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為何近幾年忽然崛起?
是因為技術門檻降低了還是?
你不知道,這是死了多少山寨手機的結果。
國內手機界為了這聲盛筵足足準備了十多年。12年之前接觸過好些做功能機的,倒閉的一家一家一家一家的。12年,13年有很多家做安卓機,他們統統的沒了消息,我知道的,只剩下一家。因為他們的存在,形成了一股股超級強大的供應鏈,並培養了大量的工藝,模具,PCB,屏幕,結構等等人才。
這些人才都是現在的中流砥柱。沒有資本,他們會走的很艱難;沒有技術,資本在這個行業根本無路可走。
向那些山寨手機商致敬吧。下面寫的很亂,一點圈內人的看法
現在還是有人抱著,小米魅族都是山寨機,中華酷聯只有低端機的想法。然後用著四五千買的低端三星a系手機說著自己對國產手機的鄙夷,同時攢錢換上iphone再吐槽三星的卡頓。
真是悲哀。
正題
國產怎麼興起的?不是手機廠商,而是消費者的更新,市場上增加了大量80後90後對手機行業看的比較清楚一點的人,懂得挑選手機的年輕人。懂得性價比存在,於是國產手機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舉個例子,華為在12年還在坑爹階段,那段時間用的海思cpu,最旗艦的也就達到了mt6535的性能,大概驍龍200多一點。然後小米在八月份發布的第二代手機艹上了驍龍600,搭載emmc4.5的16/32g內存和2g運存,ogs全貼合。我的媽,這在當時已經是能和三星蓋世兔打一架的配置了,然而才1999,什麼鬼!而後銷量打爆全國,這個時候就是小米崛起的標誌了。從而促進華為加速研發麒麟代號cpu,在第一代920上成功跑分打到驍龍800旗艦水平,同時推出華為榮耀系列。中興也打出nubia的牌,魅族也從2499掉下1799,聯想推出vibe系列,華碩zenphone系列推出,酷派大神系列啟動,好吧。。。
小米只是打破了當時國產手機,低配高價低性價比高利潤低銷量的格局,轉變成了高性能低價高性價比低利潤高銷量的格局。衝擊了銷量,同時刺激各廠商在市場圍局中尋求差異化,紛紛尋找突破口,極大的增加了國產手機的整體質量,例如高配,今年旗艦幾乎全是驍龍810。材質,標配全金屬機身。和指紋識別,窄邊框,nubia的無邊框和fit邊緣手勢操作。魅族先進的mback交互(說抄iPhone的讓我先笑笑)小米的物聯網生態打造(小米的重心現在已經不是手機了)一加的品控和先進的工業設計。還有華為的晶元自主化,國內現在的水平完全可以趕上lg等國外部分廠商,甚至於自助能力差的moto已經被聯想收購,諾基亞也消亡殆盡,等著與國內廠商合作重振旗鼓。別再黑國產手機了 ,他們真的已經足夠優秀了。更何況你黑小米黑魅族黑華為,本身只是為了黑國產手機本身呢?在不需要很長時間技術積累,主要靠創新驅動的產品製造上,一旦創新的節奏慢下來,中國的工業體系必然爆發。
前一次爆發在十幾年前,當時手機的通話和簡訊功能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而各種基於數據的應用還沒有打開局面,手機主要搞搞外殼,鈴聲,彩屏,這時候國產手機的春天來了,市場佔有率節節升高,還記得著名的手機中的戰鬥機廣告吧。但和白酒,和VCD一樣,這種廣告驅動的佔有率無法長時間保持,一旦國際廠家摸准了中國的手機市場節奏,稍稍降低一些超額利潤,主動權依然在它們那裡,不管是諾基亞的換殼機海,還是摩托V3從一萬一直賣到一千多,都是國產機無法攻陷的堡壘;而當它們推出新功能,則讓國產機無法招架。最終到了N73等成為街機的年代,國產機徹底進入冬天。
國內手機市場太龐大了,國產機沉寂後,在國際品牌沒有發力的低端市場,山寨機令人驚奇地爆發,無數腦洞大開的產品至今讓人印象深刻,但創新是需要體系支撐,需要技術支撐的,技術的創新與產品特性的推廣,還需要對市場發展的深刻理解。這些山寨廠商的能力不足以干這些,所以各種奇怪的手機只能賣出去一點,順帶著充實一下科技網站的花邊。這個時代,那些做普通人能夠接受的普通手機,而且堅持渠道建設的廠家,依然取得了成功,比如中華酷聯,比如天語,比如大家不熟悉的基伍。
