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保守主義?
另見:保守主義是如何看待國家、秩序、契約、婚姻的?
一般說保守主義時,指得都是英美保守主義而非歐陸保守主義。英美保守主義實質上是古典自由主義,是「保守」自由的「主義」,這一點非常重要,不能將此處的「保守」單純理解為守舊、食古不化等字面概念。用「流行」的政治概念來具體解讀保守主義的觀點:對於民主:保守主義認同民主,但僅限於憲政的代議制民主,對於缺乏自由的大眾民主(多數暴政)則十分警惕;對於自由:保守主義的定義就是保守自由,當自由和民主起衝突時,保守主義堅決認為自由高於民主,但,由於「自由主義」這個詞實際上已經被左派(英輝格黨 美民主黨)偷走了,所以右派自稱保守主義。但保守主義強調的自由並非放縱的無權威的自由,而是希望在自由和權威中找到平衡;
對於憲政:保守主義是從人性平等論出發論證的,即人性有善有惡,對民眾持性善假定,因此要求對私人自由及財產、權利的尊重,對執政者則持"無賴假定",因此必須實行憲政對執政者進行限政,最好是最小的、管最少的政府;對於法治:保守主義由於本身也強調秩序,並且由於「保守」兩個字可能帶來的歧義,所以常常被誤解為威權乃至專制主義,而實際上,保守主義強調發現法律而非製造法律,強調的是法律背後的自然法則和高級法並以此維持秩序,這和威權主義通過暴政或強力機關維持秩序有著本質的區別,簡單地說,保守主義通過防惡而非揚善來維持法治,是一種「守株待兔」的法治觀。保守主義的譜系很複雜,保守主義一般大致有三種分類方法:
(1)歷史上特別的保守主義,它一般只是針對某個歷史階段而言,這種保守主義往往涵蓋範圍極廣的各種觀念,比如封建、貴族、教皇、君主和威權主義等等,這些觀念只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產生了交集,比如法國大革命。其中最著名的是柏克,他的《法國革命論》幾乎集合了後來所有的保守思想,被後來的保守主義者推崇為保守主義的鼻祖;
(2)索引形式的保守主義,僅僅是針對某個社會或政治的變體而言,比如天朝的毛左就是這種形式上的保守主義,他們是相對於如今的政治制度而言的保守主義者,他們希望維持原有制度的連續性,即使他們是激進左派。比如民國時期的某個人希望保留清朝統治的實質部分,那麼他就是一位保守主義者。從這個角度來看,阿姨學所推崇的英國保守主義在天朝並不是保守主義,因為天朝並沒有英國那種政治和社會的有限政府的、經驗論的和懷疑主義式的傳統土壤;
(3)被認為具有一套普遍觀念的保守主義,阿姨學所推崇的就是這種保守主義。這種保守主義的普遍觀念被認為是可疑的,它們涉及到傳統的依賴,強調政府的有限、以角色為基礎的特性,在個人和社會的關係上採取有機體論或社群主義的立場,他們高度強調共同體和德性。
作為意識形態的保守主義是很複雜的,不過它們同樣存在著家族相似的特性。保守主義大致有五點共同特徵:
(1)以角色為基礎的有限政府,將政府看作是有限的、以角色為基礎的活動;政府的運作圍繞法治來進行,而法治往往與大規模社會目標無關。
(2)依賴於傳統,主張保持社會的連續性;保守主義高度依賴於一系列傳統的觀念、習慣和法律,認為傳統有其自身的合理性,而且傳統並不像理性一樣具有可以用來評估自身的外在標準。有限的政府根據特定的機構、角色和職位進行運行,並根據一系列多樣而有限的行動理由和標準(政治傳統)進行變化或改進,而非理性主義者所預想的根據設定的計劃對社會生活進行理性干涉。
(3)懷疑主義、反理性主義和複雜性命題,保守主義通常會持有懷疑論的觀念,反理性主義,認為不存在一種預測性的政治科學,反對根據知識對社會進行改造,認為大規模社會計劃無法實現,比如馬克思主義所主張的對社會進行整體革命式的改造。他們痛恨革命,而主張小規模的漸進改良,認為認識論的理性主義與大規模社會改造密切相關,社會的複雜性會打敗企圖實現大規模政治設想目標的有效手段。不過保守主義者往往只是在反對理性主義作為大規模計劃綱領的目的或手段甚至是被普遍應用與政治的那種「工具理性」才是反理性主義者。
(4)對理想政治的否定和排斥,保守主義認為政治並不存在內在的目標或目的,反對那種將目的注入政治並通過政治行動來實現的理想政治,他們質疑理想的認識論,懷疑那些蘊含著理想的規範性理論,傾向於認為政治並不具有理想主義理論家所賦予它的重要性,政治不是改造社會的重要工具。
(5)有機體論和社群主義,有機體論認為社會是一種獨立的整體,身處社會當中的個體與歷史或未來的其他個體密切相關,比如一個中國人,會對歷史的中國人所做過的事情感到驕傲或恥辱,同時還要考慮未來中國人的利益。不過保守主義者未必會將社會的發展看作有機體的成長或衰落。社會有機體論主要依賴於歷史上生物學曾經的興盛(比如進化論對人的天性的解釋),如今有機體論在政治理論上已經逐漸失去了影響;
社群主義強調自我的社會情景性,認為個體自我只有通過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才能獲得自我理解,獲得善的觀念以及構成性目標;此外,社群主義反對抽象的個人主義,認為社會先於個人,個人是社會的產物,反對過度集中於個體及其權利(自由主義的特徵),否定以市場為基礎的、以自我利益為主導的文化,認為自利會破壞社會團結(更多可見桑德斯、麥金泰爾或泰勒的相關著作)
其中,社群主義不一定屬於保守主義,它同樣可以具有其他特性相結合,比如社會主義。社群主義的保守主義主要是將社群主義與其他諸如懷疑主義、反理性主義或有限政府等特性相結合。
保守主義的社群主義往往會與社會角色的道德和特殊義務的倫理結合在一起,認為人存在樂善好施等一般義務,只不過這種義務紮根於特定的實踐和社會角色當中 ,個體所擁有特殊的義務和權利來自於與特定的社會角色和實踐相聯繫的要求和期望。保守主義並不否定權利觀念,只不過他們所認可的是基於傳統的權利,被認為是繼承自祖輩的遺產,而非自然權利或人權。自然權利或人權只屬於抽象的個人,只是理論上的虛構,而無法共享,而不符合保守主義所強調的社會和歷史的特殊性。
以上只是對保守主義的一個簡單的概括,其實保守主義還可以根據不同的方法細分為很多種類,比如按照流派劃分大致可分為傳統主義的、浪漫主義的、家長制的、自由主義的和新右派的保守主義;比如按照年代來劃分;比如按國家來劃分,就英美保守主義而言,英國的保守主義和美國的保守主義就有不少差別,相對而言美國的保守主義沒有英國的那麼多的懷疑主義和經驗論成份,受(古典)自由主義的影響更大。我覺得保守主義的定義之所以這麼含糊,究其原因就在於很多人試圖給保守主義者賦予一種意識形態的標準。也就是說他們試圖把傳統形成的保守主義者,和後來的布爾什維克或者法西斯黨徒同質化。
認為保守主義者和這些黨徒一樣,是基於一種意識形態一種政治認同而結合起來的,甚至是可以通過共同綱領來複制的。一幫人聚集在一起熟讀黨章,背誦要理問答,然後宣誓就可以成為保守主義者。這個觀點從一開始就違背了保守主義的基本原則,那就是自然形成,傳統使然而不是通過理性創造。
如果我們可以認清保守主義者是怎麼結合在一起的,我們或許就可以給保守主義提供一個真正符合保守主義的標準。保守主義者和以後的各種黨徒的最大區別在於他們不是通過意識形態結合起來的。相反他們是通過利益結合起來的。
保守主義者是共同親戚關係、交情、共同利益結合起來的,比如說英國貴族為什麼要抱團兒趕走詹姆斯二世國王?因為他們都是宗教改革的受益者,當年一起聯合起來砍殺修道士,奪取修道院,比如拜倫男爵領地就是紐斯台德修道院。哪個國王敢皈依天主教?就必須讓他滾,至於其他什麼自由啊,信仰啊,上帝的意識啊,那都是借口。你忽略了這個根本,就是這個國王威脅到了大家的錢包兒,談後單純的聽他們嘴上的理由來定義保守主義,那不叫緣木求魚,那就被人當傻子騙。
讓歷史上的保守主義者團結起來的第一是土地,第二是財富,第三是親戚關係。羅素勛爵的家族被認為是搗蛋鬼家族,而羅素勛爵自己則毫不掩飾的說我的祖先發動的過一次革命,投身過一次革命。這句話的潛台詞是,我們幹了這麼多票,我們還站在這兒!為什麼?因為我的親戚朋友靠譜兒。就算我們幹革命他們都帶著人幫忙。查塔姆伯爵說兩百年來他的家族從沒有虧待過親戚,親戚也從沒有虧待過他們,他們從來都是在利益上互相照應的。「向親不向理!」這就是保守主義者結合起來的紐帶。
親兄弟、表兄弟、大舅哥、鄰居家小六兒!
鄰居家小六兒造反了!
造反了?
乾的過兒么?
我看可以!
那就干!
