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末代皇帝》的結局?
01-01
簡單說說:溥儀經歷了由神變成人的過程,走下神壇。龍椅旁那隻似乎存在於他小時候的蛐蛐就是重新找到他過去人的本性的象徵。而在中國,另外一場造神的運動卻正在興起,人性以另一種方式被毀滅(溥儀的人性之前是被剝奪和壓制了)。兩個時代的對比,充滿諷刺和悲憫。
蛐蛐籠子大概可以理解為他過去(幼時)的身份,小孩是他和自己的對話。
因為明顯可以看到,被封閉起來的皇宮內是不應該憑空出現一個小孩的,而他們對話並不具有具體含義,而作為抽象形式。而蛐蛐籠子作為他電影中一生的開端和結尾的見證,畫滿一個圓滿的圓,事情開始輪迴,過去的不自由和抗爭、痛苦一併淡去,溥儀不再有任何特殊的身份和權力,只剩下一個單獨的人。
溥儀一生是在做減法,從龍袍加身,萬人朝貢到孑然一身,甚至可能得不到普通人的尊重,幻滅感和滄桑感在結尾,他通過對話的回憶達到高潮。小孩,可以是希望,也可以是相同事情的再演。導演將溥儀隱去,只留下小孩,無疑是表現了這兩層意思。結尾是開放性的回答,而非定論。至於「新的造神運動」,我感覺幻想過度了。電影本身並沒有表達這層意思,而只是指出,末代皇帝身上神性的崩塌——大殿內不再是皇帝一人獨尊,而是蜂擁喧鬧無視曾經皇家紀律的遊客。平凡取代了獨特,滄桑取代了存在。僅此而已。溥儀一輩子都在籠子里,結尾蟈蟈從罐子里爬出來也就是隱喻他本人終於獲得了自由
朴樹《平凡之路》。或許是個歪解,哈哈。
拋去皇帝的身份,三歲的溥儀只是個普通的無知的孩子,和紅領巾一樣,還處在對蛐蛐感興趣的正常階段。而他將要面對的的不是普通人能掌控的一生就那樣突然降臨,設想,如果你是那個小孩,多年後回顧與年邁溥儀的那段對話,你也會體會到一種無力感,換作你是當年的溥儀,你如何設想自己的結局。當歷史的厚重壓在年幼無知的孩子身上,不是一個皇帝身份能夠承擔的,因此,從情感的角度出發,對於溥儀,尤其是經歷過這一切幾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苦難一生後,還要面對即將到來的又一場風暴的溥儀,我們平心而論,應該給予諒解和同情。
推薦閱讀:
※聽說拍攝《末代皇帝》的尊龍很愛中國,但是為什麼很少回國拍戲呢?他是什麼性格的人?
※溥儀的兒子能繼承皇位嗎?
※電影《末代皇帝》中,溥儀登基時旁邊的人吟唱的是滿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