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大刀PK日軍三八大蓋+刺刀,能贏嗎?

轉帖:抗戰大刀PK日軍刺刀? 武警實測大刀隊完敗

(這個帖子太零散了我直接貼視頻鏈接吧)

2014好奇實驗室110期左右

https://m.v.qq.com/x/cover/s/sdne7vkvwf2dxxb.html?vid=r0136nwhpsnptag=bbs.saraba1st.com%23v.play.adaptor%232mreferrer=http%3A%2F%2Fbbs.saraba1st.com%2F2b%2Fthread-1056222-1-1.html


大刀隊的正式名稱是手槍隊,為29軍從軍隊中選拔出來的身強力壯、武藝高強者組成,制式裝備為手槍和大刀而不是只有大刀。手槍隊可以視為29軍的突擊部隊和特種部隊,戰鬥力與普通的軍隊比要高出一籌。並且,在衝鋒或執行作戰任務時,還會配備大量的手榴彈。

縱觀長城抗戰期間大刀隊的戰績,絕大多數都是在夜襲的情況下取得的。這種夜襲打得就是日本人來不及準備,並且在戰鬥時也並不是一上來就用大刀砍,而是先用手槍和手榴彈進行攻擊,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在進行肉搏。

然而,即便在這種有準備打沒準備、精銳打普通部隊的情況下,大刀隊的傷亡數字已然超過了日軍,足以表明當時中日軍隊在裝備和戰鬥力上存在著相當巨大的差距。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差距存在,那些悍不畏死的軍人才顯得難能可貴。


謝邀。

題主發的鏈接測試並不算很準確,畢竟武器重量上差太多,用以前軍隊的木質刺刀的話效果會更真實一些。而且武警大多也練過刺殺操,大刀肯定是沒練過的,換點練過傳統刀法的武校學生之類也會好一些。不過扯再多結果其實也不會變多少。抗戰大刀對抗刺刀其實是很吃虧的。武器長度在那擺著,抗戰大刀只是當時難以大規模量產質量合格的刺刀的臨時替代品。玩不起刺刀才被迫用抗戰大刀湊合上,總不能手無寸鐵就去跟人打吧?

我本人練過抗戰大刀術,也用抗戰大刀對練過。都不說刺刀了,長度優勢在那擺著。對手用的是塑鋼倭刀。雖然我用木質抗戰大刀把對方手打的一個多月才痊癒,但實際上我還是得承認,抗戰大刀真心不好用,我贏只是因為對手太弱,即便如此我還有點急眼不想被對方用倭刀擊敗,於是下重手大力出奇蹟打傷對手,這算下黑手了,正常對練應該是控制不要打傷對手才對。

如果是打沒玩過刺刀的人,拿抗戰大刀我還敢湊合吊打普通人,練過刺殺操的,要讓我用抗戰大刀分生死單挑,我只會先把抗戰大刀扔出去丟他,丟中了上去打他奪刺刀,沒丟中被躲開了我就跑。我特么才不拿抗戰大刀硬拼。

抗戰大刀肯定是對上刺刀吃虧的,這個想都不用想,如果抗戰大刀比刺刀還厲害,就不會抗戰後期八路都開始玩刺刀放棄大刀術了。真對上刺刀有優勢,敵軍也會開始配備大刀,那玩意能有多大的製造技術含量啊。但是敵人沒有去嘗試用大刀,我軍後期也廣泛普及刺刀而放棄用抗戰大刀,這個結果已經說明一切問題了。


2004年在伊拉克巴士拉,英軍20人的巡邏隊被近百名什葉派武裝伏擊,援兵遲遲不到,加上L85A1步槍故障奇高和彈藥不支,指揮官決定上刺刀格鬥。

△英軍歷來強調拼刺訓練

英軍衝過100多米的開闊地跳進民兵據守的塹壕,發起白刃格鬥,什葉武裝立刻士氣崩潰放棄塹壕。這次短促突擊與近距作戰,民兵死亡了20人左右,英國兵3人輕傷,無人陣亡。

這是最近的一次拼刺戰鬥,讓許多「刺刀唱衰派」偃旗息鼓。

△因為步槍太爛,英軍不得不依靠這刺刀

以敵為師戰鬥學習

近代以來, 我國非常重視白刃戰,但是由於刺刀對加工要求極高,中國軍隊連刺刀都嚴重不足。120師參謀長周士第記載,全師步槍4092支中僅有刺刀117把,劉伯承見向閻錫山時稱129師刺刀連一百把都不足。

因此中國軍隊裝備的冷兵器主要由大刀和紅纓槍組成,這也是無奈的選擇。

△日軍手繪台兒庄戰役

明治之後的日軍深受法國陸軍的影響,將刺刀訓練提到很高的地位,1932年(昭和7年)的《步兵操典》強調「充溢攻擊精神而已凌駕於物質的威力之上」。

△1941年日軍《銃劍道修鍊的指針》,刺殺教範

全面侵華前陸軍17個師團45萬人,大多是長期訓練的精兵,在拼刺技術和士氣方面佔有優勢,每個中隊都會配備拼刺教官,聯隊長需要制定相應的白刃戰訓練計劃。

△日軍刺殺訓練

日軍的30式刺刀長度超過當時國軍刺刀,三八式步槍安裝30式刺刀後,長度超中國軍隊10厘米以上,因而從心理上和戰鬥中就佔有優勢。

△加刺刀的三八步槍比士兵還高

以百團大戰為例,白刃戰中對付1個日軍至少需要3個八路軍戰士。精銳的冀西軍區第1軍分區,司令員楊成武專門指出日軍「體力好、技術好」,八路軍「損失甚大」。

能消滅敵人就是好戰術。八路軍往往以三四人為一組,合拼一個日軍,也經常槍膛中壓一發子彈,射傷敵人再拼刺。日軍曾譏笑八路:武士的不是,戰術的不懂,素質的不行,戰鬥的自信沒有。

△我軍與敵人白刃搏鬥,沙飛攝

1938年秋東庄戰鬥,左邊那位戰士步槍已落在地上,與日軍軍官肉搏抱在一起,敵人正叉開雙腿,左腳使拌欲將八路摔倒。右邊戰士抓緊時機,端著刺刀對著鬼子後背殺過去。

抗戰中後期,八路軍狠抓拼刺,全面向日軍學習,從日軍的刺槍術到木槍護具,還專門請日軍俘虜作教官。

△八路軍刺殺練習

到了抗戰後期,日軍精銳或是被抽調至華南、太平洋戰場,或者在治安戰中戰鬥力逐漸減弱,反之八路軍則越打越強。

http://weixin.qq.com/r/BDjH38bEhZv6rYK8920W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一寸長一寸強、身大力不虧、一力降十會大家都聽過,38槍重約八斤,加上刺刀長約1米6,而且還能發射子彈,發射子彈,發射子彈。大家覺得圖裡這大刀有八斤嗎?有1米6嗎?能發射子彈嗎?這是器械上的差距

提問者匿名了,暫且當你是男的。我估計你的體重比圖裡這位強,上圖為當年國軍精銳

八十多年過去了,這是德芙大師的COS,如果這倆人互拼大刀,互拼刺刀,你覺得誰勝算大些?

雖然鬼子不是個個像德芙,但在體能上碾壓國軍沒問題

陸軍馬鹿的胳膊

海軍馬鹿的小腿

這是人的差距。所以不要被某些小說和電視劇忽悠了,以為刀背一磕就能把刺刀擋開。

首先,讓一線士兵吃飽飯,比裝備外國鋼盔水壺更重要。美國管喂的遠征軍為什麼能用來打仗?能吃飽,能吃飽,能吃飽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至於國內士兵為啥吃不飽這次就不討論了。

那吃飽了就能拿大刀砍他們嗎?你看這大刀,除了不能開槍,重量長度還行吧?

行啊,你要先扛著這刀,在遠距離上衝破鬼子的步兵炮、迫擊炮、重機槍的火力網。

衝破這個火力網就能拿大刀砍他們嗎?

請你繼續在近距離上衝破輕機槍、步槍、擲彈筒的火力網。

參考視頻加拿大亨利堡衛隊戰術表演,體會一下什麼叫訓練有素。

那我加強裝備就能砍他們了嗎?你看這搭配,有刀有槍還有車呢

行啊,可你既然有了花機關還會用刀做主要武器嗎?放著槍不開用刀?另外你打算怎麼對付鬼子的豆坦克、步兵炮、迫擊炮、重機槍、輕機槍、擲彈筒呢?

如果窘迫到非要冷兵器,紅櫻槍比大刀好使,可以用來和刺刀拼,問題是裝備刺刀的軍隊會純肉搏么?鬼子都打到華北了,國家工業不力,連步槍零件都要進口,是等著國府造出合格的帶刺刀的步槍?還是先扛著粗製濫造的大刀抗敵?至於國內工業為啥不力這次就不討論了。

肉搏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可以用大刀隊夜襲的特例鼓舞民眾的精神,抽低調俱樂部的臉,但拿它當普遍事例就不對了。

佔個位,完了補

相關回答

抗戰時期日軍比國軍強在哪? - 一八零天改一次的回答


-

一米六的刺刀其實和一米六的木杆槍不是一個概念。甚至可以說是兩種決然不同的武器。

很多人想當然地以為拿一米六的木杆子槍模擬刺刀對大砍有優勢,所以刺刀就有優勢。

其實刺刀的話,後手不能握在槍托槍尾,要握槍托根部靠近扳機的地方,這裡就扣掉了30多厘米長度了。這槍的實用握持長度只有130厘米。

因為步槍結構問題,前手也不能握得太后,假設某士兵肩寬50厘米,握持刺刀時,前後手各比肩多10厘米。那麼前手距離槍尖實際上只有60~70厘米。

換句話說,抗日大刀的攻擊距離,實際上和刺刀差不多,甚至更遠。

https://m.bilibili.com/video/av17278932.html

這是抗戰期間的木質武器模擬對戰珍貴視頻。

可見單手刀打刺刀並無劣勢。

實際上,刺刀的劣勢比想像中的更大,因為刺刀的重量比木槍重十倍。

十倍

十倍

由於扳機等結構,用刺刀時也不能用滑把技術,三八大蓋帶刺刀子彈重近5公斤(相當於在同樣長度的木槍槍桿上綁8瓶礦泉水再用,沒法用單手刺和中途變招,只能用體重衝撞刺。所以在戰鬥中,持刺刀方的前手是很容易被攻擊到的。單手抓和撥擋對方刺刀也比撥擋紅纓槍容易得多

而抗日大刀看起來是一把長90厘米,1~1.2公斤左右的雙手刀,但是無論從歷史照片還是當時傳下來的典籍技法(金警鐘那個朴刀法例外),都是一個單手使用的刀。手臂伸出去的話輕鬆砍到對方的前手和腦袋,對方前手躲閃,衝撞攻擊就沒威力,前手不躲閃,就斷手。

因為刺的對人動作制止性沒揮砍那麼快。在最壞的情況下,大刀方技不如人,軀幹被對方刺刀刺中,只要保持大力無腦掄出去砍對方的手或者臉,和對方拼個雙殺並不難。中國士兵造價便宜,拼個雙殺或者用命換對方一隻手,其實就是賺了。

抗大這個長度的武器,更大的優勢是戰壕或者大混戰中的靈活使用性。一戰二戰中,歐洲士兵也大量自發使用同樣長度或者更短的工兵鏟來在戰壕中代替刺刀肉搏。

歐洲士兵可不是裝備不起槍和刺刀的呢。

談到大刀隊,就總會有人跳出來說大刀隊配備手槍和手榴彈所以大刀隊靠的是火器。——你意思是來拚刺刀的鬼子就沒有步槍,機槍,投彈筒,野戰炮,小豆坦克……?嘖嘖,這概念偷換得。

比較隨身冷兵副武器。就老實比較冷兵。

要是這題目里跑出個人,張口就做科普狀告訴你「日軍殺傷主要靠班用機槍和投彈筒,所以根本不存在拼刺刀」,你也會覺得這人弱智吧?

還有個評論奇葩yy外軍如何用散彈槍殺戰壕里的中國抗大士兵的。

散彈槍遇到鑽地導彈也掛了啊。你為什麼不讓日軍拿鑽地導彈來打抗大?

還拿甩棍來比較,意思是甩棍太重他用不了 何況重一倍多的抗大。

大哥,甩棍都覺得重你還是別上戰場了,安心當宅男吧,我鄉下的農民兵隨便誰單手拿個鶴嘴鋤都能掄人啊。

最後對那幾個嘲諷中國窮到用冷兵打日軍的人說一句,窮不是不反抗侵略的理由。

日軍也窮,不然不至於淪落到二戰還在用單發步槍和萬歲衝鋒,歐洲那邊衝鋒槍早普及咯。刺刀也是不得已或者性價比更高的產品,真有彈幕覆蓋可用,誰tm願意用刺刀啊?

