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歷代君王為統一六國都做了哪些基礎工作?

秦國最終統一全國,歷朝歷代的秦王都做了哪些奠基性的努力,從而一步步推動秦最終的統一霸業


秦國的第一代君主——非子 (前900年—前846年)——農業局的業績好、功臣親戚被提拔

徐偃王作亂,造父為繆王御,長驅歸周,一日千里以救亂。········以造父之寵,皆蒙趙城,姓趙氏。

·········非子居犬丘,好馬及畜,善養息之。···············」邑之秦,使復續嬴氏祀,號曰秦嬴。亦不廢申侯之女子為駱適者,以和西戎。 (開國之主)···········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

秦仲(前845年—前822) ——攻伐西戎,失敗戰死

秦仲立三年,周厲王無道,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滅犬丘大駱之族。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為大夫,誅西戎。西戎殺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於戎。有子五人,其長者曰庄公。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與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於是復予秦仲後③,及其先大駱地犬丘並有之,為西垂大夫。

秦庄公 嬴也(前821年-前778年 )在位44年——報仇,擊敗西戎被封西陲大夫,封大駱犬丘(甘肅天水市西南禮縣一帶)之地。

秦襄公 嬴開(前777年-前766年) 在位12年。 ——歷史上最荒唐的記錄,烽火戲諸侯。秦國卻因此得到了好處。

數欺諸侯,諸侯叛之。西戎犬戎與申侯伐周,殺幽王酈山下。而秦襄公將兵救周,戰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難,東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

秦文公 (前765年-前716年) 在位50年。 建立新都、開始文化歷史等記錄的出現。

文公元年,居西垂宮。三年,文公以兵七百人東獵。四年,至汧渭之會。曰:「昔周邑我先秦嬴於此,後卒獲為諸侯。」乃卜居之,占曰吉,即營邑之。十年,初為鄜畤,用三牢。十三年,初有史以紀事,民多化者。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敗走。於是文公遂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岐以東獻之周。十九年,得陳寶。二十年,法初有三族之罪。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豐大特。四十八年,文公太子卒,賜謚為竫公。竫公之長子為太子,是文公孫也。五十年,文公卒。葬西山。竫公子立,是為寧公。

秦竫公 秦文公之子,文公四十八年(前718),太子即竫公去世,賜謚號為竫公。

秦寧公 嬴立(前715年-前704年) 在位12年。 寧公二年(前714年),自郿邑(陝西郿縣東北)遷都平陽(陝西眉縣),同年派兵攻下亳戎盪社(陝西西安)部落。在位十二年而卒,葬西山大麓,其臣下廢太子(後為秦武公),立幼子秦出子。

秦出子 (前703年-前698年) 5歲即位,在位6年被殺。秦出子是秦寧公小兒子。

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 在位20年。

秦德公 (前677年-前676年) 在位2年。即位以後將國都遷至今天的陝西省鳳翔縣,自此後數百年秦穩定地以此為都。秦國的各項制度在秦武公、秦德公在位時期大體有了雛形,其國力也開始迅猛發展。這為秦穆公時期秦國的興盛並進而與中原各國爭霸奠定了堅實基礎。

秦宣公 (前675年-前664年) 秦德公之長子、秦成公及秦穆公之長兄,在位十二年而卒,葬於平陽墓區(陝西省寶雞縣東陽平鎮)。有子九人,未立,傳位於其弟秦成公。

秦成公 (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

秦穆公 嬴任好 (前659年-前621年) 在位39年。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胸懷大志,非常重視人才,其任內獲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孫支等賢臣的輔佐,曾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王位。周襄王時出兵攻打蜀國和其他位於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

