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喀秋莎火箭炮在上甘嶺戰役中發揮的作用?

如題


當時評價嬌驕二字,一個嬌是使用嬌氣,發射容易暴露陣地,打完要馬上轉移,一發蛋60兩黃金,第二個驕是戰果嬌人,通常是在反擊中使用,打兩次覆蓋基本陣地上的工事碉堡就掃清了,還有次打第二梯隊敵軍集結,也是兩次齊射結果敵軍的這個團當天再也沒發起過進攻

補充一句,當年45師師長崔建功晚上看到喀秋莎齊射把敵軍陣地燒紅了一片冒出一句:要是戰爭不死人,再也沒有比這更好玩的遊戲了

轉一段45師政治委員聶濟峰將軍寫的夜話上甘嶺中的一段吧


抗美援朝戰爭中,這種正式名稱為БМ-13的火箭炮也裝備了志願軍炮兵,先後有8個喀秋莎火箭炮團在志願軍兵第21師的統一指揮下參戰,喀秋莎這個美麗的名字也同樣來到了朝鮮戰場,同樣給對手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和打擊。

儘管當時美軍掌握著制空權,喀秋莎火箭炮又存在發射時火焰煙霧較大的缺陷,容易暴露目標,所以一般都是事先測定好目標,提前構築好發射陣地,夜間隱蔽進入陣地,一個齊射最多兩個齊射,就迅速撤出陣地。

志願軍火箭炮部隊採取「快去、猛打、快回」的游擊戰術,入朝作戰兩年半中,先後配屬過12個軍,協同步兵參加大小戰鬥30餘次,有力地支援步兵作戰,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贏得了步兵的一致好評。炮兵21師當年的戰鬥總結中就寫道:「對反擊目標先以火箭齊放,爾後步兵攻擊,形成了當時反擊作戰的戰術,凡能經火箭齊放之目標,敵勢必失去戰鬥能力,因而步兵能順利攻佔之。」

1951年9月1日,火箭炮203團支援志願軍27軍79師235團反擊後洞里陣地的美軍,203團採取「炮陣地分散配置,火力全團集中」、「晝間指揮分隊作業,夜間戰炮分隊開進」等戰術,黃昏後全團從集結地域向預設陣地開進,當晚進入陣地,迅速按觀察所晝間測定的射擊諸元和步兵協同的時間,全團24門喀秋莎火箭炮突然開火同時齊射。瞬間,384枚火箭彈就落在美軍陣地上,美第7師2個營全部被覆蓋在密集的炮彈之下,死傷慘重,步兵隨即發起衝鋒,一舉奪回陣地。這就是志願軍喀秋莎火箭炮的在朝鮮的第一戰。

在著名的上甘嶺戰役中,15軍軍長秦基偉在回答志願軍總部需要什麼支援時,第一個就是要的喀秋莎!志願軍總部隨即將火箭炮兵第209團,編入由炮兵第7師指揮的戰役炮兵群,投入上甘嶺作戰。 火箭炮兵209團裝備24門喀秋莎,在步兵發起反擊作戰前,通常以全團24門喀秋莎進行火力準備,轟擊預定攻擊目標,極大殺傷敵軍,為步兵反擊開道。在陣地反覆爭奪中,只要步兵呼叫炮火支援,就以營或連齊射進行支援,壓制敵軍炮火,以炮火覆蓋進攻的敵軍步兵集群,有利配合了步兵。 在抗美援朝最後一戰的金城反擊戰中,火箭炮部隊更是活躍,僅團級規模的齊放射擊就有69次,極大支援了步兵的進攻。當時步兵看到火箭炮發射時的壯觀場面,都會情不自禁地歡呼:「炮兵萬歲!」,將喀秋莎火箭炮稱之為炮兵之王。

那時火箭炮部隊的車號是「84」,在路上只要是「84」車號都會得到主動讓路的禮遇。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志願軍對喀秋莎的高度評價。

