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叫不二法門嗎?原因何在?
謝邀。
以下說話不難理解,究竟佛法為何叫「不二法門」?簡言之,就是「沒有二元對立」的法門,亦即是覺醒的方法。
現舉例說:佛者,覺也。佛法是「覺醒」的方法,是指出萬象的「實相」而已,根本並非談對錯,更並非另定基準去為世間「認定」或「否定」,「對、錯」只是人心的基準,並非指事件本身表味了什麼。人心執著創造了概念世界,充滿了二元對立,當中包括了「上下、左右、這個、那個、內外、對錯、真假、正負、好壞、你我、應該、不應該」等等數之不盡的二元對立觀念,佛法上叫「分別心」,簡稱「住相」。
住:指滯留。相:指由感知後而出的觀點。全句內涵,指被感知後所生起的觀點而滯留。著相的觀念全部是一廂情願創造出來,宇宙萬物只有生滅表象活動,更以不斷轉化以存在,本質皆空,實相是不生不滅,並沒有對立。種種對立及分別,只是人心創造錯覺,主觀道德標準界定出來的幻影。「出離心」;是指「從感知中出離」,叫「apratisthita laksana~不住於相」。佛法所指的「著相」究竟是什麼? - 知乎用戶的回答
謝邀!
有喜即有悲,有得即有失,有生自有死,有對定有錯,有迷必有覺,有空定有有。。。
以上的都是「二」,二元對立的思維。
「不二」即離此兩邊對立。佛法為不二法門,即指依此而修,離開這種二元對立的思維。沒有對立,也就沒有得失成敗有無對錯,亦離爭端糾纏,自得清淨自在。首先,肯定題主的提問,佛教的確是「不二法門」。那麼接下來說出我個人的看法:我所理解的「不二法門」指,徹底摒棄二元對立的固有觀念,就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里所指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一樣。世間人事物,本質並不是我們一般所認為的一定有「善惡」、「對錯」、「好壞」這種兩個極端的分別,萬物本質沒有「自性」,所有東西皆是「眾緣和合而生」,既然如此,萬物也皆無定性,就不會有某個極端的偏向,不會是「善」的,也不會是「惡」,所謂的「善惡、對錯、好壞、優劣」都是人們自己世俗所定(分別出來)的,而佛法是完全超越二元對立的觀念,教人不「著相」,沒有分別心。《金剛經》里說到,「離一切相,即名諸佛」,即是拋除二元對立的觀念,不起分別心,不直溜一切因「眼耳鼻舌身意」的感知而產生的觀點,就是「佛(覺者)」了。
不二,就是擺脫了對立的觀念,不再把事物簡單的定義不是好就是壞,不是對就是錯,非黑即白。而是透視它,用四個字講,就是「緣起性空」。緣起是從相上來說,表明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有其背後各種各樣的因緣促和而成。這種因緣,不單單這一生,甚至包括前世。如果你看到了緣起,那你就明白這個人之所以這麼壞,是有原因的,是有背後的因緣的,但只要從當下的因開始改變,那仍然是可以拯救的。從這點上,就沒有絕對的好和絕對的壞,一切都不過是因緣合和。性空是從所謂的本體來說,是看到事物本質上並不差別,無所謂的好,也無所謂的壞。好與壞不過是我們的觀念而已。說實話,這個層面的理解太過深奧,我自己也搞的不是很懂。但從緣起的角度來透視,還是能說明佛教是比較圓融不二的。
《六祖壇經·行由品》中提到六祖慧能說「自心是佛,外無一物而能建立」,「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哪裡還有什麼二呢。
謝 @你要去哪裡 邀
○語出《維摩經所說經》
問文殊師利:「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文殊師利曰:「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文殊師利問維摩詰:「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維摩詰默然不應。文殊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何為【法門】?
言為世謂之法,眾聖所由謂之門。○何為【不二】?
