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藝和茶道入門?

最近突然對茶藝感興趣了起來。

但是作為一個向來只是泡茶鯨飲的新手來說,完全不知道怎麼入門啊。

請知乎的各位大神能否指點一下如果想學習茶藝該從哪兒入手?

關於茶具是否有什麼要求?從什麼茶開始品比較好?沖茶品茶的時候又該如何做?看到茶具里的蓋碗、公道杯、茶濾各種各樣的,看別人沖茶很優雅閑適,可是放我面前就完全頭大啊。。。

還有目前市場上的茶市這麼亂,又該怎麼選擇購入途徑呢?

求各位大神不吝賜教。


猴年第一答

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一個回答不可能適用於所有人,所以,在回答之前先對這個回答所適用的人群做一個定義

1、對茶缺乏基本了解

2、並非從事茶相關工作

3、經濟條件有限

4、時間有限

另外,這個回答只涉及「入門」,爭取讓上述人群能通過下面這些內容,進過簡單鍛煉,達到能泡茶,「會」品茶的程度(品茶比較難,不可能通過看下面那些東西學會,還需要大量實踐,我這裡說的會品茶,只是告訴大家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去品一杯茶,至於鑒定特定某一茶品優劣,已經超綱了)

~~~~~~~~~~~~~~~~正式回答~~~~~~~~~~~~~~~~~

一、喝茶的目的

為什麼喝茶?這是個問題

我想許多人都會有不同的回答,這種完全私人化的問題,本來就不應該有什麼標準答案。不管是喜歡味道也好,還是喜歡形式也罷,都沒什麼關係,只要您高興,就好

但是我想先在這裡強調一下,茶只是一種相對健康的飲品,不是保健品,更不是藥品,假如有某種健康問題,請去正規醫院診治,然後遵醫囑,不要把茶視為一種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假如喝茶真的如傳聞那樣,能解決諸如三高、癌症、心腦血管疾病這些問題中的隨便一個,得諾貝爾獎的就應該是中國的茶商,而不是屠呦呦了

二、茶葉的相關知識

1、概述

茶樹大約發源於距今600-700萬年前的中國雲貴川地區,是山茶科山茶屬的下屬植物,茶樹經過長時間的演化發展和人工培育,至今已經有許多品種,在《中國茶樹品種志》中介紹的審定品種、地方品種、珍稀品種共計367種。

所謂茶葉,就是這些茶樹鮮葉經過加工之後的產品

中國利用茶樹鮮葉的歷史悠久,有興趣的可以看這裡飲茶習慣的起源與發展是怎麼樣的? - 孫曄的回答

2、分類

現代的茶葉分類方法是由安徽農大的陳椽教授與70年代確立的,分為基本茶類、再加工茶和代用茶

基本茶類,主要是按照加工方式進行分類,共六大類:

綠茶:西湖龍井(浙江杭州) 洞庭碧螺春(江蘇蘇州)

白茶:白毫銀針(福建福鼎、政和)

黃茶:君山銀針(湖南嶽陽)

青茶(烏龍茶):安溪鐵觀音(福建安溪) 武夷岩茶(福建武夷山)

紅茶:祁紅(安徽祁門) 正山小種(福建武夷山)

黑茶:六堡茶(廣西梧州) 普洱熟茶(雲南)

再加工茶是指在基本茶類的基礎上,進行再加工的茶葉,比如茉莉花茶,就是在綠茶的基礎上窨花之後加工出來的。

代用茶是指非山茶科下屬植物製成的類茶產品,比如苦丁茶、菊花茶等

3、味道

茶葉中明確的呈味成分主要有三類:生物鹼(苦)、多酚(澀)、氨基酸(鮮)

而泡茶的過程,就是要將干茶中這幾種呈味成分恰當的溶入到水中,以取得濃度合適的茶湯品飲,但是由於受茶樹品種、原料等級、加工方式、儲存時間等因素影響,使得成品茶中所含的呈味成分數量和比例差異很大,所以,不同的茶需要採用不同的沖泡方法,才能獲得適合的茶湯。

ps:茶湯中甜味來源現在的研究還不明確,曾經的研究認為主要是遊離糖,但遊離糖在茶葉中含量極少,對於茶湯滋味的影響有限,現在也有研究認為,部分有機酸和氨基酸組分也和甜味感受正相關。

4、等級

茶樹鮮葉主要以成熟度劃分等級,一般認為,鮮葉越嫩等級越高。所以,市場上茶葉價格,在渠道、產地、採摘時間相同的情況下,單芽頭>一芽一葉>一芽兩葉,不過至於味道,還要看個人喜好,未必和茶葉價格完全對等。

三、準備工作

1、購買茶具

a、白瓷蓋碗一個 參考單價10-50

b、白瓷杯數個 參考單價2-10

c、玻璃公道杯一個 參考單價10-30

d、濾網一個 參考單價1-5

e、隨手泡一個 參考單價150-300 (可選件)

f、雞翅木茶盤一個 參考單價 200-500 (可選件)

g、茶巾一塊 參考單價2-10 (可選件)

h、茶夾一個 參考單價1-5 (可選件)

i:茶撥一個 參考單價1-5 (可選件)

對於一個新手而言,暫時買這些東西就夠用了,其實主要用的就是前面四個

雖然隨手泡寫的是可選件,但如果家裡沒有類似於電熱水壺這類方便燒水的器具,還是建議買一個,當然了,如果實在不願意買,在燃氣灶上燒開水,然後灌進暖壺裡作為泡茶用水,也不是不能接受。只是以後如果想要更好的泡茶,則對於水溫的控制要有所要求,隨手泡會更方便些

如果不買茶盤的話,總費用不超過500,如果不買隨手泡的話,總費用也就100-200,大多數人應該都可以接受吧

2、環境

沒什麼特別要求,有個能放下上面那些東西的桌子就行了

3、茶葉

分兩種情況

a、已經有自己喜歡的茶葉了,那麼就從這種茶葉開始就好

b、還沒有自己喜歡的茶葉,個人建議,從紅茶開始

之所以選紅茶,主要是因為這個味道比較容易被普通人所接受,而且相對來說,較低價格紅茶的口味也不錯。喝100-200一斤的紅茶,應該不會成為大多數人的負擔(200元/500g計算,一次用量5g,一斤茶能泡100次,算上水,平均成本和大多數市售瓶裝飲料差不多)

四、泡茶

對於泡茶來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將茶葉中的呈味物質,以合適的濃度溶入到水中(其實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將茶葉中的香氣成分揮發到空氣中,不過對於入門者而言,這個可以先不用考慮)

在泡茶過程中,則是通過控制投茶量、加水量以及出水時間來控制最終的茶湯濃度(其實還有另一個影響因素水溫,不過對於入門者來說,這個因素可以先不考慮)

泡茶中的一切操作都是為控制茶湯濃度服務的

使用蓋碗的方法,推薦謝偉文謝掌柜的這個回答

使用蓋碗泡茶有什麼技巧? - 茶

這個應該是謝掌柜用蓋碗泡茶的視頻 MVI_7220—在線播放

泡茶大致流程如下(以紅茶為例)

1、溫杯

包括蓋碗和茶杯,主要目的就是讓茶具具有一定的溫度,以利於茶香揮發

部分人會在溫杯後,將茶葉置於蓋碗內,蓋上蓋後上下搖幾下,然後開蓋聞干茶香氣

如果說的矯情點,就有點像部分西餐菜品在上菜時要求碟子的溫度類似

不過其實對於入門者來說,這並不是必須的一個步驟,直接將茶葉放在蓋碗里泡也可以

2、洗茶

這是一個有許多爭論的步驟,有人建議將「洗茶」改成「溫潤泡」,但是我這裡還是沿用了大家說的最多的名字

以目前茶葉精製水平來說,「洗」茶已經沒有什麼必要了,茶葉中的雜質早已在精製過程中剔除,而農殘又無法洗掉,所以就衛生而言,洗已經沒什麼意義,不過有部分老茶,的確會有呈味物質難以有效溶出的問題,因此,通過洗這一過程,讓茶葉在水中充分舒展,以利於後面幾泡茶中呈味成分的溶出,就使得洗這一過程還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不過有兩種茶不宜洗

其一是綠茶,由於其茶樹品種以及製法的原因,使得綠茶中呈味成分有限,如果還要洗茶浪費一部分的話,對於品飲來說,會有所損失

其二是芽茶,就是由較嫩原料製成的茶,由於茶芽細小,內涵物質浸出速度快,所以沒必要洗茶

3、置茶

從放茶的容器中將茶葉置於蓋碗內,主要是根據控制置茶量,根據蓋碗容量,大概3-5g,如果有天平、電子稱之類的量一下當然好,沒有也沒關係,大概就是手抓一小撮那麼多,剛開始時候原則是寧少勿多,少了如果嫌不夠濃可以通過延長浸泡時間來改善

4、沖泡

水燒開,倒進去就好,什麼高斟低斟不用考慮,別燙著就行,剛開始時不用追求一定要倒滿水,大概八、九分就好,不容易燙手。洗茶的話倒完水立即出,就像之前謝掌柜視頻里的那樣。之後將濾網置於公道杯之上,第一泡大概浸泡10-15秒出湯,以後每一泡延長10秒左右。到了4、5泡以後,如果繼續沖泡,則需要延長更長的時間

關於出湯時間並不絕對,主要還是要看個人口味調整,我個人口味偏淡,所以出湯速度相對比較快

5、品飲

先聞香、後品茶,茶湯溫度降低,會使得茶香變得不明顯,所以需要趁熱聞香,然後品飲茶湯,沒必要非得像許多老茶友那樣,喝的跟漱口似的,可以讓茶湯在口腔中稍作停留,然後正常咽下就好了,感受下茶湯在口腔中留下的感覺以及咽下後舌根兩側和喉嚨的感覺

如果茶葉本身品質不壞,而且沖泡得當的話,口腔以及喉嚨不會有類似刀刮的澀感

可以根據當前茶湯的口感,來調整下一次出湯的時間,如果濃了就適當縮短一些,淡了,適當延長一些。

喝過茶湯後,還可以拿起蓋碗的蓋,聞聞茶香

