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哪些畫面感極強的音樂?
你想聽古典音樂不能自己去問嘛 嗚嗚 人家就是想讓大家給我推薦一下好聽的流行音樂嘛 人家就是喜歡流行音樂嘛 知道你古典有品味 但流行音樂也沒惹你吖 你喜歡聽自己去問不行嗎?
斯美塔那(Bedrich Smetana)— 我的祖國組曲(Má vlast)
雖然挺主觀的吧,但是在我聽了7年以後,終於在2012年冬天第一次踏上了捷克的大地的時候,我眼前的捷克和我從這套曲子里想像的捷克完美重合了。我特別喜歡庫貝利克(Rafael Kubelik)1996年指揮的版本。雖然其他指揮家的版本也有很多讚譽,但是我認為庫貝利克晚年的這個的版本是近似於完美的一個版本,寬廣厚重又細膩。我猜,大概是因為他傾注了對捷克的畢生之愛。還有另外個對我來說特別有畫面感的的是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的四季(The Seasons)。拋開諸君可能耳熟能詳的六月不提。我個人尤其喜愛十月和十一月;十月真的就是深秋北國,紅中帶綠的濃郁景色,還有一條小河在林間靜默,底下是枯枝爛葉纏繞著水草的沉積,河面之上還有幾片落葉順水滑過。而十一月呢,則是當琴鍵敲響的那一瞬間,眼前就已經有了雪花紛飛的景色。所有我上課前一天突擊出來的鋼琴曲,我都能想像出來第二天老師的話語及表情
《鄉村騎士間奏曲》
義大利天才作曲家馬斯卡尼在26歲時所創歌劇《鄉村騎士》的幕間曲。舒緩而大氣的旋律將劇中西西里島的田園風光與島上青年男女的愛恨情仇緩緩道來,如同一篇寫滿記憶的詩卷。
真正為世界所認知,是由於它成為了諸多藝術電影的BGM。如《憤怒的公牛》片頭羅伯特·德尼羅在拳擊場上的艱難戰鬥,《陽光燦爛的日子》里馬小軍的內心寫照,而在《教父3》中,《鄉村騎士間奏曲》則成了整部影片靈魂的支撐。
每次音樂響起,浮現在人眼前的畫面可能不盡相同。
或許是賽場上那頭憤怒的公牛——傑克·拉莫特的傲嬌與不屈。
或是老邁克·柯里昂在目睹女兒為自己無辜死去而發出的無聲嚎啕與絕望。
亦或是焦躁不安終日遊盪在五號樓周圍的馬小軍,像只熱鐵皮屋頂上的貓。
或者那個一生中最美好的清晨,充足的陽光裹挾著晨風,撫摸過馬小軍與自行車后座的少女,也撩動起他心中的那份炙熱。
謝邀 穆索爾斯基的圖畫展覽會~顧名思義,就是穆索爾斯基參加圖畫展覽會以一些繪畫為靈感所創作的音樂...附上帶上原畫的音樂視頻:Mussorgsky -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original piano version)視頻下面是維基百科的介紹:
《展覽會之畫》, 又稱《圖畫展覽會》,莫傑斯特·彼得羅維奇·穆索爾斯基的作品,原為一鋼琴組曲;經後代音樂家改為管弦樂版後,吸引更多的聽眾,最有名的版本為拉威爾和斯托科夫斯基所作。
1874年6月穆索爾斯基寫下鋼琴組曲展覽會之畫,靈感來自於一次畫作展覽會,會上的作品是由穆索爾斯基一位已逝世的朋友維克托·阿里山大羅維奇·哈特曼所畫。
本曲中分為漫步、侏儒、古堡、杜樂利花園、牛車、蛋中小雞、窮富猶太人、市集、墓窟、女巫的小屋、基輔城門樓10段。其中的「漫步」穿插於全曲,加強了作品的整體性。
謝邀!
Adagio of Spartacus and Phrygia, by Aram Khachaturian哈恰圖良: 斯巴達克斯與佛里幾亞的慢板 (選自芭蕾舞劇《斯巴達克斯》)視頻但是我聽到這支曲子,腦海里出現的畫面不是芭蕾舞場景,而是那年開車從Inverness,途經尼斯湖,前往Inverewe Garden一路上的風景:離開Inverness後,穿行在晨曦中,越過一座座山樑,然後突然之間瞥到狹長的尼斯湖的一隅, 隨著山勢忽上忽下,行駛在湖水粼粼的一側,猛的一個轉彎,告別湖畔,眼前是壯麗雄偉的峽谷和遠處的海灣...卸腰!
