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好的方法能提高議論文寫作能力?

高中語文考試一般都是以議論文為主,加上題主根本不太會寫議論文,一般都是看完題目之後腦袋一片空寫不出什麼東西。


高分作文法

詩情畫意有哲理

高考語文作文快速構思「六步法」

  一、析「題」

  「審清題目,明確要求」是高考作文的重要能力之一。如果是「命題作文」,一般要明確兩點:一是「寫作對象」,二是「寫作題眼」,即文章的寫作重心。如「共享生命」,「生命」是寫作對象,「共享」是寫作重心。如果是「材料作文」,先要明確本「材料」有幾個感想點,俗稱「感點」,然後找出「傾向性」感點,確定寫作的對象。如果是「話題作文」,要剖析話題,挖掘話題內涵。如:據說猶太王大衛的戒指上刻有一句銘文:「一切都會過去。」契訶夫小說中一個人物的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銘文:「一切都不會過去。」一位哲人曾說:「成功和失敗只代表過去,忘記過去才可能走進新天地。」另一位哲人又說:「過去不能忘,因為歷史是一個永遠的存在。」到底什麼不該記憶,什麼該記憶?請以「忘與不忘」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此話題所包含的內涵很豐富,可作如下聯想和分析:

  1.你愛別人,可以忘記;別人愛你,但不能忘。

  2.你幫助過別人,可以忘記;別人幫助過你,但不能忘。

  3.你對別人有恩,可以忘記;別人對你有恩,但不能忘。

  4.別人對你不好,可以忘記;你對別人不好,但不能忘。

  5.現在的成功與榮耀,可以忘記;過去的失敗與教訓,但不能忘。

  6.生活中的煩惱,可以忘記;生活中的快樂,但不能忘。

  7.生活中牽掛精力的瑣碎小事,可以忘記;自己的理想、目標,但不能忘。

  二、 切「入」

  高考作文是選拔性考試,既有規定性,也有技巧性。高考作文尤其要有亮點,與眾不同,

  寫出自己的個性,「切入」角度很關鍵。「切入切入」,就是先切而後入,從切出來的眾多角度中尋找一個最佳的角度作為自己文章的突破口。尤其是「大題」,一般要「小作」,就易「上手」,千萬不要大進大出,泛泛而談。上題中的「共享生命」,就可以採用設問法來選一個角度,什麼叫「共享」?怎樣「共享」?如「交換」這個題目可以採用切割的方法來選一個角度:

  1.從交換的價值上,可對等價交換、不等價交換,聯繫現實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進行議論。

  2.從交換的形式上,可記敘一次有意義的主動交換、被動交換、公開交換、秘密交換。

  3.從交換的性質看,有偉大的交換、卑劣的交換、奇妙的交換等。

  4.從交換的對象看,有高層次的思想、學術的交換,愛心的交換,生命的交換,也有普通平常的交換等。  

三、 用「本」

  很多考生到了考場苦於沒有材料,其實,我們所學過的課本就有豐富的資源。以「忘與不忘」為例,就可以想到:杜甫忘掉的是茅屋為秋風所破,「床頭屋漏」無干處,不忘的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海倫凱勒忘掉的是雙目失明的痛苦,不忘的是堅強樂觀,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史鐵生忘掉的是肢體殘疾,終生與輪椅為伴的痛苦,不忘的是對人生對社會的深沉思考等。如果把我們所讀過的課本和課外所讀的書籍,花點時間理一理,歸一歸類,就會發現這是一個「寶庫」。可用一句話來概括,分類做成「索引」,臨考前看一看,會受益無窮。此外大家做過的大量試卷,其中大量的閱讀材料,可按現代文、文言文、古詩詞分類,也做一個「索引」,歸併到課文的「索引」中,你會驚奇地發現這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四、索「源」

  大千世界變化無窮,客觀生活豐富多彩,只要留心就有材「源」。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等,親情、友情、師生情等,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等,冷暖寒暄、人生百味等。其間儲藏大量的事實論據。生活應該是作文材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材「源」。

  如「忘與不忘」就可以想到:非典時期生死存亡之際,以鍾南山為代表的一批醫務工作者,忘掉的是個人安危,不忘的是戰勝「非典」,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登封市公安局局長任長霞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忘掉的是個人的安逸與享樂,不忘的是打匪除惡,保一方平安。印度洋海嘯發生後,中國國際救援隊隊員奔赴救災前線,忘記的是瘟疫的傳染和生活環境的艱難,不忘的是祖國的召喚和神聖的使命和不忘的是在廢墟下呻吟的求救的呼喚聲。公交車調度員陳雙龍為維護城市乘車秩序,忘記的是個人的安危,不忘的是主持正義的責任感等。

五、選「體」

  高考作文一般「文體不限」,在選擇文體時需注意兩點:一是要根據作文題的傾向來定,如:「宋太祖趙匡胤開國之初,營建宮室。管理竹木材料的官員,認為各地運來的竹木長短不齊,不便管理,建議將其裁截整齊。趙匡胤便在他的條陳上批道:「你的手指和腳趾,難道沒有長短嗎?為什麼不截成一樣長呢?還是長的讓它長,短的讓它短好了。」請就此談談你的看法。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題目自擬。此題就適合於寫議論類的文章。二是要根據自己的優勢和積累來定,如「忘與不忘」的這個話題,或寫記敘、抒情類,截取生活的橫斷面,在對主人公的忘與不忘的刻畫中針砭現實;或寫議論類,告訴人們哪些該忘,哪些不該忘。

  六、謀「篇」

 作文的結構布局,不僅是一個形式的問題,而且關乎文意表達是否暢達的問題。作文之前,考生一般要打一下「腹稿」,做到心中有「數」,「數」者,結構規律也。起、承、轉、合,在落筆之前應該有所考慮;如從結構方式看,或總分式,或承進式,或並列式,或對照式。可以選擇小小標題的方式從不同側面表現;可以用蒙太奇手法分鏡頭組合;可用日記的形式刻畫人物心理;可用人物自述的方式敘述人的經歷;可以某一中心地點為舞台,通過側面描寫去展現等。

話題作文之布局謀篇

(一)立題

巧擬文題,一目傳神--標題要抓住人。

話題作文雖然確定了話題,但在立意方面,它卻是豐富多彩的。要寫好作文必須首先確定新的更具體的觀點,而標題就是立意的眼睛。

擬題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1、直言明旨法 如:《誠信是治國之道》、《張開雙臂、選擇博愛》、《痛苦也是一種精神財富》、《苦難是福》、《拒絕謊言》等。

2、藉助辭格法 如:《誠信:交往的橋樑》(比喻)《「放羊娃」說謊的代價》(借代)《言必信,信必果》、《誠信,難道也需要「出口轉內銷」》(引用)《誠為立身之本,信乃成事之源》(對偶)《金錢誠可貴,誠信價更高》(化用)《我誠信,我美麗》、《誠信風來滿眼春》、《誠信,愛你沒商量》(仿擬)《媽媽,再給我一點愛》、《誠信歸來吧》(呼告)《冰城留下冰冷的思考》(拈連)《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頂真)

3、算式法 如:《勤工×高科技=致富》 《成績≠素質》、《溺愛≠愛》(或《溺愛=害》)等。

4、提出論題法 如:《也說……》、《小議……》等。

5、提出問題法 如:《「班門弄斧」又何妨?》、《開卷一定有益嗎?》等。

6、翻新詞句法 如:《君子動口也動手》、《走你的路,也聽別人說》等。

7、並列概念法 如《奉獻與索取》、《付出與回報》等。

8、假設情景法 如:《假如……》、《倘若……》等。

9、自我矛盾法 如《「短處」恰似「長處」》、《放棄也是一種獲得》等。

10、反意引申法 如:《豐子愷畫畫不要臉》

(二)開篇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開篇要吸引人。作文開頭要具有較強的感染力,要讓人能「一見鍾情」,扣人心弦。

1、正向切題法: 開門見山,點明主旨,統攝全篇。

2、反向切題法: 要表達的觀點與傳統的一般的觀點相對或相反,可以開頭先「反向」肯定那些觀點,再回頭提出自己的見解。如:「人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中道理不言而喻,但我還要說「近墨者未必黑」,這主要取決於近墨者的自身素質。」

3、引言切題法: 作文開頭先引用一段或一句話(名言、警句、俗語、哲言等),作為文章的論點或引出中心論點。

4、複述切題法: 先簡要概括複述材料內容,然後提出自己的觀點。

5、以事切題法: 在作文開頭先敘述一件事――國家大事、世界要聞、凡人小事、自然現象、逸聞趣事、寓言故事等,然後根據所述之事提出論點,或從此事聯想開來,引出自己的論點,或只引出論題。

6、設問切題法: 在作文開頭就所要論證的觀點或話題提出疑問,然後在回答中進入話題或提出觀點。

7、釋義切題法: 在作文開頭對有關概念的含義進行解釋,在解釋中提出或暗示出自己的觀點,如:「機遇,顧名思義,就是指偶然遇到的機會。很多人感嘆自己懷才不遇,或許也就是感嘆遇不到機遇。其實何必感嘆,機遇當然不可能心想事成人人遇到,否則,又何謂機遇。」

8、類比切題法: 在作文開頭列出幾個屬性相關的觀點或事物,通過類比,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要議論的話題。如:「一塊磚、一片瓦,微不足道,但是,千塊磚,千片瓦就能建設起宏偉大廈;一棵樹,微乎其微,但是萬木成林,就能吸煙滯塵,防風固沙。由此我想到了要改變社會風氣這個問題。」

9、懸念式開頭: 開篇以特寫鏡頭寫出事件某個最富有吸引力的片段或事情的結果,以設置懸念,如:「小凡自殺了!」「不會吧,他平時那麼聽話,學習成績又是那麼好,怎麼可能呢?」「是呀,他的爸爸媽媽是那麼的關心他……」

10、詩意式開頭,也稱整句式開頭: 運用排比、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採用駢句、整句的形式開頭,來議論點題,抒發感情,總領全文,以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如: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濃烈,或馥郁,因為誠信,它變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或悲泣,因為守信,它變得悅耳;生活如畫,或明麗,或黯淡,或素雅,因為誠信,它變得美麗。生活如書,書中的字要我們用誠信認真地去寫,我們的生活要我們用誠信去呵護。

(三)結尾

文如撞鐘,餘音不絕--結尾要打動人。(打動人心,發人深思)

1、畫龍點睛法. 如果在文內沒有明確指出觀點,在結尾時,要用一句或一段簡短的話明確點出文章的觀點,卒章顯志,畫龍點睛。

2、照應開頭法. 文章開頭提出論題或觀點,中間生髮開去,進行分析論證,結尾時再回到開頭的話題上來。

3、請求號召法. 在前文講清楚道理的基礎上,向人們提出某些請求或發出某種號召。

4、引言發揮法. 引用別人的話作為文章的結尾,或引言後再略加發揮。發揮的內容,可以是對引言的解釋、分析、評價;也可以是由引言得到的啟迪、鼓勵、警戒;還可以根據引言發出號召,促人思考。

5、排除誤解法. 有些作文,對一些傳統的觀點大膽提出了新見解,新看法,足以振聾發聵。但這些新看法一般只是針對某些具體情況而言,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而傳統觀點也往往有其成立的背景。文章的論證部分闡述了新觀點成熟的道理,那麼結尾將可能產生誤解的地方解釋一下,以自圓其說,言之有理。

高考議論文的結構

古人云:「凡制於文,先布其位,猶夫行陣之首次,階梯之有依也。」梁啟超倡導的作文法也是一貫主張把布局謀篇放在訓練的首位,而把字句末節放在次要地位。可見如果不把要闡述的道理證明的觀點先構思好安排好,那就只能是文章未成而先毀。

議論文的結構布局是指通過某種合理的論證方式把論點、論據有機地組合起來。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議論文的整體結構:

提出問題(引論)------鳳頭

分析問題(本論)------豬肚

解決問題(結論)------豹尾

1.鳳頭------引論

提:提出論題、論點

「萬事開頭難」,作文的開篇往往奠定了全文的走向與謀篇布局,閱卷老師也能從中看到考生的思想才智,因此精心打造好作文開頭是件刻不容緩的事情。考試作文時間緊,文章不求長,開頭最好開門見山,儘快切入題旨,儘快鮮明的亮出你的觀點。


如果是引材料作文則更要注意簡潔,對較長材料不能照搬,要圍繞自己選擇的角度,結合自己的中心論點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一般來說,開頭最好控制在100-200字以內。

例文片斷1:江西考生《聽取心靈的召喚》的開頭

曾幾何時,在眾說紛紜中彷徨,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曾幾何時,在他人的隻言片語中迷茫,缺一雙飛離困惑的翅膀;曾幾何時,沒有選擇堅守抑或聽取的膽量,心中少一片照亮前路的陽光……朋友,別把心灰別把氣喪,請聽取心靈對真善美的呼喚,讓心靈之燈為你導航!