~~~~~~~~~~~~2016/2/15 增補~~~~~~~~~~~~~

五、品茶

雖然上面一段寫了一些品飲的問題,但太過粗略了,所以決定加上關於品茶這一段

對於大多數入門者而言,如何判斷一款茶品的優劣,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我聽到過許多沒有喝茶習慣的人說「喝不出茶的好壞」。假如一個人真的喝不出茶的好壞,那麼花時間泡茶就成了一個玩笑,泡茶所追求就是一杯好喝的茶,喝不出好壞,那泡茶還有什麼意義?

但是別擔心,只要一個人味覺、嗅覺正常,都能品嘗出茶好喝不好喝,只要掌握了方法

茶葉審評有一個原則:對樣評茶

換成中文就是,將兩種茶對比著評價。

單獨評價一款茶的優劣,即使對於專門從事茶葉審評的人來說,也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更何況是普通的消費者,因為大腦關於味覺的記憶是極端不嚴謹和不靠譜的。將一款茶品和自己記憶中的味道相比較,實在是太過強人所難了。而將兩款茶品放在一起,相對來說就容易了許多,一樣嘗一口,絕大多數人都能分辨出哪個更好。所以,如果去一個陌生的店裡買茶葉的時候,可以帶一點自己家裡的茶,讓老闆也泡一點,再和店裡的茶對比著喝,自然就能品出優劣了

除了對樣評茶這一原則之外,評價一款茶大致可以分為下面幾個方面

外形 湯色 香氣 滋味 葉底

由於中國的茶葉品種眾多,每一種茶葉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很難有一套能夠適用所有茶葉的評價標準,不過大部分茶還是有一些共性的,可以根據一些特點進行判斷,比如:

1、外形是否完整

2、湯色是否清亮

3、香氣有無異味

4、滋味是否苦澀

5、葉底是否多芽

不過要注意,上面我列出的這些並不是絕對的指標,不是說符合的就是好茶,不符合的就不好,而只是一個參考的梗概,具體到某一茶品,還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六、結語

假如您從一到四走過來,應該就算是入門了,泡茶的手法稍加練習,泡出一杯適口的茶應該不成問題,不需要太多的經濟投入,也不需要太多的時間投入。

但喝茶這事,其實是可深可淺的

往淺了說,只要找到自己喜歡的一種茶,然後再找到這種茶適合的沖泡方法,然後就重複重複再重複,享受喝茶的過程就好了。

但如果往深了說,六大茶類的代表要嘗嘗吧,十大名茶要嘗嘗吧,老普洱要嘗嘗吧,老白茶要嘗嘗吧,杯子得換個好點的吧,得弄把紫砂玩玩吧,說的過去的茶盤得置一個吧,屋子環境得拾掇拾掇吧,喝茶聊天的伴兒得找一個吧,萬一要是一個還不夠呢……然後這事就沒完沒了了

無論深淺,喝茶,對於普通人來說,也就是生活中的一種調劑,一種消遣,如果只是想簡單點,沒問題,想要精緻點,也可以,只要能從中得到些許樂趣,無論是嘴裡的還是心裡的,就行了。


視頻封面哈輝 : 茶香視頻 陸羽《茶經》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在中國古代史料記載中,茶的名稱很多。如:荼(tu)、茗,檟(jia)、蔎(she)、荈詫(chuan cha)、皋蘆、晚甘侯、瑞草魁、不夜侯、酪奴等。「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寫作「荼」字,唐玄宗開元年間《開元文字音義》由唐玄宗作序,書中將「荼」改為「茶」,真正確立了「茶」字的音形義,以後成為通用的名稱。

茶起源中國西南橫斷山脈以東的雲貴高原所在地。據傳早在神農時代茶就被發現。後來,茶葉通過海運、陸運流傳到國外,為世界人民所喜愛。到了17世紀時茶葉通過海陸絲綢之路傳入歐洲成為風靡之飲,18世紀茶葉栽培傳入印度、斯里蘭卡等。目前,世界上60多個國家和地區生產茶,16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30億人有飲茶習慣,世界人均年飲茶量達750克。茶已經成為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咖啡、可可和茶)之一。

那麼茶葉的種類是這麼樣劃分的呢?

