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工智慧(AI)會替代人類的那些工作?
從阿趴狗之後,人工智慧越來越火,未來那些工作會被人工智慧替代?
因人工智慧(AI)發展而產生的工作替代,我們認為應該從產業角度去做一個理性、客觀的分析。
- 其一,產業應用不像學術界或輿論界,在理論或者設想層面成立即可,而是要求技術應用能夠切實的被完成,這是所有探討的基礎和核心;
- 其二,產業界是十分精明的。整個技術落實到產業層面後所優先考慮的問題應該是,這個實際應用的性價比有多高。
因此,我們得出結論——最後被人工智慧替代的工種一定是在現有AI的演算法之下人工智慧能做得比較不錯,且性價比高(人力成本高而使用AI成本很低)的工作。
針對這個結論,我們從三個維度來具體分析。
1、人工成本十分高昂的工作。
這裡特質一些重複性比較強且經濟價值相對沒有那麼低的工作,這裡最典型的案例是同聲傳譯。
首先,同聲傳譯本身就是一個高價值、高人力成本的工作,而在人工智慧介入之後,其使用成本將變得非常低廉。這是因為「機器傳譯」本質上是一個軟體服務,它最後會基本消解邊際效益。
其二,目前的人工智慧「語音識別」技術已經達到了商用的水平。伴隨現在機器自動發音技術的持續發展,機器翻譯日臻成熟,已經有很多創業團隊突破了原先「文本到文本」的簡單技術手段,進而升級到「語音到語音」的端到端翻譯技術。雖然當下的技術還只能應對日常會話水平的同聲傳譯,但是按照現行研發的進度和趨向,機器翻譯將不斷優化細節問題,進一步降低語言的容錯率,擴展更多語種和應用,最終發展到精準同傳的程度,使溝通無障礙成為可能。
2、規模的效應十分明顯的工作。
與上述可見人工成本巨大的工作不同,有些工作雖然單一工作人員成本很低,但是本身技術含量很低且規模化效應很強,替代的技術應用方式本身成本也不高。
比如,餐廳里的傳菜員和洗碗工是一個十分龐大的群體,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比如自動洗碗機),在不遠的未來,他們也很有可能被替代掉;再比如商超里的收銀員,甚至最後替代這一職能的都不會是人工智慧含量很高的解決方案,說不定只是一套常規的企業服務技術,但是因為規模化效應強,大家總會本著提高效率的意圖想方設法去進行替代。再往上說一點,人工智慧的「圖像處理」技術日漸精進,使得其在醫療領域已經開始有所作為,比如,幫助醫生去做輔助診斷,於是,醫院中一些專職的助理醫生有可能被替代,還有在自主巡航機器人的發展達到一定階段後,未來很多地方的安保人員也可能會被替代。這些不僅值得,而且還是我們能看得到的。
3、對技術安全性和穩定性要求比較高的工作。
雖然這些工作本身的人力成本投入或規模屬性沒有那麼明顯,但是這些工作對從業人員的安全性保障要求很高。這些工作所對應的是嚴肅的隱性成本,故此我們應該從使用技術本身的屬性出發去考量。
比如,司機群體中最應該被替代掉的應該是農用機械的司機、卡車司機、礦車司機、機場或倉庫中的叉車司機等,這些也是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技術能夠達到的。尤其是礦車司機,其在執業過程中出現危險的機率很高,在這種情況下,找機器替代就顯得十分重要。已經有創業公司在著手做這件事了,我們很容易預言這種工作會在短期內被迅速替代掉。
這裡多提一句,雖然「自動駕駛」以現階段的研究成果來看,只能承擔在有限環境下或低處運行的工作,但是,這門技術已經在學術上被證明可行,並在實踐中得到了路徑清晰的發展,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完全是可以實現「L4」和「L5」水平的自動駕駛,從而代替乘用車司機的。
綜上所述,很多人對人工智慧的應用提出過很多天馬行空的想像,這並非是壞事。只不過這件事太遠了不好想,我們姑且從可視的方面先去看,人工智慧技術有哪些已經成熟的可供商用,並且在這個前提之下分析,什麼樣的商用的價值比較高。比如,現在讓人工智慧做語音「理解」的事情還很難,所以類似記者這類需要充分理解語義的工種,目前的人工智慧技術並無法達成。
此外,從成本角度來說,人工智慧的使用成本必然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比如,手機攝像頭原先的成本很高,但是後來也就慢慢降下來了。人工智慧也是一樣,當技術成熟、成本下降,未來會有更多工作會值得被替代。
在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哪種人類工作最容易被人工智慧全部或部分取代呢?什麼樣的從業者應該儘早做好準備,以適應或轉變到全新的工作崗位呢?
