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為何在邏輯思維上推薦凱文.凱利(Kevin Kelly )的《必然》,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什麼?
羅振宇為何在邏輯思維上推薦凱文.凱利(Kevin Kelly )的新書《必然》,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什麼,如何解讀?
最近深受碳9的輸出帶動吸收內化的氛圍影響,打算以讀書筆記的形式輸出一些讀過的好書,以達到幫助自己吸收知識的目的,順便漲點粉。
KK的《必然》拿到後,就一口氣讀完了,主要感覺就是並沒有失控那麼震撼,很多關於未來的預測都其實是人盡皆知了。而且KK的寫作風格依然是失控那個調調,必須靜下心仔細邊讀邊思考,才能領會。這本書結合《羅輯思維》的社群進行預售,幾天賣掉10萬冊,讓人深感先有粉絲再有圖書的定製化時代快到來了。回到讀書筆記。
我們都在不同場合聽過熱力學第二定律中的熵增,熵代表事物中的無序度,事物都在緩慢的變得無序。需要靠外界的能量和秩序來維持,事物努力抗拒熵增的力量帶來了進化。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就是一個app你玩幾天就覺得沒意思了,它的用戶也在不斷流逝,也就不再有新的內容產生,這就叫熵增。而解決的辦法就是要靠產品升級和運營手段不斷的引入新的用戶新的內容,讓app的內部生態保持有序。這種不斷升級的過程用生物的角度看其實就是進化。而進化總是不會停歇的,新的科技帶來了新的問題,你需要發明出更新的東西去解決這些問題。這個過程就是本章的題目,形成。
我們也許會抱怨,這種不斷的升級會逼著我們不斷學習,不斷的變成菜鳥。然而從造物者的視角看,正是這種熵增的趨勢逼迫著事物不斷進步,我們人類能從食物鏈脫穎而出並不斷幫助社會演化到更高級的形態,也是源於這種力量。
然而形成是一個極其緩慢的過程,很難被察覺。就如同你盯著一片雲,你可能感覺不到它在動,但是如果你用手機錄下來,再去回放你就可以看到這種演變。人類往往因為看不到未來所以選擇不去相信,想想現在的獨角獸企業,但是回到5年前,你也許完全不會相信。所以要始終相信我們正在形成的過程中,過去的30年為我們的形成提供了巨大的基礎,未來還有很多偉大的事物還沒發明出來,2016年雖然已經獨角獸林立,但依然是一片創業的處女地。
形成放在第一章是為了給後面的章節打伏筆,讓人看到希望,願意去了解未來可能的趨勢。而「2016年是最佳的創業時機」更像是KK為中國粉絲定製的一句雞湯,所以在第一章我就想提醒讀我文章的朋友們,讀所有的章節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
我們下一章見。
作者:張萌 紛享圈創始人(xiaotianfotos)歡迎愛讀書的人勾搭推薦原因:那時是獨家銷售,全球首發。不過即便沒有銷售權,本書也會在羅振宇的推薦之列,推薦力度不會小多少。羅振宇推崇凱文凱利不是一天兩天,正因為推崇,所以才想搞獨家銷售權嗎,知道有賺頭。
核心觀點:「必然」兩個字就能很好概括,實際就是說「趨勢」,這和KK之前作品思想是一脈相承的。更直白的,是雷軍說的那句,找風口。風口是存在的,《必然》一書是總結了以前的風口,並告知如何找之後的風口。
不過可能是我理解能力差(加不知天高天厚),我覺得KK所做的事更多是總結,對之前發生現象的歸納總結——透過現象看本質。當然,這已經很了不起,而且說得那麼深刻。不過預測未來,我覺得沒說得多遠,是很自然的發展啊,根據當下的情景,之後幾年,十年,那個情況的確會發生啊。或許落回來,也是為何中文名為「必然」的原因吧。作者這本書應該可以說是一本針對科技給人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及如何使生產力提升,如何使效率提升。每張的主題應該可以理解成不同的12種可以被觀察到的現象。作者正是通過對現象的剖析以及加入自己的認識對未來的科技的某種偏向性做了預測。就像那句話:優步、Airbnb、快的不一定存在,但共享經濟肯定存在。企業在大環境下就像風口的豬,能不能飛起來自己說的不一定算。
我們知道創新的擴散是有其規律是:
①、創新者:2.5%②、早期使用者:13.5%③、早期大眾:34%④、晚期大眾:34%⑤、落伍者:16%。大部分產品在佔領市場15%前已經死掉了,也就沒有機會讓身為大眾的我們接觸到了。能不能成為英雄,那是時代說的算的。這就讓我想起了一句話,不一起站在起跑線上的runner,那可只是連成為第三名的機會也沒有。我們處在這個時代,能做的其實也就是往這些方向靠攏。
*****************************************************************************************************
序言