有用萬歲衝鋒的日軍,才有用抗日大刀的中國軍。

又,美軍針對特殊複雜環境,也有大刀隊。而且在越戰時期更是放棄了刺刀,集體裝備大砍刀十八剁。見下圖,美軍的動作是不是和中國抗大的動作一模一樣?還有纏頭裹腦呢。圖中為1942年美軍海軍陸戰隊聘請菲律賓武術教練教授刀法,在硫磺島於與日軍激戰中曾經以菲律賓彎刀對日本武士刀進行巷戰,結果大獲全勝。美軍中的菲律賓第一團外號就叫「彎刀營」。

古人行事無巨細,寂寞豪華皆有意,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啊


不看好大刀,我本身就是冷兵器練習者

之前跟人吵架的時候專門跑去查了刺刀的訓練,發現和各位想像的不太一樣。它不是單純長槍截斷兩手垂下來。而是身體縮起來,側身站著,槍身斜挑,護住了胸口還有頭部。

拿槍的手法力矩也比想像中大。不僅僅有磕碰挑撥的槍法,步伐配合也寫的很詳細。

可以說,刺刀已經是有很完整的體系。非常實用。我看下來,掌握完整的刺刀訓練,一個月夠了。

視頻中武警的刺刀還沒有完全將刺刀的全部學全!

大刀我之前就說過,太重。可以找古時候的刀是什麼形式的。大刀隊的刀比古代的刀重了太多,現在的人拿都吃力,更別提那時營養不良的人了。流下來的抗日刀法,很無奈。

刀本來就比較難學,抗日時候,根本不可能有完整學會一整套的訓練。

而且長度就差了那麼多,怎麼打

說一點私貨,就抗日時期的刀法,起手式就比刺刀慢一拍。


抗戰大刀PK日軍三八大蓋+刺刀,能贏嗎?

答:能贏,但是很吃虧。

我的觀點,針對二戰的中國戰場,抗戰大刀vs三八大蓋+刺刀,大刀普遍處於劣勢。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大刀有效殺傷長度遠遠短於加裝刺刀的三八大蓋。

2.大刀製作工藝粗糙,標準不一,非常容易損壞。

3.使用大刀對抗刺刀,使用者需一定的武術功底和較高的身體素質,即便是改良版的破鋒八刀仍然對使用者有較高要求。而刺刀的訓練比大刀更簡單高效,更易應用于軍隊。

4.加裝刺刀的步槍遠距離可以射擊,近距離可以格鬥,而使用大刀的話,作戰部隊的負重將會大大增加。

大刀的優勢:

1.便於生產,受困於當時低級的軍工製造水平,大刀造價便宜、材料簡單、易於加工,因而成為早期抗戰中國軍隊白刃戰的選擇之一。

2.在叢林戰、塹壕戰等特殊作戰地形中,加裝刺刀的步槍往往行動不便,此時大刀、工兵鏟等短柄武器作戰有較大優勢。

3.大刀較適合夜襲等特殊戰術,參見部分29軍戰例。

4.大刀使用具有突然性和威懾力,日軍初期對其不了解吃了虧,同時大刀也是當時中華民族抗日救國的民族象徵之一,某種意義上擁有很強的號召力,這也是後來在文學作品中大刀作用被誇大的主要原因。

部分答主提到大刀質量輕,因而也是優勢之一,但我不認同,下文將詳細討論。

很高興,知乎在這個問題上絕大部分人都是比較客觀的

贊同 @一八零天改四次 @人渣嘯西風 @趙斯基 @茶溪老妖 等人的回答。

反對 @虎襲來 @實戰劍術吧掌主的觀點。

這裡推薦一下 @滕騰的文章,已經很詳細了。

知乎專欄

------------------------------------------------------------------------------------------------------------------------

兩款武器的特點其他答主回答得都差不多了,簡要說說。多圖預警!

抗戰大刀:

三八式步槍:

------------------------------------------------------------------------------------------------------------------------

首先,武器實際作戰長度以及質量的對比

以上可知,

大刀(以二十九軍為例)的有效殺傷長度約為全長減去刀柄,即625mm,質量約為1.6kg;

三八大蓋,以日本陸軍《步兵操典》為例,前握處約為槍桿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處,有效殺傷長度約為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槍桿加裝刺刀長度,即1060~1270mm,質量約4.1kg至4.3kg。

大刀的第一點劣勢——長度短,很明顯可以比較得出,加裝刺刀的三八大蓋可以有接近半米的優勢長度。在好奇實驗室的視頻中,嚴格按照一比一複製的三八式和大刀,加裝刺刀的三八式長度優勢十分明顯

在@虎襲來的回答中

個人認為這個結論明顯不符合實際。

我實在無法與 @虎襲來 得出同樣的結論,在半米的距離差距下躲避對方的刺刀並且「輕鬆」砍手和頭。這個難度真的是比較大的(千萬別拿訓練用具比長度)。

原本的圖確實有一些問題,接受@實戰劍術吧掌主的批評。這裡重新換圖。

以上是在1934年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運動會拼刺比賽;短兵器對槍刺_實戰劍術吧_百度貼吧第二個視頻20分29秒處左右的截圖,不是很清晰,看視頻的話還可以,有興趣大家自己看視頻來直觀地感受一下加裝刺刀的中正式步槍的殺傷長度比之大刀如何?注意中正式要比三八式短九公分。實戰中九公分的差距已經讓國軍士兵在白刃戰中吃很大的虧了,遑論大刀接近半米的長度差距。

還是在同一個視頻,20分58秒處,比較清晰。

大刀第二個劣勢——製作工藝差,易損壞

日軍刺刀的工藝我就不貼了,這個沒什麼爭議。

大刀第三個劣勢——訓練難度大

這裡 @虎襲來說法無語了,中國士兵用命換了鬼子一隻手,這樣能不能算大刀處於劣勢了呢?歐洲士兵使用工兵鏟,你自己都說了,是在戰壕裡面,特殊作戰地形!!那麼空曠地帶,大刀會吃虧,這話應該沒毛病吧?

在大刀剛剛開始在部隊中使用時,就面臨著傳統武學繁瑣、空架子、實用性不高的問題,因此針對這個劣勢才有了後來改良的破鋒八刀,然而大刀的攻擊方式主要發力點仍然是手臂和肩背,並且特別依賴步伐,以彌補攻擊距離上的不足,做功路線是圓弧狀,一擊不中往往空當大開,這個特點還是沒有根本性的改變。而刺刀的刺殺動作是全身發力聚於槍尖,刺殺時身體縮於槍後部,做功呈直線,攻防轉換非常快

下圖是比較簡明的刺擊與砍擊的做功距離對比:

抗戰大刀重約1kg到2kg之間,加刺刀的三八大蓋不超過4.3kg,其實我不覺得2到3公斤的重量差距對於士兵來說有多大影響。況且我們可以看到抗戰大刀的使用是時而雙手時而單手,刺刀則一直是雙手,這樣子其實大刀的重量優勢真沒剩下多少,從上面的圖我們就可以直觀的看出,如果雙方進行格鬥,刺刀雙手直線做功,大刀往往單手弧線做功,兩者哪個速度快、哪個做功距離長對身體負擔大,學過物理的應該能簡單做個比較了吧?

刺刀的刺殺相比於大刀是符合人體動力學最優的,一是發力部位肌肉群比大刀多,二做功距離短,三是格擋時雙手把持易形成三角形力矩,比單手大刀更穩定。

實戰中,往往三八大蓋將大刀挑飛的次數遠遠超過大刀將三八大蓋挑飛的次數。

其實大刀的劣勢主要就還是源於長度的問題,雖然進行了武學技藝上的改良,但由此面臨的問題是對士兵的身體素質和訓練要求更高了,不利於大範圍推廣,而且還不一定能有刺刀厲害,因此,就如我文獻給出的一樣,在抗戰初期,我軍因為軍工的落後不得已使用了大刀、紅纓槍等冷兵器補充部隊,在後續的作戰中隨著戰場條件的不斷改觀,我軍抗戰後期已經大批量裝備了刺刀與日軍進行作戰,大刀等冷兵器迅速地就退出了歷史舞台。

事實上大刀的確在二戰期間被過度地拔高了,曾經的桂系長官黃紹竑在回憶錄中提到

節選自248-249頁。

黃紹竑:五十回憶.pdf_微盤下載

所以說,真正適合作戰的武器應當經得起戰火和時間的檢驗,刺刀明顯做到了,並且一直沿用至今。大刀,我覺得它更符合的是我們的民族精神,作為一種象徵存在!

-----------------------------------------------------------------------------------------------------------------------

好了,現在我來掛一下人,在回答這個問題下面,@實戰劍術吧掌主的觀點是大刀是佔據優勢的,他的回答我認真看了,我認為很有問題,主要在以下方面:

在此感謝@實戰劍術吧掌主 提供的視頻資料:

第一個資料

www.tudou.com/programs/view/9Qv9bwV1-nA/

第二個資料

1934年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運動會拼刺比賽;短兵器對槍刺_實戰劍術吧_百度貼吧

~~~~~~~~~~~~~~~~~~~~~~~~~~~~~~~~~~~~~~~~~~~~~~~~~~~~~~~~~~~~~~~~~

2017.2.27更新

謝謝 @九鼎觸

抗戰大刀PK日軍三八大蓋+刺刀,能贏嗎?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

他的答案指出了 @實戰劍術吧掌主 提供視頻存在的不不嚴謹之處,所以不論是好奇實驗室的視頻還是 @實戰劍術吧掌主給出的視頻都不完全符合實際情況,本著對自己答案合理且負責的態度應當不適用以上做主要論據。

而我在之前和 @實戰劍術吧掌主 的討論中早已經表達了我的這個立場:在我的文章中並沒有引用好奇實驗室的比賽結果做論據,只是貼了武器一比一復原圖,強調了一下長度的對比。而目前@實戰劍術吧掌主仍然沒有改變他的錯誤引用。

~~~~~~~~~~~~~~~~~~~~~~~~~~~~~~~~~~~~~~~~~~~~~~~~~~~~~~~~~~~~~~~~~~

上圖是1934年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運動會拼刺比賽;短兵器對槍刺_實戰劍術吧_百度貼吧中的第一個視頻,關東軍武道高手使用單手木刀與刺殺訓練用具的比斗在1分08秒至3分05秒。

@實戰劍術吧掌主得出結論:

反對1:日本軍隊的拼刺技術不過爾爾?

大家可以自己點進去看看原視頻,我無法得出相同結論,為什麼日本軍隊的拼刺技術就不過爾爾了?歷史上日本陸軍在日俄戰爭獲勝後,白刃戰就成為日軍士兵訓練的重中之重,三八式作為二戰最長的步槍就是為了精確射擊和白刃戰而生的。因為日本資源匱乏,再者日俄戰爭的勝利使得日陸軍沖昏頭腦,比其他國家的軍隊都更加強調刺殺,所以日軍白刃格鬥能力的強悍在二戰史上是國際公認的,不要說抗戰時期的八路和國軍學習日軍的白刃戰經驗,專門請日軍戰俘教授經驗,就是解放軍如今的「三防一刺」也是基本沿襲日軍的《步兵操典》內容。

反對2:一定尺寸刀劍對刺刀占明顯優勢?

第一個視頻資料中,持刀武士與持刺刀者互有勝負。第二個視頻由於不清晰,更加難以判別雙方的優勝形勢。很抱歉,並不能明顯看出刀劍比刺刀厲害多少,各位知友可以自己親自觀看判斷。但是我要強調的是,這兩個視頻完全不能作為討論本題的論據,就算視頻中刀劍真的佔了絕對優勢,也不能無腦套用在中國戰場。

首先,拿木刀的日軍選手使用的技法與中國士兵使用的破鋒八刀技法並不一致。第一個視頻中的武士使用的是典型的日本劍道技巧,第二個武士的技法與抗戰大刀的技法差別更大。

二十九軍刀法演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lO-pYgvjQQ

抗戰大刀按照後來改良版的破鋒八式,主要還是雙手持刀依靠大刀揮動的巨大慣性撥開刺刀再縮短距離進行殺傷為主,在起式和防禦的某些動作也需要單手和雙手切換握持。

其次,兩個視頻據@實戰劍術吧掌主所言都是關東軍高手的比拼,個體的武藝本來就有高低之分,不能簡單根據某幾個個體的比試結果,得出整個二戰中國戰場一個很大的群體關於兩種武器的比拼結果,這根本不嚴謹。

相對而言更加靠譜的應該是對當時典型戰例的分析,比如我文獻中給出的,29軍喜峰口大捷,是典型的刺刀vs抗戰大刀,它遠遠比以上兩個視頻具有更大的參考價值。然而

第三,就算視頻真的刀劍佔據上風,可是這只是比賽的片段,並不是完整的。就如同職業拳擊12節比賽,只取其中一節判斷勝負得出的結果可能南轅北轍。

反對3:好奇實驗室的測試中大刀的重量也不是真實重量。

好奇實驗室的測試中,三八大蓋和大刀都是木製材料,按照密度差距其重量都是遠遠小於真實重量的。在@實戰劍術吧掌主提供的兩份視頻中的木刀也並不是抗戰大刀規格,重量也遠比大刀要輕,那麼按照@實戰劍術吧掌主質疑好奇實驗室實驗的說法,刺殺訓練用具比三八式要輕很多因而結果不準確,難道使用木刀就準確了嗎?

