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奉道家思想的人,怎樣在實踐中修身養性?在處理人際關係以及生活事業上與不信的人有什麼區別?


首先要肯定一點,人的一切所思所想,行走坐卧,都合於道,合於的是那個大道,你找不出任何一點不合於道。然而人之所以稱之為萬物之靈,是人具備一定的靈性。看過《西遊記》的都曉得,孫悟空最初是由一塊石頭變來的,人不修行,就像這塊石頭一樣,與時俱化,按照事物的正常規律去發展而已。所以《西遊記》的第一章叫做 靈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孫悟空修行的地方叫做,斜月三星洞,靈台方寸間。(就是個「心」字),菩提祖師傳法於孫悟空,傳的是什麼法?

顯密圓通真妙訣,惜修性命無他說。都來總是精氣神,謹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體中藏,汝受吾傳道自昌。口訣記來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涼。 得清涼,光皎潔,好向丹台賞明月。月藏玉兔日藏烏,自有龜蛇相盤結。 相盤結,性命堅,卻能火里種金蓮。攢簇五行顛倒用,功完隨作佛和仙。(《西遊記》)

當孫悟空具備了神通,七十二變,火眼金睛以後,為什麼還要取西經?在遇到妖怪時,他過去瞧不上的神仙,反而要去找人家辦事。這個道理很簡單,即便我們具備像孫悟空一樣那種厲害的功夫,我們還是要去融入現實的空間里,孫悟空開始從石頭縫裡蹦出來,可以不管不顧,大鬧天宮,任其本性,可一旦有了唐僧,便有了顧忌。就像我們有我們的肉身一樣,我們需要照顧這具肉身周邊的一系列關係,我們的父母,妻兒,朋友等等。《西遊記》可以說是講丹道的,也可以說是講世情的,天人同理。九九八十一難,打通的每一道關口,既是我們身體的關口,又是社會空間我們需要應對的問題。折射出來的,既有修行的技術,又有人世間微妙的一種關係。修行難,做人難。少了哪一關都不行。

回到題主的問題,信奉道家思想的人,怎樣在實踐中修身養性?

不必刻意與他人區別,《道德經》講: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看上去跟大夥都差不多,為光為塵,到哪說哪。但此同是玄同,又有不同之處。常人追求吃美食,著華衣,是為了追求口腹之慾,而你把它的目的簡單化就可以,就是解決肚子的問題,解決肚子的問題,吃山珍海味也可以,饅頭鹹菜也可以,隨遇而安,不必刻意去吃饅頭鹹菜,也不必鄙薄山珍海味,守個中即可。雖然有所追求,但不生得失之心,萬事隨緣,心不馳外物,雖然求,但不貪,雖然得,但不積。跡每同人,心常異俗。(《重陽祖師十論》)
有一點要補充,就是信奉道家思想的人,未必會因信而得一些現實中的利益(如發大財,做大官之類)修身養性是從內修,至於功名利祿,只是附帶品,隨緣罷了,請周知。


曰:道無人,聖人不見甲是道乙非道。

所以,得道的人,不會以己心為天心,不會說自己得到是真正唯一真正的道。不會忽悠勸說強迫別人,走自己的道。你認為人人都有自己的道。就這一點來說,各個宗教其實做得都很差。王明陽反而說的不錯。