科技在本質上的偏好性,使得我們通過其物理或數學原理來預測未來它可能是什麼樣的。特定技術流程傾向特定產出。
一樣新東西比如微博或推特,可能要花上5-10年的時間來建立起我們對他用途的共識。新東西出現,舊東西消失,職業也消失,在面臨不確定時人們就想回到原位。強烈抵制新科技。但違背生產力的發展,因此科技發展是大勢。我們既然無法逃避,則主動參與才是上策。傾聽偏好,遵循基本趨勢,得益。科學流程是最偉大分明,就好比思維方式是一個人比別人更能先一步的原因,掌握這種不斷能持續改進和改變的流程比發明任何產品都強。即流程完勝產品。產品將邊為服務和流程。未來30年,下述力量凸顯:形成becoming,知化cognifying,流動flowing,屏讀screening,使用accessing,共享sharing,過濾filtering,重混remixing,互動interacting,追蹤tracking,提問questioning,開始beginning。
第一章 形成becoming
作者在這裡講的其實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是逐步式形成的而不是一步到位的。萬事萬物需要額外能量和秩序維持自身。生命在於維持。意味著投入,需要我們的照料。數字產品更新換代,讓人必須進行必要的維護,並且使我們更加依賴設備。機器也在改變中,改變功能,正在形成一種東西,一種類似生命的存在。科技生命無盡的升級,迭代加快。使得使用它們的我們不斷需要學習如何去使用它。我們的成長似乎是隨著機器的成長而成長的。隨著新事物的發明,給我們帶來了新慾望,新需求。
烏托邦不可能存在,因為裡面沒有問題,也意味著也不存在機遇,沒有機遇也就沒有發展。反烏托邦不可持續,災難會引發混亂,但是系統馬上會組織起來進行應對。最終歸宿是進托邦,這是種在進化不斷迭代,不斷變化往更適應性的方向進化的社會。今天問題來源過去技術解決方案,解決之道又會給明天留下隱患。真正利益便是在問題與解決的過程中累積起來的。我們也可以認為是成長。我們現有的思維困住了我們 我們以現有的視角來看新事物必定會曲解。我們沒法預測到底會發生什麼,但是知道自己的現有觀念往往是阻礙進一步發展的桎梏。所以思維方式要跟著時代變,去了解些最前沿的事物。以及事物發展的內部規律。並且知道新的規律有可能被更新的規律顛覆。這就好比你求證定理,肯定是要用事實去推翻的,但凡能被推翻的視為需要增加約束條件才能適用,越是不能被廣泛事實推翻的定理那才能成為定理,但不能是那種么有什麼內容,空話在那裡怎麼聽都對的話。所以當我們抽象了內容以後,會發現其實很多東西不能以現有角度來對它做未來的評判,而且未來會怎麼樣,能變得怎麼樣沒人知道。但是人們知道不試是連機會都沒得,也只有試過以後才知道是好是壞,這是最差解中的最優解,因為至少你知道了過程會遇到什麼。走錯哪些路。面對世界的不確定性,塔勒布的方法是採用杠鈴原理,在虧損有限的情況下不斷去嘗試。因為你無法預知未來,那你也只不過是一個手上拿著長竹竿的過河者,走一步抵一下,走下一步前戳一下,看看下一步路到底怎麼走,戳的地方到底是不是一個礁石或是一個陷阱。這是最傻最笨的等概率測試法,但同樣是最聰明的,因為你能提前知道你可能會知道什麼,對你的成本付出有了最直管的了解,方便作為一個評判依據。作者認為現在存在一種流程的進化模式,問題創造機遇,機遇使得新東西產生,新東西在演化過程中不斷吸收舊有的東西,在新的東西中產生了新的規則。好比內容,原本是由專家生產的,而現在變為普通人也在產生內容,這變化都是因為科技的發達,使得准入門檻在降低。
網路就像是存在在我們三維空間中可觸及的第四維,引入了時間的維度,使得我們能在此時此刻訪問或者提取我們在上一分鐘保留的東西。這好像我們人類能有了操控時間的能力。這是神才存在的能力,我們也具備了。我們的在線訪問等功能使得我們在這個維度訪問上一個維度做過的事情。要知道,人類文明的延續和傳承就是建立在對知識實體化的累積上的,當我們的能力引入時間維度,我們就堪比神靈,我堅信我們現在對時間的應用還是只掌握了點皮毛,如何在時間維度上更有前瞻性我認為就是全身心投入對時間維度的利用上,通過不斷對自己實踐的總結來體會。第二章 知化cognifying
作者認為技術進步使得我們的工具越來越聰明好用,生產力提升,將我們解放出來從事更高創新更高價值的事了。把遲鈍的變聰明是更富有成效的,可以通過植入智能的方式將效率提高到全新水平。而人工智慧能學習,把舊有學習到的應用到新東西上。未來人工智慧更像亞馬遜的網路服務。會強化我們認知能力,未來我們現在認為不可能的事物會隨各種原理/現象的知化而變成可以用另外一種技術/方式來代替。其結果是更快速也更小巧更方便。因為存在廉價的並行運算GPU,因此,可以仿人類的大腦思考模式建立一個電子神經網路。人工智慧突破的原因是我們有上千萬億次對它進行的訓練,我們每一次點擊鍵盤都是對它的訓練。但是我們需要的並不是人工智慧而是智慧。對於我們來說人工智慧更類似一種自動化,但是人一旦不進行干預就達不到人類想要的結果,但智慧能。