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的佛性和第八識阿賴耶識有何區別?


第八識阿賴耶識也叫如來藏,祂的體性就是心經中講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更多關於如來藏體性相關的講解,請參考張正圜老師講解的 23. 如來藏的體性


唯識宗認為,佛性有理佛性和行佛性。理佛性即真如,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行佛性即無漏種子。

阿賴耶識,是識,是有為法,其法性即真如。前七識也一樣,是有為法,法性是真如。


不執即大圓鏡智,執即阿賴耶識。名異而體同,情錯而用一。


佛性即是真如意,也就是一切諸法的真實相,了無自性可得,無生無滅。再者,佛性是遍一切一味相,比如虛空,在一切相中在,但在一切相中也不壞一切相。這一切相,也就包括了阿識。其實題主,可能是混淆了這兩個概念,阿識雖變現一切法,但本身依然仍是一法佛性是描述一切法的。一切法皆有佛性,一切法畢竟了無自性可得,此一切就包括了阿識。青青翠竹,無非般若,即是此意。

再說建立唯識的原因,不是說實有真實不變的八識可得。安立此八識,只因為諸聖者,已證離言法性,為了讓我們也能夠證得故,假立八識。若論最後,即是畢竟一切無自性可得。

解深密經中說:廣慧。若諸菩薩於內各別。如實不見阿陀那。不見阿陀那識。不見阿賴耶。不見阿賴耶識。不見積集不見心。不見眼色及眼識。不見耳聲及耳識。不見鼻香及鼻識。不見舌味及舌識。不見身觸及身識。不見意法及意識。是名勝義善巧菩薩。如來施設彼。為勝義善巧菩薩。廣慧。齊此名為於心意識一切秘密善巧菩薩。如來齊此施設彼。為於心意識一切秘密善巧菩薩。

所謂若執唯識實有,亦是法執。應知安立一切唯識,只為了讓我等眾生,能證二空,離言法性。

再及,有時我們說阿識是第八識,這是不嚴謹的。第八識若是染用即叫做阿識,若是凈用即叫無垢識,若說側重執持身根器方面,則叫阿陀那識,若論積集諸種,就叫做心等等。那為什麼,我人常說阿識?因為阿識變現一切雜染世間,亦變現一切煩惱,是我人流浪生死的根本。若是明白一切,但是內識所生,畢竟無心外之境,染種斷除,自然清凈道種現行,此時即是轉識成智,喚做無垢識。但要知道,無論清凈,雜染歸根到底,都是這個第八識在起作用。總之一切世間山河大地,種種一切萬法,都是內識所變。阿識如鏡子,不過美醜照什麼人,顯什麼形。人去形空,並無停留。一切染染,清凈亦如是,不過是第八識所變不同之相,若論根本,都是了無可得,若實證此,即是轉識成智。若仍執有識,那仍是凡夫。


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 這句經文是從心經引用的么?

如果是的話,原文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根據原文,這幾句是描述諸法的、而不是佛性(當然佛性不離諸法)。

佛性和阿賴耶的關係可以說佛性生阿賴耶,因阿賴耶而見(現)佛性。

ps:本處所說的生用法同六祖自性能生萬法,因此不用阿賴耶,隨便換一法都無所謂。比如說自性生狗子,因狗子而見自性,他們的含義是相同的。


譯文:眾生迷惑的時候,叫阿賴耶。如來覺悟的時候,叫如來藏。猶如金子被冶金師,打造成指環,指環扔進火爐裡面融化時外形毀壞,又變成金子。形成毀壞輾轉變化,但本體還是這一塊金子。形狀變化,本質沒有差別。如來藏心,也是這樣。只是隨貪染的緣分之時,迷惑叫阿賴耶。隨清凈緣分之時,覺悟叫如來藏。在根本的金子本質和枝末的外表形象之間,輾轉變化。唯一是這一顆心。畢竟沒有差別。

原文:《宗鏡錄》:

眾生迷故。成阿賴耶。如來悟故。成如來藏。如金隨工匠緣成時。展作指鐶。如指鐶隨爐火緣壞時。卻復為金。成壞展轉。但是一金。更無差別。如來藏心。亦復如是。但隨染緣之時。迷作阿賴耶。隨凈緣之時。悟成如來藏。本末展轉。唯是一心。畢竟無別。


佛性是心識清凈的「功能」,阿賴耶識是心識染污的功能;斷掉了人我執和法我執之後的心識功能就是佛性,也叫如來藏智

比如說我們現在是凡夫,凡夫所有的心識就是阿賴耶識,這個阿賴耶識是一個功能(而不是靈魂、本體),什麼功能呢?染污的功能,什麼叫染污的功能?就是能夠產生煩惱,造作善惡業力的功能

