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會有傳統文化的復興嗎?
與其去復興傳統文化,不如去開闢新的文化。我們之所以對傳統文化念念不忘,是因為它代表了先進,代表了輝煌,為它背書的是我們2000年佔據世界第一的實力。
可是每個時期環境都不同,隨著不斷的積累,發展,修正,我們有了我們現在的文化,它包含了演變後的傳統文化。現在的文化令人不滿意,有兩個選擇,倒回去復興傳統文化,向前走尋找新的文化。倒回去當然省力,已經有豐富的史料證明那是種先進文化,風險最小,理由最高尚。往前走則可能跌進溝里,一旦出錯糾正的代價也很大。
可是傳統文化還適用於現代社會嗎?真的那麼包治百病么?世上真的有靈藥,吃了它,就萬事大吉了么?晚清農業國在列強工業國中間屢戰屢敗的時候,當時國人為了尋找傳統文化的出路作出種種嘗試,為了尋找更先進的文化碰的頭破血流,可他們邁出的第一步,塑造了我們今天的文化。它基本支撐了我們成了一個工業國,成了一個大國。
我們今天的文化不盡如人意,因為我們還在發展,面臨一系列發展中的問題。傳統文化就能解決這些新問題嗎?傳統文化衍生的農業社會基礎都要瓦解了,傳統文化還能像過去那樣么適應社會發展么?
我們現在的文化,是傳統文化結合了外來文化發展而來的。不要說我們現在已經沒有了傳統文化,中國還在,中國人還在,漢字還在,怎麼會沒有傳統文化。它融入在我們的血液里,刻在我們的骨頭上,只是現在有了新的內容而已。有的人害怕傳統文化在與外來文化的融合中,慢慢的失去了傳統,落於下風。我個人覺得無需擔憂,文化的強弱跟國力有關,在我們最弱的時候,西方文明也就那樣,我們現在越來越強,文化也會越來越強勢。有的人又認為,明在高麗,唐在倭國。我個人認為,一葉障目。文明的碎片而已,幾個文化符號而已,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中揚棄了這些符號,他們在發展的過程中保留了,就這麼簡單。君不見韓國全是基督徒,日本明治維新後是半個西方國家,這才是文化的主體,主體已經變了,變得徹頭徹尾,你非要抓住幾個碎片,說那就是主體,那誰也叫不醒你。傳說中傳統文化大本營台灣,見到美國就討好的叫兩聲,見到日本就喊爸爸,我中華沒有這麼賤的傳統文化,披個傳統文化的外衣有個屁用?
經濟發展上,我們要向前走,去頭破血流的闖過中等收入陷阱的大關。文化發展上,我們同樣要向前走,去頭破血流的摸索出適應社會發展,能造福子孫後代的新文化。這是我們所處時代的要求。轉向復興傳統文化,可在傳統文化的懷裡安睡片刻,可終究,我們還是要醒來,要去奮鬥。3年過去了。今天我要回答這個問題,會復興嗎?還是不知道。不過上邊大概已經統一思想了:
2017年國務院重大國策:全面復興傳統文化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意見》指出: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對於傳承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意見》指出: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堅持交流互鑒、開放包容;堅持統籌協調、形成合力。
總 體 目 標《意見》提出:到2025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基本形成,研究闡發、教育普及、保護傳承、創新發展、傳播交流等方面協同推進並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顯著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更為堅實,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明顯提升。
保 障 措 施《意見》提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切實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擺上重要日程,加強宏觀指導,提高組織化程度,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考核評價體系,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教學的重要內容。加大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支持力度,同時統籌整合現有相關資金,支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重點項目。修訂文物保護法。制定文化產業促進法、公共圖書館法等相關法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有關工作作出制度性安排。
重 要 任 務貫穿國民教育始終
《意見》提出: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於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領域。以幼兒、小學、中學教材為重點,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編寫中華文化幼兒讀物,開展「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系列教育活動,創作系列繪本、童謠、兒歌、動畫等。修訂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等課程教材。推動高校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在哲學社會科學及相關學科專業和課程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學科建設,重視保護和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推進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範專業點建設。豐富拓展校園文化,推進戲曲、書法、高雅藝術、傳統體育等進校園,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開設中華文化公開課,抓好傳統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動。研究制定國民語言教育大綱,開展好國民語言教育。加強面向全體教師的中華文化教育培訓,全面提升師資隊伍水平。
附:
《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全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現就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提出如下意見。
一、重要意義和總體要求
1.重要意義。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是當代中國發展的突出優勢,對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中,自覺肩負起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弘揚者和建設者。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各級黨委和政府更加自覺、更加主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開展了一系列富有創新、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增強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凝聚力、影響力、創造力。同時要看到,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對外開放日益擴大、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快速發展,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迫切需要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內涵,進一步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迫切需要加強政策支持,著力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對於傳承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2.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緊緊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汲取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不斷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
