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搞科研最重要的是什麼?

如果對這個行當根本不感興趣,應該怎麼辦、。。。。


搞科研最重要的,我覺得是人,或者說是夥伴。不是指個體,也不是聯合研發人,更非指團隊,而是能有「一小撮」相對獨立又經常往來的夥伴。

因為科研說白了是一個不斷探討的過程,這種探討可以以書籍的方式、期刊的方式,但最直接的,還是能周圍有一圈智力/能力相當的朋友,能隨時放心地「閑扯」。不少做學術的大概都得益於各種「coffee」「cake」或「tea」的機會吧。當然,這種夥伴未必一定在同一個學校甚至城市。

另外,比較愉悅的家庭或私人生活絕對重要,不然無法調節科研壓力

--------------

看完其它的答案覺得有必要還得加一條不太相關的:

搞學術個人生活真沒必要那麼悽慘,基本作息時間應該跟傳說中投行、股票、律師、醫生行業差不多。在英美,教授可以混到中上產,在德國也許更殷實一點,在國內嘛??(阿門。。。)

另外,搞學術搞得好的未必結婚——因為好多是同志,咳,咳。但搞學術搞得好的,沒有長期男女伴侶的,還真不多。還有,學術搞得好的確實未必都有小孩兒,因為有一部分人會選擇養貓和養狗。所以開會茶歇的時候,常遇到不是炫耀孩子的就是炫耀貓貓狗狗的??


搞科研最重要的當然是錢;

搞個好科研最重要的是想法,也就是研究方向;

搞好科研最重要的是整個團隊勤奮嚴謹敬業客觀的態度;

對個人來說,"搞"科研,不如踏踏實實做科研。最開始的興趣很重要,做久了會發現科研是一種謀生方式,只不過生產的產品是"知識"。


平常心,努力科研,


我進入實驗室也有近4個月了,隨便說說我的看法吧。

我覺得搞科研最重要的是要有激情,有動力。當科研已經無法引發你的共鳴,而你又必須去做的時候,會相當痛苦的,而且也出不了好成績。

資歷尚淺只吃了20年的米飯,還請多多評點。


搞科研最重要的是求真。如果對科研不感興趣,那就要麼隨著慣性做下去,要麼轉行吧。這輩子過得開心比搞科研更重要。

現代科研體系是通過每個個體的積累來達到科研的進步的。每個人都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來達到更高的高度。個人的能力不一樣。如果科研是蓋一座大樓,那麼牛頓,愛因斯坦那些人就是鑄梁的,而更多的無名小卒就是壘磚的。

求真的意義在於,你壘上去的磚質量很好,後人就能依著你的發現繼續壘上去。如果你壘了一堆空心磚上去(比如說學術造假),後果,你懂的。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好奇心。你的勇氣,耐心,熱情和動力皆可來於此。

很多其他答案講的都是規範和方法。


錢!想法!熱情!想想大多數近代的科學家都是有錢,有閑的主,沒事胡思亂想,還有能力付諸實踐。現在雖然現在科研已經演變成了一種掙錢技能,但也得是在有金錢資助下的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才能幹得了的事情。


耐得住寂寞、內心不浮躁、不受到外界浮華的干擾;

對學術負責、不弄虛作假


作為一個科研人員需要具備的科研素養包括:

1、批判式思維

簡單來說就是學貴質疑。初中的時候就學過一篇古文,裡面有句話叫「盡信書不如無書」,大概的意思就是說後輩學子們要敢於挑戰權威,如果一味跟著書上所寫的東西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分辨和批判接受的能力,我們也許會被我們所讀的書誤導,盲目地加入從眾的隊伍,成為一個思想傀儡,不再可能有新的建樹。

2、深刻的洞察力

「透過現象看本質」應該是我們學過的最普遍也最有用的一個哲學理論了,遺憾的是,現在大多數人還是沒有做到這一步,當然我們也在這大多數人中間。我們忙於對一個一個現象進行收集、整理、描述……有時候做到這一步的確已經可以裝璜門面,但對於自己來說,只滿足於表面,無法挖掘事件背後的原因,見別人之未見,是最悲哀的事。因為那些我們僅僅了解但不理解的現象越多,就越反映出一種淺層次上的博學,更顯出了深層次上的無知。

3、踏實的科研態度

態度,大概是在做任何工作前最先需要確定的事情。

小學時經常被老師問這樣一個問題:老師:「你學習是為了什麼呀?」

同學:「為爸爸媽媽」(舉例)

老師:「不對,是為了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樑」(嚴重汗一個,我小時候老師真的這麼說的)