然後的情況,大家就非常情況了,國內廠家完美地抓住了安卓崛起的機會,小米橫空出世,華為也從做充話費送的手機,變成做需要讓人咬咬牙才能買的手機。中國手機廠家發現,在安卓這個平台上,從各個方面來看,差距都不是那麼可怕,都可以追平,至少現在已經追上了除三星外所有安卓手機廠家。如果後一波浪潮來得慢一些,就會有國內手機廠家變得足夠強大,能夠引領,至少不落後於下一波浪潮。如果來得很快,中高端市場就會像十幾年前那樣,丟得一絲不剩。現在看前者的可能性略大,但不基本不存在中國出來第二家蘋果這樣的可能性。因為政府放手沒管了,縱觀國內經濟,但凡政府撒手不管的行業,都做的風生水起,前有家電,後有互聯網,手機行業也是如此。
科技業、製造業在改革開放後30年來不斷的學習、進步與積累,以及人口紅利,構成了基礎條件;以小米為代表的創新的軟硬體結合及互聯網銷售模式、參與感、粉絲經濟……等等方法論,不僅提升了企業效率,也轉變了一些舊有模式,大部分外資手機企業無法適應這種新形勢,逐漸敗下陣來。
移動互聯網領域,沒有被官辦壟斷,相對自由發展,防火牆阻擋了國外互聯網巨鱷的滲透,讓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在各個領域都能自(模)成(仿)一(抄)套(襲),構成了中國獨特的移動互聯網環境……扯遠了。國產廠商,硬體上是基本沒啥問題的。做的好不好純粹是看追求和良心。但軟體是完全空白的。所以所有國產廠商都該感謝谷歌,感謝安卓。安卓的出現填補了國產智能手機的軟體空白。你可以想像一下假如沒有安卓,國產廠商除了花大錢買授權沒別的出路。授權費是很高的,每台機器的成本就上去了,成本比國外的高,品質不能輸給別人然後價格還必須得比人家便宜很多,這種企業有幾個?誰撐的下去?所以,一切的一切,感謝安卓。
如果知乎早生個二十年,也許你們能看到這樣的題目:為何國產VCD這幾年忽然崛起?當然不能說是簡單的歷史重演,只是這個問題一直浮現在眼前,餘溫還在。
注意發布時間哦,15年二季度我根據興趣寫的一點東西吧。劉浩傑
國產手機崛起
2003年,國產手機曾站在了中國手機行業的巔峰,擊敗了摩托羅拉、諾基亞等國際知名品牌,利用其精準的市場定位和價格優勢拿下了過半的市場份額,儘管其中存在許許多多的問題但也贏得了國內外的尊重。如今,移動浪潮襲來,隨著國外手機創新疲軟,國產手機在研發上投入增加以及產業鏈和渠道不斷完善和創新,在連續近10年手機市場被洋品牌統治之後,我們再次看到了國產手機崛起的曙光。
截至2014年11月,中國手機行業現狀。事實上,隨著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範圍內,手機行業都迎來了一次大洗牌。昔日霸主諾基亞的手機業務被微軟收購後原品牌被放棄,2年內無法再生產手機;老大哥摩托羅拉移動在新的移動浪潮中也跌下神壇,先是被谷歌公司收購,谷歌掌控其近15000項專利之後轉手又把摩托羅拉移動賣給了聯想;而索尼移動於今年十月宣布縮減中國業務,不再開發和出售專門面向中國市場的手機;Nexus產品因谷歌退出中國市場,兩代Nexus產品的製造商LG雖然在國際市場上大紅大紫但是在中國名氣不顯,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因素,LG在中國手機市場的佔有率難進前十,甚至近些年還傳出要退出中國市場的新聞。至此,中國國產手機的主要競爭對手僅剩下蘋果和三星兩家,除去自成一體的蘋果,在安卓市場上,三星已經成了國產手機唯一的主要對手。另一方面,國產手機群雄逐鹿,除去「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想),小米、魅族、OPPO乃至今年四月底剛剛發布第一款手機的一加手機等都展示了強大的實力和潛力,博足了國內外的眼球。市場調研公司Canalys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機出貨量在中國市場佔14%,首次超越三星,位列第一。三星、聯想和宇龍次之,市場份額均為12%。而市場研究機構IDC調研報告則顯示,2014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小米位列全球第三,較去年同期增長211.3%,僅次於三星和蘋果,同時三星成為市場前五中唯一一家出貨量下降的廠商,聯想和LG緊隨小米並列第四,而上季度位居第三的華為由於策略改變推精品手機,暫時跌出前五。