智慧的背後代表著一種思維,人類之所以能在歷史中走到這一步,是因為我們的心智和思維能幫我們解決很多種類的問題,比如說,我們不擅長統計,因此設計出了各種智能設備用不同思考幫助我們。在這個緊密聯繫的世界裡,不一樣的思維是創新和財富的來源。這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好比喬布斯的那句think different,探索新的思考方法是我們脫離本身桎梏的唯一途徑。自動化實現後機器代替了作業的動物,淘汰了大多數人工作,這些人找到了新工作。在一步步的被取代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尋找自身的定位。作者把工作分為四大類:1.人能從事,但機器能幹的更好——自動織布機。2.人不能幹,但機器能做的——找到上海某市場雞蛋價格。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是把我們做不了的事情交給機器。3.人類想從事卻還不知道是什麼的工作——自動化的進步創造的新崗位,APP開發,電影調色師。4.只有人能從事的工作——不停的給機器人安排任務,達到共生關係,更好的利用機器。在機器的幫助下,構想更有意義的新工作。第三章 流動flowing
作者認為互聯網的便捷和複製的不可逆使我們未來向「原生性」這類8不是單靠複製就能的得到的價值轉變。互聯網是世界上最大的複印機,拷貝一切。我們已經經歷了第一階段:新媒介初級階段,模仿它所取代的媒介,任務往往以批量處理模式完成。第二階段:引入網路組織原則,基本單位是頁面而不是文件,所有頁面分布在連接起來的網路中。這個階段任務期待所有事能在當天完成,從批量處理跳到了日清日畢模式。而我們正在進入第三階段:頁面和瀏覽器不再重要,最基本的單位是流和信息流。任務處理變為了實時模式,給別人發消息期望立刻得到回復。這個階段里基本單位變成了流、標籤、雲端。
經濟學有條不滅的定理:一旦某樣事物變得免費,變得無所不在,那麼它的經濟地位會突然反轉。常見的事物到處都是,當人們見到事物泛濫以後就追求更新更有價值的東西,那就是稀缺。不可複製的東西同樣也具備這稀缺的屬性。比如說一個人的經歷,信任。作者認為可以通過問一個簡單問題就能發現這些價值:為毛人會為能免費得到的東西付費?本來能得到免費物的人,他們買到的到底是什麼?作者提出了「原生性」的概念,是指因實際進行的特定交易而生的:1.即時性:發布第一時間得到,比如去電影院看電影那就為即時性的體驗而付費的行為。2.個性化,可以交互,是對時間的消費3.解釋性:軟體免費下,說明書收費4.可靠性5.獲取權:簡單獲取的便利,免去維護的義務6.實體化:現場看show7.可贊助:愛好者與愛慕/欣賞對象建立的聯繫
8.可尋性:買的不是複製品,是找到想要物品的能力因為流動性給原來的東西帶來了新的機會,釋放了新的創造力。人人都在創造,人人都有手機都在拍攝照片。流動使得固定的東西流動,然後變得免費並且無所不在,可以隨處與人分享,開放並且有新的變化。
第四章 屏讀screening
作者認為我們未來的生活屏幕將佔用我們注意力的全部,背後可能是知識組織的形式與渠道發生了改變。但無論如何都在向更普及更便捷更效率演化。原本是通過書籍的閱讀方式,現今是通過一塊屏幕的方式開展閱讀。人們獲得知識的渠道發生了改變,隨著使用的頻率的增加,可得性也在增加,分享性也在增加,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並且門檻越降越低。隨內容越來越多,會形成作者提出的萬能的圖書館。我覺得有個問題是現在要解答的,隨著知識的便捷性和可得性的增加,那麼舉手投足能夠獲得的知識將充爆掉我們的大腦,我們的新皮層根本無法處理這麼恐怖龐大的信息。假使這一天真的來臨,那麼我們肯定需要更具有篩選性的功能,來幫助我們得到我們想要的知識。我覺得我們缺少的不是怎麼做,而是做什麼的問題。我想做的是能賺到錢,並且不那麼累。那麼辦法就是學會學習,像經濟學一樣,能總結並且提煉出關鍵性並且有指導性的原則。
第五章 使用accessing
作者認為所有權不再看中,使用將佔據主導,這是健全的基礎上的更有效的使用。是的過去統攬統包的模式變化成更個性化的模式。對事物的佔有不再像從前那樣重要,使用開拓新經濟。產品會鼓勵所有權,服務會鼓勵使用權。按需使用的即時性。傳統租賃業的是實物為主,那麼在租賃的過程中就是零和的博弈,而電子/服務的則不同,它可以無限複製。第六章 共享sharing
對一個東西的借出能給擁有者帶來更多好處時,當體量夠大,這就成為了一種經濟,能將閑置物利用起來。共享使得去中心化的力量能產生變革,這是作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快速廉價且不為人所控制。第七章 過濾filtering
作者認為通過強大的搜索和計算技術能實現一種對人類偏好的計算,並根據偏好來由選擇性的給人類呈現他們想要看到。通過守門人如權威父母牧師老師、媒介、管理者、品牌、政府、文化環境、自身、朋友來過濾。現今則有推薦等搜索引擎來解決問題。那麼過濾下來的是什麼東西呢?是需要的,是有價值的,是好的。唯一還在增加支出的則是人類的體驗。未完猜測1