  1952年10月30日黃昏,上甘嶺地區暮色蒼茫,寒風襲人。由於志願軍常常在黃昏發起反擊,敵人便把每天的17~20時稱作「黃昏關」。20時一過,上甘嶺陣地上的南朝鮮軍紛紛鑽進地堡里去避風養神,暗自慶賀又能過上一個平安夜了。

  與此同時,志願軍第15軍45師副師長唐萬成正站在一個炮兵指揮所里,等待著反擊的開始。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聯繫著整個前沿的所有電話總機、分機、步話機,一下子都啞然無聲了。終於,分針和秒針,在21時處整合,唐萬成副師長拿起通往各炮群的通話器,大聲喊道「開炮!」「開炮!」「開炮!」「開炮!」「……」接著唐副師長的命令,數百名各級炮兵指揮員,像後浪催前浪似地連續下達了命令。頓時,志願軍第15軍104門火炮突然發出怒吼,炮彈像下雨一樣飛向597.9高地和敵炮兵陣地。強大的炮火把敵人的地堡掀開,用來構築工事的小鐵軌、鋼板,夾著敵人的屍體拋向半空,又狠狠地砸在半死不活的敵人頭上。

  10分鐘火力急襲後,志願軍炮兵實施火力延伸。在地堡里躲避彈雨的南朝鮮部隊跌跌撞撞地鑽出來,準備抗擊志願軍步兵即將發起的衝鋒。隱蔽在反斜面的南朝鮮軍也紛紛爬上山來支援。就在這時,已經延伸的火力又掉轉回來,對原壓制目標實施了10分鐘的火力急襲。原來,志願軍炮兵實施的是假火力延伸,陣地上的南朝鮮軍完全被覆蓋,大部分防禦工事也被摧毀。

  在火力急襲中,志願軍火箭炮第209團實施了兩次全團一次性齊放。瞬時間,無數拖著紅色尾巴的火箭彈,帶著呼嘯聲掠空而過,就像一群追逐的閃電,整個上甘嶺上空的雲層被映得通紅,比朝霞還要鮮艷。由於發射陣地選在了作戰正面的側方,雖然火箭炮發射集中,聲音大,但在大山的遮障和其它火炮聲音的掩蓋下,敵人很難捉摸我火箭炮陣地的方向和位置。

  在志願軍炮兵強大火力和靈活戰術的打擊下,敵人抵近的迫擊炮群和整個通信網路受到極大破壞。特別是在我火箭炮發射後,空中竊聽所就聽到敵人在叫喚「XX連被殲,XX營被殲,失掉戰鬥力,火器被毀,通訊聯絡不上,步炮兵失掉聯繫,炮兵不明情況,無法支援步兵等等。」此後兩個小時,敵炮兵始終沉寂。

  炮火準備後,志願軍第15軍突擊隊在迫擊炮的支援下,數路數波次發起衝鋒,後續梯隊也源源不斷投入戰鬥。為了減少運動中的傷亡,志願軍第15軍於29日夜,將2個連的兵力隱蔽越過敵炮火封鎖線區,進入597.9高地坑道,與原坑道部隊一起作為反擊的第一梯隊。

  步兵發起衝鋒後,志願軍炮兵提供連續不間斷的火力護送。迫擊炮群和集中使用的60炮,利用其在山地便於曲射、轉移射和射速快的優點,集中轟擊攻擊目標、反敵斜面二梯隊屯集位置,消滅和遲滯敵之反撲,並對利於敵抵近的主要凹部構成攔阻地線,直接護送步兵躍進衝鋒。直接射擊的炮兵,對妨礙步兵前進的敵側方與正面火力點實施壓制,消滅射程內可以射到的敵探照燈,繼續壓制和消滅敵固定坦克。遠戰炮兵,積極地、不間斷地壓制敵炮兵,尤其是敵迫擊炮;按預先準備的地段,實施固定攔阻,一直持續到第二梯隊投入前沿陣地;同時適時機動,以集中射擊手段,及時增強射擊敵主要反撲方向。