這就是保守主義者之間的紐帶!這種紐帶不是靠大憲章,也不是靠帝國等級會議決議,靠的就是血濃於水,靠的就是砸斷骨頭連著筋!保守主義者團結起來依靠的是這些幾個世紀里形成的傳統,而不是意識形態,不是文字。靠的是權威,這種權威是不辯自明的,靠的是上帝,至於它為什麼來自上帝?邁斯特伯爵告訴我們「凡其源頭消逝在歷史的叢林里的我們就認為它來自上帝!」
而這也就是保守主義者和其他黨人黨徒的根本區別所在,保守主義者的根本是利益,而其他黨本來也是為了利益組織起來的,但是因為他們團結其他人依靠的是意識形態,依靠的是文字和思想,所以他們就不得不對同盟者妥協,而一旦對同盟者妥協了,利益就退居幕後的了,意識形態就支配一切了。自由主義者本來只是為了降低關稅才主張民主,但是當民主支配了自由黨之後,自由黨就不得不一再向民主妥協,最後甚至跟工黨合作,那時候自由黨本來的利益已經無足輕重了。但保守主義者不會這樣。
保守主義者是天生的,把保守主義者連起來的紐帶也是天生的。我去投票就為了讓我表弟當上議員。我沒有什麼意識形態也沒有理想,如果有那就是上帝,因為表弟跟我的關係來自上帝。我帶著家丁去幫小舅子造反?我跟他的關係當然來自他姐,但是我跟他姐的關係來自上帝。所以我們之間的同盟不需要認同,我們只要都相信上帝就行了。
如果我們在這個問題上達成一致我們就認識到保守主義者的本質了。保守主義者就是貴族!貴族不喜歡思想家,因為貴族忙著搞政治、打獵、生孩子、打仗、撈錢沒時間思考。拉羅什富科公爵是打不動了,所以在家裡像看鸚鵡一樣看哲學家,然後把他們說的好玩的部分寫成一本書,但是他自己從來不讀書,因為他沒時間,他主要時間用來觀察人,但也只是觀察人。解悶兒!
有一條上帝劃定的鴻溝把哲學家、思想家和保守主義者之間割開了。那就是貴族出身。貢斯當伯爵聲名狼藉,但為什麼他還能在巴黎混呢?因為他是班甲曼-貢斯當-杜-莫里克伯爵!為什麼夏多布里昂能在巴黎混到外交大臣?除了他會寫浪漫傷感的小說之外的一個重要理由是他是貢堡伯爵的兒子,在他的潦倒年代他收到一封馬爾他騎士團寄來的信裡邊寫到「基於不止一個理由,我們認為應該接納您為我們的一員」。看到這「不止一個理由的」他感動的淚如雨下,只不過他不知道這不止一個理由里有一個是他哥哥的錢。
所以保守主義的根本就是正統性!沒有世襲的天賦的正統性還談什麼保守?一個簡單的問題就是您配保守么?聚集在科布倫茨的保王軍士兵,用夏多布里昂的話說是將軍扮演軍官,軍官扮演士兵,憑藉一己之力去為亨利四世的子孫光復故國。這都是認同保守主義的立場的人吧?但是!但是來了啊,貴族出身的保王軍士兵可以穿王藍色制服,平民出身的只能穿鐵灰色制服!為什麼?為什麼到這個時候還要區分出身和地位?因為保守主義的根本就是出身所帶來的地位!
這就好像1874年巴黎的議會連歡迎亨利五世歸來的儀式都準備好了,但是亨利五世不接受三色旗!1875年法國就成了共和國!連教皇都不理解為什麼不接受三色旗。教皇說「就為了一塊破布!」但事實上只要亨利五世還想作國王,他就不能接受三色旗,因為亨利四世的白旗是他全部正統性的來源。如果他能接受三色旗,他就是1875年議會選舉的國王,另一個路易-菲利普。但他不能作路易-菲利普,他是波旁王朝的繼承者!世襲的正統的合法的國王!他要麼騎著白馬在亨利四世的旗幟下凱旋巴黎,要麼就永遠都不去巴黎。
所以一旦我們把保守主義視為一種意識形態而不是一群里的立場,那麼我們就會陷入歷史和文字的迷霧。因為所有這些都是煙霧彈,保守主義者就是一群紅果果的為了自己利益而拿起武器的人,他們反對國王是為了利益,他們捍衛國王還是為了利益。保守主義的根本就是利益,而這種利益是天賦的神授的。和神授王權是一樣的。
保守主義的理想是國王對上帝負責,貴族對國王和上帝負責,當國王的要求比上帝多的時候,那就只對上帝負責。因為上帝很少派天使直接來收稅。
如果你不是貴族卻認同保守主義的原則?那太好了,但因為你不是貴族所以你只能穿鐵灰色制服!因為你不姓趙,下輩子大概你可以姓趙,但這輩子肯定不能。
保守主義,我的理解就是,其理論核心就是每個人都是強大的生物,都應該驕傲的活在這個世界上。其形式以自己為中心,公共生活為邊界,在這兩者之間又畫出若干個同心圓。具體來說,圓的最中心,每個人首先要對他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最大的責任。然後,在做到這一點的前提下,人們才有資格去參與公共事務,因為一個無法為自己負責的人根本就沒有資格去對別人指手畫腳。
然後,一個人與公共生活之間的問題,如果一個人動不動就求助於公權力、政府,團體等等外物,首先說明你自身的弱小無能,個體將強大寄託到團體,是很危險的。
在不侵犯其他個體利益的前提下,首先追求個體的強大,對自己負責。我覺得這就是保守主義。Plainly, it is CONSERVATISM. 根據Merriam-Webster給的定義,「a political philosophy based on tradition and social stability, stressing established institutions, and preferring gradual development to abrupt change. 」保守主義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保守自由以及自由傳統的主義。」(劉軍寧,《保守主義》)這就是保守主義的靈魂。需要澄清的是,由於意識形態語境的窠臼,對於保守主義常常會出現大量的出於無知的誤解。1「保守」並非守舊與頑固,作為痛恨抽象與空洞理論的以實際經驗為基礎的學說,它繼承從古至今理性與道德智慧與實踐性知識的經驗積累。2 它認定有transcendental moral imperative, 超越實際經驗的道德律令。認定責任倫理,認定秩序與自由的相互約束。自由服從秩序,秩序最大限度保障自由。3 審慎。接受漸進的改革,反對激進。因為激進的事業里,激進者膜拜權力,將其視為實現烏托邦或各種抽象的、理論飽滿但缺乏實際操作可能的政治理想的工具,並且由於激進者常常由意圖倫理驅使,用意圖正義化方式,就有可能導致專制主義。4 「沒有自由的保守必要淪為守舊與頑固,必然在政治上淪為威權主義;沒有保守的自由必然淪為激進、放縱乃至暴力的泛濫,走向理性主義和激進主義。」
推薦劉軍寧老師的《保守主義》,一切清晰。
以上。一個保守主義者的自白書
米兔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國家與個人是對立統一的,國不顧民則國亡,民不顧國則民死。
自由謬誤等級備忘(作者) 回復 米兔查看對話
國家是民眾的利益共同體,對立統一是指,有鬥爭有妥協,從而不斷對權力、利益、資源的分配進行調整的過程。若剝削壓榨下也能穩定,有人自然要打破這種穩定了。
米兔 回復 自由謬誤等級備忘(作者)查看對話
你看見了鬥爭和妥協卻沒看清為什麼要鬥爭和妥協,就好像你嫌房子破舊想建一個新房子一樣,你不會因此就馬上把舊房子推倒了,反而你會好好維護,保證它不會在新房子還沒建起來的時候就倒掉。
自由謬誤等級備忘(作者) 回復 米兔查看對話
說得好像你就看清楚了,不過也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原本不可求同。你倒是深得裱糊匠的精髓,用新舊房子做比喻,分明是移民的意思嘛,新房子也得在舊房子的地基上建,這種常識都不懂,還是故意混淆?
米兔 回復 自由謬誤等級備忘(作者)查看對話
你沒明白我想表達的,只看懂了表面的意思,你聽過投鼠忌器嗎?你打老鼠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那麼你為什麼要忌器呢,因為保護器具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啊,這就是對立統一啊,兩者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這叫統一,然而你只顧打老鼠,那麼會損害器具,你只顧保護器具,那麼老鼠就打不了了,這就是對立啊。因為這種對立統一,所以才要鬥爭和妥協啊,如果只顧一個,其他都不顧,那麼必然連這唯一的一個也顧不了。
自由謬誤等級備忘(作者) 回復 米兔查看對話
一個地基,現在住在舊房子,不滿意,怎麼辦呢?等建起新房子再推倒舊房子,合著您家有兩片地基啊?還是您在住在舊房子,您怎麼變出新房子來?怎麼個等法?我看您是把自己給饒了進去吧。
自由謬誤等級備忘(作者) 回復 米兔查看對話
投鼠忌器?那叫綁架吧,老鼠佔有公器都不在乎公器安不安全,還拿公器的安全來威脅其他的螞蟻,你一個底層的螞蟻能等著老鼠主動善待公器?你等到猴年馬月?從來都是不破不立,破而後立,這個道理本就是常識而已。
米兔 回復 自由謬誤等級備忘(作者)查看對話
我怕你無法理解我想表達的意思,所以特意又舉了投鼠忌器的例子來說明,讓你兩個例子對照著看,從而理解我舉房子的例子是為了說明什麼,可惜你完全無法理解,還沉浸在對房子的例子的粗淺理解中,語言是用來傳達思想的,但語言的傳達能力是有限的,你可能無法接收到對方想表達的意思。
自由謬誤等級備忘(作者) 回復 米兔查看對話
我早就說了您完全是自己把自己繞進了思想牢籠了。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牢籠中罷了。言盡於此。
米兔 回復 自由謬誤等級備忘(作者)查看對話
你又在過度解讀我的例子,不管我想表達的是什麼,一味地鑽牛角尖摳字眼,這並沒有意義。
米兔 回復 自由謬誤等級備忘(作者)查看對話
你真的缺乏悟性,無法理解深層的道理,只會在表層糾纏,我問你,你想吃山珍海味,但你只有窩頭,那麼你會寧願餓死也不吃窩頭一定要山珍海味才吃嗎?不會,因為不吃就餓死了,死了就吃不到山珍海味了,所以儘管窩頭很難吃還是要吃。
自由謬誤等級備忘(作者) 回復 米兔查看對話
不存在過度解讀,只不過您不願意承認您被老鼠綁架了而已的事實。老鼠螞蟻都是主人,只不過一個是事實上的,一個是名義上的,老鼠不會自行轉性,那就只好打道老鼠,毀了公器再重建,不然螞蟻害怕把老鼠逼急毀了公器所以苦苦忍耐,期待老鼠天良發發現,進而主動讓出權力利益,這不是一廂情願很荒謬嗎?