十四年,秦飢,請粟於晉。晉君謀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飢伐之,可有大功。」晉君從之。十五年,興兵將攻秦。繆公發兵,使丕豹將,自往擊之。九月壬戌,與晉惠公夷吾合戰於韓地。晉君棄其軍,與秦爭利,還而馬。繆公與麾下馳追之,不能得晉君,反為晉軍所圍。晉擊繆公,繆公傷。於是岐下食善馬者三百人馳冒晉軍,晉軍解圍,遂脫繆公而反生得晉君。初,繆公亡善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餘人,吏逐得,欲法之。繆公曰:「君子不以畜產害人。吾聞食善馬肉不飲酒,傷人。」乃皆賜酒而赦之。三百人者聞秦擊晉,皆求從,從而見繆公窘,亦皆推鋒爭死,以報食馬之德。於是繆公虜晉君以歸,令於國,「齊宿,吾將以晉君祠上帝」。周天子聞之,曰「晉我同姓」,為請晉君。夷吾姊亦為繆公夫人,夫人聞之,乃衰絰跣,曰:「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繆公曰:「我得晉君以為功,今天子為請,夫人是憂。」乃與晉君盟,許歸之,更舍上舍,而饋之七牢。十一月,歸晉君夷吾,夷吾獻其河西地,使太子圉為質於秦。秦妻子圉以宗女。是時秦地東至河。

三十六年,繆公復益厚孟明等,使將兵伐晉,渡河焚船,大敗晉人,取王官及鄗,以報殽之役。晉人皆城守不敢出。

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

秦康公 贏英(前620年-前609年) 在位12年。秦穆公和夫人穆姬所生之子,是晉文公的外甥,康公送重耳回國,送到渭陽,作詩:「我送舅氏,日到渭陽」,後人以渭陽喻甥舅關係。

秦共公 嬴和(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呂氏春秋》中所謂的秦三公是指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人。

秦桓公 贏榮(前603年-前577年) 在位27年。

秦景公 嬴石(前576年-前537年) 在位40年中,將秦國勢力不斷推向中原。他的墓地公然採用了天子葬儀,面積達5334平方米,1976年在陝西鳳翔縣南指揮村被發現,秦公一號大墓是迄今為止中國發掘的最大古墓。

秦哀公 (前536年-前501年) 在位36年 。前505年吳國攻陷楚國國都,申包晉向秦國求救,哀公不理;包晉在秦國宮門外賴著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競哭了七夭七夜。秦哀公動容道:「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 ,千是發兵救楚,擊敗了吳軍。

秦惠公 (前500年-前491年) 在位10年。

秦悼公 (前490年-前477年) 在位14年。時值秦國大亂,後來大將伍封大敗秦、巴、蜀三國聯軍,平定秦國之亂,立秦厲公贏利。 秦厲共公 贏利 (前476年-前443年) 在位34年。秦厲共公在位期間,蜀人、楚人、義渠之戎都曾朝貢獻禮。前476年,派兵拔魏城。前461年,沿黃河修築防禦濠溝。同年,以兵2萬伐大荔之戎(今陝西大荔朝邑一帶),取其城。前457年,他率師與綿竹之戎(今 甘肅天水東)戰。前451年,築南鄭(今陝西漢中)城,置縣。前444年,他派兵攻義渠之戎,執義渠王。秦厲共公執政期間的這些舉措,為秦國的富國強兵作了一定準備。

秦躁公 (前442年-前429年) 在位14年。西戎民族義渠向秦發起大規模的進攻,直至渭水蒿域,被秦軍擊退。隔年,躁公卒,其弟從晉歸來即位,是為懷公。

秦懷公 (前428年-前425年) 在位4年。繼位時,國政被舊貴族所操縱。

秦懷公四年(前425年),秦庶長晁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 由於太子昭早卒,次年大臣立懷公之孫為君,是為秦靈公。

秦靈公 (前424年-前415年) 在位10年。秦靈公逝世時,嫡子嬴師隰只有五歲。靈公的叔父嬴悼子以嫡子年幼,便奪位自立為國君,即秦簡公。嬴師隰被放逐到隴西河谷。