下面小編介紹下幾款常見的茶。

白毫銀針,簡稱銀針,又叫白毫,屬白茶類,是白茶中的珍品,有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稱號。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稱。白毫銀針由福建省的漢族茶農創製於1889年,產地位於中國福建省的福鼎市和南平市政和縣。其外觀特徵是:挺直似針,滿披白毫,如銀似雪。

信陽毛尖,屬綠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產。由漢族茶農創製於民國初年。主要產地在信陽和新縣,商城縣及境內大別山一帶。信陽毛尖具有「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等多種營養價值。

安吉白茶是一種漢族名茶,產自浙江省安吉縣溪龍鄉,這裡山川雋秀,綠水長流,是中國著名的竹子之鄉。安吉白茶,為浙江名茶的後起之秀。安吉白茶,是用綠茶加工工藝製成,屬綠茶類,其白色,是因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種嫩葉全為白色的茶樹。

鳳凰單樅,屬烏龍茶類。主要產於廣東省潮州市鳳凰山。該區瀕臨東海,氣候溫暖濕潤,雨水充足,茶樹均生長於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區,終年雲霧瀰漫,空氣濕潤,晝夜溫差大,年均氣溫在20℃左右,年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深厚,含有豐富的有機物質和多種微量元素,有利於茶樹的發育與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質。鳳凰山茶農,富有選種種植經驗,現在尚存的3000餘株單樅大茶樹,樹齡均在百年以上,性狀奇特,品質優良,單株高大如榕,每株年產干茶10餘公斤。

龍井是漢族傳統名茶,屬於綠茶,位列中國十大名茶之首。龍井茶產於浙江杭州西湖一帶,由漢族茶農創製於宋代,已有一千二百餘年歷史。龍井茶色澤翠綠,香氣濃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的特點,西湖龍井茶葉為扁形,葉細嫩,條形整齊,寬度一致,為綠黃色,手感光滑,一芽一葉或二葉。西湖龍井茶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鮮醇爽口。龍井茶含氨基酸、兒茶素、葉綠素、維生素C等成分均比其它茶葉多,營養豐富。

據記載,碧螺春茶葉早在隋唐時期即負盛名,有千餘歷史。傳說清康熙皇帝南巡蘇州賜名為「碧螺春」。由於洞庭山地理環境獨特,四季花朵不斷,茶樹與果樹間種,所以碧螺春茶葉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碧螺春以江蘇省吳縣太湖之濱的東、西洞庭山出產的茶葉為最佳。碧螺春條索緊結,蜷曲似螺,邊沿上一層均勻的細白絨毛。泡在開水中,杯中猶如雪片飛舞,慢慢舒展成一芽一葉。湯色碧綠,味道清雅,經久不散。

原載於我的微信公眾號,長按識別關注,歡迎加入貞豐里

http://weixin.qq.com/r/c0yyqn-EhiL5rTvJ9xlh (二維碼自動識別)

由於明代以前中國的茶葉基本為緊壓成團或餅狀的緊壓茶,烹茶所需步驟遠多於現在,需生火、炙茶、碾茶、煎茶,除以上步驟所需器具外還需要貯水器、清潔用具、貯存茶具等。唐代陸羽《茶經》中記載飲茶器具為8大類、24種共29件。唐、宋茶類和茶的飲用方法基本相同,茶具和使用也基本相同。

自明代廢團茶興散茶以後,條形散茶的沖泡與前代不同,泡茶過程中無需碾茶、焙茶和煎煮,因此相應部分的器具逐漸淡出,而茶具的材質、花色、工藝品種增多。清代沿用明代茶具,為現代茶具的品類奠定了基礎。

現代茶具按照功用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煮具。主要是各種燒水的器具,熱源和水壺;

第二,飲具。主要為茶壺、杯具、蓋碗等。

第三,貯具。包括貯水的水方,盛放茶湯的公道杯,貯茶的茶倉,存放茶具的柜子。

第四,潔具。包括茶巾、水盂、茶盤、壺承等。

第五,輔具。主要是茶道六用,及其他為方便泡茶、飲用我、而使用到的配合器物,如過濾網、養壺筆、茶荷等,還有各種增添茶趣的小茶玩等。

下面簡單介紹下小編的茶具。

茶針、茶匙、茶夾、茶則、茶漏再加上茶筒,組成茶道六用。

茶葉罐為龍泉青瓷 小號圓形哥窯梅子青鐵線。左邊為茶荷。

泡茶前從茶葉罐里用茶匙取出茶葉後暫時盛放在茶荷里。在用茶漏放在茶壺口,用茶則把茶荷中的茶葉放入壺中。茶針用來疏通壺嘴。

茶夾用來夾取聞香杯和品茗杯

用茶濾放在公道杯口,將茶倒入公道杯。再有公道杯倒入聞香杯。


入門需要各種因素,時間、金錢、精力、天賦、機緣巧合等等。

我特意搜了一下,知乎上似乎沒有一個系統的回答,仔細想了一下,也是,這東西本來就不是學一門課程,怎麼能系統得起來。

題主的題目似乎和問題描述稍有偏差,茶藝、茶道、喝茶其實是三種概念,但是個人認為,喝茶能夠入門是核心內容,茶藝再怎麼精湛沒有好茶也只是優雅地沖泡一堆垃圾,喝一堆垃圾在我看來也絲毫不能品賞茶的所謂美感(茶道)。如果您認同了這個觀點,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嘗試回答一下,不然,難以作答。


泡茶的方法,請問度娘,我覺得在這裡我回答你如何泡茶的方法有太無聊了。因為這個不過是一個程度和技術問題,不同的茶,不同的沖泡方法,掌握基本的八九就不離十,還有一分兩分的,需要你自己對茶的體悟和琢磨。