注意,在好奇實驗室的節目中,兩方武警戰士都使用的是木質仿製品,重量都輕於真實重量,所以@實戰劍術吧掌主關於重量的質疑本身其實也站不住腳。

反對4:日本軍隊高調讚揚西北軍大刀?

不,人家只對該部隊做了例行公事的總結評價,沒大刀的事。

我日語專業的同學幫忙翻了一下。人家就是禮節性地最後評價了一下這支軍隊很好很厲害,通篇並沒有著重強調他們的大刀,真正有說服力的論據不應該是日本人balabala講一堆「這個大刀很好很不錯,我們也要裝備,我們也要學習!」?

反對5:討論不切題。

@實戰劍術吧掌主的答案中給出了很多19世紀火槍手的資料,比二戰早一百年以上,交戰雙方不同,使用武器不同,作戰環境不同,作為本題的論據非常勉強。

武器長度都不一樣,還用得著繼續說下去嗎?而且刺刀術是在20世紀才發展成熟的,這樣無意義的討論讓人很是反感。

反對6:刺刀技法類似於雙手劍。2017.2.27更新

@實戰劍術吧掌主在與我討論的過程中強調,基於好奇實驗室和戰時中央軍日軍視頻資料,就算木槍和木刀沒有嚴格符合實際情況,也是木刀的戰鬥力相比木槍大大削弱,而且刺刀的主要攻擊是類似雙手劍的砍擊。

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中國56式三棱刺刀,解放軍「三防一刺「脫胎於日陸軍和蘇聯紅軍的刺殺術,三棱軍刺是受困於當時的軍工條件而製作的刺刀,然後你告訴我這傢伙是主要用來砍人的?

我對他的觀點實在無語,特此貼上部分討論原文,仁者見仁吧。

總結一下@實戰劍術吧掌主的回答,

抗戰大刀PK日軍三八大蓋+刺刀,能贏嗎? - 實戰劍術吧掌主的回答 - 知乎

通篇沒有可靠的文獻支持,只有兩個模稜兩可的視頻當作主要論據,還硬扯到19世紀甚至更早的火槍手的戰例,他的觀點恕我無法苟同!

最後,他對我的文獻資料產生質疑

本文文獻內容主要選取的是結論部分,我自認為並未斷章取義,我把文獻資料目錄貼給各位知友,大家有興趣可以在知網上下載自行判斷孰是孰非吧。

最後的最後,我想說的是承認自己落後並不可恥,這個問題下面有一個答主的回答很有哲理

「我們的先輩迫不得已吃糠咽菜,而我們現在卻以為可能糟糠更有營養。」

隨著時間跨度越來越大,以及神劇的推波助瀾,我們對抗日戰爭漸漸失去了客觀的認識,甚至失去了嚴肅的尊重,這是非常可怕的。

七十多年前,在那個最危險的時刻,中華兒女們靠的正是劣質的武器和堆砌的人命才築成了新的長城,越認識到真相的殘酷,才越發認為那些英雄足夠永垂不朽!才能時刻警醒自身,砥礪前行!

----------------------------------------------------------------------------------------------------------------------------

視頻資料:

好奇實驗室第一百零四期:抗戰拼刺刀 我們虧在哪? - 好奇實驗室 - 騰訊視頻?

[轉載](推薦)三套刺刀拼刺技術的完整教學資料!真正強悍,一擊必殺!

最全的拼刺刀技術資料(視頻)作者:houzhongjiang

二十九軍刀法演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lO-pYgvjQQ

中國不同時期刺殺訓練視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YusqESUi2I

文獻資料:

[1]劉璐,李峰. 武術視角下中國軍隊抗戰中大刀殺敵的辨析與啟示[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3:138-141.

[2]陳寶強,郭乃輝. 西北軍「破鋒八刀」考[J]. 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6,02:35-38.

[3]東戎. 大刀記——走出「神話」的中國大刀[J]. 輕兵器,2007,06:46-49.

[4]陶野. 抗戰期間中國軍隊白刃戰戰術演進初探(1931-1945)[J]. 白城師範學院學報,2012,01:31-35.

[5]許述. 白刃戰真相[J]. 中國邊防警察,2015,08:64-66.

[6]陳宇 左宏偉. 刺刀:從白刃戰到現代戰場[N]. 中國國防報,2012-11-13018.


關於抗戰大刀vs刺刀的問題,本回答再次更新,整理了更加充足的軍事歷史原始檔案資料和視頻資料(多圖預警,建議WiFi瀏覽。),回答在軍事歷史和武術格鬥兩個方面均有涉獵,文中引用的資料均為歷史原檔資料,絕無斷章取義,絕無後人的添油加醋和歪曲發明,本文從如下幾方面問題一一入手,舉證回答,這幾個方面分別為:

1.木棍作為模擬步槍加刺刀的不合理之處有哪些?

2.刺刀淘汰大刀等冷兵器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刺刀的使用技法是否可以類比為長槍?

3.解放軍的冷兵器訓練只有拼刺一項么?拼刺技巧也完全取材於日系么?

4.二戰日軍的拼刺能力到底如何,是否真的和很多網友說的那樣,各個都等同日本武士?以抗戰大刀作為制式裝備的部隊,在日軍心目中的真實評價又是什麼樣的呢?

5.抗日戰爭時期使用大刀與日軍搏殺的軍隊比較具有代表意義的戰鬥有哪些?中國軍隊對大刀和刺刀在純冷兵器格鬥中的真實看法是這樣的?

6.指出一些網路流傳的所謂的學術研究文獻對歷史原檔資料的「斷章取義」之處,甚至對歷史原檔資料的「顛倒黑白」之處。

7.闡明研究一個事物應有的正確邏輯,和正確的知識來源。

進入正文

1.近一陣子不少朋友在論證大刀和刺刀的問題上喜歡用好奇實驗室武警做的實驗來說話:

試問4.1kg的重棍和不足300g的拖布桿相比,操控起來的靈活程度是一個級別的么?突刺速度又是一個級別的么?對於模擬超過4kg重的步槍而言,一個拖布桿比木槍都遠遠不如,何談比的上真槍。我讓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子用2m長的竹條去和拿著拖布桿的武警比點數,規則是碰一下就算誰贏的比法,那顯然,十來歲的小孩肯定會佔上風,那我可不可以說竹條實戰威力如何之強大了?冷兵器格鬥,對抗道具越是與史實兵器規格不符,模擬對抗離實戰的距離就越偏。

為避免再次出現被曲解的現象,特此說明,雖然此訓練木槍重量和仿三八式訓練木槍的重量是一樣的,但是形制較為粗短,並不是仿上刺刀的三八式步槍的形制,長度也非三八式步槍加刺刀的長度。

前面有人以大刀也是木質的為理由,肯定好奇實驗室所做的實驗的對比關係,那麼好,再如上圖所示,看看抗戰大刀的普遍形制是什麼樣的。我們可以看到抗戰大刀從刀頭至護手再至手柄,是逐漸由薄變厚的,再如下圖所示,好奇實驗室復原的木質大刀頭重柄輕,綜合考慮重量和重心的問題,難道真的比真實的抗戰大刀容易操控到哪去么?很明顯木棍與三八式步槍的手感的接近程度遠遠低於木刀與抗戰大刀的接近程度,木棍離步槍的基本外形都差了十萬八千里了,一個差了10倍都明顯不止,一個卻差不多真是1:1了。

就連木槍模擬真槍都有差距,用木棍模擬刺刀更是哪跟哪去。

話都說到這了,如果一些朋友還是以一句都是木質的就可以一言帶過,那請問這種邏輯的發言是不是已經很令人尷尬?

按照一想朋友的思維方式來推論的話,因為木槍和木棍都是木質的,所以木棍的擬真度也該和木槍一樣,那素振棒是木頭的,竹刀也是木頭的,所以說兩種兵器還原真刀程度一樣,請問這樣類比難道不是明顯來搞笑的嘛。

用手感離史實兵器的差距接近於15:1的道具vs手感與史實兵器相比接近接近於1:1的道具,這也進一步證明了此實驗在刻意的為難大刀方,已經有了先入為主的目的。

當然與我觀點不同的對方辯友最終也承認了好奇實驗室實驗的不嚴謹之處。態度亦好。

這裡再次強調,比較一個事物最基本的邏輯還有控制變數。

另外,

對於劈砍類的動作,很多觀眾存在一個誤區,這裡需要說一下:

雙手兵器單手丟出的技法,經過一段時間系統的訓練是都可以學的會的,個人的對抗經歷加上比本人厲害的多的武友提供的大量的對抗視頻已經可以證明這類技法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技法,普通人認為雙手刀就是蓄力大劈大掄大砍,其實這也是一種沒有受過系統訓練而臆測出的錯誤觀點。 這類動作的動作要領並不是大掄大劈,而是用恰當的發力技巧將兵器向前方推出,攻擊路線亦刺亦砍,趨於直線而不是弧線。

有些朋友用現代自動步槍的拼刺手感來類比以前的栓動步槍,這裡再說一下:

現代步槍的拼刺時的握持長度與三八式步槍的握持長度差不多是一樣的,但因為現代步槍明顯要短很多,也要重量也比三八式步槍要輕,重心更是明顯趨近於手臂,自然要靈活很多,然而上刺刀的自動步槍在拼刺時的攻擊範圍卻與匕首或者說徒手拿刺刀時的攻擊範圍半斤八兩,即使對方的步槍不靈活,用與匕首攻擊範圍半斤八兩的武器去拼長度優勢極為明顯的武器也要吃不少虧,何況上刺刀的自動步槍明顯不如匕首揮舞靈活了。因此將現代短步槍的靈活性套入三八式刺刀也是存在明顯的偏頗。

有朋友強調近代的火槍比起三八式步槍而言拼刺時會笨重一些,事實上近代的火槍加刺刀的形狀比三八式還要筆直一些,所以相比三八式步槍而言,在小幅度的改變握持範圍更加可行,近代的火槍加刺刀也存在一些是以犧牲攻擊範圍換取靈活性的技法,即增大握持長度,所以難度係數比三八式還是半斤八兩。

2.關於刺刀淘汰大刀等冷兵器的原因:

刺刀出現之初還是與刀劍長槍等純冷兵器並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淘汰純冷兵器的刺刀,並不是那種刺刀插入槍口就有礙於射擊的插入式刺刀,而是18世紀初才廣泛裝備的套環式刺刀,這種刺刀外掛於槍口,無礙於射擊,由此可見,刺刀淘汰冷兵器,是因為刺刀可以做到士兵的肉搏職能和射擊職能都趨於統一,而並不是因為在純肉搏作戰中刺刀面對一定尺寸的刀劍具有優勢。

上圖為歷史上出現的刺刀其中ABC還有明朝火槍上的刺刀均屬於插入式刺刀,而D種刺刀為套環式刺刀,才是最終淘汰冷兵器的刺刀,如果步槍加刺刀最適合純肉搏作戰的話,也輪不到套環式刺刀來淘汰冷兵器了。

即使在火槍加刺刀早已普及的排槍時期,普通步兵也人手一個地裝備佩刀,以此來作為方陣線列擠壓時進行貼身的肉搏武器,以配合身後己方的刺刀殺敵。不裝備步槍軍官則裝備更利於肉搏的長槍作為主要武器。

18世紀~19世紀,雖然刺刀戰也仍是排槍線列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就刺刀與一定尺寸的刀劍在1v1純冷兵器格鬥的問題上,以下引用一段英國軍官的看法:

【「據說闊劍並不是刺刀的對手,但是實例並不能支持後者的優勢。從卡洛登戰役中一群鬆散的高地戰士用闊劍砍翻英軍訓練有素的步兵團,到高地團的大劍被拋棄(根據皇家敕令)的時代,所在皆有刺刀為刀劍擊敗的例子。

「約翰·麥克萊中士(第78高地團)是一個22歲左右的年輕人,但是身材高大雙臂有力,他(在1807年遠征埃及中)展示了大劍在近戰中由好手使用時可以發揮出不亞於刺刀的威力。如果刺刀的首次攻擊偏離了目標或者被格擋住了,那麼在敵人穩步堅守的情況下收回武器發起再度攻擊並不容易,但是劍的情況就不同了,可以很容易在攻擊後收回,可以迅捷地揮舞,攻擊身體任何部位,尤其是頭部和手臂,還能在揮舞中防衛自身。麥克萊共殺死六人,用他的闊劍(高地軍團的軍士通常使用的類型)將他們砍倒,最後他脫離陣型,攻向一個土耳其人,將對手砍翻。但是在他返回方陣的途中,他被身後的一擊所殺,他的腦袋幾乎被一柄馬刀劈成兩半。」(大衛·斯圖亞特少將,《蘇格蘭高地團簡述》,1825)

「火槍手的威力主要集中於其槍彈,而非刺刀。大劍的長度令其使用者可以有效對抗刺刀,因其總能在對敵時劈開刺刀,甚至當使用刺刀者刺穿己方時,大劍的長度也足以還以一擊。」(《高地的戰鬥和高地武器》,《凱爾特雜誌》,1877)】

↑以上資料選段已經被翻譯過,原檔來自此書↑

綜上所述,如果說刺刀在純肉搏作戰中面對一定尺寸的冷兵器具有優勢,而不是因為其不妨礙射擊的屬性,那在插入式刺刀階段久足以淘汰冷兵器了,所以說刺刀格鬥優越的觀點可謂敷衍了事。

3.有些朋友把刺刀類比為收發自如的長槍,持有【刀破槍難,因此刀破刺刀也難】的觀點,但問題是:拼刺刀的攻防動作,究竟是接近於長槍的突刺動作還是接近於雙手劍的突刺動作呢?

