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蓋房子,戶型為什麼各種各樣,不挑幾個最受歡迎的來蓋?

拍下一塊地,蓋3、50棟樓,為什麼要蓋各種看起來不合理的戶型,而不挑選些最受大家喜歡的戶型來蓋?面積按整數來蓋,80、90、100、110、120、130平米各幾種大家最喜歡的戶型。


首先,開發商並沒有不挑幾個最受歡迎的來蓋。

所有的開發商都會根據市場、項目定位等確定一個樓盤裡幾個面積段的戶型各占的百分比(比如:30%的120~130平,60%的90~100平,10%的50~60平)。市場競爭這麼激烈,如果不是蓋大部分客戶喜歡的戶型,那這個開發商肯定速死。

其次,戶型面積取整數,既沒有意義又沒有可實施性。

整數的意義?反正我是想不到。

一個戶型的面積受很多條件的影響,大到規劃、公攤面積、部分配套房間、面積計算方式、立面,小到保溫層的厚度。從設計到施工圖到測繪公司確定產權面積,面積數是不停在微調的,這也是為什麼開發商只確定「面積段」而不是面積數。

好,你可能會說,這麼多影響條件,幹嘛不做幾個固定的標準樓型,直接往地裡面擺就好了。開發商真的有標準戶型這東西。但,因為每塊地的設計條件不一樣,地區、容積率、周邊地塊條件、地形等等等等,很多情況下標準戶型不適用,需要在其基礎上調整,或者重新設計,就誕生了更多戶型。

另外,還是市場競爭啊,每個開發商都會絞盡腦汁優化戶型,使勁做出和別的地產商不一樣的產品。

好多戶型爛,可能是因為設計方水平差、開發商水平差、你不是目標客戶,等等原因。

你說的這種標準化要是那麼好用,早就實現了,不知道省了多少設計費。


呵呵,這個有意思。一般看來某大房企的城市分公司,他們先後做的同類型樓盤的戶型都差不多。

雖然戶型要將就很多因素,規劃指標、土地面積、市場行情等。。。

但是的說,如果已經開發了1-2個樓盤,積累了這個城市一手賣方資料後,後面就是按照同樣邏輯,類似戶型搭積木了。這樣「快」字決,開發快,銷售快,回款快......

最極端套用萬達的商業開發(阿彌陀佛,不是住宅),不管是哪個城市的萬達商業廣場,分別是寬一點的,窄一點的、高一點的,矮一點的,胖一點的,瘦一點的,穿不同衣服的長方形盒子.......又快又管用......

以上不包括這個開發商開發不同類型產品,比如有的小戶型,有的別墅......這就不具有可比性了。


戶型的設計,就算開發商再爛,也會考慮到市場需求,所以從大面積上來說,比如三室,兩室,一室的配比,都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但具體到戶型設計,這裡面牽涉到的東西比較多的規劃要求,而在規劃局的要求下,開發商為了利益最大化,容積率大部分會緊著最高限來做,然後這就牽涉到限高,限容積,限車位/綠化等。

在追求利益的情況下,小的開發商會犧牲舒適性來使面積分配達到最大值。

而對面積的分配上,首先交契稅的時候90平米(不含)以下契稅1%,90-140平米(不含)契稅1.5%140平米以上契稅3%。你說139的和143的你選哪個?

還有就是設計院的水平,小城市設計院的水平我都不想說,簡直是讓人無語到咋舌的地步,出個設計圖都不標準,你想吧,你能指望他們能設計出什麼好戶型,多是抄襲大開發商的戶型再做修改。想設計一個好的戶型,跟想設計一個好的廣告一樣沒有實力和時間是不行的。

每個地域的特點也不一樣,像南方的落地窗在北方就不實用,因為北方風沙太大。同時南北方對居住的要求也不一樣,北方人就喜歡方正並且開間寬的房子。而南方人因地區特點多是較為緊湊的戶型。

反正,怎麼說的呢,很多事情看似簡單但其實包含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

特別是對於所有牽涉到設計的東西,請不要只看紙上的那幾筆,背後是很講究的。

還有,對於商品來說,利益一定是前提。


你說的正是許多大型有實力的開發商正在做的事。設計幾個戶型,根據市場反應把銷售好的,能夠被廣大客戶接受的戶型不斷複製,在本公司各個樓盤推廣。同時研發新戶型,在某個樓盤試銷看市場反應以取代曾經紅極一時但銷量下降逐漸被淘汰的戶型。不斷更新,不斷複製,真正做到標準化,專業化的戶型流水線。但並非這樣的戶型就是好房子,很多戶型是期房階段銷售的,賣的是圖紙,戶型設計漂亮,功能滿足大多數客群的需求比如說75平米的三房,但有點腦子用腳趾都能想的出現代高公攤面積的小三房該如何蝸居;又或者102平方的四房,但三間朝北。......倒是小開發商會絞盡腦汁想出一些合理宜居的戶型,但又由於實力總體不到位,購房者反而不響應。


首先所謂「最受大家喜歡的戶型」不是什麼確定的東西,有的人喜歡這種有的喜歡那種,各取所需。開發商設計戶型前都要做調研的,各種戶型的比例都要照顧市場調研的結果。

其次一層兩戶或三四戶的樓房設計戶型時不可能讓每一戶都毫無缺陷,誰家都不是規規矩矩的正方形或長方形,加上還要考慮樓梯間電梯間的位置,總會有各種角落不好處理。


贊同第一的答案,戶型是最考驗開發商功力的地方,是開發商綜合實力的體現,同樣一塊地,萬科可以做出好幾個熱銷戶型,其他開發商一個也做不出來是有的


又是不問是不是,直接問為什麼的。

這幾年因為買房以及一到假期就閑不住蛋疼,我把我家周圍能看的新樓盤都看了個遍,還有在論壇上看人分享戶型圖求裝修建議的,得到的印象跟題主剛好相反:開放商其實不太需要花盡心思設計什麼新戶型,他們只需要把那些熱銷的、受歡迎的戶型造在適當的朝向就行了。像萬科這種沒什麼節操的,連樓盤名都懶得想,直接複製,從深圳到中山到佛山到全國各地,得有多少個萬科「金色家園」?

反而是那些小規模的開發商,沒什麼房地產開發經驗的,搞出來的戶型奇形怪狀,同樣的面積比萬科便宜不少,就是賣不出去。


推薦閱讀:

2017年,在武漢買房還值得嗎?只是為了不讓錢太貶值,並且在工作後買房的時候可以賣掉套現?
在價位差不多的情況下,在上海買房子是內環老小房還是外環大新房比較合適呢?
2016年上海房價還會漲嗎?
是否感覺到一二線房價的階段性見頂?
在武漢,有20w,我到底是買房還是租房,未婚?

TAG:買房 | 戶型 | 商品房 | 房地產開發商 | 蓋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