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至今仍然會有外省人、本地人的輕微分歧?
當今的大部分台灣人都是在台灣出生、成長,對大陸一無所知,按理來說大家都是本省人,但是並沒有,在選舉上體現的尤為明顯,而且台灣人的身份證上還印有大陸籍貫。
很複雜
先說句,在台灣人眼中,上海人北京人河南人甘肅人都是大陸人,沒什麼不同。然後,台灣身分證已經取消籍貫,改成「出生地」。
台灣在光復前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日治時代,有些台灣人還很硬頸的保有「我是中國人」的意識,有些出生就講日文,受日本教育,中國離他遙遠。這兩種族群中都不乏高知識份子,他們之後都會被國民黨整。
1945年日本戰敗,台灣真正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日本鬼子走了!我們重回祖國懷抱了!」「嗚嗚嗚~ 太陽國輸了,天皇投降了~」惶惶不安的真空時期大家各自整理情緒,國軍來台時台灣人高高興興的歡迎歡迎!熱烈歡迎!但是很掉漆,無論是自認中國人的台灣人還是誤以為自己是日本人的台灣人,對國民黨建立的中華民國都很陌生(連國旗都掛反了的熱烈歡迎)然後,台灣人發現很多國民黨軍人紀律差、衛生觀念糟、人品呵呵噠。國民黨退守台灣仍不改一貫作風,每到一個新地方首先"清鄉剿匪",從鄉紳知識份子先開刀,那些自認是中國人的沒想到迎來的祖國軍隊(其實是敗逃來的)沒把自己當人;以為自己是日本人好不容易接受自己原來是中國人的台灣人覺得:膩馬,這群講話聽不懂,擁槍自重的外省仔真惡質。好了,先是228事件(謝謝知友提醒)、白色恐怖,台灣人對外省人、國民黨的懼怕、憎恨的因種下了。
再說說外省人。看過太平輪的就知道,來台的外省人大至分三個族群:國民黨軍官及其眷屬、中國大城市的富商或高知識份子,再來就是無論死活跟著部隊走的小兵。這三個族群你要把他們留在中國呢,八成是要彼此相輕或一輩子不會湊一塊的。可是同一艘船到了鬼島,馬上團結成外省幫。國民政府的一切政策全部便宜自己人:學校一律說國語,講台語者死,不是,是low,外面罰站;舊台幣換新台幣時,四萬舊台幣摺合一元新台幣,讓你本省富豪嘛,下個月一發軍餉,軍人公務員立馬打趴土本省台灣人。制度面的不公讓本省外省形成對立。外省人的心理層面也很有趣,凡49年來台的,我遇過好多都剛巧「阿拉死嗓嗨ning」,即使不是,也不分省份的很以說家鄉話、講話帶鄉音自豪。亂世浮生的是你,對就是你,死老百姓,亂世也造功名,在這裡引用一段《圍城》的文字:"「這算得了甚麼呢!我有點東西,這一次全丟了。兩位沒看見我南京的房子──房子總算沒給日本人燒掉,裡面的收藏陳設都不知下落了。幸虧我是個達觀的人,否則真要傷心死呢。」這類的話,他們近來不但聽熟,並且自己也說慣了。這次兵災當然使許多有錢、有房子的人流落做窮光蛋,但同時也讓不知多少窮光蛋有機會追溯自己為過去的富翁。日本人燒了許多空中樓閣的房子,佔領了許多烏托邦的產業,破壞了多單相思的姻緣。......李梅亭在上海北閘,忽然補築一所洋房,如今呢?可惜得很,該死的日本人放火燒了,損失簡直沒法估計。方鴻漸也把淪陷的故鄉裡那所老宅放大了好幾倍,妙在房子擴充而並不會侵略鄰舍的地。趙辛楣住在租界地裡,不能變房子的戲法,自信一表人才,不必惆悵從前有多少女人看中他,只說假如戰爭不發生,交涉使公署不撤退,他的官還可以做下去──不,做上去。"如此這般亂世悲劇在49年來台的無論高級中級(沒有低級)外省人身上都有發生:大學畢業證書泡水沒了;某某機構經理顧問的聘書跟著行李丟了;皇帝御賜尚方寶劍給土八路活吞了,豈止怒髮衝冠!不過始終是中國人嘛,又是同船人,有關係就沒關係,所以軍餉有的,可能還多了;公務員位置有的,可能還升等了;最不濟的撥個眷村單位,原本流亡學校半軍人半學生的小夥子有了自己的房,說真的我用想的就爽。好啦,就一塊鬼島,走了日本人來了外省人,制度是變了,可是資源、土地不會變啊,那些職缺、那些拿來蓋眷村的地哪裡來啊? 