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麼多中國人認定德國啤酒是世界上最好的啤酒?
德國的小麥啤酒確實做的好是事實,大部分中國人又喜歡喝麥香味濃IBU低的的啤酒,兩者剛好契合。另外種類啤酒譬如IPA,雖然有自己的特色,酒花味重和香,但是IBU高,相對應的受眾度也會大大降低。(馬德,石頭IPA簡直要喝哭我了)另外就是中國人的啤酒搭配習慣。大家喝個酒不就是度個樂嗎,不會像比如美國一樣去講究什麼類型啤酒的啤酒搭配什麼菜。剛好小麥啤酒有極其百搭,又相對便宜易得,買一打放家裡什麼時候喝,想怎麼喝都行。不像什麼三料四料這樣的重口味啤酒還要去考慮配什麼菜才能不會掩蓋住酒的特點。總而言之,當精釀圈子裡黑德啤都黑出感情的時候,為德啤正名還是很有必要的。
因為他們沒喝過比利時啤酒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說到啤酒,人們都會不自覺地就想到德國。
的確,德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生產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消費國。只有35萬平方公里土地面積的德國共有一千三百多家啤酒廠,生產的各式不同品牌和口味的啤酒高達五千多種。據統計,一個德國人(包括婦女和兒童)每年平均要喝掉138公升的啤酒。但是,從啤酒發展的歷史來看,啤酒的發源地並不在德國;德國啤酒的種類也只佔了世界啤酒總匯中的一小部分;甚至,世界上最好喝的,最有名的一些啤酒並不是德國生產的。那麼,德國為什麼會享譽著世界啤酒王國的桂冠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先要明確:什麼是啤酒?百科全書對啤酒的定義是這樣的:以麥芽﹑酒花﹑水為主要原料,經酵母發酵作用釀製而成的飽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的酒精飲料。從世界各地生產的啤酒中來看,為了豐富或改善啤酒的味道,很多種啤酒都或多或少地添加一些輔助原料,如水果,蜂蜜以及各種植物、香料等,我見過有添加香菜作為制酒輔料的啤酒。顯然,所有的添加物都會影響啤酒的固有口味。所以有些國家就規定了輔助原料的用量總合不能超過麥芽用量的比例。但是,嚴謹的德國人對啤酒製作過程中其他輔料的添加是零容忍的。並且把這規定作為啤酒生產廠家的一條不可突破的「紅線」,這就是1516年巴伐利亞公國的威廉四世大公頒布的《純凈啤酒法》:啤酒只能以大麥芽、啤酒花和水三種原料製作!這大概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部食品安全的法律。
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巴伐利亞公國的《純凈啤酒法》有一個重大的BUG,這就是法律中沒有提到酵母。沒有酵母如何發酵?我第一次看到《純凈啤酒法》時,首先想到的也是這個問題。其實,在500年前,限於對化學反應過程的認知,人們根本就不知道有「酵母」這個概念。中年以上年齡的北方人,或許還記得:我們小時候家裡發麵做饅頭,極少會用到酵母,每次做完饅頭都會留一塊面頭,作為下次發麵的引子。500年前德國的啤酒作坊,也是利用製作上一鍋啤酒後的殘渣作為下一鍋麥芽發酵的「引子」,他們只會認為那些就是麥芽的殘渣,根本不會認識到「引子」中含有了新的物質——酵母。人類利用酵母發酵的歷史很長,但認識酵母的概念,進行工業生產,也就是200多年。
但巴伐利亞《純凈啤酒法》的實行還是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啤酒貿易的摩擦:帝國中的其他公國生產的啤酒不能銷往巴伐利亞。這也引起了其他公國的非議。而巴伐利亞人喜歡的小麥啤酒和黑啤酒的生產算不算「違法」?這種技術性的問題也一直困擾著巴州人民。於是,當巴伐利亞公國的《純凈啤酒法》上升到德意志帝國的《德國純凈啤酒法》時,小麥,黑麥和酵母就進入了法典,成為《德國純凈啤酒法》的合法原料,但作為下發酵的lagers啤酒,很多精釀啤酒依然遵從嚴格的《純凈啤酒法》。
儘管《德國純凈啤酒法》已經對製作啤酒的原料有所放寬,但是在歐盟的框架下,該法律依然成為其他歐盟國家的啤酒進入德國市場的障礙。歐盟的其他國家對此多有非議。比利時,愛爾蘭,捷克等啤酒生產大國,都強烈要求德國取締《純凈啤酒法》。但德國堅決捍衛啤酒的純潔性。無奈,歐盟只能以傳統保護工藝為由,對德國的純凈啤酒網開一面。作為回報,德國也允許境內的啤酒廠生產非純凈啤酒,但必須銷往德國境外。今年,是巴伐利亞公國的《純凈啤酒法》頒布五百年的周年。五百年過去了,德國啤酒成為了純正啤酒的代名詞。德國人在啤酒製造商表現出來嚴謹,是德國啤酒享譽全球的根本所在。
有利就有弊,德國的《純凈啤酒法》也阻礙了啤酒在德國的多樣性的發展。所以,在世界啤酒總匯中,德國的啤酒種類只佔了很小的一部分。相比之下,沒有純凈啤酒法的束縛的比利時,在製作啤酒的輔料添加上,廣開思路,糖、水果、香料甚至咖啡、巧克力。。。紛繁的輔料添加和不同種類酵母的使用,造就了比利時啤酒的多樣性,味道從苦到甜,從酸到辣應有盡有,總有一款適合你。
而德國啤酒,講究的就是純正!
