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茶葉是好茶葉?
如何分辨茶葉的好壞?
好壞的概念比較寬泛,因為每個人的評判標準不同。暫且遵從主流觀點,看到很多茶友分為非專業和專業兩個層級來看,我比較認可,從我的角度,我也分為兩個層級:廣義上的好茶葉:@沏客 的答案簡單而易懂,也沒什麼可添加的,偷個懶。重點說說狹義上的,也可以說是個人觀點。
狹義上的好茶葉:
1、地理位置正確。打個比方,大家都知道正山小種出自桐木關,多半人也都知道市場上大多數正山小種並不出自桐木關,這個正,很關鍵,幾乎所有名優茶葉【武夷岩茶(正岩),鐵觀音(感祥西),西湖龍井(西湖),碧螺春(東西山)等等】可以套用此邏輯。當然,其他地方的茶青也能做出來好的紅茶,這很正常,但此類茶葉並不在用此種方式歸類的「好茶」中。2、 機器參與度小,越少越好。舉個例子,常喝岩茶的人,你給他一口電焙的茶喝,他可能當場就吐了。這裡並不是排斥現代化設備參與茶葉的生產過程,而是機器參與度小的茶葉確實比機器參與度高的茶葉要好喝,這你不服也不行。當然,這不一定適用於所有茶。3、製作工藝正確。舉幾個例子,太平猴魁中的布尖和捏尖,鐵觀音種的正炒和拖酸,白茶中的凋萎和高溫烘乾。真的不一樣的。4、優秀的做茶人。這其實更多的是好茶葉產生的原因,優秀的茶人做出來的茶就是不一樣,雖然現在各地的茶王賽鬥茶大會越來越功利化,但不妨礙好的茶人還是能夠從中脫穎而出。茶葉這東西並不是皇帝的新衣,不好喝是能喝出來的,而同一批茶青,好的茶人做出來的茶大多數情況也是好的。去原產地看看就知道了,即使是現在茶行業不景氣,產能普遍嚴重過剩的情況下,好的做茶師傅做出來的茶還是見光沒。5、儲存方法及飲用時間正確。綠茶放了五年和垃圾沒區別,生普按照正確的方式儲存五年,口感就會得到提升。這裡強調兩點,一是儲存方法一定要對,不然過了五年一開倉發現普洱都發霉了,這你再放10年有啥意義;二是儲存的茶葉質量一定要好,這也是很多人的誤區,認為只要是普洱放久了都好喝,記住一句話:垃圾永遠是垃圾,放久了還是垃圾。再多說一句,綠茶雖然是新茶好,但也不是剛一制好就是最好的,大部分綠茶需要放置一到兩個禮拜,如龍井的收灰。不同茶葉飲用的最佳時間也不盡相同,這個命題太大,我有點懶,不寫了。。。先寫這麼多,有時間再補充,沒人看就算了,歡迎討論。世上好茶千千萬,你喜歡的,喝著順口又沒有經濟負擔,就是於你而言最好的茶。
買得起的,喜歡喝的,就是好茶葉。
樓下幾位的話都是比較靠譜的。
我更粗暴一點
選一種你最愛喝的飲料,和你喝的茶拿來比較,如果你覺得可以比較,不至於喝了就不舒服,不想咽第二口,那這個茶就還不錯。終歸到底,茶也是一種飲料,很特別又沒什麼特別的,茶道的過分宣傳已經給茶葉行業帶來了太多的負面影響,好喝不好喝自己定義,沒有必要附庸風雅。再加一句關於茶葉對身體改善作用的話。很多人聽到了茶葉各種各樣的傳聞,來找我學茶,買茶。我只想說,茶葉不是葯,也不能替代食物,缺微量元素可以多吃水果蔬菜,甚至綜合維生素片,想減肥麻煩多運動,不要指望喝茶就能帶來改變,我們一天可是要喝幾升茶水。大多數人可能都有的疑問。無非就是幾個問題。怎樣的茶是好茶?茶葉的定價體現在哪裡?為什麼喝不出來一百一一斤的茶葉和兩百一斤茶葉的區別?所謂的懂茶如何才算懂?
喜歡喝茶的人都在喜歡什麼?
