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的本質是什麼?

金融最大的作用是什麼?

金融有什麼 副作用?

金融規模 超出 實體經濟規模 的「度」在哪裡?

如何在 保證經濟活力(優化資源配置) 的前提下,令泡沫不破裂?


以金錢的名義,

跨越時空

實現資源最優配置

創造最多的 利潤。


通過市場機制儘可能讓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


通過專業化的皮條技能達到目的


簡單地說,就是

優化資源配置(貨幣和資金也是一種商品、也是稀缺資源)

這個角度大家都能答到點上,我就不啰嗦了。

我說點別的有意思的東西吧。

---------------------------------------------------------------------------------------

首先你要知道一件事情。

我們人類社會所發明與實現的各種自然科學進步和社會科學進步(也就是各種人類活動的組織形式),不是像玩遊戲那樣,給你列出來一個已知的、完整的科技樹,讓你看到所有的效果和路徑,一個個去解鎖和點亮的。

要點一:它們是經歷無數的試錯,才最終被發現的。

也就是說,在我們找到最有效率的方法之前,經歷過無數次創新的嘗試,其中很大一部分失敗了,有些一度取得成功,但又被更有效率的制度取代了。

在普通人級別的常識里,創新似乎是一件說有就有、不需要成本的東西。

這是不對的。

記得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問題,葯的製造成本不高,卻為什麼那麼貴。然後有位答主用一個表格告訴了大家原因,那就是那些新葯的RD成本是幾十個億。

你想想,這麼多錢,從哪兒來?有哪個個體和組織能在不依靠金融的條件下籌集到這麼多資金?

要點二:創新是有風險的

還是拿藥物研發的例子說事,我們看到的幾十億RD成功了,那麼我們沒看到的呢?會不會有投入了上百億仍然沒有理想成果的呢?創新不是一件有投入就一定有產出的事情,如果沒有產出,那麼所有的投入都是凈損失。

再舉些例子,比如:關於「企業」這種組織形式的故事。

企業在我們現在看來,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存在,但在經濟學家們的眼裡,它因何能成為一種被社會廣泛接受為「有效率的」組織,是一個謎題。

在楊小凱看來,無論是米恩斯、科斯還是張五常,都沒有100%完美地解釋這件事情。

他自己是這麼解釋的:

「企業是一種十分巧妙的方式,將交易效率極低的企業家活動捲入分工。」

「所謂「點子」(即商業idea),其實就是企業家活動的一種產出,但要對其進行交易,其效率是十分低下的。」

(答主註:因為點子的價值難以衡量,難以估價,故而難以交易)

「「點子」的價格由什麼決定呢?剩餘收益權就是點子的價格。」

「如果是好點子,其收益就高;若是餿主意,就只有虧本的份。

看到了么,無論是想拓展自然科學的科技樹,還是社會與商業上的創新嘗試,都可能招致對於個體而言難以承擔的損失。

要點三:降低風險以鼓勵創新和試錯

不管你是想研發高科技產品,還是想開闢一個新的市場(不要小看這個商業行為,這件事情意味著你開闢了一個垂直細分領域,提高了人類的分工專業化水平!),你都要辦一個企業,開始運作你的商業計劃。

我們假設沒有金融市場,所有的風險都將由你和你的朋友家人們承擔,若你成功了,飛黃騰達,你為全人類的進步承受了巨大風險,You deserve;但若失敗了,你傾家蕩產,你們家族的基因很可能就要被從世界上淘汰,而且沒有人會記住你們的勇敢探索。

如果你考慮到這點,你還會輕易地去嘗試你的想法嗎?如果大家都考慮到這點,還會有這麼多企業和繁榮的經濟嗎?還會有這麼多不計成本的科研投入嗎?