自由謬誤等級備忘(作者) 回復 米兔查看對話
哈哈,看樣子您是深得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的思想精髓,我原本以為您很審慎所以保守,原來不過是魯迅所說的想要當穩奴隸罷了,所以,這是價值觀上的根本差異。我看您繞來繞去的,覺得不是悟性問題,而是可笑。
米兔 回復 自由謬誤等級備忘(作者)查看對話
不用狡辯了,我問你,你現在住的房子你百分百滿意嗎,未必吧,那麼你現在正在推倒自己房子嗎?你每天吃的食物你百分百滿意嗎,不可能吧,那麼你不吃了嗎?你的人生一定有很多不滿吧,所以你不過了嗎?你什麼都走極端,只考慮一個因素,必然走向滅亡,這世界上的事情往往都是有很多因素相互拉扯達到平衡的,怎麼能只考慮一個因素呢?
米兔 回復 自由謬誤等級備忘(作者)查看對話
我又不像你一樣走極端,只考慮一個因素,我怎麼是當穩奴隸呢?你這麼說可見你完全沒有理解我想表達的是什麼。
自由謬誤等級備忘(作者) 回復 米兔查看對話
惱羞成怒,頤指氣使,您真沒意思。公平正義不自己追求,難道救世主會白白地送給您手上?您自己不想追求了,何必非拉著別人呢?這不是很自作多情嗎?
自由謬誤等級備忘(作者) 回復 米兔查看對話
破就是極端,穩就是不極端,真要是您這種思想是主流的話,那麼從秦始皇統一中國,那麼皇帝應該像日本萬世一系嗎?可笑,連本朝都是挖著民國的牆角,也不知道你這麼害怕極端,怎麼不害怕本朝對民國的取而代之?
米兔 回復 自由謬誤等級備忘(作者)查看對話
你哪裡看見我惱怒了,別胡亂揣測別人的心情,我最多是有點可惜,說了那麼多例子,有點悟性的應該都能從多個例子中比較分析,知道我想表達的是什麼,可惜你還是沒懂,又說我是穩奴隸,又說我不想追求公平正義,唉,白說了那麼多,好累,不說了,你明白就明白,不明白我也懶得解釋了。
自由謬誤等級備忘(作者) 回復 米兔查看對話
您也別多說了,您是秉持傳統式精英政治理念之人,如果您不是趙家公子,我替您可惜。我們不是一個套路的人,多說不過是雞同鴨講,我頂多諷刺下您,您都已經心理失衡了,所以,睡覺吧。
自由謬誤等級備忘(作者) 回復 米兔查看對話
呵呵,我真替您這種自以為是的表態感到可笑與悲哀啊。希望您這個有悟性的、保守主義的天才,有機會殺死幾隻老鼠。最不濟,不要將來掌了權,就由螞蟻變成老鼠,雖然那多半是您的宿命。
提問者在這裡沒有講清楚問的是哪個地方的保守主義,而我只對美國的有一點了解,因此在回答之前要做個聲明:以下的回答是關於美國保守主義的一點簡述;在不同國家,地區,這個詞的意義差異很大。統觀全文,我一下說的一切頂多適合於西方的保守主義。至於為什麼我如此強調地區性差異,接下來會解釋。
首先自然要講講大概,說說這個詞啥意思
如上面的楊新所說,保守主義是conservatism的翻譯,是重要的政治哲學大派系。這個主義出現,發展了近200年。任何這類存在時間久,廣泛的被使用,提及的概念都會有一個問題:它們的含義極廣(如同我國的「道」這一概念一樣)。乍聽之下好像人人都知道它是什麼意思,但仔細問下去,每個人心裡理解的保守主義都不大一樣。因此基本上只能對保守主義下一個很廣泛乃至空泛無內容的定義:這派哲學相對保守,不那麼激進,相對重視傳統。因為保守主義這詞大而無當,用起來怎麼瞎掰都能搭上邊,對政治討論,學術研究無益(乃至有害),不少學者就提倡使用意義更為明確的詞條以整肅政治討論氛圍,不至於動不動就劃黨派。我寫的文章的基本立場就是這個,以下討論的也將依此立場略述在保守主義這個大框框下,意義更為明確的幾個重要政治哲學。註:上文所指的學者及他們的相關著作(或文字)有:
Thomas Sowell-- A Conflict of Visions: Ideological Origins of Political Struggle Peter Wenz --- Beyond Red and Blue: How twelve political philosophies shape American debates Jonathan Haidt --- The Righteous Mind: Why good people are divided by politics and religionF. H. Hayek --- Why I am not a ConservativeK. Minogue, P. Viereck, T. Ball, R. Dagger --- Conservatism等接著要解釋一下我強調地區差異的原因。時間導致的差異性同理
道家陰陽的概念提示我們,許許多多的概念是相對的,它們無法單獨存在,都是成對地出現。說保守主義,就意味著一定有另一派相對而言不保守的哲學(一般叫liberalism,翻譯應該是自由主義)。說保守主義重視傳統,意味著另一派哲學相對不重視傳統。然而傳統地地不同,保守抑或激進也是因地域,文化而異。不同地方的保守主義因國家的歷史可能有完全相反的含義。我俄羅斯的同學就告訴我,俄羅斯的保守主義是美國這邊的自由主義。而據我讀的資料,歐洲的保守主義和美國的也有所不同,日本的更別提了。因此強調地區性很有必要。同理,不同時間段里,同一個詞對於的意義也會很不同。因此在這裡,我主要介紹的是美國現當代的保守主義。那麼保守主義里幾個重要的政治哲學是啥?
組成眾多,但最重要的基本上可以無意義的說是 神權主義(theocracy)和自由主義(libertarianism)。神權主義基本上是美國特色,歐洲已經十分世俗化了(secular),信教的人很少(目前大約6成美國人信基督教。但基督教有各種分支,太過複雜,在此不討論)。根據Peter Wenz的概括,這派理論紮根於基督教教義,認為美國是建立在基督教教義上的國家,政府應當推行基督教的教義(排斥他教),重視傳統(很大程度上即重視基督教習俗),重視家庭,尊重生命,謹守道德律令,等等。有一點要解釋一下:美國在建國之初便分離了政教,因此這國家儘管有大量信徒,總統上台必說「上帝保佑美國」,卻不是一個神權統治的國家,和中東和世界各地一些政教統一的國家不同。
神權主義的影響很深遠。除教徒外,其餘美國人儘管不信教,也在不同程度上承認神權主義的理論。當然,也有對其不屑一顧的人。這派哲學重視家庭的立場使其強調婦女負責家庭事物,照顧家庭的重要性,與女權主義(解放女性,使女性在家庭,社會,文化等各方面與男性平等)有深刻矛盾;尊重生命,不顧女性懷孕背後的各種原因及不利後果,反對幾乎一切墮胎行為,與女權主義,libertarianism(只要不傷人,幹啥是個人自由),liberalism 整派都有矛盾; 認為道德自律的力量只能來源於上帝,強調聖經的神聖絕對性(上面說啥都是真的,人都上帝造的,咱頭頂是天堂,而不是宇宙),因此和深信人類理智力量,科學力量的liberalism有強烈的矛盾 (上帝是毛?天知道他存不存在?)。甚至提案學校不許教進化論,因為那是人是神造的。
小結一下,神權主義者基本上都是教徒,遍布美國大中小城市,遠近郊區。重視道德,家庭,但堅信聖經所說為真理,乃至到盲目的地步(fundamentalism)。認為政府應推廣基督教教義,排斥他教。
自由主義叫libertarianism,有時被稱呼為classic liberalism。中國人區分自由主義極容易搞糊塗,因為libertarianism和liberalism都翻做自由主義,但這兩在美國不是一個東西,甚至差很遠,一個右一個左。我的金山詞霸牛津版告訴我libertarianism叫極端自由主義,我覺得用這個翻譯來理解這個詞有很大問題,以下為解釋:libertairanism主要是美國的政治用詞,歐洲政治似乎聽不見這個詞(請高人指正)。兩者都翻譯作自由主義是因為兩者系出同源,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分了開來。如果把libertarianism翻譯作極端自有主義,說明它還屬於自由主義(liberalism)的範疇。但在美國,兩派哲學的理論觀點基本上是對立的,不能歸做同一範疇。為了區分,我把保守主義中這派自由主義叫做敵視政府主義。名字自然不是亂叫的,以下解釋:
敵視政府主義顧名思義,敵視政府。這派理論認識到政府力量的強大及其對普通民眾,個體生活的破壞性,不信任政府,反對政府擁有過大的權力。認為政府應該極力的約束自己的力量以保證個體最大的自由。這就是那句名言「只要不犯罪,幹什麼是個人自由」的背後含義。這句話的對象是政府:只要公民不犯罪,政府無權插手公民的生活。但這派哲學意識到一些必須政府出面負責的事物:國防和保護公民私人財產等。因此這派哲學的基本觀點可以總結為:政府應該極力的約束自己的權力以保證個體最大的自由,國防和保護公民私人財產除外。
這是另一個聽起來很美,運用到實際中很不好說的哲學。首先公民自由的定義是什麼?怎樣的政府干預才算是侵犯了公民自由?這裡有許多各種各樣的解讀,難以一言道盡。其次,但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發生衝突時,怎麼解決?我沒有深入了解,只能到此為止。
照知乎慣例,我會修改這份答案,有興趣的朋友請繼續關注,謝謝!
