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子產品會越用越卡?
01-01
就個人的經歷而言。
09年入手了一台15寸MBP低配,ipad1代,Iphone4剛買的時候都是各種流暢。3年多後,MBP從mac os 10.6升到10.8,感到比以前略微卡頓。
windows一直用著win7,最近重裝了系統。09年剛買的時候,運行win7還比較流暢,現在剛裝完系統,也就裝了殺毒軟體,office等常用軟體,開機什麼的簡直卡得要命,有時打字都是一頓一頓的,同樣是WIN7,為什麼現在比以前卡?ipad,Iphone4可能是升級系統的原因。
可以試著用吳軍博士在《浪潮之巔》中所介紹的 「安迪-比爾定律」 來理解。
浪潮之巔:安迪-比爾定律
摩爾定律給所有的計算機消費者帶來一個希望,如果我今天嫌計算機太貴買不起,那麼我等 18 個月就可以用一半的價錢來買。要真是這樣簡單的話,計算機的銷售量就上不去了。需要買計算機的人會多等幾個月,已經有計算機的人也沒有動力更新計算機。其他的 IT 產品也是如此。 IT 行業也就成了傳統行業,沒有什麼發展了。 事實上,在過去的 20 年裡,世界上的個人微機銷量在持續增長。2004 年,英特爾公司估計,5 年內,即到 2009 年,世界上 PC (包括個人機和小型伺服器)的銷量會增長 60%,遠遠高於經濟的增長。事實上也是如此,在過去的 5 年裡,雖然有金融危機,雖然有 3G 手機和 iPad 這樣的掌上設備對 PC 機市場的衝擊,PC 機(包括伺服器)的銷量還是增長了 50%。那麼,是什麼動力促使人們不斷地主動更新自己的硬體呢?IT 界把它總結成安迪–比爾定律,即比爾要拿走安迪所給的(What 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安迪是原英特爾公司 CEO 安迪·格羅夫(Andy Grove),比爾就是大家熟知的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在過去的 30 年裡,英特爾處理器的處理速度每 18 個月翻一番,計算機內存和硬碟的容量以更快的速度在增長。但是,微軟的操作系統等應用軟體越來越慢,也越做越大。所以,現在的計算機雖然比 10 年前快了 100 倍,運行軟體感覺上還是和以前差不多。而且,過去整個視窗操作系統不過十幾兆位元組大小,現在要幾千兆位元組,應用軟體也是如此。雖然新的軟體功能比以前的版本強了一些,但是,增加的功能絕對不是和它的大小成比例的。因此,一台 10 年前的計算機能裝多少應用程序,現在的也不過裝這麼多,雖然硬碟的容量增加了 1,000 倍。更糟糕的是,用戶發現,如果不更新計算機,現在很多新的軟體就用不了,連上網也是個問題。當然,吃掉用戶計算機性能的不僅是微軟公司一家,而是所有的軟體公司。而10年前買得起的車卻照樣可以跑。
這種現象,乍一看像是微軟等公司在和大家作對。實際上,蓋茨本人和其他廠商也不想把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搞得這麼大。據李開復介紹,從本意上,蓋茨等人也希望把軟體做快做小。蓋茨自己就多次說,他過去搞的 BASIC 只有幾十 KB,你們(微軟工程師們)搞一個 .NET 就要幾百 MB,其中一定可以優化。當然,我們知道微軟現在的 .NET 比 20 年前的 BASIC 功能要強的多,但是否強了一萬倍,恐怕沒有人這麼認為。這說明,現在軟體開發人員不再像 20 年前那樣精打細算了。我們知道,當年的 BASIC 解釋器是用彙編語言寫成的,精鍊得不能再精鍊了,否則在早期的 IBM–PC 上根本運行不了。但是,要求軟體工程師使用彙編語言編程,工作效率是極低的,而且寫出的程序可讀性很差,不符合軟體工程的要求,也無法完成越來越複雜的功能。今天,由於有了足夠的硬體資源,軟體工程師做事情更講究自己的工作效率、程序的規範化和可讀性,等等。另外,由於人工成本的提高,為了節省軟體工程師寫程序和調試程序的時間,編程的語言越來越好用,同時效率卻越來越低。比如,今天的 Java 就比 C++ 效率低得多,C++ 又比 20 年前的 C 效率低。因此,即使是同樣功能的軟體,今天的比昨天的佔用硬體資源多是一件在所難免的事。 雖然用戶很是反感新的軟體把硬體提升所帶來的好處幾乎全部用光了,但是在 IT 領域,各個硬體廠商恰恰是靠軟體開發商用光自己提供的硬體資源得以生存的。舉個例子,到 2005 上半年,因為微軟新的操作系統 Vista 遲遲不能面市,從英特爾到惠普、戴爾等整機廠商,再到 Marvell 和 Seagate 等外設廠商,全部銷售都受到很大的影響,因為用戶沒有更新計算機的需求。這些公司的股票不同程度地下跌了 20% 到 40%。2005 年底,微軟千呼萬喚始出來的 Vista 終於上市了,當然微軟自己的業績和股票馬上得到提升,蕭條了一年多的英特爾也在今年初扭轉了頹勢,當然惠普和戴爾也同時得到增長。2006 年,這 3 家公司的股票都有大幅度上漲。接下來,不出大家意外,又輪到硬碟、內存和其他計算機晶元的廠商開始復甦了。Vista 相比前一個版本 XP,也許多提供了 20% 的功能,但是它的內存使用幾乎要翻兩番,CPU 使用要翻一番,這樣,除非是新機器,否則無法運行 Vista。