大家都知道,刺刀最早最早誕生於西方,拼刺動作又是受制於步槍的形制而產生的。因此西方在最早創造刺刀術的時候,絕對不是單純的以槍術為基底的。而與刺刀術為更接近,參考程度更加大的,顯然是雙手長劍著甲格鬥時的動作,而絕對不是收發自如的長槍。起初,很多國人對歐洲劍術了解甚少,對刺刀的出現及發展同樣了解甚少,因此也難免出現將上刺刀的步槍視作收發自如的紅纓槍的現象。

收發自如的長槍

握持刃部格鬥時雙手長劍

現在來看,相比之下是收發自如的槍法接近上刺刀的步槍的技法呢?還是無法收發自如的雙手長劍法接近上刺刀的步槍的技法呢?

答主花痴少爺在昨日(2017.2.27)的回復中強調雙手劍巨劍以砍為主,誠然,雙手劍砍殺技巧的比例確實很大,但問題是雙手巨劍以這種架勢進行格鬥,是為了在近距離壓制對手兵器刺擊對手和切割對手還是對對手大劈大砍?截圖中作為引據的架勢是刺擊還是砍擊?截圖中用來引據的動作比起收發自如長槍哪個更像步槍格鬥?相信明眼的人都能看得出來。

再次引用英國軍官的觀點:

【如果刺刀的首次攻擊偏離了目標或者被格擋住了,那麼在敵人穩步堅守的情況下收回武器發起再度攻擊並不容易,但是劍的情況就不同了,可以很容易在攻擊後收回,可以迅捷地揮舞,攻擊身體任何部位,尤其是頭部和手臂,還能在揮舞中防衛自身。麥克萊共殺死六人,用他的闊劍(高地軍團的軍士通常使用的類型)將他們砍倒,最後他脫離陣型,攻向一個土耳其人,將對手砍翻。但是在他返回方陣的途中,他被身後的一擊所殺,他的腦袋幾乎被一柄馬刀劈成兩半。」(大衛·斯圖亞特少將,《蘇格蘭高地團簡述》,1825)】

另外,花痴少爺等一些朋友在戰爭時期不同,步槍長度不同,步槍使用技法可能有不同這一點上較真,甚至持有20世紀刺刀術更成熟的觀點。

這裡要說的是火槍加刺刀,確實比三八式步槍的有效攻擊範圍更長,但是步槍更長在寬闊的場地反而是優勢,難道短步槍比長步槍還難破了么?而重量上兩者基本一樣,敢問火槍難以收招,三八式步槍收招就容易了么?冷兵器的使用技巧和兵器的形制本身也是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即使是20世紀的刺刀術有十分明顯的變化,步槍的使用技巧會因為時期的改變而逆了長步槍的形制的局限,發生了最本質的變化么?顯然不可能。

何況20世紀的步槍格鬥術又如何比之前的步槍格鬥術有最本質的變化了?難不成用20世紀更不趁手的短步槍可以去打敗19世紀的長步槍了?或者說20世紀的步槍格鬥術系統的更新了對付刀劍的技巧了?20世紀熱兵器早已絕對的主導戰場,在沒有特殊開展更大規模對抗運動的前提下,肉搏或者說對抗的機會反而比19世紀更多了?顯然都不現實,因此這一說法很大程度上屬於缺乏理據支持的主觀臆斷。自然不能作為質疑的憑據了。

4.有些朋友以絕對體格優勢論來認定日軍的冷兵器格鬥能力強於西北軍:

誠然,在訓練程度和實戰經驗對等的情況下,體格優勢是存在的,但是,即使是雙方的技術訓練完全在一個水平線上,體格佔優勢的一方也不能說盡佔優勢, 否則冷兵器格鬥比賽的高手也都非大個頭的肌肉男莫屬了。

最重要的是,兵器格鬥中的力量與徒手搏擊中的力量絕對不是一回事,【徒手搏擊你的體格好力量大,並不代表你能將力量運用在控制兵器上】,要將徒手搏擊中的體格或者說力量運用在控制兵器上,需要進行系統的冷兵器揮擊訓練才行,否則的話一個職業拳擊運動員豈不是只要經過一點半點的冷兵器訓練就足夠在大槍比賽短兵比賽劍道比賽戶山流刀法比賽等等冷兵器格鬥對抗中享有一定的成績了,顯然不可能,因此目前在所有人類的範疇之內,體格再好也不能與系統的冷兵器訓練所對等。

圖中的那位國軍精銳,【一手持】【雙手大刀】,一手持三八式步槍加刺刀,在【兵器與手臂保持一定斜度】且【保持長時間架勢】的情況下,仍可以做到【頭正,肩平,背直】,可見其使用冷兵器這方面的基本功十分了得。再看看國軍精銳旁邊的那位發燒友吧,看似一個肌肉男,可是呢,【兩腿之間抻都抻不開,頭縮縮著,背也不直,而且胳膊里拉歪斜的】,短時間的cos都做成這樣,何況長時間要保持的架勢了,最起碼的刀都握不動,何談冷兵器格鬥功底比誰好。西北軍戰士之所以可以在手持重械的基礎上保持如此好的基本功,來自於西北軍的刻苦練兵,來自於系統的冷兵器揮擊訓練,不是現代軍人以木槍為主或者是持短小很多也明顯要輕,操作不費力的突擊步槍的訓練可以比得了的。

關於西北軍的真刀劈殺訓練,可參考文史選集--《西北軍的練兵特點》一文。

同時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在他的練兵武藝著作《練兵實紀》卷四練手足·練手力中已經有明確說明:

凡平時各兵所用器械。輕重分兩,當重於交鋒時所用之器。蓋重者既熟,則臨陣用輕者自然手捷,不為器所欺矣。是謂練手之力也。

意思就是說,想要熟練掌握自己的兵器殺敵甚至要運用比實戰兵器更難操控的器械進行訓練。可以看出史實兵器基本功在兵器格鬥中的重要。

更何況極端健壯的日本兵其實絕大多數也屬於日軍單方面的宣傳照片,同樣不具備量化意義,當作衡量日軍體格的證據實在以偏概全。如果多看些作為中方和第三方的老外記錄的日本兵影像資料,你都會發現日本兵絕大多數只是比普通人強壯一些而已,遠非各個都是肌肉男,哪怕是你仔細觀察很多日軍單方面的宣傳照片,你都會發現日軍只是將少數極端健壯的士兵放在前排拍照,而當你仔細留意很多這些宣傳照片中放在的後排士兵,你都不會發表偏激的觀點了。

所以日軍的平均體格只能說比起骨瘦如柴連槍都難以端的平的壯丁強壯一個級別而已,哪怕是如下圖那樣,只是略微營養不良的國軍戰俘都不見得比日軍的體格弱到哪去。

5.還有一些朋友用以大刀隊配備手槍為理由貶低大刀隊戰士的肉搏能力:

首先,大刀手槍隊戰士的選材為精兵,也不乏有武術功底的戰士,其次,按此邏輯,小日本相比中國軍隊的武器更為先進,所以拼刺訓練上普遍應該不如中國軍人了?況且大刀手槍隊,一個旅只有一連的兵力配置,師部也只有一個營的兵力配置,即使是在熱兵器方面,幾把作戰範圍十分有限的手槍就能與日軍總量上更加廣泛的手槍和自動武器抗衡了么?

6.前面有朋友說八路軍後期沒有裝備大刀,解放軍沒有刀劍訓練,然而事實是,在八路軍後期的反攻中也一樣存在大刀,刀劍訓練在解放軍中也仍然是存在的。

下圖為八路軍的刀術演練和1945年反攻時期率先突入臨沂城內的尖刀班戰士:

圖片資料來自臨沂市檔案館

下圖為解放軍利刃特種部隊的刀術訓練,此部隊可是大量裝備開山大刀為肉搏武器的特種部隊。

下圖為解放軍軍鏟格鬥教材

解放軍的冷兵器格鬥中的國術成分也多了去了,類似軍鏟和開山刀之類的格鬥技巧顯然是取材於刀劍類短兵,更接近於大刀而不可能是刺刀。

最新消息,周圍的一位武友最近和解放軍刀術高手「解放軍中的短兵教練」有了一場比武,感興趣的話可以下。

http://m.youku.com/video/id_XMTgyNTQ4Mzg3Mg==.html

黑衣服那位是武友,條紋衣那位是來自廣州軍體院的解放軍短兵刀術教練。雙方習武資歷都較深,水平都很高。

之前有些人說我軍的拼刺技巧全部來自於日系,事實呢?

http://www.zhihu.com/question/55155191/answer/143371920

網路上神話日軍的文章通過個例進行斷章取義,鼓吹我兔拼刺技巧完全學自東洋刺法,甚至說我兔全軍由日本老兵教拼刺,事實是我兔請日本戰俘老兵教習拼刺僅僅可以代表八路軍中少數的團體的情況,而遠不能代表我兔整體的訓練體系。尤其是解放軍大練兵時期,已經涉獵了更多的國術技巧。

7.最後,更具有 一據弊之 之力的證據,口說無憑,實例為證,「歷史檔案」留下的證據高於後入的主觀推斷。

首先切入一份歷史資料,為長城抗戰喜峰口規模較大,較有代表性的資料:

中國軍隊方面資料--史料彙編長城戰役云:三月十三日九時,敵機十餘架,在我陣地上空及後方狂炸十三時許,敵兵千餘,藉炮火掩護,向第二一九團第三營陣地猛攻,激戰移時,該營因正面過大,兵力單薄,漸感不支,王旅長乃率手槍隊增援,激戰數小時,仍未將敵擊退,嗣第二二零團第三營營長李廷芳率「奮勇隊數十名勇猛衝擊,敵遭到重創即行引退,」我陣亡連長侯德興等四員,傷亡士兵百餘名。

注意29軍當時一個團三個營的兵力僅僅有800人,減去炮兵配置,那一個營的兵力實則相當於日軍一個中隊的兵力。

日方資料:松野尾部隊從第一關門出發,早五點,第一線部隊展開完了.六點,左翼隊開始攻擊前進。敵在孤兒嶺一帶高地據堅固工事頑強抵抗,敵具有多數炮兵(山炮,迫擊炮)和自動火器,在敵槍炮彈封鎖下,我部隊前進困難。由於缺乏彈藥,炮火掩護不周,使第一線步兵被阻檔於日方資料:松野尾部隊從第一關門出發,早五點,第一線部隊展開完了.六點,左翼隊開始攻擊前進。敵在孤兒嶺一帶高地據堅固工事頑強抵抗,敵具有多數炮兵(山炮,迫擊炮)和自動火器,在敵槍炮彈封鎖下,我部隊前進困難。由於缺乏彈藥,炮火掩護不周,使第一線步兵被阻檔於 敵陣地600米開外。晚七點傳來撤退命令,松野尾部隊方面死2傷7名(水分嫌疑很大) 統計結果也如此,小隊的兩門炮,一整天只發射了9發炮彈(步兵炮4發,山炮5發)。至於輕武器和手雷,松野尾隊沒有做出報道,這已經違背了自身平日報告的特點,自身是否輕武器彈藥不足無法考證,借口不能成立。

然而長城抗戰29軍的武器裝備究竟才什麼水平,有常識的人也都清楚,日俄戰爭本子拼不過毛子不是也怪罪彈盡糧絕的毛子「火力兇猛么」。武器低劣的29軍在絕對兵力沒多少優勢,剩餘兵力明顯不如日軍的情況下,仍然組織一部反衝鋒擊退日軍,使日軍受了不大的損失就撤軍,完全符合白刃戰戰損和戰鬥情節的情況。請問這難道不算是戰績么。