——————————
(歡迎關注藝游味境的頭條號「古往今來話德國」,企鵝號「藝游味境」。藝游味境創作團隊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我覺得和超市行為有關,最早在超市看到的進口深色啤酒就是德國的(或者印象最深的),第一次喝進口啤酒也是在超市買的德國啤酒(好吧!我自動把百威,嘉士伯之類歸入國產啤酒了),感覺完全顛覆了對國產啤酒的概念,所以當然認為全世界就德國啤酒最好喝。加上現在超市進口專區百分之60以上的艾丁格,瓦丁格,愛士堡,和專銷中國的德國啤酒(教士白/黑都很少見),所以大多不去酒吧的人第一口顛覆尿啤印象的啤酒就都是德國啤酒,時間長了也成了全民共識,,,,,,,,,以上都是主觀臆測,,,,,,,,下面說正經的,精釀啤酒賣太貴了,,,,,一般人哪裡捨得買,,,哈哈
可以大口啜飲無需仔細品味,來,這杯拉菲我幹了你隨意啊
比利時的bush 智美三帽 粉象 督威 舒佛 英國brewdog 的黑暗東京,hardcore punkipa 美帝的布魯克林 羅格都可以,一般喝比利時的沒錯,不要喝德國的,上帝離開了巴伐利亞啤酒工人
我在流通說幾個事情。華北地區一直被燕京啤酒控制,雪花想打入市場,雪花投放市場以後普遍反應不好喝,經過雪花的運作銷量上去了,說難喝人越來少。第二是哇哈哈格瓦斯和秋林格瓦斯,朋友開始只喝哇哈哈格瓦斯,我給他講完格瓦斯的歷史,說哇哈哈怎麼山寨秋林格瓦斯的,他變成秋林的粉絲了。第三個是前些年的事情,和朋友小A做好局,我拿幾瓶假五糧液酒,和朋友們一起喝,幾杯酒下肚小A說發現酒的口味不對,幾個朋友品了一下都說小A的嘴不對,這幾個也是經常喝五糧液的,這裡有幾個前提第一我經常拿酒給他們喝,第二我是這個行業的,他們對我信任。我拿這種假五糧液酒瓶是回收重新灌上五糧液旗下品牌尖庄系列。~~
再聊一個,本地的廠家白糖一直得不到大家認可,消費者就喜歡要北京產地的,認為北京好,其實都是從廣西拉來白糖回來灌裝的。我個人認為口感是馴化和培養,外加大多數人都是人云亦云。再說一句現在假貨比以前少很多,多數都是貼牌,大家就當假貨了,我說假五糧液的做法自打五糧液換瓶子早就不能有了。德國啤酒真的很難喝..連香港啤酒不如。
第一推薦是比利時和英國。第二推薦是香港貓頭鷹,還是比利時的味道。
反正我不喝大米釀的啤酒,也不喝糖水釀的啤酒!!!也許德國啤酒口味真不好喝,畢竟菠蘿啤酒、草莓啤酒比它好喝多了,如果為了好喝,直接喝香精不更好?裝逼就裝逼吧,我就想喝純正的啤酒而已。
德國啤酒分類比較多:小麥啤酒(Weizenbier) 液體較濃厚 喝上去口感潤滑;清啤酒(Pils)品質清冽 苦味重但多適宜多飲;黑啤酒(Altbier) 略甜 濃度也不太高;科什啤酒(Kouml;lsch) 清淡會喝的20多杯臉都不紅…總之 ,享有所謂純正啤酒的代名詞,德國啤酒以其獨有文化 釀造、很容易打入中國市場的。 口味需求上可以滿足更多的人。
jinlaiba.com/archives/4547.html希望可以幫到你
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比利時的酒一般度數高,價格貴,口味更豐富一些!
