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麥肯錫的員工?
剛剛經歷了consulting recruitment. 然後很抱歉中英文夾雜很多,因為我是準備北美的office,而且很多時候英文對我來說更方便一點。希望雖然很亂不過還會對一些人有幫助。
(以及我在美帝 所以沒有PST 聽說APAC/EMEA可能還有...Take my answer with a grain of salt. 因為我有看別人寫的答案 有些我覺得需要think critically. People"s experiences may vary a lot!)
(我的答案寫的很隨便 而且就是很直接的想要回答問題「如何成為mckinsey員工」。我的一些思考在英文的blog裡面 What I learned from consulting recruitment if you wanna read, check this post )
1. Networking
對於target school, network很簡單其實。去info session, 去coffee chat, 去career fair, 然後be genuinely interested and curious. It will come out easily
對於non-target school, 會難很多,要reach out校友,或者people in the closer offices..而且networking更重要不然大概連resume都很難被看到。不過我在target, 很難講non-target的情況,也可以多去diversity forum/career forum. 2. Resume描述academics, career experience, leadership experience, and your interest. 我覺得我的經歷還蠻普通,不過我有找學校的career advisor改很多次,所以format/bullet points都是做到了我最好能做到的。我的coffee chat partner告訴我they loved my resume, which really surprises me 不過play your cards smart and try your best. Resume是完全掌握在candidate手上也是你可以花幾個月來準備的。最重要是2點,1.不要犯錯(grammar, spelling, etc) 2.看mck website上面寫的他們想要的candidate的特性 然後盡量tie your experience to those things they are looking for3. Case prepsconsulting interviews are all about cases - almost everyone will tell you so. Really can"t deny the importance of cases.只有一個推薦,victor cheng. case in point基本上可以扔掉了,not useful at all. (not only my opinion, but many mck/bain consultants told me the same thing)
然後就是practice, practice, practice. find your friends and do live cases. More importantly, find consultants and run live cases. 我一共做了100+ case (包括真的interview..) 然後大概50-80個live cases然後拿到first round interview以後, McKinsey會給你至少一個case buddy. Leverage it! Use that resource and opportunity. Listen to the feedbacks and ask questions. 非常非常非常helpful. McKinsey是所有我面試的公司裡面在幫你準備case上最helpful的!(我有三個case buddies, did 4 live cases w/ mck consultants the week of my first round interview 也可能是因為我學校是target...4. Personal Experience Interview (PEI) PrepsPeople don"t know about or don"t invest enough time to prep this part, and thats usually why they don"t get into the second rounds. 其實case做多了,就會發現,其實真的很簡單,會變成一種習慣,也會覺得case很難真的區分candidate. McK 1st round和2nd round都是先PEI然後再Case這樣。所以PEI will basically set the benchmark/leave the first impression. The case is really just to prove/double check their hypothesis about your capability based on PEI. PEI和behavioral question很不一樣,會真的dive deep into one specific experience. 所以會很推薦用victor cheng的parade method來brainstorm和準備。思考為什麼和具體細節。McK cares about how you manage people relationships, how you convince other people, and how you deal with really hard times and conflicts. (I"m basically telling you the questions here. )第一輪會更標準,會問問題,然後還會打斷你,追問細節。第二輪,尤其是Principal/Partner level, 會更隨便一點,不過大概思路是一樣的。5. LUCK我也明白寫運氣在這裡大概很多人會很生氣,不過真的,其實很看運氣。
你每一次event遇到的人,遇到的面試官,都是隨機分配。而他們喜不喜歡你,會很大程度決定能不能進下一輪。我有一些很優秀很聰明的同學,兩次進了final rounds最後都沒有拿到offer. 我真的不覺得他們不夠聰明,真的只是缺了一點點運氣。In the end, I will just say, be genuinely curious and excited throughout the entire recruiting process and things will work out!這是我的一位學員的故事,他成功進入了麥肯錫。
從他的成功經驗來看,想去諮詢行業求職,可以做下面這些準備:
一、以諮詢顧問的方式思考和工作
二、提高面試的專項能力
三、做一個溝通方面的有心人
下面詳細說明。
篇首語:拿到MBB offer有多難?