秦簡公 嬴悼( 前414年-前400年) 在位15年。秦懷公之子。奪其侄嬴師隰位,自立為秦王。在位期間曾在洛水西岸修築長城,用以自守,史稱「塹洛長城」。

秦惠公 (前399年-前387年) 在位13年。在位的第十三年,對蜀國發動進攻,攻佔了南鄭。病死,其子秦出公繼位。

秦出公 (前386年-前385年) 在位2年 。即位時兩歲,由母親主持朝政,重用宦官與外戚,「群賢不說自匿,百姓郁怨非上」,第二年(前385年)左庶長嬴改發動政變,將出公、太后沉到渭水,迎接被贏悼放逐的嬴師隰回國都雍城。是為獻公。

秦獻公 嬴師隰(前384年-前362年) 在位23年。 秦靈公死後,沒有即成位,君位被他的叔叔秦簡公搶去了。十歲的嬴師隰為防不測,逃到東邊的鄰國魏國,開始了長達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秦獻公在位兩大貢獻:一是:獻公元年(公元前384年),廢除秦國自秦武公以來實行了三百多年的以人殉葬制度。二是: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獻公將都城從位於秦國西部的雍城遷到了秦國東部、地近河西地的櫟陽。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秦國在少梁大敗魏軍,俘虜魏相公叔痤,攻取了龐城。公叔痤早年在魏國對秦獻公不薄,獻公在盛情款待一番後,將公叔痤放回魏國。不久,秦獻公就去世了。太子渠梁即位。

秦孝公 嬴渠梁(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24年。 戰國時代秦國有名的一位君主。秦孝公一生中做過兩件大事,其一是遷都咸陽,其二是任用商鞅變法。

孝公元年,河山以東強國六,與齊威、楚宣、魏惠、燕悼、韓哀、趙成侯並。淮泗之間,小國十餘。楚、魏與秦接界。魏築長城,自鄭濱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漢中,南有巴、黔中。周室微,諸侯力政,爭相併。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孝公於是布惠,振孤寡,招戰士,明功賞。下令國中曰:「昔我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丑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繆公之故地,修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⑩,吾且尊官 ,與之分土。」於是乃出兵東圍陝城,西斬戎之獂王。

三年,衛鞅說孝公變法修刑,內務耕稼,外勸戰死之賞罰

十年,衛鞅為大良造,將兵圍魏安邑,降之。十二年,作為咸陽,築冀闕,秦徙都之。並諸小鄉聚,集為大縣,縣一令,四十一縣。為田開阡陌。

二十二年,衛鞅擊魏,虜魏公子卬。封鞅為列侯,號商君。

秦惠文王 嬴駟(前337年-前311年) 在位27年。秦惠文王在位期間,任用賢能,推行法制,並不斷向外拓展領土。公元前325年,惠文王稱王,隨後韓、趙、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後稱王。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採用大將司馬錯的建議,出兵滅蜀,隨後又滅掉苴和巴,使得秦「擅巴蜀之饒」,為秦以後發展準備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二年,張儀與齊、楚大臣會嚙桑。三年,韓、魏太子來朝。張儀相魏。五年,王游至北河。七年,樂池相秦。韓、趙、魏、燕、齊帥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長疾與戰修魚,虜其將申差,敗趙公子渴、韓太子奐,斬首八萬二千。八年,張儀復相秦。九年,司馬錯伐蜀,滅之。伐取趙中都、西陽。十年,韓太子蒼來質。伐取韓石章。伐敗趙將泥。伐取義渠二十五城。十一年,里疾攻魏焦,降之。敗韓岸門,斬首萬,其將犀首走。公子通封於蜀。燕君讓其臣子之。十二年,王與梁王會臨晉。庶長疾攻趙,虜趙將庄。張儀相楚。十三年,庶長章擊楚于丹陽,虜其將屈丐,斬首八萬;又攻楚漢中,取地六百里,置漢中郡。楚圍雍氏,秦使庶長疾助韓而東攻齊,到滿助魏攻燕。十四年,伐楚,取召陵。丹、犁臣,蜀相壯殺蜀侯來降。