至於為什麼說日軍的戰損有水分,那是因混成十四旅團即使是內部的兵力補充資料,也表示三月末收到補充信息後發兵補充了91人,何況日方戰損資料還有逐層縮水的習慣,而包括日軍這次展開進攻的戰鬥,喜峰口5日作戰,按照日方對外宣傳統計的戰損加起來死亡加重傷也不足70人,還不如存在欺上瞞下嫌疑的兵員補充統計資料的統計數目來的多。即使是喜峰口夜戰,日軍的內部傷亡資料也對大量僱傭來的馬夫漢奸死傷資料選擇無視。

雙方的資料動態來源於:

「混成第十四旅団 司令部陣中日誌」満洲-満洲事変-315,1122-1125頁,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Ref. C14030439900)

「混成第十四旅団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満洲-満洲事変-112,1501-1502頁,防衛省防衛研究所,(Ref.Ref.C14030206000)

「混成第十四旅団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1496頁,(Ref.Ref.C14030206000)

「混成第十四旅団 司令部陣中日誌」1138,1139頁,(Ref.Ref. C14030440000)

《第二次中日戰爭各重要戰役史料彙編/長城戰役》台灣:國史館,1980年,238頁。

「混成第十四旅団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1507頁,(Ref.Ref.C14030206000)

「喜峯口附近戦闘詳報第3號」「工兵第十四大隊第二中隊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満洲-満洲事変-295,86-98頁。(Ref.C14030403700)

「歩兵第27聯隊 第1歩兵砲小隊陣中日誌」2/2満洲-満洲事変-205,1284-1285頁,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Ref. C14030321900)

「胡家店付近に於ける米山部隊戦闘詳報」1257-1272頁。満洲-満洲事変-215)(Ref.C 14030338000)

《第二次中日戰爭各重要戰役史料彙編/長城戰役》台灣:國史館,1980年,238頁。

前出「胡家店付近に於ける米山部隊戦闘詳報」1287-1301頁)(Ref.C 14030338000)

「混成第十四旅団 司令部陣中日誌」1160頁,(Ref. Ref.C14030440200)

「熱河作戦間戦死傷者一覧表」「混成第十四旅団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附録)」満洲-満洲事変-113、1842,1848頁,(JACAR:Ref. C14030212500,C14030212800)。兩表中記載的數字有差,死傷數以戰死傷表為準。

戰史資料部分轉載完了。

而從歷史檔案視頻的角度來說: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9Qv9bwV1-nA/

以上是抗戰初期,記錄小日本關東軍軍中的武技好的士兵的比賽視頻,現實就是二戰小日本的拼刺水平不過爾爾,中國軍隊大多營養不良,人口多又科技落後,而且二戰已經是熱兵器時代的戰爭了,如果不是窮到連熱兵器難以配的齊,沒有誰會以拼刺訓練為主,這樣就難以滿足每一個人的拼刺訓練水平,所以是自己訓練水平不如對手,而並不是因為對手像日本武士一樣強。對手即使是強也是和熱兵器時代的軍隊相比較的(熱兵器時期的軍隊有幾個還仍然琢磨刺刀的啊)。

這裡還有一個中國軍隊拼刺比賽視頻

http://tieba.baidu.com/p/4454522075

而中國軍隊的精銳部隊,至少懂得較為基本的對峙和距離和攻防節奏的控制,不會一上來就來對沖,比日軍的水平要高。

幾組對抗視頻片段中,短兵器方在對峙中和刺刀實刺過來隨即反擊中,均有擊中刺刀方的片段。

以上兩個視頻都包含刀劍對刺刀。一定尺寸的刀劍對刺刀誰佔優勢,也已經很明顯了。就動作外形上看,日本刀法和中國刀單手揮出的動作,與29軍的刀法從大體的外形上和對槍的理念看,已經有很多相似之處。就如同苗刀刀法和野太刀刀法一樣。區別只在於發力方式和一些細膩的攻防理念上,而這兩點單從動作上看又並非是十分明顯的。而刀劍對抗槍刺的理念,一直都是撥打對方的刺刀或槍桿,進入刺刀的攻擊盲區而近身,其中無不配合抓槍,摁槍或者說另一隻手配合貼入等等技巧,因此這種理念並不會因為技法上的細微差別而產生本質的變化,各門各派都有與之相似的理念。因此有些朋友糾結於門派技巧,不免帶有一絲抬杠的色彩。

木質兵器尚且如此,何況真實的步槍比木槍還要難掌握的多。覺得步槍肉搏可以碾壓刀劍的,拿一把4kg的步槍好好做做挑撥格擋揮之類的動作,看看你究竟需要練習多長時間才可以熟練的掌握即可。

以上兩個視頻雖然也是木質兵器,但是木槍終歸比木棍靠譜,步槍比木槍重上3倍,而且重量分部偏前。

粗木棍比起大刀輕上3倍,但是手柄也要短。

摺合起來,雖然步槍與木槍的差距明顯大於木刀與大刀間的差距。但是即使這樣,類比關係顯然也遠高出好奇實驗室的實驗幾個檔次了。

搞不清現代軍隊拼刺訓練體系的朋友,在認為日式拼刺技術如何科學之前,請勿對號入座。

視頻證據本來是對當時歷史最最直接最最直觀的記載,就拿之前對方辯友提到的,拳擊手為例,例如某某拳擊手的格鬥水平在人們的語言流傳中戰無不勝,也確實有人證明過他打敗過一些練拳擊的人,但是有朝一日他與人比武的過程被人錄了下來,讓大家知道了他的真實水平,讓人知道他的水平原來只夠欺負一些發燒友的。。。或者說第二種情況,他自以為是地把自己打的最精彩的場面拍出來做宣傳,騙取了不少缺乏格鬥經驗者的眼球,但是卻令比他資歷更豐富,比他經常片段更多,所以厲害很多的內行貽笑大方。

請問在此情況下,那些誇大他格鬥水平的文字記載在證據面前有何用?充其量只能證明他打敗的人水平連他都不如是吧,這是一個最最基本的邏輯問題。寧可相信口傳而不相信實據,那真心無話可說。同理,老八路自己承認自己的軍隊拼不過日軍,只能證明老八路拼不過日軍,是橫向比較的結果,並不能說明日軍的絕對水平如何。

而且軍中的比賽視頻,可以入圍的戰士顯然是水平高出軍中其他成員的戰士,在衡量整體水平方面是已經具有量化意義的資料,這也是一個最基本的邏輯問題,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位擊劍手入圍了國家組織的擊劍比賽,請問他會比自己國家沒殺入比賽的選手更強還是不相上下,甚至會更弱?很多有邏輯的朋友一想就可以明白這個道理。

至於中國軍隊的比武片段,顯然,當一方擊中另一方,裁判即判定比賽結束,那按照正常的思維方式也自然是擊中對方的一方是整場的勝利者,因為擊中對方的一方已經滿足了勝利的條件,分數得滿,這也是很多有邏輯的朋友一想就可以明白這個道理。

希望注意。

談談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對大刀和刺刀兩種武器就純肉搏能力的看法。

就普遍形制的抗戰大刀和三八槍刺刀在純冷兵器搏殺中誰強誰弱這點,中國軍隊中各個教官的觀點都不一樣,這才是歷史事實,老兵和軍中的刺殺教官有認為大刀好用的也有認為刺刀好用的。不論認為那種武器好用,都只是作為個體觀點來傳授的。並不像當今的網路環境那樣,有組織成系統的進行貶低。

如西北軍劉汝明將軍雖然對29軍的大刀表示驕傲,卻也認為刺刀的刺技法比大刀的砍勝太多。

老兵張可宗認為純冷兵器格鬥中大刀佔據上風,但也闡述了刺刀的好處:「刺刀可以上到槍上,比如離敵人兩三步,就可以拿刺刀,一刀就可以給他打擊了。但這個大刀,離敵人兩尺的時候才能看得到。這個大刀簡單,刺刀也簡單,但刺刀是當時當兵的裝備。我們當時跟團長,用手槍和大刀。」

又如八路軍老兵王汝林,雖然主張拼刺,卻也認為大刀比較輕,對付三八槍有一套,也就三兩下,比三八槍好用。

顧留馨則有一個又折中又真實的觀點,

在他的抗戰武術典籍--《劈刺實驗錄》中記載到:

大刀短,步槍笨,唯紅纓槍神器。全文鏈接在此:

http://s.pae.baidu.com/s?s=bai-ucq1sn

大刀短,步槍笨,兩者在紅纓槍面前都已形成類比,這一點就已經很好的詮釋了兩種武器各有弊端。因此也是各有千秋。

但是,很多網友並不是特別了解刺刀形制的發展歷史,也不是很了解熱兵器加上刺刀所對應的戰法,只是單純的因為刺刀淘汰了冷兵器就想當然的認為刺刀好用了,也有一部分網友通過斷章取義甚至歪曲歷史原檔資料的方式把抗戰大刀黑的一文不值,並且把日軍的拼刺技術和三八槍加刺刀的拼刺功能過度神話吹成神。

顯然,抗戰大刀被極端貶低屬於後人斷章取義和夾帶私貨的發明,而並非歷史真相所為。

真正的抗日神劇,很少有以抗戰大刀為題材進行神話的,抨擊抗日神劇只是一個想要依附的標杆罷了。

總之,因為抗戰時期不少能征善戰,刻苦練兵,擅長白刃格鬥的中國軍隊有很多大量裝備大刀的,那麼好,我首先要極端的誇大大刀和刺刀之間的優劣程度對比,說大刀不行,然後以此作為支持,說使用大刀的中國軍隊也不行,這樣一來能拼得過日本人的中國軍隊就少了幾支,然後我還要把小日本的拼刺技術神話一番,神話成日本武士,再把能征善戰的中國軍隊貶低一番,這樣一來日軍在中國戰場上就無人能敵了,以此標新立異顯示自己的學識,顯示自己如何比別人「高出一籌」。

可惜事實是這樣的,這是小日本自己對某大量裝備抗戰大刀的軍隊的評價,日本看不懂,中文總該看的懂吧。

小日本對於某個大量裝備抗戰大刀的軍隊的評價,已經足以起到駁斥那些認為中國大量裝備抗戰大刀的軍隊素質差的朋友們的作用了。單方面的作戰資料,其性質一概屬於王婆賣瓜,這已成為軍事歷史資料研究的常識。但是即使小日本的單方面資料也不得不承認某中國軍隊訓練有素,自然也完全可以斷定被認為精練得部隊素質如何。況且很多日軍單方面資料的特點也一向是用模稜兩可的修辭,多數時候並不會直白得承認自己在某場作戰中的失利和在進攻中受阻及對手的頑強。

何況這份資料亦屬於日軍內部作戰研究性質的資料,是日軍對內的報告文電,而非安慰中國人的讚美之詞,何來花痴少爺所說的那樣,對外公開講究禮節性之說?

之前有份截圖說一個日軍官兵的日記本中稱可以單挑7名國軍士兵,是在台兒庄戰役中發生的。

請問:

1.日本兵的那份日記本是否真實存在,有據可查?

2.國軍的素質參差不齊的程度遠高於日軍,即使是在上一條屬實的前提下,請問日軍面對的是素質讓日軍都覺得訓練有素的西北軍還是川軍呢?

3.即使在前兩條都存在的前提下,這也完全屬於日軍的單方面記載,既然完全是單方面褒揚自己的資料,又能排除誇大宣傳的嫌疑么?個例的論證力度又能比得上日軍內部的作戰分析么?

最後的最後我再貼出一些加長版的抗戰大刀的圖片。如果有些朋友連這樣的抗戰大刀可以「吊打」三八槍加刺刀都不予認同的話,那真是無話可說了。

正文完

……………………………………………………

@花痴少爺 是與我觀點不同,綜合前面已經新編輯過的內容,下文繼續一一指出不認同他觀點的理據。

首先,是最基本的【視覺問題】,你給了這幅對比圖,

請問兩圖中人物的比例大小是一樣大的么?

還有一個很明顯的地方,就是長度估算錯誤,我在圖中已經標出來了。

其次,請問視頻中,刺刀對刀劍的視頻,刺刀方佔便宜了么?顯然沒有。

然後@花痴少爺強行認為通過視頻下結論是主觀行為,請問視頻中誰擊中誰,誰沒有擊中誰,是主觀感覺的還是已經客觀存在的了?只要不是盲人,只要不是強行選擇失明,誰會相信一個黑白像素如此分明的歷史檔案視頻在反覆看幾遍的情況下還仍然看不清楚全部內容的?一句自己看不清楚xx所以否認xx的客觀存在,然後以自己的主觀行為來定論一個原本客觀存在的事物為引據者的主觀行為,這是辯論中還有研究一個事物該有的邏輯和態度么?