對管理諮詢有些概念的人都知道MBB的面試非常tough,流傳著「90個case才有可能換來1個offer」這樣的說法;即便是「圍觀群眾」也通過網上盛傳的題為《世界上面試最困難的25家公司》[注1]的文章略知一二。
體驗以後我才知道MBB並非遙不可及,也沒有必要把求職過程妖魔化。
但拿到MBB的offer的確很有挑戰,特別是對於我們時間緊張的職場人士。
總結自己拿到麥肯錫offer的這段經歷,我認為與其在招聘季突擊,不如在平常工作中培養思維能力,再結合高質量的面試prep增加把握。
一、以諮詢顧問的方式思考和工作
5年前大學期間曾經為準備MBB中某家的summer intern看了《Case in Point》一系列的材料,對於一個好奇心重的人,它們彷彿打開了一扇大門,讓我在換乘地鐵時思考如何估算扶梯的人流量,旅途中遇到馬拉松時會想,封閉馬路的經濟影響有哪些……
出於類似的意識,雖然在畢業後沒選擇成為諮詢顧問,我卻在工作中用到它的一些思維方式和工具。身處一個快速更迭的新興行業,我的role時常需要解決複雜的業務問題,為無先例可循的需求探索方案,並且與不同職能、背景的人士溝通協作。在這些任務中,問題的界定和拆解、結構化的溝通和以事實為基礎的觀念幫我實現了很多突破。
那次summer intern的第一輪面試只是對一個熟悉消費品進行市場規模估算,我卻毫無頭緒;這次面試遇到陌生的行業,靠著common sense和pyramid-principle problemsolving快速approach。回頭看來,正是因為生活和工作中的「練習」,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思維方式。
二、提高面試的專項能力
上述「90個case才有可能換來1個offer」的說法不是笑話,之所以需要這麼多練習是因為思維方式和分析能力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對於我們這些只能用不多的工作間歇進行練習的職場人士,關注案例面試的3個專項能力,相比一股腦做大量的case更有成效。
1. 將框架作為起點
如果沒有接受過專門的輔導,很多candidates(包括我自己在大學期間)關於案例面試會存在一個很大的誤區,認為掌握了框架就可以「crack the case」。
但一方面實際的問題不一定有現成的框架可循,你需要自己搭一個MECE的分析結構出來;另一方面,即使存在一個看似合適的框架,它往往會遺漏需要分析的議題,或包含不相關的議題,如果未經思考就搬出框架是一種problem-structuring能力弱的表現。
如果在平時的工作中對於商業接觸比較少,我認為理解常用的框架(比如利潤、價值鏈、4P等)可以學到重要的商業知識。其次,在自己搭建議題樹的時候可以對照框架檢查是否遺漏。
同時,前輩學員們一直提到Welson老師的一頁PPT(真名叫「The Killer』s Toolbox」),也提綱挈領的歸納了各種常見case情形中需要注意的分析因素。這個toolbox充分體現了MBB顧問思維中的less is more(80/20),是個非常好的基礎。
2. 練習分析基本功
如果把給客戶的建議比作一個建築物,那麼議題樹就是你的藍圖。在藍圖的指引下,你通過buildingblocks來做建設(分析)。其中看圖表、計算是兩項常見的building blocks。因此,光看懂圖、算出結果是不夠的,你要知道「so what」,以幫助回答議題樹中的某個問題,推動recommendation的產生。
對於工作中涉及圖表分析和計算的工作內容較少的職場人士,需要單獨加強這兩項分析能力。而這部分練習也可以脫離full case單獨進行。可以把商業新聞的圖表拿出來解讀,做一些計算,縱橫對比一下,試著解釋discrepancy。還可以假設自己是經營者,在這樣的情況下該做什麼。