註:1. 補一組對美國人屬常識,對中國人屬知識的關係
left-liberal- democrat 左派 即 自由派 即 民主黨 right- conservative- republican 右派--保守黨--共和黨2. 保守主義是政治哲學,和保守主義者通常一起討論,因為人的行為是理論的體現。
3. libertarianism在經濟政策上基本持自由市場觀點,有的學者把它和free market 保守黨分開討論,有的合併一起。我有時間在詳細寫。
4.之前說保守主義範圍很關,能容納很多理論,在後面的詳寫中也側面論證了我的觀點。但這不是說什麼東西都可以放進這個框框里。根據Thomoas Sowell的理論,保守主義有其自己深刻的世界觀,歷史觀。它們聯繫著保守主義中各個分系,在根本上區分什麼是保守主義,什麼是自由主義。有時間我會繼續寫。Conservative Radical 保守派和激進派, 這兩者是形成最為鮮明的對比。比如美國歷史上關於廢除奴隸制的戰爭就有大體上兩方。有一些是激進派也叫Abolitionlist廢奴主義,就是那種堅定只有把奴隸制完全消除才能夠帶來整個國家的平等和自由;另外一些呢則是保守者,比如林肯。可能很多人會誤解林肯是特別激進的廢奴注意者,但其實不是的。他的目的還是想要維持現有的奴隸制州的情況,只是想要阻止奴隸制的更深的蔓延(即蔓延到整個國家)。所以從上面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保守主義就是一種求同存異的觀點。林肯當時這樣的政治目的是為了使他能更好的當選總統並且能以一種相對妥協的方式滿足南方(支持奴隸制)和北方(反對)。因此這種主義的好處在於它所涉及的範圍更廣,不極端,也比較容易獲得很多堅定的支持。至於缺點可能就是不夠明確自己的立場。當然這種保守嚴格意義上說屬於保守中的激進,還有一種就是真正的保守者,可以定義為完全保守。在工業革命時期,有一群人叫Luddites他們反對工業化因為他們長期以農業為生,如果完全工業化就使他們失業或者已學得技能要廢除並重新學習新的。那麼他們這種完全不想革新或接收新事物的就是完全保守主義者。而相對來說林肯還是接收了新的改變(既接受現有的又防止更廣的蔓延)。所以保守主義也分好幾類,上面所說的不一定是全部的。
此類話題wiki即可,不用知乎提問了吧……附鏈接: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F%9D%E5%AE%88%E4%B8%BB%E7%BE%A9
在不同的語境下,或者不同的歷史階段,擁有不同的含義,但它們都有類似的本質:是一種強調既有價值或現狀的政治哲學。保守主義一般是相對激進而言的,而不是相對進步而言的。保守主義並不反對進步,只是反對激進的進步,寧願採取比較穩妥的方式。
究竟什麼樣的觀念才屬於保守主義,這裡引用美國政治理論家、現代保守主義奠基人羅素·柯克(Russell Kirk,1918-1994)的總結《保守主義的十條原則(英文原文)》。
1、保守主義者認為,存在持久的道德秩序。秩序為人類而存在,人類也為秩序而存在:人性恆定不變,道德真理永存。
2、保守主義者遵從習俗,慣例和延續性。
3、保守主義者相信所謂約定俗成原則。
4、保守主義者遵循審慎原則。
5、保守主義者關注多樣性原則
6、保守主義者放棄求全責備。
7、保守主義者相信,自由和財產密切相關。
8、保守主義者支持自發形成的社區,反對人為的集體主義。
9、保守主義者認為,需要對權力和人的激情進行審慎的限制
10、理性的保守主義者懂得,一個充滿活力的社會必須認可持久和變化,且兩者必須調和。
一些人的理性必然少於其它人,因此如果這些人純粹依靠理性行動,他們所運作的政府將會非常糟糕。政府的架構不該是由抽象的「理性」所組成,而是應該遵循國家長久以來的既定發展模式、以及如家庭和教會等重要的社會傳統。「我們擔憂人們會依照自身的理性主導其生活和交易,因為我們懷疑每個人的理性其實是相當有限的,因此個人最好是依靠於國家的既有傳統。許多哲學家們都不會試著挑戰傳統,而是會利用他們的聰敏,尋找尚未被他們發掘的智慧。如果他們真的找到了,他們也會選擇繼續保留傳統,同時將理性融入其中,而非完全拋離傳統單純依靠理性;因為傳統,夾帶著其本身的理性,也會允許理性有所活動,這種互動關係是永恆不變的。」伯克主張,比起純粹抽象(例如「理性」)的事物,傳統更能作為立身處世的依據。因為傳統經歷了數個世代的智慧和考驗,「理性」則可能只是一個人的偏見,不但未經時間的考驗,最多也只能代表一個世代的智慧。任何既有的價值觀或傳統都是經歷了過去的時光考驗才流傳下來的,因此都應該被尊重。不過,保守主義並不反對變革。如同伯克所寫道的:「無法接受改變的國家是無法生存的。」但他們堅持變革必須是透過有系統、有條理的改變,而非突然爆發的革命。革命為了某種理論或學說,會試圖改變人類社會中複雜的人類互動關係,這將會造成無法預料的後果。對於保守主義者而言,人類社會有時是根深蒂固而體制健全的;為了達成某種意識形態的計劃而隨意修改之和形塑之將會造成無法預料的災難。
保守主義(Conservatism)在不同的語境下,或者不同的歷史階段,擁有不同的含義,但它們都有類似的本質:是一種強調既有價值或現狀的政治哲學。保守主義一般是相對激進而言的,而不是相對進步而言的。保守主義並不反對進步,只是反對激進的進步,寧願採取比較穩妥的方式。在西方民主國家,尤其是英美兩國,現代的保守主義政黨通常傾向於小政府、自由市場的經濟架構、以及在政治意識形態上(有時候是軍事的)對抗共產主義以及極權主義政權,以捍衛他們的保守價值不受威脅。保守主義是近、現代西方主要政治思潮之一。因歷史背景不同和策略需要,保守主義有種種表現形式,但要求維護社會現狀和歷史傳統,反對社會重大變革是其基本主張。作為一種政治哲學,它形成於18世紀末。英國政治活動家E.伯克在《法國革命感想錄》(1790)一書中首次明確表達了保守主義思想,奠定了保守主義思想的基礎。
保守主義十原則
改寫自《審慎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Prudence【ISI Books, 1993】)
被叫做「保守主義」的主張既非宗教,亦非意識形態,它不像《聖經》(Holy Writ)和《資本論》(Das Kapital)那樣提供教義。從過去兩個世紀的保守主義學者和公眾人物的言論中,可以推導出保守主義者的信念,即保守主義的首要原則。在對這個主題進行介紹性評論後,我會列出十條這樣的保守主義原則。多數情況下,把「保守主義」主要當作一個形容詞也許還不錯。沒有「保守主義模範」,因為保守主義是對意識形態的否定:它是一種思想狀態,一種性格類型,一種看待民間社會秩序的方式。支撐保守主義姿態的,不是一套意識形態的教條,而是情感體系。我們幾乎可以這樣定義:只要一個人覺得自己是保守主義者,那他就是了。在很多主題上,保守主義運動或觀念體系都能容納相當多樣的觀點,並不存在像「宣誓法案」(Test Act)或「三十九條信綱」(Thirty-Nine Articles)這樣的教義。本質上講,保守主義者僅僅認為持久之物比無政府狀態或分崩離析更討喜。(不過保守主義者也知道,正如柏克所言,健康的「變化是保存之道」。)比起咖啡館哲學家的抽象設計,人類經驗的歷史傳承可以提供更好的政策指導。不過當然,相對於通常的保守主義態度,更重要的是保守主義的說服力。對於保守主義者的信念,無法擬定一個整齊的目錄;不過,我可以大致列十條通則;保守主義者多半都會同意這些原則中的大多數——這麼說似乎不出格。在《保守主義的心靈》(The Conservative Mind)的各種版本里,我列出了保守主義思想的特定準則——不同版本略有差異;在我編的文集《保守主義簡明讀本》(The Portable Conservative Reader)中,針對這個主題,做了些變更。而現在我列出的這些概要,同上述兩本書里的又有些出入。