2.豬肚------本論

證:證明觀點的正確;

聯:聯繫實際,進一步論證;

議論文本論部分的結構應顯示分論點之間的邏輯關係

(1)總分總式(分的部分呈現並列式結構)

例文2 做真正的自我

   河南考生

   即使世俗的圍牆擋住你萬丈豪情,但擋不住你鏗鏘的步伐。做真正的自我,那是陶潛的五斗詩魂;即使厚重的夜幕擋住你滿天星斗,但擋不住你心中的燈火。做真正的自我,那是文天祥的零丁絕唱;即使歲月的樊籬擋住你堅強的身軀,但擋不住你忠貞的信念。做真正的自我,那是屈平的水中離騷。

五斗詩魂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流雲伴著坎坷,來到美麗的桃花源;風雨帶著憧憬,來到清幽的山澗;萬丈紅光透過雲霧,照射在晉代的山鄉小巷……做真正的自我,不為五斗米折腰,你放棄了污濁塵世和榮華富貴,只為做真正的自我,遠離勾心鬥角的官場。江岸邊,菊花旁,你陶然其間,這是飄逸洒脫,這是自由不羈。


快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陶潛的五斗詩魂。

   零丁絕唱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故國河山淪陷的無限憤慨與悲愴,昔日繁華的宮殿早已化為斷壁殘垣,你像那天邊孤獨的雲無處著落。河山萬里依然故我,你低頭回望,滿眼是百姓流離,屍骨遍野,無限感傷湧上心頭。但你做真正的自我,寧死不降,一行熱淚灑江天,成為零丁洋中的千古絕唱。

   壯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文天祥的零丁絕唱。

    水中離騷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記憶順著汨羅江,流過春秋,越過戰國,當秦攻破郢都的那一刻,你悲憤至極,在嘆息中,在號哭中,在悲痛中,你雖背負太多的辛酸,但卻做真正的自我,用生命表達你對祖國的忠貞與高潔的品行。

   悲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屈平的水中離騷。

  一縷清香一份洒脫,做真正的自我,展示高潔與傲岸,那是陶潛的五斗詩魂!

   一江春水一曲悲歌,做真正的自我,滿載大江與汪洋,那是文天祥的零丁絕唱!


一頁歷史一面鏡子,做真正的自我,昭示理性與忠貞,那是屈平的水中離騷!

〖點評〗結構清晰。先總說,主體部分以小標題的形式分述,藉助陶淵明等三位歷史名人的行為(分別頌揚他們「自由不羈」「寧死不降」以及「忠貞與高潔」),來詮釋文章主旨——「做真正的自我」,顯得生動形象。收篇處呼應開頭,思路清晰而嚴謹。 (2) 橫列式分層論述結構引論 提出分論點分論點(一) 擺事實          講道理          提出分論點本論 分論點(二) 擺事實          講道理提出分論點分論點(三) 擺事實       講道理結論
總結觀點[例文]:「?」的聯想「?」像那科學天空的北斗七星,「?」像一把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更像是人生道路上的方向盤。「?」引導著千千萬萬的人為追求真理而奮鬥不息,為獲得答案而冥思苦想。「?」能引發人們對自然的思考,從而推動科學的進步。身為天主教神職人員的哥白尼對地心說大泊爾膽地提出了懷疑,終於成為日心地動學說的創始人。沉重地動搖了封建神學植物的統治地位。牛頓由蘋果落地而提出疑問,終於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故事更是傳為科學史上一段佳話。愛因斯坦在介紹他成功的經驗時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的追究問題罷了。」正是這樣大膽的質疑,對任何事情都要問為什麼的精神才使科學有了今天這樣的長足發展。「?」能啟發人們時社會、對世界的思考。《蘇菲的世界》這本書里,一個小女孩面對「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的問題開始了對生命對世界的哲理思考。托馬斯·莫爾面對羊吃人的社會現象,思量著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形態,從而為我們描繪了《烏托邦》。馬克思更是無數次地問自己:「資本主義制度怎樣才能滅亡?」通過對大量工人運動經驗的總結,他終於使「一個幽靈在歐洲上空盤旋。」正是一個又一個問號盤施在哲學家的心中,使人類智慧的花園裡百花競放,爭奇鬥妍。「?」引發著人們對人生的無盡思索。從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天問》,到稱霸中原,成為一代豪雄的曹操的名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從東坡居士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到毛澤東的「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從車爾尼雪夫斯基的長篇小說《怎麼辦》,到張誨迪的《生命的追問》,古今中外的人們通過小小的「?」表達了無限的意念、無窮的思緒。「?」的確是一個神奇的符號,無比智慧的人類發明了它,它又促進了人類智慧的增長。對於「?」的無窮魅力,您是不是也該多問幾個問號呢?〖點評〗本文思路結構:引論:比喻兼排比引論   分論點(一) 「?」能引發人們對自然現象的思考,從而推動科學的進步。本論 分論點(二) 「?」能啟發人們對社會、結世界的思考。   分論點(三) 「?」能引發著人們對人生的無盡思考。結論:「?」的確是一個神奇的符號。(3)縱貫式分層論述結構引論 提出中心論點         分論點        分論點        分論點本論 分論點(一)分析論證 分論點(二)分析論證 分論點(三)分析論證         小結         小結         小結結論
總結觀點[例文]:敢為天下先寫下這個題目,便覺得有些唐突古人的味道,先聖老子以「不敢為天下先」為三寶之一,去掉一個「不」字,豈不成了對台戲?筆者實在沒有褒貶古人的閑情,因為古人自有他們的處境。我這裡說的只是正在建設新生活的人們,應該以何為「寶」的問題。我們正生活在—個除舊布新的歷史時期。許多新的情況需要我們去研究,新的路子需要我們去探索,新的局面需要我們去開創,新的經驗需要我們去總結。這一連串的新無不跟「先」聯繫在一起,新的形勢時刻都在召喚著立志改革的人們先想、先說、先干、先攀上高峰。在我們英雄的國度,這樣的人物已經和正在不斷地湧現,他們執著地堅持革新、創造、前進,在自己生活的詞典里莊嚴地寫上:「敢為天下先!」「先」的一端孕育著成功與勝利,另一端則又潛伏著失敗與挫折。「先」與「險」往往是毗鄰的,且不說歷史上多少天才的創見、勇敢的改革曾被視為異端邪說,因而厄運連錦;即使是今天,改革者的道路,也絕非平坦大道。首先,是要擔風險的,老子的那個「寶」至今仍為一些人所賞識,恐怕多半是被這個「險」嚇出來的。別人沒有說過的話,不說;別人沒有走過的路,不走;「險峰任人占,我自保平安」——這就是他們的生活邏輯,以致在他們主管的地方和單位,有如一潭死水,很難見一些波瀾的生氣。然而,歷史總喜歡捉弄人,—味求平安反而不見得平安,因為歷史的潮流總是在衝擊著那些安於現狀者的地盤,或者把他們卷向波峰,或者把他們拋進波谷,正所謂「樹欲靜面風不止」。而險呢,則恰恰是通往平安的大道。改革家王安石的名言:「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哲人睿語,頗堪深思。那些敢為天下先的改革者形象實在是可歌可泣的,這不僅是在他們昂首奮進的時候,也是在他們遇阻絆倒的時候,因為即便是絆倒,那身軀也是向前的。

〖點評〗本文的思路結構:引論:借老子的話反托引論本論:分論點(一)因為「新」 分論點(二)因為「先」
分論點(三)因為「先」所以要「先」     所以有「險」      而有「安」結論:那些敢為天下先的改革者形象實在是可歌可泣的。(4)正反對比論述結構A、 正反對比論述結構常式:   引論 正面提出論點       正面論證 正面說理            正面舉例本論  
反面提出論點        反面論證 反面說理            反面舉例結論[常式例文]學然後知不足河水來到浩瀚的大海,就會望洋興嘆,感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井底之蛙跳出井底,看到無垠的天空,就會自慚孤陋寡聞;我們通過學習,就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更加謙虛、更加努力地去學習。學習能豐富我們的知識,開闊我們的視野,使我們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從而更加謙虛的去學習。不斷的學習過程就是對知識領域不斷開拓的過程,每開拓出一片知識的荒地,就可以種下一片智慧的種子,以努力作陽光,把汗水作基肥,智慧的種子就會生出智慧之芽,開出智慧之花,結出智慧之果。隨力著知識的逐漸積累、增多,就會發生從量到質的變化,從狹小的知識境界到更廣闊的知識境界的升華。人們常說,「登高」便可以「遠望」,遠望才能夠開闊視野。在知識的海洋里,知識境界愈高,視野就愈開闊;視野愈開闊,就愈覺得自己掌握的知識不過「大海之一滴」而已,於是便愈知己之不足;愈知己之不足,便愈是謙遜虛心.學習起來便靠是勤苦,所以他達到的知識境界就愈高。不學習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總是自高自大,不可一世,其實,選種人的知識太淺薄不過了,任何博學多才的人都不會自滿自足。學習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此,這種人即便有滿腹的才學,也會像高空中洋洋自得、自做美夢的雲雀一樣,從虛幻的雲霧中墜落下來。摔在現實的岩石上。不是嗎?夜郎自大的清王朝,以「天朝」自居,不願意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閉關自守,結果使中國變成一個匍匐在洋人鐵蹄之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不學無術,自高自大,同樣是我們做學問的勁敵。由此看來,我們只有通過學習,在學習中不斷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自謙自勵,才能在探求知識的道路上永不知足,永遠進取。(本文作者張明厚,1985年考入北京大學)本文思路結構學然後知不足 引論――類比引論法 類比體 河水望洋興嘆

井蛙自慚孤陋

本體: 我們學然後知不足

本論 正面論證
正面提出論點――學習能使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正面說理 比喻論證――以拓荒比學習

層進論證――八個「愈」字

正面舉例(無)

反面論證 反面提出論點――不學習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不足而自高自大

反面說理――比喻論證――雲雀之喻

反面舉例――清王朝閉關自守

結論――我們只有在學習中不斷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有自謙自勵,永遠進取。

[變式例文]學然後知不足雄鷹只有當它搏擊藍天時,才知道天空是多麼遼闊,而自己又是多麼的渺小;小溪只有在奔人大海時,才知道海洋是多麼寬廣,而自己又是多麼微不足道;同樣,-個人只有當他學得愈多時,才知道學海無涯,而自己學到的知識只不過是滄海之一粟罷了,他才懂得要永無止境地進取,用句俗話說,就是。學然後知不足"。有些人往往不願意學習,不願學習當然就與求知領域接觸得少,也就不知道未知領域是多麼深遠奧妙。自然不會感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以為自己還很有知識。這正如井底之蛙,不願跳出井口,不知天高地厚而自鳴得意。我國南朝梁文學家江淹,早年以文章著名,被譽為"江南才子",後來他不思進取,不願繼續學習,最後留下了"江郎才盡"的笑話。我國古代還有這樣一則寓言講的是-個楚國人學習駕船的故事。起初他的師傅在平靜的水面教他,不幾日,他便能操舟自如。於是他以為自己"盡操舟之術",不願繼續學習,就辭退了師傅。後來他駕舟到江里去,江里浪濤翻滾,他只落得"四顧膽落,墜槳失舵"的結局。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深入學習就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也就不能真正掌握一門知識。相反,學習就能使人感到自己知識的不足,學得愈多,就愈感到不足。著名科學家芝諾曾經用一個生動的比喻來說明這個道理。他用一個圓的內部來表示自己已掌握的知識,而用圓的外部表示未知的知識,他說一個人知識越多,這個圓就越大,,這個圓的周長也就越大,與未知領域的接觸也越大。因此,他對他的學生說:「從這個意義上講,我不知道的東西比你們多些。」這位科學家正是始終不滿足,不斷地進取,才在科學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學然後知不足,首先必須學,而且要不斷地學,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較多的知識,才能更感到自己的不足,也只有永不滿足,才能促使自己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取。魯迅先生說:「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列寧說:「最有害的,就是自以為我們總還懂得一點什麼。」巴甫洛夫說:「你們在任何時候也不要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不管別人怎樣器重你們,你們總要有勇氣對自己說『我沒有知識。』」這些教誨,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要不斷進取,永不滿足。朱熹有詩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果把知識比作那渠中的清水,那麼學習就是知識源泉的源頭。只有永不滿足地學習,才能使知識的源泉永不幹涸,永遠流出清澈的泉水,澆灌出智慧的花朵,結出豐收的碩果。

(本文作者田緒紅,1985年考入清華大學)本文思路結構學然後知不足 引論――類比引論法 類比體 雄鷹搏擊藍天

小溪奔入大海

本體 學然後知不足

本論 反面論證
反面提出論點――不學習也就不會感到不足

反面說理――比喻論證――井底之蛙

反面舉例 江郎才盡

楚人學舟

正面論證 正面提出論點――學然後知不足

正面舉例――芝諾的言行

 正面說理- 魯迅語

列寧語

巴甫洛夫語

結論 引用:朱熹語

比喻:只有永不滿足地學習,才能使知識的源泉永不幹涸

例文.

