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真的是從前的流行音樂嗎?

很多人在討論相關問題時會把「古典音樂就是古代的流行音樂」作為既成事實提出,作為論據或是討論的前提。但這個說法真的成立嗎?


不是。古典音樂多數時候是貴族的奢侈品。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時代,養幾個不事生產的樂師來欣賞其演奏是何等奢侈的事,可以想像。而流行音樂在古時對應的音樂形式應該是歌曲民謠之類的吧


不成立。古代沒有唱片和 mp3,古代人聽音樂不像我們這麼方便,能定期聽到音樂往往已經代表著某種身份。流行音樂本身就代表著某種權力的崩塌,有民主的意味。今天所說的流行音樂在古代並不存在。(並不是說「特定時間內大多數人在聽的音樂」就是流行音樂。)

大家可能聽過谷歌的高層說今天一天生產出來的信息就超過了自盤古開天闢地一來到 21 世紀初的信息總和,音樂也是一樣。今天我們能夠聽到的音樂,跟古人不是一個量級的。在想像古代人的音樂聆聽實踐時,這一點不可不察。


似乎沒有人從音樂史學的角度來解釋這個問題。

古典音樂,classical music,只是一個詞而已。該詞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

廣義上的古典音樂:泛指過去世代流傳下來堪稱經典的音樂。

狹義上的古典音樂:維也納古典樂派為代表的音樂,問題中所指的古典音樂應該是在廣義上。

古典音樂嚴格來說,應該是從維也納古典樂派往前追溯1~2個世紀,也包括文藝復興時期以來所有歐洲著名音樂家的創作。在這個意義上看,古典音樂應該是19世紀初葉以前的音樂。而從維也納古典樂派往後順延的一個世紀,將浪漫樂派、民族樂派以及別的大批的作曲家的創作都包括在內的,在這個意義上講古典音樂是指20世紀以前的音樂。

綜上所述,古典音樂其實在普遍理解上是等同於「嚴肅音樂」的,這是一個與流行音樂和民間音樂等形成相對的概念,當時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

所以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


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的定義是不同的。比如古典音樂依賴於原聲樂器,流行音樂經常使用電子和聲。流行音樂不是指當下流行的音樂,而是與古典音樂不同的兩種類別。


維基百科說:「廣義的西洋古典音樂是指那些從西方中世紀開始至今、並在歐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創作的音樂,或者指植根於西方傳統禮拜式音樂和世俗音樂,其範圍涵蓋了約公元9世紀至今的全部時期。主要因其複雜多樣的創作技術和所能承載的厚重內涵而有別於通俗音樂和民間音樂。」

又說:「流行音樂(英文:Popular MusicPOP music),亦稱流行歌曲現代流行音樂,是指廣泛被大眾所接受和喜歡的音樂。」

現在所謂的古典音樂,在過去的歐洲也屬於高雅音樂,而且往往是迎合貴族等上流人士的欣賞趣味,不能稱之為流行音樂。

針對下面朋友的意見,我也說說我的幾點意見:

要判斷是不是流行音樂,首先要明確「流行」的含義。大家知道《詩經中》包含風雅頌,我認為按照「流行」的定義判斷,風才是流行,而雅頌面向的雖是掌握話語權的貴族階層,但不能稱之為流行。

流行音樂雖然可能不被廣大的農民群體喜愛,但它相對來說,是受眾群體較大的音樂種類。而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通用文體,這個情況有所不同,因為書面文體只有文言文一種,也沒有流行和高雅的區分了。如果因為受眾群體掌握話語權,即可稱流行,那麼貴族文化也就是流行文化了。


有必要先看看「流行音樂」的定義。

「百度百科」認為(http://baike.baidu.com/view/7752.htm):

流行音樂是根據英語popular music翻譯過來的。按通常的說法,所謂流行音樂,是指那些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並被廣大群眾所喜愛,廣泛傳唱或欣賞,流行一時的甚至流傳後世的器樂曲和歌曲。這些樂曲和歌曲,植根於大眾生活的豐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眾音樂」之稱。但是, 這樣的界定有可能使那些本不屬於流行音樂的音樂如《國際歌》、《義勇軍進行曲》、《馬賽曲》、《洪湖水浪打浪》、《歌唱祖國》、《東方紅》《南泥灣》等,僅僅因為它們也在群眾中廣泛流傳而都可被劃歸為流行音樂。另一方面,又把那些分明是流行音樂的音樂,由於它們流傳不開這在流行音樂中也為數不少而排除在流行音樂之外。顯然,流行音樂不一定都流行,流行的音樂也不只是流行音樂。

Wikipedia認為(http://en.wikipedia.org/wiki/Popular_music):

Popular music belongs to any of a number of musical genres "having wide appeal"

and is typically distributed to large audiences through the music industry. It stands in contrast to both art music and traditional music, which are typically disseminated academically or orally to smaller, local audiences. Although popular music sometimes is known as "pop music", the two terms are not interchangeable. Popular music is a generic term for music of all ages that appeals to popular tastes, whereas pop music usually refers to a specific musical genre.