秦武王 嬴盪(前310年-前307年) 在位4年。最大的願望就是見九鼎,九鼎乃天下的象徵。於是發兵進攻羸弱的周天子都城洛陽。 在周室太廟,武王舉周鼎,受傷而死。

惠王卒,子武王立。韓、魏、齊、楚、越皆賓從。

秦昭襄王 嬴則,又名稷(前306年-前251年) 在位56年。 秦武王之異母弟,幾乎連連對外用兵,先後大勝三晉、齊、楚等國,取得魏的河東和南陽、楚黔中和楚都郢。公元前266年,昭王拜范睢為相,改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公元前262年,以白起為將,發動長平之戰。公元前255年秦滅東周,取九鼎、周王朝亡。從此,山東六國再無敵手,秦統一天下,指日可待!

秦使武安君白起擊,大破趙於長平,四十餘萬盡殺之。

五十一年,將軍摎攻韓,取陽城、負黍,斬首四萬。攻趙,取二十餘縣,首虜九萬。西周君背秦,與諸侯約從,將天下銳兵出伊闕攻秦,令秦毋得通陽城。於是秦使將軍摎攻西周。西周君走來自歸,頓首受罪,盡獻其邑三十六城,口三萬。秦王受獻,歸其君於周。五十二年,周民東亡,其器九鼎入秦。周初亡。

秦孝文王 嬴柱(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1年(司馬遷說就三天)。

秦莊襄王 嬴異人 又名子楚( 前249年-前247年) 在位3年,秦王嬴政之父。公元前249年,東周君聯絡諸侯,謀劃伐秦。異人獲悉,立即派呂不韋統領10萬大軍,一舉攻滅了東周7邑,遷東周公於陽人聚。東周王朝的最後殘餘被剷除。接著,秦軍繼續蠶食三晉,又攻佔了大片土地。

使蒙驁伐韓,韓獻成皋、鞏。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二年,使蒙驁攻趙,定太原。三年,蒙驁攻魏高都、汲,拔之。攻趙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四月日食。(四年)王齕攻上黨。初置太原郡。魏將無忌率五國兵擊秦,秦卻於河外。

秦王 嬴政(前246年-前222年) 首位完成統一中國的皇帝。

嬴政13歲即王位,21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從此正式登基「親理朝政」,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

他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稱:「始皇帝」,「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滅六國後,北驅匈奴;南征百越;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廢分封制,改行郡縣制;修長城;建直道。他所制定的政策,有些沿用千年。

秦朝雖然短暫,但其實是中國歷史重要的分水嶺。

總結(為什麼是秦國統一了中國):

  • 人類、生物

北方人一般比南方人要高大彪悍,體力、耐力、環境適應能力等都要強。

戰馬、牲畜:優良的戰馬這種東西,中國一直產不出來,優良的戰馬一般都是草原西域過來。大家都知道戰爭中戰馬牲畜真的很重要,北方的戰馬主要特點是奔襲,中原內陸的戰馬主要特點就是長途運輸內力。當時在騎兵方面也就趙國可以抵擋一下秦國。

長期與邊疆地區人打交道,秦國人很驍勇,不然也撐不下去。這是必然的。

甚至有人,考證過,秦國可能用過青海地區的氂牛用於作戰。

  • 生活環境

秦國一開始就沒被分封在什麼好地方,不毛之地,遍地荊棘。環境的艱苦造就了居民的秉性。長期與西戎等強悍少數族打交道,身經百戰。秦國的軍隊估計從來就沒閑著。秦國也並不是特別順利,中間也有不爭氣的主。但是他們的優勢在於,這塊地太貧瘠以至於惦記的人太少。不像齊國,漁鹽業富庶。人人都惦記。太貧瘠的地都會出現這樣現象:擴張,搶奪資源。