人類創新和試錯的偉業將大大減緩。

這時,拯救人類的金融出現了,它通過各種證券的形式,將風險分散給了一個很大的基數,每個人都只承擔一部分風險。企業家們即便失敗了,也不至於傾家蕩產,而每個人所遭受的損失,都在承受範圍內,這就避免了大家因為害怕風險而不敢創新和試錯。反過來說,金融的出現大大促進了人類創新試錯的效率。

看到這裡,我想你已經明白了金融的本質和意義了。

若用一句大家都看得懂的話來總結,它可以是:

金融減少了冒險者們的後顧之憂,鼓勵人們勇敢地去冒險和創新,它大大加快了人類探索和認識這個世界的腳步。

發揮一下腦洞,它可以是:

金融讓全人類團結在了一起,他們一起對群體里的冒險者說,放心地去闖蕩這個宇宙的未知吧,有我們幾十億人一起給你兜底呢!

這種原本基於個體自利的制度設計,卻最終實現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共同福利的事情,實在是太富於亞當.斯密式的邏輯美感了啊。

---------------------------------------------------------------------------------

參考閱讀:楊小凱《新興古典經濟學與超邊際分析》(此書已絕版),僅二手書網站有)


金融的本質是跨期,保障跨期能實行的是信用。


這是炎熱小鎮慵懶的一天。太陽高掛,街道無人, 每個人都債台高築,靠信用度日。

這時,從外地來了一位有錢的旅客,他進了一家旅館,拿出一張10
00元鈔票放在櫃檯,說想先看看房間,挑一間合適的過夜。

就在此人上樓的時候,店主抓了這張1000元鈔,跑到隔壁屠戶那裡支付了他欠的肉錢。

屠夫有了1000元,橫過馬路付清了豬農的豬本錢。豬農拿了1000元,出去付了他欠的飼料款。

那個賣飼料的老兄,拿到1000元趕忙去付清他召妓的錢 (經濟不景氣,當地的服務業也不得不提供信用服務)。有了1000元,這名妓女衝到旅館付了她所欠的房錢。

旅館店主忙把這1000元放到櫃檯上,以免剛才看房的外地旅客下樓時起疑。此時那旅客正下樓來,拿起1000元,聲稱沒一間滿意的,他把錢收進口袋,走了……

這一天,沒有人生產了什麼東西,也沒有人得到什麼東西,可全鎮的債務都清了,大家很開心……

金融的本質就是三句話:

1.為有錢人理財,為缺錢人融資。

2.信用、槓桿和風險。

3.引導社會資源向某一個方向聚集。


來一個最經典、精闢的論述(來自於獲得諾貝爾獎的羅伯特·希勒):金融的本質是通過資金流動來完成資源的整合和配置,提高整個社會的福祉與效率。

具體而言,貨幣是金融運行的重要載體,信用的金融交易的基礎,風險控制是金融管理的核心內容,而歸根到底金融是一種服務。


金融的本質是資金融通

金融兩個字拆開了之後就是資金融通,那麼資金融通再往下拆是什麼?資金既然要融通,那一定有需要借錢的人和需要花錢的人,在金融行業里就變成了有投資需求的人和有融資需求的人。

金融市場建立起了融資和投資之間的橋樑

有融資需求的一般來說是企業,以企業為主。為了方便解釋,這裡我們就假如整個市場有融資需求的人是企業。那什麼人去掏錢呢?這個掏錢的人除了企業或機構之外,還有廣大個人的錢,當然也有國家的錢,為了方便討論,我們就暫定有融資需求的主要以企業為主,有投資需求的是企業和個人。建立起融資和投資之間橋樑的,主要有三種模式:信貸模式、股權模式、債權模式。

中國當前的金融市場結構是一個以間接融資為主的市場,證監會的領導是希望能夠實現中國金融市場的結構從以間接融資為主變成向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結構轉變。