表一 2014第三季度全球前五名手機廠商出貨量和市場份額情況國產手機崛起的原因。
(1)4G時代加速行業洗牌,國產手機「彎道超越」。隨著移動和聯通4G牌照的發放,4G用戶的增長情況將明顯與3G時的長時間漸進增長不同,會呈現爆炸式增長。而國內手機行業的幾大廠商早已提前布局,一心想趕上4G這輛快車實現「彎道超越」。最早向4G發起衝鋒的是「中華酷聯」等廠商,成功地在國外品牌大規模進入4G市場之前早早地搶佔市場。中興去年推出的U9815手機拿到了國內首張TD-LTE手機入網證,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中興4G終端的預期目標是全年3500萬,國內4G終端市場份額前兩名;華為的4G手機幾乎也是國內第一批推出的,更推出了許多中高端產品,出貨量越來越大;酷派在去年11月就提出了「領航4G」的發展戰略,將80%的供應鏈資源和研發人員投入到4G的生產和研發上,在今年5月份甚至佔據了4G市場第一的位置;聯想也在2014年推出了十餘款4G產品,市場份額位居前列。儘管受制於研發技術和上游供應鏈的限制,小米和魅族等知名廠商進入4G市場較晚,但反應還算比較及時的,例如OPPO在今年6月份即宣布停止所有3G新產品的研發,壓縮3G產品的生產計劃,減少通路庫存,同時加快4G產品的研發進度,全面轉型4G。魅族9月底剛上市的MX4也支持了4G,而小米踏入4G的腳步和魅族差不多。國產手機對踏上4G這趟高速列車的響應速度可見一斑。但隨著4G時代的到來,技術門檻再一次提高,全渠道的競爭愈演愈烈,這必將加速手機行業的再一次洗牌。值得一提的是,國資委通知要求三大運營商未來三年合共壓縮營銷費用20%,幾乎整整100億元的補貼因此消失,儘管各大手機廠商都受到了程度不同的打擊,但是受打擊最大的還是蘋果、三星這兩家國外廠商,因為這兩者在國內主要經營的是高端手機,補貼的減少對這類手機的打擊是最大的。另外,隨著高通反壟斷案的結束,4G晶元行業又將掀起一場混戰,但同時國內晶元廠商也迎來了新的轉機。國產廠商在4G時代到來的初期利用其技術、渠道、時間的優勢暫時保持了領先。
(2)國內廠商研發能力增強,供應鏈效率增加,產業鏈日益完善。眾所周知,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眾廠商幾乎都牟足了勁都想去分這塊大蛋糕,但是競爭是激烈,在淘汰一批批的廠商之後,剩下的這些廠商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產業鏈,供應鏈也愈來愈有效率。像小米等這樣的廠商,最初由於在市場上還沒什麼名氣,導致與供應鏈上游的議價能力不足,很難拿到第一手貨。 但是隨著市場的變化,物流業的飛速發展,國內廠商的進步,供應鏈合作關係越來越緊密,信息的交流也更加順暢。小米在初獲成功後,不僅得到了更充足的供應鏈上游的供給,其重新設計的產業鏈,減少了中間環節,大大加快了資金流傳的方式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並且在此時,各種獨立研發機構(DH),原始設備製造商(ODM),甚至獨立的售後服務公司,都開始出現,為中國手機供應鏈注入了新的活力,效率越來越高。如果說小米這樣的新興公司一開始還不具備強大的實力,那麼我們別忘了,國內其實並不乏起步較早的大公司,比如「中華酷聯」、魅族、OPPO等,尤其是華為,幾乎具有手機產品製造的所有東西,無論是資金,硬體能力,研發技術,與運營商的關係,渠道方面的布局等均不比國外知名企業遜色太多。華為之前主要做的是運營商貼牌手機,並沒有自己的品牌,但是當它決定打響自己的品牌,躋身智能手機的中高端業務,所爆發出的力量是驚人的。3G、4G手機技術門檻的提高,競爭的日益激烈,在淘汰了一批批的廠商之後,國產手機的大環境反而更有利於國產手機的發展,國產手機的形象也不再局限於粗製濫造的「山寨機」,品質越來越好。優秀的國產手機讓產業鏈上下的各個廠商都看到了信心。