等我們不斷修行,斷掉了人我執和法我執(煩惱障和所知障)後剩下的那個清凈的「功能」就是佛性

什麼是清靜的功能呢?就是毫無煩惱的、認識一切事物本質的、非作意的、不落於任何緣起的偉大功能

需要注意一點的是佛性並不是一個「本體」,而是一個「功能」『不要把佛性理解為萬物的本源、本體;那樣就變成有我論了

謝邀


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說的不是佛性,而是如來藏。阿賴耶識也是如來藏,是染污種子還比較多的時候的如來藏。真如也是如來藏,是佛地一切種子究竟清凈的如來藏也叫無垢識。

真如=如來藏=阿賴耶識≠佛性

真如是本體,佛性是作用。譬如燈與光—真如是燈,佛性是光。光從燈而生,但光不是燈;如果說「光就是燈」,那就錯了。燈能產生光,但燈不是光,如果講「燈是光」,那也錯了。

同理,真如具備佛性作用,但真如不是佛性;佛性雖從真如來,但佛性不是真如,佛性與真如非一非異。

真如與佛性之辨

南無本師釋迦佛

南無十方一切佛

南無放光如來藏

南無大乘勝義僧


一切存在=主觀個體(見分、名、精神)+客觀事物(相分、色、物質)=阿賴耶識——這是在染的部分。

不離當處,一念清凈,了悟實相——轉染為凈,一切現象的存在即是佛性,不一不二。

這是凈阿賴耶識,也可以叫自性,實相,真如。

每個眾生好像都擁有不同的阿賴耶識,事實上眾生的阿賴耶識只有一個。為什麼呢?

因為世界就擺在那裡,我們能「認識、接觸、累積」到的那部分,就是每個人各自的阿賴耶識。

他含藏著我們輪迴中無數生命的一切信息——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包括一切眾生的。

眾生共同的阿賴耶識如網路,我們個體的阿賴耶識如我們在網路上的身份。理論上我們有網線連接就可以獲取網路上的所有信息,事實上,我們能獲取的,卻僅僅是我們想知道的、能知道的那一部分。(業力的承載與運轉也是同樣的道理)

像佛陀這樣的聖者,則基本可以完全讀取到整個阿賴耶識的內容,我們可以把他想像成世界上最出色的黑客,沒有攔得住他的防火牆,因為「他」已經與網路合為一體了。而不是像我們一樣有著主客體的區別與障礙。

成佛是,成為福德與智慧都圓滿的人。還有一種是,見到自己佛性的人。

註:1,以上是在QQ群里的聊天記錄整理而成。僅供參考。

2,與經典可能有一定出入。當以經典為準。

以下參考內容:

實則唯識家在談到阿賴耶識的功能並不止此。內而根身器界,外而山河大地乃至銀河系 統,擴大到無量無邊的世界都是阿賴耶識所變。這就有點玄了!玄嗎?其實也不玄!比如同一個環境,為什麼各人的感受不同呢?同是南方人,浙江、江蘇人吃辣椒就不習慣,而四川人,湖南人則絕大多數非吃辣椒不可。一樣的辣椒,他吃了很香,你吃著難受!這就說明各人的阿賴耶識所變的環境並不一樣。所以,在唯識家看來,無量的世界——你的世界跟我的世界和他的世界等等 看著似乎是在一塊,實際上各是各的,這就是唯識的道理!一句話即「心外無境」,所以稱為唯識。

——賈題韜《論開悟》。

問:那麼,「見精明元」與「妙明真心」,差別在哪裡呢?

答:就差別在更深一層的無明習氣:「認知」。「見精明元」,或者說「見性」,雖然是「見之本性」,卻並非心之本性」,它只是「心之功能」。而它卻把自己當做了主人(它其實也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的「見分」),把自己「認知」成為了「能見」的主人;而把所有的境界,都「認知」成為了「所見」的客人。於是,本來一如的「妙明真心」當中,被這個虛妄的「認知」創造出了「能見」的我」,和「所見」的「境界」;顛倒的生死輪迴,也由此而發生。這個虛妄的「認知」,就是無明錯認,就是無明。

當開悟「見精明元」的修行人,通過學修大乘了義經論,用般若智慧,把虛妄的「認知」打破了以後,那時,他自然也就會開悟「妙明真心」。其後呢,「第二月」已不復存在,「見性」與「心性」無二無別,「見精明元」與「妙明真心」無二無別。

——超然法師講解《楞嚴經》


前者說的是圓成實性

後者說的是依他起性

區別老大了


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不是僅僅在說佛心,也在說眾生心,菩薩心,在說種種心。在說真心與妄心的合和運作。例如真心本來清凈卻又含藏了第七識染汚的種子,所以不垢不凈。