3. 積累business judgment
對於結構和邏輯的強調一點都不為過,但一個高潛力的候選人,還應還知道哪些議題是需要優先考慮的,最後也能夠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要做到這兩點需要有business judgment。
對於experience hire(俗稱社會招聘),我認為business judgment是體現自己對firm價值的重要部分,無論是對廣泛意義的生意的理解,還是對自己從事業務積累的sense。能夠在在面試中shine out的就不要吝於表現(但不要依賴而忽略了結構化解決問題的邏輯)。所以有必要對自己的工作做些總結,想想看有什麼事情是行業特殊性的,有什麼是和行業內普遍做法不同但是取得exceptional performance的以及背後的insights,等等。
三、做一個溝通方面的有心人
Welson老師告訴我應當把案例面試視作和客戶一起討論的過程,我認為理解這一點是提高成功率的關鍵。而相比於做case本身,溝通能力更加subtle且需要更長時間來提高。對於experience hire,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對溝通多加留意。
我的工作中會有別的部門同事來「調研」,學習best practice,或者尋求合作機會等。我觀察到讓人愉快的溝通往往是對方簡明扼要的說清楚背景,然後介紹需要了解的內容,再逐一確認。而讓我有不想聊下去的往往是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卻沒有任何反饋,讓人有很被動的感覺。
基於這個感知,我認為一個讓人愉快的討論過程應當有give and take。回到prep中,我的case partners和我自己都曾疑惑,是否一開始要問「足夠多」的問題,還是要先給個思路。這裡沒有定則,視面試官給的信息量適當回應,不要一味發問,也不能光自說自話。
後記
和5年前不同,現在互聯網風生水起大環境下,身邊有朋友經常疑惑是否還要進入相對「保守」的管理諮詢行業。這樣的猶豫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資本和技術擦出的火花帶來了一些不錯的職業機會,也因為科技對專業服務領域的顛覆讓人不由得擔心管理諮詢的未來[注2]。
但我相信管理諮詢是個很好的工作機會。一方面我認為職業選擇少不了關於who you want to be和what impacts you want tomake兩個命題的思考。回顧之前的工作經歷,我最喜歡的部分恰好就是諮詢顧問每天都在做的事情;而我最自豪的成果也來自於一段項目經歷,其中我扮演了類似於顧問的角色。
另一方面我對於技術帶來的變革保持樂觀,digital disruption對各行業帶來的挑戰和機遇中就存在對管理諮詢的業務需求。而MBB自身也是與時俱進,紛紛組建了諸如advanced analytics、用戶體驗、產品設計等新型practice來幫助客戶在數字化浪潮中創造價值,一點也說不上「保守」。
所以我推薦對管理諮詢有興趣的經驗人士嘗試這個工作機會,而它也不是那麼遙不可及。
[注1] 「The 25 Companies that Give the Most Difficult Interviews」, Forbes
[注2] 「Consultingon the Cusp of Disruption」, HBS, Oct. 2013 Issue.