還有一段是花痴少爺對我一句「日軍拼刺技術」不過爾爾這段較真。

問題是我這裡說的這裡的日軍水平不過而而,指的是跟受過系統的冷兵器訓練的人的相比較。只要中國軍隊各個冷兵器訓練水平達到了受過系統冷兵器訓練的高手的幾分之一,對日本人拼刺刀還會吃虧么?

關東軍高手的比武視頻具有量化意義,因為作為軍中比賽,就已經量化地代表了軍中普通士兵的最高水平,最直接反應了當時歷史事實。既然影像記載是對歷史事件最直觀的展現,那麼你用後人夾帶私貨的觀點去否認對一個事件的真實記錄就是你的邏輯的問題了,除非後人可以穿越回歷史來去改寫歷史留下的視頻。至於解放軍的拼刺體系是否完全抄襲日軍這個問題,日軍的拼刺訓練到底是什麼程度這個問題,正文部分和下文已經分別有提出。

如果說根據這些最直接的歷史檔案下結論都算得上是主觀,請問後人根據史料文獻的研究又算什麼(不管靠譜與否,有無主觀發明與否。)?你在與我爭論時採用種種不靠譜的引據又算是什麼?

然後你又貼出了劍對劍的截圖來論證步槍的刺,而且又說你不覺得多重多重有影響,甚至用刺劍的刺擊方式來類比步槍加刺刀的刺擊,請問這不是主觀臆斷還是什麼,難不成還是經過實踐得出的真知了?第一步槍加刺刀的攻擊速度和節奏快於刺劍么?第二你是否有揮擊4kg鐵棍與1.5kg木槍的對比視頻,來證明這個重量差距都沒什麼影響呢?奉上你個人的視頻很難么?

最重要的是,花痴少爺的一句話,我不覺得xx怎麼樣所以xx就會怎麼樣,恕我對這樣的論斷無話可說。

一個理論的圖譜,只是證明攻擊距離的大小,只是說誰能先擊中誰卻沒有考慮到先擊中對手軀幹而被砍頭反殺的後果,按照圖譜來看,刺的一方刺中對方的軀幹,又能否保證在極短的時間內不被反殺頭部呢?在極短時間內顯然不能。

18世紀~19世紀,刺刀戰也是排槍線列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再次引用一段英國軍官的看法,其中第一段已經最好的說明這個問題了,你要是認為通曉劍術的英國軍官比你主觀,那我無語。

引用:

【如果刺刀的首次攻擊偏離了目標或者被格擋住了,那麼在敵人穩步堅守的情況下收回武器發起再度攻擊並不容易,但是劍的情況就不同了,可以很容易在攻擊後收回,可以迅捷地揮舞,攻擊身體任何部位,尤其是頭部和手臂,還能在揮舞中防衛自身。麥克萊共殺死六人,用他的闊劍(高地軍團的軍士通常使用的類型)將他們砍倒,最後他脫離陣型,攻向一個土耳其人,將對手砍翻。但是在他返回方陣的途中,他被身後的一擊所殺,他的腦袋幾乎被一柄馬刀劈成兩半。」(大衛·斯圖亞特少將,《蘇格蘭高地團簡述》,1825)

「據說闊劍並不是刺刀的對手,但是實例並不能支持後者的優勢。從卡洛登戰役中一群鬆散的高地戰士用闊劍砍翻英軍訓練有素的步兵團,到高地團的大劍被拋棄(根據皇家敕令)的時代,所在皆有刺刀為刀劍擊敗的例子。

「約翰·麥克萊中士(第78高地團)是一個22歲左右的年輕人,但是身材高大雙臂有力,他(在1807年遠征埃及中)展示了大劍在近戰中由好手使用時可以發揮出不亞於刺刀的威力。如果刺刀的首次攻擊偏離了目標或者被格擋住了,那麼在敵人穩步堅守的情況下收回武器發起再度攻擊並不容易,但是劍的情況就不同了,可以很容易在攻擊後收回,可以迅捷地揮舞,攻擊身體任何部位,尤其是頭部和手臂,還能在揮舞中防衛自身。麥克萊共殺死六人,用他的闊劍(高地軍團的軍士通常使用的類型)將他們砍倒,最後他脫離陣型,攻向一個土耳其人,將對手砍翻。但是在他返回方陣的途中,他被身後的一擊所殺,他的腦袋幾乎被一柄馬刀劈成兩半。」(大衛·斯圖亞特少將,《蘇格蘭高地團簡述》,1825)

「火槍手的威力主要集中於其槍彈,而非刺刀。大劍的長度令其使用者可以有效對抗刺刀,因其總能在對敵時劈開刺刀,甚至當使用刺刀者刺穿己方時,大劍的長度也足以還以一擊。」(《高地的戰鬥和高地武器》,《凱爾特雜誌》,1877)】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7187586/answer/113416084

步槍使用不自如這點,在虎襲來的回答中也已經有了指出。

關於你認為20世紀步槍格鬥術更成熟,對抗刀劍有本質的影響,這個觀點並沒有任何論據作為支持,文章主體部分已經指出。

關於你貼的那些涉及到軍事歷史的資料,引據來源有太多的謬誤之處:

第一,文章中的作者是否練過冷兵器格鬥,是否在武具擬真度更高的情況下打過對抗呢,水平難道會高於視頻中的士兵?難道可以穿越回歷史來改寫留下的視頻?

第二,文章中引用的是老八路的回憶,但是對老八路的回憶,有明顯斷章取義的現象(甚至說老八路也認為大刀好用吧)事實是老八路拿著極為劣勢的武器和一個經驗豐富的老鬼子拼刺刀

而事實是完整段落在以下 鏈接:

八路軍殺鬼子:一個都不留全用刺刀挑死沒二話--軍事頻道-中華網-中國最大職業人士門戶

八路軍老兵刺死了一個老鬼子,然後對解決其他不是老鬼子的鬼子又都是一筆帶過的描述,被人斷章取義之後,居然成了拼不過鬼子了,簡直令人哭笑不得。

【王汝林老人:很多次,第一次同日本人拼刺刀,那傢伙是個老日本鬼子。鬍子挺長,因為當時沒有槍,就找了根白蠟桿,也沒有上槍頭。我端著瞪著他,他也瞪著我。我仗著學過武術,一杆子刺過去。那個日本兵槍一猛撥,我一直手就脫手了,他舉槍就刺過來。當時我顧不了那麼多,一把攥住刺刀,另一隻手刺他的喉嚨,同他扭打在一起。最後把他幹掉了,手上全是血,我手上的肉可以長,殺日本人就不能怕死。當時搶過槍就奔其他還有戰鬥力的鬼子去,把他們都幹掉,回頭再收拾喪失戰鬥力的鬼子。當時老鬼子都留鬍子老鬼子是非常有戰鬥力的,死也不投降,很頑強。鬼子門欺負老百姓,我們去有的村子,很多人被殺了,房子燒了女的死屍光著屁股,被小日本糟蹋了,哪個慘呢,所以失去戰鬥力的小日本一個活口都不留全用刺刀挑死沒二話。】

八路軍老兵也認為大刀好用,請問你引用的文章為何迴避這一論據?

第三,對喜峰口戰鬥的研究,喜峰口中29軍什麼仗打的出彩,什麼仗打的不出彩,弄的也是稀里糊塗。

而真實的喜峰口之戰,中日雙方的資料對比在這呢。

日方筆下的喜峰口幾日作戰_黃維綱吧_百度貼吧

無證據,無邏輯,脫離技術現實,斷章取義,誠然,文中對武器的分析卻有實物為證,但是這樣的文章對於軍事歷史的研究來說,在軍事歷史方面毫無學術性。

至於你給我的那些研究原檔文獻:

我都一個一個的看了。其中很多一部分與你為了駁斥我而貼出的那份所謂的資料,很多闡述大刀精神在熱兵器時期的不合理之處的內容與你的論點根本結合不上,類似抗日戰爭拼刺探究的那篇文章,甚至還存在明顯移花接木的謬誤,譬如中央軍不擅長拼刺,國軍在石牌保衛戰中大規模拼刺的謠言:

石牌關戰役在抗日戰爭中的戰術和戰略意義? - 晴嵐的回答 - 知乎,

實際上岡村寧次自己都認為國軍的中央軍一些嫡系部隊訓練有素,軍醫院內看到部下受了刺刀傷就認為這極有可能是中央軍所為(岡村寧次 1939年的回憶 於華北治安戰有記載),而那篇文章就想當然地成了中央軍不敢拼刺刀了。簡直是180度大轉彎。還有有關武術和大刀的那篇文章,主要是反駁大刀在現代戰爭做的作用,與純冷兵器對抗的關係也不大,因此更不能作為論證這個問題的論據使用了

《岡村寧次回憶錄》P414 最重要的是,這還是日方的單方面資料,單方面資料的特點一貫是誇耀自己同時儘可能隱瞞自己的不利,日方一邊只是用中央軍嫡系精銳受過刺刀訓練這種模稜兩可的辭彙,一邊又要稱自己要對中央軍嫡系精銳全力以赴,足以在很大程度上說明問題。

至於白刃戰真相等等文章,就像我之前說的那樣,除了對老八路的回憶斷章取義之外,甚至日軍拼刺刀「習慣於」退子彈的段子都出來了,很多段子就是夾帶私貨炮文而已。

至於@花痴少爺提供的這段資料,顯然還是前面說的,是抗戰大刀與熱兵器之間的比較,再次重複一遍,這個內容已經明顯文不對題,抗戰大刀在熱兵器為主導的戰爭時期,誠然,殺敵比率可憐,但是請問有哪些戰役中證明刺刀可以大比例的殺敵了?在單兵素質相同的情況下,哪場戰役是刺刀完勝其他冷兵器了?事實是在18世紀時期,戰場上主導殺敵的就已經不是刺刀和軍刀了,更何況進入20世紀的戰爭了,只要是肉搏武器不管大刀刺刀還有紅纓槍,都沒有任何戰鬥作為論據來證明可以大比例殺敵。所以論證一個問題絕是不能用單向舉證和雙重標準的方式來予以論證的。

關於這份截圖還有前面提到的:

事實是日軍的步兵操典中,精準射擊才是放在第一位,誠然,二戰初期的日軍需要經過2年的訓練才可走上戰場,日本人包含拼刺訓練這一科目的訓練周期有八個月,但這八個月更多的是其他針對熱兵器的科目,拼刺訓練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摺合下來有三個月就已經不錯了。相比熱兵器訓練,只是小小一角而已。

截圖中這段文字,表達意思十分地模稜兩可。

關於日軍的拼刺能力在國際上得到認可這點亦屬於烏有,沒有任何最直接的資料可以支持這一觀點。

視頻的作者本身軍事歷史知識匱乏,而且在討論軍事歷史這個問題,用三無網文和沒有任何引據的科普視頻等等,這種類型的「資料」作為論據註定會受到吐槽。

有關日軍的訓練資料可參考這個網站,為二戰時期美軍對日軍的作戰分析:

http://ibiblio.org/hyperwar/Japan/IJA/HB/HB-1.html

同時大練兵時期的解放軍中的高手,由於有專門槍劍這一科目,因此解放軍中擅長拼刺的人也代表不了小日本軍中的高手,如果想要論證解放軍中的高手那是另一個話題,當然,非要讓解放軍中的槍劍高手拿著4kg的鋼槍也肯定打不過我們的雙手長劍了,因為現代軍人把系統學習冷兵器放在第一位的永遠是個例,而且大量的實戰對抗經歷和視頻證據表明刺刀對付一定尺寸的刀劍本來也就吃虧。解放軍士兵的水平更是遠比不上他們軍中比較通曉武藝的短兵教練了。

花痴少爺如果仍然認為對歷史原檔資料的直接引用不足以反駁後人對原始檔案資料的斷章取義和無中生有的發明,甚至三無嘴炮;仍然認為最直接最直觀且具有量化意義的視頻檔案不足以反駁缺乏控制變數比較的一家之言和道聽途說;仍然認為對抗實驗環境完善的冷兵器格鬥實踐者根據技術現實得出的結論不足以反駁缺乏這些條件,乃至一丁點都談不上練過的人寫的嘴炮文;仍然認為後人沒有結合技術現實分析(冷兵器格鬥)和翻閱資料(歷史檔案資料)就對歷史原檔資料進行發明,衍生的所謂文獻乃至製作的科普視頻比最直接的歷史原檔資料更可靠,那可就是研究一個事物最基本的態度問題了。

最後,文章要被稱得上權威和可信,應該完全結合史料和技術現實。不是發到了某個期刊而且多了點流傳範圍和支持率就能被認定權威和認定可信的,斷章取義,無中生有,甚至常識錯誤。這玩意能稱得上權威,這是哪跟哪去。

衡量論文的可信度,【不是根據一篇文章在網友心目中的支持率來定的】,而看的是文章中的【證據】和文章中的【邏輯】。一份對戰史記載漏洞百出的資料,甚至有很多斷章取義的部分,加之【以個人不合技術現實的推斷】去反駁有論據的舉證,這種文章堅持被認為可信度高那就真的無語了。一份對歷史原檔引據謬誤百出的「學術文獻」,通過斷章取義和謬誤百出的論據得出的結論居然能被稱之客觀,難道結論部分只是因為符合自己的觀點就被稱之為客觀了?這是不是一種強詞奪理?論點、論據、論證是構成一篇嚴謹的學術文獻的要素,在論據一環出現問題,又是斷章取義又是發明歷史,如何能得出正確的論證或者說正確的結論呢?