kk 最近的經濟狀態堪憂...猜測2
kk 怕大家看不懂失控,寫一本入門書籍發展新用戶...初入職場時,理想一直想做PM,創作出牛X的產品。那時,張小龍好火,知乎上傳,張小龍極力推薦《失控》,說誰看完就可以進微信,雖然買了,最後也不了了之。看不下去。後來,在知乎上又看到,張小龍推薦《渴望之書》,去年春晚,微信紅包的一個404頁面就是出自《渴望之書》,買了,看了35%,後來又不了了之。現在想想,可能我真不是太有文學細菌的人。
萬萬沒想到,寫出《失控》這麼晦澀的書的KK,最近又寫了一本書,《必然》,剛入手,就覺得,哇塞!!!是我的菜,邊看邊開腦洞。
1.「我們正處於一個不斷變化的時代,不斷變化不僅僅意味著事物會變得不一樣,它也意味著流程,變化的引擎,比產品更重要。在過去兩百年里,我們最偉大的發明恰恰是科學流程其自身,而非某個特定的工具或者玩意兒。一旦我們發明了科學的方法,我們就能立即創造出數以千計的神奇事物。」
thinking在這個時代,雖然有許多人超越了他們的階級,但更多的人是被培養的。在騰訊,就是可以學到怎麼做一個優秀的產品,能被大家喜愛的產品。只要經歷了合理的產品生產環節,每個產品上線都是爆款。在看《騰訊方法》時,講到做天天消除的團隊,其實原來是騰訊上海的一個超級渣渣的團隊,不過他們以前曾經做過移動端的產品,所以被選中了。騰訊請來了專門的組織轉型專家,改造了這個團隊,把他們一部分人從上海都搞到深圳去了。有一部分人還留在了上海。一起完成兩個任務。最後,在深圳的那部分團隊一級棒,按時按量完成了任務,而在上海的團隊,卻還是很渣。量沒完成,質也渣,其實他們原本是一批人。在能力上幾乎沒有差別。但是接受了不一樣的訓練流程,結果卻是不一樣的。科學的流程對於打造一個成功的產品,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產品會變成流程和服務。"鞋子同樣不再會是成品,而會變成塑造我們雙腳的無盡流程。即便是一次性的鞋子, 都會成為服務,不再會是產品。」
thinking如果將汽車考慮為成品,他其實被改造的可能已經不大,但如果汽車是一種實現從這個目的地到那個目的地的服務呢,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他可以不斷的升級,沒有止境。他可以有許多的增值。比如,明星幫你開車,比如,醫生幫你開車的同時和你聊天,比如拼車,用研人員可以同時完成社會調研。將會有很多很多可能。當衣服也不是成品了,而是一種穿什麼的服務,就會有專人,幫你按風格,按場景,按照你希望穿衣服之後達到的溫度來訂製。現在不就有這樣的APP嗎,每種類型的衣服代表一個溫度,你慢慢穿,最後就到37度了。如果有一天保險不再是一張保單了呢,而是幫你覆蓋人生很多可能的一種服務。就像現在醫療保險附加的挂號服務,就像泰康養老的房子,它其實是為你的生存提供的一種服務。當你需要的時候,告訴你,你該喝什麼樣的水,怎麼護理你的疾病,給得這種病的人建立一個病友之家。而不是像現在,只是一種理財的工具。
3."當一個公司像亞馬遜、谷歌、eBay、臉譜網以及大部分大型平台那樣,通過公共API將其部分資料庫開放給用戶和其他初創公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新的層面上鼓勵用戶參與了。運用這些能力的人們將不再是公司的顧客,而會為公司分擔開發、銷售、研發和市場的工作。」
thinking在互聯網之前,沒有人會猜測互聯網會是這樣的一個地方,因為大家都他的設想就是B2C的模式,沒有一家公司能夠提供這樣的這麼多免費的內容給用戶,但是今天,每個人都是主角,我寫下的每一句話,都可能被搜索,同樣,我也可以搜索每一句話。蜂群將表現出單個蜜蜂所不具有的特徵。所以互聯網出現了。
4.「我們不免想到網頁2.0就是更好的網頁,但是2050年的網路也許不會是更好的網頁,它會變成別的東西,和今天網路的差距就像是最初網路和電視的差距一樣。」
thinking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演到下一個時代是什麼樣子的,電視與網路的差距絕不僅僅是主動搜索和被動的差距,他改變了方方面面,你能想到隨手一點,你就可以比翻遍整個圖書館知道更多的信息嗎。我們不知道下個時代是什麼,但是他一定會很快的到來。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從工業社會到信息時代的社會,一切都在縮短,在以我們想不到的速度。
5.「一個主機遊戲里發生的一切將會像新聞一樣搜索即得」
thinking一切都可以被搜索到,一切也都在被記錄,今天敲下文字的這個瞬間,如果未來我想搜索,就可以從時間流中找到今天,然後放大,進一步打開。所有的東西都將變得智能,我們會連接一切,今天找不到鑰匙的煩惱,可以通過在鑰匙中添加一個小小的感應晶元,鑰匙將自己報告自己的位置。有許多還在等待被改變。
