看法,

我的建議,可從「陳映真」「陳若曦」二人名字開始查起。

一個代表美化文革的,一個代表抨擊文革的。

真有興趣的人,以此二位為起點,自然可以順藤摸瓜,看到當年的大體狀況。

-


汪榮祖先生在&<歷史天枰上的蔣介石&>(p13)里講了一個故事:

大陸正鬧文化大革命時,國民黨內策士議論紛紜,而蔣總裁一言搞定:權力鬥爭是真,其餘都是假的!


60年代正是學潮肆起的時代,當時左翼批評人士是意見領袖,參見日本,法國,義大利左派人士對中國文革的鼓吹,台灣的情況恐怕也差不多。說中國文革會削弱國家對外防禦能力的,mao的眼光要長遠的多,文革批鬥都沒有在軍隊內部展開,mao深知再亂部隊不能亂,我父親文革10年期間一直在部隊,當時軍紀相當嚴明,整天政治學習,思想相當統一。


劉、鄧、彭、林,你們都有倒霉的一天了,敗退大陸鬱悶的內心終於平靜起來了,涼拔涼拔的,開瓶酒慶祝一下。


從前有個大戶人家,家道衰落,男主人不著調,一個外鄉人看上了家產和女主人,遂打著老師的名頭到了府上教這家的兩個孩子,最後成功蠱惑大兒子把親爹給殺了,順道霸佔了女主人和大半的家產,不想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另一個鄰居覬覦女主人和家產已久,打著正義的旗號說是要維護鄉里和平共建繁榮村鎮,倆人渣遂打了一架,外鄉人敗了,帶著一部分家產暫時退卻,走之前又挑撥這家倆兒子內訌,兄弟倆在同一個人渣老師的教導熏陶下,彼此半斤八兩,再後來弟弟擊敗了哥哥,當了家卻認賊作父,過幾年又和外鄉人翻了臉,但為了家醜最後又不斷的篡改,顧不得國讎家恨,一心要給外鄉人渣臉上抹金


名流之中水平差異還是很大的,其中不乏有人早有預料


鄭念女士的《 上海生死劫》~


推薦閱讀:

港台及其他使用繁體字的人看簡體字文章是什麼體驗?
春節期間去台灣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相親遇到禿頂男,各方面條件可以,我很介意,怎麼辦?
在台灣旅遊因為不會講閩南語(台語)而被歧視應當怎樣反應?
微微一笑很傾城電視為什麼這麼受人喜愛?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台灣 | 中華民國 | 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