眾生的阿賴耶識也就是第八識如來藏與佛固然同樣自性清凈,但是佛心第八識已經斷盡了煩惱障的一切習氣種子隨眠,如來藏中只有清凈的無漏性種子,已經把阿賴耶識轉依為佛地真如了。主要內容源自《心經宗通》


舉個例子。

一碗牛奶,叫阿賴耶。

拿一張不能透過牛奶分子(有牛奶分子嗎?)的濾膜,一遍遍過濾,過濾之後,得到的清水,叫庵摩羅

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的,就是這個庵摩羅。

你也可以在牛奶中滴入墨水、顏料、等等,只要一遍遍用濾網過濾,濾到最後,把後來加進去的染污的東西都濾掉,得到的還是庵摩羅。

混在一起的液體,從它染污的方面說,叫阿賴耶

如果不談它的染污與否,只說有這麼個東西,就叫阿陀那

如果強調它是很多東西混合聚集在一起,就叫

如果強調它有令肉體不壞的作用,就叫所知依

唯識學上講沒有別的,只有識。如果強調這個東西和別的識的區別,就叫第八識

如果強調它是萬法的依止,就叫種子識

如果強調它能生出將來的果報,是一切業的依止,就叫異熟識

名字的不同,只是側重強調它不同的身份,還是一個東西。

不過,佛性不是阿賴耶。阿賴耶是染污的,佛性是清凈的。佛是沒有阿賴耶識的:

因地 果地

凡夫 佛

阿賴耶識 大圓鏡智

是如上的關係。


【念佛不垢不凈】 

  《心經》說「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說的是諸法本來體性,超絕生滅、垢凈、增減等一切對立之外。修行者若契證此,則超然物外,不受繫纍,證大涅槃。可是凡夫對立性的思維,對此境很難理解,故經引空為喻。

  空,無為,非造作。既不能使之生,也不能使之滅;既不能使之垢,也不能使之凈;既不能使之增,也不能使之減。掘地一尺,現一尺之空,然空並沒有增加;壘牆一方,塞一方之隙,但空也未減少。大氣污染,但空還是空,並不受其染;空氣清凈,空也沒有更加清凈。

  空,超越具體物相之外,而一切物相無不當體即空,故說「諸法空相」。聖道門的修行者,以證悟諸法空相為目的,然而這是難行道。念佛行者,雖不解空理,愚蒙念佛,自然契證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故是易行道、橫超法。

  一句名號,無量光壽,法爾如是,故不生不滅。聖者稱之,不能令名號功德有所增;凡夫稱之,名號功德同樣圓滿無所減。無論如何想用清凈心念而念之,也不可能使名號本身更加清凈;即使罪業垢染心念而念之,名號也不受凡心所染,非僅不受凡心所染,亦因常念佛故,凡心自然清凈。

故此念佛功德,不垢不凈;不垢不凈,故是真凈。真凈故,非僅不受垢,同樣不受凈,以其超絕垢凈之故,如空。

《往生論注》贊為「阿彌陀如來至德名號」、「阿彌陀如來至極無生清凈寶珠名號」、「阿彌陀如來方便莊嚴真實清凈無量功德名號」。

  既知此義,則雖念佛而慮「我心不凈,恐不得往生」之念,甚為無義也!又,喜於「我心清凈,故往生一定」之思,甚為無義也!


如來藏和阿賴耶,是大乘佛教在部派佛教基礎上發展而來,故如來藏和阿賴耶只是針對輪迴而言,是一種法們。如來藏和阿賴耶,不是實體。

漢地佛教的【真常唯心系】就是【真心】概念,說啥攝取萬法、凈心,性相一如無二、本覺,說來說去,還是漢地佛教【真心】二字。漢地佛教【真心】是一切法的基礎。【真心】二字,為何對漢人有那麼大的引力?漢人為何對緣起性空,本能的討厭,還是漢人的阿賴耶識在起功用。

華嚴天台是很美妙,邏輯基礎不是佛祖的,而是儒家孔聖人的禮法而已。

真心二字,就是認為有一個實體。真心,本是漢地佛教的核心概念。心識只是功能,佛祖言寂靜涅槃,不再後有。就是涅槃以後輪迴止息,自然心識止息,何來真心?真心二字,本就是非佛說。


佛性是指真如無為或者涅槃,屬於共性,或者無為法,而阿賴耶是八地菩薩以前的第八識,是有為法,也就是說阿賴耶是變化的,而佛性是不變的。佛的三身裡面,法身佛,是指佛性,也就叫自性身,它不屬於哪個識,而是所有識都不離它,而報身佛是和第八識相應的,因為佛的第八識是大圓鏡智,所以以此對應的肉身俱足無限功德以及各種好相