遺人玫瑰,手有餘香

   山東一考生

  外國一位著名的企業家曾說過: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我不會坐視不管,我會儘力幫助他,這樣做不但不會讓我損失什麼,反而會給我帶來榮譽,讓我的事業更加順利。這便是一種雙贏的智慧。當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無形之中體現出自己的價值,讓自己贏得競爭中的優勢。

  因此,我們應善於利用雙贏的智慧,用自己的長處來彌補別人的短處,從而使自己的長處得到彰顯。

  當我們能夠積極幫助別人時,自身的價值便會得到體現,會使自己獲得極高的信譽。二戰結束後,各國經濟極度蕭條,企業由於受到戰爭的破壞,資金匱乏。而此時各國銀行大多停止了接濟困難企業。然而,此時的花旗銀行卻積極辦理各項貸款業務,儘力挽救各國企業,幸運的是,企業由於受到援助,迅速發展,促進了經濟的復甦,並按時歸還了花旗銀行的貸款。花旗銀行的這一友好舉措,不但沒有使自己蒙受經濟損失,反而給自己帶來了極高的信譽。在此後的發展中,花旗銀行憑藉良好的信譽,使自己成為世界知名銀行之一。這一雙贏的做法不但救活了企業,而且讓花旗銀行彰顯了自己的長處。

  相反,當我們不善於採取雙贏的智慧,不樂於施助於人時,那麼自己本身的發展便會極為緩慢,因為我們沒有體現出自己的價值,不會獲得別人的信任。外國一位傳教士曾經說過:「當他們去攻擊革命黨的時候,因為這與我無關,所以我保持沉默;當他們去攻擊農民軍的時候,因為這與我無關,所以我保持沉默;而現在他們來攻擊我了,我該怎麼辦呢?」這名傳教士由於以前沒有幫助過別人,現在便處於四面楚歌的境地。現在的一些企業利用詆毀別人的手段來達到提高自己的目的,這樣做是極不明智的,它不會贏得買家的信任,反而會敗壞自己的聲譽。


由此可見,通過幫助別人來彰現自己的長處,這種雙贏的智慧可以促進我們自身的發展。

  那麼,我們要懂得幫助別人,自己身處危難之時,別人也會來幫助我們,這樣更有利於我們的前進。

  「雙贏的智慧」讓你我共同享利,並有利於自己長處的彰顯。

3、結論------豹尾

  結:收束全文。

   古人云:「一篇之妙在於落句」,尾段的得失一定意義上註定了文章的成敗。議論文寫作要求觀點的統一,布局的嚴整緊湊,這同時就在提醒著我們要努力寫出精彩恰當的結尾。就針對議論文而言:第一,尾段必須與首段相呼應,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結尾要扣題。第二,尾段要精練平實、富有深味,乾脆有力而又發人深思。

例如:2004年滿分作文四川考生《生命如風》「惟有風,可以穿越荊棘。惟有學習風,我們才能藐視一切挫折,讓痛苦煙消雲散」。

高考例文: 聽取心靈的召喚(2004年高考滿分作文)

    曾幾何時,在眾說紛紜中彷徨,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曾幾何時,在他人的只語片言中迷茫,缺一雙飛離困惑的翅膀;曾幾何時,沒有選擇堅守抑或聽取的膽量,心中少一片照亮前路的陽光……朋友,別把心灰,別把氣喪,請聽取心靈對真善美的呼喚,讓心靈之燈為你導航!

   是的,聽從心之召喚。

   既別深陷於剛愎自用的泥潭,也別迷失在莫衷一是的他鄉。翻開歷史的冊頁,你會看到商紂王不納良言只落得家破人亡,劉阿斗沒有主見只能在可悲可笑的人生舞台上將蜀國埋葬。而當你關閉心靈之窗,不再與世界交往,你只能給思想加框,心靈上綁,永遠不能在生活的無垠藍天上自由翱翔。

   是的,聽從心之召喚。別去想那些把無數庸者掩埋的蜚短流長,也別計較「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積毀銷骨」的力量。你悲傷,是心在低吟;你微笑,是心在歌唱。別人指手畫腳時你巋然不動是一種榜樣,別人的非議與指責只會更好地映襯出你的勇氣與度量!只要問心無愧,你的腳步便走得穩當。位高權重時選擇他人的勸誡還是無休止的褒獎?榮譽加身時選擇他人善意的勉勵還是諂媚的頌揚?慾壑難填時選擇無休止的自我膨脹還是一句箴言——「無欲則剛」?只要堅守心靈之燈對真善美的期望,它終將為你指引最正確的方向! 

   是的,聽從心之召喚。別讓雙眼被道聽途說的表象皮毛蒙上,也別把「懷疑論」的精神弄得太過誇張。無論對人對事,千萬不要只憑陳年老賬,讓心靈的天平總是空空蕩蕩!揚棄中多幾分審視與估量,選擇中找准真理的重量。當歧路亡羊,墨子會嚎啕大哭,是因為沒有心靈之燈為他導航;孟子「當今之世,捨我其誰」的霸氣,就是「當仁不讓」思想下的個性張揚。當你不熟悉情況,多詢問詢問,恰好似「入山問樵,入水問漁」,是找到捷徑的良方;可是正直與良知要求你這樣或那樣時,你就該勇往直前,千萬別迴避,別退讓!

   聽取心靈的召喚吧,不要師心自用,也別全盤吸收。當你有心靈之燈為你導航,你的生活之路才能走得坦坦蕩蕩,讓愛你的和你愛的人心中充滿陽光!

〖點評〗議論文論點要明確,使論點明確的方法是:①開頭就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②同時還應注意到,加深強化觀點的最好方法就是反覆吟詠、多次點題。 本文通篇點題達五次之多。這樣不僅使論點突出鮮明而且全文旋律往複蕩氣迴腸。

話題作文的謀篇布局

謀篇布局其實就是講結構問題,結構是文章內容的組合構造,是文章思路的外觀。文章的內容要通過組織安排才能表達出來,文章的主題也要通過結構來加以凸現,所以,輕視結構的作用,忽視結構訓練,是錯誤的認識和做法,勢必會影響作文的質量,影響考試作文的成績。結構完整,主要是指作文思路展開有序。形式上有頭有中有尾,前後照應,上下連貫,沒有主次不分、殘缺不全的毛病;邏輯上線索清晰,層次分明,順序恰當,段落合理,沒有顛倒重複,混亂不清的毛病。

一、 完整的結構,是作文得高分的基本保證

在高考作文中還有很大一部分考生仍然存在著結構上的缺陷,或有頭無尾,或主次不分,或詳略不當,或「三段式」等等。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要注意弄清楚內容的主次、詳略,主要內容又如何處理,開頭與結尾又如何照應,如何過渡,如何分段等等。

1、開頭

好的開頭能使文章增色,也能引起閱卷老師的興趣。如何把文章的開頭寫好呢,這就要求在寫作時,文章的開頭要乾淨利落,不羅嗦,切入正題迅速。即使為了取得某種表達效果,在略加修飾後,也必須迅速入題,切忌修飾過長。

2、 過渡

過渡,就是指段與段之間的銜接,一篇文章在段與段之間的內容跳躍性很強時,就需要用一兩句話過渡一下,這樣文章的思路就會很順暢,沒有斷裂不銜接的缺陷。同時也要注意過渡的內容不能太多,多了反而顯得繁瑣累贅。過渡主要注意兩個問題:

(1)
文章哪些地方需要過渡?內容的轉換處。文章的內容由一層意思轉入另一層意思,一個部分轉入另一個部分,其相鄰之間需要過渡。表達方式的變換。如由敘轉議,由議轉敘,由敘議轉抒情等。寫作手法的變換處,如由倒敘轉順敘,由順敘轉插敘,往往靠過渡來實現。如《祝福》「然而先前所見所聞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斷片,至此也聯成一片了。」由前文的順敘過渡到倒敘祥林嫂的一生。

(2)
怎樣過渡?過渡的方法一般有三種:一種是用段落過渡,一種是用句子過渡,還有一種是用詞語過渡。另外,還可以通過小標題或序數詞來過渡。

3、照應

照應,就是指開頭與結尾的照應,前後文內部的照應,各部分之間的照應。文章缺少照應,就會給人一種不完整或是偏離題意的感覺。在寫作時,必須注意到照應的問題,照應手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1)首尾照應 文章的開頭與結尾遙相照應。這就是說,把開頭描寫的事物或提出的問題,在結尾處用各種方式加以深化或回答,給人以首尾圓合的印象。

(2)文題照應 這種照應法往往用在標題比較含蓄或含義比較深刻的文章中,必須加一定說明、注釋。因此行文對標題起了注釋、說明、點化作用。如魯迅的《為了忘卻的紀念》

(3)對話照應 就是以典型人物語言多次重複照應。如魯迅《祝福》中祥林嫂的口頭禪:「我真傻,真的,我單知道下雪的時候野獸在山坳里沒有食吃,會到村裡來;我不知道春天也會有。」這句話在文中多次出現,突出了孩子之死對祥林嫂的沉重打擊。

(4)細節照應 生動而典型的細節反覆出現,可以突出細節的典型意義。

(5)關鍵詞照應 即表達主旨的關鍵性詞句在行文中互相照應,互相補充。

(6)懸念照應 在作品中設置懸念,又不馬上釋念,而是反覆暗示,使讀者關心人物命運或事件結局的興趣愈來愈濃。

(7)伏筆照應 即前伏後應,作者在描寫、敘述過程中,對有聯繫的人物或事件預先提示或暗示,即埋下伏筆,待其出現後自然形成一種照應關係。

4、結尾

結尾也是文章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既不能虎頭蛇尾,也不能畫蛇添足。結尾是全文主題展開的最後完成部分,也是主題的深化,同樣不可忽視。文章開頭難,結尾也難。難就難在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而是依據文章本身的內容、形式特點,因勢而下,一脈貫通。也就是說,文章很多,但結尾不會相同。

常見的結尾方法:文隨意盡自然收束全文;含蓄式結尾(可以留下空白,給讀者回味的餘地。也可在結尾處用設問或反問句提出一個新問題,引發人去思考,從而使文章更深刻);結尾與題首有所照應;號召、總結式結尾。

二、 清晰的層次,是作文得高分的重要籌碼

一篇文章是由若部分組成的,各個部分之間的組合關係就是層次關係。層次關係是否合理、清晰,直接反映著思路是否合理和清晰。

有些考生作文的層次欠合理、清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劃分段落不合理,不是一段到底,就是分小段太碎,這兩種表現形式都讓人摸不清文脈;二是這個段落的內容和那個段落的內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糾纏不清。這些表現雖然不同,但是都反映了作者寫作前欠缺整體構思,想到哪兒寫到哪兒,心中沒譜,自然就模糊不清、雜亂無章了。

有以下方法可以做到層次清晰:

1、 點面結合法

「點」是指花費筆墨較多的、能有力證明論點的,並且是新鮮生動、比較獨特的某個事例,這樣的事例能讓人過目不忘。再用一個排比句,一個一個地羅列出與「點」內容相映的、同樣有針對性的、典型性的一般事例,這叫「面」,這些事例人盡皆知,所以只需要提及。雖然「面」可能一般化或陳舊,但這個「面」與「點」配合起來,能使文章顯得充實飽滿。

下面是一篇《挫而彌堅》的作文,作者先舉了愛因斯坦成才的事例做重點論據,然後寫道:

正是這種挫而彌堅的奮進精神,使愛因斯坦終於成為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由此,我還想到達爾文長達八年的環球考察;愛迪生經過幾十萬次實驗,才有了那造福人類的一千多項發明;唐玄奘艱苦卓絕的印度取經之行;還有中國女排的姑娘們用汗水和眼淚換來的勝利------

這段論據點面結合,「面」的事例縱橫交叉,有古有今,有中有外,思路清晰,有說服力。

2、 正反法

用內容相反的兩個論據從正反兩個方面來說明論點。如《神奇的記憶移植》一文便是從正反兩方面論述的:正面看,人類將變得神通廣大,社會乃至宇宙都將綻開人類文明之花;反面看,記憶功能喪失,知識理解困難。文章的論證一分為二,條理清晰。

3、 變換角度法

有位考生在《人生的選擇》中這樣寫道:

選擇誠實和信譽。不僅是對得起他人,更是對得起自己。假如你選擇了欺騙,總有一天會吞下自己栽下的苦果------

選擇讚美和歌頌。當一位比你出色的學友獲得嘉獎時,你能真心誠意地走過去說一聲發自內心的讚美和祝福嗎?------

選擇隱忍和堅持。人生的許多時候,不成功是因為我們面對困難的放棄和退縮,堅持下去,你會發現你比自己想像的要強!------

文章從不同的角度闡述心靈的選擇。用排比形式展開全文,呈橫式結構,富有說服力。

4、遞進法

指在內容上一個比一個深入的論據,如從一般事例到特殊事例,由小事例到大事例等,使文章呈層遞式結構。當然這種方法常常與論證的思路聯繫在一起。如有一篇《照鏡子的啟示》,文章先亮出觀點:「在工作和學習中,我們也應該經常『照鏡子』——堅持開展自我批評,力求不斷上進。」隨後圍繞這一主題,分三層論述:一是說「照鏡子」首先要選擇一面合適的鏡子;二是說要懂得照的方法;三是說照了鏡子之後,看到有不幹凈之處要及時洗刷掉,做一番細緻的整理工作。這樣層層深入,結構非常嚴謹。

以上所講方法,並不是篇篇都要用上,側重一點用好就行。但無論採用哪一種方法,都要注意與中心論點掛鉤,否則,你論證得再好,也有損文章的說服力,文章的結構就不可能做到嚴謹。

三、 幾個小技巧,可能讓你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1.可巧設一個題記

題記具有意蘊豐厚、情味綿長、語言精美等特點。巧設題記可以開宗明旨,可以創設情境,也可以展露才情,它能一下子撥動閱卷者的心弦,使閱卷者對你的文章頓生好感,所以不失為使自己的文章生色的一個妙招。題記的擬制,可以引用名人名言、睿智心語,也可以有感而發,自行雕琢。但無論採取何種方式,都必須作到:⑴暗合文旨,⑵意味深長,⑶富有文采。