6.「我們教它學習玩遊戲的方法,而不是具體遊戲的玩法。」「在沒有DeepMind開發者引導的情況下,一種叫做「深度強化機器學習」的演算法在接觸49個雅達利遊戲數小時後,能在其中約一般遊戲中打敗熟練掌握遊戲的人類。」
thinking在沒有相機的年代,我們需要專業的攝影人員,而如今,我們只需要一個手機。這是因為攝影技術被知化了。我們只要掌握了這個方法,就可以慢慢一步一步拆解,然後告訴機器,機器終將學會,並比我們做的更好。正如我們之前要美化圖片,必須請專業的攝影師,但現在如果要求不太高,美圖秀秀就搞定了,因為機器已經將攝影師操作的學會了。甚至機器是可以觸類旁通的。我們為它設定一個正確的答案,然後告訴其方法,機器可以無限次的嘗試,最終學會這一切。因為機器的永不停息,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模擬人類的進化。最終機器就會學會人類都會的,即便是創意的工作,如果機器可以模擬大腦,他甚至可以比人做的更好。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知化的過程其實是在高速它,如何用更快的步驟達到目的。如果攝像機的目的是讓拍攝的照片更多的被我們留下,而攝像機又是可以學習的,每次他為我們拍出不好的照片的時候,我們都會刪除,那麼,慢慢的,攝像機就會指導,如何拍出好看的照片。而知化的過程,不過是我們告訴攝像機,第一步你要選景,你要收集周圍的光線,光線不好你要拒絕拍照,第二步要構圖 等等等等。
7.在2002年的時候,KK覺得谷歌很奇怪,已經有很多人在做搜索了,但是谷歌還在做免費的網路搜索,而當時,Larry Page說,「哦,我們其實在做人工智慧."其實我們的每一次操作都是在讓Google變聰明。當全球範圍內的傳染病爆發時,也許它比我們知道的更早。
thinking現在有許多公司在做與大數據相結合的智能理財,比如國外的Wealthyfront.忽然想到現在自己在從事的保險領域,這個領域有多少專家,有多少可以智能的東西呢?我們真的是根據客戶的資產狀況來推薦保險的嗎?我們為什麼要做開門紅,其實客戶在被我們擺布著,我們想要做什麼樣的產品,什麼樣的產品賺錢,我們就去這麼包裝。我們在操縱客戶。費率是按照保監來的,價格我們也決定不了,就只有標準體和加費的,減費的還挺少的。保險產品的設計人員可能都不知道客戶是怎麼去理解這個產品的,更別提為他做什麼風險的覆蓋了。如果有這麼一天,保險為客戶的什麼服務的什麼可以被知化呢。不過現在高現價產品都不能賣了,其實也挺好的,不然有了那麼簡單的賺錢方法,可能是市場對保險公司一個很不好的刺激。
8.廉價的並行計算讓人工智慧更可能。一個程序員想要辨認出某個口語辭彙,必須聽到所有因素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想要識別出某幅圖片,必須同時看見每個像素以及它和周圍像素的關聯。只有能夠並行,我們才能更好的理解這些辭彙。
9.「既然人工智慧可以幫助人類成為更優秀的國際象棋選手,那麼合理的推測,它也能幫助我們成為更優秀的飛行員、醫生、法官、教師。」
thinking未來人工智慧就可以告訴我們好多事情了,我們人也是這樣的,掌握一個技能就是學習,練習,糾正,然後再學習。糾正的過程就可以讓人工智慧幫我們做了。對應到做產品的過程中,其實數據分析就有點這麼個意思,所以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在招聘數據型產品經理,因為如果沒有人告訴你你哪裡有問題,其實你根本不會有提高的。
10.我們想要的不是智能,而是人工智慧。智慧是專註的、能衡量的、專門化的。機器將比我們更專註,也更多的不在乎那些條條框框,他只專註於開車,不會想和你交談。當科學家將食譜和美味食品的元素等東西輸入進去給機器人時,機器人做出了超級美味的東西。但是這種食品的搭配卻永遠不可能是人類想到的。
thinking我想是因為機器知道的少呀,他就是想怎麼滿足這個搭配,怎麼做出來這個東西,不會想他們應不應該在一起吃。又讓我想到了保險,比如退貨險,保險行業里的人是不會去想到做這個保險的,因為他會覺得就是賺不到錢的,風險也很大,逆選擇很多。但是保險行業之外的人就不會這麼覺得,他就覺得應該做。但是導致很多保險沒有做出類的願意是什麼呢?為什麼沒有人做那種上班遲到保險,沒有人做登頂失敗保險,是不是缺少風險監控的方法呢?還是什麼原因呢?所以,有時候我們可以經常聽聽客戶的聲音,到底他們想要什麼類型的保險。我猜這就是為什麼眾安的精算也在和用戶接觸的調研環節就出現的原因。
11未來會有非常非常多的心智類型,他們可以將一些智慧剝離出來,更加專註。比如有一種心智可能就是擁有自身源代碼的訪問通道,因此可以修改自己的進程。這個就有點像源代碼這個電影的創作,只是想一想,有這樣的東西,就會弄個電影拍出來,cool。