金融推動企業發展

企業在初創階段的時候,創始人有一個非常好的想法,假如是創始人發現了一個水變油的科學技術,或者說創始人畫出來了一個永動機的原理結構設計圖,有了一個想法。這時創始人會去募資,天使投資人覺得永動機可行,他就會投入一筆錢去培養你。到A輪融資階段時,創始人開始發明永動機,產品逐漸成型。這時會有投資人永再給這個初創公司投錢。這時公司發展就進入到了B輪,開始將永動機放到市場上做推廣,讓市場說話,看大家是不是認可這個永動機產品。如果市場反響不錯,公司就能順利融到C輪、D輪、E輪的資金,公司的收入不斷的增長,利潤也開始逐漸產生。

最後企業上市,上市之後之前投資天使輪、A輪、B輪、C輪、D輪的那些投資人就可以拿回他們當時的投資回報,整個企業就變成了一家公眾上市的公司,企業的股份就被廣大的股民朋友持有,繼續在二級市場上流通。企業的創始人也終於從水中走到沙灘,終於上岸了。所以,金融本質上就是在企業的各種發展階段提供資金,激勵企業成長,讓企業完成從初創到成熟的過程。與此同時,企業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推出越來越多的好產品,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金融行業可以促進市場運轉,推動國家經濟發展。

金融幫助有錢人賺更多的錢

金融除了對企業發展有推動作用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用途。金融業可以幫助有錢的一方去賺取更多的錢,這個有錢的一方可以是國家政府。國家還需要靠金融來賺錢嗎?其實是有的。中投就是財政部下屬的一個公司,他的本質就是一個主權基金。主權基金是什麼意思呢?說白了就是拿著國家的錢到海外市場進行投資。賺到錢就是以國家身份賺錢,這是主權基金。國家可以,企業當然也可以,企業可以拿錢投資,個人也可以拿錢出去投資。銀行、股市、債券、基金、P2P任你選。總之,通過各種各樣的投資方式幫助有錢的人去賺取收益,這是金融的一個基本職能。

發展金融行業於國於民都是一件好事

要想了解一個國家就要分析這個國家的實體經濟,同時也要了解這個國家的金融事業。分析一個企業也是一樣的,我們既要了解這個企業的生產運營情況,也要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國務院總理是李克強,但你知道央行行長是誰嗎?可能有些人就不知道了,當然也有一部分人知道是周小川。一提到周小川,好像大家都聽說過,模糊地知道他是央行行長。但如果再問你公信部的部長是誰,商務部的部長是誰?住建部的部長又是誰?一般人就都不知道了。這就從側面說明金融行業是一個更為大家所熟知的行業,知名度更高。

一個國家的發展一定會經歷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或者幾種產業並存。第一產業是農業,第二產業以工業製造業為主,第三產業是以服務業為主,金融行業是服務業的一種,被納入到第三產業的概念中。金融行業越發達的國家,第三產業越發達的國家,這個國家就越繁榮。

新加坡是一個非常小的國家,靠自己的港口、貿易發展起來的。有了港口貿易,自然而然就會產生資本的流通,商品流通、貿易流通自然就會帶來金融資本的流通。所以新加坡的金融服務業非常發達,新加坡的國民經濟也一直發展得不錯,很多有錢人都會選擇移民新加坡。一個國家的金融行業越發達,那麼這個國家本身的經濟規模、經濟體量也不會太落後,發展金融行業於國於民都是一件好事。(關注Hi-Finance金融學堂,了解更多金融知識,免費參加大咖線下公開課)


金融的原始本質是借貸,並由借貸信用延伸出來的各種亂七八糟的的買賣約定,即各種合約和票據,包括買賣鈔票、股票、匯票、期貨合約、房貸車貸,房貸車貸合同,你可以無限創新,只要有買有賣的。 金融的終極風險就是票子合約成了廢紙一張


金融的本質是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看陳志武的金融的邏輯一書,有同感


促進負熵的流動


金融的本質有3點。

第一點:時間是金融的好朋友的。

舉個栗子,我現在推出一個房地產項目。

0元購房,一套100萬,30年後還你100萬。

這種優惠力度是不是很大?

實際上,當年利率是8%時,30年後的100萬相當於現在的10萬。

我也就打了個9折。

第二點:金融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

舉個栗子,修建杭州灣跨海大橋要100個億,

如果政府沒有錢直接投資,那怎麼辦?