茶具的問題,我覺得你剛剛入門,不需要買很貴的茶具,好使就行。因為你也不太清楚自己在愛茶事茶的道路上能走多遠,如果只是一時興起,買很貴的東西只能是一種浪費。能用的就行,等你確定你自己是一個愛茶之人了,再去選擇不同的茶具。要知道,好的瓷器,好的紫砂壺,都價格不菲,珍愛有佳才是愛茶人的心性。

茶葉的問題,我覺得有些還是書本上的東西,比如茶的分類,茶的基本製作工藝。這些我覺得隨手都可以搜索得到,唯一難以體悟的是不同的茶,不同的味道,不同的香氣,我自己喜歡什麼茶?我愛喝什麼茶?我能適應什麼茶?……這個問題只有你自己去不斷的體驗,去嘗試不同的茶。綠、黃、白、青、紅、黑,六類茶,每種都是一次嘗試,甚至於細部到每一個省區的茶你都要細細的去口味,尋找不同的特點。

我說我自己學茶的心得。老師能教你的都是一些很基礎的知識,只有自己的體驗才是你對茶最根本的認識。所以試不一樣的茶是你必然要做的事。4年的時間裡,我試了六大茶類,各種各樣的茶,一些綠茶品種,基本可以猜到是哪些省區產的茶,那是因為我曾經一個訂了30種不同的綠茶,把四大綠茶產區的茶喝了個遍,尋找共性和差異。也試過了大部分的不同紅茶,尋找紅茶不同的香氣,不同的滋味。每一個年份的白茶、普洱我都儘可能去嘗試它的變化……這樣的事,我做了很多,喝多了,嘗試多了,自然就會有心得,而這就是你以後出去喝茶品茶的資本。我承認,在尋茶的道路上我交了很多學費,會不小心買到差的茶,但是同樣也在尋茶的道路上交到了很多朋友。就是這樣,走著走著走過來,有了自己對茶的認識,有了自己固定的茶葉源頭。發展到後來,熟悉了茶類茶葉,開始對自己喜歡的茶類精修,專於岩茶、白茶的評鑒,每年兩上武夷山、兩上福鼎,一方面是走茶山,熟悉不同的山場,另一方面是挑選自己覺得適口的茶。如果你追求茶追求到一個層面了以後,就會去研究這個茶為什麼會好喝,所謂的山場是什麼樣的感覺。武夷山每個山場的茶,都摘下一葉,放在嘴裡嚼鮮葉,用手搓揉,尋找香氣的特徵。久而久之,你就會精進許多。總結一下,你要做的是從廣度到精度的轉變,從粗往細的轉變,

至於買茶是必然的,但是選茶也是要動腦子的。去了茶城其實就是給你一個平台,讓你有嘗試茶的空間,然後漸漸的尋找到你喜歡的茶,收藏你喜歡的茶。歡迎與我交流。


進行系統訓練才行。

首先得了解個架構,不得不廣告一下:

茶藝或者茶藝表演,實際上是當代人發明的,企圖用以承載現代茶文化的一個比較具體方便的載體,一種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雖然我們也承認它現狀是不夠完善的,但這不妨礙我們了解它,並通過它了解更多的茶、茶文化。

我的Live-如何創作主題茶藝

https://www.zhihu.com/lives/872820062371840001

歡迎來圍觀、捧場、拍磚。


我真心的希望大家不要把目光落在茶藝和茶道上。因為這如同書法一樣,是一種境界。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提倡簡單的喝茶,不要想太多。因為很多人總是忽略了本質的東西,太注重形式。

如果真的有興趣,可以先不斷的喝茶,感受茶的味道,先找一款自己喜歡喝的茶。這和吃飯一個道理。如果你把每一頓飯當成工作餐來吃,那你終究不能明白菜的味道給你帶來了什麼。但是如果你慢下來,就能體會味道本身,就能體會這種味道給你帶來的感受。

如果實在慢不下來,就在自己沒事的時候再喝茶。比如我現在,坐在陽台上,曬著太陽,瀏覽知乎,旁邊用簡單的玻璃杯泡了一杯2014年的頭道黃芽,我能味道茶的香味,嘴巴裡面有黃芽帶來的回甘,我不緊不慢的答你問的問題,說出我的見解。

我再次勸說各位:看山,還是山。才是喝茶的本質。不要在乎太多的形式和虛無的東西。


說實話,我學茶藝是為了考證。也是新手,回答不了你的問題,只能寫上我自己學習茶藝的一些事。

學習茶葉泡法的技藝,老師教的順序是先綠茶,然後紅茶,花茶,黑茶。有蓋碗和玻璃杯的區別。最後講了不同地區的茶葉技藝(主要是潮汕泡法)。學了之後發現綠茶的沖泡技藝真的是最簡單的。

茶具是茶藝室準備的,超級好看的蓋碗。聯繫的時候深怕打碎了。學了之後發現很多跟茶有關的用具其實根本用不到,不建議你去賣茶具的店裡直接購買,會被忽悠著買超多用不到的茶具。最好是去茶藝室之類的,甚至是高檔一點的賣茶葉的地方。先了解了解你需要什麼茶具。

你要讓我說的話,學茶藝的時候我最常用到有隨手泡,水盂,奉茶盤,茶道六君子,茶葉罐,賞茶荷,兩個蓋碗,茶巾。(這是一套)

一般用玻璃杯來泡綠茶,上面那些一樣的東西,把蓋碗換成玻璃杯就好。

最煩的一種,除了基本的上面說的一套還要4個品茗杯,4個聞香杯,茶海,杯托。而且考試的時候發現泡法又變了,今年變成3個品茗杯了。

那個時候才發現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教法,茶葉沖泡技藝也是年年在變得。也不知道規矩是誰定的。但大體萬變不離其宗。

學習茶藝絕對不要傻乎乎百度視頻,幾乎全都有問題。上面也說了茶藝經常變,但我說的有問題是有基本的問題啊,連我這個菜鳥都看出來了,好多視頻里端茶杯居然直接用手去扣。看著好像好看,不衛生,你手都碰到碗口了還端給人喝。

我建議你找個正式教學茶藝的茶館去學。我們學得時候是有真的茶葉來泡的。可以聞香,可以喝。

最後提一句,好像現在國家是有鼓勵政策的,待業在家的人員不論年齡都可以免費學一門手藝。有相關的一些公司學校是免費教導你的。選擇也很多,有茶藝,插花,會計,護理什麼的。我就是借著這個機會免費在一家茶館裡面正式學得,還可以免費報名考證。我不知道這個優惠政策是只有蘇州才有還是別的地方也有,你可以打聽看看。系統學出來的跟自學的完全不一樣的。

