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印是高僧,為何還跟蘇東坡一起吃魚呢?

佛印請蘇東坡吃魚,還把魚藏到磬里,聽說他們倆吃魚就吃了好幾次。難道宋朝高僧不戒葷?不對呀,記得看少林寺,覺遠吃狗肉肯定是犯戒的,不然也不會有「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名句了。唐朝就有的規矩,宋朝不會改了吧。


對於蘇東坡和佛印的故事,由於蘇東坡的才子身份。民間流傳很多故事,這些故事準確性是有問題的,大多是傳說之類的。特別是所謂吃魚這個故事。

對於現今很多人認為佛教吃素的傳統是梁武帝提倡形成的。其實這種看法是有偏僻的,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梁武帝提出吃素斷肉並不是其心血來潮,武斷決定。當年是幾次召集僧人舉行法會辯論。梁武帝引用《大般涅槃經》中說不得食一切肉的經文,《涅槃》云:「夫食肉者斷大慈種。」並表示「我從今日制諸弟子,不得復食一切肉。一切悉斷,及自死者。」梁武帝與三律師及有疑義的與會法師進行激烈辯論後,再次指出:「《涅槃經》有斷肉,《楞伽經》有斷肉,《央掘摩羅經》亦斷肉,《大雲經》、《縛象經》並斷肉。律若至涅槃,云何無斷肉事?」

造成這個原因其實和佛經傳承有關,佛經翻譯到中國其實前後經歷差不多十個世紀。在此階段,諸多經典不全,律法不全。所以造成僧眾修行不但理論基礎有所欠缺,更是僧團戒律混亂不堪。所以才有玄奘因西行取經。才有法顯感嘆律藏的殘缺而西行求法。

所以,佛教的傳承和完善是不斷發展的過程,並不是能說以前沒有,現在突然有了是錯的,梁武帝也是根據經典提出。並不是無的放矢。

再次:有人說在原始佛教並沒有提倡吃素,其實忽略了一個時節因緣的問題。佛之時代,僧團不蓄田產,不事生產。主要是乞食為主。乞食是讓眾生植種福田,同時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平等心,降幅自己的憍慢。。。所以對於乞食一不能挑施者,二不能貪求美味,別人施什麼就吃什麼。。。這才是佛開示三凈肉的根本目的。而如今人,因貪求美味,一邊大快朵頤的吃肉,一邊滿口慈悲。美其名曰三凈肉,請問:滿口是血,談何慈悲?

佛法流傳到中國以後,慢慢有了不同的演變,形成了「叢林制度」,這時候僧團不再以乞食為主,形成了許多僧眾聚合在一起的大寺院。而飲食主要也是自己提供。那麼這時候問題就來了,佛經中講無肉不是命,僧眾自己做飯,肉從何來?難道是天上掉下來的?若還食肉,那麼無非自殺或者是請人殺兩種。這就與佛之慈悲背道而馳。所以梁武帝提倡斷肉戒酒,其實也是時節因緣使然。也是不違佛制的。

最後,正信的佛弟子,不要為自己吃肉找種種理論依據。吃肉與否並不需要種種理由,諸佛菩薩不忍食眾生肉,這一句就夠了。真慈悲,即是佛沒強制要求,自己也該自覺做到。找諸多借口,無非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自欺欺人罷了。

同樣,佛經中並沒有要求佛子戒煙一說。。是否我們就可以大抽特抽呢?這些道理,何須佛說?自己該有自己正確的見解。有智慧的有擔當的佛弟子該是個自覺與自律之人。莫要為自己的放任而找借口。

另:《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有則故事貼來分享:

奘師又向東走了三十多里,到因陀羅勢羅婁訶山。東峰有寺,寺前有一塔,塔名僧娑,意譯為雁塔,亦名埋雁塔,其由來則是以下這段因緣。

據說從前這座寺里的比丘全都修學小乘,因為佛陀曾准許吃三凈肉,所以他們執著不改。

有一次,有一位比丘開玩笑的向空中飛過的雁群說:「現在寺內正缺肉食供養,你們知道嗎?」

不料話才說完,領頭的那隻雁竟應聲由高空俯衝,墜死在比丘身前。比丘既慚愧又惶恐,遍告寺眾,聽到的人無不驚嘆的說:「這雁如此有靈性,定是菩薩示現,我們何德何能,豈能吃它的肉?」

從此,寺眾才深深的了解到當初佛陀設教,隨機誘導,其實是有權實的分別。只因他們愚痴,才誤認權宜的誘導為究竟的教法,執著不改,以致發生今天這樣的憾事。於是從此寺眾改依大乘教化,永斷肉食。並且為那死雁建一靈塔,埋葬其中,還題字志念,永傳芳烈。


哎呀,好好的禪的故事,怎麼歪曲成這樣了?

是蘇東坡開始請佛印吃「半魯」,佛印不知道吃的是什麼,就來了。到了才知道半魯是魚,被開了一個玩笑。之後佛印也請蘇東坡吃半魯,蘇東坡就高興的來到佛印處。佛印讓蘇東坡在院子里等著,結果曬半天太陽。後來蘇東坡質問佛印,佛印說半魯是日啊,請你來是曬太陽的。

《少林寺》是香港拍的一部娛樂片,不是史實,紀錄片。情節的都是編劇編的,不要當真啊。真不知道電影是假的?!


原始佛教本來沒有吃素的規矩,季羨林多次提到,佛陀可能是吃了信眾供養的不潔的豬肉病重後涅槃的。僧人吃素,從南北朝時梁武帝蕭衍(464—549)大加提倡才形成的。是漢傳佛教獨有的毛病。別的國家的佛教徒並不禁肉。藏傳佛教也不禁肉。

有一種說法,供參考:古代印度天氣炎熱,肉食很容易腐敗變質,唯有禁絕肉食,單吃蔬菜,才會沒有體臭。純種婆羅門堅持素食,少有體臭,更顯貴重,也更容易得到信眾的尊敬。後來的部份佛教徒,為了爭取信眾,則繼承了婆羅門的吃素習慣。


中國的大乘佛法才有不吃肉的規定。藏傳佛教、南傳佛教這些都是允許吃肉的,有「三凈肉」的說法,就是「眼不見殺,耳不聞殺,不為己所殺」這些肉就可以吃。

一般的說法是梁武帝頒下《斷酒肉文》以王命的方式推行只許吃素,後來才慢慢成了習慣。不過什麼時候完全吃素可能很難說。

唐代的懷素《食魚帖》就說自己吃魚吃肉,「老僧在長沙食魚,及來長安城中,多食肉」,不過大家可能也有點不接受,所以才「為常流所笑,深為不便」。這裡魚好像不算是肉。

另外,杜甫也寫過一首《白小》詩,「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魚。細微沾水族,風俗當園蔬。」白小是一種魚,這裡說白小是「園蔬」,就是認為它是蔬菜。宋代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靖州圖經》載,其俗居喪不食酒肉鹽酪,而以魚為蔬。今湖北多然,謂之魚菜,不特靖也。」 喪葬期間不吃酒肉,但魚算是蔬菜,可以吃魚。


推薦閱讀:

受了菩薩戒後不小心破戒了,有什麼辦法可以補救的嗎?
再過幾天我就要皈依了,皈依後我要不要放棄我的夢想?我還不想戒掉蔥、姜、蒜、辣椒、甚至豬骨湯,可以嗎?
佛教戒律的原理是什麼?
受持五戒之後 感覺其他都沒問題 可是做到完全不妄語好像有些困難 應該怎麼辦?
佛祖吃肉嗎?

TAG:佛教 | 戒律 | 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