同時提供論據時亦需要證據來作為支持,而不是想當然的認定某一因素已經客觀存在,而並無證據給予支持,偽命題不可作為依據。

缺乏可靠的證據,人云亦云的妄自菲薄已經很不可取,何況是在此基礎上的煽情。

結語:

在網路上的軍事討論圈裡,過分神話二戰日軍已經形成一種很不好的風氣。

客觀看待歷史不代表可以無限神話對手。妄自菲薄,發明自己的落後成性相比妄自尊大更可怕。

最直觀的事實證據早已證明日軍的真實格鬥水平遠遠不是像網友們神話的那樣,所以自然不是非要成為武林高手才可以勝之。以自己訓練不足的軍隊去比較敵人具備一定訓練的軍隊,然後得出敵人完全強於自己的觀點,這和一些網友以明朝倭寇之亂為據,以明朝訓練素質極低的衛所兵打不過武士帶頭組成的倭寇為理由來認定明朝時期中國軍隊的戰鬥力不如日本,乃至對後來的抗倭援朝戰爭,中國軍隊以少敵多最終取勝的戰例選擇失明,或者知識匱乏到根本不知道抗倭援朝戰爭這種地步,並沒有什麼區別。區別僅僅在於明朝時期的日本軍隊就連整體的訓練素質都比不上中國軍隊罷了,僅僅是嚴重程度的問題而已。

非要說承認自己落後不可恥,那我就無盡發明自己的「落後」好了,鬼子自己都認為東北抗日聯軍神槍手多,我就偏要認為東北抗日聯軍全面不如日本「皇軍」,各個都是土鱉,鬼子認為國軍中央軍素質好,我就偏認為國軍中央軍不敢和日本「皇軍」打,各個都是慫包。

我就認為日軍厲害。。。

那你怎麼不把二戰日軍各個吹成旗本武士啊。咱就乾脆拍個抗戰片,叫日本兵刺倒咱一堆,各個開無雙,拍個咱用現代裝備都打不過日本兵,這才是真正的歷史,可以吧,行吧,反正發明自己落後不可恥,得,你不覺得丟人,我們覺得丟人。

最後一張圖收尾,詮釋一下斷章取義發明歷史的危害好了。

此回答於2017年5月24日最終編輯,除了補充論據之外也刪除了之前很多過火的言語,也補充了仿照性的煽情內容。在5月1日闡明了現代步槍格鬥理論不可套用到長步槍。


說多少遍了,人家大刀隊的正式名稱是手槍隊,主要武器是毛瑟手槍,利用地形和夜間條件突然衝到近處投彈+掃射,不比衝鋒槍隊差多少。

另外看玩刀的那打法,身體後仰在頭頂上和槍凌空啪啪啪!這種逗逼還tm大刀隊?!神劇隊還差不多!

大刀隊是一種特種作戰部隊,是當時用來彌補進攻能力缺陷的不得已之策,效果相當不錯(對比國軍一般水準),不過在國軍普遍不行的大背景下,大刀隊也無法挽回什麼。

仔細一看是冷吧,一直有耳聞,今天第一次得見,果然名不虛傳,不過還是有人提到用手槍的。

知乎差點被冷吧比下去了,哈哈哈。


只說結論,加裝刺刀的長槍,是唯一在戰場上生存到當代的冷兵器,其他的當然早被淘汰了!


沒練過武術…但是粗粗懂點點原理的皮毛…

以前看著一把骨朵,就是古代的鐵鎚,以為那威力很大。一朋友和我說,那玩意就是貼近了沒辦法防身的,因為比較沉,沒法做長,一鎚子出去全是破綻,基本就是貼身後沒辦法的辦法…

同理,為什麼實戰用的刀,大多不是厚重,和骨朵一樣,太笨重了,一刀出去,威力是大,但只能一擊用。除非,搞成歐洲大劍那樣的,當然用法完全不一樣。

同樣的,實際格鬥中,是很少用跳劈的,那樣出去全是破綻…當然,影視里視覺效果是很不錯。

刺刀這種玩意,一寸長一寸強,對付刺刀最好的兵器還是刺刀長矛類。

畢竟,劈這個動作,遠沒有刺靈活。

所以,中後期,土八路對付鬼子刺刀的方法,就是學習鬼子的銃劍術…

至於早期的大刀隊…人家主要是靠盒子炮和手榴彈,和之前說的,大刀視覺衝擊力很強,看上去很炫酷。

進一步引申,大刀對武士刀,也是勝率很低的,同樣一個劈的動作,畢竟那麼重的大刀,速度要虧欠。還有,武士刀也是可以有刺這個動作。


我覺得悲劇的一幕出現了。

這裡玩刀的挺多,玩槍的好像不多?而且大部分都是替代品?

而我倒是玩過,而且是隨便玩有刺刀的老槍過,56半和53式騎步槍都玩過,當然那是很久以前的事兒。

不過因為是隨便玩,所以說當然也自己琢磨著刺刺啥的。

其實我覺得不少人忘掉了一點……雖然上面有人說了,這個如果是古代長槍的話是前手可以虛握的,這樣刺殺距離可以滿打滿算。

嘛,當然刺刀對長槍,刺刀沒有優勢,但是對大刀,我覺得不論是從實戰例子來說還是我個人完全連玩票都比不上的觀感來說,刺刀對大刀優勢巨大。

什麼長度優勢啊就不說了,這個傻子都明白。

無論刺刀再怎麼不能全長度也要比大刀長,而所謂的把大刀單手伸出去我覺得就是非常找死了……

因為我在玩這些槍的時候非常明顯的發現,槍刺刺出去收回來速度特別快,可以說比那些重量差不多的鋼棍什麼的要快得多。

原因其實我覺得很簡單,因為槍刺後手抓得那是什麼地方啊?是槍頸,也就是扳機後面槍托前面那個收窄的部分。

那玩意兒叫槍頸,這個在老式步槍上面尤其明顯。

那地兒後面變寬而且有一個可以托住手的地方,摩擦力特別大,收回來十分方便,感覺就是拽著繩子往後拉一樣。

大刀片子這玩意兒我只是在別人那兒揮了兩下,這感覺就相當於26寸的甩棍啊。一般人直接單手揮不動,雙手揮岔了要傷筋,甚至扭到手……所以甩棍最多用的也就21寸,那重量不是一個量級的。

硬的但是用來玩的大刀就差不多相當於26寸的分量,要是抗戰時期的還更重一倍……

你們試試26寸的甩棍就知道了,即便是只有抗戰大刀的一半重量(國產的26寸,一些進口甩棍重不少)。

甩棍這玩意兒國產的便宜的很,沒事兒也可以買一個防身什麼的,總比搞大刀顯得中二要好。

但是即便是接近4千克的刺刀,我覺得用起來都比只有它四分之一重量的甩棍在攻擊的時候要迅速一些,刺刀發動一次攻擊到收回(尤其是收回)速度都比較快,而且收回了之後馬上又是下一次攻擊動作,都預備好了的。

我估摸著我這種渣渣只有拿21寸的才有可能和刺刀差不多快。

非要說像啥……我覺得像野豬矛,但是刺刀明顯重量分布更合理,因為至少從56半來說,刺殺的時候其實質量中心在前手的後面一點點,這還是我手短,所以十分好控制。

38大蓋的話估計可能在前手或者前手前面一點兒,總之差別肯定不會太大(畢竟槍前端的結構不多)

當然我沒怎麼跟別人對打過,不過很顯然的是,刺刀收回快的好處不言自明,還更少的留給對方機會(這玩意兒能擋,而且質心分布收回來的時候更舒坦了,簡直舒服的就像在擼管)。

至於大刀么……古代的話大刀好像用的也不頻繁,用刀多的時候往往是忍寬沒那麼大,要麼更輕要麼更長的刀子。

至於大刀么……似乎相當於古代的多用途兵器了,真的打仗的時候老寬的大刀主要是用來當半個砍柴工具的,不過用得最多的是挖茅坑。

我稍微看過一些古代打仗,很明顯的就是長途作戰的話大刀就多了。

很明顯嘛,後勤補給的問題,士兵多帶一件武器(也就少帶一點糧食),那麼後勤人員就要多帶,再多就要增加後勤人員,而後勤人員自己也要吃飯,其結果就是後勤人員的邊際收益越來越低了。

所以陸路長途奔襲,或者要經過很長的野地的時候(未必是作戰),大刀就有優勢了。

因為這玩意兒能多用途,你只要帶這麼一個主戰兵器就好,既可以一定程度上防野獸,也能劈柴火,鈍了隨便磨磨,做爐子要挖點土就用這……至於少量人穿越區域的話,茅坑是不需要了,隨便找遠一點來一坨就好,不過對於有一定人數的部隊還是要茅坑的。

這大刀與其說是什麼厲害的主戰武器,不如說是附帶作戰用途的工具,古代的開刃工兵鏟。

而且就真的要作戰,威脅什麼地主之類的,只要沒有很多還鄉團能對付,上去打的民兵也不怎麼用大刀,基本都是長矛+梭鏢(梭鏢嚇唬人的)。

你看,其實人家配發大刀的中國軍隊,平時這大刀也是當工具用的。

不是說工具一定不能打……但是這萬精油到底是萬精油……真要好用只能是特殊環境下,而且只能是和對方剛好劣勢的時候打,要是對方也拿了符合這個環境的專用兵器,那也是屎路一條。

「我打,你傻逼了吧,在溝里了吧!老子大刀來啦!」

「吔我清溝神器M1887霰彈槍啦!」

在野地開闊條件下……上面人渣這兒評論里也有個高手,說高手新手都刺刀贏,票友的話大刀贏(大約是因為重和大刀有一些特殊動作,刺刀票友猝不及防?)……

我感覺也不大可能吧,刺刀票友的話也很靈活啊,收刀很快又有長度優勢,不要纏上去應該也能贏吧?

刺刀的一個優勢也是空擋比較小,我記得看過原來火槍時代長矛和刺刀混編的時候(已經有槍口插上去的刺刀了),那個時期刺刀對於長矛的優勢(當時的槍還很笨重,也不比長矛輕)也是空擋比較小。

整體而言,刺刀的持握比大刀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空擋也不知道低到哪裡去了。這差距比拿水管刺對甩棍還要大,因為刺刀收回來比輕得多的水管刀還要快啊,槍頸很關鍵啊。

加上質心很靠譜,刺刀很容易扎得准(比野豬矛還容易)。

差別忒大了,拿大刀我掄起來砍,說不定桌上一台腎機我都不一定砍得到(還是大概率砍不到),可是56半自動的刺刀稍微搗鼓一會兒,別說扎那個手機了,紮上面的LOGO我估計大多數人都沒太大問題。

至於53式騎步槍?那刺刀能在地上寫字兒,筆畫還能很清晰(質心分布更合理,畢竟是騎槍),雖然重了一點兒,但控制起來不比老輕了的拖把杆子難(當然你拖把杆子上綁個刺刀和槍刺比起來,我還是要那個拖把杆子)

不得不說,要不是因為步槍持握帶來的長度問題(冷兵器時代更需要這個,那個時候都長的變態),老式步槍的持握我估摸著超過所有古代冷兵器,拿起來吼舒服哦。

而且說白了,刺刀刺殺的時候雖然要探身子,但其實只是很短的一瞬間,因為收起來很快,要想靠這一瞬間的事兒來讓大刀什麼單手伸過去擊中…………估摸著水平差不多真得靠不少運氣的預判了,而且這一下要是失敗,鐵定就玩完了。

更不用說大刀這麼搞一下,對面可能還有搶救餘地,刺刀這麼捅一下子真的只能等死了(冷兵器戰的受傷後生存率還不到槍戰的十分之一啊親,因為被槍打了一般倒在掩體後面,而且tm打這個子彈的人也不一定知道自己打中了,可冷兵器都會補刀哇)。