老師們教的一些手勢,不是看看就會的,看著簡單的一個拿蓋碗的姿勢,不是你簡單蹺一個蘭花指的就行的。學了才發現蘭花指也是有蹺法的。


看到你的問題,我可以給你介紹很好的購茶地點很好茶人,在中國茶文化盛名的武夷山有著可謂特別優質的岩茶,品種多樣,有肉桂,水仙,金駿眉等等,還是極其經典大紅袍。可以根據個人口感,喜好進行選擇,都是原產地,品質毋庸置疑。

還有,泡茶,茶具也是關鍵,好的茶具可以充分沖泡出好茶的滋味。

泡茶者也是關鍵,一個有修為,心境好,愛茶之人,泡出的茶絕對不差。

想要學好茶道,最好還是到茶文化盛名的地方去感受,去熏陶,才能更好的掌握,相信福建武夷山是一個絕佳之地。


論茶藝的空靈與充實——本篇文章借鑒宗白華先生的《論文藝的空靈與充實》

茶藝,是指茶藝師對泡茶流程的藝術化呈現。托福於當今中國茶藝師考核體系及市場種種亂象,許多人對茶藝的刻板印象還停留在身著旗袍的靚麗女性矯揉造作的鳳凰三點頭裡。以至於「茶藝師」三個字彌滿著塑料花一般的淺薄味道,為眾多茶人唯恐避之而不及。

如歌手一般,雖然有唱爛俗神曲的流行歌手,但同樣也有能唱出悲天憫人情懷的靈魂歌者,那些唱著天主教聖歌的孩童清純無染的歌聲也撫慰了無數心靈,哪怕是荒涼西北黃土地里的一聲《走西口》,也能勾起旅人胸膛里的兩行熱淚。歌曲有雅俗之分,歌者有高下之別,茶藝及茶藝師也同樣如此。

由技可入藝,由藝可入道。泡茶是一門技術活,對水溫、投茶量、沖泡時間乃至器皿、水質、沖泡手法的把握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初學者需花功夫慢慢摸索,就算是技藝嫻熟的茶師也有無盡的前進空間,畢竟技術的提高永無止境。於此基礎上,泡茶可以上升為一門藝術,正如魯迅評中國書法所言:「它不是詩卻有詩的韻味,它不是畫卻有畫的美感,它不是舞卻有舞的節奏,它不是歌卻有歌的旋律。」茶藝同樣可成為由茶藝師及品賞者合力完成的一首對自然饋贈的溫情讚歌。更進一步,茶藝可成為茶道,由專註於燒水泡茶的一顆心漸漸變得清明空靈,守得雲開見月明。

周濟(止庵)在《宋四家詞選》里論詞作曰:「初學詞求空,空則靈氣往來!既成格調,求實,實則精力彌滿。」下面筆者嘗試從空靈與充實兩方面來探討茶藝這門藝術的豐富內涵。

一、 空靈

藝術的審美在於忘我的一剎那,即美學上所謂的靜照。忘我緣於專註,首先要盡量排除外在干擾。良好的行茶環境應遠離塵世喧囂,多些山水自然映照,對茶藝表演的觀賞及品飲人數也需有嚴格要求,儘管茶藝可以上升一門舞台藝術,但茶藝師舉手投足間對茶具及茶水的控制把握,只在方寸之間,忽略了一個指尖的動作就可能丟掉了蒙娜麗莎的微笑,只得其貌不見其神。至於幾十人上百人的茶藝表演,好比是坐在高高觀眾席上看一場足球表演,很有可能球都看不見。

茶席是茶藝師表演的舞台,修行的道場,俯仰天地間的依歸,必須有良好的規範尺度。所有器具的擺放遵循一個原則,「無一物無用,無一物不適,無一物無趣,無一物不美。」此等造境技巧很能展現茶師功力,初學者布展茶席時容易犯如下錯誤:

1. 擺放無用器具。茶道六君子如果只用得到茶匙,就只擺放茶匙和匙置。如果沒有適宜的茶席插花作品,大可不放。對於一個茶席作品,做減法往往比做加法更能讓人賞心悅目。

2. 擺放不適器具。茶具應當圍繞所選茶葉品性展開,首先確定好主泡器具的材質顏色,之後方可選定茶席布及其餘茶具,插花。於此可確保席面基調統一,無不適器具。

3. 擺放不美器具。茶席若要上升到藝術,上升到美學,組成茶席作品的器具元素應當有美感,無論是粗獷、樸素、侘寂還是華美、典雅,需要讓觀賞品飲者感受到其中的美與和諧。

掌握好這幾條原則,基本可擺放出一個合格的茶席作品,猶如一幅徐徐鋪灑的水墨山水畫,好的畫家懂得如何在方寸之間布局胸中丘壑,懂得如何用點皴染等筆法行走於萬千山水中,懂得畫中最美處或許就在中間的那一抹留白。記白當黑,茶席也有了呼吸和生命,有如清水出芙蓉般空靈天然。

茶席是舞台,茶具是道具,茶人是演員。造詣高深的演員懂得如何用合適的道具在舞台上盡情揮灑、展現自己的藝術訴求,但最好演員不止於此。最好的演員忠誠服務於劇本,在表演中會抹去自我,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間達到渾然忘我的狀態。茶人應同樣如此,行茶過程中致力於入無我之境,雖說致力但也不可太過用力,否則又落於「我相」了。茶藝是泡茶的藝術,茶藝師是為茶服務的,而不能反過來讓茶為你服務,想讓自己在泡茶時優美從容賞心悅目,就要把「我」給忘了而專註於行茶,否則就是捨本逐末,只能矯揉造作地翹著蘭花指鳳凰三點頭了。

如何才能做到呢?這自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猶如打太極拳:「由招熟漸悟懂勁,由懂勁階及神明。」 茶道大師千休曾指出習茶要以規則法式為台階,即也不可忽視形式,從形式入手而去追求提高精神境界。這樣,所謂茶道的規則法式,就不再是為客觀的比例、秩序等服務,而成為坐禪似的,要與精神緊密相連。開始時嚴格按照行茶儀軌練習,從學習如何燒水如何清洗茶具開始,當把所有的規則法式瞭然於胸後,舉手投足間自自然然合乎規則法式,也漸漸明白每個動作後面所蘊含的道理與方便。這還不夠,要想真正到達彼岸,還應拋棄規則法式,扔掉載你的竹筏,砍掉指月的手指,在無數遍習茶行茶後,會有一個時刻,舉起茶杯時,沒有茶杯,也沒有了那個「我」。

如此一場茶藝表演下來,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如夢幻泡影,如釋迦拈花微笑。每個動作無不那麼舒緩輕柔,恰如路邊最小的花朵,引起人們不能用眼淚表達出的無名哀愁。茶藝師心如空靈明鏡,映照出俯仰自得的世間萬物,但他的天空不留一絲雲彩。