無極而太極,太極而無極。

太極動則生陽,靜則生陰;動極則靜,靜極而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

兄弟八個一人痴,猶有一個最伶俐。五個門前做買賣,一個家中作主依。

伶俐者,即第六意識也。此識為五賊之主司,乃輪迴之種子。三界凡夫無一人不遭此沉溺。故《圓覺經》云:先斷無始輪迴根本者,斷此意識也。痴者,指第七傳送識而言。主依者,即第八阿賴耶識是也。此識謂之總報,主投胎時是他先來,捨身時是他後去,故曰去後來先作主公。

境屬風即五識,六識屬波,七識屬浪,八識屬心海,九識屬湛性。

-------------------------------------------

眼耳鼻舌身,此為前五識。五個門前做買賣。前五識,與外界相接,屬風。

意識,此為第六識,猶有一個最伶俐。六識,屬波,被前五識的風吹起——人心好靜而欲牽之。

末那識,此為第七識傳送識,是自我的根本,永遠把前五識接受的東西,通過第六識的加工之後,送到第八識。

阿賴耶識,此為第八識,一個家中作主依。八識屬心海,所有波浪皆從海中起。

阿摩羅識,第九識。此為第八識的凈體,屬無極,屬湛性。

佛教唯識,和道家太極理論基本一致,側重點不同。可以看太極圖,如何從無極演化成為萬物。


海水與海水波浪的關係。


第八識並非藏識 藏識可以作為正智正定理解

先說什麼是第八識

若復彼真識 種種不實諸虛妄滅 則一切根識滅

如何根識滅 相續所因滅 則相續滅 所從滅 及所緣滅 則相續滅

如何是相續作用的因緣 依者謂無始妄想熏 緣者謂自心見等識境妄想

這裡看滅掉思維分別的意識 沒有分別意識不等於不做思維 分別只是真識轉相的第八阿賴耶識的中間的作用

第八識的種種性質 1生住異滅 2相續作用有如川流不息 謂流注 3 發生輾轉變化的現象 謂相 4 有三相 轉相 業相 真相 5 亦分三種體面(這裡是個比喻)現識 分別事識 真識

真識 指如來藏 現識 指對境所顯的現量識 分別事實亦是產生現識轉相的因 亦是從現量境的所緣

現識可以概括為第八識 但與分別事識亦是互為因果 由此看 第八識解釋起來是很複雜的 不能單獨去看 亦不能當作實體去分析

並不是按照12345678這樣順序 或者倒過來 逐次發生種種識的作用 而是當你看 聽 想 已經同時發生無窮無盡的識的作用了 亦是種下輾轉發生的種子 亦是種下天上人間地獄的果報

不生不滅 不增不減 不垢不凈的佛性 這裡可以用真識 真相去理解

佛經講泥團微塵 非異非不異 金具莊嚴 亦復如是

泥團本質相同 但現象有差別 金子與器具 原來性能不失去 但性質作用卻不同 用來解釋佛性 第八識 轉相 業相 第七識 四大合和 生滅現象等等這個譬喻是常用的


這是用來描述空性的,不是佛性!

來回答的人都不讀佛經嗎???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空性:自然而然之性,本始無意義之性,用來塑造空觀,成就無生法忍。屬於方法論。

佛性:覺悟之性,類似於學習能力思考能力領悟能力,包括生理心理。屬於可開發出的能力。

阿賴耶識:宇宙意識層面的資料庫。

阿賴耶識相當於電影電視劇歷史書報紙,但是是否看得懂~是否能從中理出頭緒~然後平靜地不再留戀的能力之性,就是佛性,而要想具備這種能力,則是從理解空性生成空觀開始起步。

這就是區別,很好理解是吧。

不過,把空性的地位提得太高,比如題主這類,分不清空性佛性,甚至把空性當成佛性,這並不是佛教的態度,而是六師外道之一流進來的:

那個導師叫做,富蘭那迦葉。

其人起邪見。謂一切法斷滅。無君臣父子忠孝之道。名為色空外道。以色破欲界有。以空破色界有。謂空為至極故也。

他們認為空是至極——這和題主的錯誤認知是一樣的。


阿賴耶識(染凈)-----如來藏(空,不空)--------佛性(真如)


推薦閱讀:

日常如何持誦准提咒,請教各位了,先謝過。?
佛教為什麼宣揚「戒色」?
王陽明到底「悟道」沒有?大家如何看待《傳習錄》里的這段話?
有漏善法對於成佛的意義?
佛法往生問題?

TAG:佛教 | 佛學 | 佛法 | | 唯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