總之,表達保守主義觀點的方式多種多樣,這本身就證明了保守主義並非固定的意識形態。任何時候,保守主義者強調的特定原則會隨著時代的環境和必要性而變化。以下十段信條反映了當今美國保守主義者的側重點。一、保守主義者認為,存在持久的道德秩序。秩序為人類而存在,人類也為秩序而存在:人性恆定不變,道德真理永存。「秩序」(order)意味著和諧。秩序有兩個層面或種類:內在心靈的秩序,以及外在共同體的秩序。這一學說,2500年前的柏拉圖就在講授,但即便在教育發達的今天,它也不易理解。自「保守主義」一詞變成政治術語後,秩序問題就一直是保守派關注的頭等大事。20世紀,世界遭遇了道德秩序之信仰崩潰的可怕後果。如同在基督誕生前的5世紀,希臘發生的暴行和災難一樣,本世紀,大國的覆滅說明,很多社會掉入了陷阱,它們滿心歡喜但卻錯誤地用聰明的自利或巧妙的社會管制來替代古老的道德秩序。自由派知識分子曾說:保守主義者認為,所有的社會問題本質上都是私德問題。如果理解無誤,這句話千真萬確。如果在一個社會裡,人們信仰持久的道德秩序,懷有強烈的是非感,具備正義和榮譽的個人信念,那麼無論採用了何種政治機制,這都是一個良善的社會;相反,如果人們道德散漫,對規矩一無所知,主要熱衷於滿足口腹之慾,那麼無論這個社會有多民主,其公開的體制有多自由,它都很糟糕。二、保守主義者遵從習俗,慣例和延續性。古老的習俗讓人們得以和睦地生活在一起;破壞習俗者所毀壞的,超過他們的所知或所欲。我們通過慣例(這個詞在我們時代被濫用了)設法避免關於權利和義務的永久性糾紛:法律在本質上就是慣例。延續性將人類世代聯繫起來;它對社會和對個人一樣重要;沒有它,生命無意義。當成功的革命者移除舊有的習俗,嘲笑古老的慣例,打破社會制度的延續性時——他們立刻發現,有必要建立新的習俗、慣例和延續性;但此過程痛苦而緩慢,且最終出現的新社會秩序,可能遠不如激進分子懷抱著對人間天堂的熱忱而推翻的那箇舊秩序好。保守主義者守護著習俗、慣例和延續性,在熟悉的魔鬼和陌生的魔鬼之間,他們選擇前者。他們認為,秩序、公正和自由,是長期社會經驗的人為產物,是幾百年來試驗、反省和犧牲的結果。因此,社會是一種精神合作,可與教堂相比;甚至可稱為心靈共同體。人類社會不是機器,不能機械對待。一個社會的延續性,即命脈,不能中斷。柏克對於審慎變革之必要性的提醒,銘刻在保守主義者的心裡。不過,保守主義者認為,必要的變革應該是漸進的、差序式的,絕不能畢其功於一役,一下子清除既得利益。三、保守主義者相信所謂約定俗成原則。他們覺得現代人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矮子,之所以看得更遠只因為有這些偉大的前輩。因此保守主義者常常強調約定俗成的重要性——即由古老的慣例建立的東西,這樣人的心靈才不會走向反面。即成權利的主要依據在於源遠流長;這些權利常常包括財產權。同樣,我們的道德很大程度上也是約定俗成的。保守主義者認為,在道德或政治或品味方面,我們現代人不可能有任何新發現。以個人見解和個人理性為基礎來衡量千變萬化的問題是危險的做法。柏克聲稱,個體是愚蠢的,但種群是智慧的。 在政治上,我們做得不錯,我們遵守先例和戒律,甚至偏見,因為人類偉大而神秘的協同合作收穫了約定俗成的智慧,遠超過任何狹小瑣碎的個人理性。四、保守主義者遵循審慎原則。柏克同意柏拉圖的觀點,即對政治家來說,審慎是最主要的美德。評判任何公共措施,應該看它可能造成的長期後果,而不僅看它暫時的優勢或受歡迎的程度。保守主義者認為,自由派和激進分子輕率魯莽:他們沖向目標時,很容易帶來比自己希望剷除的罪惡更糟糕的東西,而他們根本不留意這種風險。正如洛亞諾克的約翰·倫道夫(John Randolph)所言,上帝動作緩慢,而魔鬼常常佔先。人類社會很複雜,所以靈驗的藥方也不會那麼簡單。保守主義者表示,他們權衡後果,三思而後行。突發激烈的改革就像突發激烈的外科手術一樣危險。五、保守主義者關注多樣性原則。與激進體制下的狹窄單一和死板的平均主義不同,歷史悠久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模式不斷演進,越發紛繁複雜。保守派喜歡後者。任何文明中,為了保護健康的多樣性,就必須有秩序和等級、物質條件的差異,以及各種不平等。在上帝的最後審判和公正的法院面前,才是真正的、唯一的平等;其他一切求得平等的嘗試,充其量必然造成社會停滯。社會需要誠實能幹的領袖;如果摧毀自然和慣例的差異,不久,暴君或卑鄙的寡頭領主就會創造出新的不平等。六、保守主義者放棄求全責備。保守主義者知道,人性無可救藥地承受著某些嚴重的過錯。人是有缺陷的,所以永遠沒有完美的社會秩序。不安於現狀的本性,使得人類在任何不切實際的空想的支配下都會滋長叛逆情緒,重新爆發強烈的不滿——否則就在無聊中沉寂。保守主義者說,尋求理想國就是走向災難:我們生來並非為了完美之物。我們能夠合理期待的一切,是一個差不多秩序井然、公正自由的社會,其中,將繼續埋藏著醜惡,動蕩和苦難。通過對審慎改革的適當關注,我們可以維護和改善這種還說得過去的秩序。但假若一個國家的舊制度和道德屏障遭到忽視,那麼人類無法無天的衝動就會噴薄而出:「純潔的禮儀被淹沒。」空想家承諾了完美的人與社會,他們把20世紀的世界變成了人間地獄。七、保守主義者相信,自由和財產密切相關。奪走私有財產,利維坦就掌控了一切。偉大的文明建基於私有財產。私有財產越多,國家越穩定、富裕。保守主義者斷言,經濟平等絕非經濟發展。獲取和消費並非人類生存的主要目的,但對人、家庭和國家來說,擁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則更加理想。亨利·梅因爵士(Sir Henry Maine)在其所著《鄉村社區》(Village Communities)中,有力地論述了和公有財產相區別的私有財產:「沒人能隨意攻擊分立的產權(several property),同時聲稱自己重視文明。這兩樣東西在歷史上無法分割。」分立產權的機制——即私有財產,是強大的工具,它教導人們自負其責,為其提供誠實正直的動力,支持大眾文化,使人類不再停留於單純賣苦力的生活水平,給予他們思考的閑暇和行動的自由。可以保留自己的勞動成果;努力得以持久;能夠將財產遺留給子孫後代;有能力擺脫赤貧的自然條件,安全享有永久性的成就;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這些優勢難以否認。保守主義者承認,財產擁有者承擔著和產權捆綁在一起的特定責任,保守主義者樂於接受這些道德和法律義務。八、保守主義者支持自發形成的社區,反對人為的集體主義。雖然美國人極度重視隱私和私權,但他們也以出眾的社區精神而聞名。在真正的社區里,最能直接影響到市民生活的決策,是當地人自願作出的。其中一些職能由地方政治機構貫徹實施,其他則由民間團體完成:只要這些職能保持當地性,並由受其影響的市民們協議而成,它們就組成了健康的社區。然而當這些職能由中央當局在當地缺席的情況下一手推動或乾脆取而代之,那麼社區就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現代民主中,無論何種良善和審慎的作為,通過合作的意願才可能實現。社區職能若以抽象民主的名義轉移到遙遠的政治機構手裡操控,那麼,敵視自由和人類尊嚴的標準化程序將取代正宗的、經由被統治者同意而成立的政府。一個國家並不比構成它的無數小社區更強大。中央行政部門,或者一支精選的管理者和公務員隊伍,不論他們多麼用心良苦,受到多好的訓練,都無法為大量被剝奪了其古老責任的男女賦予正義、繁榮和安寧。以前有人做過如此實驗,後果是災難性的。在社區中履行自己的職責,讓我們得以擁有審慎、高效和仁慈的品德。九、保守主義者認為,需要對權力和人的激情進行審慎的限制。從政治上講,權力就是不顧他人意願為所欲為的能力。一個國家裡,一個人或一小群人能夠不加控制地主宰其他同胞的意志,那麼不論這個國家被稱為君主制、貴族制還是民主制,它實質上就是專制獨裁。