3.基本原則
——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立足於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解決現實問題、助推社會發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共建共享,注重文化熏陶和實踐養成,把跨越時空的思想理念、價值標準、審美風範轉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和行為習慣,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參與感、獲得感和認同感,形成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
——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不復古泥古,不簡單否定,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不斷補充、拓展、完善,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堅持交流互鑒、開放包容。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取長補短、擇善而從,既不簡單拿來,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明成果,積极參与世界文化的對話交流,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
——堅持統籌協調、形成合力。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和市場積極作用,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推動形成有利於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制機制和社會環境。
4.總體目標。到2025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基本形成,研究闡發、教育普及、保護傳承、創新發展、傳播交流等方面協同推進並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顯著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更為堅實,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明顯提升。
二、主要內容
5.核心思想理念。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借鑒。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6.中華傳統美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理念和規範,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體現著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
7.中華人文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多樣、珍貴的精神財富,如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國人民思想觀念、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情感樣式的集中表達,滋養了獨特豐富的文學藝術、科學技術、人文學術,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響。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
三、重點任務
8.深入闡發文化精髓。加強中華文化研究闡釋工作,深入研究闡釋中華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深刻闡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豐厚滋養,深刻闡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實踐之需,深刻闡明豐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基本構成,深刻闡明中華文明是在與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中豐富發展的,著力構建有中國底蘊、中國特色的思想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加強黨史國史及相關檔案編修,做好地方史志編纂工作,鞏固中華文明探源成果,正確反映中華民族文明史,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實施中華文化資源普查工程,構建準確權威、開放共享的中華文化資源公共數據平台。建立國家文物登錄製度。建設國家文獻戰略儲備庫、革命文物資源目錄和大資料庫。實施國家古籍保護工程,完善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評定製度,加強中華文化典籍整理編纂出版工作。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藏革命文物普查建檔制度。
9.貫穿國民教育始終。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於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領域。以幼兒、小學、中學教材為重點,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編寫中華文化幼兒讀物,開展「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系列教育活動,創作系列繪本、童謠、兒歌、動畫等。修訂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等課程教材。推動高校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在哲學社會科學及相關學科專業和課程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學科建設,重視保護和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推進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範專業點建設。豐富拓展校園文化,推進戲曲、書法、高雅藝術、傳統體育等進校園,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開設中華文化公開課,抓好傳統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動。研究制定國民語言教育大綱,開展好國民語言教育。加強面向全體教師的中華文化教育培訓,全面提升師資隊伍水平。