更多求職分享,請關注知乎專欄及微信公眾號:搞定百萬年薪
CAREER EXPRESS 搞定百萬年薪 - 知乎專欄我的麥肯錫,重新啟程題主可能是個迷茫困惑的人吧,這種困惑也彷彿能折射出了很多同齡人對於自己人生追求的定位吧。總有一些很好的東西,但大家好像在追求東西時候習慣了先看自己夠不夠得著,而不是自己想不想要,掰扯下自己2b的經歷,縣裡中學出身,中部省份,儘管高中三年很努力,高考僅僅一本達線高一分,當時很多人都說你這麼好基礎,補習一年肯定就考得上C9之類的,可我自己很不想花一年去再做這件事情,最終選了一個省內一本。大二時候,學校有和一個美國中部州立大學不知名分校的一個合作項目,很想出去走走,但大家說那也不是好大學,海歸回來也不好找工作,不如一本讀完考公務員吧,我還是覺得自個兒想出去,就當豐富人生吧。還好爸媽支持,到了美國中西部開始農村生活,轉眼又幾年,準備要申研究生,申學校時候爹媽說咱不看太牛的學校了,本科又不是很好,不要想太多。可我來美國後最喜歡的老師是一所名校畢業的,每次他回憶自己校園經歷的時候,我都覺得很羨慕,很嚮往。所以在爹媽選的學校之外,另外申請了這所學校(我所學的專業該學校排名最高)之後我清楚的記得在三八婦女節的下午,我收到了錄取,晚上一個人高興的哭到半夜。輾轉又是數月,開始找工作了,看著周圍人各種offer拿到,我這隻有一個月實習經驗的傢伙不出意外的屢屢被拒,尤其是因為我很想進入管理諮詢這個行業。這次沒人阻止我,自己卻覺得很躊躇,到底該不該走下去還是應該轉個方向先奠定份工作,但最後還是覺得想要的東西還是該去要。現在進入公司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雖然級別不高,但一切蠻舒服,這是一家值得你經歷下的公司。最後,我承認自己算是運氣好,但我更想說的是,也許很多人得不到想要的,但你有沒有去追求自己心中所想的呢?你難道就不怕自己人過中年看到大半輩子已經為不愛的事情或人荒廢掉而後悔嗎?大周日早上看到知乎上這樣一個帖子,我覺得自己有必要嘮叨下,因為太多人問過我什麼背景,如何進入這樣的公司了,我的回答就是:如果你真的想要什麼,那就去做,不要去質疑。
要看你應聘什麼級別了,
但有幾點是一致的:1 極強的背景,簡歷要好看,GPA、社會活動、頂尖實習都要2 邏輯能力強,我們處理的都不是特別難的問題,而是紛繁複雜,沒有線索的問題,需要邏輯來開路
3 溝通能力強,歸根到底諮詢是要為客戶創造價值,首先就要說服對方,你的建議是好的其實對於北清復交的學生來說也是很困難的,除了高GPA,拿到手軟的獎學金,美國頂尖大學的交換經歷,各種學生會社團經歷,學術上也得有一定成績,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要找到對的人帶你,最好是已進入公司的校友或者MBB諮詢圈裡人,一是分享行業信息,二就是帶來實習的機會,在實習中與firm建立信任,並順利將這種聯繫維持至summer,最後通過summer轉正,我認為對本科生來說是最穩妥的方式,畢竟直接校招太講運氣了。所以其實大家都發現了以上所有的一些背景啊成績啊都是幫助你更方便地approach到那個圈子並得到認同,MBB實習是最終確認資質的鑰匙,因此如果沒有以上背景,你仍然有辦法找到對的人並讓對方願意共享資源,那麼學校成績都不重要,請明白內涵的邏輯,拿到MBB的實習並混進諮詢圈才是最重要的,當然我得承認校友優勢的巨大作用,但是畢竟也需要承認的是這群一直在玩hard模式並勝出的人對於公司來說也是保險係數最高的。
最後,大家不要沮喪,因為我們也很沮喪,哈哈。
利益相關:非MBB員工的北清復交校友主要有三種方式:
1. 加入麥肯光明廣告有限公司,拿到名片後,把名片上「麥肯」之後的字都擦掉,再添個「錫」字上去,就行了2. 有強大的學習、研究、構想解決方案和呈現說服的能力,然後在某個行業中混成專家,然後去麥肯錫投簡歷面試碰運氣。魔鬼都在細節處,「強大」二字的體現之一是邀請別人回答問題前先看好對方職業是否相關哦