茶藝的空靈討論到此,下面談充實。

二、 充實

若把茶藝表演中的空靈比作虛的話,與之對應的就是沉穩的充實。虛實好比陰陽,兩相映襯便可生出氣象萬千。空靈離開充實,好比空中樓閣,虛無縹緲無從捉摸。一切的藝術乃至人格,均須有頂豐富的思想及內容充實,而後方可從中抽絲剝繭出一點精華,成全其外在的空靈。中國人把玉比於君子,是因其文質彬彬,玉的內里極緻密緊實,顯現於外才如此溫潤無華。

茶藝師作為藝術家,為了成全最動人心魄的藝術,其本身就應是藝術的存在。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活出了絢爛的一生,他在茶道方面的高深造詣甚至影響了整個日本藝術界,包括插花、建築、園林以及美食等。試問,倘若生活沒有豐富與充實,倘若內心沒有圓滿與自在,千利休怎會懂得牆上一朵牽牛花的美堪比其滿園盛開的芬芳,又怎會懂得四疊半榻榻米的茅草屋可抵得上豐臣秀吉的黃金屋呢?茶藝師需從紛繁複雜的生活中取得她需要的一點養分,真切體驗過生活艱辛後才能泡出一杯撫慰煩躁人心的茶湯。她還需要深入山水田園中汲取一杯清澈的甘泉,明白茶是由何等廣闊天地孕育的精華方能真正給它第二次生命。當然她還需在夜深人靜的時刻讀一些書,在清明時節頂著細雨上山採茶,在寒冷的冬季認真看一場雪,在百無聊賴的時光里能停下來澄凈一下自己的靈魂。於此詩意地生活,方可祈求在茶會上或茶室中,將自己胸中丘壑娓娓道來,點染成一杯清澈的茶。

這是生活的層面,那如何落實到茶藝訓練上呢?

1. 提高藝術鑒賞力。不僅是茶藝師,所有藝術家乃至所有人,都應掌握一點美學,在柴米油鹽之外懂一些琴棋書畫。只有這樣,才能懂得在碌碌生活的片段伸出手來撫平自己發皺的心靈。讀一些美學書籍,聽一些美學鑒賞課,參觀一下藝術博物館看一場畫展,乃至聽一場音樂會都對自己的藝術修為大有裨益。日積月累你就會明白什麼樣的場合該辦一場什麼樣的茶會,茶會該選什麼茶,配什麼茶具什麼香什麼花什麼音樂什麼茶點,你也會明白為什麼柴燒的樸拙可抵得上一件精美的瓷器,為什麼老茶人鄭重而溫柔注水的一剎那要比你行雲流水地沖泡表演更能讓人感動。

2. 一千次鄭重地提起成全一次溫柔的放下。俗話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茶藝同樣如此。作為一種在方寸之間周轉的指尖藝術,其背後凝結的訓練汗水不容小覷。日本茶道有很重要的一課是疊茶巾,一張小小的茶巾要你疊千遍萬遍,最後才能分毫不差地疊出符合標準的完美茶巾。當我們在練習熱水溫杯時,要小心翼翼讓熱水溫潤到杯子的所有邊角而不溢出,但我們要能表現得從容不迫。當我們用蓋碗出湯時,要留意讓茶湯順滑無遲滯地從開口處傾瀉而出,開始練習掌握不到要領總會感覺指頭緊捏的蓋碗滾燙難耐,但不到最後一滴茶湯瀝出的那刻不會放手,這都是需要茶藝師一遍一遍練習的基本功。

3. 與道適往,著手成春。六朝齊的謝赫,在《古畫品錄》序中提出了繪畫六法,成為中國後來繪畫思想、藝術思想的指導原理。六法就是: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該理論同樣可以套用在茶藝上,「傳移模寫」指的是對藝術家作品的模仿,茶藝師應多觀摩其他優秀茶師的演繹,有時候會產生「啊,她這個動作真美」的感觸,觀有所感是很重要的學習。「應物象行」和「隨類賦彩」可以理解為對茶藝中茶具的選擇與把握,「經營位置」就是如何把選擇的茶具安放到合理的位置上,關於這一點李曙韻老師有很多精彩論述,如「壺承在茶席中代表菩薩的蓮座,應置放在正對茶人鼻樑的位置。猶如琴人安坐在四五徽前,右撇子的茶人儘可能把壺承定位在茶席巾舞台略偏右方的位置,左撇子則偏左而置。一如靜物寫生時會避免將主角直接放在畫布正中,留有餘地給其他角色。」如何擺放茶具,布展茶席是茶人極重要的修習,一件優秀的茶席作品需美觀性和實用性相結合,乃至「虛實相生,有無相成,無盡處皆成妙境」。最後也最重要的是「氣韻生動」和「骨法用筆」,前面幾點是靜,此兩點就是茶藝演繹的動了。中國人頂看中一個「氣」字,人要活得有精氣神,打太極要有氣感,繪畫要表達出形象內部的生命,彷彿一陣風過去整個畫面都能活起來。茶藝也要表達出氣韻生動的感覺,投茶、注水、出湯彷彿每個動作背後都有餘不盡的意味,整個世界都在沉睡,唯有茶藝師是清醒的。這樣的演繹能讓欣賞者有豐富的想像的餘地,但又能讓他們不願分神去想,完全沉浸在茶藝師所營造的唯美氣氛中。而「骨法用筆」就是指茶藝表演需有風骨,即每個動作都要凝聚了茶藝師過去所經歷的的種種歡笑與汗水、淚水,這種力量是茶藝師內心的表現,但並非劍拔弩張,而是既有力,又秀氣。這就叫做「骨」,這種從內部帶出的力量可以帶給欣賞者不盡感動。

溫克爾曼在他的早期著作《關於繪畫和雕刻藝術里模仿希臘作品的一些意見》里曾有下列一段論希臘雕刻的名句:

希臘傑作的一般主要的特徵是一種高貴的單純和一種靜穆的偉大,既在姿態上,也在表情里。

就像海的深處永遠停留在靜寂里,不管它的表面多麼狂濤洶湧,在希臘人的造像里那表情展示一個偉大沉靜的靈魂,儘管是處在一切激情裡面。

我想茶藝表演同樣如此,在一段空靈忘我的茶藝展示里,是茶藝師充實富足的靈魂與記憶。


:人類追求或表達,內心或靈魂深處的自由、高貴、寧靜等等情感因素,而進行的創作或欣賞的行為,所以學會沖泡各類茶葉時的動作精神氣態只是入門了,接下來盡量使自己的行為越來越自然

:從小喝茶至今有十七年之久,至今不知道茶道是個什麼東西,但能肯定的是,不是你模仿電視裡面的姿勢動作,再藉助紫砂壺或者其他器物,喝多少錢的茶你就能從喝茶上升到茶道,器物始終是工具。

·········································································································································

關鍵的你喝茶的過程中你的心態是怎麼樣,喝出了什麼?