  • 服飾方面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詩經·秦風·無衣》

這是一首反應秦國從軍風貌的詩。從兵馬俑的戰士服裝來看,秦軍的戰服具有以下特點,而這些特點均有利於作戰。這些服裝特點都有利於軍事行動。說白了,就是「胡服」。

  1. 緊腰窄袖短跑
  2. 披短甲
  3. 短皮靴等
  4. 箭袖,有利於保暖和工作等
  • 戰爭藝術

是的,戰爭是一門殘酷的藝術。割人頭有很多種,但在歷史中有一個詞:「坑殺」。其實打仗的時候並不是對方全部死光了,才算是輸了。很多軍隊一觸即潰之後會產生大量戰俘,但這些戰俘有時候並不是好事。從軍事行動角度考慮,戰俘有以下弊處

  1. 會給軍事供給造成嚴重負擔。白起不殺那數十萬人口,就要想辦法弄東西給他吃。就要分出人手去收編或者安置。等等,太麻煩。那時候又沒有政委可以用。不如一刀殺了省事。坑殺並不是活埋,注意啊,沒人有時間去挖那麼大的坑。
  2. 會給後續軍事行動造成困擾,什麼細作間諜、嘩變都是有可能的,不保險。
  3. 坑殺會給對手造成致命性打擊,畢竟人口再生需要周期,那時候全中國人口很少的,一下子坑殺數十萬已經是天文數字了。真正的百萬雄師的部隊,在古代歷史上是沒有出現過的,都是虛報。所以坑殺是絕對有效打擊一個國家的手段,當然數目要大。
  4. 坑殺魔王代表:白起(坑殺趙軍,據說是40W還多、項羽(家常飯菜)、曹操、李世民(坑殺靺鞨三千)、薛仁貴(東征高麗坑殺軍民等五萬)、常遇春等;近現代就不說了,說多了噁心。
  • 遷都(不贅述)
  • 變法(不贅述)


秦朝的發展歷史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正所謂合抱之木,非一日之功,自非子建秦以來(公元前900年),到始皇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扳起手指頭算算也有近700年的歷程。這700年的歷程,簡單來說可以分成這麼幾部分

1、建秦

2、列諸侯

3、西霸

4、向東

5、統一

先從建秦說起,秦的創建者叫做非子,這位仁兄是個富二代,爹叫大駱,是個黑社會(西戎)的一個頭頭,雖說大駱是黑社會,但是因為自己大老婆是周王的眼前紅人申候的女兒,所以大駱同志心系政府,是周王室在西部邊陲的一個穩定器,靠著他維持與黑社會整體的關係。

周王室雖然有這個穩定器在,但是只能保證大亂子不出,小麻煩卻一直困擾著周王。但對於西戎,周王室的軍隊一直心有餘而力不逮,很主要的原因就出在馬這個問題上,眾所周知馬一直冷兵器時代的核心資源,別說連鐵器都沒有的西周,就是到了紅軍時代,西路軍也是慘敗在騎兵優勢的二馬手裡。於是周王就開始到處徵募養馬高手。於是我們的非子就出來了。

非子同志不甘於做一個紈絝富二代,專註養馬二十年,名聲傳到周王耳朵里後,周王實地調研了非子的養馬成果,又考慮到非子的父親親政府的政治態度,於是將這個養馬的戰略事業交給了非子,並且划了塊地給非子,史稱汧渭之會。

非子通知拿到了天使投資,還拿到一塊地,養馬事業蒸蒸日上,大有要上市的勢頭,周王對這個成果非常滿意,想到非子這麼能幹,對周王朝的貢獻大大的,我就頒布一道王令,由你非子做大駱的繼承人,干好這個黑白通吃的穩定器。

可惜當時的周王朝沒有實行計劃生育,大駱作為頭頭,不可能就非子一個兒子,更重要的是非子不僅不是獨子,還不是大老婆生的,也就是所謂庶出。這道王令一旦頒布,大老婆的兒子怎麼辦。前面說到大老婆是周王眼前的紅人申候的女兒,申候作為老岳父這個時候不提孫子出手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申候跑到周王面前說:想當年我老申家為了你們老姬家的安定,不惜嫁了個女兒給大駱,換來你現在安安穩穩的坐在這個王位上,你現在就這麼對我們申家?這麼對我女兒?這麼對我外孫子?