3. 比較現實的方案:讀名校MBA,國外最好,國內選中歐,最次也得清北全日制國際班,必須是全英文教學那種。麥肯錫向客戶賣得是諮詢人員的資歷,以及號稱能為客戶所有問題提供reference的全球化智囊庫。如果連學校考試都搞不定,如何讓客戶相信你聰明絕頂以至於要花錢買你出的解決方案呢?所以,名校+英文,是必須的。最後,是面試的發揮和運氣。本故事根據麥肯錫員工真實經歷改編。
諮詢行業是商業文明的烏托邦,就像同樣架空於真實世界的投資銀行一樣。
商業社會極度發展的產物大抵如此——高昂的薪水,高速的成長,人性的釋放。
去年冬天,我在麥肯錫忙完了最後一個項目。最後一次,趕項目到凌晨五點,看見朝霞中睡眼惺忪的城市,朦朦朧朧睡過去,醒來的時候也忘了自己在哪座城市。
諮詢行業有夢也有痛。有時晚上九點下班,有時十一點,有時凌晨一點仍有大批同事回應。有時候,項目空隙在beach趴沙灘;有時候,項目忙碌等sunrise看日出。
最後一次,我用McKinsey後綴的郵箱發了最後一封郵件。麥肯錫的平均工作年限是三年,郵箱里時常收到一些郵件,關於故事如何啟程,關於故事如何結束。
記得故事啟程的地方,麥肯錫曾是我的夢想。
那時我修完master畢業,留在舊金山一家中小諮詢公司工作。經過三年的努力,晉陞為senior manager。我遞交過兩次麥肯錫的網申,在不同的面試環節收到了拒信。我也努力networking,但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朋友推薦。後來,居然還是自薦成功的。
我在網站上看到麥肯錫亞太區要擴張全新領域的業務,剛好是我在舊金山那家諮詢公司研究的領域。我搜了所有相關新聞,找到三十個相關負責人的名字,按照企業郵箱的命名方式推測出郵箱,一封一封地發郵件自薦。
「第一,這項研究在國內剛剛起步,專業領域內成熟的諮詢師還並不多;第二,如果從買方招募和培養顧問,還需要專業諮詢能力的訓練;第三,我在舊金山做過很多這樣的項目,能為亞太區帶來獨特的價值。」
有的郵件被系統退回了,有的發出去杳無音訊。三十封郵件里,最終只有一個合伙人答覆了我。而我抓住了那次面試機會,以我在學生時代積累的casebook,和在諮詢行業積累的insight,成功進入了我最夢想的地方。
在麥肯錫,我遇到了世界上最優秀的一群人。
他們的出類拔萃,不僅是因為名校的博士學位、名企的高管職位,還因為他們努力追尋的價值。有人做了半輩子橄欖球員又去MIT讀了兩個PhD,有人工作前gap一年去周遊各國在阿富汗被塔利班追著滿街跑,有人學生時代去非洲支教記錄當地孩子們的歡笑。
他們受過世界最先進的商業訓練,也攜帶著一股世界上最新鮮的情報。諮詢行業充滿挑戰,而他們最善於自我挑戰和自我迭代,投身幫助企業應對挑戰和完成迭代。
所以在諮詢行業的設置里,一份戰略價值百萬至千萬,由最優秀的商業人才站在第三方立場為企業提出全新戰略。他們相信智慧的價值,一個出色的理念能為商業帶來顛覆性的發展。
他們也為諮詢從業者提供了高額的報酬,可是在那樣高壓的長時間工作下,這些也將變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內心是否對這一行有真正的熱情,是否期待成為更好的自己,是否享受幫助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在諮詢行業工作,是需要情懷的。
有的時候,辛苦也是次要的。可怕的是,有的時候,你會懷疑你所做的是否真的有價值。
曾經聽過一句話說:「我們做諮詢的,就是客戶的矛與盾。矛,就是客戶有了想法不方便自己提出來,我們來提。盾,如果項目做砸了挨罵的永遠是我們,客戶永遠是沒有錯的。」