曰:勿以聖人力行不怠,則曰道以勤成;勿以聖人堅守不易,則曰道以執得。聖人力行,猶之發矢,因彼而行,我不自行。聖人堅守,猶之握矢,因彼而守,我不自守。

所以得道的人,守中,見物應物而以。

曰:若以言行學識求道,互相展轉,無有得時。知言如泉鳴,知行如禽飛,知學如擷影,知識如計夢,一息不存,道將來契。

所以得道的事情其實和你獲得多少知識無關。

曰:吾道如處暗。夫處明者不見暗中一物,而處暗者能見明中區事。

所以得到的人平常是看不出來的。呵呵。

曰:聖人之道,或以仁為仁,或以義為仁,或以禮以智以信為仁。仁義禮智信,各兼五者,聖人一之不膠,天下名之不得。

曰:勿以行觀聖人,道無跡;勿以言觀聖人,道無言;勿以能觀聖人,道無為;勿以貌觀聖人,道無形。

曰:魚欲異群魚,舍水躍岸即死;虎欲異群虎,舍山入市即擒。聖人不異眾人,特物不能拘爾。

曰:道無作,以道應世者,是事非道。道無方,以道寓物者,是物非道。聖人竟不能出道以示人。

所以表面看,得道的人竟然和平常人是沒有區別的,讓你失望了。呵呵。

那些宣稱自己多麼多麼牛逼的人,向大眾不斷展示人,可以很肯定的說,基本沒有得道。得道只能向你展示各種各樣的技術手段成果。而無法向你展示自己道的根本。


老子的道是寫給無私的聖人看的。無私的人是不會修一己之身養一己之性的。

自私的人誤看老子之道,會以為那是以退為進,後發制人的陰謀之道。

------------------------------------------------------------

《道德經》講了什麼?

通俗來講,很簡單,就是槓桿原理
這邊低下去,是為了那邊高上來

對此,莊子中有一段評價
子貢南遊於楚,反於晉,過漢陰,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子貢曰:有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 多,夫子不欲乎?」為圃者卬而視之曰;「奈何?」曰:「鑿木為機,後重前輕,挈水若抽。數如泆湯,其名為槔。」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 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子貢瞞然慚,俯 而不對。

其實,機械本身沒錯,看什麼人用
老子之道,是寫給聖人看的
不是聖賢,還要學老子,往往學成陰謀家

老子是要用不爭達到天下莫能與之爭的目的
如果有誰學老子學成了阿Q,是要被人暗笑的

------------------------------------------------------------------------------

莊子之道,如一個巨大的葫蘆,

惠子認為大而無當,沒有用處

莊子說,你為什麼不用它做船,逍遙在江湖之上呢?

真正領悟莊子的,也不會蠅營狗苟於什麼修身養性,該怎麼樣就怎麼樣

更不會在乎什麼人際關係,事業生活……

在乎的人早已迷失了自己真正的生命

什麼才是真正的生命生活?什麼才是真正的自己,請看下面這個回答,或許會有所啟發

人為什麼會精神分裂? - 知乎


道家與世人的思想就八個字

福禍無門,惟人自召! 所以如果講平時中就是與人為善,對內就是靜心凈心。

很簡單。但是堅持很難,當你真的做了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坎,過去就是另一片天,過不去就隨波逐流,很可惜,大多數都是過不去的,還有就是過去幾次就沒了後勁的。

而如果真正是修道的話。不在功法,不在恩師,總結一下也是四個字 斗笠蓑衣!

仔細去體會,有心是好事,但是能看清心,才是起點!


實情是摸索著走,當然題主也可視為水平低,我自己也這麼認為,同時亦認為很多人只能玄談,所說的話可稱假大空,回去後是要冼下耳朵的。具體怎麼冼,這就是玄談與在身的分別。另外,養性是不是道家,我還弄不清,若說是,怎麼養呢?不僅僅是思想,實施方法亦決定是哪家,哪個道。比如,剪指甲理髮也是修身,強說是道家也能說出幾條幾框,但你知道不是,宗旨核心不是這個修身啊。我個人認為書法與太極是道家的徹底實施者,眾所認為的中醫與命理,有太多內容不能算。尤其是命理,僅擔負了對莊子天命的尋找,還落於富貴之中。我甚至認為不如同樣研究命的心理學大師榮格。


非淡薄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道家思想也不過於古人之訓誡也!遵從古訓,以聖賢為師,以歷史為師,此為吾之修身法也。

至於道,乃總攬。是乎陰陽五行,醫道命理,太極拳術以養性練形,是為方術!道無法不行,法無道失軌。不可或缺一二。

吾人修心練形,以太極而返無極先天之路,路漫漫其修遠,無暇與人之爭!