神預判+克服裝備劣勢+運氣+訓練水平ok+臨場反應ok,結局卻差不多是平手……這搞什麼啊……

原來搞刺殺的某位日本養鬼時代軍官說過:「實戰時能發揮訓練時兩成的水平你就贏定了。」

這大刀得發揮120%的水平才行了吧……這得經歷過多少次實戰啊?這成為高手活下來的概率有點渺茫啊這……而且到最後也極大概率被一個膽兒大的新兵蛋子弄死啊這……

好划不來啊這……王牌飛行員開米格21和f15打的節奏啊……我覺得有這個冷靜程度+基本體能訓練,配合一般的刺刀訓練去打同樣的新兵蛋子,刺刀恐怕還是比大刀的交換比要好得多。

誒……

像你們這些練過的,人渣還能扔刀子出去然後趁著被打中或者分散注意力的時候奪槍……我覺得蠻難的,因為槍一旦過了適合持握的護木之後就比較滑,而且基本都是前細後寬的,而且對方還抓著槍頸呢……不是力氣比對方大很多好像很難奪下來啊……

要是我的話非打不可,大概只能扔一下試著賭賭運氣……然後撲上去熊抱了……之後大約只能又咬又磕了……

不過退一萬步說,畢竟打仗這玩意兒不是訓練冷兵器比武,就算是重視刺殺的軍隊,刺殺也是佔了訓練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就算日軍這樣特別重視刺殺的也是一樣。

畢竟部隊的訓練也是萬金油啊,大家基本上也都是擼吧擼吧就上了的,這個時候刺刀容易訓練的優勢很容易就體現出來了,畢竟對於這樣的訓練來說,恐怕操控性比什麼特殊技巧更重要了,打不中什麼都別說了,刺刀對於距離的判斷也要比大刀容易多了(你讓刺刀刀尖剛好碰到一個什麼小東西的難度比大刀刺起來簡單多了好么……),我覺得這種距離判斷的容易性是很重要的……要說距離的判斷上,大刀是手臂的延伸的話,那刺刀就是雞巴的延伸。

刺刀比大刀好有一萬個理由,大刀比刺刀好的理由就這麼幾個,而且即便靠傳言也是要靠高超的技巧才能發揮的。

大家都是中等或者中上水平的時候,刺刀肯定比大刀穩定,而如果是高手的話刺刀當然也更有效率——畢竟人家上戰場要求的是獲得較好的交換比,不是高手切磋什麼的,就算假如大刀高手對刺刀高手是有優勢的,但是這高手拿刺刀戳一般的人要是更有效率的話,那當然還是用刺刀。

如果30vs30,5個高手,10個中間,剩下15個新兵蛋子(這個比例不算不合理,就算新兵蛋子少一些也不會少太多,而高手分布總是差不多的,除非是特殊部隊)

一個是5個高手拿大刀,對另外拿刺刀的五個高手有優勢,其餘都是大刀但中間和新兵蛋子的大刀都不如刺刀……

很顯然從概率上來說,拿刺刀效率高的人有更高概率在碰到拿大刀的高手前就扎死更多拿大刀的中間人群和新兵蛋子了。

越是打下去,刺刀的人數優勢就越明顯……到後來很可能就是4個拿大刀的高手,1個中間的,只剩2個新兵蛋子了……而對方是2個拿刺刀的高手,5個中間的,8個新兵蛋子……

我操這還怎麼打……f2a就行啦……

更別說就算大家這時候就撤了……很明顯也是刺刀有優勢。

為什麼啊?因為刺刀隊有更多新鮮血液實戰了啊,很多人有了經驗變成了中間力量了啊,而大刀隊這一邊因為概率問題中間力量按比例損失很大,新兵也死的差不多了啊,而高手打掉一個少一個。

其結果就是,雖然高手對壘刺刀高手可能在面對大刀高手時死的多,但是整體刺刀高手卻反而在增長。

這就好像灰機生存率是一樣的,蛋戰性能很好,但限制很多高手才能發揮得好,貓貓雖然性能一半但傻子都不容易被打下來,結果就是貓貓這一邊高手飛行員越來越多。而且這還是蛋戰在性能上比貓貓好很多的情況下,但單單就是新手生存率和訓練方面的優勢,就能讓差很多的貓貓以就能生存了,而野貓這樣基本性能和蛋戰很類似的飛機一出現,貓貓老手飛行員都上了野貓,這個時候蛋蛋一開始高手多還能打,後來高手死得差不多了就完全沒法打了,而野貓的新兵蛋子一樣能夠打日本新兵蛋子的火雞,因為新兵蛋子這邊中間選手太多了,支撐起來了。

那麼拿大刀的會怎麼樣?最終就是老兵存活率高,半吊子沒幾個,每一次打仗都不得不拉一大幫新兵蛋子。

你看,裝備優勢對於人員培養的優勢就在這兒啊。你的高手可能大部分能活下來,但是你的中間水平的很少,一直都有很多蛋子,這仗打到後來就變成馬里亞納獵火雞了。

退一萬步說,真要用刀對抗刺刀,那麼大刀也不是好的選擇……但是大刀比起那種比較窄又比較輕的刀來說,還是更便宜,生產更快,而那個時候貪污+損失又都很大。所以就算能生產出和古代刀一樣好的刀子也沒必要了……都是炮灰……

另外刺刀的收回和槍肯定有很大的關係,要是那種需要架起來打的火繩槍的槍口插的刺刀,或者說是很長很長的燧發槍(38大蓋都能不算個啥),收回來可能要慢,因為槍頸設置很不合理所以可能不如別的。(也就是說,擊發機構的大小和槍頸的設計直接極大程度的影響拼刺,你拿簧輪槍無論如何也難以拼刺)

但後來的槍收的就很快了……

另一個推測是,原來的刺刀使用還更加註重刺殺距離,當作長槍,為了彌補劣勢所以步伐非常大,整個人都探出去了(畢竟還是列隊打仗)。

而後來的刺殺主要還是格鬥了,不再是比較整齊劃一的大家距離都差不多了。

所以一戰開始就可以明顯發現,刺刀刺殺的動作比原來小太多了。

所以刺刀回來慢不見得是因為槍重所以慢,而是因為整個身子都探出去太多了,收回身子太慢了,是長槍時代的遺留吧。


在近距離格鬥中三八槍加刺刀可以類比為古代長槍,當然鬼子刺刀不可能像長槍那樣靈活也不像長槍那麼長,大刀則古代就有,長槍對大刀在古代戰爭中不少見,那當初人們是如何應對呢?長槍被稱為兵器中的賊,有長的優勢,但最重要的是不能讓對手近身,近身格鬥時長槍難以施展。因此大刀與三八刺各有所長,要看使用者的基本素質,所以這問題不應該有確切答案,有人說當初中國軍人體力差,那是戰爭中後期,初期消耗了大量優秀兵員,後期兵源伙食營養都跟不上。但對於初期西北軍也這樣想就不應該了,視頻中只是一群無聊又無知的人臆想罷了,他們根本沒有使用大刀的經驗,只是一味的停留在大刀是猛砍的意識上,所以這視頻實驗做的根本沒有意義。


圖片是用3D模型製作,沒有修改大小和長度,是不會騙人的。

如上圖,兩人距離三米左右,兩人相互衝鋒發動攻擊的話此刻刀手已經可以出手

出手後效果如上圖,在對方的刺刀能夠到刀手的距離之外大刀就足以砍下對方的前手並且掄開對方的槍尖,即便距離不足以砍到對方的前手,大刀的重量也足夠掄開槍尖。這個動作的下一動就是反過來上步再掄一刀。

請準備好形制相似的器材和護具自行測試,但別拿紅纓槍來當刺刀,壓根不是一碼事!

對,實踐出真知,別跟這瞎逼逼,覺得不行自己試試,想來找我玩玩我熱烈歡迎。


刺刀攻防是一套完整的體系,優酷上就有銃劍術視頻也有刺刀術視頻。

吹大刀的看完那個攻擊頻度再來捧那個上挑格擋接下劈的超大破綻動作好么。


首先要確認一點,槍(木杆金屬頭)是冷兵器之王,原因是第一他便宜,如果沒有金屬槍頭,甚至把木頭或竹子削尖就可以用,多便宜。第二是傷害大,貫穿傷 ,即使是雲南白藥也彌補不了這種傷。第三,利於大規模集團使用,陣型可以很緊湊,因為只要刺一個動作,對於旁邊的人影響不大,同時緊密的陣型可以剋制騎兵的衝鋒。

再說刀,也是軍隊的制式武器,屬於範圍傷害,一般配合盾一起使用,一手盾,一手刀,一個防守,一個攻擊。

但在熱兵器中,刺刀是為了熱兵器衝鋒後白刃戰用的,單把他作為冷兵器,其實並不出色,反而不如刀的純粹,再有就是熱兵器出現後,再也沒有用陣型衝鋒的了,都是散兵線衝鋒,而不能形成規模的刺刀,也是不如大刀的。

熱兵器就是熱兵器,不能當做冷兵器,反過來,冷兵器只能在近身白刃佔到便宜,而在有一定距離的情況下,是不如熱兵器的(好像是廢話?)


一寸長,一寸強!不看好大刀。聖女們,來撕吧!


大刀的優勢在於對於冶金技術要求很低,農村的小高爐一樣能造

刺刀則需要擁有相當的工業水平

至於對抗結果,個人傾向於刺刀勝算大

畢竟刀劍在戰場上消失了很多年了,刺刀依然活躍在戰場上,比如英軍在2007年左右的刺刀衝鋒


日軍在身體和訓練上是全面優於國軍的,所以在「人」這個因素上就佔了下風了,就算武器一樣,也是國軍劣勢。
現在假設「人」這項雙方持均敵,人數也一致,
「三八步槍刺刀」還是佔優勢,
註:佔優勢不是說刺刀一定贏,只是佔優。

先說,兩種兵器外形的對比,好幾位知友都說到點子了,長度。
戰場上拼殺,武器在不影響使用的情況下還是儘可能長一點比較好。李連杰能用短兵器打敗趙文卓的長兵器,因為那是電影。想要用短兵器打長兵器,要求短兵器者的技術要求更高,但咱的前提是武器使用者水平一樣。以前油吐比有個視頻是長槍對刀的,雙方都是練家,用刀的基本就沒佔到便宜,可惜視頻現在看不了了。

然後是使用方法,
不扯什麼**刀法,持均力敵時,都是最簡單的招式,刺刀攻擊就是刺一個動作,輔以一個撥開的動作,刀就是下劈、反八字砍,輔以「格」等技術。
技術動作多的,看似好像選擇多一點,但是,同樣的訓練時間,動作越少越好,少量技術,多次精通才是王道

師父常和我們說,打架的話,多用直拳,少用擺拳。這裡解釋一下,不是說直拳什麼時候都比擺拳好,擺拳自有擺拳的適用範圍。而是說直線型攻擊,距離更短,相對更快一點,打中線,人體的要害多在中線上,而且直刺的視覺衝擊更強烈,對對方的心理衝擊更大些

大刀的份量並不輕,如果你用兩手揮砍,就慢了,如果你單手,揮幾下你手就軟了,要麼你跟不上刺刀的刺擊速度,來不及格擋,要麼你力道上格不開刺擊,視頻中我們也看到了,刺擊是很快的。

拼刺刀早已是比較成熟合理的一個體系了,雖然很簡單,但攻中有防。我猜想日本人當初就是看重拼刺刀的好處,不然為何不全軍都像大刀隊一樣手裡拿把步槍背上背口刀呢?以前解放軍也是看中了拼刺術的好,所以部隊有拼刺刀卻沒有大刀訓練。


這個嘛,理論上刺刀是最合適的肉搏武器,同樣訓練水平的兩個人,拿刺刀的能勝拿大刀的。

不過具體情況來說,當年29路軍大刀隊是專門針對日軍訓練的刀法,也就是倒提大刀,等刺刀來襲時,上輪格擋,下輪砍殺。這是一套非常有效的方法,典型的相剋。親測有效,哈哈。當然了,具體戰場上不會有標準的一對一。貌似我記得長城抗戰期間幾次大刀突襲,戰果戰損比差不多1:1吧。

我姥爺就是一位抗日老兵,37年參軍,膠東老八路。他有多次跟日軍拼刺刀的經歷。據他講,他們部隊都是步槍在前,拿紅纓槍的在後,遇到日軍肉搏就靠紅纓槍槍長優勢。有一次是他是三個人圍攻一名日軍,都是刺刀對刺刀。日軍身體素質好,訓練也好,以一對三還不落下風,最後死之前還給了我姥爺一刺刀,把他的左腿刺穿了。所以我姥爺腿上的殘疾一輩子。如果當年是一對一,就沒今天的我了。


推薦閱讀:

西方歐美人為什麼不了解中國抗日戰爭這段歷史?
為什麼說二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是張自忠將軍,而不是左權?
抗日戰爭中鬼子為何把「屁簾」當做頭頸至愛?
日本 731 部隊當年的醫學資料在後世有何影響?

TAG:戰爭 | 中國 | 抗日戰爭 | 冷兵器 | 釣魚廣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