當每個人都聲稱自己擁有權力,那麼社會就陷入無政府狀態。沒人能夠忍受無政府狀態,因此無政府決不長久。一些人比他們的同胞更強大、更聰明——這一無法逃避的事實,也和無政府相抵觸。暴政或寡頭政治會從無政府的混亂中勝出,其中,權力為少數人所壟斷。保守主義者力圖對政治權力進行制衡,避免無政府或專制力量崛起。然而在每個時代,為了虛幻的一時之利,人們總想推翻對權力的限制。典型的激進派認為,只要權力在自己手裡,就是一股向善的力量。法俄革命者以自由的名義廢除了對權力的古老限制,而權力卻無法廢除;它總能找到出路,落到某人手裡。革命者認為的舊制度手中壓迫性的權力,在激進的國家新主人手裡,一次又一次成演變為專制的暴虐。保守主義者了解,人性是善與惡的混合,因此他們不信賴純粹的慈善。憲法的限制,政治的制衡,充分的法制,束縛意志和慾望的古老而複雜的網路——保守主義者將它們視為自由和秩序的工具。一個公正的政府在權威的訴求和自由的訴求之間,維持著一種健康的張力。十、理性的保守主義者懂得,一個充滿活力的社會必須認可持久和變化,且兩者必須調和。保守主義者並不反對社會進步,但他心裡有數:進步不是請客吃飯,豈能從天而降。當一個社會的某些方面在發展,通常其他方面就在衰退。保守主義者知道,任何健康的社會都被兩股力量所左右,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稱為「持久」和「發展」。社會要經久不衰,就要有持久的利益和信念,這兩者帶來了穩定和延續;如果無法持久,正義的根本源泉就會崩潰,社會將陷入無政府狀態。社會的發展依靠富有才幹的人們,他們用身心推動著審慎的改革和進步;如果沒有發展,一個民族會停滯不前。因此,聰明的保守主義者努力調和持久的訴求和發展的訴求。他們認為,對持久的合理性訴求視若無睹的自由派和激進派力圖將我們趕入可疑的人間天堂,從而危及我們從祖先那裡獲贈的遺產。總之,保守主義者偏愛合理適度的發展,反對狂飆突進。而後者的信徒則認為,一切新事物必然優於一切舊事物。保守主義者推論:變化是社會的本質,如同變化是人體的本質。身體一旦停止更新,就開始走向死亡。身體要元氣旺盛、健康有力,依照常規方式,就必須改變,且要與身體的形式和性質相協調;否則變化會產生癌變,造成畸形增長,最後吞噬身體的主人。保守主義者注意到,社會中不應有永遠陳舊之物,也不應有永遠全新之物。此乃保護國家的方法,如同保護生命體的手段。一個社會需要多少變化、何種變化,取決於那個時代和國家的情況。這就是現代保守主義思想在200年里逐漸明晰起來的十條原則。其他同樣重要的原則本應在此討論:保守主義者對正義的理解,此其一,或保守主義者的教育觀。不過考慮到時間問題,我必須將這些話題留給各位自己去探究了。埃里克·沃格林(Eric Voegelin)曾指出,現代政治的偉大分界線,並非劃在自由主義者和極權主義者之間。分界線的一邊,是所有將暫存秩序幻想成唯一秩序的人們,物質需求是他們的唯一需求,他們利用人類的遺產為所欲為。另一邊,站著所有承認以下原則的人們:宇宙中存在持久的道德秩序,人性恆定不變,以及在維護心靈秩序和暫存秩序的事業上,人類任重道遠。
英文版:Ten Conservative Principles
保守主義 來源於 盎格魯撒克遜傳統,這個詞被誤用多了,都帶貶意了
我的理解是保守主義屬於一套世界觀,而並不一定限制於支持某些政策或者制度。
在這種思維方式裡面,很類似於「存在即合理」,他認為自己出生成長經歷的約定俗成的秩序,社會組織形式,法律都是理所當然,天然正義的。他認為世界自有一套運行秩序而不需要人類去多操心,這種觀念可以體現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極端也可輕微,包括對傳統家庭和生活方式的喜愛,支持市場經濟和小政府,社會自組織,從來開大排量車開牧場農場的對氣候變化學說嗤之以鼻,宗教文化濃厚的甚至反對天文學和考古生物學的理論等等。關於法律,宗教,民族,家庭,國家等等現行的制度和體系,他們都普遍秉承服從遵守的態度。
如果你硬要問他這些東西的源頭是什麼,我認為保守主義只能給出一個答案就是上帝
幫你釐清:保守主義、進步主義;左派、右派
先看看兩個很重要的、各自也很有代表性的西方民主國家,在政黨政治興起的初期,是如何形成和區分政治分野的。
英國,保守主義的源頭。在十七世紀晚期光榮革命之後,英國政壇形成了兩大派別,分別是:輝格黨和托利黨。輝格黨反對君主制並支持宗教自由(或者說是同情非國教徒),關注工商業和金融業者的權利。托利黨則支持世襲君主制,保護君主和教會權利,持傳統觀念,不同意議會改革。托利黨是現今英國保守黨的前身。以保守主義來區分政治立場,在英美國家更加流行,反而,左派右派的說法則比較少見。
法國,在十八世紀晚期大革命之後,法國的議會中,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分席而坐。擁護君主制與貴族特權的人正好坐在議會右側,而激進分子(主要是雅各賓派為代表)則坐在議會左側。逐漸形成了用右派和左派來指代這兩類立場和派別的習慣。顯然,彼時的法國右派主張和英國保守派主張基本相同。右派左派在歐陸國家使用得比較多,包括因留法而受法國影響的CCP及其他中國知識分子,以及受法國和德國影響的蘇聯。在歐陸國家,至今,都習慣於用左右的坐標系來區分政黨的主張,比如默克爾所在的基民盟,屬於中右翼政黨。在美國,沒怎麼聽說這樣的劃分,倒可能會有中國人用自己對左右派的理解在局外比劃。
在早期,政治立場的分野,主要關注議題是對專制/憲政的態度,對革命的態度,對議會的態度,對三權分立的態度,等等。即,主要是政體。在那個時期,至少在歐洲,保守派和右派並沒有什麼區別。從字面意思來看,Conservative,保守主義者,就是因循守舊的人,就是不喜歡變革,或者希望用小改良來代替大變革的人。自然,在那個年代,他們是革命者的對立面。但他們的政策主張其實也隨著時代而變。在君主時代,他們希望維持原有的君主政體;在民主時代,他們希望維持原有的民主政體;在政府弱管制的時代,他們希望維持原有的弱管制;在高福利的(西方)社會主義時代,他們希望維持原有的高福利。總之,他們的主張會隨著時代而變化,因為他們的參照系會發生變化,導致他們因循守舊所守的「舊」會發生變化。當今的保守主義者和100年前的保守主義者,有不同的主張;和200年前的保守主義者,也有不同的主張。甚至180°的反轉,都不奇怪。唯一不變的是,他們是那類主張盡量少折騰的人、是安於現狀的人、是維護既有利益格局的人。但他們中偶爾會誕生出小部分激進派,想要通過根本改革來解決問題的根本。撒切爾夫人、里根、默克爾、鄧(他為何也算?這個以後有機會再講),都是從保守主義陣營中冒出來的改革者,但他們這類人,用新自由主義者來稱呼,也沒有問題。為何這些近世偉大的政治家,都是從保守主義陣營里冒出來?這個話題暫時放一邊。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保守主義的淵源、後世的演化、主張的變遷,都決定,保守主義是一種世界觀、價值觀、政治觀的體現,而非一攬子特定類型政策的指稱,這意味著,脫離參照系談論保守主義是很容易誤會的。在不同國家,各自的保守主義的主張也自然大不相同,中國的、印度的、墨西哥的、美國的、俄國的、法國的,各自的參照系不同,各自的保守主張也自然並不相同。
保守主義的對立面是什麼?是主張變革,主張激進革命比漸進改良好,甚至主張暴力革命的這種立場。隨激進的程度不同,這個範圍很廣,但我覺得可以統稱為進步主義(或激進主義)。進步主義的具體主張,和保守主義一樣,同樣取決於參照系,但它的世界觀價值觀則一如既往秉承——批判、變革、甚至顛覆的立場。如果有君主,進步主義就主張打倒君主。如果是殖民地,那麼進步主義就主張獨立、主張民族自決。如果是獨裁,那麼進步主義就主張推翻獨裁,雖然總會像古巴這樣推翻獨裁的革命者繼續獨裁;如果是資本主義,則進步主義主張社會主義。如果是社會主義,那進步主義應該主張什麼?