結合中英兩種定義,我個人認為題中所指的「古典音樂」,即便在當時,也不能算流行音樂。

1. 「古典音樂」結構不短小

古典音樂往往動輒十幾分鐘,幾十分鐘,流行音樂不可能這麼龐大的。

2. 「古典音樂」不夠「喜聞樂見」,"having wide appeal"。

我們所熟知的古典音樂,尤其是早期「古典音樂」(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很多都是作曲家獻給貴族的。說得惡俗一點,亨德爾、巴赫、海頓、莫扎特、貝多芬,他們當時就是寫「紅歌」的。樂譜開頭都是「獻給XXX大公」之類的,往往還要附上一封用詞謙卑到令人作嘔的信,以換取飯錢。巴赫的很多托卡塔音樂都是每周定期向老闆(貴族或神職官員)交的作業,用於內部演繹交流,其實這幫貴族聽音樂時也很不認真,當BGM用的。所以,唯一的聽眾貴族們都對這些作品無所謂,老百姓更加無緣得見真容。

這樣的音樂也算「流行音樂」,那麼當時鄉村小酒館裡留著拉碴鬍子,喝得半醉半醒,談著吉他,和酒鬼,妓女們歡暢的歌曲,那得算什麼呢?

3. 「古典音樂」應該叫「經典音樂」

「classical music」屬於維基詞條里所提到的"art music","art music"(http://en.wikipedia.org/wiki/Art_music)又稱「serious music」, 「erudite music」,即「嚴肅音樂」,「博學音樂」(這個翻譯不確定)。可以體會到,稱「classical music」為「經典音樂」更能反映出其內涵,「古典」一詞容易讓人誤以為指的是「一個時代」。

所以,一旦被我們稱為以上說的這種「古典音樂」,就必然不是「流行音樂」。

附:一些似是而非的「古典音樂」

每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演的施特勞斯家族的音樂屬於古典還是流行?這點我不能肯定。

可以肯定,施特勞斯的圓舞曲,波爾卡,瑪祖卡等曲式原來就來自民間舞曲,老約翰·施特勞斯,約瑟夫·蘭納,赫爾梅斯博格等音樂家把這種音樂形式一下子推到了從貴族到民間都極受歡迎的程度。施特勞斯家族的音樂也被奧地利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至今視為珍寶。

那麼這種音樂算「古典音樂」,還是「流行音樂」?歡迎各位給出意見。


看來搞分級是上癮的

簡單說,在嚴肅音樂以內來衡量流行和激進的話,若以文藝復興為起點的巴赫的那些巴洛克代表的宮廷音樂為「主流」,那些施特勞斯家族的波爾卡呀、圓舞曲啊、瑪祖卡呀……這些屬於靡靡之音的流行東西了,老百姓都能接受的小曲兒。再激進的音樂那就是貝多芬了,那就是嚴肅音樂的重金屬了,對於音樂的震撼可不得了呢。


應該這麼說,所謂古典音樂確實在一定時期在一定地區是主要的音樂形式。這跟什麼有關呢?這跟當時的統治階層是誰,以及這個誰是怎樣的有關。在歐洲,音樂的所謂古典時期實際上是封建主統治的時期,他們的主要特徵有錢沒地方花,以及附庸風雅。這兩個方面的特徵就決定了,他們更傾向於資助那些他們認為美好的音樂。實際上是符合他們身份的音樂。這些資助者中真正懂音樂、喜好音樂的人不多。他們喜好的就是我們現在稱之為古典音樂的音樂。由於有了經濟上的保障以及鼓勵,音樂家們更傾向於創作古典風格的音樂。這樣的音樂也就成了社會的主流。

實際上,早在所謂的古典音樂之前,歐洲就應該(這種猜測應該十拿九穩)有我們現在稱為流行音樂的音樂了。那個時期流行音樂應該被稱作民間音樂。其實在那個時期,民間音樂和古典音樂區分起來不是那麼一目了然的。主要的原因在於,它們創作的素材、情緒,包括使用的樂器都是一樣的。但是區分它們並不困難。民間音樂主要的功能在於人們自娛自樂,跳舞唱歌。而進入宮廷和別墅的音樂主要的功能在於消遣、營造氛圍、製造約會和話題、裝逼。它們的氣質也不同,一個粗野、隨便、簡單、狂放,一個奢華、優雅、繁文縟節、彬彬有禮。實際上,一個曲子,因為這種氣質上的不同,就可以在性質上發生本質的變化,一個就可以稱之為民間音樂,一個就可以稱之為古典音樂。