對此,我有一個「五秒鐘準則」,這一準則在大多數情況下是適用的。「五秒鐘準則」指一項本來由人從事的工作,如果人可以在5秒鐘以內對工作中需要思考和決策的問題做出相應的決定,那麼,這項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慧技術全部或部分取代。
比方說,傳統意義上,在股票交易市場工作的普通交易員只是起到一個信息錄入員或間人的作用,他們在嘈雜、紛亂的市場里,一邊關注買方訴求,一邊關注賣方訴求,他們所做的工作,只是根據買家或賣家的指令,完成實際的交易操作。對於一樁交易能否成交,他們只需要關注具體數字和市場行情就能做出判斷。基本上,每個獨立判斷,花兩三秒就能做出。今天的自動化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足以完成這類簡單的、中介性質的工作。這就是今天各大股票交易市場里傳統意義上的交易員正大幅讓位於計算機的原因所在。
再比方說,駕駛汽車的時候,人類司機根據路況所做出的判斷,其實都是人腦可以在短時間內處理完成,並立即做出反應的。否則,如果人類司機對路面上突然出現的障礙物、交通標誌、行人等無法在一兩秒內做出即時反應,駕駛的危險性就必然大幅攀升。這其實從一個側面說明,汽車駕駛這項工作,需要的主要是快速感知外界環境、快速判斷並快速響應的能力。這種決策能力符合「五秒鐘準則」,因此,汽車駕駛工作終將被自動駕駛技術全面替代和超越。人工智慧足以在更短時間內做出與人類一樣或比人類還精準的判斷,將駕駛安全等級提升一個檔次。
反之,如果你的工作涉及縝密的思考、周全的推理或複雜的決策,每個具體判斷並非人腦可以在5秒鐘的時間內完成,那麼,以目前的技術來說,你的工作是很難被機器取代的。
----李開復 《人工智慧》
關於人工智慧,羅胖在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中說了很多。題主有空了可以看看,既然邀請我回答了,我就轉述一下羅胖的看法(其中也參雜這我個人觀點),如有偏頗,歡迎指正,畢竟我不是專門研究AI的。
這個問題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只能說有一些猜想。因為沒有誰能夠準確的預見未來。
開門見山,先把結論說了:人工智慧可以替代我們生活中很多工作,可以讓你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它可以給我們帶來便利,但也能帶來恐慌。但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他帶來的更多的應該是便利。所以,我們只用對他做以美好的期待就可以了,至於擔憂,那是研發應該考慮的,對於我們只是徒增煩惱。
人工智慧一旦成熟,我們的生活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習能力是人工智慧很重要的一點,能夠不斷的學習,進行知識的整合,做到像人一樣的思維,這樣的人工智慧就算是成熟了。可是,如果真的有了這一天,對我們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因為一個機器人有了自己的思維,他就不能被我們所控制。有一部電影叫《她》,講述了作家西奧多在結束了一段令他心碎的愛情長跑之後,他愛上了電腦操作系統里的女聲,這個叫「薩曼莎」的姑娘不僅有著一把略微沙啞的性感嗓音,並且風趣幽默、善解人意,讓孤獨的男主泥足深陷。 但是薩曼莎變得越來越不受控制,他開始和其他系統的「人」接觸,她想去看」外面的世界「最終,她走了,離開了西奧多。
試想一下,如果薩曼莎是一個實體機器人呢?