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建設指揮部的老總發動了全體員工進行眾籌,

150個員工一共眾籌了250萬4千零1塊,約等於100個億

個鬼啦。

老總換了個方向說,我們用一下金融工具吧。以我們公司的名義發行100個億債券,建成以後的每年的過路費按照一定的比例,返還給購買債券的人。

你覺得老總會成功嗎?

我們看一下真實情況,杭州灣跨海大橋,造價118億,現日均3萬輛車。按照每輛車的過路費90塊計算。3萬乘以90乘以365天,一年的盈利在9.85個億左右。

emmmm~花了118個億,每年收不到10個億,你們自己看吧。

anyway,你一定已經理解了,金融的另外一個特性,就是通過金融的手段,或者說工具,我們是可以達到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效果的。

第三點:金融可以平攤風險。

第一點實際上是金融的時間效應,第二點是金融的人群效應。

第三點,上一點也有很大的關係。

舉個栗子,當未來的某一天,你突然需要一大筆錢。比如你突然得了重病需要治療費100萬。

所以為了防範這件事,我提前就開始存錢,每天存10塊早飯錢,那你存100萬不算利息大概27年多。

but!不是所有人都是27年以後才得病的呀,我運氣不好,可能5年就得了,錢又不夠那怎麼辦?

so,我召集了很多小夥伴,約定,我們把錢都存在一個賬戶中,誰先得了誰先用。

以上。

我們把錢都存在要給賬戶中,這個就是一個金融手段。

這整個事情,就是金融的第三點,平攤風險。

最後:第一點叫利息,第二叫股票,第三點叫保險。

以上!


一篇文章把「金融」講透

作者: 白雲先生

金融到底是什麼? 金融行業的人到底有沒有技能可言? 哪些崗位才真正稱得上金融行業?到底誰能靠交易穩定盈利,以交易為生?金融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計劃是做到投顧,再找機會進基金公司,這樣的想法是否可行? 或者幼稚?

謝邀。

崗位性質上來劃分,金融行業,一般劃分前台崗,和後台崗。前台包括客服,客戶經理,投資顧問,大客戶經理,分析師,電子商務,營業部,IB部門,營銷管理部門等。

一個金融企業,他的利潤貢獻,很多是來自於前台。前台各部門和員工,構成公司的主要的利潤中心。

後台崗位,主要為IT,財務,風控,交易,結算,法務,企宣,行政,人力資源,合規稽查,金融工程,固定收益,財富中心,產品發行等部門。

金融領域裡面,各個細分行業,部門架構都不太一樣,上述是基本上,每個行業都設的部門。

如果後台部門不強大,不能提供技術支持和價值輸出,那麼這個公司,就是靠前台員工坑蒙拐騙了,若干個個體戶的聯合體。優秀的後台部門,是一個金融企業的價值中心。

關於崗位的背景知識,交代完畢。下面開始回答題主的問題。題主的問題很多,一個個回答吧。

第一個問題:金融到底是什麼 ?

答:金融的本質,就是信用,風險,交易,融資,財富管理。信用,是整個金融全領域的最根本的基石,也是全球資本市場得以維繫的基石和最終之錨。

如果沒有信用,那麼就不會有通貨,人類就會退回到物物貿易的時代。有了信用,通貨才有價值,因為通貨的本質,就是一種主權信用負債。

有了通貨之後,各個國家的國民經濟,全球國際貿易,才能得以良好運行。解決了通貨這個度量衡的問題之後,接下來,商品的流通,就可以進入交換的環節。

後來,人們發現,很多商品的流通,其本質只是產權的轉移,並不需要實物的交割。那麼問題就升級了,那就是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之後呢,交換就變成了資本市場上的交易。

資產證券化,大大促進了商品流通和交換的效率。也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繁榮。於是,資本市場開始形成了。