10.保護傳承文化遺產。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做好文物保護工作,搶救保護瀕危文物,實施館藏文物修復計劃,加強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中的文物保護。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名人故居保護和城市特色風貌管理,實施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工程,做好傳統民居、歷史建築、革命文化紀念地、農業遺產、工業遺產保護工作。規劃建設一批國家文化公園,成為中華文化重要標識。推進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進一步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大力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保護傳承方言文化。開展少數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工作,加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和經典文獻的保護和傳播,做好少數民族經典文獻和漢族經典文獻互譯出版工作。實施中華民族音樂傳承出版工程、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推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整理研究和保護傳承。
11.滋養文藝創作。善於從中華文化資源寶庫中提煉題材、獲取靈感、汲取養分,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益思想、藝術價值與時代特點和要求相結合,運用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進行當代表達,推出一大批底蘊深厚、涵育人心的優秀文藝作品。科學編製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現實題材、愛國主義題材、青少年題材等專項創作規劃,提高創作生產組織化程度,彰顯中華文化的精神內涵和審美風範。加強對中華詩詞、音樂舞蹈、書法繪畫、曲藝雜技和歷史文化紀錄片、動畫片、出版物等的扶持。實施戲曲振興工程,做好戲曲「像音像」工作,挖掘整理優秀傳統劇目,推進數字化保存和傳播。實施網路文藝創作傳播計劃,推動網路文學、網路音樂、網路劇、微電影等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施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動漫創作工程、中華文化電視傳播工程,組織創作生產一批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具有大眾親和力的動畫片、紀錄片和節目欄目。大力加強文藝評論,改革完善文藝評獎,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文藝研究評論體系,倡導中華美學精神,推動美學、美德、美文相結合。
12.融入生產生活。注重實踐與養成、需求與供給、形式與內容相結合,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產生活各方面。深入挖掘城市歷史文化價值,提煉精選一批凸顯文化特色的經典性元素和標誌性符號,納入城鎮化建設、城市規劃設計,合理應用於城市雕塑、廣場園林等公共空間,避免千篇一律、千城一面。挖掘整理傳統建築文化,鼓勵建築設計繼承創新,推進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工作,延續城市文脈。加強「美麗鄉村」文化建設,發掘和保護一批處處有歷史、步步有文化的小鎮和村莊。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涵養企業精神,培育現代企業文化。實施中華老字號保護髮展工程,支持一批文化特色濃、品牌信譽高、有市場競爭力的中華老字號做精做強。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豐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形成新的節日習俗。加強對傳統曆法、節氣、生肖和飲食、醫藥等的研究闡釋、活態利用,使其有益的文化價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實施中華節慶禮儀服裝服飾計劃,設計製作展現中華民族獨特文化魅力的系列服裝服飾。大力發展文化旅遊,充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優勢,規劃設計推出一批專題研學旅遊線路,引導遊客在文化旅遊中感知中華文化。推動休閑生活與傳統文化融合發展,培育符合現代人需求的傳統休閑文化。發展傳統體育,搶救瀕危傳統體育項目,把傳統體育項目納入全民健身工程。
13.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綜合運用報紙、書刊、電台、電視台、互聯網站等各類載體,融通多媒體資源,統籌宣傳、文化、文物等各方力量,創新表達方式,大力彰顯中華文化魅力。實施中華文化新媒體傳播工程。充分發揮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群藝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編纂出版系列文化經典。加強革命文物工作,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做好革命遺址、遺迹、烈士紀念設施的保護和利用。推動紅色旅遊持續健康發展。深入開展「愛我中華」主題教育活動,充分利用重大歷史事件和中華歷史名人紀念活動、國家公祭儀式、烈士紀念日,充分利用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歷史遺迹等,展示愛國主義深刻內涵,培育愛國主義精神。加強國民禮儀教育。加大對國家重要禮儀的普及教育與宣傳力度,在國家重大節慶活動中體現儀式感、莊重感、榮譽感,彰顯中華傳統禮儀文化的時代價值,樹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良好形象。研究提出承接傳統習俗、符合現代文明要求的社會禮儀、服裝服飾、文明用語規範,建立健全各類公共場所和網路公共空間的禮儀、禮節、禮貌規範,推動形成良好的言行舉止和禮讓寬容的社會風尚。把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理念體現在社會規範中,與制定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相結合。弘揚孝敬文化、慈善文化、誠信文化等,開展節儉養德全民行動和學雷鋒志願服務。廣泛開展文明家庭創建活動,挖掘和整理家訓、家書文化,用優良的家風家教培育青少年。挖掘和保護鄉土文化資源,建設新鄉賢文化,培育和扶持鄉村文化骨幹,提升鄉土文化內涵,形成良性鄉村文化生態,讓子孫後代記得住鄉愁。加強港澳台中華文化普及和交流,積極舉辦以中華文化為主題的青少年夏令營、冬令營以及誦讀和書寫中華經典等交流活動,鼓勵港澳台藝術家參與國家在海外舉辦的感知中國、中國文化年(節)、歡樂春節等品牌活動,增強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
14.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鑒。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合作,創新人文交流方式,豐富文化交流內容,不斷提高文化交流水平。充分運用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孔子學院,文化節展、文物展覽、博覽會、書展、電影節、體育活動、旅遊推介和各類品牌活動,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支持中華醫藥、中華烹飪、中華武術、中華典籍、中國文物、中國園林、中國節日等中華傳統文化代表性項目走出去。積極宣傳推介戲曲、民樂、書法、國畫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讓國外民眾在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感受魅力。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合作。鼓勵發展對外文化貿易,讓更多體現中華文化特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文化產品走向國際市場。探索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與交流新模式,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方式,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中華文化傳播格局。推進國際漢學交流和中外智庫合作,加強中國出版物國際推廣與傳播,扶持漢學家和海外出版機構翻譯出版中國圖書,通過華僑華人、文化體育名人、各方面出境人員,依託我國駐外機構、中資企業、與我友好合作機構和世界各地的中餐館等,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展示好中國形象。