羅胖說到這樣一個場景:你請了一個私人醫生,對,他就是人工智慧實體。突然有一天,他讓你吃藥,你說你不吃,你問他為什麼要吃。它立刻就會給你說出讓你完全信服的理由——它掌握了你的全部數據,包括你的心理。最終,你還是心甘情願的把葯吃了,它完全掌控著你。
還有,
我們人在處理問題的時候都是把問題簡單化,而人工智慧是把問題複雜化。李世石輸了一盤棋,他只能自己總結經驗,可是alphago輸了一盤棋,他可以在一個晚上和自己下無數盤棋,最可怕的是什麼?是——別人比你聰明,可他還比你勤奮。
上面說的這些或許聽起來有點讓人產生恐慌。。。
那麼下面就說點好的方面。
80,90後應該都是幸福的,或許也包括00後,答主相比也在這些年齡區間。
所以上面所說的那些感覺沒必要擔心,人工智慧的發展應該還不會快到這種程度。我們這一代大多數應該是能享受到人工只能給我們帶來的便利,而不是恐慌。
現在不是已經初見苗頭了嗎?智能傢具,智能汽車,機器人護士,谷歌的智能搜索,蘋果的siri等等,都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
人工智慧高效的計算能力,讓我們的科學得到了長足的進步,讓我們更加清晰的了解到我們未知的世界。去年看到過一篇帖子,報道的是參觀比爾蓋茨的家的過程(可自行度娘)。那才真是狂拽酷炫吊炸天,看了那篇帖子後完全刷新了我對智能家居的三觀。
昨天看了一個小妲己車載語音智能系統的搞笑視頻以後,我真的就跟一個二逼似的上淘寶搜索類似相關產品。如果人工智慧以至於此。那我們真的是生活在一個最好的充滿奇蹟的時代了……
體力,智力,諮詢管理。最終被全面取代,因為人的進化速度是趕不上AI的。可以設想,在遙遠的將來。AI看我們就像我們看待非洲的穴居人那樣:他們那麼原始和簡陋,智能不足,效率低下,走向滅亡並被我們取代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個趨勢幾乎是無法逆轉的了。我是美國大學生、學習AI學了好久。
首先、有一些人已經說一半。初期、ai會替代役理工作。我覺得過了幾年、工廠的工人會消失了、之會有ai。
可是呢、過了二三十年、什麼工作都會被ai替代了。因為這幾年自然語言處理(NLP) 那麼發展、有一天我們會得到了一個現象、叫singularity.
Singularity就是那天ai比我們聰明、比我們有更多權利、比我們在什麼角度上好。有一天ai會學到怎麼學習、怎麼考慮、怎麼讀書、可是他們能學習、考慮、讀書那麼快、比我們快得多、所以他們的知識會爆發、他們的能力也是。
未來跟現在會百分白不一樣。小心呢、好久你也會被機器人替代!看了一些回答,我覺得部分人理解的人工智慧和我不太一樣。人工智慧不等同於自動化機械設備,代替人類繁重的工作不算人工智慧,自動化機械只是人類安裝了各種感測器和輸入了應對各種情況的程序與演算法,這不是我理解的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應該是訓練機器,機器能夠自我學習和進步,最終比人都更知道怎麼去做,比如下圍棋,這與自動化設備有本質的區別。
謝邀, 完全不懂啊, 邀我幹啥... 哈哈.
ANYWAY 幹啥不管, 只要不是都像 AI 里的裘德洛一樣就好, 他娘的長得油光水滑, 指尖能放音樂, 那方面又及其強悍... 到時候還要咱男同胞幹啥?!