我認為需先談【二諦論】:世間萬事萬物之現象者,屬世俗諦;甚深寂滅遠離一切戲論之出世間解脫境界部分,屬勝義諦。超越世俗諦,上升為勝義諦,此為【不二】。萬事萬物儘管在現象上有千差萬別,但從佛性上來看都是沒有分別的,只不過是因緣湊合罷了。它們都是虛無的,沒有相對,也沒有絕對。超越相對之差別,而入於絕對平等之境地者,略作入不二門。
(其實【不二】得此稱呼,更多的是便於傳播,實際上一旦使用語言進行闡釋,便已是一種局限。最好的詮釋方法,應是默然無言。)○關於【無二法門】的淺見
我們不能脫離充斥著二元對立的現象世界去妄談這個問題,修習人間的佛陀才能懂得佛法真意。
美醜,善惡,優劣,高低貴賤……這些二元對立的詞語定義了我們,組成了世俗世界。人們在這個大前提的基礎上,有了喜怒哀樂、貪嗔痴念,一切活動都基於大前提,但從未有人質疑過它。當佛法為你揭開世界的本質,否定這個大前提時,你便處於矛盾之中。你便明白,世事如不斷循環的圓,而你從圓中掙脫,在恆定的圓心處站定。隨著現象世界種種矛盾的出現,促使你理解現象世界的運作,理解你被定義的原因,你理解,只是不再參與。你有時把目光從事件中抽離出來,投向無垠天際,收回視線時便自然而然地淡了執念,多了慈悲。隨著靈魂的洗鍊,帶來越發深刻的懂得。相關回答:修儒釋道的人,是如何反觀自己內心的?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7294552/answer/105313286這個詞應該是出自維摩詰經吧,我初讀維摩詰經,就感覺智商被爆出銀河系了,維摩詰經的緣起就是維摩詰居士生病了,示意佛祖叫人來看望,佛祖連呼十大弟子,幾大菩薩,都紛紛表示已經當年在那那那講法被維摩詰居士訓了一頓,不能勝任,最終文殊菩薩去,帶領大家去維摩詰家,展開一段不二法門對機
大乘佛教的確是「不二法門」,因為大乘思想(印度的中觀、中國和日本的禪宗、中國的華嚴宗等)的核心就是對二元對立思維的批判和質疑。小乘佛教(東南亞的上座部佛教)把生死輪迴和涅槃寂滅當作兩樣完全不同的東西、把苦和解脫當成兩樣不同的東西。而大乘中觀提出的空性,從根本上指出一切二元對立的概念都不是現實中固有的。龍樹菩提的《中論》可謂大乘思想的開山之作,結尾的結論就是——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
為什麼這麼說?中觀思想中提出了二諦——世俗諦和勝義諦。就是說有兩層現實,一層是俗諦,就是我們日常通過語言和思維所體驗到的現實;另一層是真諦,就是所謂客觀存在的、最究竟的現實。中觀學認為,從勝義(究竟)的角度來說,一切現象都是沒有自性的(沒有獨立存在的、內在的本質),都是互相依存的。所以中觀提出的空性是指超越二元對立的虛空。但是,這種對現實進行的世俗/勝義(表象/本質,或主觀/客觀)的區分本身就是二元的,所以這種區分最終是不存在的,所以(從「究竟」的角度來看,)輪迴就是涅槃,出世就是入世,束縛就是解脫。沒有分別心
不二難道不是「唯一」的意思?
該吃吃,該喝的喝,多做善事,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不二就是打破二元對立,沒有分別吧,也就是空性,寂靜本性,矛盾的對立統一吧。
許多修行的法門的核心都是體會「不二」,達到一種和諧統一。比如:我就是他,他就是我;一切都是上師的展現;一切都是自性的流露;一切都是成佛的助緣;一切唯心造;緣起性空;本性清凈;本性不染;明空不二;悲空不二;寂靜本性;妄念與真心不二……
這些法門的妙處之一就是以一代多,通常那個「一」都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以一代多就能轉消極為積極。妙處之二就是能達到統一後,能減少思考,能解釋一切,達到心靜的狀態。修習這些法門得竅門就是建立刺激反應的連接,這些刺激反應的連接有許多是違背日常思維的,但是熟練之後,很強大的。這種強大的根基很深,是世界觀層次的。你相信什麼與什麼不二,並能經常體會體驗那種不二,你就能得到那種不二好處。當然體驗和相信是相互促進的。比如今天天氣炎熱,我相信冷熱不二,我在體會炎熱的同時能感受到炎熱的對立面,有一種清涼的感覺。當然這種不二的體會是自己在正常狀態下的切實體驗的。我說的冷熱不二是雕蟲小技,但是原理是一樣的,很好用,在生活中你也可以大膽地建立自己的刺激反應連接,但是要學會反思,或者以戒律為保障,否則很容易癲狂的。其實學習各種不二的法門在精不在多,多多向經典學習吧,不要把時光浪費在諸如冷熱不二的雕蟲小技上。農夫山泉的廣告怎麼說的……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說佛教是「不二法門」也是一個挺好的廣告語。私底下,我會說個笑話來解釋……佛教的「不二法門」,其實就是教你,怎麼樣能從一個「二貨」的國度里脫離的好辦法。或者也可以說……一個佛門裡的「二溜子」知道「不二法門」之後,能否成為不是『』二溜子」的「二溜子」?對吧,「二溜子」們?
原因只能自己去體會了。很多佛教徒都是在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穆斯林教堂轉過之後才皈依佛門。佛教是最慈悲最智慧的教法,也就是不二法門。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是愛,無私的大愛。
推薦閱讀:
※成為佛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巴哈伊教為什麼在伊朗被打壓?
※佛菩薩厲害還是自然規律厲害?
※十字軍東征詳細過程?
※學習巴哈伊或者成為一名巴哈伊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