如2001年有個考生是這樣設計題記的: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小半;如果你失去了誠信,那你就一貧如洗了。——題記

何為「誠信」,誠實、守信是也。綜觀歷史,這「誠信」二子浸透了多少人的血淚啊。

(《是誰在讚美皇帝的新裝》)

2.可擬設幾個小標題

把一個大的話題或意旨切分成三至四個既有內在聯繫,又各具獨立性的部分,並配以精當的小標題,既可以收到化整為零、各個擊破的寫作實效,也可以給閱卷者以結構清晰、脈絡分明的良好印象。小標題的擬制必須注意:⑴體現行文脈絡,⑵符合邏輯順序,⑶短語格式一致。

3.應講究合理分段

就閱卷者的視覺美感而言,文章以四至五段為宜。若寫成記敘文,自然有起因、經過、結果三大部分,但過程部分適宜按進程切分成二至三段;若寫成議論文,自然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大部分,但分析問題部分適宜按分論點或並列、對照、層進、總分等論證結構切分成二至三段。段落的切分應注意以下兩點:⑴各段意思要相對完整,⑵各段字數要相對勻稱(或全文各段相對勻稱,首尾勻稱、中間各段勻稱)。

四、幾種常用的結構方法

1、一線串珠法

在作文的謀篇布局階段,如能找到一個貫穿全文的線索,那麼眾多的材料就能很快串連成章。這叫「一線串珠法」。

線索有多種形式,常見的有:一是以時空為線索。就是按事件發生時間的先後和空間轉移次序,或以時間、空間交錯轉換作為線索。二是以問題為線索。指按事物的不同內容或問題的不同性質為順序來安排線索。三是以因果為線索。按事件發展的因果關係安排線索,按作者對人物事件的情感走向或認識發展為線索來組織敘述寫人。

如何選擇這條線索呢?一要能聯繫文章各部分,即線索能完滿地表達主旨,忠實地傳達作者意圖,把組織材料和表達主題統一起來。二要選用使用起來順手,不牽強的線索,能把不易聯結的材料勾聯起來,起到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三要選擇能貫一拯亂的線索,貫一為拯亂之葯,線索貫一是指有始有終。

2、 鏡頭組合法

審題立意以後,根據表達主題的需要,選擇幾個典型生動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片段組合成文,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鏡頭組合法」。

運用鏡頭組合法構思文章時,主要有兩種組合法:一是橫向排列組合,橫向組合一般以空間的變化為主,例如以「屋子」為題,可以寫家鄉的老屋,城市裡的高樓大廈,農村裡的低矮木屋等等;二是縱向排列組合。一般以時間的變化為主。仍然以「屋子」為題,可以選擇如下鏡頭來寫:遠古時期的洞穴,奴隸社會的木屋,封建社會的宮廷,社會主義時期的人民大會堂等等。

這是一種易於操作而又行之有效的快速作文構思法,它條理清晰,重點突出,形式簡潔,能充分展示作者的聯想、想像能力,又能使文章的內容豐富多彩。鏡頭組合法在結構形式上一般有兩種方式,或者用「一」「二」「三」將文章分為三到五個部分,或者給各部分加上一個簡明醒目的小標題,對各部分內容進行簡要概括。

3、 懸念解疑法

所謂懸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可以在開頭,也可以在中間)設置一個懸念使興趣不斷的向前延伸和產生欲知後事如何的迫切要求,所以懸念設置得好,就能收到吸引讀者始終懷著緊張情緒或關切地讀下去的藝術效果。在作品中設置懸念,一是可以使敘事避免平鋪直敘,使文章波瀾起伏,增強生動性和曲折性;二是可以吸引讀者,牢牢抓住讀者的心。

懸念解疑法的基本模式為:設置懸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懸念的設置一般有三種方式。第一種:一個懸念的提出、破譯、完成,往往是一個獨立事件的完滿收結,是對主題的一次較為完整的表現。此類懸念,不但是一種敘事方法,也是一種構思方法。因此,這類懸念從設置到完成,要有一定長度。就一篇作文來說,懸念不宜設置過多,一般有一兩個就行了。第二種:在敘事的過程中不斷地製造懸念,使敘事本身追求一種懸念迭出、一波三折的藝術效果。第三種:我們不妨把它稱作是懸而未決的懸念,它可以給讀者留下想像的餘地,使文章意味無窮。這種手法在時下的一些小小說中最常用。

五、 高考議論文的常見結構

1. 總分式結構

文章層次之間是總說和分說的關係。這種關係,有三種基本形式:①先總後分,文章開頭部分總括提出所要敘述事件的整體面貌、基本特徵或中心觀點;以下分別從若干方面列舉事例具體詳細地加以描寫或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論點具體加以闡述。②先分後總;③先總說,後分說,再總說。

無論使用哪一種形式,都應注意,分總之間必須有緊密的內在聯繫,分述部分要圍繞總述的中心進行,總述部分應是分述的總綱或水到渠成的總結。

2. 並列式結構

是從若干方面入筆,不分主次、並列平行地敘述事件,說明事物,或幾個並列的層次論證中心論點的結構方式。其特點是將事件、事物或論題分成幾個方面來敘寫、說明和議論,每個部分都是獨立完整的部分,與其他部分是並列平行關係。


運用並列式結構注意點:①並列的幾個內容各自獨立,又緊緊圍繞一個中心。②並列的各個部分必須是平行的,要防止各個方面交叉或從屬。

3. 分論點列述式

分論點列述式結構是議論文常見的一種結構模式。文章往往在開頭提出中心論點,然後以分論點的形式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來論證中心論點。這種結構式,條理清晰、眉目分明。

4. 對照式

結構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陰一陽、一虛一實,在內容上是真與假、好與壞、美與丑、善與惡或用其他對立的兩方作對比來發議論、抒感情、記人敘事的結構形式。

使用這種結構應注意:①對比必須鮮明、強烈,通過是與非、功與過、榮與辱的對照,鮮明突出事物的特徵;②在字裡行間要滲透作者的褒貶、愛憎之情。

5. 設問式結構

文章常用結構法之一。篇章前後部分之間是提問和回答的關係。其優點是設問開頭,引人注意,而且文章圍繞問題展開,思路清晰,脈絡分明。

使用提問式結構應注意:①主體部分要圍繞問題展開,不能旁逸斜出;②必須用生動的敘寫、具體的說明、雄辯的論述來解答問題,不能簡化為做闡述題。

六、 幾種創新的作文結構形式

1、題記式 即在作文題目之下、正文之上,摘引一段簡潔的名人名言,或仿寫一段精粹的言論,單獨成段,作為全文的題記,以凸顯全文中心,引導讀者閱讀。

2、後記式 即在全文的正文之後,補寫一些文字,單獨成段,作為全文的後記,以說明這次作文的寫作目的、經過、感觸,或補充交代一些文中涉及的有關內容,幫助讀者進一步理解全文。

3、序數式 即把全文內容細分為幾大部分,每部分的內容相對集中、單一,再把各部分按序排列,用數字一、二、三------或字母A、B、C------表示序列 的先後,且把數字或字母居中寫在每部分的正文之上,使全文的內容、層次一目了然。

4、小標題式 即把全文的內容細分為幾大部分,每部分都以一個凝練的小標題加以統帥與凸顯,讓讀者對全文的整體內容先睹為快。

5、日記式 即有意識地選用幾篇有代表性的日記來組成全文的主體部分,或以點帶面地實錄生活中的人情世故,或追蹤事件的發展軌跡,或表現人物的豐富情感,從而在考場作文中營造出日常生活般的場景、氛圍,讓讀者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6、書信式 即運用書信的結構形式,寫文章的局部或全文。作者以寫信人的身份作文,可以在文中更真切地傾訴個人的情感,更鮮明地表達個人的觀點,更自然地交代事情的原委,讀者會情不自禁地以收信人的身份閱讀全文。這樣,作者就可以一下子拉近與讀者的心理距離,容易感染讀者。

7、綜合式 即在一篇作文中,綜合選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結構形式來構建全文。

七、 實戰演練(立意、文體、結構提綱、段落大意)

一、 一位父親在冬天砍掉了一棵枯樹,但到了春天卻驚奇地發現樹樁上又萌發了一圈綠綠的嫩芽。於是,父親對孩子說:「當時,我真的以為這棵樹已經死了,現在才知道,它確實還活著。孩子,千萬不要忘了這個教訓:別在冬天砍樹。」


請以「別在冬天砍樹」為話題寫出這篇文章的立意和結構表。

二、 1、世界不再有好奇心時,你不是在變大,而是在變老。

2、好奇心會幫助你消除無知。

3、感謝上帝沒有讓我的好奇心硬化,好奇心讓我渴望知道大大小小的事情,這樣的好奇心,有如鐘錶發條、發電機、噴射機的推進器,它給了我全部的生命。(約翰·曼森·布朗)是的,好奇心對於一個人的活力和創造極為重要。對此你有什麼感受和看法?

請以「好奇心」為話題寫出這篇文章的立意和結構表。

三、三個社會角色不同的人,一個是事業有成的企業家,一個上一政績卓越的官員,一個是著作等身的作家,不幸人到中年,三人都得了絕症。迴光返照的最後一刻,那企業家對妻子說:要是還有來世,我一定天天陪你上街;那官員對兒子說:「要是還有來世,我要帶你走遍世界。」那作家對父母說:「要是還有來世,我會天天陪你們曬太陽。」

每個人都渴望事業有成,每個人也都離不開親情,對事業與親情,你怎麼看?

請以「事業與親情」為話題寫寫出這篇文章的立意和結構表。

作文的謀篇布局——模仿訓練1

有人說,作文是「戴著枷鎖的舞蹈」,這句話道出了高考作文的事實。但在立意、結構、字數、文體等等限制之下那方有限的舞台上,我們同樣可以展現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文筆,自己的才華!不過首先,我們要做到的是使自己的寫作符合「規則」,以下是以「選擇」為話題的三篇作文,在謀篇布局方面分別使用了三種常見的方法,都做到了規整、和諧,希望同學們能認真學習,掌握這三種常見的謀篇布局的方法,並能夠在自己的寫作中運用!

例文1、 選擇=放棄?!

把手握緊,裡面什麼也沒有;把手放開,你將得到整個世界。


——題記

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每個人都已經面臨選擇——是哭泣著乞求父母的擁抱,還是微笑著迎接世界,各人的選擇不同;自垂垂老矣的那一時刻,每個人仍在面臨選擇——是緊鎖雙眉,心有不甘地在恐慌中離開,還是眉目舒展,釋然地走向另一個開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選擇,不是挑出一個最好的,而是放下餘下的。//

(提示:運用比喻,引出觀點,這是開頭的常用方法。)

選擇,就是一种放棄。即使無可奈何,也要適時地放棄,學會放棄就學會了選擇。居里夫人在成名後選擇繼續潛心研究,就是從那一刻,她放棄了本該屬她的安逸舒適的生活,放棄了成功帶來的名利、鮮花、掌聲,放棄了虛空的精神世界。她的選擇是決然。(提示:以一句話概括一個分論點,置於段首,引領第一部分。)/

選擇,有時也是一種無奈。猶記得屈原縱身躍入湖底的那一瞬,猶記得海明威隨著槍聲轟然倒地的那一刻,猶記得張國榮象飛鳥般張開雙翼飛向地面的那一幕……在生與死間,他們選擇了後者。不是他們厭倦了生命,而是他們太愛自己了。在這樣一個世界,他們純潔著這個世界的不潔,透明著這個世界的不明。象蓮一般,「出淤泥而不染」,象梅一樣,「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塵」,也要「香如故」。他們的選擇是一聲喟嘆。(提示:以同樣方式進入第二部分)/

選擇,更多的是「擇其善者而為之」。即使在天堂生活了十數年,她仍是眾人心目中永遠的公主。她的清純、高貴的形象,揮之不去。她不朽的銀幕形象,被視作經典;她與格里高利派克的純潔友情,被傳為佳話;最深入人心的,還是她如天使般慈愛的心。在金錢與奉獻這架天平上,她永遠偏向後者。永遠的奧黛麗赫本,她的選擇是人人爭而仿之的美德。(提示:以同樣方式進入第三部分)//

面對選擇,我們要學會如何選擇。逃避不是選擇,是徹底的一無所有;貪婪不是選擇,是積壓在身上沉重的包袱。擇其善者而為之,學會張開雙手去迎接世界,那,才是正確的選擇。無從選擇時,即使是喟嘆,也要無愧於心。(提示:運用排比,增添文采,增強語勢)

學會選擇,學會放棄,才能為人生鋪好一條通向成功的光明大道!(提示:提出呼告,總結全文)

例文2、 要懂得選擇

記得大文豪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寫道:「to be or not to be ,it』s a problem」(生或死,這是一個問題)。的確,選擇有時候決定你的一生,因此,要懂得選擇,要學會選擇。(提示:用名言引出觀點,這是開頭的常用方法。)//

有的人選擇為民請命,鞠躬盡瘁;有的人恪守「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有的人追逐名利,流於世俗……是流芳百世,還是遺臭萬年,都繫於一瞬。居里夫人,曾被愛因斯坦讚譽為「當時唯一不受盛名所累的人」,在名利、榮譽、金錢面前,她絲毫不為此停下她為科研而獻身的腳步,甚至有人親眼目睹她將諾貝爾獎章作為她女兒的玩物。多麼至高無上的獎章,並非居里夫人輕視它,只是她在名利面前選擇了潔身自好,不成為金錢的奴隸。而有些人,卻從此失去了生活的方向。譬如第一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印度詩人,譬如牛頓晚年。他們的資質不比任何人差,可他們在巔峰之後,又有何貢獻呢?原因就在於他們在物慾橫流中失去了生活的重心。

因此,在名與利之間,在利益面前,我們要懂得選擇。/

或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一種生活;或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一種生活;或許,「生如夏花般燦爛,死如秋葉般靜美」也是一種生活……面對生活,我們需要選擇。而生活中,更有許多選擇等待著我們去選擇。陶淵明面對世俗,選擇了隱居田園;文天祥面對強敵,選擇了英勇就義;而我們現代人呢,面對節奏飛快的生活,有的人經不住壓力,選擇了放棄,而有些人卻依然快樂地生活著,「面對大海,春暖花開」。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促成了兩場大相徑庭的悲、喜劇。生命的起點是生,終點是死,每個人都不可避諱,更無可逃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發揮無限的光和熱?或許生活的態度,生命的目的,人生的選擇時尤為重要的。

因此,在茫茫人生之海中,我們要懂得選擇。/

宋朝名將宗愨,不被當時「從藝」所影響,毅然選擇了習武;巴爾扎克,當他決定從事文學創作時,卻遭到了父親的反對,甚至斷絕經濟供應;陳景潤,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時,曾受到層層阻撓,身處惡劣環境……但他們都沒有放棄,他們在困難面前還是選擇了堅持。這是怎樣一種孤獨?這是怎樣一種持之以恆?