我買德國進口啤酒,只是因為比國產啤酒便宜……
歐洲啤酒的釀造方法和國內常見品牌的釀造方法完全不一樣,個人推薦也是比利時的精釀啤酒。品質就看麥芽濃度及酒精度2個指標了,越高越貴!
喝過國產啤酒再喝德國啤酒就知道,國產的淡的和水沒啥差別,不如喝水去。
因為聽那誰誰誰說的。
哈哈,我也覺得比利時的好喝
我喝過最好喝的啤酒是寮國的Beerlao。wiki上說使用當地香米釀造,酒花和酵母都是德國進口的。不是特懂,只是推薦。匿名了
德國人擅長商業忽悠中國有一大群人喜歡裝逼為了對自己不懂的東西表示了解就拿德國充逼格雙方正好對路德國汽車也是一樣和一群人哄搶LV包之類沒什麼區別大多數人沒有什麼嚴謹的態度 也沒有幾個人特意把每種啤酒都嘗一次
我愛吃熱乾麵,不過武漢本地熱乾麵我感覺也就那樣啤酒節與啤酒
首先要說的是並不是每個德國人都愛喝啤酒。啤酒這個其實是個地域黑的東西。沒錯,別看德國小,也地域黑。北邊的就覺得南邊都是土財主,農民出身,每天就是啤酒豬肘子,覺得自己喝葡萄酒就很高雅啊,其實喝醉了還不都那樣。南邊倒也不謙虛,我就是農民,我就是愛啤酒豬肘子。然後一到北邊就酸溜溜的說,哎呀,怎麼什麼好啤酒都沒有啊,這讓人家怎麼活啊!倒也不是說啤酒運不過去,而是口味大相徑庭,慕尼黑的啤酒到柏林不一定好賣,比如柏林著名的白啤酒(Berliner Weisse),釀製的過程中加入了乳酸菌,因此成品啤酒口味偏酸,喝之前要加入水果糖漿來中和酸味,所以端上來的柏林白啤酒通常並不是白色,而是紅色或者綠色,而且杯子也比較奇怪,還用吸管。所以這款娘啤......等等,我怎麼也成了地域黑。
而且南邊的人你們低調點能死啊,他們不光承認,還要開啤酒節,穿農民裝,擺流水席慶祝,大吃大喝一個月,也就是啤酒節,其實就是原來的慶豐節。啤酒節其實是整個拜仁州的一大特色,稍微上點規模的小鎮都有自己的啤酒節,但肯定是慕尼黑啤酒節名氣最大,規模最恢宏!從九月到十月,短短一個月,慕尼黑啤酒節平均要消耗670萬升啤酒和75萬隻烤雞。
跟七彩風車節一樣,這也是個坑遊客的所在,吃的喝的價格與平時相比都翻倍,所以本地人都不愛去,貴不說還特別擠,跟國慶節天安門看升旗一個陣仗。而且就算去,也是有講究的。據說這裡面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一般開幕後第一周是奧地利周,奧地利人約定第一周來啤酒節暢飲,奧地利人喝酒比較耿直,就是沖著喝醉來的,喝好了就出去把別人汽車翻過來。第二周是義大利周,是義大利人來風流快活的時候了,義大利人呢喝酒比較講情調,慢慢喝,慢慢玩,真喝醉了就找個地方躺著。這個地方喝酒一天是不分場次的,大家都是朝九晚二十四。
連巴伐利亞人自己都對啤酒節有點嫌棄,那正確的啤酒打開方式是什麼呢?這裡就要隆重介紹一種超市,飲料超市,這種超市只賣酒水,大部分都是啤酒,遍布德國各個村落。德國人可以不買菜,不買肉,但不買啤酒是絕對不行的。反正就是逢年過年來幾箱,燒烤野炊來幾箱,朋友聚會來幾箱,足球比賽來幾箱。