(3)國產手機開始著眼於品牌建設,渠道紅利消失,互聯網營銷革命到來。國產手機近年來口碑逐漸變好,總體創新能力也已經有了顯著的提高,不僅僅體現在研發能力上,還體現在營銷手段上。過去國產手機主要靠的線下營銷,與運營商的關係走得十分緊密,但是如今運營商補貼大大減少,眾多國產手機廠商不得不走社會公開渠道營銷,然而這也是給了國產手機又一次新生的機會,因為O2O模式才是手機可持續發展的正確選擇。而在互聯網營銷方面,小米早已給國內眾大廠商做了非常震撼的示範。小米從「一無所有」到如今身價800億,靠的就是「互聯網模式」(硬體+軟體+服務+移動互聯網)和「粉絲經濟」,建立起軟硬一體的生態系統。小米手機初期一般分批在網上限量發放,讓用戶去搶購,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被所謂的「半官方線下銷售渠道」(「大黃牛」)拿走,把一款產品的生命周期拉得很長。這樣的營銷模式被許多人稱為飢餓營銷,讓一些人詬病與不屑,但它的確給小米帶來了巨大的效益。國內傳統廠商在眼紅的同時,也在反思互聯網銷售。小米的新模式幾乎省掉了中間渠道環節,可以實時反饋銷售數據,再根據準確的銷售數據預估訂單,並且在銷量足夠大的情況下,倉儲成本平攤之後是十分低的。小米做到這一切的基礎則是「粉絲經濟」,小米通過小米論壇、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建設,擁有了大批的「米粉」。小米起家時的「MIUI」雖然目前相比硬體產品利潤不大,但是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的建立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能,手機硬體產品的利潤隨著時間的推移只會越來越少。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在壯大之後並沒有單一地只抓住互聯網營銷,它也開始著眼於與運營商拉近關係,O2O的模式從線上走到了線下。從小米的全球布局和生態建設來看,小米的野心不可謂不大。相比小米的Online to Offline,「中華酷聯」這些傳統廠商要做的就是Offline to Online,即線下向線上延伸。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就是國內傳統廠商對小米發起的挑戰,據統計,在「雙十一」全網總銷售額上,儘管小米以15.6億傲視群雄,但華為榮耀的銷售額也已突破了10.6億,酷派的大神手機為5.6億,另外其他的一些廠商在互聯網銷售上也牟足了勁,不甘示弱。國產手機的這些令人驚喜的變化在帶來激烈競爭的同時,也象徵著國產手機的繁榮昌盛,先進的營銷理念給中國手機業帶來了可持續發展的可能。
(4)國產手機進軍全球,新發展帶來新機遇。儘管中國作為全球智能手機最大的市場,但隨著這幾年的飛速發展,國內智能手機的市場容量漸趨飽和,智能手機的換機需求也將放緩,產品同質化加劇,價格競爭愈演愈烈,國內廠商開始集體進軍國際市場謀求新的出路。儘管面對著本土化、品牌、專利等多方面的挑戰,但我們欣喜地看到國產手機廠商的表現還是得到國際市場肯定的。華為雖然近年才擁有自主手機品牌,但是華為在海外的通信行業已經做了很多年,有了沉厚的積澱,硬體能力、資金實力、與國外運營商的關係、科研力量等都是十分強大的,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掌握眾多的專利技術。聯想以前也並不做手機,但作為PC行業的全球第一,實力也不容小覷,為了應對國外頻繁的專業控訴,聯想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不僅了得到了將近17000項的專利使用權和2000多名的研發人員,更重要的是也得到了摩托羅拉在美國、歐洲各國的成熟市場以及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相對完善的運營商關係和布局。