因此,在曲折崎嶇的山路上,在艱苦困難面前,我們要懂得選擇,選擇一條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提示:本論的三個部分,都採用了在舉例、分析之後,以句式相近的一個小段來作小結的方式,每一個部分都是先舉例,然後分析,最後小結,邏輯嚴密。)

茫茫大海,潮起潮落。懂得選擇,學會選擇,才能在適當的時候尋到真正屬於自己的絢爛「寶石」,在複雜多變的「海灘」上,得到自己美麗的「貝殼」。(提示:以比喻結束全文,形象。)

例文3、 選擇出人生的真彩

人說:人生無奈若天平。我們的選擇總是蒼白而無力。似乎選擇時滿目的蒼夷,而放棄選擇才能明哲保身。然而我聽到羅曼羅蘭說:「人生不售來回票。」我們的唯一選擇時選擇!生命列車義無反顧,我們是堅強的車長,越過山花爛漫,走過烏泥磅礴,選擇向左向右,向前走——選擇出我們生命的真彩。(提示:以引用名言、比喻等方法引出觀點,這是開頭的常用方法。)//

選擇是一種勇氣,因為有放棄,選擇的首先必然是放棄。人生山路崎嶇,怯懦的人負重了一生走向的卻是自己黯淡沉默的墳冢,也許我們只要鼓起勇氣選擇轉一個彎或者抬一下頭,就是一個天光雲影,海闊天空了。是啊,我們缺的就是一份勇氣。海明威說:「你可以將我打敗,卻無法選擇將我戰勝」。魯迅憑一份智者之勇,棄醫從文,「俯首甘為孺子牛」;于敏靠著一股勇猛之氣,放棄成名,投身原子彈的研究;居里夫人借著一脈勇敢,放棄專利,造福人類而「春蠶到死絲方盡」……他們的選擇無疑都是勇敢的,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輕易地對財富榮譽說再見的。選擇是勇者遊戲,放棄瓶頸,敢創敢為方能「俯仰無愧於天地」。

繪出生命的真彩,選擇時勇敢的輝煌。/

選擇也是一種智慧。博大精深的圍棋自有厚味和深意,擺下任何一顆輕小的棋子的選擇都重如千鈞之鼎。選擇啊,是智慧的較量。智者遠慮,慧者千思。學會遊走在天平兩端,選擇出細如毫髮的差距,著實是讓人汗涔涔的決定。深謀如梁啟超對待選擇奉行「心安理得,海闊天空」,瀟洒如黃庭堅對待選擇必憑「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人生奔流不息,穿懸崖,走險灘,可謂浩浩蕩蕩一瀉千里而不止。智慧的選擇要的可能就是胸懷坦蕩,清澈透明。

描出人生的色彩,選擇其實也簡單如透明。/

選擇也要義無反顧。世上從來沒有後悔葯,擁有超人的智慧,也難以逃脫「智者千慮,終有一失」的定律。日本作家麻田角弓曾說:「除非你站在懸崖邊上,否則你一定要前進。」他所強調的就是選擇後義無反顧的走上不悔之路的決心和信心。選擇是一瞬之間的思考和決定,只有選擇時候的精神才能伴你一生。人生走的踏實,定要選擇義無反顧。

畫出人生的色彩,選擇是義無反顧沖向希望的綠意。//

(提示:這篇作文融和了上面兩篇作文的寫法,既有分論點引領一個部分,又有一段話形象的總結這個部分,顯得十分整齊而嚴謹。)

生命需要斑斕的色彩,選擇是一支萬能的畫筆,一筆一划描繪出美輪美奐,如夢似幻的色彩人生。生命需要絢麗多姿,就讓選擇來點綴,讓我們選擇出人生的真彩。(提示:以比喻結束全文,形象。)

串點·起興·追問--作文謀篇布局三法

中學生怕寫作文,怕的因素比較多,其中打不開思路,不知如何謀篇布局是一個普遍的現象。而一篇文章要寫得精彩,巧妙的構思,新穎的形式是至關重要的。就高考《考試說明》中對作文的分項要求來看,在「發展等級」的「有創新」條目中,就明確地提出了「構思新巧」的目標,對作文的構思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既要「新穎」,又要「巧妙」。

下面結合平時的作文教學實踐,談幾點作文結構謀篇的方法。

一、串點

所謂「串點」,就是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點」,然後在那個「點」上加以發揮,通過幾個「點」所連成的片,就構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 

比如下面一道以「中學生活」為話題的作文題:

[例文]

      感受中學生活

     ——高三進行曲

高三了,真是個多事之秋。

走進高三,走進生活,體驗高三進行曲,體驗個中酸酸澀澀、苦苦甜甜,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緊張:生活的主旋律

緊張,不容置疑。每每看到樓梯口那塊高考倒計時牌,心裡便會莫名的緊張,甚至焦慮。畢竟十年寒窗,在此一搏啊!

每天,老師的工作已經固定化、一體化。老師抱一疊試卷進教室,不多時又抱著一疊考卷出教室。數學老師剛走,外語老師進來,還有地理老師見縫插針,不厭其煩地一次又一次地興起小黑板……同學每天每時每節課筆耕不輟,忙著解未懂之題,忙著向老師請教,忙著訂正試卷……為了七月的那個未知數,緊張是唯一不變的基調。於是乎,學校、食堂、教室三點一線是不變的航向;抓緊時間吃飯,抓緊時間騎車……只為擠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

然而,緊張並沒有吞噬我們。在繁重的學習中,我們體驗著生活充實的興奮,感受著緊張生活的步伐。

    牢騷:生活的小夜曲

高三階段,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議論:

「唉,考試太難了,我看我希望不大。」甲垂頭喪氣,一臉苦行僧標模樣。

「本人已數月不知電視為何物,不知音樂是何味了。」乙苦苦地唉嘆著。

「死定!今晚2點35分的足球賽是看不成了。真是……」丙的心境深得球迷們的理解。

「啊呀!差點忘了大事,下午歷史課還要模擬考試呢!」丁的一聲提醒,驚動了夢中人。於是大家各就各位,趕緊備戰。

牢騷,為高考而發;議論,因高考而起。反正牢騷、議論司空見慣,不足為奇。聽多了也就自然了,彷彿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支小夜曲。

    希望:生活的狂想曲

「報紙上說了,今年大家擴招,咱們都大有希望噢!」傳播消息的同學眉飛色舞地告訴大家。「對呀,對呀,大家好好努力,一定能行的!」臨近高考,大家都誠心誠意地彼此鼓勵,彼此加油——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百分之百地努力。特別是接二連三的家長會上,學校一次又一次地發布的招生信息,更使我們的信心指數不斷上升。「對!下定決心,努力拚搏吧!」

高三呀,高三!高三的生活彷彿是人生中一篇最最扣人心弦的樂章。緊張的主調讓我們振奮,燦爛的希望與我們同行。走進高三,走進生活,不遠的將來,就會走出一個繁花似錦的春天!

說實話,象這樣的作文並不好寫。如果文章只是按時間順序,不分主次,像計流水帳式的實錄生活,那就顯得平淡、膚淺、泛味,讀後既不能給人有益的啟示,又不能給人健康的情感。

而這篇作文,作者卻另闢蹊徑,巧妙選擇了三個片斷,精心設計了三個小標題,在所選擇的三個「點」上大做文章。其實,抓住了那個「點」,寫起來就不會無從下手,也比較容易把握。這篇文章,通過三個點,寫出了高三學生特有的緊張和辛苦,也寫出了高三學生特有的興奮和希望,表現了當代學生的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

通過上面習作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採用「串點」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們在作文上「謀篇布局」的水準。當然,文無定法,就是採用「串點」法,方法也多種多樣的,比如最常見的「日記體」和一些短小精悍的以「小劇本」構成的一幕幕情景,都是很好的方式。另外,在採取這一方法時,也要注意兩個問題:

1、選點的數量。一般以三個為宜,或多或少都會或單調,或繁瑣。而三個「點」既符合人們的閱讀、欣賞、審美習慣,也比較容易把所要表達的內容表達清楚。

2、點與點之間的聯繫。雖然說通過選「點」來寫,比較易於操作,但要能注意到,點和點之間,並不是毫無關聯的,而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像上一篇作文中,作者就抓住了「緊張」、「牢騷」、「希望」三個「點」,這三個點是很有代表性的,透過這三個點我們基本上可以看到高三學生整個的生活全貌和精神狀態。由此可見,選點不能盲目,要使所選的「點」具有「以點代面」的功能。

二、起興

所謂「起興」,就是借鑒古典詩歌中「興」的表現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也」。具體來講,就是在闡述事理前,先說一個事情,然後在此基礎上引發開去,從而把相關道理闡述透徹。

比如下面這篇文章:

   縱身入水

人們在冷天游泳時,大約有三種適應冷水的方法:有些人先蹲在池邊,將水撩到身上,使自己能適應之後,再進入池子游;有些人則可能先站在淺水邊,再試著步步向深水走,或逐漸蹲身進入水中;還有一些人,做完熱身運動,便由池邊一躍而下。

據說最安全的方法,是置身池外,先行試探;其次則是置身池內,漸次深入;至於第三種方法可能造成抽筋甚至引發心臟病。

但是相反的,最感覺冷水刺激的也是第一種,因為置身較冷的,每撩一次水,就造成一次沁骨的寒冷。

倒是一躍入池的人,由於馬上要應付眼前游水的問題,反倒能忘記了周身的寒冷。

與游泳一樣,當人們要進入陌生而困苦的環境時,有些人先小心地探測,以做萬全的準備,但許多人就因為知道困難重重,而再三延遲行程,甚至取消原來的計劃。又有些人,先一腳踏入那個環境,但仍留許多後路,看著情況不妙,就抽身而返。當然還有些人,心存破釜沉船舟之想,打定主意,便全身投入,由於急著應付眼前重重的險阻,反倒能忘記許多痛苦。

在當今社會,各行各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如果做什麼事都過於小心翼翼,十拿來九穩才付諸行動,那往往也就失去機遇了。現在人們都說,庸者喪失機遇,強者抓住機遇,智者創造機遇。而要創造機遇,就必須有「一躍入水」的冒險精神,否則將很難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民展身手。

如果是年輕力壯的人,我鼓勵他做第三種人。雖然可能有些危險,但是你會發現,當別人還猶豫在池邊,或半身蹲在池邊喊冷時,那敢於一躍入池的人,早已浪里白條地來來往往,把這周遭的冷,忘得一乾二淨了。在陌生的環境,也就由於這種人比別人快,較別人狠,而且敢於冒險,所以往往是成功者。

這篇文章,由入水的「三種方法」作為引子,然後分析各自的利和弊。在此基礎上,聯繫到社會現實生活,最後導出規勸。整個文章,條理清晰,環環相扣。這樣的結構方式,易於操作,且所說的道理,也便於人們接受。

需要注意的是,在前面所說的故事,一定要能起到起興的作用,後面的延伸內容跟前面的內容要有內在的聯繫,不能油水分離,互不沾邊。另外,一定要能做到「由此及彼」,在「彼」上大做文章,作為重點來寫。

三、追問

所謂追問,就是多問幾個為什麼。這在說理文中特別有作用。任何現象的出現都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麼呢?可以展開分析;有因必然導致果,會出現什麼結果呢?可以展開分析;呈現出的現象是什麼樣子呢?可以展開分析;怎樣去把握它呢?也可以展開分析。即圍繞「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去設置問題,展開議論思路。另外正面可以設問,反面也可以設問,多問幾個為什麼,思路便會開闊起來。

比如《說「機遇」》這個題目,我們可以這樣來「設問」展開:

機遇是什麼?

古今中外有抓住機遇取得成功的人和事嗎?

機遇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嗎?

為什麼要抓住機遇?

抓不住機遇會怎樣?

怎樣才能抓住機遇?(即自身要具備什麼素質?)