在家喝倒也不錯,但德國人廚藝天賦基本為零啊,在家喝基本就是麵包+啤酒,火腿腸+啤酒,啤酒是暢飲了,但一邊喝著一邊又想著另一個東西,啤酒伴侶,烤豬肘子。所以啤酒園就成了理想去處,這種地方基本都露天,也沒啥裝修,就是桌子椅子,但必須要能供應得上啤酒和肘子。豬肘子絕對是德國廚藝的巔峰之作,不是說它有多高,而是因為它的同類實在不堪。讓我們來看看德國廚藝界其它代表作品:德國咸麵包,那真是咸,上面都看得到一顆一顆的海鹽,非常普及的一種食品,在德國的地位僅次於中國的辣條;烤腸,就是一根火腿腸烤一烤抹點番茄醬,這道菜的精彩之處是可以選擇不同的醬;酸菜,就是泡白菜,特別酸爽,哎呀,孩他媽,趕緊遞張紙給我,口水流到鍵盤上了,完,重啟吧;土豆球,土豆泥他大哥,沒啥調料,好像有點咸,保證你吃過一次不想再吃第二次;烤雞,僅次於烤豬肘子的一道菜,除了雞和肘子的區別,基本都一樣。除了這些,德國菜還有......還有......一時想不起來了呢,大家自行百度吧,百度到半個都算我輸。
啤酒園固然好,但是苦在是個露天的,颳風減半,下雨全完。所以大大小小的酒吧就成了苦悶冬天的好去處。德國冬天真的是很長,10月直接干到來年4月底。德國人喝酒勸不勸酒呢?也勸,但是吃飯的時候不勸,酒吧里可就沒那麼客氣了。總結一點主要是因為酒吧沒吃的,喝酒省錢。你要是飯店勸酒,對方說,好,我吃一隻豬肘子,你喝一大杯酒,那你不虧大了,豬肘子多貴啊。酒吧就不一樣了,不喝,好,服務員,來,給他上一袋薯片。而且德國人吃飯不熱鬧,不好扯著嗓子勸酒,酒吧里音樂震耳欲聾,隨便推搡說笑,對方不喝,按住揍一頓都沒人發現,所以不喝還真不行。然後一晚上還不能老在一個地方喝,顯得很沒節制。所以8-10點場整倆,換場地,清點人數發現少一人,10-12點場整倆,再換場地,少倆人,12點到2點場,剩倆人,後面的事就都不記得了。
陣仗這麼大,德國人到底能不能喝?答案是很能喝。他們在沒有下酒菜的情況下就能發揮出100%的戰鬥力,在啤酒節上,基本一天下來平均都是十幾升。要是啤酒加燒烤那就沒完了,只要不下雨,能喝到燒烤的火滅或者啤酒喝乾為止。但德國人絕對不是全歐洲最能喝的。以前混德語班有一個波蘭大姐,屬於紋身穿環煙熏妝那種微哥特式風格。據大姐介紹,在波蘭,那就是周一喝到周五都不算完,我一聽這話就有點唬人的成分,很是不服,結果後來有一次班上小聚,大姐妥妥地成了2點場以後的人,而我在2點之前就趴下了,最後吐得不行,連末班車都沒趕上,在慕尼黑火車站睡了一宿,別說,車站還挺暖和。
那麼德國人酒品怎麼樣呢?這個估計是因人而異,很多時候酒只是借口。所以在德國,公交車上靜止喝啤酒,公交車司機真的會把車停在路邊,請你和你的啤酒一起滾下去!但有一個群體卻不受這個限制,去看足球比賽的球迷。他們基本兜里都會揣幾瓶啤酒,一般一出家門就開一瓶,一路邊喝邊唱,也挺累的。有時候覺得當個真球迷還挺不容易的,地鐵裡面,只要有人喊,1、2、3起,全車廂的球迷都得跟著唱,沒調不要緊,只要喊得臉紅脖子粗就是自家人。
青島人表示:「啥?」
其實我就想歪個樓來槽一下我父輩們對於青啤的執著。。。。評論的淡定。。地圖炮的不要。。都是友軍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跟別人比較,而美國人一般不喜歡比較。是文化原因還是因為中國資源少,大家要搶?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決定做一個好人?
※目前國產車技術含量最高最先進的是這輛嗎?
※為什麼中國人寧願同情流浪貓狗,也不相信流浪乞丐的真實性?
※為什麼中國人工作的時候不喜歡用電子郵件?或者說為什麼中國人不象外國人那樣喜歡用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