  由於我炮兵支援準確、及時,突擊部隊就像跟著炮彈的腳步衝擊一樣,炮火前腳剛落到敵人的下一個陣地上,步兵的後腳就站在了前一個陣地那些殘存的地堡、火力點的洞口。沒等敵人向外鑽,志願軍戰士就一陣衝鋒槍、手榴彈把他們消滅在裡面。而整個突擊部隊的位置,就夾在前面我軍彈幕和後面敵人彈幕中間,敵我雙方的炮彈就像長了眼睛一樣,前面的「開道」,後面的「送行」,始終給我步兵留著一個空隙,這可真樂壞了志願軍步兵!經5個小時激戰,志願軍將南朝鮮第2師第31團1個營又1個連全部殲滅,並擊退南朝鮮軍1個營的多次反撲,殲其一部,恢復了597.9高地除東北山腿2、8、11號陣地以外的全部陣地。

  根據反擊準備階段總結的經驗,第15軍首長將反擊部隊和固守部隊分開,反的只管攻,守的只管防。為激勵固守部隊,凡是堅守24小時的部隊,都給立功。這種別具一格的兵力使用方式,保證了我軍攻守兵力的平衡,有效地避免了晝失夜反局面的再次發生。

  我軍反擊成功,使敵人大丟顏面。從10月31日4時開始,敵人拚命反撲,試圖奪回失去的陣地。志願軍炮兵則立即轉入支援步兵鞏固陣地階段。部隊一上去,炮兵部隊即按照預定計劃,以最有力的手段,對敵第二集結地區和火力點實施火力襲擊,力爭阻止或撲滅敵由縱深內部開始的反撲。11月1日1時4分,敵一部在597.9高地東南凹部集結,準備實施反撲,我炮兵以火箭炮4個連實施一次性齊放,以突然猛烈的火力將其大部殺傷並將該敵擊退。

  我迫擊炮群和抵進射擊的山野炮,充分發揮位於第一線發現情況及時的優點,在我第二梯隊趕上陣地後,對主要地段實施火力攔阻襲擾。如無其它情況,則停止發射,控制彈藥,以應付突然發生的情況。

  11月1日夜,志願軍第15軍調整部署,以第12軍第91團換下了苦戰19日的第45師135團和134團。為進一步加強炮兵力量,保障鞏固陣地的勝利完成,11月4日,志願軍炮2師以6個榴彈炮連參戰。次日,志願軍總部以第12軍接替第15軍的任務。

  為統一指揮,志願軍組成了五聖山指揮所,以第12軍副軍長李德生負責,該指揮所由第15軍軍長秦基偉直接指揮。相應地成立了炮兵指揮所,由炮7師師長顏伏負責統一指揮支援五聖山前沿作戰的各配屬炮兵,並將炮兵群重新編組,由7個群改編為4個群。

  由於志願軍炮兵對反撲之敵進行了層層火力攔阻,進攻之敵往往未能靠近我前沿便被擊潰,從而使我597.9高地巋然不動。至11月5日以後,「聯合國軍」停止了對597.9高地的反撲。

  鞏固了597.9高地後,志願軍適時機動兵力火力,將反擊重點轉向537.7高地北山。11月11日16時,志願軍炮兵以榴彈炮52門、迫擊炮20餘門和火箭炮1個團,支援第12軍第92團2個連又1個排發起反擊。激戰至17時,全部恢復了表面陣地,殲滅據守陣地的南朝鮮第2師1個營大部。此後,志願軍發揚迫擊炮和步兵火力予敵殺傷,並盡一切力量構築地面和坑道工事。

