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語種中的不同姓名卻出於同一來源是普遍現象嗎?
如:Juan(西班牙語)[胡安]=John(英語)[約翰],Mohammed[穆罕默德](阿拉伯語)=買買提(中文),Abraham(英語)[亞伯拉罕]=Ibrahim(阿拉伯語)[易卜拉欣],Yousuf[優素福](阿拉伯語)=Joseph[約瑟夫](英語),感覺特有意思,求教還有沒有什麼類似~
這確實是比較普遍的。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三,一是亞伯拉罕諸教同源,二是音譯的目標語言不同,三是多次轉譯。下面分別解釋。
原因一:亞伯拉罕諸教同源
世界主要的三種一神教,即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都源自於閃米特人的原始宗教,並且都將《舊約聖經》中的亞伯拉罕(阿拉伯語音譯「易卜拉欣」)尊為聖人。在基督教信仰中,亞伯拉罕是信心之父,《古蘭經》中則稱易卜拉辛為「眾人的師表」。因此這三門宗教也被統稱為亞伯拉罕諸教或閃米特諸教。
根據《舊約聖經》和《古蘭經》,亞伯拉罕有兩個兒子:以實瑪利和以撒。其中以實瑪利(Ishmael,阿拉伯語音譯「易斯瑪儀」Ismail)是亞伯拉罕和女僕夏甲(Hagar,哈哲爾)生的兒子,穆斯林根據《古蘭經》認為易斯瑪儀是阿拉伯人的祖先,《舊約聖經》中也認為其為阿拉伯人的祖先。因此不少阿拉伯裔取名易斯瑪儀,或譯為「伊斯梅爾」。
以撒(Isaac,阿拉伯語音譯「易司哈格」)是亞伯拉罕與原配妻子撒拉(Sarah)之子。以撒又有兩子:雅各(Jacob,阿拉伯語音譯葉爾孤白,後改名以色列);和以掃(後改名以東)。據《舊約聖經》記載,雅各是猶太人的先祖,猶太教認為聖經是上帝和「以色列之子孫」的聖約。因此現在雅可布(即Jacob)在西方也是一個大姓,猶太后裔居多,理工科的同學對於雅可比矩陣(Jacobian Matrix)一定不會陌生。而對於以撒這個名字,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大科學家: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
上述人物關係如下圖所示: 《馬太福音》27:46約在申初,耶穌大聲喊著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就是說:「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
這裡的「以利」(Elohim)其實是與「安拉」(Allah)很可能來自同一詞源「主」(希伯來語?????,Eloah)。我猜耶穌沒準也喊過「安拉胡阿克巴」呢。。。
注:別把「以實瑪利」和「以瑪內利」搞混了,以瑪內利是希伯來語「上帝與我們同在」(???????????)的音譯,現常用作基督教祝詞。
原因二:音譯的目標語言不同
我們以基督教為例。西方基督教國家的許多人名都取自聖經中的聖人,以表達崇敬之意,例如大衛(David)和約瑟夫(Joseph)等。《新約聖經》的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記錄的耶穌族譜如下圖所示,其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現在還在使用的姓和名:
- 拉丁語 Ioannes(約翰內斯)
- 英語 John(強)
- 法語 Jean (讓或尚)
- 德語 Johannes(約翰尼斯)
- 義大利語 Giovanni(喬萬尼)
- 西班牙語 Juan(胡安)
- 俄語 Иван (伊萬)
- 荷蘭語 Jan(揚)
再舉一個例子,就是上圖中的西緬(Simeon),在不同語言中的翻譯有:
- 荷蘭語Siem(西門)
- 英語Simon(西蒙)
- 義大利語Simone(西蒙尼)
- 德語Simon/Siemens(西門子)
原因三:多次轉譯
當世界各地的語言發生融合,辭彙由西方向東方進行傳播時,發音也隨著各地方的方言(口音)發生了明顯的改變。例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語中的發音是:/m????mm?d/,而傳播到了土爾其發音則變成了/měhmed/或/měhmet/,維吾爾語的發音與土爾其語非常接近(均屬於突厥語族,而非阿拉伯語所屬的閃語族),因此在從維吾爾語音譯成中文時,穆罕默德就變成了買買提。再看耶穌這個詞,在英語中是Jesus,這是從希臘語的 ?ησο??(Iēsous)音譯過來的。而希臘語辭彙又是從希伯來語中的Yeshua(????,約書華)音譯而得,因此英語中也有從希伯來語中直譯過來的變體Joshua,這也是英美的一個常用人名,通常譯作約書亞,昵稱Josh譯作喬西。
此外,古今漢語讀音不同也是原因之一,比如西伯利亞中的「西伯」極有可能就是古文中的「鮮卑」;我們現在講的「回紇」其實並不是指回族,而是「畏兀兒」(Uyghur)的另一種音譯,也就是今天我們講的維吾爾;還有「土爾其」(Turky)則來自於「突厥斯坦」(Turkestan)。
反過來,東方辭彙音譯至西方也存在這樣的問題。眾所周知,中國的英語單詞是China,一般認為來源於「秦」,但轉從「秦」轉譯為China的過程卻頗為曲折。首先,秦朝時的漢字發音已經很難考證了,但從宋代的《廣韻》(從更早的《切韻》、《唐韻》修訂而來)可知,「秦」一詞的古音可能趨向於 dzin,而由於中國早在秦朝以前就與古梵國(現印度)存在貿易往來(三星堆文物考證),那麼一統天下的秦朝就在梵語中被用來指代中國,即Cīna(???,後譯為支那)。隨著文化交流,Cīna一詞流傳到波斯,被譯為Chin,直到1516年,葡萄牙探險家巴波薩首次記錄下China一詞。又到1555年,China被引進到了英語中。還有吐蕃(西藏的舊稱)音譯到英文中就變成了Tibet,而吐蕃一詞又可能來自於拓跋(據《舊唐書》)。諸如此類的一詞多譯還有很多,恕不一一列舉。
若您讀到這裡覺得有所收穫,請不吝點贊哦~
本文為Devymex於知乎原創首發,未經授權嚴禁轉載,發現必究,歡迎舉報,謝謝!授權知乎日報轉載,授權非營利性的公益機構轉載,一般營利性機構/平台非特殊情況不予授權。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分解成兩個有著不同側重點的問題:
一,為什麼不同語言中,拼法不同的姓名其實有著相同的來源?