呵呵,有人要哭哭了,但不是外省人哭。外省人高級爽爽噠的因也這麼種下了。接下來,制度護著自己人,老蔣時代不用說,當年照顧軍人的醫院成了榮民醫院,幾乎都是教學醫院等級,其它農民醫院、礦工醫院,你若活得不耐煩有病往那去就對了;蔣宋美齡建立照顧遺孤的育幼院,現在是貴族學校,有錢還未必進得了,得有人撥通電話奔走一下。到小蔣,終於擺脫搭船心理,要建設台灣了,其中官商勾結是國民黨拿手好戲,另外,所有土地開發規劃成商業、經濟發展區的,幾乎是眷村集散地,不是的話,便宜跟本省人收購,外省人當公務員的多,一早有消息立馬買了附近的單位,到了今天成了台北的天龍國。為了建設拆掉的眷村,政府很夠意思,改建電梯大樓社區,成了國宅。從小,我的觀念是住國宅的,雖不是豪門,總也算是好門,直到出了國門,才知道這是台灣特有,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國宅,是他媽老殘窮住的,出去都不好意思說呢。上述是因,導致的果足以牽動四代人,看過王小帥的闖入者嗎? 因文革的10年,一個城市一個鄉村,三代人,兩種命運,你說台灣真能沒有省籍情結嗎? 時間可能會讓情感上沖淡揉合,但利益的糾纏怨懟,要怎麼說個公道?我是第三代,ex家是從小住國宅的外省幫,他母親見到我只說:唉呀我們外省人就是不一樣,長得就是精緻。在台灣,說人很台,是非常貶意的,這難道不弔詭嗎?
常常我也盡量用同理心去想我祖父輩的那些老外省,我想,如果今天台灣被怎麼了,部分的台灣人只好移居金門馬祖,我當然會很幹啊,台北多繁榮啊!日月潭陽明山竹子湖好河山啊!我想回家!這我可以理解,但是,為什麼要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優越傲慢貶低原籍的金馬人士呢?台灣人真得很善良,養得一個敗逃的流亡政黨在台灣活那麼久那麼爽,奇蹟啊。最高層次的人性在悲劇,最高層次的悲劇是用喜劇方式表達,「我們高級外省人」這句話,是笑話,是悲劇。問題不太正確,臺灣身分證與戶口名簿早已經沒有籍貫一欄。
第一代外省人很能活而且投票熱情很高很有黨性。
二代外省人與本省人很大部分是分居的(眷村,機關宿舍)。在此背景下經歷60"s 70"s威權制度的本省人外省人第二代價值觀與認同有差異實屬正常。
眷村外出生的外省第三代第四代說不好閩南語也不在少數。到現在臺北人除外的臺灣人講兩句閩南話可能仍然可以區分出八九成的外省人(客家人原住民等暫且不論),這是客觀存在的族群差異。投票偏好也有看法認為主因是利益捆綁,省籍因素存在但並沒那麼重要。一二代外省人在政府機關工作的比例遠高於本省人,在退休金(這可真是一大筆錢,一個退休公務員收入相當於兩個剛畢業的普通大學生)綁架下其家屬後代支持國民黨的比例肯定也會有所提高。
我個人經驗也是非體制內的外省人比體制內的本省人綠。我祖父是三十七年去台教書的,算是外省人,不過因為是漳州人,基本是不存在交流障礙,所以我從小也沒發現家 和本省人有何不同。
如果沒有這分歧,估計台灣現在就全綠了
主要是有些人除了歷史原因外 喜歡煽風點火吧...比如台灣駐多倫多經濟文化交流處新聞組組長郭冠英寫的《台巴子要專政》 裡面說他是高級外省人...第一次看到 我差點笑尿 後來才知道原來台灣本省外省是有矛盾的...
哪沒有呢?如果都沒有,大城市會更擁擠。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2017.06.19夜問打權朱高正的發言?
※如何評價台灣統派青年張瑋珊發表支持統一言論,被台灣輿論「圍剿」?
※兩岸服貿協議是什麼?為什麼台灣民眾反應很激烈?
※台灣當局所稱的「中華民國」,在政治方面是否包含中國大陸?
※如果要打台灣,咱們留在台灣的大陸學生,記者,遊客,商務人員這些會不會成為人質?
TAG: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