以不爭以無不爭,以無為以無不為,無不勝也!

感謝邀請是有此答!


謝邀,我不知道,我覺得先要有錢,有錢了我才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兒,才可能去慢慢的領悟,去傳播,等我有錢


#對誰態度都挺好的

不會太親暱也不會太疏遠

信與不信都會尊重對方的

只要不是沒事找事的科學教徒吧

也不會給別人灌輸什麼

你找我聊天就不能怪我言語影響你的世界觀啊

因為在我看來就是那樣啊

л??a?a?a (?????)?和我交朋友少點疑心你會很輕鬆

因為我這人天馬行空總喜歡沒事找點事情

比如我推薦一個朋友買玉說要給對方一點辛苦費吧

把人嚇走了2333

靈玉和普通的玉沒什麼區別

但是有一股靈氣可以養生辟邪而已

靈氣越強大的玉功效越明顯

以至於當年和氏璧被某個不要臉的老傢伙拿走了


事來則應 事過則忘 心如明鏡 寂然常照


謝邀 @北國的冬天

我無為而民自化,你是公民,需要的是自化,而不是無為,無為是對管理者和官員的要求

什麼是自化?就是自為自立自強自富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反思自我放縱自我懺悔自我組織自我控制自我發展

當然民自化也包括民間團體的自化,所以自治自組化自我抱團自我管理自我經營也是應有之義,所以我從不排斥部落宗族行會商會老鄉宗教團體等傳統民自化組織,對現代民自化組織,如工會企業家協會律協及各種環保慈善團體更是大力支持

因為

只有靠萬民的自為才能無為無不為

靠萬民的自治才能無治無不治!

正如道家巨著《淮南子》所說:

率性而為謂之道

得其天性謂之德

莊子也說:

為善不近名

為惡不近刑

生而勞作

死而休息


想不到竟還有人邀請我回答,非常感謝。

這個話題好大,一直想寫一篇無為法現實操作手冊這樣的文字,可惜話題太大無從下手拖到現在還沒寫一個字,既然有邀請,就試著說說自己的理解和體會。

首先,自我定位的問題。至人無己,那沒有我,有啥呢?天。就是看待問題處理問題的時候嘗試以天為視角,試想如果我就是天會該怎樣,所謂老子說的「貴以身為天下者」,如此你自然不會再有人我是非榮辱高下貴賤得失甚至生死等等這些問題的分別糾結執著和困惑,必然的胸懷天下必然的虛懷若谷甚至幾近傳說中的內聖外王。從以前的自我好比一滴水,找到融入大海你就是大海的感覺,所謂「天地與我為一,萬物與我並生」。這個不斷的以天為視角的過程,我認為就是一個修行的過程。徹底擺脫屁股決定腦袋式的從自我出發以自我的價值觀為標準的思維方式。

當然也可以以道為視角,但道是什麼?你自己能確定你這個道就是那個道嗎,稍玄了點不好操作。

視角決定境界。這個似乎很容易,也很難。

第二,儘可能的多親近自然。不僅僅是非要去尋山覓水,其實更是身邊隨處隨時的花草風雲煙霞日月。要知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但世俗人為的生活卻讓我們幾乎忘了它們的存在。此外,還有一個個人推薦,就是親近古迹和古物,這些更是天地人三者的能量聚集和加持。

第三,個人生活方面。我覺得也不必刻意的抱拙守朴被褐懷玉這種,畢竟現實生活中有各種工作社交以及禮儀風俗的需要和必須。假如有面臨選擇的時候,可以根據無為法的原則,比如可以買可以不買那就不買,可以奢可以簡那就簡,可以做可以不做那就不做,而並非一切的斷舍離。反正不管怎麼樣,都是甘其服美其食樂其俗。