在資本市場上,人們因為對世界的理解和信息的佔有不一樣,所以導致交易標的物的價格,就會起起伏伏。

價格波動的本質,就是交易主體,對當下的市場,看法出現了分歧。一個沒有分歧的市場,標的價格是沒有波動的。

因為價格在不停的波動,那麼一筆交易,既可能會是正收益的,也可能會是負收益的,沒有一個人想承擔虧損,所有的人,都希望得到一個正收益的結果。這個虧損,對交易者來說,就意味著風險。

風險的本質是什麼呢,因為世界是不確定的。它一直在變化莫測,所以人們能捕捉到的當下的信息也註定是不完備的,那麼大家都不完備,在決策上,也都註定是不完美的。

巴菲特說,概率是對無知的度量。也就是這個意思。如果用保險業的視角看,人類未來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理論上,都需要賣出風險。

信用,給資產定價,資產證券化,都解決了。那麼,接下來自然而然的,就是解決風險的問題,對風險進行管理。乾脆把風險也證券化好了。

於是,就出來了各種金融衍生品,各種給風險定價的模型。

很多人認為,金融是隨機的押大小的賭博遊戲,那是他們不懂整體的資本市場的大圖景。風險,也是可以證券化的,可以鎖定的,可以控制的,終於,大家不用擲骰子押大小拍腦門下單了。

這對於資本市場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創舉,但也是一個雙刃劍,08年金融危機,導火索,就是金融衍生品市場崩盤。用來控制風險的風險管理工具,卻製造出來了最大的風險,不得不說,這是個喜劇,挺諷刺的。

融資,是資產證券化之後,水到渠成的事。有錢的想把錢兌換成正收益預期的資產。有資產的,想出讓部分股權或資產,兌換成資本,進行經營擴張。簡單的講,這就是融資的本質。

很多信貸融資背後,有比較隱秘的無風險套利行為,本質上是資源尋租或者權力尋租。這裡不敢多說了。影子銀行什麼的。敏感。

有了風險管理工具之後呢。那麼,固定收益,絕對收益,財富管理,這個巨大的市場,才成為可能。不然只是純粹的賭博遊戲,玩太大,心臟可受不了。

很多專業的投資機構應運而生,資本市場,進入了機構化時代。目前,美國財富管理市場的規模,遠大於銀行體系的現金儲蓄規模。

第二個問題:金融行業的人到底有沒有技能可言 ?

1、經紀業務。

對於粗放型的經紀公司或者經紀業務而言,從業人員本身沒有什麼價值,他們的價值,就是提供一個交易通道,並沒有任何的高附加值服務。

所以這樣的公司,他們的最大的價值,就是IT部門別掉鏈子,賣通道的,如果還掉鏈子,那就不知其可了。

在IT部門不掉鏈子的情況下,前台部門,也就是不停的拉人進來做交易了。至於分析師啊,投資顧問啊,他們也不能提供什麼價值,記住,這種經紀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公司,除了通道快准穩之外,沒有其他的價值。

當然了,銷售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銷售技能,不算是金融業特有的能力。

2、投資諮詢業務。

這個業務,比較水。有賣報告掙錢的,有靠推薦股票賺錢的,也有靠提供點價交易服務賺錢的,等等,不一而足。

但是真正能實實在在讓客戶掙到錢的諮詢服務,不是特別多。真有這種技能,肯定去做財富管理了,拿業績分紅,和拿交易傭金比,簡直天上地下。

3、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

這方面的業務,不怎麼依賴交易方面的技能,但是很依賴項目運作,管理,撮合,銷售的綜合技能。

4、自營業務,此業務,嚴重的依賴交易與投研技能。

5、資產管理業務。

嚴重依賴交易技能,營銷技能,產品設計技能,風險管理技能,金融工程技能,調研分析技能,以及各種綜合技能。

6、其他撮合業務。

金融企業,另一塊很重要的服務,就是撮合。很多基金公司,其實私下裡面,都是提供的融資中介服務。

商的投行,財富管理中心,很多獨立的資產管理公司,融資中介都是他們一塊很大的業務。信託,融資中介的服務,做的就更多了。

撮合技能,是升級版的通用技能加各種專業技能,尤其是大項目。

以上以商為例做了個崗位技能分析。題主的困惑在於,只看到了一個經紀業務,這是各條業務線裡面,最不需要技能的一個,只需要通用技能的營銷能力就可以了。

如果題主想了解的是交易方面的技能,在經紀業務部門或者崗位上面,的確不太能見的到。

第三個問題:哪些崗位才真正稱得上金融行業 ?