··································································事實上,中國這麼大的地域,產茶的地方多不勝數,也沒有哪種茶葉敢自稱天下第一。一道茶的好壞涉及了太多的因數,瞥開玄學,從土壤,茶種,氣候,摘法,採摘時的溫濕度,製作工藝等等都有他值得講究的地方,就拿我製作茶葉來說,最好就是晴朗乾爽的午後,用竹籠裝下新鮮的嫩芽,當天傍晚加工,次日清晨用果木烘乾,從摘下到成品,烏龍茶一般不超過十五小時,綠茶更甚,直接在十小時左右。這是做法,至於品法。最基本的:茶葉最為簡單,你的嘴巴也是最為挑剔的一個感官,天底下這麼多茶,不論貴賤,只要你喝起來覺得舒服,那便是好茶。至於這為了舒服二字,茶農講究的做法和摘法暫時不是初階喝茶的人關心的,所謂的舒服,就在於你喝完覺得享受,它也許是你吃完大餐的一道解膩作用的飲品,也可以是你放在書桌上的一杯伴讀佳品,還可以是你兩三好友聊一下午的解渴之物,伴你一段閑暇。茶葉它本來就是日常用品,所謂開門七件事里就有它,但這麼說不是貶低它,恰恰相反 ,那種口齒回香的感覺著實讓人著迷,那是日常里最為高貴的一種味道。用心做出的茶葉,哪怕你再不懂它,也能品出順口,回甘,以及輕鬆。當你對某一種茶葉有了一定了解,並且嘗試過同一種茶的不同價位之後,那你的嘴肯定會越加的挑剔敏感。進階:初階時候沒有講究到的一些細節便會自己慢慢的懂了。在茶農嘴裡,一道茶的信息實在太多,光是喝一口,便能喝出火候,氣候,以及摘下來到製成茶是否耽誤過久。這邊是之前所說的舒服的內在本質。至於有沒有更高階的,估計有點玄學的味道。定價為何喝不出來區別?一是當茶葉越發的高端時,他講究的就越是一些細枝末節。因此所謂的一分錢一分貨,一塊錢兩分貨還是有一定的道理,這點那細微的差別在剛剛接觸喝茶的人嘴裡是不大會去注意的。二是品牌以及炒作,茶葉的定價其實很難固定,但市場卻是風向標,前人說,物以稀為貴,在加上一些人炒作的因素,會有一些茶葉因為流行所以貴,但一般來說,如果是進階的喝茶人,價格差個二三十的都能輕易的喝出來。關於價格有一個我的回答,就直接引用了
作者:喝進嘴的鄉味
鏈接:你對小罐茶怎麼看? - 喝進嘴的鄉味的回答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現在的人喝茶,到底喝的是什麼?其實古時候也是,平民喝的茶就是最基本的,有味道的葉子就行,也僅僅是因為這味道解渴,這味道比起淡淡喝白水好了那麼一些,所以最基本的茶葉是很粗糙的,成品就是很大片的跟樹葉一樣粗糙的東西,而且也不會講究什麼泡的方法,我相信當時的人們一定是在煮水的時候就將茶葉放進去讓水去開,讓壺去悶,這樣子的結果就是茶葉所有的味道都一次性的釋放了出來,他的口感應該是偏重,偏一些苦澀的味道的,但那時候的勞動人民,巴不得不夠味呢,又如何會拒絕?然後就是中層階級,比如一些員外或者普通商人什麼的,這一些人對生活自然是講究了許多,他們會挑成品的外形,也會分味道 ,這一些人喝茶的目的也僅僅只是喝茶,而且是享受喝茶的口感,他們平常的生活物資豐富,肉食比較充足,他需要茶葉的清淡柔和來解膩,再者就是他們基本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幹活,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停下來會客,交流之類的,這人靜下來,對於劣質的口感就體會的很明顯了,結合他們中產的資本,這時候追求的應該是性價比比較高的茶葉,既有好的口感和造型,價格又不那麼高的離譜,這些人比較務實的。最後還有一類的是追求的精神境界,比如古代很富有的一些人吶,他對於面子的要求就比較高了,凡是他用的東西都需要和他達到同等的身價,打個比方就是皇帝巴不得連馬桶都是金的,目的就是為了與其他人區分開來,更何況,朋友來了,稍稍透露下這物品的價格,是不是感覺有點小高興?就算是送人的話,這個人碰巧愛喝茶的話,這禮品價格是不是越高越有面子呢?所以啊,這是一種精神境界吶。當然啦,給高地位或者高身份的人的物品,包裝啊,名聲,品質啊都是好的,他是屬於方方面面都講究的東西。我們如今的奢侈品又何嘗不是?