你有想過為什麼茶會越喝越淡?

為什麼有些茶聞起來很香,入口卻很一般?

你是不是覺得聞起來很香的茶就是一定是昂貴且好喝的茶?

為什麼有些茶聞起來沒那麼香,但入口回味無窮?

你自己一個人喝茶的時候,你在想什麼?

當你一遍又一遍得重複你越來越越嫻熟的動作事,你會煩躁么?

當你蹲在路邊與市井小民一起喝大壺茶的時候

當你坐在高級會所和土豪朋友喝一兩幾千塊的茶的時候,都是喝茶,為什麼差距這麼大?

是不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喝茶?

還是當你達到某些條件的時候,才能算是喝茶?

依個人淺見:每個喝茶的人都有自己的茶道,每一個喜歡喝茶的人喝茶的過程中都多多少少會喝出點什麼東西,那個東西就是你的茶道

············································································································································

什麼東西上升到「道」字,那便沒有一個定論

因為大道有三千,大道也能歸一,實在是玄乎·····

自家是做茶葉生意的,自有幾座茶山,上百畝茶園...

每當有人問我:你家裡面是做什麼生意的?

我答曰:我家是賣飲料的。。。。

·································································································································

下面分享一下茶山景色


茶 水 器 香 花都通了道也就通了


不要認茶百科大全的死理,送你四個字「望聞問品」,一定要自己實踐品嘗去嘗試適合自己口感自己喜好的茶。


首先,想學好茶道茶藝,你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成本、金錢成本、勞動成本,比如說茶具,起碼有三十樣,茶壺最常見的是瓷器和紫砂壺,想買好點的價格都不便宜,可是你要買便宜的,那還不如不買。

而且有些重要的東西,不是你有錢就能買到的,需要渠道

看到提主用鯨飲形容自己喝茶的情態,我很替被你喝下肚子的茶心疼。這位可愛的小主人,對茶的喜歡令人欣慰,可是卻連好好品味我都做不到,牛嚼牡丹,還有什麼比這更可怕的呢?

你現在的狀況,有點像我小時候,圍棋下的不咋地,可是卻對棋具什麼的各種嚮往——然而,有用嗎?小夥伴用著塑料棋盤和破爛的棋子,依舊碾得我喘不過氣。

現在想想,著實本末倒置。

其實啊,圍棋也好,茶葉好,最有魅力的就是它本身,人發展出的什麼茶具啦,什麼茶藝啦,目的是在你學會喝茶之後,錦上添花,而不是讓它們壓過它!茶才是永遠的主角,請你認真想想,沒有這些禮儀用具,你真的就不能品味茶的魅力了嗎?

倘若不服,那容我不客氣地說一句:您連喝茶都不會,又怎麼切身地體驗茶藝之美?

這個比喝茶所需要的成本和要求,要高得多的。

而且,想學好茶道,你必須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和積澱,我們不是經常說:「品茶悟道」,就是要求我們不僅要會喝茶,而且要在喝茶的時候,懂得去思考人生的意義和方向。

個人建議,提主先學會品茶,起碼喝的出哪些是好茶,哪些是爛茶。茶市場魚龍混雜的程度不亞於古董市場,小心人傻錢多,買回一大堆次貨。

就算你運氣好,買到了好的茶和茶具,不知道怎麼用,也是白白糟蹋。

至於買茶的渠道,知乎一大堆乾貨回答,不要伸手,自己去查,我相信你會有所收穫XD

最後,推薦你一個網站:中國茶網-茶葉知識

個人體驗不錯,有挺多有趣的茶知識,買茶的話,我沒試過,慎重考慮。

利益相關:喝茶十年+的茶葉小白,略懂茶道,偶用裝逼。


那麼多都沒有乾貨,可見學茶之人虛偽


剛好在洗頭,有時間抽空來簡單講解下幾點茶禮,也是生活中比較常用的。

1、進入茶桌前,微笑,打招呼。如果有自己的品茗杯就示意茶藝師取來,自帶的就自己放上茶桌。

一般這時候,主泡會問:想喝什麼茶/.。

—————————原回答分割線———————一個個問題回答你吧

如下

學習茶藝該從哪兒入手?

學習茶藝,可以有兩種途徑,一種就是報名一些培訓班(我這裡指的是一些比較專業的機構所設立的)

另一種就是自己隨時都有學習的興趣點。

自己擁有一些茶具

自己試著購買一些茶葉

試著沖泡

初學者不需要購買太貴的茶器皿、茶葉。在後期滿滿的經驗累積之後,會逐漸形成審美,那時候再行購買好的也不遲。

多去地方的茶葉走走,多去茶葉市場聊聊

幾乎所有的茶葉店,大廳都會有茶藝師對散客、熟客有設立茶台,不需要非得進包廂喝茶,固定好一家風格、老闆都和你胃口的店,常去走動喝茶、時不時買個少許(是你的經濟情況而定)

與其他客人、老闆們的溝通中,自然而然便會增加茶的了解。

茶藝:茶和藝術

但是生活中的茶藝,更加在於你對於茶的了解、沖泡。

僅僅是作為表演的藝術,是遠遠不夠的。

關於茶具是否有什麼要求?

順手,你拿著覺得好用 就好

之後再慢慢提升審美

建議前期選取一些基礎款

從什麼茶開始品比較好?

好喝

你喝著覺得口感喜歡 即可

沖茶品茶的時候又該如何做?

自然 泡給你就喝咯

看到茶具里的蓋碗、公道杯、茶濾各種各樣的,看別人沖茶很優雅閑適,可是放我面前就完全頭大啊。。。

多泡

還有目前市場上的茶市這麼亂,又該怎麼選擇購入途徑呢?