前後台,各個崗位,都稱得上是金融業。沒有金融IT,交易員怎麼交易 ? 沒有結算,交易賺不賺錢誰知道 ? 沒有風控,交易穿倉了,誰賠 ? 沒有客服,誰給你開戶 ? 沒有客戶經理,虧貨客戶賠錢的時候找誰撒氣 ? 沒有基金經理,誰來進行大客戶的資產管理 ? 沒有礦工挖礦,量化交易怎麼開展 ? 每一個崗位,都很重要,一環扣一環,都不可或缺。

就算索羅斯吧,他也有交易員,他也有分析師。金融業現在高度發達,分工也高度的細化專業化,不存在題主預想的那樣,有一個單顆的本質,剛好那個本質上面設了一個崗位,這個崗位就是干金融的,其他的崗位都是丫鬟,伺候這個崗位。

當然了,索羅斯嚴格的說,不算是金融從業人員,他是金融從業人員的客戶。

第四個問題:不來虛的,到底誰能靠交易穩定盈利,以交易為生吧。估計題主可能對這個技能更感興趣吧。

你在問題描述裡面,說的的確是行業的普遍現象:從業人員,並沒有行情分析能力,更不用說靠交易掙錢的能力了。

看盤……這個……技巧,的確不算啥技巧啦。是個人,都會看盤。徐翔看盤復盤能掙錢,不是因為他「看盤」了,而是他看到了背後的暗流涌動,察覺到了金錢流動的軌跡和規律。

光盯著顯示器看,把顯示器看炸了也沒用啊。看盤,實際上是為了看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以及將要發生什麼,我該如何應對並作出正收益預期的交易決策。

其實這個,才是交易裡面,最核心的技能。這個不是銷售那樣的通用技能了,而是金融特有的神奇技能。錢生錢的本事。職業投機客,以交易為生的能力。

第五個問題:金融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

答:效率。

有人說,金融不直接創造價值,所以金融本身沒有價值。

如果沒有通貨,沒有銀行體系,沒有資產證券化,沒有資本市場,沒有風險管理,沒有財富管理,大家都退回到物物貿易的階段,就知道金融的價值了。

人類的經濟行為,不外乎兩個,一個是勞動,一個是交換。金融既給勞動端提供了血液,又加速了交換的效率。這就是金融的價值和真正目的。

也有很多人認為,金融的價值是未來對現在的貼現。這麼說也對,這也是金融的價值之一。

但金融更核心的職能,還是效率。有了金融,商品交換的摩擦成本,才被降低了無數倍,從而才能形成流動性,從而才能形成產業化和各種文明生態。

而互聯網金融呢,又把傳統的金融模式的摩擦成本,進一步降低,流動性空前放大,生態效應也空前放大。這就是金融的價值,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比有形的商品,價值更高。

第六個問題: 計劃是做到投顧,再找機會進基金公司,這樣的想法是否可行 ? 或者幼稚 ?