我一直試圖找尋真正的價值。兩年前我做過一個項目,當時那家公司正處於嚴重的危險期,行業整體也不景氣。我們做盡了一切嘗試幫他們提升業績,長時間地支撐在他們身後高壓地工作。他們掙扎了整整兩年,當時他們很suffer,我們也很suffer,公司也很suffer…
而我最開心的就是,兩年後我收到了客戶的好消息。雖然項目做得很苦,但是很欣慰我們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策略,幫助他們在行業整體下坡時始終保持盈利,支撐過資本的寒冬。
我以為我找到了某種價值,然而諮詢公司是商業文明的烏托邦,也是商戰世界的象牙塔。
「我一直在想,諮詢和投行到底有沒有創造價值。」午夜十二點,我收到一個朋友的感慨。
凌晨五點的時候,我忙完sunrise的項目,回復了他的消息:「我可能很快就不在麥肯錫了…有家創業公司剛拿完B輪融資,給我股權和VP的職位,你覺得呢?」
「有時候我覺得,創業者才是真正對世界創造出價值的人。可是真的很難下定決心離開,這一行光鮮的一切。」
那天我模模糊糊睡了四個小時,從酒店的落地窗望出去,城市中心的高樓很渺小。我起床收拾好行李,趕往下一座城市。
去機場的路上模模糊糊又下起小雨,天空彷彿紙浸了油,變成半透明的顏色。飛機延誤了整整六個小時,我在貴賓室對著電腦一刻不停。那個時候,我給了那家創業公司最終的答覆。
你告訴我,這一切到底有沒有價值?
我仍然懷念麥肯錫的夥伴,仍然覺得他們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我也會懷念奔波的日子,跑過CBD的每一家金融機構,飛過天南海北的每一座陌生城市。為了做項目測算過世界上從未有人統計過的數據,也為了拿下項目灌下了我從未想過我能喝那麼多的白酒。
後來我離開了諮詢這一行,才發現自己也許離不開這一行。後來我發現,有一種模式的創業,是另一種形式的沒價值。
我的生活作息恢復到正常,也仍然奔波在各個城市。以前是見客戶,現在是見投資人。而我最大的職責,是為公司爭取到更多的融資,也許遠遠超過實際的價值。
這一路,從舊金山,到麥肯錫,到創業圈,我見到太多被光環包裹的人。你說,這一切到底有沒有價值?一切都是虛空,一切都是捕風。
也許,人之所以要一路狂奔進取,是為了看到更廣闊的世界。當你發現這一切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時候,你已經找到了更廣闊的世界。
也許有天我會坦然地說,在某個世界裡,我也來過,我也看到,我也曾征服。
來源公眾號:金銘兒
普通211本科,別做夢了。
上學的時候,普通學校的人也做夢高盛大摩麥肯錫,真到求職投簡歷的時候,你們就會知道,你們的簡歷會被自動屏蔽的。簡歷遞交的時候充滿希望,等了一個月,終於發現,這些公司沒有任何一家會給你任何迴音。MBB整體數據,非麥肯錫一家,來自linkedin。
謝邀, 麥肯錫,貝恩,BCG這類公司他們喜歡聰明的人,在國內據說不是北清復交就基本出局了,我認識的國內進這幾個公司的朋友也都是這四所大學的,所以說如果不是,機會不是很大,除非你從各個方面表現出你很聰明,比如全校第一(據說連在南大校招只招特定專業前2名),各種NB獎項,或者高盛摩根之類的IBD intern什麼的,還有點機會,說著力點,你就想想做什麼能讓自己的簡歷看起來自己很聰明吧,如果想不出來,那就真不用再多想了
今天剛拿到offer,我是在領英上被hr聯繫的。從埃森哲跳過來的。一共四輪interview。
剛好最近在看(被迫)麥肯錫方法。本書第四部分有提到麥肯錫式招聘。
麥肯錫試圖尋找的是精華,是頂尖商學院、法學院,還有經濟和金融學研究生里精英中的精英。公司還另闢蹊徑,從商業學術領域之外選拔「非傳統」的人才,包括醫生、科學家以及政界人士。