第四,實修方面。這個也許是最重要的之一,但是方法太多,很多人不知道選哪個又不知道哪個適合自己以及如何入手等等問題。我推薦一個簡單的: 六字訣,如果開車時候練我感覺效果非常好。還有一個更簡單的,金雞獨立,如果你的平衡能力很差,這個是一個很好的「精神內守」的訓練方法,尤其是可以隨時隨地。當然打坐是必須的,不過是否非要盤坐?我個人的觀點是也許未必。還有一個建議是利用任何碎片化時間可以進入呼吸吐納狀態,哪怕就幾分鐘或者一分鐘,這個避免打坐時間太長容易產生厭倦的心理讓自己隨時合於道同時又利用了通常被浪費了的碎片時間。實修這個問題因為目前自己水平層次太低沒有啥發言權。

第五,學習的問題。老子說的「離聖去智」「絕學無憂」,當然沒問題,但是我覺得做到無為是從有到無的過程,沒有「有」怎麼可能「無」呢?學習和閱讀一樣是必不可少的,張無忌也是學了太極劍以後才忘了的 他要不學能忘嗎又怎麼能到那個層級?我的觀點是知行合一,實修和學習一個都不能少。只看書不實修和只實修不看書,我認為都沒用。

看書首先《道德經》《莊子》是要必看啦。先通讀,然後是精讀。精讀我推薦《道德經》的歷代註疏,各種觀點彙集非常有意思,你其實把他們羅列整理下你就可以能成為大家~《莊子》由於太長,推薦郭象成疏英那個版本的,歷代註疏就算了太費勁了,當然如果有興趣看更好。除了老莊,佛家儒家經典一樣可以看,我覺得其實觀點非常一致,所謂的「將無同」,可以互相印證,很好玩,順便還能感受下萬法歸一。《周易》《黃帝內經》一樣必須要看。總體建議是多看古代的書,不必僅僅局限道家或者說不能局限道家,比如《紅樓夢》比如《西遊記》,感覺它們更像是說禪講道。事實上這些書看完我可以保證你人的素質要高出一大塊,甚至說脫胎換骨可能都不為過。再說這些書任何一本你有足夠深入都有成為大家的可能。外國的經典我看的太少缺乏發言權,感覺其中的自然法思想跟道家亦非常接近甚至可能更幾於道。至於當代的東西,總體偏燥,合於道的少,缺少良性氣場,務必選擇性的少看,尤其微信上各種帖子,有這個功夫不如看經典。

除了看,還有個通常都被忽略的學習方法,就是寫。看的過程中有心得體會感想感受包括有不認同的觀點就要記下,看過後務必再寫一些相對正式一點的文字成篇。寫是最提高自己的方法,寫還是一件可以說最好玩的事——相信我~

第六,題主說到的人際交往以及觀點不同的人論道的問題。老子20章說的那種「獨異於人」我並不是非常認可,作為融入大海的一滴水和渾身滿滿的良性氣場,我覺得應該是人見人愛型遇之如沐春風能和周圍打成一片的,既能「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又能「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雅和俗動和靜一切都在掌控全都能玩的轉。老子說的「上善若水」,要知道水除了老子說的那些,還有兩個特性是「隨器方圓」和「瀰漫無間」。

對於觀點不同的人……如果有這個念頭,首先要意識到自己還是有是非和人我之見了,當然能做到沒有這個那就是悟道了,作為還沒有悟道的我們,觀點不同時我覺得還是「辯者不善,善者不辯」同時「善為人下」,有爭勝負之心時其實你已經就輸了,不僅輸給勝負,更是輸給了「道」。

當然也有觀點不同卻學養深厚懂得辯論規則不以爭勝負為目的能碰撞出思想火花的人,碰到這樣的聊天夥伴盡可以敞開的聊,可惜這樣的人太少……不過也許更多的原因是因為你自己沒有做到,所以找不到「同聲相應,同氣相合」。