由於歐美的專利訴訟比較激烈,小米、酷派等退而求其次,先在一些新興市場打開局勢。酷派開始進駐台灣、印度、印尼等國家地區,而小米則瞄向了巴西和墨西哥市場。小米雖然比起那些起步早的大公司專利比較少,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研發能力的低下,小米每年專利的增長水平與華為是不相上下的,並且不斷尋求和聯芯科技等晶元公司的合作。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高通反壟斷案的結束,國內手機不用再支付其霸道的單機售價的3%到6%的「專利授權費用」,同時,國內的晶元廠商也在其中覓得了新的轉機。國產手機在進軍全球時不乏讓人稱道的品牌營銷策略,比如華為先後與義大利AC米蘭、西班牙馬德里競技等多家頂級足球俱樂部建立了夥伴關係,中興則選擇了多支NBA球隊進行合作,從體育營銷的角度提高了自身品牌的知名度,獲得了一定的口碑。市場研究機構IDC調研報告則顯示,2014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小米位列全球第三,較去年同期增長211.3%,僅次於三星和蘋果,同時三星成為市場前五中唯一一家出貨量下降的廠商,聯想和LG緊隨小米並列第四,而上季度位居第三的華為由於策略改變推精品手機,暫時跌出前五。總之,國內廠商在全球市場上的表現讓我們對國產手機充滿信心。
以小米為首的中國手機商重新定義了成功的概念。
之前三星,蘋果,再早的諾基亞,moto都是以盈利為第一考核目標傳統模式中國這個獨特的,競爭極其激烈的市場催生了互聯網服務免費,進而影響了手機廠商。規模是優於利潤的考核目標。規模足夠大,利潤暫時低也沒有關係,甚至在燒錢也可以的。。只要有規模,看重的是用戶量有多少多少,沒人宣傳自己盈利多少多少,這才是中國手機廠商對世界的貢獻(其實從山寨機時代開始,在功能上也有許多貢獻,甚至被蘋果引用,哈哈,只是很多自卑的國人羞於承認)。我覺得是我國製造業,軟體水平和營銷水平以及消費能力的整體提高。以前也有手機中的戰鬥機波導等。
感謝安卓吧.
沒有安卓可能你就要用MTK手機了
微軟?
你覺得諾基亞都搞不定微軟,換了國產手機廠家能搞定么?如果沒有安卓.. .. ..國產手機又用不了塞班的話.. .. ..
還能幹嘛?當一個產業成熟到只有價格可以拼的時候,國產的就能天下無敵了。
比起當年功能機全盛的時代,現在說國產手機崛起,還太早了。蘋果,三星還是吊打國產機。說明這個行業還有隻靠價格拼不了的方面。我覺得真正的國產智能手機之父要歸功於魅族M8/9,真正做成功是當年聯想A60(當然也靠MTK 233),至於小米,無論機器怎麼樣雷軍這人怎麼樣,起碼他是第一個把高配置手機價格拉到平民水平的第一人。
數據顯示,國產智能手機銷量佔國內手機市場份額從2010年的16%上升至2013年的72%,佔全球市場份額從2010年幾乎為零躍升至2013年的33.8%。
三星衰落,蘋果乏力,國產手機崛起,這就是當下手機行業的發展格局。國產手機的崛起,可以說是天時(龐大的智能手機市場)、地利(了解國內用戶市場)和人和(自身努力)的綜合作用。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國產手機從自身實際出發,各顯神通,在細分領域進行定位、成功卡位,從不同維度向國外品牌發起進攻,並最終實現勝出。
比如目前的華為,VIVO,OPPO,酷派,ZTE等等眾多國產品牌在技術,設計上已經有很大提升。
相比十年前,國產手機已經具有堅實的基礎,無論是在技術研發還是供應鏈實力上都是如此。尤其是,他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細分領域上實現突破,甚至還強於蘋果、三星等國際品牌。就跟白電一樣. 當一個產品同質化嚴重, 而且漸漸不再是」顯擺」的資本的時候, 國產就會異軍突起.