  在志願軍的強大反擊下,敵人損失慘重,漸漸無力進行營以上兵力的攻擊,遂改以1個排至1個連的兵力進行連續的小型進攻,同時以猛烈的空、炮火力對我志願軍炮兵進行報復。

  面對敵人的挑戰,志願軍炮兵堅持「以火力確保鞏固」的思想,除以部分火力控制陣地安全和掩護加修工事外,集中力量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對敵炮戰,重點打擊對我危害最大的敵迫擊炮群和推前的榴彈炮。11月7日,志願軍炮兵組織4個炮兵連對注羅峙、橋甲里、城柱峴等敵炮兵陣地進行襲擊。由於志願軍前線沒有空軍,敵炮兵氣焰甚為囂張,從來不構築工事,僅以麻袋壘成圍牆式,上蓋棚布,牽引工具和彈藥都堆在靠近陣地的公路上,在我炮火襲擊下,迅速燃起熊熊大火,根本無法還擊。後來一遇到我炮擊,敵人就以另外一至兩個炮群對我進行反壓制,並以空軍進行臨空轟炸。我炮兵則充分機動,快打快撤,當敵機臨空時,我高炮部隊剛好逮個正著。

  戰至11月25日,南朝鮮第2師由於傷亡慘重,南撤整補,其防務交南朝鮮軍第9師接替,從此停止了對537.7高地北山的進攻。上甘嶺戰役隨之結束。

  在歷時43天的上甘嶺戰役中,「聯合國軍」先後投入3個多師6萬餘人、300餘門火炮、近200輛坦克、3000餘架次飛機,發射炮彈190餘萬發,投擲炸彈5000多枚。志願軍則陸續投入3個多師4萬餘人,山、野、榴彈炮133門,火箭炮24門、高射炮47門,迫擊炮292門,共發射35萬餘發炮彈。而承受這一切的上甘嶺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總面積僅3.7平方公里!按地區面積落彈量計算,超過了一戰時期戰鬥最激烈的凡爾登要塞爭奪戰和二戰時期的斯大林格勒戰役。

  在整個戰役期間,志願軍炮兵對敵炮戰16次,配合步兵反擊43次,配合步兵阻擊39次,配合步兵襲擊6次,對空作戰792次,共計896次。取得了殲敵12801人的戰果,佔總殲敵人數2.5萬餘人的一半以上。此外,還擊落擊傷敵機74架,擊毀擊傷敵大口徑火炮61門、坦克14輛。對此,毛澤東在1952年12月16日指出:「今年秋季作戰,我取得如此勝利,除由於官兵勇敢、工事堅固、指揮得當、供應不缺外,炮火的猛烈和射擊的準確實為致勝的要素」。

  不僅如此,志願軍炮兵在上甘嶺戰役中所取得的輝煌勝利,還預示著我軍已從原來的槍戰為主向炮戰為主的轉變。這是現代化戰爭的特徵,也是我軍發展的方向。而其所體現出的英勇頑強、戰鬥到底的「上甘嶺精神」,更是與五聖山同在,與日月同輝!(文字部分摘自網路,更多精彩關注微信公眾號軍事編輯部,加VX1050325088,萌妹子拉你進軍事社群,請備註軍事編輯部)


看了上面的一些回答以後,知道了志願軍數量不多的喀秋莎戰果輝煌。但是我的第一反應是德國人在二戰中被蘇聯人錘得到底有多慘。


我在某紀錄片上記得美軍挨炸後稱共軍用了原子炮。。。


今天朝鮮有幾萬門火箭炮,一旦開戰,韓國估計會被打出屎來

當年朝鮮戰爭的戰果對朝鮮估計有巨大的震撼


現在有些吹過了,注意美國空軍不是納粹德國空軍。再朝鮮就是玩的火箭炮游擊戰術,打了就跑!!!不然後果自負


公眾號居然換小號開問題了。


推薦閱讀:

國家應該把錢投在軍工上面么?
M1A2主戰坦克為什麼不用自動裝彈機?
介紹一下土耳其陸軍?
T-14是否會成為新一代主戰坦克的標杆?
美國軍工的技術整合能力究竟如何?

TAG:軍事 | 軍事研究 | 軍事裝備 | 軍事工業 | 軍事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