這樣層層設問,步步深入地分析,就較容易把問題講透。下面來看一篇作文:

  堅忍——我追求的品格

我不敢說自己是一個堅忍的人;但堅忍,確實是我追求的品格。

幼時,讀小說《牛氓》的連環畫,主人公亞瑟的堅忍就讓我激動不已。亞瑟流亡13年,經受了飢餓、苦役、毒打和種種凌辱,以致渾身傷殘,面目全非,但他獻身義大利的獨立和解放,抗擊教會,決不退縮,最後慷慨就義,悲壯之極。我國古代夸父逐日、精衛填海的傳說,以及在「文革」中幾落幾起的偉人鄧小平,也讓我深深感動。我覺得,他們的最可貴之處,顯然也是堅忍。這種堅忍,意味著一種為了理想信念而執著奮鬥,意味著面對挫折不屈不撓;堅忍,是鋼鐵意志與忍性戰鬥精神的結晶。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也許我們難以迴避失敗,但我們不能不追求堅忍。

我是貧困山區的一名「山裡娃」,在我們這裡,挑一擔水要爬兩道坡,下一條溝,但在12歲時我就開始自己幹了。上初中,我每天要往返崎嶇山路十幾里,但從來沒有遲到過。考上縣高中後,我每半個月回家拿一次乾糧鹹菜,憑著這樣的「低消費」苦贅了三年。為了掙點「外塊」,我下煤窯推過「煤斗車」,到車站當過裝卸工。作為一名大山的孩子,大山使我飽嘗了歲月艱辛,也錘鍊了我的堅忍。真的!在我們這裡,為了生活,堅忍是你的必須;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你就必須堅忍。堅忍,才能使人吃苦耐勞而無怨無悔,遇到困難不消極悲觀。堅忍,也培養了我輕易不服輸的性格,並使我最終懷著穩操勝券的決心走進今天的考場。

我這樣說,並不是說自己已經有多麼堅忍,比起前面那些志士仁人,我的堅忍不過是「小菜一碟」,而且,我人堅忍,只是生活壓力下自然的鍛造,遠遠不是奉獻社會的自覺追求。作為一名18歲的男子漢,我最欣賞的是那身漂亮的「國防綠」。所以,我的第一志願是軍校,第二志願還是軍校。軍校,將像一個紅色的搖籃哺育我成長;軍校,將像一個火熱的熔爐給我淬火加鋼;軍校,將在我心頭樹起理想的旗幟,讓我掌握在險惡環境中生存的過硬本領。這一切,也必然將我鍛造得更為堅忍。請祖國放心,今後,我有信心以更自覺的追求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戰士。當然,如果我失敗了,我也絕不氣餒;回到我的家鄉,我同樣會用大山給我的堅忍,開始新的追求……

這篇臨場作文在首段明確觀點後,是這樣展開思路的:第二段在列舉事例後回答了「堅忍是什麼」這一問題;第三段在記敘了自身的經歷後,回答了「具備了堅忍品質會怎麼樣」這一問題;第四段通過設想,回答了「怎樣才能培養出堅忍品質」這一問題。

我們可以看出,通過設置問題來展開分析,不僅思路清晰,而且說現不覺單薄。不過有一點要注意,就是不宜明顯以「設問」修辭格的形式出現,在每一小段的前面設一問題,然後作答。像上文,「問」在暗處,「答」有明處,行文自然流暢。

雕飾鳳頭 張揚個性

應試作文,必須爭分奪秒,「下筆千言,倚馬可待」。在正確審題立意的前提下,下筆要快,時間容不得在動筆之前反反覆復思量怎樣開頭,所以,學會一些好的開頭方法,以備應試時迅速擇優而用,是十分必要的。

那麼,好的開頭究竟有哪些標準呢?

第一,要明。好的開頭,要一下子讓讀者知道你要說什麼,也就是讓讀者了解你的論點或論題。白居易說:「首句標其目」,主張開宗明義。李塗在《文章精義》里說:「文字起句發意最好。」總之,要讓讀者知道你在談哪方面的問題,開篇知其旨意。

第二,要美。只有美,才能達到吸引讀者的目的。文章開頭的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設懸念」、「用典故」、「引名言」、「擺問題」、「亮靶子」、「反彈法」等等。形式美是內容美的保證,二者相輔相成。切不可低估文章開頭形式美、技巧美的作用,有了這種美,才能先聲奪人,吸引人看你的文章。在這個意義上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第三,要簡。簡潔是明朗的保證。有的考生在寫給材料作文時,好把原材料複述一下,這就太羅嗦了。既要從原材料說起,又不能複述原材料,怎麼辦?辦法有兩個:一個是對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另一個是選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話,讓讀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個什麼意思就行了,千萬不要較多地引述原材料。

古人云「先規矩而後巧」,有的開頭方法不妨在套用中逐漸掌握,在今後寫作實踐中,「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為了便於記憶,把它凝縮為8個字,再押上韻。這8個字是:順,逆;引,喻;釋,比;問,記。下邊分別略作說明。

(一)順 直截了當地擺出觀點。

60年前的今天,鼓舞全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奮起反擊日寇入侵的,不是別的,正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60年後的今天,鼓舞我們在「四化」道路上高歌猛進,憑實力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還是中華民族不甘落後、積極進取的民族精神。由此,我大聲疾呼:要大力弘揚民族精神!

這種開頭的好處是既簡潔平實,便於掌握,又開宗明義,一語破的。

(二)逆 先論他端,陡然一轉,亮出正論。

例一: 我們常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確如此。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如果沒有科學的、正確的理論作指導,那我們的行動將是盲目,就不能稱之為實踐。

例二: 小姑娘一句「每朵花下面都有刺」的話,使我陷入了沉思。

是的,「每朵花下都有刺。」人生,那是無與倫比的生命之花。但人生又無時無地不存在著煩惱,正如那花下的根尖刺。但有刺又何嘗不是好事呢?對花來說,刺是它的保護神,使花得以防禦外界的侵害。對人來說,苦難是人生的老師,苦去才會甘來。

這種開頭方法的好處是既可巧出新意,又可避免偏頗。

(三) 引名言打頭。

例一: 偉大導師列寧曾說過:「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
翻開中國的近代史,的確如此。

例二: 宋代理學家朱熹曾有這樣一首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子講的是他的讀書體驗。拿來一本書,作者的觀點、思想一目了然,這就是所謂「清如許」,作者平時不停地讀書、思考、探究,這就是所謂「活水來」。沒有「活水來」就沒有「清如許」,所以,一定要「搞活」。

世事皆如此。

這種開頭方法的好處是加強論述的權威性,先聲奪人。

(四)喻 用比喻開頭。

如:2006年湖南省高考滿分作文之一的開頭:「如果說雛鷹騰飛蒼穹要經歷風雨的擊打,那麼那搏擊長空的意氣就是它那犀利的雙眼;如果說駿馬賓士於曠野要經歷千萬里奔跑的錘鍊,那麼那奔騰萬里為夙願的意氣就是助其翻越千山萬水的鐵蹄;人,欲傲立於世,成為一代雄主立一世偉業,那捨我其誰,勇戰萬方的意氣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這種開頭方法的好處是:藉助形象幫助說理,生動活潑,增強吸引力。

(五)釋 闡釋題目含義破題,引出正論。

例一: 「習慣」一詞可謂盡人皆知。小至個人、家庭、村落,大至民族、國家,都有各自的習慣。習,常習也;常習則慣,慣則成自然。自然之理當然無可厚非,對自然之理倘要懷疑甚至於否定,那麼,被斥為「異端邪說」,也是順乎天理人情的了。囿於既定之規,於是就沉默,生活於「雷池」禁區之內不敢越出半步,於是幾百年幾千年,不再創新,不再奮進。這種消極的落後的習慣已成為阻礙華夏進步、中華振興的阻力。

例二: 《毀樹容易種樹難》給人以哲理性的啟示,種樹是難啊,要擇樹種,要辛勤培養,才能長成參天大樹。然而對毀樹者來說,卻是一件極容易的事,或者隨意折斷嫩枝,使其不能正常生長,或者在樹榦上予以致命的一刀,即使不死,也得幾經春雨,才能恢復生機。

這種開頭方法的好處是通過詮釋概念來挖掘其深意,明確論述的方向。

(六)比 通過對比來闡明事理。

例一: 一個女歌星扭動腰肢在台上忸怩作態唱上一曲,所得酬金如天女散花一樣從天而至。而一名科技界的女教授,辛苦大半生,累計工資還不及女歌星一曲所得。女教授不會扭動腰肢,她手裡拿的是厚厚的講義。為了表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人們給她胸前別上鮮花一小朵。

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要不要體現在勞動報酬上,引起了人們的爭論。

例二: 一株剛出土的小苗在陽光雨露中茁壯成長,最後成為參天大樹,這在自然界是很平常的事。但假如你把這株小苗放在暗室中,用電風扇猛吹,給它澆墨水,噴農藥,三天之內它要不死,那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為什麼二者之間有這麼大的差別?很明顯,是環境不同造成的。

人也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里,環境不同,人便不同,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這種開頭方法的好處是通過對比,幫助人們判斷是非曲直,從而有力地支持論點。

(七)問 通過自問自答,引出觀點或引入議論。

例一: 聽到育民小學在A縣舉行的游泳比賽中獲得了團體冠軍之後,我不禁沉思起來。他們為什麼會奪得冠軍?僅僅是因為那裡湖泊多、條件好嗎?恐怕未必。那是為什麼呢?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有嚴格的理論指導和紮實的訓練。於是我悟出了一個道理:理論是實踐的指南。

例二: 細品某君睡吊床、嚼蘋果的漫畫,頗生感慨。這幅漫畫啟發人們思考,怎樣才是愛孩子?而晚輩該怎樣自強自立?

如果在家長的蔭庇下,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喪失了自強的鬥志,那麼這種「愛」,只能造就庸才。

這種開頭方法的好處是引人注意,發人深思。

(八)記 擺出問題或者論據先行。

例一: 不知何時,在充滿生氣與活力的校園中,一度興起了「孤獨」熱。於是,再不見三五成群歡笑而過的人群,到處是低頭沉思孤獨徘徊的身影。就連白色的文化衫上,也印上了「別理我,煩著呢」……

諸位「孤獨的朋友」,你恐怕不懂得真正的孤獨,否則,你就不會脫離火熱的生活而去作繭自縛了。

例二: 英國哲學家羅素來中國講學的時候,給聽講的莘莘學子出了一道題:2+2=? 一時間,全場寂靜,滿座啞然。其實,這本是一道連小學生也能回答的問題,但聽眾們萬料不到答案會如此簡單,所以竟無一人作答。人們迷信權威,往往喪失自我主張,肩膀上要長著自己的腦袋,放開眼光,運用腦髓,自己來想。

這種開頭方法的好處是生動活潑,吸引讀者。

旁徵博引,結構嚴謹

論點是議論文的靈魂,分論點是支撐起這個靈魂的骨架,而論據是議論文的血肉。一個人要豐滿多彩,光有靈魂和骨架,沒有血肉是不可想像的。同樣一篇議論文只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是不能稱為文章的,它還必須有典型而鮮活的論據。

高考作文,是考生在考場上用筆抒寫心靈的一個窗口,如何在幾十分鐘內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才氣,讓閱卷者在幾十秒或一兩分鐘之內為之一亮,這的確是一門學問。如果你的文章能廣徵博引,汩汩滔滔,一瀉千里,那麼你也就一定能憑藉你的文章露出逼人的才氣,讓閱卷者嘆服而獲得高分。如:2006年湖南省高考滿分作文之一:

人有意氣,才能有豁達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蘇子有意氣,雖遭官場與文場一齊潑來的污水,但他仍意氣風發,「侶魚蝦而友麋鹿」,心胸豁達可見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遭人誹謗的李白,被玄宗賜金放還,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齊輝之才,終化為泡影,但他仍意氣風發,「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酒入愁腸三分釀成月亮熎叻只為劍氣,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若無意氣,他怎會有如此豁達的胸襟?

人有意氣,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幾百年的風風雨雨,早已滌盪了風波亭的點點殘血;幾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沒了零丁洋里的聲聲嘆息;幾百年的獵獵西風,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幾百年的漫漫黃沙,早已淹沒了西域路上的聲聲駝鈴……然而,岳武穆的滿腔熱血,文天祥的一顆丹心,蘇武的一根竹杖,張騫的十幾年牢獄之苦,早已映入史冊,成為民族的精神瑰寶。若無意氣,他們怎會有如此壯行?

人有意氣,才能摧不垮,壓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還記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愛的千手觀音嗎?邰麗華,雖是聾啞人,但她有意氣,手臂練得青腫了,腳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終堅持練習。最終,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詮釋內心的感覺,感動中國,感動你我。若無意氣,她怎會從不幸的底谷達到藝術的巔峰?