至於懂茶,應該沒有太具體的概念,其實應該每個人都不一樣,從喝茶開始,應該慢慢的便有自己的體會,口味不同是人的差異,畢竟眾口難調。
喜歡喝茶的人喜歡的其實是那茶樹青翠的品質,茶農用心製作的功夫,以及唇齒留香,回味無窮的味道。
不論剛接觸茶葉的人還是老茶客,都可以試試這個有哪些不知名但是很棒的茶葉?如何購買? - 呼和的回答歡迎私信,歡迎照顧生意上一張蜜蜂圖假設沖泡方式沒有問題
那麼最基本應該是沒有負面的口感表現。比如乾澀,酸苦,過於激烈的口感,或者帶有陳腐、霉變的氣味。
接下來應該是表現一般。不負面,但是香氣平平甚至很弱,口感不刺激但是寡淡,對於「茶」的感受僅停留在口腔接觸的階段,一旦入喉咽下就好像什麼也沒喝過一樣,沒有餘韻,更不要談回甘了。
再來就開始有個性了。
或是發香很好,或是茶感很勁道,或是甘甜飽滿,或是輕柔無骨…印象較深的有幾例:
一是某次盲測了兩支鐵觀音,同產地,同工藝,春、秋兩季。表象上,春茶的香氣更為外放,先聲奪人,一下就被吸引住,會注意到。喝下去感覺也是活潑跳躍充滿張力,但仔細品嘗分辨,卻似乎後續不足,總覺得少了一些滋味;而秋茶的香氣則平柔內斂的多,不疾不徐四平八穩的表現,口感方面平衡甘甜,內容上會更豐富。像極了人生。另一支是一款雅安黑茶。年代不祥,初見時其貌不揚,甚至有些懷疑。看上去都已經風化,一碰就碎。雖然同屬黑茶,卻不像普洱那樣抱團緊湊,還需要什麼茶刀才能分開一些,這個簡直手一搓就成灰了…初泡之後也是有許多碎沫沫好像是木炭汁的感覺。但口感卻十分乾淨、飽滿。四五泡之後,除了甜,就是甜…清晰可辯。
再上品應該除了無瑕疵有個性之外,還能帶來更多的驚喜和變化了。之前手邊有支「正山小種」,隨我輾轉了幾年,某日再將一干茶具擺上之後,簡直驚艷到。第一段是強烈的馥郁的果脯類香甜氣息,好像蜜棗或是桂圓,又兩泡,第二段則轉成了清新花果調,好像你買了一袋子新鮮水果拎了一路然後打開口袋嗅到的那種氣息;第三段又變成了淡淡的檀香氣和若有若無的松木氣息…
可惜早已喝完,也拿不到了…
個人偏見,喝茶這個事,沒有瑕不掩瑜這一說,先不難喝了,再談好喝。一入口齜牙咧嘴的說是有花香…那是喝得帶支的玫瑰吧。高票介紹的信息對普通喝茶的人都是不透明的,買茶的人很難獲取到這些信息,即使有也難辨真假,個人經驗以下幾點:
觀形:葉片規整,無梗、片及其他夾雜物,色澤油潤,有光澤,香氣鮮純,無異味混雜。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外形,芽/針/條/扁形等等。看色:茶湯顏色清澈,明亮,不渾濁。有些茶毫多的茶,有毫混例外。
聞香:純凈,高鮮,持久。綠茶,白茶和黃茶清香為主,紅茶以甜香和果香為主,烏龍以花香,清香和火香為主,黑茶以陳香為主。品味:綠茶鮮爽,烏龍鮮醇,紅茶濃甜,黑茶醇厚。茶水在口裡絲滑,有回甘,喝完口齒留香,即使過了一會也能感覺茶留在口裡的韻味。初戀的味道,有木有?查底:看葉底可以辨別出葉片採摘嫩度和完整度,發酵程度,好的茶一般葉底勻整,展開可以看到完整的葉片,發酵程度越高,葉底的顏色越深。判斷茶葉的品質好壞 ,客觀上可以從茶葉的外形、色澤、香氣、凈度四個方面的來評價。
外形:
各種茶葉都有特定的外形特徵,有的像銀針、有的像瓜子片……新茶要看外形:條索明亮,大小、粗細、長短均勻者為上品;條索枯暗、外形不整,甚至有茶梗、茶籽者為下品。細實、芽頭多、鋒苗銳利的茶葉嫩度高;粗松、
老葉多、葉肪隆起的茶葉嫩度低。扁形茶以平扁光滑者為好,粗、枯、短者為次;條形茶以條索緊細、圓直、勻齊者為好,粗糙、扭曲、短碎者為次;顆粒茶以圓滿
結實者為好,鬆散塊者為次。
香氣:
好的茶葉香味濃郁,新鮮自然,差一些的則香味偏淡。干茶可以聞香氣,買茶葉時將一小撮茶葉捂在手心裡,先哈幾口氣,再放到鼻子前聞一聞。如果有霉、酸、餿、味道的就不要買了,說明茶葉在加工或貯藏過程中已被污染。也可以用杯泡來嗅聞香氣,以純正、無異味為好,香氣高爽、濃郁為最優。
此外,因為茶葉中的芳香物質是易揮發的,不飽和成分會被氧化,所以隨著存放時間的延長,茶葉的香氣會慢慢鈍化,營養成分也有所減少。因此新茶聞起來有股清香,口感鮮爽;而陳茶少了清香,喝起來有種令人不快的老化味。
凈度:
所謂的凈度指的是茶葉是否「乾淨(茶葉里是否含有茶片、茶梗、茶籽、樹葉、泥沙等的雜物)」,通常,當年4月底前採制的春茶農殘較少。
某些原因都會影響到茶葉的凈度,如:工廠的設備老化、工廠的衛生不合格等原因。
推薦一家挺好的茶葉,自己採摘、自己炒制的手工茶&>&>http://www.uyangsheng.com/
(部分內容來自於網路)
你覺得好喝的,喝了感覺身心愉悅的,最好是有機茶葉。
一直不怎麼喝茶水,也不會區分好壞,直到老丈人從老家帶回來幾包茶葉,是他的妹妹去福建採的白茶。乾淨,嫩鮮,入口清香,和中華料理醇厚濃香形成很大反差,感覺如同天天大魚大肉突然吃了一頓頂花帶刺的黃瓜蘸醬。。。
1、對於專業人員:按照相關的茶葉審評標準審評 就可以了。2、對於非專業人員:合口的就是好的。 我一直把茶葉和美食進行參照,吃美食不一定非要去豪華的酒樓,不喜歡吃的也不一定不好,也許街邊的小蒼蠅館子有很獨特的風味,其實飲茶也是這個道理。
買得起喜歡喝方便買的
----------------------------
安吉白茶上市啦~不管是陳舊還是品質,不用的茶葉的色澤不一樣,氣味不一樣!經常喝茶就知道了色澤和茶葉的味道都差好多的。而且你去茶莊買茶的時候都可以先品後買的。這個東西其實你喝多了、買多了就知道了。
好喝的茶葉就是好茶葉
不同的茶葉加工方法,形成了各種不同的茶類,各茶類都有一定的品質特徵和規格要求。
那麼所說的好茶,就是指每一類茶裡面的規格要求最高那款茶就是好茶。
舉個例子以白牡丹為例
那麼圖中所有描述的特級規格要求和品質標準,才是白牡丹好茶的標準。
你喝著感覺口感最好的。老君眉在劉姥姥嘴裡淡了些,但妙玉出品的想必不是差的。基本上市價600一斤以上的,都還可以了。
影響一款茶的好壞有很多
對非專業喝茶的人來說:1)湯色:清澈、明亮、湯色正(白綠黃烏龍紅黑這六大茶系湯色各有特色)2)香氣:聞著香氣高、喝完口齒留香甚至持久3)滋味:多數茶不苦不澀,喝完喉部潤滑舒服,甚至回甘越好的茶,越容易泡,怎麼泡都好喝
好壞的定義是什麼?
比較複雜
是不同品牌之間的比較?是高質量等級與低等級的比較?同一個茶,師傅做和徒弟做的比較?是能喝的與不能喝(變味變質)的比較?價格高低能比較好壞么?不懂的時候看包裝定好壞行么?懂了的時候喝口感定好壞就行了么?越是寬泛的問題越是難以回答,我想就以上幾個問題,搜羅市面上的書已經可以放滿一個三層書架了,我可以戲謔的告訴題主,六大茶類相關書籍你都看一遍(可能看還不行,你都喝一遍,甚至到產區調研,親自製茶之後)就知道了,這樣真的好么?
還請題主限定一點具體的範圍。。。以上問題僅作話題引導。。如果以個人來說茶無好壞適者為宜,如果單某類型茶按主產區的標註就複雜了,首先是看茶葉的色澤條形,接著聞香味有沒雜味串味,再然後沖泡看茶湯聞杯蓋香味,然後入口品味茶湯,再然後就是看茶葉本身耐不耐泡,綜合各項都很好就是一款好茶。。。
推薦閱讀:
※現在流行的酸性體質說有道理嗎?常飲弱鹼性水是否真的有好處?市面上的弱鹼水儀器好用嗎?
※脾胃虛弱(氣虛)怎麼食補?
※胃不好的人能喝蜂蜜水嗎?
※前海艾艾貼真的有效果嗎?
※評書白眉大俠中,為什麼趙家皇族的家法叫做蛙面金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