12.流動的時間同樣也發生了變化,在第一階段里,任務往往以批處理模式完成,而在第二階段中,隨著網路的到來,我們很快就變的期待所有的事都能在當時完成。而在第三個結算,我們已經從日清模式轉變成了實時。
thinking用戶在互聯網的時代已經變得越來越沒有耐心了,所以他不想等。為什麼在招財寶上購買的保險產品是可以實時到賬的,而在官網上買的產品就不可以呢,這樣人不都湧向快的地方了嗎。我叫計程車,還要等一等,而我叫快車,一下樓,馬上就可以走了。是的,就是這麼快,每一秒,都是價值連城的。以前的時候我們會囤很多東西,而現在完全沒必要,今天我想要,在網上下單,明天就到了。這就是變化。
13.當一切產品都可以被數據化,而數據化會批量複製,變成免費的時候,那什麼才是重要的呢。
1)即時性。遲早你都會找到自己想要的免費複製品,但是如果生產者能夠將產品在發布的第一時間,甚至是生產出來的第一時間發送到你的收件箱,這可是一種原生性資產。
thinking是的,測試版的應用和軟體由於不完善而被低估價值。由記得微信發布可以查到你的第一個好友的那個H5的時候,其實那就是一個測試版,用戶瘋狂的轉發,將地址轉給周圍的朋友。這就是比別人快帶來的價值感。有一天,我運營社群的時候,就會給表現好的社群發布測試版,讓他們在同樣使用這個產品的人中享受不一樣的快樂。參與才是最大的價值。
2)個性化。你得到的是複製品,而你購買的是個性化的服務。你購買的電影是沒有經歷過剪輯的
3)解釋性,未來保險公司甚至可以將免費的基因序列送給你,但是解釋他們將變得更有價值。
thinking就像現在,陽光的隨e保是一個很好的健康險產品,他公布的精算報告。但是他的銷量相比於傳統的產品還是不夠的。因為去了解這個產品,去知道他很划算是需要成本的。這個成本就是解釋的成本。也許未來保險行業會變成這樣,哪怕是傳統的壽險產品,一切都可以在網上購買,但是你這個產品的諮詢是要付費的。去篩選是要付費的。(不過也許社區,評價體系等會改變這個問題。)
4)可靠性。付費的是更安全的,就像現在的數據監控軟體
5)獲取權。更方便的拿到,像現在淘寶買軟體就是這樣的
6)實體化。現場的和數據的必定還是不同的
7)可贊助。熱心的觀眾願意為創作者買單。比如現在的打賞。但是呢,支付方式必須簡單,金額要合理,並且可以看到收益且對創作者有幫助。
8)可尋性。比如電視指南賺到的錢其實比電視台還多。
就像現在淘寶會賣一些名人的微信號,我們會加一些比較牛的人好友。其實目的很簡單,我要看他朋友圈轉什麼,這樣我就不用自己去找文章了,就能看到那些有用的文章了。
14.「重要的不是複製品的數量,而是可以通過其他媒體鏈接、處理、注釋、標記等的數量。」這就是一個邊際價格遞減的故事。書被數字化了,廣泛的傳播了,相當於免費了,而我的筆記,反而因為備份少而更有價值了。
15.未來,個性化的音樂,即用戶產生的音樂會變得稀疏平常。
thinking就像現在的鬼畜輸入法,視頻是可以拼接的,個性化的,未來都是這樣的,每個人都是一個ip。所以我有這麼一個主意,我去寫小說,從小我就喜歡看小說,看了很多言情。我可以從中找出我最喜歡的情節,拼接出一本我最愛的小說。未來我可以做這樣的一個事,我為用戶生產各種各樣的情節,用戶可以自己勾選,然後通過計算機,你選中的情節,會結合在一起變成一本小說。主人公的名字可以是你的名字。如果你想讓小說更加引人入勝,更棒,我再幫你寫好了,再收費。然後你就能生產一本屬於你的書了
16.專業就是力量,就像攝影現在很少有人去影樓,每個人都可以拍自己的小視頻。甚至每個人都可以利用現成的工具做一個h5,所以我一直在問自己我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17.一切都是流動的。流動是趨勢。
thinking就像我們現在更喜歡零散的閱讀時間,而不是一本大書。我們再也不在報紙上看新聞,而是在手機上看一條條的新聞。甚至我們都不再看一條條的新聞了,我們在看寫這個新聞的人寫的一些東西。很多正在從組織中脫離。比如微信和騰訊的關係,在那之前,我們其實只知道老總,而如今,PM正在獨立出來。
18.歷史版本也將變得有意義。我們可以給用戶更多的素材,她們願意的不是加以消費,而是加以改造。
thinking當我們對一個 APP做了很多事情的時候,如果有一天,忽然有一小批人她們升級之後,應用變成了1.0版本,第二天,應用又變回了現在的樣子,會不會他們有更多的感受。同樣到保險的行業,我們其實很少讓用戶參與改造什麼,不如從讓用戶給保險起個名字開始吧
19.在這個時代,其實我們的很多行為都在被改變著。小孩看到一張照片會自然而然的想去放大它,不能放大會覺得照片壞了。
thinking如果有一天,手機開機前,必須大聲說一句,我愛蘋果呢。其實很難說我們在選擇代碼還是代碼在塑造我們的行為。
20.什麼是書籍,已經越來越不好定義了。其實我們可以認為每次的搜索行為,返回的結果,都是圍繞這個關鍵詞產生的一本書。
21.當一切都可以互聯的時候,我可以通過一個關鍵詞看到一個文章,文章中的引用又鏈接到了其它文章和視頻等等。這種互相佐證的情況下,虛假的信息還有存在的可能嗎?