超出一般的智商,擁有名牌大學和頂級商學院的學位,在從前的工作中做出過成績,證明自己有超凡的分析能力。
解讀:擁有名牌大學和頂級商學院(etc.)的學位或者從前做出過成績這是前提,能讓你進入面試階段,證明自己有超凡的分析能力才能確保最終進入麥肯錫。
順手祝各位心想事成,good day.我看在這裡評論的很多人,都是在小馬過河,用自己道聽途說來的不知道棘手的資料在麻醉自己和誤導別人。我現在簡單總結一些到我這條評論的其他評論的特點:
1,拿學歷說事的。確實在頂級諮詢公司的招聘過程中,一個人的本科或者PHD學位的出身大學確實佔到很大比重,但是這不意味著,北大一定比浙大優勢大很多,我個人覺得只要是國內前10或者前20(GPA或者個人經歷極其豐富)的學生都可以嘗試,雖然麥肯錫有一條規矩,一旦被拒絕,2年內不得再應聘。還有一些評論者說,只能北大和清華,我不禁猜想,這幾位的現實學習生活不僅不在這兩所大學,而且大學幾年也就是仰望著學霸,做著學渣過過來的。2,對於case study的對策。其實看書或許能夠幫助你進入面試,或者最終拿到offer。但是由於up or not的原則,你最終還是會在眾多聰明人中敗下陣來。所以究其短期效果,有,長期效果,甚微。如果追求進入公司以後還有優秀的業績,那麼這種學習只是一種輔助,更重要的是你的生活模式,思維模式是不是被mckinsey所擊中的。只有從身心感同身受這種文化才會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成長。3,你有沒有一個讓優秀的人也驚嘆的品質?能夠進入mckinsey的人大多數人中龍鳳,能力或者頭腦,勤奮度都是佼佼者。你所經歷的如果對他們來說沒有很大的吸引力,那麼你想在工作中脫穎而出,或者在招聘中能夠一路綠燈都是極其困難的。其他還有很多點,雖然我這三點未必mece,但是我覺得起碼再問一次自己在投簡歷之前,如果你能回答或者已經做好充分準備來應對這三點了,那麼你就嘗試下吧。還有就算你自己覺得沒有做好這幾點準備,如果有興趣你也最好試試。嘗試不管結果如何都會帶給你一段美好的經歷。
祝你成功!清北復交的好學生可以畢業就去Consulting team. GPA前5%是優勢吧…不過也有知道有GPA&<3.5進McK的。一些有行業經驗的Top 10的好學生可以Experience hire去Consulting team.一般學校和一些211學校的學生可以去Knowledge team, HR team, Finance team, etc..一些媒設美術的專業可以去Visual aids team.
清北復交成績不夠前百分之20的也pass,沒錯,說的就是我!
給想申請的小朋友們一點信心好了。美本,不是常青藤non target也順利通過了簡歷關,收到郵件當時內心是懵的,天上真的掉餡餅了???(只是抱著「離家近」的心態順手申請了北京三個職位)但真的要重視,不要像我連casebook是什麼都不知道就硬著頭皮上了,最後被刷下來還哭了好久(活該
練好打掃衛生的真本領
表示top10 985,金融本數雙GPA5%,英語水平還行,內資中大型IBD實習,申summer analyst直接拒
外行說的太神秘,國內的大學生進入麥肯錫的條件無他,惟清北本科+裝逼能力超強耳。
有什麼牛逼的親戚沒?上市公司老總之類的。如果是麥肯錫的客戶,叫他打聲招呼,就可以了。
推薦閱讀:
※想從事諮詢行業,有哪些書可以增加對諮詢行業的認識理解?
※大數據會如何改變管理諮詢行業?
※作為一名合格的管理諮詢顧問,需要讀哪些書?
※管理諮詢顧問如何轉型做投資 (PE/VC)?
※什麼叫做資源整合能力?
TAG:如何成為X | 管理 | 如何HowTo | 諮詢行業 | 管理諮詢 | 麥肯錫Mckinsey | 諮詢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