關於這個問題還有一句孔子的話參考:「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第七,年齡的問題。就是你現在多大了。我覺得無為法是從無到有然後從有到無的過程,如果你還沒有40歲,還處於「有」的階段,就整天想著甚至滿嘴的絕學棄世什麼的其實一樣不合於道。每個年齡干每個年齡的事才是道法自然。成家立業生兒育女一樣與道不悖。要做到「無」,首先你要「有」。

—————————————————————————

啰啰嗦嗦說了一大堆,這種落到實處的東西也必然的不會高大上,尤其境界還離道甚遠不可能有啥質量,保准少不了被人笑……笑和拍磚全歡迎~

以後還會慢慢改,先發上來


謝邀

佛教為渡人,道教為渡己。我的道,我信仰的道僅僅是一種用來約束自己行為準則,亦或是道德底線!並不是去指責別人的!


不需要處理人際關係

你沒有那個能力教化別人

做好自己就是道


謝邀,我是佛家、道家、天體物理和金融一起修的,主要是道家。

現實生活中呢,就是調中和靜坐(中醫理論)。

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呢?大概就是無論什麼事都能接受吧,心態比較平和吧。(天地不仁,當萬物以芻狗)

西安簡單說這些,有空再更

就在我手打回答的時候,于大寶進球了^O^/


修身:清凈無為,勿以物喜,勿以己悲。

做人:道法自然,根據人的性格品行觀察是否和自己是一類人,如果不是請遠離。道家不是道教,所謂信與不信,道家更多的是一種哲學思想。


謝邀@北國的冬天, 嗯,要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如果能對其有一個規劃,摸清它的脈絡,大都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像這件事從頭至尾可以概括為這麼一句話「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具體一點可以是:什麼道家思想?為什麼會信奉道家思想?以及最終會達到一種什麼樣的境界(姑且稱為境界吧)?

這其中最先解決的應該是哪個問題呢?當然不會是什麼是道家思想了。。。個人覺得第三個問題才應是下手之初首先應該解決的;就是自己得先明白你自己所想要得到的,嚮往成為的到底是什麼?_?

想要權勢無雙?還是錦衣玉食,功成名就?或是懷擁人間絕色?如果是這些的話,我覺得就算什麼經典倒背如流,其中道理一清二楚,最終得到的也只是痛苦。並不是說以上的目的有什麼不對,它們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是正面的追求,只是對於目的是以上的兄弟們來說要是秉持道家的思想用於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過得挺憋屈。

那什麼是道家思想呢?我不知道 或許看書吧,不過莊子說書已是聖人思想的糟粕,所以用心去感受自然,感受生活?

小夥子,你聽到過天籟嗎?

——所以具體該怎麼做呢?個人經驗: 裝!——

孟子說:子服堯之服,誦堯之言,行堯之行,是堯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誦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在儒家這叫見賢思齊? 在禿門好像叫戒律來著……

在下暫時也就想到這麼個法子,遇到事情多想想,事後多反思(日三省吾身?)就一勺淺的道行,博諸君一笑:-D


萬物為芻狗,看起來都一樣,心已無波瀾,死不死都無所謂,活著就是想看看科技能發展到什麼地步,對於人事沒興趣,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現年十九。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順其自然吧。寵辱不驚,不卑不亢就好


應該和佛理相似吧 任何事都有它的軌跡《老子》有雲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獨立而不該。


謝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上善若水,為而不爭。

信奉道家思想的人在生活處事過程中更有自己的原則,畢竟你信或者不信存乎於心,不是做給人看的。

另外信奉道家思想也要按照基本法~


推薦閱讀:

怎麼理解「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怎樣理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男為陽 女為陰的說法是什麼時候有的?
如何理解齊物論?
佛教有末法時代,基督教有末日審判,道家(教)有類似的概念嗎?

TAG:道家 | 諸子百家 | 莊子人物 | 老子人物 | 中國古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