22.未來,信息過多的爆炸,過濾信息會變得更有價值.
thinking我們會生成自己的App,正如平安,它有太多的功能了,在他的APP 中就可以選擇一些功能,放在主頁面。慢慢的,這個用戶的這個應用甚至都和別人不一樣了。正如我喜歡和別人討論你在用哪個App一樣,當我們的生活中更多的時間被手機佔用之後,其實我知道你用哪個App在你幫我做了信息篩選的基礎上是很有價值的。
23.紙質書會越來越少,因為它孤立無援。其實英語的學習很多時候應在應用中,你讀到了文章,對這個詞感興趣,然後你直接看到了詞,和例句。只用輕輕一點。
24.當我們把百度地圖和智聯招聘連接起來的時候,我們就得到了每個地方的工資的不一樣。
thinking當我們把保險和地圖結合,我們就知道了周圍的保險代理人。只要輕輕的做下加法,很多都發生了改變。就像保險+阿里,我們做了電商。如果保險+遊戲呢,會怎麼樣。有很多加法值得探索。如果在遊戲中你養的貓咪掛了,你有保險就能理賠,再買一隻貓呢?
25.thinking其實保險這個商品,是由於我們對自己未來風險的不確定產生的,我們知道的太少了。如果我們可以知道更多,對自己的身體有更深的了解,對這些可保不可保的疾病更了解。其實我們完全可以不買保險。保險公司利用了大數據,選擇了一般人不會得的病,變成了保險產品。但因為我們對自己對疾病不了解,所以我們還是會購買。如果華大基因發展起來了,可能重大疾病保險就沒用了。所以這麼說來,我們的終極對手是華大。正如隨手記的對手公司應該是支付寶,因為當支付寶統計一切的時候,我就不用手工紀錄了。這就是電子現金的可記錄可追蹤的優勢。
26.其實我幾乎不怎麼擔心我的信息被搜集,越早的接觸互聯網,我就有越多的數據在網上留存,就有越多針對我個性化的推薦。
27.使用權比占有權更加重要。我們沒有必須擁有一個房子,我們其實只需要一定時間的使用權。擁有將變成奢侈品。每個東西可能都會變成一個服務。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使得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聯繫更緊密。
thinking就像現在的互助保險,他們每個人都沒有保險了,但是她們有在生病的時候,從資金池拿走一部分錢的權利。而也許不僅僅是這個權利,還有社友的看望。這種不斷的升級,增加了生產和消費者的聯繫。而且因為你是使用者,不是擁有了一份保險,所以你會很關心,誰理賠了,怎麼理賠了,到底是不是合理的,慢慢的,其實你被互助公社這種類型的公司招募了,你幫他做了很多方面的事情。
28.當你一旦選擇了一種服務,對方對你越來越了解,其實你是很難變化服務的。
thinking這也就是我們贈送保險的原因,我們不過是希望對方能更熟悉我們,稍微增加一點他的轉換成本罷了。
29.雖然我們愈來愈發揮了每個人的作用,歷史上有數百個小規模的集體主義團體已經嘗試過這種去中心化的運作模式,即執行功能不通過上層掌握,但是結果並不令人樂觀,只有極少數的社群才能維持若干年以上。
作者:創業互助沙龍鏈接:如果掏不掏錢都一樣,那還做毛產品 - 創業互助沙龍的文章 - 知乎專欄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她那時候還太年輕,
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茨威格
舉個例子,比如現在做內容的,無非就是輸出原創內容通過廣告、電商、等等來賺錢,但是卻極少有人考慮過,要不我們就只是賣內容呢?