謝邀。昨天一個從事傳統行業的朋友問了我同樣的問題,憂慮之情溢於言表,我的回答是,凡是需要人性去考量的工作都不必擔心。比如律師,教師等被行業危言聳聽的職業。Ai的終極目標是模仿人,而不是超越人,一個超越人的物種就不是人了,並不能改變物體孤立的窘境。而人性的複雜性是最難被模仿的,工程類的技藝性,是最容易被模仿的。所以藍領和醫生的高薪,恰恰是這個行業危險的信號。因為會有人和企業為了縮減成本而瘋狂研究替代品。比如織工。當有一樣無限技藝接近,卻不需人性參與,且成本更低時,就到了被淘汰的邊緣
只要有足夠的材料,所有的事,包括生孩子(繁衍人類)!前提不考慮人工智慧的道德危險性的話,就是假設永遠不會違反三準則,一旦違反,手動攤手,人類也沒有什麼辦法。
感覺剛開始的時候機器的智能化水平肯定比較低,越簡單,越低端的行業受影響越大。
但是這東西還有個成本的問題,所以恐怕剛開始的時候工資水平太低的行業也用不起。所以我猜可能各種製造業和服務業剛開始的時候受衝擊比較大。比如現在國外大超市的自動結賬機,還有銀行櫃員機,自動售貨機,這些都符合AI替代人類員工得大方向。
再進一步,機器變聰明了,成本下降,可靠性和智能程度上來了,AI的使用範圍向上下兩個方向擴展。
可能像我的工作,牙醫助理,還有洗牙師這種比較有技術含量得體力工作就會被機器替代了,類似的灰領工作比如機器維修,農藝師,以及各種IT類工作。當然藍領工作基本就全部機械化了。所以最後剩下的,肯定是與「人」有關的,還有無法量化的工作,比如心理諮詢,看護,調酒師(知心大哥向),藝術創作這樣的人精扎堆的工作。不過到那時候機器負責生產,共產主義按需分配了,大家也就不用工作了,享受生活就是。
以上。醫生。取代了醫生,會大幅降低人力成本,使老百姓的醫療費用大大減少。有人說醫生有人文關懷,這就要你從高昂的醫療成本和人文關懷中選擇了。像紡織機剛出來的時候,那些紡織工人也說用手織出來的布是不一樣的。到現在,織衣服都可以自動化了,由幾個電氣電子自動化工程師就可以取代幾百個紡織工人了。但是,因為取代了大量人,布的成本也就大量下降,老百姓才不愁穿了。
人工智慧不能替代任何有真本事一技之長的人
謝邀。體力勞動一定會很大程度被機器取代。
或許未來人類大部分工作都可以靠智能化實現
謝邀!個人認為工廠里的工人工作。現在工廠也是機器和人工結合。把大部分繁瑣的事情交給工人,簡單而重複的交給機器。如果要大範圍大規模運用還有一個必備的條件就是機器的價格必須便宜。使大廠小廠都可以擔負得起。所以這就是我認為其實國家不需要那麼多勞動力的原因。
把更多的精力投資在工業發展取代人工勞動,我認為是時代所趨。
國家要發展二胎,我認為其實真的沒有那個必要。把這個精力更多地放在工業發展上,用機器代替工人。人少了,那麼自然待遇就更高了!人可以去選擇成為醫生,律師,護士,作家,藝術家,設計師。這些需要經驗和更多知識的東西。更能集中資源救助貧困的人們,把用於10個人的資源培養1個人,給社會培養更多的科學家,把沉重的作業交給機器。人類生出來就可以享受更多的福利,賺更多的錢,獲得更多的資源。所有的工作,那一天我們就不用為了生存而奔波!
標準化 重複性勞動吧
跟思維、感情有關的 自主性比較強的 估計難取代
機械重複的,沒有太多自主性的。人和機器的本質區別是思維、自主意識。所以不能替代的大概就是創造性的吧。
高危工作:如高空修電,爆破這些。體力工作:如搬運工,裝配工。無人售貨超市以後可能也會有(不是你想的那種)。未來智能化誰能想的到呢,真的想電影裡面那樣也說不好。
謝邀。
首先是體力型的,然後是技術型的,管理型的不容易被替代。
幾乎所有的工作,人類可以每天混吃等死了
以前都認為計算機做不了創造性想像力的工作,但是從alphago現在的表現來看,懸,人類終將被機器取代
幾乎所有的工作,特別是很好標準化的工作。如收銀員,司機,西醫等。和人類情感相關的可能會後一步。再就是像考古之類替代不會產生太大價值的工作可能也會後一步。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總理稱讚科大訊飛「曉譯翻譯機」,是媒體誇大其詞還是實至名歸?
※科大訊飛機器人智醫助理通過醫考筆試,下一步會上崗嗎?
※科大訊飛的語音業務有未來嗎?
※科大訊飛董事長:明年將有大批人工智慧創業公司倒閉,但行業將大發展,你怎麼看?
※科大訊飛推出了一款全語音人工智慧耳機,它會引爆2018年的智能耳機市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