這大概是我們每個人最早受到過的關於態度的訓練。開始覺得這是一個無所謂的問題,越大了就越覺得其實這個問題還蠻嚴重的。拿現在我們面對的項目來說,如果把它僅僅但當成一個暫時的工作去完成,那麼敷衍了事的情況就可能發生;如果在其中發現了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把它當成一次有意義的學習過程,那麼做事的時候自然踏實又認真了,且能從中得到無限樂趣。

4、社會責任心

這屬於科研道德範疇內的概念,大意是所做的科研要有益於社會和大眾吧。另外還有一些學術道德比如反對剽竊等。

5、具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和理論高度

科研人員不但要具有自己所學的學科的豐富知識,相關學科的知識體系也要建立,這樣才能在做研究的時候遊刃有餘。同時,研究,特別是高層次的研究總是需要理論支撐的,因此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論積累。總體來說,一個優秀的科研人員的知識儲備應該是全面而有高度的。當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自己最好的程度就可以了。


work hard hard working


科學研究路徑設計的天分。

抱歉,我說天分,因為這不是只靠勤奮就一定可以的,勤奮可能可以,如果勤奮到了很多學科的知識都很solid,完全具備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那麼就具備了這個天分。

對實驗室技術員,小老闆,大老闆,各不同的角色來說,做研究最重要的素質都不同。前面大家講的,務實、誠實這些,不是做研究最重要的,而是做研究的必要條件,如果不具備這樣的素質,就不應該來做科研。

但科學研究如果一直沒有成果,是非常疲憊和磨人的,耗光熱情。所以project/program的設計思路是最重要的。看各PI設計自己課題的思路,高下立現。實驗還沒有開始做,就絕對看得出課題可以跑多遠,效率會如何。

今年我在NY面試了一位想回國做研究的PI,他在介紹他的課題的時候,多次強調」迄今世界上只有我的實驗室在做這項研究「。 90分鐘後他介紹完自己的課題,我和他說」您講這項研究只有您的實驗室在做,有沒有想過,這可能說明另外一個問題,而且可能性更大:即您的這項研究被普遍認為不是好的研究方向。「

優秀的PI是引領整個團隊選擇方向的人,這個人決定了團隊成員的人生。如果選錯了題,課題設計如在大海撈針碰結果(很多高校的博導如此),團隊中的青年學者會把人生中最寶貴的光陰浪費在無聊的課題上,而這會導致他們永遠失去機會進入一流的團隊。因為一流的團隊team member的background必定是持續地、優質地產出,幾年光陰的浪費是不可以被接受的。

如果你所在的團隊PI為團隊領錯了路,那麼大家談到的誠實、熱情、熱愛、勤奮都會被埋葬在這裡,這是最讓人心痛的。


博士第四年,深有感觸的一點是及時抓住你的興趣點,單刀直入,切莫到處觀望。否則容易什麼都想做,什麼都做不好。

不感興趣,及時收手,別被旁人的意見所左右。一個同期進來的直博生,博一發現自己不適合,直接退學。這真的是贏家!


20,000 hours


要有強烈的興趣,內心要平靜,腦子靈活,善於提出問題等。


改變世界的決心和勇氣。


首先是興趣。沒有興趣真的很難在科研這條充滿挫敗感的道路上走下去。怎麼樣培養興趣呢?幸運的人一般一開始就興趣濃厚,然而,大多數人並沒有明確的興趣。這個時候可以在干中培養。

其次是科研的sense。這一點我做的不好囧,被好幾個老師說沒有sense(⊙﹏⊙)b。看到別人的研究,你能找到它的亮點,不足之處,知道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是什麼,能夠區分好壞。這個一部分看天分,一部分靠積累吧。

第三是定力。富二代同學已經繼承家產迎娶白富美了,班上的同學也有混到部門領導了,而自己拿著每月2000塊的補助。如果你不能忍受這種落差,趁早別入這一行。別人的論文已經投稿了,而你的實驗還遲遲不顯著,似乎一切都不順利。如果你不能忍受這種挫折,也趁早做些能快速見成效的工作。

與諸位共勉。苦心人天不負。


探索的過程要忍受得住無數的失敗

探索的過程每一步都要走得合理


能接受失敗的實驗結果。


探索意味著寂寞。

為什麼能耐得住寂寞呢?那肯定是興趣使然啊。

要深入鑽研,興趣是必須的,否則沒有動力也沒有激情。


專註


推薦閱讀:

去新加坡國立大學交流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學術界怎麼評價人才?
發現自己閱讀英文文獻的能力很不足,辭彙量不夠,閱讀時不能集中注意力,如何才能有效提高這方面的能力?
科研雜誌、學術期刊怎麼賺錢?
如何評價前北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郭紅衛?

TAG:科研 | 學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