四、組織實施和保障措施
15.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切實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擺上重要日程,加強宏觀指導,提高組織化程度,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考核評價體系,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教學的重要內容。各級黨委宣傳部門要發揮綜合協調作用,整合各類資源,調動各方力量,推動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協同推進、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新格局。各有關部門和群團組織要按照責任分工,制定實施方案,完善工作機制,把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16.加強政策保障。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相關扶持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注重政策措施的系統性協同性操作性。加大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支持力度,同時統籌整合現有相關資金,支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重點項目。制定和完善惠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項目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對國家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珍貴遺產資源保護利用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相關領域和部門合作共建機制。制定文物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規劃。制定和完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相關政策。完善相關獎勵、補貼政策,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引導和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及個人捐贈或共建相關文化項目。建立健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制度,培養造就一批人民喜愛、有國際影響的中華文化代表人物。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激勵表彰制度,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和傳播交流作出貢獻、建立功勛、享有聲譽的傑出海內外人士按規定授予功勛榮譽或進行表彰獎勵。有關部門要研究出台入學、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傾斜政策和措施,用以倡導和鼓勵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
17.加強文化法治環境建設。修訂文物保護法。制定文化產業促進法、公共圖書館法等相關法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有關工作作出制度性安排。在教育、科技、衛生、體育、城鄉建設、互聯網、交通、旅遊、語言文字等領域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訂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內容。加大涉及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法律法規施行力度,加強對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充分發揮各行政主管部門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完善聯動機制,嚴厲打擊違法經營行為。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依法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意識,形成禮敬守護和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法治環境。各地要根據本地傳統文化傳承保護的現狀,制定完善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
18.充分調動全社會積極性創造性。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責任。堅持全黨動手、全社會參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各項任務落實到農村、企業、社區、機關、學校等城鄉基層。各類文化單位機構、各級文化陣地平台,都要擔負起守護、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職責。各類企業和社會組織要積极參与文化資源的開發、保護與利用,生產豐富多樣、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相統一、人民喜聞樂見的優質文化產品,擴大中高端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充分尊重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的主體地位,發揮領導幹部的帶頭作用,發揮公眾人物的示範作用,發揮青少年的生力軍作用,發揮先進模範的表率作用,發揮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從業人員的積極作用,發揮文化志願者、文化輔導員、文藝骨幹、文化經營者的重要作用,形成人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局面。
順便列舉一下最近有關新聞:
教育部明年將設"國學"專業
「黨政幹部傳統文化學習叢書」出版
國內首套國學高考教材正式出版!諸子思想、詩詞楹聯創作首次入選新教材
【北京版】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正式出版發行
廣東省審定通過首套中小學傳統文化教材 將進入學校課堂試用
------------------
以前還有不少爭論的,尤其是黨內,大家還沒忘了怎麼打倒孔家店,破四舊,滅封建。可惜形勢在那裡,意識形態重建是迫在眉睫的項目,再也等不得了。如果以前是摸著石頭過河,那麼今天已經算河過了一大半了吧?也該總結總結。更可能的是,以前並不是摸著石頭過河,因為現在看來過河是不是目標還要討論討論。這已經不是老虎追上來慌不擇路先跑再說的時候,那就要討論一下該往何處去?我們的宗旨是什麼?我們的信仰又是什麼?