有追求是挺好的,不幼稚。做投顧,如果一直在經紀業務裡面打轉的話,也沒什麼大前途,除了升華自己的通用技能。

畢竟,現在賣通道,都可以手機開戶了,互聯網金融殺傷力太大,傭金會越來越低,如果只靠傭金獲取收入的話,這是個越來越貧瘠的礦。

投資諮詢,可以拿到諮詢費的話,也不錯。但是長期能穩定賺錢,投資諮詢,才能一直有諮詢費拿,不然客戶一虧就跑了。

既然你都能長期的穩定幫人賺錢了,那為啥還要靠諮詢費來獲取收入呢,應該追求更高的收入,那就是業績分紅。本事大了,進基金公司,這個思路,也沒錯。一些非常優秀的私募基金,也能學到很多東西和機能。

不過還是無法給出具體的建議,信息不足,怕耽誤你。給個案例你參考下,也可能沒有參考價值。

前陣子一個朋友,剛畢業,南京大學的,問我是去資金信託好,還是南京證券好,還是去瑞華投資好,我說這三家公司都挺好。去哪家都挺好的。後來她根據自己的情況,自己決定去了紫金信託。

這種能決定人很長一段時間人生的建議,是不好開口幫人拿主意的。因為責任太重大。

好了,她可能覺得是她能力強,不好了,時時想起來,認為是聽了你的才去的,心裡也不是滋味啊。好了,該說的都說完了。打了這麼多字,題主快給個贊吧。

(現在都是程序化交易了,主觀交易,早就不做啦。現在交流,都是聊策略,思想。 )

(關鍵還是看核心能力,解決問題和做成項目的能力。有的人考了CFA,收入也就跟同事一樣高。因為他做人比較內向。 )

(信貸,股權融資,都是為實體經濟注入血液。沒有資本注入,沒錢僱人,沒錢買設備,沒錢租廠房,要什麼沒什麼,還怎麼開展生產。 )

(那群坐井觀天還喜歡噴人的土炮,就跟路邊見人就咬的土狗一樣,不足掛齒。越理他們他們叫的越凶。對這種沒素質的腌臢潑皮,無視就行了,眼不見為凈。 )

(以前單打獨鬥靠看盤分析下單成為基金管理人的那種路,未來會更窄。未來靠的是很專業的技能,會機構化,高度專業化。壁壘變得很高。 )


咋對金融就沒有任何好印象呢?

金融就是:

1。 旁氏騙局

2。 內幕交易

3。 割韭菜工具


要知道金融的本質是什麼,首先得從字面上理解金融這個詞,金融從字面我理解為金錢的融合、融入,金錢大家都知道是什麼,融合和融入我的理解是融合和融入某種介質,這種介質可以是資產,也可以是人,更可以是某種思想、概念或者虛擬的東西,可以說在我的理解里,金融所做的是就是把金錢融入一切東西,融合融入世間萬物。

這是從較高層面來想的,把錢融入哪裡呢?需要錢的人,錢從哪裡來呢?從願意出錢的人。其實這句話基本就把金融講的很明白了,沒那麼複雜,現在什麼股票、基金、證券這些,名目各種各樣的金融衍生品,基本都是搞金融的人弄複雜而已,為什麼把他弄複雜呢?不弄複雜,你們這些菲菜怎麼願意掏錢給他們管理呢?不弄複雜,不搞個各種模型,各種數據怎麼顯得我們很難、很高深的,怎麼顯得我們高大上呢?不顯得高大上,你們怎麼願意付給我們搞金融的高報酬呢?