其實,翻翻西方音樂史就知道,我們現在所說的西方古典音樂,是宗教音樂不斷發展的產物,而西方古時候的流行音樂,應該是世俗音樂。

類似過去中國的流行音樂在城市裡是市井小調,在鄉村是各種民歌和號子。

他們的特點很類似,一般來說,結構簡短,音調簡單,富有民俗氣息。

越俗越流行,這絕對是真理。


話並不能這樣講。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古典樂的「古典」是體裁而不是年代。

至於當代的流行樂會否變成未來的古典樂。我持否定意見。

有個很顯而易見的例子。

凱爾特民謠,在中世紀之前已經存在,年代甚早於乃至於教堂音樂。然而古典樂體裁最早也該從格里高利開始算(有不同爭議意見,取較大眾者)。

凱爾特民謠至今仍然是以流行樂的形式存在的,雖然經過復興和變革。且因口頭相傳大部分古曲目遺失,留下了巨大創作空間。但是一千來它都沒有從民間流行樂的地位上升到古典樂。

同樣的,中國傳統音樂也有古典之分。

各類古曲如蘇武牧羊,漢宮秋月,漁舟唱晚等,以五聲調式為基礎的古曲有資格被稱之為中國古典音樂。

然而這些「陽春白雪」並不在民間流行,民間流行樂現在被叫做「民間小調」。

但是,音樂的體裁隨著時代變化,但音樂的元素不會。

依然以凱爾特音樂為例,中世紀教堂音樂也些許借鑒過凱爾特音樂的旋律。而古典樂發源的基礎之一便是教堂音樂。但凱爾特音樂只是其中的一個元素,並不曾因此成為古典樂一員。

而古典樂實際上更大程度的影響了當代流行樂的創作。

星球大戰的主題曲大家耳熟能詳,但是這種好萊塢大片風的音樂確實是瓦格納式的。

流行音樂中(狹義的,非punk,rock,jazz等),也有相當大一部分受到浪漫主義時期的影響,如多尼采蒂,托斯蒂,舒伯特等。

這些影響便是音樂元素之間的互相作用。

當代的流行樂元素一定會影響未來的藝術創作。但是成為古典樂是不可能的,體裁所決定的。

但是反之,當代的新作曲理論,以象徵主義為主調的新音樂,一兩百年後會成為古典樂的一員。


邏輯謬誤,所謂的古典音樂是嚴格形式的音樂,有些甚至只追求形式美。而流行音樂並不是。流星音樂可以成為經典,但不會成為古典音樂。


此提法過於簡單,不能成立。 但,我認為此提法很有啟發性,有助於人們正確理解古典音樂,不會認為古典音樂是那麼高不可攀的東西。

我認為更嚴謹的提法可能是:現在有部分古典音樂,比如協奏曲奏鳴曲等等體裁的作品,在當時的上流社會很流行,有點類似現在的流行歌曲。很明顯,這種說法雖然嚴謹但很啰嗦,不利於傳播。


古典音樂就是古代的流行音樂,這是一句廣義的描述,儘管這種描述不是很嚴謹。我想它的意思是,古代那些不夠流行的音樂,已經失傳了。

很多古典音樂作品,並不是十分鐘以上的大部頭,它們完全符合所謂「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的標準。除非大家認為只有交響樂協奏曲之類的才能算是古典音樂。

至於喜聞樂見,要多喜、多樂才算呢?一種音樂在當時流行的程度,基本上取決於那個時代的傳播方式。如果古代就有唱片行或者MP3下載,巴赫的托卡塔會不會賣20白金,或者在豆瓣上排第一名呢?在傳播量上,把「錄音前時代」和環繞立體聲時代進行對比,顯然是帶有傾向性和不公平的。

更別說,今天哪怕一個落魄酒吧歌手的創作,沒有發過片,只有寥寥數人聽過,它也還是叫流行音樂。

拿著狹義的尺子,去量廣義的描述,毫無意義。其唯一的結果就是,最終沒人搞得清楚,施特勞斯是不是古典音樂。如果不是,那麼再往前推,創作了600多首歌曲的Schubert是不是呢?如果是,那麼再往後推,被改編成管弦樂過的Louis Armstrong呢?