總之,考生在記憶的腦海里,去盡情打撈一串串知識的珍珠,去努力俯拾一瓣瓣生活的花朵,去慢慢品味一絲絲智慧的靈光……洋洋洒洒訴諸筆端,也不愧闖出了一條替自己文字添魅加彩的捷徑。

本論是議論文的主體,議論文的結構布局主要是本論部分的結構安排。本論部分的結構安排,一種常用的、基本的方法是分解中心論點,然後用幾個分論點(實際已作了中心論點的論據)依次對中心論點進行論證或闡述,各分論點之間的關係有橫向並列、縱向遞進、正反對比、對立統一等幾種。依據平行結構與論點(或論題)的關係,我們可以將其大致分成如下幾類。

一、分解類。論證中平行結構的幾個方面是對中心論點的展開與說明,是中心論點的具體化,恰似文章結構中的總分關係。如初語教材中《理想的階梯》一文,文章的中心論點是「奮鬥是理想的階樣」,並列的幾個部分可以說是對「奮鬥」一語的分解與具體化:

1、亥業苦勤奮,是理想的階梯;

2、珍惜時間,是理想的階梯;

3、迎難而上,是理想的階梯。

一些抽象的文題,如《知識就是力量》、《時間就是一切》等常用此類結構布局謀篇來進行論證。

二、闡述類。論證中平行的幾個方面是對中心論點的屬性和思想意義的揭示與闡發,是作者對某一論題思索認識的結果。比如某年華東六省中學生作文大賽中的一篇奪魁乍文一一《這山望著那山高新解》,作者在辯證地引出學習、工作應有這種精神後,便用了一組平行結構來闡述它的合義:

1、這山望著那山高,是一種永不滿足的精神;

2、這山望著那山高,是一種精益求精的精神;

3、這山望著那山高,是一種進取開拓的精神;

4、這山望著那山高,是一種力爭上遊的精神。

此類形式最能顯示出作者思維的深刻程度。闡釋類的議論文,如《談理想》、《說自信》等,很適宜採用此類結構。

三、利弊類。議論文常要論述某種主張、做法,而要證明應不應這樣做,最好的方法真過於談作用說危害了。比如宋代羅大經的《鶴林玉露》中有一篇精短議論文《勤有三益》,作者為了說明「為人當勤勞」這一觀點,就採用了如下的平行結構:

1、勤勞,可以有所獲免饑寒也;(創財)

2、勤勞,可以有所勞延壽考也;(健體)

3、勤勞,可以有所事遠淫邪也。(修身)

又如,高考優秀作文有一篇作文叫《嚴於律己,寬於待人》,作者在論證時,也用了此種結構:

正確態度:寬於待人,嚴於律己。

1、寬於待人,才會有知人之智;

2、嚴於律己,則會有自知之明。

論述得既簡明而又頗有深度,得了很高分數也就不足為怪了。

論述主張、做法類的議論文常用此形式,如《學生要不要參加家務勞動》、《課外閱讀小儀》。

一般來講,在應試議論文的寫作中,適時恰當地採用平行結構,有如下一些好處:

首先,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條理分明。議論文重在闡明道理,而要說明某個問題,如能分成幾個方面來進行論述,往往可以使議論顯得有條不紊,多而不亂。

其次,從議論的力度和效果來看,採用平行結構往往能使議論氣韻酣暢,有如重浪排闊,給讀者造成強烈印象,從而增強了議論的說服力。

再次,議論時恰當合理地採用平行結構,能顯示出作者在特定的思維範圍內的不同指向的深度開掘,體現出作者思維的深刻程度。

可以說,平行結構是應試作文寫作中快速成文的有效方法之一。

巧妙過渡,盤活全文

過渡段是從結構上而言的,有承上啟下之效;強調段是從內容上而言的,有強調下面要講的內容之功。兩者都有停頓的作用,從而使論證的節奏自然地「靈動」起來。

例一: 故事很簡短,卻留給了我們深深的思索。
「故事很簡短」是針對上方的故事來說的,「深深的思索」是下文主要講的。一方面總結了上方,另一方面也提醒了讀者,下面我講的是與故事有關的「思索」。

這個方法在分論點的提出上,更能顯其功效。

例二:

別埋怨恐怖無邊的漆黑,盯住希望的星星之火。(分論點1)

獨到的見解會讓你獲得生存與發展的機遇。(分論點2)

把這兩個分論點單獨成段,結構上具有提醒的作用,內容上具有突出強調的作用。

結尾撞鐘,餘音繞梁

結尾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表達中心思想的重要環節之一。考場作文沒有結尾要判為結構不完整,丟大分;沒有引人注意的結尾也會視為平庸之作,很低分。寫得好,會使文章嚴謹縝密,大添異彩,真可謂「回眸一笑百媚生」。這樣可使讀者駐足,令人回味。結尾是全文內容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文章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著名作家師陀曾說:"寫文章不管長短,首先要考慮好結尾。有了結尾,如何開頭,中間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好的結尾當如豹尾,響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奮進。

如魯迅的《論雷鋒塔的倒掉》,結尾只有兩個字:"活該!"短短兩字,可謂簡潔之至,力透紙背。

再如:2006年湖南省高考滿分作文之一的結尾:「望盡人類千載悠悠的歷史,凡成大事者,皆為意氣風發,慷慨激越之人。讓我們以捨我其誰的意氣為帆,以獻身理想的意氣為指引,以勇於探索,勇於挑戰的意氣為漿,駕起人生的巨輪,向著成功的彼岸遠航!」

其實,文章的結尾有時比開頭還重要。由於閱卷者看完結尾後即開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壞還直接影響到閱卷者的評分心理。李漁曾說:"篇際之終當以媚語攝魂,使之執卷流連,若難遽別。"結尾如有此種效果,整篇文章將增色不少。議論文結尾的寫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論點;要體現全文結構的緊湊、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畫蛇添足;語言要乾脆有力、清音留響,富有啟發性和鼓舞性

語言精美,令人回味

語言項是作文評分的重要標準。議論文的語言,要準確鮮明,生動形象。有些同學寫議論文,常擺出說大道理的架式,將哲學原理和辯證法的術語一股腦搬出來,以求說理的充分、透徹,但效果適得其反。

一個道理有一千種說法,要盡量選用形象生動的說法。要顯形象生動之效,除了採用比喻、類比、事例等論證方法外,形象暢達乃至華美的語言必不可少。如一篇評論加入WTO後中國文化將怎麼樣的文章,其引語:"WTO之後,全球的文化隨著雄厚的資本入境,迎接或抵抗著民族主義的情緒,中國文化人需要學習的,是如何享受資本之中的快樂。"這段話雖簡明,但失之簡樸,如果稍加修飾,頓覺滿目光華:"WTO之後,全球的文化攜資本的凌厲之風而來,迎接或抵抗著不再具有史詩般英雄色彩的民族主義情緒,中國文化人需要學習的,是在資本之中快樂地舞蹈。"同是說理,修飾之後,用語雖繁,但神秀意滿,令人賞心悅目,毫無枯燥之感。修飾議論文的語言,注意運用比喻、引用、排比、對偶和反覆等修辭,使文章形成華美流暢感。注意運用假設句、反問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強不可辯駁之勢。

如:2006年湖南省高考滿分作文之一中的:「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著它的意氣,昭示著一種貫穿生命的不屈與堅韌;「不愛沙灘擢貝子,揚帆擊楫戲中流」,是浪頂峰尖的弄潮兒在向你昭示著他的意氣,昭示著一種蓬勃於血脈中的勇敢和無懼;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是驕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著他的意氣,昭示著一種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堅定的信心。

再如:語文是當陽橋張飛石破天驚的怒吼,語文是水滸好漢闖神州的風風火火,語文是林黛玉淚珠下飛紅萬點愁如海的片片花瓣。

修飾語言之功,雖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積久成習,自然會有長進,寫出讓人如仰巍巍高山,如逐滔滔江河的說理雄文、美文。

總之寫好議論文是一項持久而艱難的工作,只有像蜜蜂那樣辛勤勞動,鍥而不捨,才可能在瞬間釀造出最甜美的蜜——滿分作文。因此我們在讚歎滿分作文廣徵博引,縱橫開闔,左右逢源,涉筆成趣的同時,更要看到成功背後的汗水。而最最重要的則是:展開自己的翅膀,像蜜蜂那樣采蜜去吧!

議論文擬題六要

題好文一半。好的文題往往是傳達文章主旨、內容和意蘊之神的"眼睛",它可以為文章畫龍點睛,增添色彩,從而誘人閱讀。就議論文而言,擬題的總體要求是醒目舒暢。具言之,就是要準確、鮮明、簡潔、形象、別緻和整齊。

一、 準確

準確的文題就像健康的眼睛,而健康是美感必不可少的要素,是進行審美活動的前提和基礎。準確的具體要求是:沒有錯別字和語病;符合事理,如《沒有污泥怎有蓮花》之類的文題,與常理明顯不符;題與文要一致,即文題要涵蓋文章的內容或與其相關,切忌題文涇渭分明,互不相干;給材料議論文中,文題須切合材料的內涵,或抓住材料的中心話題。最後一點與審題正確與否密切相關。一般說來,審題出現偏差往往在文題上有所反映。如果對材料把握不透,最好擬非論點式的題目,如"由……想到的"、"從……談起"、"有感於……"等。

二、鮮明

文題要清楚地向人透露文章的議論話題、大致內容乃至基本觀點,使人一看就明白文章的論題,或者是文章贊成什麼,反對什麼。簡言之,鮮明就是要有透明感和清晰感。如《反對黨八股》、《責任重於泰山》、《走創新之路》等。

三、簡潔

寫文章要求"文約而事豐",擬題亦然。要用簡明的文字,傳達儘可能多的信息,"以少少許勝多許"。文題要有簡潔之美,可用概括的語言勾勒出文章的縮影,使人一目了然,即"弱水三千,我自取一瓢飲",如《自知者明》、《良心無價》等。也可引用蘊含哲理的古詩文名句做文題,如《滿招損謙受益》、《禍患常積於忽微》等。

四、形象

形象的標題最具感染力和吸引力。擬題力求形象,必須避免平、實、熟和抽象。平常或一般化的題目,太實在的題目,常見的題目以及抽象的題目,要盡量給它們披上形象的外衣,使人一見而生清新之感。如《人生離不開自立》可改成《自立--人生的風帆》,《談理解》可換成《搭起通向理解的五彩橋》,《環境影響人》可形象化為《近墨者黑》,《走出自卑》可修飾為《天空中也有你的星座 --走出自卑》。

五、別緻

文題要醒目,吸引人,必須有點別緻,產生懸念效應,讓人看其題就一定要讀其文。文題別緻,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其一,把一些不相關的概念、事物或現象組合進文題,產生錯位感,如《文學與出汗》;其二,題目貌似不和諧,產生突兀感,如《金錢頌》、《猴子屁股》;其三,仿詞成題,如《享福和享苦》、《消除"前怕"心理》;其四,巧用諧音,如《近水樓台"賢"得月》、《呼喚"民"牌》;其五,引用或化用流行語句,如《真情不"下崗"》、《更新我們頭腦中的教育"軟體"》、《該出手的不出手》等。

六、整齊

如果文題內容較多,可運用對偶或對舉的手法,顯示出整齊之美。如《走出呵護
展翅藍天》、《公僕 公款 公憤》。

議論文妙筆開篇六法

議論文的開篇精彩與否,會直接影響到能否吸引讀者,並接受你的說理。因此我們在寫議論文的開頭,就要像書法繪畫講究落筆,吹拉彈唱講究定調一樣,需要反覆斟酌,仔細推敲,力求恰到好處,先聲奪人。

  下面試以2004年高考優秀作文為例,談談議論文開頭的常見寫法。

  一、開門見山法。就是起筆點題:或直截了當地切入話題,或開宗明義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或單刀直入點明敵論。如《忙,不亦樂乎》開篇扣題,亮出
亮出觀點:「忙,是人生中一個個步驟,每個人所忙的事務不同,但是不能是碌碌無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樂乎。」這種寫法乾脆利落,入題快捷,不枝不蔓,應為議論文開頭的首選方法。

  二、設問置疑法。開篇設問,總起下文,啟發讀者思索,激發閱讀興趣。如《當生活遭遇挫折》:「當你遇上挫折,你會怎麼辦?或許,你會選擇逃避,找了個避風的港灣;或許,你會選擇哭泣,用淚水清洗傷心欲絕的心靈;或許,你會選擇求救,尋求可以依靠的獨木舟,抑或只是一根樹枝;」
這樣巧妙的設問,簡潔、明快,下文順理成章,從不同角度進行表達,既拓展了思路,又吸引了讀者。

  三、名言警句法。名言警句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聰明的作者會巧妙地引用與文章話題或觀點相關的詩詞、名言警句或俗語諺語等作為開頭,既文采斐然,又能突出中心。如《包容》:「寵辱不驚,任庭前花開花謝;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古之人尚能如此豁達超然,那麼,身處現代聒噪環境中的我們,還能否守住那片心靈的凈土,留有一份過人的度量?」
開篇不俗,雋永的詩句,是作者深刻的思想內涵的體現,耐人尋味,引人深思,足以展示作者的文化底蘊。這種開頭法,同學們容易掌握和便於使用。想想看,哪個同學沒有積累許多古詩詞,格言警句呢?當然,引用時要盡量準確,避免出現錯誤。

  四、運用修辭法。靈活運用修辭手法能使議論文開頭甩掉沉悶、乾癟的味道,換之文采飛揚,情味盎然,留給讀者深刻的印象和語言的美感。如《聽取心靈的召喚》:「曾幾何時,在眾說紛紜中彷徨,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曾幾何時,在他人的只語片言中迷茫,缺一雙飛離困惑的翅膀;曾幾何時,沒有選擇堅守抑或聽取的膽量,心中少一片照亮前路的陽光——朋友,別把心灰,別把氣喪,請聽取心靈對真善美的呼喚,讓心靈之燈為你導航!」排偶句式的運用,使開篇氣勢不凡,情感充沛;「心靈之燈」的設喻,形象別緻醒目,讓主題凸現。