進步主義,通常都是激進的,激進意味著他們常常為求速達而不擇手段,比如當年這些法國議會上的左派——雅各賓派,就不惜暴力,用恐怖主義手段,也不憚於採用專政。後世各國的革命者都繼承了這一「優良」傳統。
法國是進步主義的大本營,同時也是暴力革命(法國大革命、雅各賓派)的榜樣,並向全球輸出革命思想,從蘇聯、中國,到法語非洲、拉美(玻利瓦爾、切·格瓦拉等),曾經也短暫幫助過美國脫離英國殖民。近世則是為Velvet Revolution(東歐)和Jasmine Revolution(阿拉伯)而歡呼。進步主義只在乎變革,多批判而少建樹。所以最終在變革之後,一部分國家就難免一地雞毛。社會主義國家道路帶給人民的折騰在全球有目共睹,最後一個紅色暴政的領袖——波爾布特,就曾在法留學生活多年。拉美在十八世紀及更早的發展水平,遠超北美,玻利瓦爾(同樣在法留學生活過)及其後世的革命者,又給拉美帶來什麼?法語非洲在整個非洲大家庭中也是動亂最頻仍的地區。暴力就像基因一樣通過文化(學習語言就免不了接觸該語言的作品,被這些文學的、歷史的、政治的、思想的特質所熏染),被種植進了那些非洲人的血液中。以至於,百萬人口規模的盧安達大屠殺之後,盧安達把官方語言從法語改為英語。其實不用拿陰謀論去想Jasmine Revolution,進步主義的結果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打碎舊世界從來只是一個中性的開始。既然是一個開始,離解決問題,遠遠不夠。
隨著政黨民主在全球的普及和發展,以及時代的進步,人民關心的議題也大幅增加,並逐步變遷。在美國,人民一度關心非WASP移民的大量湧入、關心天主教人口(主要是指愛爾蘭裔)的大幅增加、關注總統制還是議會制、再後來關注蓄奴還是廢奴、關注是否應該繼續領土擴張、關注是否參加世界大戰等。這些是比政體更加細節的政策或國家道路。到最近百年,則最主要關注經濟政策、社會福利政策、移民政策等。所以各個政治立場的區分主要從這些來看。尤其在各國完成工業化之後,經濟政策就成為最最主要的議題。內含:國有化立場、產業補貼、管制政策、薪資政策、關稅壁壘、貿易政策、金融政策等。其實,用單純的保守主義進步主義或右派左派都不足以區分是哪樣的一攬子政策主張了。
於是,為了便於討論、便於區分,能代表一攬子主張的劃分方法開始不斷發展。比如孤立主義、門羅主義、本土主義、福利主義、(西方)社會主義,等等。那麼,非常重要的一個體系就是自由主義。在此不專門展開了,但自由主義也不難辨識,它有幾個基本的主張。解放,去掉一切原有的束縛;主張小政府,懷疑和限制大政府;主張個體主權,這個包括生存權、發展權、財產權、言論權、結社權、遷徙權,所以當我們聽到我們有自殺的權利、有安樂死的權利、有LGBT的權利,這些都是自由主義的主張;反歧視、反迫害、反沙文主義、反民族主義,尊重少數派,甚至包括異端;自治、聯邦、分權;反極權、反專制、反計劃、反烏托邦;法治,反對人治,反對各種程度的威權主義;經濟上弱管制、低稅收、反補貼、去壁壘,主張市場經濟、自由競爭;重視企業/企業家的權利,甚於政府和勞工;低福利,高激勵,鼓勵優勝劣汰、勤勞致富,允許貧富分化,反對最低工資制;去國有化;政府少干預……。
中國人喜歡說左右派,除了受新文化運動時期知識分子從法國舶來的話語體系影響之外,還受中國現代史中殘酷的反右運動的影響。左右之辯就此深入多數中國人的頭腦中。在新文化運動時期,法國已經經歷過共產主義運動。社會主義的一些主張已經廣為人知,這類主張被認為是左派,因為其背景是當時被大銀行大企業所主導的既有利益結構,那麼社會主義作為企圖顛覆這一既有結構的流派,當然屬於左派。後來中國又受蘇共領導的共產國際的影響,所以把這些都連在一起,就變成了贊同馬恩列斯的為左派,後來毛也被定為偉大思想家之後,就變成了贊同馬恩列斯毛的為左派。赫魯曉夫因為否定了斯,就被國內判定為修正主義。在此方向上越原教旨主義則越左。雖然也贊同、但企圖改良的、不夠堅決徹底的,都算右。從CCP掌權時起,國內的右派一直處於被打壓的在野狀態,是國內的主要變革勢力,其主張,也是打破既有利益格局(尤其是政治格局)的主要武器和主要訴求。正好和西方右派一開始的保守主義主張完全相反——在中國,右是進步和改革的方向,是進步主義者的常見主張,是變革派。左,因留戀馬恩列斯毛,企圖阻擋經濟和政治領域改革,而成保守派。國內,左派中的左派就是毛派,也叫毛左。漢語體系中的左右,被深深地和馬恩列斯毛捆綁在一起。
那麼中國的右派呢?自然就是指親西方的(自由平等博愛及政黨民主/多黨制、憲政法治、市場經濟、私有制、三權分立等),主張普世價值的,反社會主義的,至少是反馬氏激進社會主義的,主張不要完全遵循馬恩列斯毛的,對他們有批判的,希望有所變革的。不同時期的坐標,其均衡位置有所不同。比如陳DX、劉SQ,在當時是右派,但放在當下,他頂多算中間派。或者說,這類人應該叫黨內右派,是一個相對概念。
蘇俄的話語體系也基本如此。當今的俄國,普梅一左一右,也是相對概念。
由於西方也有很多社會主義國家(北歐)和社會主義政策(比如國有企業、全民醫療、工會制度、失業補助等),所以單純的親西方,無法作為右派的方向指引。那麼資本主義是否合適呢?其實也不合適。因為馬氏社會主義包含了大量的生產關係的要求,卻沒有明確說政體上是否只有一種選擇。即馬氏社會主義的核心是一套經濟主張,但由於要消滅剝削,就要消滅企業家,沒有企業家,就必須依靠計劃經濟,誰來計劃誰來執行,那就必須有一個超級強大說一不二的政府,最終在實踐中發現只能選擇極權結構和獨裁或家長方式,才能把舊社會改造成設計的那樣,確保新的經濟安排能被貫徹下去,剩餘價值也能被國家掌控以便分配。所有當年嘗試馬氏社會主義的國家,其黨內鬥爭無一例外都是共和派敗於極權派、溫和派敗於暴力派,並非運氣不佳或權謀不夠,而是理論本身就註定了這樣的結局。當然,有人會拿印度做反例。但印度的計劃經濟,在90年代自由化改革之前,其實是很局限的,基層大量的是小農經濟的模式,整個國家上下兩張皮,且也沒有徹底改造社會的野心和計劃。所以那時也已經是混合經濟了,現在當然更加是混合經濟而且還是轉型中的混合經濟。
言歸正傳,總之,中國的左,其內涵,不僅是馬氏社會主義一套,還包括了毋庸置疑的集權專制一套。那麼作為它的對立面的右,當然也不能僅是資本主義那一套生產關係,還應包括自由民主平等那一套政治要求。所以,以自由主義作為右的方向,我覺得是最貼切的(不能說完全一回事)。所以,中國的右派,立場應該是自由主義方向的,否則,恐怕不能恬列右派。
在全球其他地方,有所差別但差別不大。首先,紅色恐怖和冷戰主導的世界格局持續幾十年,蘇聯模式的左的坐標持續幾十年,大家很容易拿像蘇聯還是不像蘇聯來辨識左右。另一個可能更深刻的原因是,在80年代之前,社會主義思潮和像《共產黨宣言》這樣的著作,一直是進步知識分子批判社會弊病的主要理論武器和口號(像奧派這類改良主義方案,在西方一直處於少數派地位,即便在美國。80年代之後才有所改觀。但於大眾而言,仍是不如馬克思主義誘人、也不如後者那麼符合直覺,發展中國家尤甚)。於是,在西方,左派一向所擁有的進步主義本質,卻始終和社會主義思潮糾結在一起。這樣,幾代人之後(從19世紀初社會主義思潮興起到80年代民運結束),詞義逐漸發生了變遷。尤其是經濟政策上,經過二戰後幾十年的政策積累,高福利的社會主義政策已經不再是訴求,而是政治現實。所以當歐債危機後,默克爾要求高負債高赤字國家要削減開支、整肅財政紀律時,希、意、法等國的左派政府都是持抵制態度,能頂多久算多久——不改或少改。就這些議題來說,左派開始脫離原來的進步主義的本質和激進改革派的面目。這是必然的,左派的主張一旦變成一個國家的政治傳統或政策傳統,自然不再和變革有關,反而成了保守勢力,但他們卻仍然叫左派或左翼。不過,他們的主張是逐步和局部實現的,所以還沒有到能說左派在這些國家等於保守派這樣的論斷的地步。這是和中國不同的地方。至於未來,也不排除詞義徹底變遷的可能。
說到這裡,引出一個話題,就是隨著議題的複雜和多維,單純說一個國家或一個政黨或一個綱領是左派還是右派,反而會混淆本意。其實是需要列出某個議題的類型或維度,就某個具體政策或主張來判定背後秉持的立場。
比如,我們會聽到以下的粗略劃分:歐洲和美國相比,在政治(也包括文化、藝術、信仰、思想等)領域,歐洲更自由,美國更保守;在經濟領域,歐洲更保守,美國更自由。但用左右來分的話,在政治領域,歐洲更右,美國更左;在經濟領域,歐洲更左,美國更右。後面這種說法可能中國人更喜歡用,因為中國人要理解「保守」的話,會感到很困惑,這得以了解這個國家的傳統為前提。但這樣卻對應出「保守=左」的結果,這符合中國國情,卻不符合西方現實。所以,顯然前者更貼切。再進一步細分,比如我們說斯蒂格利茨和克魯格曼是左傾的經濟學家,因為他們更認同凱恩斯主義,認可政府對經濟干預的正面效果;弗里德曼則是經濟學界的右派,因為他不相信政府干預的效果,反對凱恩斯主義。比如柯林頓政府的稅收政策是減稅,民主黨卻執行了右派政策。奧巴馬則加稅加福利,典型的左派政策。但特朗普的政策就沒人用左右來劃分了。一致公認是民粹主義政策加小部分保守主義政策,其中反移民反自由貿易是民粹主義的代表。反墮胎反奧式醫保是保守主義政策。
民粹主義也是個值得一說的概念,因為它的參照系——民意,也是各國不同。所以這也是一個和保守主義一樣的相對概念。中國的民粹主義和美國的民粹主義,很多(非全部)具體主張甚至正好相反。這裡就不展開討論了。
讓我們繼續試試辨析。
同一個政黨,政策主張也會發生變遷。比如,共和黨一般認為是美國兩黨中偏保守的一黨。但在最初成立的時候,他吸收了大量美國輝格黨(輝格黨在英國是反保守黨派)成員和選民,比如亞伯拉罕·林肯(首位共和黨總統,之前他是輝格黨在伊利諾伊州的黨魁)。當今,共和黨相當部分成員主張廢除奧巴馬醫改方案,想變革(自里根起共和黨已經成為新自由主義者為主體的政黨),但反對貿易保護(為此特朗普被一堆黨內人士鄙視),在這方面不想變革。