國產智能手機的成就,是過去二十多年中國通信產業、電子產業和計算機產業深厚積累的結果。
縱觀中國手機市場,以小米、華為、鎚子、魅族、中興、OPPO 、酷派等公司為代表的國產手機廠商當前的確是玩的風生水起,每年都能至少推出一款甚至多款手機,在安卓手機陣營里不斷蠶食三星的份額,個人覺得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 中國手機市場巨大。截止今年5月底我國手機用戶總數接近12.56億(工信部數據,其中包含各種備用機、二奶機等),這其中智能手機的用戶超過5億,保守估計按照平均時間兩年的手機換新率,這也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其中如果再按照用戶細分市場,則又有學生機、老人機、女性手機、美顏手機、兒童手機等,這也給了美拍這樣的小眾廠商足夠的生存空間,不會造成狼多肉少的局面。
- 強大的手機生產和製造產業鏈。正如 弗林 所說,經過10年時間各種所謂山寨或者草根手機公司在手機行業的摸爬滾打,在深圳及東莞培養了大批的手機設計公司、手機物料供應商、手機生產製造商,至上而下從外觀設計、結構設計、硬體方案、軟體方案、模具設計、注塑裝配等流程都可以一條龍完美解決。規模龐大的手機產業鏈大大降低了手機市場的准入門檻,現在只要你有一個概念渲染圖甚至一個功能的想法,都可以在深圳找到相應的供應商來做 ODM 外包服務,這也是現在各路明星也可以來賣手機的原因。
- 完善的成套解決方案吸引互聯網公司的加入。正是由於中國手機市場的巨大和手機市場的准入門檻降低,互聯網公司才可以加入到這片藍海之中,同時它們引入了互聯網思維,通過組合式創新和營銷創新來進一步推動手機市場的發展。以小米為例,從 2011 年開始發布的小米1 到現在的小米4 和小米 note,小米手機的出貨量和市場佔有率不斷攀升,這成績當然離不開雷軍所標榜的互聯網思維的營銷,以至於小米每一次的新品發布都能引起手機市場的一陣騷動。當然老羅和周鴻禕等也沒有甘心錯過這場手機市場的狂歡,正是這些不怕折騰的互聯網公司的加入,使得國產手機在相互競爭中不斷進步。
首先,我覺得應該要得力於安卓,現在系統陣營就那麼幾家,ios和安卓基本上平分天下,ios是蘋果家自己的系統,你沒辦法用的到,所以拉開和三星摩托火腿腸家的差距就在做工和對安卓的調教上了,隨著近幾年的發展,在工業設計還有做工上的進步,已經可以慢慢縮小與它們的差距。並且國人更懂得接地氣的去做ui,像flyme,miui。在我覺得不論從視覺還是使用習慣上來說都比那幾家做的要好,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點,國產手機便宜啊,國產手機是它們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價格,你能用到和他們差距並沒有那麼多的感受,當然會有很多人買。 並且我覺得國產手機會越來越好,不好說超越三星吧,但是會越來越接近
我認為不能說是國產手機近幾年才崛起,客觀來講國產手機一直都是在前進發展的階段,只是發展的沒有是那麼的迅猛。像vivo、koobee、oppo這些主要做線下渠道的品牌在建立線下渠道時必然是需要時間、財力、人力資源去進行組織建設的,他們不像華為這樣的公司依託龐大快捷的互聯網優勢可以很快速的發展壯大。主營線下渠道的koobee、oppo這些品牌注重的是品牌服務和客戶對產品的良好體驗,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成本的增加。從而導致了線下渠道的建立比較緩慢。
感謝雷軍讓後來的廠商和供應鏈談判的時候佔據了更多的主動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國產兩大廠商魅族和小米今年被oppo和vivo超過了?
※為什麼OPPO在知乎火不起來?或者說為什麼OPPO遠不如魅族,小米,鎚子那樣,在知乎上受到關注和熱議?
※看了小米和魅族的真機,為什麼魅族手機的感覺很精緻,而小米手機的很粗糙?
※《人民的名義》里各位領導用的都是什麼手機?
※如何評價 2 月 28 日發布的搭載松果澎湃 s1 處理器的小米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