  五、情景漸入法。這是議論文開頭常用寫法。就是先記敘一件事,或講述一種社會、自然現象,或描述一個場景,然後對此作一番闡述,自然提出自己的觀點。如《一蓑煙雨任平生》:「獨自躑躅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為遭遇挫折而困苦不堪;徘徊於夜色仍明的街頭,你是否在為生活的不順而將痛苦放大……其實人生中挫折與痛苦時常有之,但調整好心態,以正確的方法面對挫折與痛苦,才能快意人生。」開篇緊扣話題,以詩意的情境描寫引出自己的觀點,會像一個特寫鏡頭一樣吸引讀者,讓人回味。

  六、形象詮釋法。如《用語言連綴心靈的星空》:「廣袤的天地間有著各種語言的奏鳴。巨浪隆隆是海的呼號,松濤陣陣是樹林的沉吟;唧唧如訴是秋蟲的私語,厲厲如怨是子規的哀詞。然而這些各式的奏鳴終究沒能融合成一種高級的和諧來,只有我們人類,才懂得用語言溝通萬籟,讓話語之河匯成心靈之海。」這樣的開頭曲折有致,借自然之現象,形象詮釋什麼是真正的「語言溝通」,從而進入到人際溝通的精神領域中來。這樣也增強了文章的色彩和趣味,讓人眼前一亮。

  總之,好的開頭應該簡明奪目,既能鮮明地提出問題,統領全文,又要有姿有彩,引人入勝。

人們常用「鳳頭、豬肚、豹尾」來比喻對文章的三個部分的寫作要求:所謂「鳳頭」即開頭要亮麗,高雅、先聲奪人;所謂「豹尾」即結尾要簡潔、明快、乾淨利落,猶如豹尾勁掃,響亮有力,並餘味無窮給讀者以咀嚼回味的餘地。好的開頭有先聲奪人之勢,一見傾心之妙;好的結尾有畫龍點睛之效,不能忘懷之功。

議論文的結尾

一、首尾呼應式:

[開頭] 自嘲,大致意思是自己開自己的玩笑。不過要真探討起來,這樣解釋就不能說明它的內涵了。自嘲是一種生活哲學。

[結尾]究竟是自嘲讓蘇格拉底成了哲學家,還是哲學家讓他學會了自嘲,弄不清楚。但自嘲確實是一種生活哲學。 2005年重慶考生作文《自嘲》

首尾呼應是作文構思的慣用手法,開頭提出觀點,經過論證,結尾再次照應觀點,強化主題,使文章首尾圓合,嚴整完美。

二、結尾點題式:

[開頭] 古人有言: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

[結尾]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世事變化多端,觀念繁雜無比。我們不一定都要像陶淵明一樣「出」,也不一定都要像李白一樣「入」而是要萬物歸於一心。俗話說得好,「心靜自然涼」只要內心真誠、純凈,又何會理會污濁的俗事呢?我們不妨靜下心來大隱隱於市。
《大隱隱於市》

分析:這是一篇見解獨到考場佳作 ,標題「大隱隱於市」「隱」即「出世」,寄情山水遠離塵世;「市」即人間煙火世俗人生,是對社會的積极參与。「大隱隱於市」調和了中國文人一味出世或一味入世的人生選擇,充滿了辯證的智慧。文章開頭引古語「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並作了一番考究後引陶淵明厭倦仕途歸隱田園,終歸是小隱;而李白有乘風破浪的豪情,報效祖國揮灑人生的壯志,然而入朝後遭受挫折,於是反思,認識到權貴的虛偽人世的污穢。於是重新回歸自然,但並沒有泯滅詩情的衝動,不斷重拾希望,心繫國計民生。這就是所謂「大隱」。文章結尾引用蘇東波的名句和俗語,最後說「只要內心真誠、純凈,又何必理會污濁的俗事呢?我們不妨靜下心來:大隱隱於市。」照應題目和開頭,強化了中心。

三、思想升華式:

即用形象或哲理性的的語言闡述自己的見解,發表評議,儆戒世人 。不僅文采斐然,而且給人啟迪,引人深思。

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鄉》

這段話含蓄、深刻,一語雙關。啟發人們為創造新生活勇敢地開闢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華,體現了魯迅「韌」的戰鬥精神。

四、發人深思式:

 看著那規範、穩定、面積大、周長短的圓,我又想起了紅柯所說的「一個軟弱的民族,一個血氣不足的民族,你不能光指望他長個子。」什麼時候,我們能讓信仰回歸?能讓靈魂到場?能讓民族滋補血氣?我依舊困惑。 05年福建考生《惑》

本文作者先把圓形比作「信仰」把星形比作「物質」。圍繞這一組命題,針對現實社會情況提出了三個困惑:一是人們「剛從對神話的頂禮膜拜中倏然醒悟」「就立即墜入黑與白的另一個極端」;二是「若偉人尚且不能崇拜,是否信仰之蛩音已漸行漸遠」;三是結尾的「什麼時候我們能讓信仰回歸」
。文章以「惑」冠題,文末說「依舊困惑」但事實作者決不是「惑」, 恰恰相反,正是作者清醒而深刻的認識。結尾提出一連串的問題,撞擊讀者的心靈,發人深思,使人警醒。

五、留韻無窮式:

為了增添文章的藝術魅力,給讀者以想像回味的餘地,議論文的結尾我們也可運用含蓄委婉的手法,或托物言志,或含蓄議論,或藉助比喻、象徵及省略號等方法,使結尾蘊涵豐厚,寓意深遠,「言有盡而意無窮」,給人以深刻的啟迪,留下無窮回味的境地。

誠信與成功是連在一起的。它帶給人的或許是萬貫家財,即「金錢」;或功成名就,即「才學」;或許是流芳百世,即「榮譽」……但是,這一切都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乃是心靈的崇高和精神的富足。所以,朋友們,請背起「誠信」的行囊,哪怕它只與「一毛錢」有關……
《一毛錢與誠信》

這個結尾不僅照應了開頭,強化了中心論點,還強調了誠信帶來的不僅僅是「金錢」、「才學」、「榮譽」,最根本的是心靈的崇高和精神的富足,深化了中心,最後又運用了一個省略號,更是給讀者留下再創造的餘地,啟發人們進一步思考問題,特別「誠信」與「一毛錢」的強烈對比,發人深思,具有強大的論證力量,如撞洪鐘,餘韻悠長。

六、運用類比式:

大海洶湧澎湃,波翻浪卷,源於點點浪花;草原廣袤無垠,綠遍天涯,源於根根小草;夜空輝煌燦爛,熠熠生輝,源於顆顆星辰。讓自己成為一滴水珠,一根小草,一顆流星吧,在追求社會正義的大合唱中唱出公正的最美麗

七、號召勸誡式:

例1:讓我們的眼睛更純凈一些,去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上找尋生命最真實的色彩。別只看見太陽,而忘了水滴里射出的陽光。 浙江「一枝一葉一世界」話題《水滴里的陽光》

例2:讓我們大家行動起來吧,把愛心帶給他人,帶給那些失學兒童,帶給那些孤寡老人……帶給身邊的每一個人。當你把愛心獻給他人時,你也獲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把愛心帶給他人》

八、直抒胸臆式:

《選擇真善美》的結尾:選擇真,我們擁抱藍天;選擇善,我們渴望絲雨;選擇美,我們呼喊大千世界!心靈包容了真善美三色,我們就能更加快速地奔向七色的明天!

文章在前面分別論述了選擇真、選擇善、選擇美的基礎上,直接抒發作者的感情,熱情洋溢,激情澎湃,引起了讀者強烈的共鳴。

九、排比議論式:

一條幽徑,曲折迂迴中總會激起心曠神怡的嚮往;一波巨瀾,潮起潮落時更能疊出驚心動魄的鳴響;一個故事,遺憾悲婉里才有肝腸寸段的凄涼;一種人生,跌宕困頓中方顯驚世駭俗的豪壯。
《挫折與成功》

十、引用名言式:

可見,列夫#8226;托爾斯泰的名言「幸福之家各個相同,不幸之家各有各的不幸」也不必完全奉為真理。關於幸福的答案,同樣是豐富多彩的。    《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議論文常見的七種論證方法

一、例證法

  例證法也叫事例論證,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來證明自己論點正確的一種方法。它是議論文寫作中最常用的一種論證方法。「事實強於雄辯」,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要用好例證法,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事例要典型、確鑿、有影響力。一般來講,應優先考慮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園、家庭、市井街頭的瑣碎事例。

  2、事例的敘述要簡明扼要,切忌拖泥帶水,過於詳細。舉例是為了證明觀點,不是為了弄清事實,切忌本末倒置。

  3、事例切忌單一狹隘,要豐富廣闊,要點面結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輝。同類事例掌握多時可考慮採用句式排比列舉。

  4、事例列舉之後要簡短分析,不能將例證法變成事例整理,忌有例無證。

  5、勤於積累,精於篩選。「書到用時方恨少」,平時多讀書報,摘記、剪貼是主要手段。積累多了,自然能融會貫通、左右逢源。

  二、引證法

  引證法也叫道理論證,是通過引用名人名言、古詩文名句、反映科學規律的俗語諺語警句等來證明自己觀點正確可信的一種論證方法。

  引證法在考場或平時練筆寫作中的使用頻率僅次於例證法。由於引證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認的思考結晶,能夠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質已為無數事實所證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說服力。

  怎麼用好引證法呢?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針對性要強。每句名言都產生於特定的背景,都應用於特定的交際目的,即使談同一個問題,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選取。要仔細分析每個道理論據的特有功能,將它引用到最恰當的語言環境之中。

  例如:強調立志的重要性,要選用「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其志。」強調志向高潔遠大,要選用「燕雀怎知鴻鵠之志」,某同學沉湎於上網,要選用「玩物喪志」,某同學不能只持之以恆、一暴十寒,要選用「有為之人立長志,無為之人常立志。」

  2、要簡潔,不宜過多。議論是在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不是在介紹他人的見解。引用他人的話,目的是為了讓讀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話,自己的話應是議論的主體,應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過多的引文,很容易將自己的分析淹沒。

  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的區別。直接引用務求文字、甚至標點均準確無誤;間接引用只須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稱的轉換。

  三、喻證法

  喻證法是用設喻來論證論點的方法。

  在議論文中,設喻可以使論點更易懂、更風趣、更容易獲得讀者的認同。喻證法能化抽象為具體、化艱深為淺顯、化枯燥為生動。

  運用喻證法必須注意以下三點:

  1、以小見大,就近取譬。要精選生活中細小的、人們熟悉的事物做為設喻的喻體。喻體如果不是讀者常見熟知的,就達不到喻證的目的。

  2、喻體不求形似,求神似。做為喻證的喻體與做為比喻的喻體不同。比喻的喻體是為了強調特徵,描繪事物,側重形似,以形比形;而喻證的喻體是為了闡發觀點,以正視聽,力求神似,以義取形。一定要對自己所要論爭的對象和用來設喻的事物之間的對應關係進行細緻入微的體味與揣摩。

  3、精剖喻體,絲絲入扣。《拿來主義》中魯迅先生的喻證法運用得是很經典的。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用「孱頭」、「混蛋」、「廢物」來批判三種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觀點和態度;用「魚翅」、「鴉片」、「煙槍、煙燈」、「姨太太」來比喻文化遺產的幾個組成部分;用「佔有」、「挑選」、「創新」來說明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三個步驟。十分貼切,渾然一體,令人信服並不由得拍案叫絕。

  四、比較法

  比較法也是一種常見的論證方法,分對比與類比兩種。

  1、類比法

  所謂類比,就是藉助某個或某幾個類似的故事、實例或寫作者安排的情境,進行由此及彼的推理。

  用於類比的事物大致有這麼幾種:古今中外的史實、神話傳說、寓言、寫作者自己創設的情境等。

  運用類比要注意所選取的「類體」要同類,不能相對或相反;在類比之後要剖析,要善於揭示,一語破的,一刀見血。

  2、對比法

  所謂對比,就是把正反兩方面的論點和論據加以剖析對照,達到否定錯誤觀點,樹立正確論點的目的。

  運用對比要注意所選取的「對體」的正與誤、是與非、新與舊的區別要非常明顯,要有突出的互相對立的關係;必須要對所要論述的對象的矛盾本質有深刻的認識;可以是人對人、物對物,也可以是縱向比較或橫向對照。

  當然,以上所概括的這幾種論證方法,僅僅使用其中的一種,有時論述也會過於單薄。為強化說服力,許多議論文兼用多種論證方法。不過,使用多種論證方法一定要注意突出其中的一種,才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搜集整理:申論王法新浪博客


謝邀。應試作文都有其套路,對於文筆較差的考生,最重要的不是出新求異,而是靠模仿求穩妥。相信你們語文老師也提供了大量的範文、素材、寫作方法,一個字,「學」。


腦子裡根本什麼理論都沒有,拿什麼議論?

先學理論。


推薦閱讀:

記敘文是什麼?該如何寫好記敘文?
台灣的大學入學考試的作文是怎樣的?
應試作文和真正文章的區別究竟有多大?應試作文不好就能否定一個人的文筆嗎?
有沒有什麼提高文章逼格的句子?
不會寫作文該怎麼改善?

TAG:高考作文 | 高中語文 | 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