所以大家也別看著就反感,反對容易,提供解決方法難。扔進茅坑裡面的神像再拿出來洗洗供上去,因為他們不能缺少意義,就像不能缺少糧食和水一樣。
這背後還有一條,就是中國已經成為宗教擴張的最後一塊肥田,無神論大國已經名不副實。
只要意識形態不改,中國道統永遠不會恢復,譬如「中華民國」每年都有「中樞」遙祭黃帝大典,每年都有「中樞」參與的祭孔大典,且設立有世襲無俸先師奉祀官,台北設有忠烈祠供奉先烈牌位,教室懸掛孔子像,標語也是「禮義廉恥」此類。這對於一個以馬列主義和共產無神論為意識形態、連漢文化、漢民族主體地位都不敢講的國家來說希望渺茫。
從當年義大利文藝復興這事來看,在某種程度上的傳統文化復興還是有可能的,歷史總是重複的嘛。
瀉藥(為什麼要邀請我啊,我對傳統文化的了解有限)首先要說的一句就是:傳統文化不等於儒家文化。這個問題里的很多回答讓我感覺諸子百家被吃掉了一般。
然後,因為了解不多,所以只能先說句大體的印象:
從全世界來看,在工業化之後傳統文化成功復興的國家,基本沒有。anyway,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啊。不會復興。
傳統文化中有價值的部分,實乃隻言片語的抽象總結,如仁義禮智信這種東西,跟be kind一樣,屬於人生信條,談不上復興不復興的。
至於成體系的一些傳統文化,如弟子規,了凡四訓等等,儘管提倡的一些東西大多沒錯,但其思想趣味和倫理觀念,實在不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邏輯清晰的人,三觀正常的人所能夠全面接受的,希望現代人再愚回去,死守三綱五常什麼的,可就難了。很快就會有一場聲勢浩大的「偽國學復興」~
說到底,一切都是為了政治肯定會的,一直未曾斷絕,必將大放異彩
提復興不妥,應當傳承精髓,創新發展。
傳統文化的復興有兩個關鍵的時間節點。
第一個節點是西曆2032年。在這一年國人會重新認識到傳統文化中真正有價值的部分。第二個節點是西曆2034年。在這一年全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會開始逐漸接受中國文化。尤其是西歐某國,會率先對中國文化五體投地頂禮膜拜。當然,質問懷疑乃至咒罵的聲音是少不了的,這其實很正常,但並不重要。最終,在西曆的2061年,全世界所有質疑中國傳統文化的人都會被華麗地打臉。無論他是誰,無論他在哪裡,無論他說哪種語言。綜上,傳統文化於國內之復興當在18年之後,被全世界熟悉並部分接受在20年之後,被全世界進一步普遍接受在47年之後。希望到時候知乎還活著吧╮(╯▽╰)╭孔子的這個夢想兩千年來未曾實現,祖宗們既無力實現,又豈是孫子們能實現的?喝喝喝
同意太極的那個答案 @無極中太極 ,
事物的消長是自然運行的規律,
盛極必衰,後復萌矣,
我們所要做的,無非是積極的努力,
不要喪失希望。才府的才女神回答: 傳統文化不僅僅是儒釋道他們僅如當下社會的學校、軍隊、企業。。傳統文化即為生存方式!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傳統文化不是誰想不想復興的問題。。。他一直存在從未離開。。。如何撥塵。。振興。。請至才府。。看如何把傳統文化。。代代傳承。。。
在快餐文化當道,金錢至上的浮躁時代,你覺得會有嗎?不排除少數群體組織的業餘愛好和高端知識分子不為名利的學習和推廣,單靠九年義務教育和大學深造我國傳統文化復興遙遙無期。單看偶爾出現的所謂「古文天才少年」在高考作文中獲得高分被破格錄取的事件,你就該明白,這不是文化復興前期。
樓下一個補習班在辦「慶祝聖誕元旦」主題的活動,然而他們99%的內容都是有關聖誕的。傳統文化復興的口號確實喊的響亮啊!
會的,http://shuge.org當知識不再成為某些人的收藏,當獲取副本變得更加容易,學問就會復興,無論國學還是西學,接觸不到高人,接觸高人的書,接觸原始的版本就是道路。
我們需要的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嫁接從而讓中國人保持繼續進化的能力。所謂的「傳統文化復興」只不過是某些遺老遺少的自慰吧。
你在哪裡,文化就在哪裡,別管這個世界,自己好好學習吧。
把王陽明的學說定為國學多好。
如果民族的復興所言不虛的話,傳統文化的興盛是必然的。聽起來有些武斷,但是解釋下還是很清楚的。
作為一個國家或者文明的主體民族,他的文化傳統必然是隨之其興衰而起伏的。推薦閱讀:
※中庸之道的「中」「庸」二字如何解釋?
※為什麼中國不遵循法家而是儒家?
※既然善為道 為何從善難 墮惡易?
※儒生怎麼看待漢服復興運動?
※電視劇衛子夫中兄妹五個親密同坐,共同歌舞,不符儒家禮數吧?
TAG: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