當年,輝格黨,就他們的主張來說,他們是自由主義的,按現在的理解他們當然是右派,條條都符合,但他們又是主張變革的進步主義者,作為右派他們一點都不保守。而托利黨,是保守主義的,同時又是支持君主專制這種極不自由的制度的,那麼他們算哪派?法國的左派不憚專政,那托利黨更符合左派了?但法國的左派是砍路易十六的頭的,托利黨怎麼會去砍英王的頭?但在最近一百多年,工黨是左翼政黨,保守黨是右翼政黨,這是很清晰的。所以,我們可以說,這是兩對不同的概念,有時候很重疊,有時候又很分化,甚至倒轉。但綜上所述,保守主義進步主義一定取決於政治傳統或既有格局這個參照系,是一個相對概念;而左派右派主要取決於具體的主張內容,是一個絕對概念。當然,人和人或黨和黨之間還是有相對差別的。
在文化領域,同樣可以分出保守與進步(或激進),或左和右。但在文化領域,兩對概念的對應關係,相對穩定得多,所以混著用也不會誤會,使用也各有側重點。比如我們會說,好萊塢電影很保守,猶太人很保守,清教徒很保守,這個是指他們守護傳統,比如重視家庭、尊重生命、寬容、政治正確……以及其他普世價值,在發行製作環節謹遵商業原則。但不會說他們很右!當用到很右這樣的描述時,反而會讓人想到法西斯這種另類右派,或極右翼。而那種先鋒的、實驗性的、藝術性的、批判社會的、嘲諷的、叛逆的、反傳統的、反商業的、顛覆創作範式的,所有這些特徵都可歸結為文化領域的小革命小顛覆,我們會說他們是左翼電影、左翼導演、左翼作家、左翼藝術家……,美國的左翼電影製作集中在紐約。我們有時可以直接聽到左翼進步電影這樣的說法,但不會聽到右翼進步電影或者左翼保守電影這種組合稱呼,因為在西方,左翼和進步指向相同,在文化界,一直保持到今天。但你會看到,這些冠「左」的片子放在中國語境下,和中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毫無任何關聯,甚至很多還是相悖的。比如LGBT題材,向社會展示少數派的真實狀況,呼籲社會對少數派寬容接納,相對立場是進步主義的,但絕對的價值觀是自由主義的。這類題材,因為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而無法在我們這個左的國家獲得認可(既沒政治榮譽也沒市場)。就算能被在國內製作和上映,也屬於藝術電影,可以試著去柏林或戛納拿個獎,早幾年公映都難。
像音樂里的搖滾,那種叛逆的、奔放的精神,這顯然也是屬於進步主義的,但同時顯然也屬於自由主義的東西。其實不矛盾,因為是兩個維度。但它在誕生和發揚光大的英美,相對於保守主義的社會主流背景,也相對於像爵士這樣的音樂類型,搖滾這類音樂更常被貼上的標籤是左翼音樂。但我們試想一下,如果它誕生在中國,人們看到的則會是它的自由主義特徵。其實在很多年裡,也確實在中國成為叛逆青年的標籤,而且會視為被西方自由主義所「毒害」。
釐清這些概念,其實很重要。至少是為談論或理解政治話題。否則,在脫離限定的情況下進行分析推理,很容易張冠李戴。潛移默化則容易出現愛屋及烏的情況——比如喜歡左翼電影的文藝青年,會自我認同為左派人士或中左人士,這種自我暗示可能最終也把自己的價值觀塑造成偏左(中國的文藝青年烏泱泱,政治立場基本都是中左,憤青則基本上都是左,如同流水線產品一般)。其實此「左」非彼「左」!文化上的左,也可以和經濟上的左,或政治上的左,相互獨立和區分。
在中國,來自於民間的,自下而上的進步訴求,是一直被政府所警惕、所不信任的,甚至會被「引導」、打壓、封殺。這就決定了在政治立場上,中國無法形成真正的如西方左翼(進步主義)那樣的左派,也無法拿社會主義或暴力革命作為進步主義的理論武器,因為這兩者在中國成了批判對象。最終,我們最常聽到的「左派」和「保守派」這兩個標籤背後,中國和英美,幾乎成了指向相反的兩類人。面對這種既成的概念混亂,有些政治哲學研究者希望把保守派改以主張的內容來定義——保守派是主張政治上自由民主、經濟上自由競爭的一群人。我覺得這種詞義的變遷,也未嘗不可發生(這樣的例子不少,比如「民族主義」「犬儒主義」),西方也出現了和三百年前反轉的情況。但作為一個全球通用的概念,單純在國內做人為限定,如果國外不配合,是沒有意義的,詞義演化有自己的規律,少數人的努力難以力挽狂瀾。更何況,「保守」這個天然的貶義詞,也很不利於廣大民眾的理解和接受,這可能也是國內自由派知識分子寧可多用右派這種稱呼,也不願用保守派來自稱,的原因吧。
----------------------------------------------------------
關於新保守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一些看法,如果結合最近40年的歷史,也有一堆可以寫。以後再說吧。
----------------------------------------------------------------------
期待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phyver_thinks,名稱:思維的樂趣
我希望在這樣一個未來面前,能夠看到更為普遍的人道的與自由的價值觀。歐洲人似乎在這方面一直走在人類的最前沿。 但是我對眼下所有信誓旦旦解決就業問題的政治都付之一笑,馬克思是對的:我們不是要給每個人以工作,而是要把人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到那一天,作為經濟屬性的勞動價值將消失。 但民主是希臘城邦的雙層奴隸制度下自由人之內的一種偶然的政治安排,在中國傳統下完全沒有對應的論述。 保守如果嚴格定義為英式保守主義,當然自由就在其中。但我認為這個詞首先是一種常識辭彙,絕大多數人會嫁接常識理解,就是保守主義用這個詞,也首先是因為「保守」這個詞有神合之處。因此,保守作為一種常識傳統,從「利不百,不變法」就開始了,最好不要和保守主義化等號,那會大大限定這一常識傳統的內涵與可能性。事實上,當保皇、保傳統、保江山都是政治上的保守氣質。就當下而言,保江山是最可怕的保守,自由完全不在裡面;保傳統也有很大問題,自由在裡面並非突出特徵。但如果將個體自由的核植入保守的常識,就會成為一種具有現代性的保守。 同樣,「大救星」式的進步跨越導致的是一個詩人幻想里的大躍進,進步是19世紀到20世紀上半葉主流的方向,這個方向上以民主為基礎的走向了民主社會主義與歐洲,沒有堅持民主的很多走向了強人政治與獨裁。進步與保守,左派與右派這兩個常識傳統,是現代社會治理的陰與陽,從實踐來看,要調和與取捨,從背後的基礎來看,我願意為它們分別加上自由與民主的限定性內核。 一切認為民主永存的理論基礎就是個人在投票時可以做出利他主義或者集體主義的選擇,但這個想法的基礎跟空想共產主義的其實是一樣的,事實上人類的普遍選擇都不是利他主義的 一人一票的民主,必然導致多數人從個人利益出發選擇高福利的制度,最終引起財政赤字和通貨膨脹進而產生經濟危機,而解決這個危機的方式會導致走向集權。
保守主義:要求最大限度地維持既有體制的意識形態。
最早起源於埃德蒙●伯克,叫做古典保守主義。伯克了解斯密的古典自由主義,贊同自由市場是最好的經濟體制。他同樣反對派遣軍隊去鎮壓北美殖民地的起義。他支持美國人民獲得自由。 不過伯克強烈反對的是以革命方式將自由主義理念應用於法國。在那裡,收盧梭和潘恩思想的影響。自由主義變成了激進主義。 伯克警告說,自由主義使人類理性有了太多的自信。但其實人們只是部分理性的,他們同樣具有非理性的激情。為控制人類的非理性,社會經年累月的演化、發展出傳統、制度以及道德標準,如君主制和教會。伯克認為,將這些全部打碎,人類的非理性衝動就將導致無序和混亂,反過來又將產生比革命者推翻的更壞的專制。(他在1972年寫的《法國大革命反思錄》中,預言法國將要陷入軍事獨裁。結果1799年,拿破崙就上台了。) 伯克指出,現存的制度和傳統不可能都是糟糕的,因為它們是千百年來屢次試錯的結果。人們對它們已經習慣了。最好的方式是予以保留(保守主義由此得名)。它們雖然不完美,但是有用。然而這不是說事情就應該永遠不變。而是說應該漸變,讓人民有一段適應時間。他寫道「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變革的手段,也就沒有保守的手段。」 現代保守主義者同樣從伯克那裡繼承了對傳統的關注,特別是在宗教領域。但由於時代發展和市場經濟理念的進一步深化。在很多方面現代保守主義比傳統保守主義更開放。可以說,現代保守主義者是斯密經濟學思想和伯克傳統主義觀念的混合體。觀點來自羅斯金的政治科學一書。develop gradually without breaking the well-working norm.在不打破良好規範的前提下循序漸進地發展。
看了這麼多回答我算明白為啥中國的保守主義會變成種族主義甚至遠邪了,他們不畫個美好的外國老祖宗,就得承認紅眼睛阿義,康大叔都是自己的前輩。
推薦閱讀:
※2017英國大選年輕人的參政態度是什麼樣的?與脫歐公投時相比有什麼變化?
※為什麼白人這麼害怕中國崛起,還大量招收中國的留學生?
※英國6月8日全國大選,如何評價特蕾莎梅在競選中的表現?科爾賓的工黨能否上演驚天逆轉?
※撒切爾為什麼說自己不是女權?
※為什麼亞航失聯會被「預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