因為信息流動性增強導致的可複製性隨之而來,內容的免費似乎是不可避免,只要是放在網上傳播的信息早晚會被複制。有八種用戶付費的狀況對未來產業將會掀起顛覆。1.用戶願意為之打賞打賞跟捐贈似乎是一個道理,出於用戶自願,在網上發布原創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章圖片視頻,並且深受用戶喜歡所衍生的一種形式。他完全不同於以往靠內容獲取粉絲基數然後用實體化經濟去二次販賣獲取收益等等的方式,單純出於用戶為自己的閱覽體驗所買單。從來沒有所謂的內容閱覽是收費才能看的,但是粉絲的打賞證明了內容的重要性。對,看你寫的東西就是很爽很開心。比如直播或者說微信的打賞功能等等。2.推薦付費用戶給他想看的
互聯網的內容體驗出現過三種狀況:第一次是在互聯網剛剛興起的時候,內容其實是很缺乏的。第二次則是在2000年到2014年左右,信息開始變得海量。這兩次過程中的付費其實人們並非是為自己想要的內容買單,大多數是為載體買單,看書是為紙張買單,上網是為了網路和電腦買單。但是當現在進入了互聯網的第三階段,所有的信息獲取方式變得異常廉價,所有資源都是免費的,新聞是免費的,視頻是免費的,音樂是免費的。用戶已經不想再從那麼多的免費資源去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就像大而全的門戶網站已然開始衰落,那什麼才是有價值的?是的沒錯,他們需要的是有個人可以幫他們去找什麼是有用的信息而不是那些爛大街的謠言,正如今日頭條一樣。更極端的,最近的李翔商業內參,也是一個道理。3.讓付費用戶更早看到信息這件事情做得最出名的估計就是國內的愛奇藝同志了。讓付費用戶先行一步對一部分人來講是一種無上的榮耀,比如一部網劇在購買版權之後平台獨家播放,但是非付費人群一周只能一更,付費人群則可以觀看全集。當然模式建立在你的內容實在夠優秀且異常吸引人。但是現在大家都等不了了,以前看電影等著下盜版,現在不去電影院趕緊看完都少了點優異的談資。4.讓付費或者註冊用戶差異化於瀏覽客戶事實上,社交軟體上有一套100/10/1的經驗,1%的用戶創造內容,10%的用戶積極互動,100%的用戶消費內容。因此很多主流社交平台包括twitter每天都會有一大批用戶以不登錄方式在這些平台上獲取內容,因為不登錄跟登陸用戶獲取價值的內容近乎都是一樣的。正如網上很多主流的視頻網站,註冊用戶跟非註冊用戶,登陸用戶跟非登陸用戶,界面以及所接收的信息都完全相同。如果你的用戶基數本身只打算在這10%的用戶身上,沒問題,怎麼節省資源怎麼來。假若你想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拜託你首先得區別一下,讓他們感受到,我註冊之後是這個樣子,你們註冊之後也會是這個樣子。5.付費用戶可以體驗不一樣的服務跟上一個部分不同,這一部分是增值服務。現在許許多多的產品乃至於文章,都是免費使用和閱讀。但是假如付費的用戶能夠使用更好的後續服務,何樂而不為呢?國內現在比較出名的比方說QQ會員和他的彩虹各色鑽石等等。不同鑽還帶著不同服務,算是做到了用戶細分了。6.讓付費用戶更加節省時間的獲取其實視頻廣告這件事本身就是沿著這條思路發展而來,可惜視頻廣告自帶其缺陷,比方說:人家花錢做廣告,他們讓我們花錢去廣告,廣告商也傻,看廣告的依然是買不起產品的屌絲,買得起產品的高富帥又從來不看廣告。這一方面國內的例子大致是各類網遊手游,充錢的玩家可以更快拿到比免費玩家高級的裝備。所謂專業的事情讓專業的人來,能用錢解決的就不要浪費時間,畢竟現在的人力成本本身就很貴。7.讓付費用戶有更高的質量保障原來普遍都習慣下載免費的軟體,即使盜版軟體偶爾彈出各種莫名其妙的CD-key信息或者被注入了各種病毒,但是只要不用錢,大家都樂此不疲。時代不同了,大家開始有了付費然後讓服務質量可以得到保障的心態。比如男人都會願意給自己的荷爾蒙掏出口袋(什麼鬼….),總是不希望出現下載了17.2G的葫蘆娃的情況,所以各大成人網站許多內容不付費用戶可能出現看不全或者看不清等等。只要你能確保內容優秀到無與倫比的地步,有些地方打打馬賽克又何嘗不可為。8.付費的用戶能夠摸得到你用戶可以看到免費收看你的內容,但是它願意為內容的周邊產品進行付費。在網上聽明星的歌是免費的,去看演唱會是收費的;看一道菜是怎麼做是免費的,真正去線下廚房體驗是可以收費的;玩一個遊戲是免費的,購買遊戲衍生出來的手辦是收費的……等等從前的日色很慢
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在我還曾經是羅振宇粉的時候買了看。沒看完,看了一半多發現後來並不是很吸引我。
書大致分兩種,一種產出概念不負責提供視角,比如學校裡面的教材、科研論文,它們的任務是教你這個東西怎麼讀有什麼用和另外一個類似的東西有什麼差別,不提供新視角是因為主流世界已經認定了大多數概念和本質;另一種提供思路不負責產出概念,基本可以認為是前者完全相反的存在,這不是教科書不是論文,雖然也是幫你認識世界,但卻是向你長久以來固化的概念提供一個新的理解角度。
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兩種類型都很有意思。而這本書屬於第二種。但是看不下去的原因是認為,有點跑偏,為了博出位故弄玄虛,和羅胖一樣,術心太重。所以看看就好。我發現羅胖推薦的書幾乎沒有電子版。。反正我在多看上都找不到
我們老闆推薦了這本書
主要原因是羅胖的商城在賣這本書。羅胖現在的邏輯思維很功利,講的內容很多是和自己賣的書相關。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奇葩說第四季第三期?
※如何看待羅永浩在羅振宇的《長談》中透露的信息?
※什麼提問能讓羅永浩「下不來台」?
※papi醬、羅振宇停更,知識付費買到了知識還是坑?
※高曉松的《曉說》、梁宏達的《老梁觀世界》、羅振宇的《羅輯思維》之間有什麼區別?
TAG:凱文·凱利KevinKelly | 邏輯思維 | 羅振宇 | 必然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