由於 Vista 實在太慢加上沒有給用戶帶來實際的好處,很多用戶選擇了使用原來的操作系統 XP。但是很快的,微軟和其他軟體開發商逐漸減少對 XP 系統的支持,這樣就逼著用戶更新機器。四年後的 2009 年,微軟又發布了 Windows 7。而在中國以外的國家,Windows XP 幾乎見不到了,2009 年底,全世界又開始了新的一輪更新 PC 的周期。這一年,又是微軟、惠普、幾家外設公司,以及外設晶元上 Marvell 等公司業績非常好的一年。我們可以看出,個人電腦工業整個的生態鏈是這樣的:以微軟為首的軟體開發商吃掉硬體提升帶來的全部好處,迫使用戶更新機器,讓惠普和戴爾等公司受益,而這些整機生產廠再向英特爾這樣的半導體廠訂購新的晶元、同時向 Seagate 等外設廠購買新的外設。在這中間,各家的利潤先後得到相應的提升,股票也隨著增長。各個硬體半導體和外設公司再將利潤投入研發,按照摩爾定律制定的速度,提升硬體性能,為微軟下一步更新軟體、吃掉硬體性能做準備。華爾街的投資者都知道,如果微軟的開發速度比預期的慢,軟體的業績不好,那麼就一定不能買英特爾等公司的股票了。 對用戶來講,現在買一台能用的計算機和10年前買一台當時能用的計算機,花出去的錢是差不多的,如果不是「中國製造」促使計算機降價,還會因為通貨膨脹在絕對價格上略有提高。當然,微軟和其他軟體開發商在吃掉大部分硬體提升好處的同時,或多或少地會給用戶帶來一些新東西。因此,人們把這個時期的 PC 產業的格局描述成 WinTel,即 Windows 加上 Intel。 如果說在美國,始於 30 年前的信息革命是基於個人電腦和互聯網的,那麼在亞洲,主流則是手機和移動通信。今天的手機處理器一般都有兩個部件,一個數字信號處理器(DSP)和一個與微機處理器類似的通用處理器(CPU)。今天,一個中檔手機的計算性能,超過了 5 年前的個人微機,而且還按著摩爾定律預計的速度在增長。雖然在手機行業,到 2008 年還沒有一個類似微軟的通用操作系統公司存在,但是手機製造商自己、運營商和增值服務商加在一起,起到了微軟的作用。它們在提供新的但是越來越消耗資源的服務,使得用戶不得不幾年更新一次手機。 到 2008 年後,全世界手機和移動通信的格局又幾乎回到了當年的 WinTel 格局。Google 的 Android 漸漸起到了當年微軟 Windows 的作用,而高通、博通和 Marvell 這一大兩小的基於 ARM 的手機晶元公司起到了當年英特爾和 AMD 的作用。也許這個格局可以描述成 AndArm。而在 Android 以外的主要手機操作系統,無論是蘋果的 iOS,還是諾基亞的 Symbian,都是 Android 的兄弟,它們源於同一個內核 Unix/Linux。如果說上一次 PC 的產業鏈從操作系統,到晶元,再到微機還是自然形成的,這一次,Google 乾脆主動將手機產業鏈整合起來,搞了一個 Android 聯盟,在這裡面除了 Android 操作系統和上述的晶元廠商,還有主要的手機廠商摩托羅拉、三星、索尼愛立信及 HTC。從 PC 到手機,安迪–比爾定律照樣適用。2008 年底上市的 HTC 第一代 Android 手機 G1 主頻只有 600MHz,2010 年初它為 Google 製造的 Nexus One 超薄手機主頻達到了 1GHz,即 1,000MHz,不到 18 個月速度基本上翻了一番,但是現在 G1 已經慢得很不好用了。 就這樣,安迪–比爾定律把原本屬於耐用消費品的電腦、手機等商品變成了消耗性商品,刺激著整個 IT 領域的發展。
系統是一樣的系統,但是其他軟體不一樣了。瀏覽器,網站,Flash,殺毒軟體現在對配置都有要求
我覺得應該是元器件老化導致的運算能力下降,比如cpu內的結構會因長期使用而造成損耗,數據處理能力下降。最明顯的例子是將老硬碟換成固態硬碟或新的普通硬碟,電腦性能會有明顯提高。
更新的速度快了啊。。。
軟體升級了,更注重效果和功能,也適應當前主流的設備的性能,所以舊機器再用上新軟體就顯得卡了。
當年Windows XP SP1的時候可以在128M內存上跑著,C盤分1.5G空間還綽綽有餘,到Windows XP SP2就傻眼了,跑不起來了~說個最近的小例子 一手機一軟體手持充話費送的華為小手機 512M RAM (這裡批評下華為,絕大多數機器全是這個配置,難道內存真那麼貴? 嘿嘿 也知道這是為了和高端機拉開差距的,明白) 開始用微信3.6版本,大約7M,運行正常,和蘋果的絲般柔順不能比,但能接受,後來升級到了4.0,大約11M,支持就吃力了,表現為剛進時要等2S左右 兩個聯繫人之間切換也要等; 再後來升級到4.5,接近20M了,尼媽,真跑不動了……進不去,出不來……又刪除了,還好有備份的軟體,又回到4.0,能用後感動的淚流滿面
推薦閱讀:
※如何編寫 Alfred 使用的 Workflow,需要掌握哪些知識?
※為何 Android 一般的升級不像 Windows 一樣只需打補丁?
※802.11協議中為什麼DCF比PCF應用更廣泛?
※中病毒是一種什麼體驗?
※mac裝雙系統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