周王心裡嘀咕:說的也是啊,申家事一方諸侯,他嫁女兒籠絡大駱,換來這麼多年的大局穩定也確實是犧牲很大啊,但你小子再吊也不能這麼跟我說話吧,我不能對一個臣下犯慫。

周王就說了:你申家功勞很大,但是人家非子也不是走後門的,這樣吧,你申家是嫡子,就繼續做大駱的繼承人把,非子,我也不會讓你吃虧,秦地就歸你了,你正式晉級為我大周王朝的附庸,你要把時代脈搏,堅持以科技為第一生產里,養馬的事業做大做強!

領導就是領導,和稀泥的功力可見一斑,不過不管怎麼說,秦就這麼建立了,但請大家注意,秦此時只是附庸,不是諸侯。

工作較忙,挖坑在此,後面再更,磚頭輕丟~~~


秦國不是周朝建國時受封的諸侯,而是後來東周初年因峰火戲諸侯救周室有功而受封為伯爵。說明秦建國初可能還是部落形式,並沒有進入真正的王政時代,又加之地處西部,與有文明之稱的中原大地相距甚遠,因此一直被認為是不服王化的夷族。

從秦穆公開始,多次參與東方諸侯國的事情,從東方收攬人才,特別是對中原大國晉國的多次扶持,隨後秦晉之戰,報崤山之仇,秦國開始得到東方國家的認可,但仍然不免遭受鄙棄。這個時期開始秦國已經開始向東方諸國學習,努力學習先進文明。

此後秦國又好像封閉下去,默默無聞,而多次遭受強大起來的魏國的侵擾。至到秦孝公起用商鞅,實施變法,開始勵精圖治,秦國從制度建設上已經開始超越東方諸國,逐漸強大起來。

隨後強大起來的秦國開始向外擴張,秦惠王時,秦國向西滅掉了蜀國,關中和成都平原的肥沃土地為秦國提供了雄厚的經濟來源。隨後秦國向東擴張侵略東方各國,但並沒有形成掃平六國的帝國戰略。我分析一個是秦國還有強大到東吞六國的實力,另一個與當時縱橫家的遊說分不開,像張儀當時是秦國相國,他就主張聯合東方國家,只向東方牟求一些小利。

真正讓秦國有帝國思想的是范雎,他向秦昭襄王直接指出這麼多年秦國戰略的錯誤,提出遠交近攻以實現一掃六合的帝國夢。秦國這才真正把統一天下提到戰略日程上來,秦昭襄王對內翦除了外戚專政,對外實施遠交近攻的戰略,更重要的是秦國這時開始修建都江堰,這是秦國重要的經濟後盾。而長平一戰,秦國以傾國之力打敗實力最強的趙國,實際上這一戰是秦趙生死之戰,秦敗則秦失天下,趙敗則趙失天下,至此拉開了吞併東方的序幕。總的來說這時的秦國才真正成為窺視東方的虎狼之國。

之後秦莊襄王聽從呂不韋的建議,在東周最後一個王去世之後,把名存實亡的東周滅掉。

而秦始皇聽從韓非的建議,對國內的制度進行再次調整,又接受韓國人的建議修建鄭國渠,經濟實力越加雄厚,加之秦國虎狼之軍,能征慣戰之將,最後東滅六國是情理之中的事。

總結一下,秦之所以能滅六國在於以下幾個原因:

1、秦遠離中原,易守望難攻,不受東方戰亂波及,某些今天看來有點迂腐的王道思想也不曾波及;

2、秦國向東方學習先進文化,任用人才,積極實施制度改革;

3、重視並發展經濟。


其實就是兩個轉折點,一個是三家分晉,一個是長平之戰。


推薦閱讀:

王猛為何選擇苻堅而非桓溫?
戴笠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歷史上有哪些偉大的同性戀?
姓氏中的歐姓、歐陽姓和陽姓怎麼來的?
川島芳子到底當年被槍決了還是被人替死了?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軍事 | 中國古代歷史 | 歷史人物 | 秦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