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中國的微博中,名人與普通的差別很明顯,普通人並沒有通過微博獲得話語權」?Twitter 是不是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看到你的註解了,那我大概明白是什麼意思了。
首先說話語權,話語權不再普羅大眾手中。過去不是,現在不是,未來也依然不是。每個人都說話,而且每個人說的話必須讓每個人都聽到,這不是話語權上的平權,而是噪音和精神折磨。即便去掉了所謂的名人,意見領袖,大眾的共同觀點也需要授權一個代表來加以闡發。如果一個普通人想要去爭奪所謂話語權,而且成功了,這本身就是一個悖謬。因為他爭取成功了,也就不再是個普通人,而是普通人的代言人,還是一個領袖,一個名人。
微博的分析跳過,不想得罪人。
分析Twitter,它最早期並不是一個媒體。它之所以能夠滾動起來,是因為朋友之間通過這個平台獲得非同步個人信息,降低人際關係維護成本,是一種幾乎無壓力的人際交往方式。在Twitter上,你能夠關注到朋友的一舉一動,不需要打電話,吃飯見面。當有足夠強的個人信息出現,比如說生兒子了,搬新家了,那麼跳出來Reply一下,或者直接打個電話。
最初的變化是因為短鏈接引起,用戶開始分享一些和自己生活無關的資訊。當Follower看到覺得有價值的資訊,就要RT出去。RT並非是Twitter一開始就有的功能,Twitter只能分辨一條消息是否以@開頭。非@開頭的消息都當作一條小區廣播發送出去,於是就有了RT,有了RWT,這些自定義的轉發符。到了這一步,一條有效消息可以通過RT功能,在朋友圈之間利用公共聯繫人透傳。這就模擬了人類社會中小道消息的傳播方式。因為有了人肉對信息的過濾,所以Twitter上的RT消息質量變高,而且有了傳播性,也就有了媒體屬性。
到了這個階段,兩個類型的事件促進了Twitter的媒體化進程。一種是名人受到吸引而入駐,引發名人效應。另一種是即時新聞事件,隨著Twitter用戶的增加,地域上的廣布,普通用戶獲得一手新聞資訊的可能性在提高,Twitter也就成為一手消息的集散地。
僅僅在twitter這個產品里進行分析,用戶是有可能獲得話語權的。因為twitter的本質是一個個彼此離散的人際圈,那麼,普通人是有可能成為多個人際圈的共同節點。如果這個節點能夠持續有效輸出信息,能夠幫助各圈子之間傳遞有效信息,那麼他的地位會越來越重要。大部分人做不到這一點,是因為Fo錯了人,Fo了名人,或者自己的親友。
同時,個人可能成為一手消息源。名人再多,米高基遜死的那一天,在他的莊園門口不會隨時蹲守十個名人。本拉登被海豹突擊隊擊斃的那一天,在網上最先報道直升機吵得要死的不是任何名人,只是個Geek宅男。成為事件的第一現場報道人,這是掌握話語權的另外一條道路。在這種時候,哪怕是名人也只能根據你的報道加以闡釋和發揮。
簡單總結一下,名人的威力體現在:
1、自己就是新聞源。2、輸出觀點和判斷。所以,普通人要想和他們爭奪Twitter上的話語權,就要避開這兩點。強力輸出新聞事實,而不要做觀點分享和事實判斷。做非名人的次級信息中心節點,快速讓消息通過自己發布出去。那麼,掌握話語權是可能的。
名人有話語權也不是朝夕之功,幻想有一個產品就可以省去這些時間是不現實的。有這樣的工具,一樣要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而值不值得這麼去做,是否應該投入其它領域獲得更大話語權,那就是仁者見仁的事情了。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知名主播Mr.Quin8月16日在微博攻擊粉絲一事?
※如何看待陳學冬在微博小號上替歐陽娜娜發聲?
※裝腔指南的作者花總是如何對那麼多領域如此熟悉的?
※如何評價微博V影響力峰會?
※如何看待微博劫持App Store鏈接並加上自家推廣代碼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