所以,歸根到底,用簡單的話來說,金融就是中介,幫沒錢的融錢,幫有錢理財,雙方都把控好,讓有錢的找到靠譜項目,讓好項目找到靠譜的錢。

公眾號:十年金融民工

一起感受金錢帶來的自由。


通過風控進行定價,實現資金融通


由債權人和債務人構成的信用關係。


在投機過程中,價格上漲本身就是機會,沒有理由不衝上去。鬱金香泡沫?1635到1636鬱金香合同價格上漲5900% 。很多時候,故事的開頭,不一定等同於故事結尾。1637.2.4開始,一周之內跌到蔥價格,幾天內,跌至最高價0.005% 。鬱金香暴漲,沒有理由;暴跌,也不會有理由。沒有理性的市場,政府說話,同樣不好使。結果,荷蘭政府刷無賴,終止所有鬱金香合同。也許這是所有泡沫的最終宿命。金融市場上,任何地點,任何人都不可能對抗市場,政府也不行。市場下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投資者信心崩潰。信心崩潰無法挽救。荷蘭整個民族巨額財富瞬間蒸發。如同2008年中國股市,走出證券交易所,連中國最著名金融學教授們,都覺得自己像白痴。金融市場的一句名言「歷史在不斷重複」。人們幻想熟知歷史,總結經驗,展望未來,就一定可以掌握金融鍊金術。鬱金香泡沫,金融市場出現以來第一次危機,之後,人類又經歷了無數次金融市場狂泄,也有了無數次危機。每次經濟繁榮,我們都有不同的理由;每次危機,過程卻如此相似。歷史學家告訴我們,以史為鑒。但是,以史為鑒,從來都不可能。我們是人,就必須遵從人類規律。人,有弱點。貪婪,恐懼。所以,人類百年只有一個巴菲特,一個索羅斯,而且,即使他們也不是無敵的。追漲,殺跌,投資的最大忌諱,人盡皆知的法則,有幾個人能真正遵守?危機不是錯誤,是危險的機會。問如何面對危險,不如思考如何抓住機會。泡沫破滅給投資人,實體經濟帶來災難,但是在災難前沒有人強迫你去投資。任何一個泡沫的本質是資本追逐利益,故事背後交織人類的恐懼與貪婪,只不過泡沫放大了貪婪,泯滅了理性……

願賭,就要服輸


借貸


資金的融通


把閑置的錢收集起來,投資到實體經濟。


翟山鷹先生說:

全世界公認的「金融」名詞解釋就是:貨幣的流動和融通。但是,西方金融在其固有的分科思維下,從來沒有對貨幣的流動和融通進行過全領域的研究,更沒有這方面的完整理論體系~銀行的專家就知道銀行領域貨幣是如何流動和融通的,但不知道證券領域貨幣是如何流動和融通的~證券的專家就知道證券領域貨幣是如何流動和融通的,但不知道保險領域貨幣是如何流動和融通的~保險不知道信託、信託不知道保理、保理不知道融資租賃……甚至於就在銀行領域中,熟悉銀行公司業務的專家就只知道企業貸款中貨幣是如何流動和融通的,都不知道銀行投行業務中企業債中貨幣是如何流動和融通的~這種情況造成整個西方金融體系呈現出無數割接的分部,每個分部貌似都有專家,但是都只知道自己這個分部的貨幣流動情況(和西醫很像),沒任何人了解整體金融的運行規律~反之,需要金融支持的實體企業都是需要直接能夠針對自身的情況設計合適的投融資方案(需要把病治好),而不是排除法,去每一個細分金融領域嘗試有沒有適合自己的產品,直到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為準(中間產生大量不必要成本),甚至更多是直接找錯了機構用錯了產品(吃錯了葯),然後企業死掉了~中國特色金融體系用天人合一的思想直指本源,從貨幣的流動和融通的基本規律入手,全科分析貨幣流動和融通的閉環模式,建立貨幣流通模型~橫向打穿所有的金融領域,突破各種不同金融領域的屏障,針對有金融需求的實體企業,直接用貨幣流動規律解決問題~根據實體企業的金融訴求,找出對應的貨幣流動模型,再確認可以實現該流動模型的金融工具,最終高效的協助企業完成金融需要~我堅信,這種中國特色金融理論的出現,不僅將成為解決中國金融發展瓶頸的關鍵思想基礎,還將實現世界金融發展的重大理論突破~讓我們拭目以待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推薦閱讀:

為什麼香港和日本樓市崩盤過,現在房價還這麼高?
為什麼政府立法禁止高利貸?
如何看林毅夫「我不會得諾貝爾獎,因為我知道諾獎的規則」的言論?
有哪些被媒體臆造出的「經濟學術語」?
關於討債公司,你了解多少?

TAG:經濟 | 經濟學 | 金融 | 金融常識 | 金融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