當然,在英文里,Classic music和Classical music是不同的。Classic是經典,Classical是悠久/傳統。不過那句話恐怕還是成立。


簡單地回答你:不是


很多人認為現在的古典音樂就是以前的流行音樂,現在的流行音樂以後有部分也可能成為古典音樂。這話前面半句是根本錯誤的,後半句有可能對。流行音樂只是一種非常特定的音樂題材,好比文學中的流行短詩,只是音樂這座冰山的一角,其它主體部分都由經典音樂填充。

古代的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的關係僅從受眾來說,有點像中國文學裡的詩詞曲的關係。「詩庄、詞媚、曲俚俗」,古典音樂像詩詞,只為上流社會服務。統治階和知識分子精英貴族佔了詩庄和詞媚,流行音樂的受眾和老百姓喜歡的俚俗的雜曲更接近。流行音樂的受眾為什麼像曲而不是詞呢?中國古代詞牌雖然也源於民間的曲調,但古代的詞仍然只是知識分子精英貴族親自製作,自娛自樂彈唱或出入青樓彈唱的高級娛樂項目。而且詞太過精緻,老百姓根本不是詞製作者的目標客戶,基本無法流傳於民間。雜曲的創作者就不同了,他們吸收了大量的未進入主流階級的文人和民間藝術家,他們的作品通俗性更好,受眾也是普通民眾,更接近於現在的流行音樂。

區別於古典音樂的節奏潛於底層,流行音樂的節奏一般統一、固定,浮於最上層,直接通達聽眾。按崔健的說法42拍是人類天生的節奏,不用學都懂。這個點很容易得到。另外聽流行音樂有點像並行運算,你可以一邊聽音樂一邊幹活或者玩手機,互不干擾。但很大一部分古典音樂卻會直接干擾到你手頭的活。聽古典音樂更像看電影一樣,電影你沒法一邊看,一邊幹活或者玩手機吧!古典音樂也是這樣,它就像黑洞,直接把時間和情緒吸走,渣都不留,不能只做簡單的背景音樂,有點可怕。


雖然古典音樂只能代表歐洲古代上層貴族生活的音樂,但我認為正是因為這樣,才可以稱為流行音樂。

流行音樂並不意味著必須是「全體勞動者喜聞樂見的」音樂,就像今天中國的大量流行音樂也並不被主要的農民群體所喜聞樂見。再比如說文言文就是中國古代的通用文體,這麼說也毫無問題,雖然只要極少數古人識字。流行音樂可以在社會的主流文化價值中佔有地位,這個地位不是靠人數來表現的。歐洲古代貴族的音樂,雖然僅僅為貴族甚至宮廷服務,但顯然可以通過權力、財富、宗教等的支配力量而代表當時的社會顯學。

所以我認為古典音樂稱為古代的流行音樂,完全沒有問題。


完全不一樣,這麼說的人可以說對音樂一竅不通,流行音樂是商品音樂,古典音樂是學術音樂或嚴謹音樂。


確實流行,但只是小眾流行,流行在貴族人群中。


這個問題不好一概而論。因為不同時期的音樂生態不同,比如生產過程、傳播方式、創作及演奏的主題都有很大的差別。

而造成這個問題不好回答的根本原因則在於古典音樂這個概念本身的不清晰。我們今天所說的古典音樂一般是相對當代的流行音樂來定義的。但現代意義上的流行音樂歷史實際很短,上個世紀初才出現,這就使得歷史上存在的音樂被不加區分的劃入了古典音樂的行列。

舉兩個比較極端的例子:

1、格列高利聖詠,這個作為宗教音樂的經典代表,顯然不屬於流行音樂。

2、牧歌,這個顯然就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並且傳唱的流行音樂。

至於現在大家比較熟悉的西方古典音樂,即巴洛克到當代的作品是否在當時是流行音樂,實際也不好簡單下結論。因為歷史上有一個文化下移的過程。當時欣賞貝多芬、莫扎特的更多的是貴族群體,廣大的人民群眾是不大會去接受這些音樂的。

前面有答主提到施特勞斯家族的作品。我們可以說,古典音樂的概念是在不斷變化的。在當時,這些作品由於曲調的通俗等因素而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當時在當代與流行音樂的對比下,它們又變成了古典音樂。


莫扎特一生寫的大多都是「流行音樂」。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歌手邱比?
如何區別左小祖咒 曾軼可 約瑟翰龐麥郎音樂作品的高低?
中國之星中常石磊表演失誤真的鋼琴出了問題嗎?
怎麼評價劉歡選了裸兒?
不懂鋼琴的人如何知道調音師把鋼琴調好了?

TAG:音樂 | 古典音樂 | 流行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