任何的學習都需要交點學費,走點彎路。

不要一次性買太多,多買多嘗試。

簡單來說,茶是一件看上去很有逼格的事情

實際上是非常生活化的東西。

茶源自生活,永遠不要忘記這件事。

我想起兩個小故事,一個是我在畢業的時候,很傷感的對茶學老師說,我們這群孩子都畢業了,真正能從事茶事的越發稀少,專業所學都將浪費。

我的老師很輕鬆的說:怎麼會呢,你們以後每天喝茶,都是一種延續。

另一個是,學習茶禮的課程,快結束的時候,老師說,但是要記住,茶禮是對了更好的尊重對方,當茶桌上難免有茶友有一些不文雅的舉動,不能流露出任何的感情,才是最重要的禮儀。


先靜下心,能只喝茶,看看書(坐在茶几前,別跑床上),聽聽歌(別帶耳機,哪怕是拿手機放),能安靜一個下午,然後喝一掉一壺水再說。


試著把所有的動作都放慢,能兩手做的盡量不用一隻手!哈哈


無邀自來。

利益相關:前茶樓經營者(清茶樓,即不提供棋牌娛樂的茶樓)。

喝茶、茶藝、茶道,這是三個概念。

茶道是日本說法,通過一整套儀式一般的流程,使泡者、飲者、觀者感受到精神層面的生化,私以為以「道」命名,如茶道、香道、劍道等,都是在技藝嫻熟基礎上的往精神層面發展的(對茶道了解較少,如有誤不必在意),沿襲應該發展自唐宋時期的點茶。

茶藝應該是台灣人提出的,茶道咱們祖宗傳下來家裡沒留住,現在已經是日本人的了,再搞個中式茶道畢竟不好,於是發展出偏表演的茶藝,你去茶樓看的那些茶樓小妹的套路就是出自於此,什麼焚香靜氣、關公巡城啥的。茶藝表演套路其實並沒有什麼沿襲淵源,各地結合地方茶的沖泡特點各自做了改良,但主流還是以烏龍類茶的套路為主(包括觀音、岩茶等)領著沒見過的朋友去茶樓讓小妹來一套裝裝逼也是不錯的。

自己喝茶更多是味道和心情,繁文縟節並無意義,結合其他朋友的答案,給推薦幾個硬體配置:

1、承托器:茶盤(接水盤或接水桶都可以)或茶海,我單身住時是一個小的接水盤式竹茶盤,大概20×30cm,可以放在電腦桌上,現在是衡連的烏金石盤。這個主要是防止茶水灑滿桌的,而且用壺泡茶有淋壺淋杯等程序,需要接廢水。如果是蓋碗干泡,鋪張茶巾就好。

2、泡茶器:蓋碗、壺(陶、瓷、玻璃etc)、飄逸杯等等,我現在辦公室是紫砂的一壺一杯、家裡各種都有,出差就是一套蓋碗、路上是天福的水壺。

3、燒水器:隨手泡、電水壺、老鐵壺配電爐、其他各種。宿舍里一把暖瓶也可以的,只是水溫不好控制。

4、飲茶器:就是茶杯嘍,豐檢自便啦。

5、其他,不在前面幾類中的個人認為比較重要的只有濾網了。

先佔坑,回頭補照片。

如果喝茶品種不固定,目前又無力專器專用的話,建議壺和杯都用玻璃或瓷的。

個人認為能實現泡茶的目的又不弄得到處是水,一把水壺、一套蓋碗、一個茶濾、一個公杯、一個品杯足矣。

車到站了,先佔坑,回頭再補


我覺得,最快也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去那種茶莊買茶。

不要直接買哇

茶莊都會給你泡噠

比如你可以先從綠茶入手,你之前不了解的話,那老闆可能就挑他覺得比較好的一種給你泡了。

泡茶喝茶時間很久呀,當然要跟老闆聊天啦

最開始你不懂的話,就聊最基本的,比如每一種茶具都叫什麼?都有什麼作用?跑綠茶的話為什麼適合用玻璃杯?泡紅茶為什麼要洗茶?茶葉從採摘到最後一般有什麼程序?茶葉分幾種?每一種里都有什麼經典好茶?

如果老闆比較閑,還可以讓他教你泡啊

慢慢由淺入深,多買幾次茶,多跟老闆聊幾次。自然就入門了。

而且我認為,聊久了,跟老闆對脾氣的話,老闆肯定會給你推薦好茶的,而且會有優惠呀 (奸笑ing)

不過只是入門而已~再深入的話,就需要自己主動探索了~


紫砂壺產地人民來此一答。最高票我看了四五遍沒有發現提到茶壺,可能是高票為了將茶道入門的成本降到數百元吧。

但是,既然說茶道茶藝,那又怎能不說說茶壺呢?

既然說茶壺,那麼世界上用來喝茶的茶壺,最好的就是紫砂壺了。

為什麼說紫砂壺是最好的呢?因為紫砂泥天然的透氣性。這種透氣性可以讓在茶壺裡的茶做到「過夜不餿」。

同時,紫砂壺也是實用性和藝術性兼備的用具。紫砂壺的造型可以充滿藝術性。蘇東坡有詩曰:松風竹爐,提壺相呼。相傳東坡在宜興蜀山講學時設計過一種提梁式的紫砂壺。他認為飲茶,要用紫砂提梁壺,茶葉要用陽羨「唐貢茶」(宜興古稱陽羨,宜興茶葉在古代也是要進貢的),水要用金沙寺的泉水。(金沙寺在宜興湖?鎮)

提梁壺最典型的特徵就是可以提著…

到了清代,楊彭年和陳曼生合作了「曼生十八式」,將金石篆刻與書法藝術進一步和紫砂壺結合起來。

曼生壺就太多了…我就不貼圖了…

到了解放後,紫砂壺才人輩出。有一本書《布衣壺宗》,是紫砂壺標杆人物顧景舟的傳記,值得一讀。

-----------------------分割線---------------------

那麼怎麼選購一把紫砂壺呢?

首先,

,千萬不要買低於800的茶壺。:)

某寶上這樣的價位,很可能是注漿壺或者鄉村工場式模型壺。怎麼可能會是全手工製作啊…

分辨模型和全手工,這又是另一篇長答案…不過現在模型製作有的也不一定就比手工製作的要差。

如果是自家喝茶要用的話,也不一定要講究模型或是手工。器型優美,用料純正才是最主要的。

那為什麼不要選800以下的呢?

以全手工製作為例。全手工做一把壺要兩三天甚至更久。那麼每天的工資錢200元這也是需要的吧。再加上刻字。好一點的刻字也要三位數。泥料的成本。在窯里燒制也有一定的失敗率。以及做生意的一些利潤錢。這樣雜七雜八算上去,一把壺800元也算是保守估計了。最好購買四位數的紫砂壺。

如果除了喝茶也想要收藏一些名家的作品…那就別在某寶上買了…最好還是來我宜興逛一逛…畢竟是宜興也是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的地方呢………(傲嬌臉

還有一點。如果您經常喝的是綠茶,那麼最好買身筒扁一點,壺蓋大一點的款式。因為綠茶不宜溫度過高,這樣的款式好散熱。

茶壺買來一定要「養」!所謂「養壺」,就是常泡茶。泡茶的時候水稍微放的多一些,這樣放上茶蓋,茶水會溢出來。(就是要茶水溢出來才能養壺啊!!)

---------------------分割線-----------------------

最後是一條硬廣………

在下的父親也是做茶壺的,所以您信得過的話……也不妨………私信我……orz


推薦閱讀:

哪些鮮為人知,但是很好喝的綠茶?
品嘗鐵觀音茶有什麼講究?

TAG: | 品茶 | 茶文化 | 茶具 | 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