這個問題嘛 當然首推克勞德·德彪西
阿希爾-克勞德·德彪西(法語: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法國人,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洲音樂界頗具影響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時也是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對歐美各國的音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德彪西被稱為印象派作曲家,首先就是因為他的音樂很有畫面感,配合標題食用更佳。
比如交響詩《大海》《牧神之午後前奏曲》以及鋼琴作品《版畫集》、《意象集》、《前奏曲》、《兒童園地》等,
其中所有分曲都是帶標題的,是有指向的標題性作品。所以畫面感爆表。
評論區提到《月光》,那是《Suite Bergamasque(貝加莫組曲)》里的第三分曲,因為其他樂章都不是標題音樂而是序曲、小步舞曲以及帕斯皮耶等舞曲,所以的確有必要單獨說明。
—————————————————
最近超喜歡《兒童園地》!尤其是其中的《小牧童》。雖然標題有點匪夷所思找不到關聯性,但是真的超好聽啊,大概能讓人聯想到類似「風中飄零的落葉在水中點出漪漣」的畫面來,標題用「落葉」什麼的顯然更適合。
再爾就是肖斯塔科維奇C大調第七交響曲《列寧格勒》。
第一樂章那個著名的「侵犯插部」就像伴隨納粹陸軍前進的進行曲,經過十幾個變奏,逐漸出現了坦克、飛機……
接下來介紹我的一生推
肖斯塔科維奇 24首前奏曲與賦格e小調前奏曲
陰森、灰暗的傍晚。有種「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的意境。頻繁的轉調、富有色彩的和聲直擊心靈。(這首前奏曲推薦肖斯塔科維奇自己的演奏版本)
李志《你離開了南京,從此沒有人和我說話》http://music.163.com/song/26508242?userid=2907045
約翰·亞當斯:快機器中的短旅程
John Adams: Short Ride in a Fast Machine根據亞當斯一次坐超級跑車的感受寫出來。 MTT指舊金山愛樂的這版是標杆,節奏精巧,動態範圍大,現場錄音的效果爆到七彩。
風馳電掣,峰迴路轉,變tempo的時候,像在西岸的太平洋高速上加速的推背感。
《舌尖上的中國》系列配樂
炒土豆絲兒的時候放頓時感覺像在做宮廷御膳
《西遊記》片頭曲。。。
是時候祭出這個視頻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MxMjg0MjA4.html?x
分享武聆音雄的單曲《天龍八部間奏曲》: http://music.163.com/song/30031108/?userid=121775867 (來自@網易雲音樂)
小刀會序曲http://www.xiami.com/song/VJLa64aa?spm=a1z1s.3521865.23309997.1.V22gdK
德彪西,《焰火》。
1, Mussorgsky的組曲"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 no.5 "Ballet of Unhatched Chicks",簡直不能更萌。2, Dvorak偉大的The Symphony No.9 in E minor, "From the New World", Op.953, Franz Schubert - erlkonig,尤其是Jessye Norman的版本
趙季平《王進打高俅》
看到有人推薦《圖畫展覽會》,但是論畫面感,我覺得音樂課本里還有一首曲子不服啊。
舒伯特的鱒魚五重奏第四樂章,尤其是漁夫釣魚那段,提琴的旋律在沉重和輕快間來回往複,像極了人與魚的角力。小時候有過釣魚經驗的我一下就記住了,至今沒忘記怎麼哼。至於圖畫展覽會…只記得曲名和那個俄國音樂思潮的名字了。有一次聽下課鈴的時候感覺看到了很多花和在上面跳舞的小精靈,然後去查,發現那天的下課鈴是flower dance
《霽夜茶》,《如花》《如夢》姊妹篇,《傾靖》
「隔門笑答,未歸家」
「誰打馬渡前過,回身喚取酒喝一口。低聲問是誰家姑娘,如花似玉為誰留」「她著舊衣添新蠟,幾人歡喜金榜下」「我願用我螻蟻浮生撼萬鈞命運,只為蒼生不為青史著墨留虛名」《白衣》,《風起天闌》,《第三十八年夏至》
一步踏盡一樹白一橋輕雨一傘開一夢黃粱一壺酒一身白衣一生裁從歌詞來看每首歌都是一個故事,也許就是因為畫面感愛上古風的。
數不勝數暮春秋色
竇唯多開闊 幻聲凋落 曙分 雲抹冬穿梭晚來經過 手揮 捕捉起風了驟雨夏天 暮春 秋色一清水姽嫿嫵媚萬丘壑錦緞綾羅惑多 已消融光陰歸來變空白染塵埃 一併斂埋竇唯的暮春秋色,歌詞很簡單,初看都是幾個常見的詞,配上竇唯的聲音細細去聽,去品,人生的一幕幕就像畫卷一樣展開。聽起來又大氣又悲涼,又大徹大悟,只覺得五臟六腑和情緒都被調動了,多聽幾次都感覺要頓悟了,瞬間覺得人生就是如此,不過如此,然而,然而……先是天空四季,再是人生百態,最後人生的一切疑惑消融,變空白,一併斂埋。才疏學淺,說不出自己真正的感覺,只能說竇唯真是要成仙了,一個字都不多的唱出了整個人生,立意又那麼深遠,當下的搖滾民謠加起來都抵不過。推薦閱讀:
※有沒有好聽的聲線的少年音歌手?就是那種清脆的?溫柔的那種,不是沙啞的聲音。。。?
※做一個樂隊的女吉他手是怎樣一種體驗?
※有什麼好聽的粵語歌值得推薦?
※音樂生選擇師範學校好還是地方音樂學院?
※如何評價華晨宇目前在華語歌壇上的地位?
TAG:藝術 | 音樂 | 古典音樂 | 生活、藝術、文化與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