二,為什麼有著相同來源的名字在不同的語言中拼法不同?先從第一個問題開始入手:"為什麼不同語言中,拼法不同的姓名其實有著相同的來源?"
我們先來做一下課後工作,以歐洲為例,看看歐洲人的名字主要來源是什麼?
以英語為例,(詳見Wiki English name)英國人名主要源自以下幾個源流
A. 從基督教引入的來自 拉丁語,希伯來語,希臘語的名字 如David, John, Michael等,這也是英國人名字最重要的來源
B. 因為歷史原因,通過諾曼語/法語進入英語的日耳曼名字,如William, Robert, Richard等
C. 繼承於英國本民族辭彙的名字,如Alfred, Edgar, Edmund, Edwin, Harold and Oswald. 這些名字通常帶有很濃重的古英語色彩。
那我們再來看看德語中人名的來源 (詳見Wiki German name)德語人名主要源自以下幾個源流
A. 和英語一樣,來自聖經中的名字,如Johann/Hans, Jakob, Maria等等
B. 繼承自日耳曼本民族的名字 如 Ludwig, Friedrich等等。研究幾個不同的歐洲國家後,你會發現,多數歐洲的名字(given name,這裡暫不討論姓氏)都是來自 1. 聖經 2. 本民族原有的名字
所以:以歐洲為例,很多看似不同的名字有著相同的來源,其實正說明了其文化的同源性,或者說是相似性,具體原因如下:
1. 基督教在歐洲的盛行 (往大了說是Abrahamic religions在世界範圍內的盛行)這點 @Devymex Wang已經回答得很完善了,不再詳述。
2. 歐洲各個說印歐語系的民族親緣關係比較緊密。好比曾經的日耳曼民族現在分布在了英國,德國,荷蘭,丹麥,瑞典,挪威等不同國家,這些國家的語言雖然多多少少有Proto-Germanic語的影子,但已經演化成不同的語言了。
如元首的名字Adolf就是一個有意思的日耳曼語名字,來自Adalwolf, 意思是noble wolf, 高貴的狼,歷史上,數個瑞典國王都叫這個名字, 最為人知曉的是 17世紀的君主 Gustav II Adolf,古斯塔夫二世。但因為元首的原因,這個名字在原日耳曼民族分布的國家已經所見不多了。
當然,從Adolf衍生出來的不同拼法也不少,有時拼做Adolph, 有時是拉丁化了的Adolphus.
在被叫做Adolf的名人中,盧森堡大公阿道夫 Adolphe, Grand Duke of Luxembourg (1817-1905)名字的拼法就頗為特別。
3. 看完了名字,我們再來看看為什麼姓surname也常常很相似。
這個就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了,舉例來說,英語中相似的姓有以下兩種情況,
A. 因為文化的相似,人思維模式的相似 (如喜歡以自己居住的地形,以自己的職業作為自己姓的來源) 加上英語和德語本身在底層辭彙上的同源,導致了這一相似性
B. 雙方繼承自共同的日耳曼語姓氏,這些姓氏隨著雙方自身的語言變化,演化出不同的發音,不同的拼寫,所以有我們見到的相似性
真實的情況可能會是二者兼有,無論如何,我們可以觀察到以下幾個pair: (英語/德語)
a.來自於職業:
Smith---Schmidt 史密斯/施密特
Miller---Muller(u with umlaut) 米勒/穆勒Fisher--Fischer 費舍爾/費施爾b. 地理名詞:
Bush--Busch,
c. 個人特徵
Gross-- Gro? (Gross這裡不作 「噁心」的意思解,而是作為 Gross Income, Gross weight 總收入,毛重,的Gross解釋,意思是大)
Goodman--GutmannReferences:
Adolf
Behind the Name: Ancient Germanic Names-------------------------------------------------I AM A LINE-----------------------------------------------------------------------
問題二: 為什麼有著相同來源的名字在不同的語言中拼法不同?
1. Phonology音系學角度,因為各語言發音體系不同的原因導致的拼法不同 2. Orthography 因為拼法規範不同的原因導致的拼法不同 3. 因為這時候就要動用維基百科的力量了,以John為例。進入英文維基百科,搜索John,選擇John (given name), 進入如下頁面:
往下拉,你會看到In other languages這一項,列舉世界語言中John的同源詞,清晰明了,而且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得多(截圖的清晰度似乎有些捉急,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就好了哈):
所以你想知道某個人名在英語以外有什麼變體,不管是William還是Robert什麼的,儘管去搜好了。
這裡補充一個中國的例子。
漢人有一個傳統名字叫 「無忌」,其實藏人也有,我們一般翻譯成 「晉美」,原文用拉丁轉寫就是 jig med,直譯就是 「忌無(沒)」。William/英語-Guillaume/法語-Wilhelm/德語
James/英語-Seumus/愛爾蘭語-Diego/西班牙語-Jasha/俄語Xavier/法語-Iluminada/西班牙語Lewis/英語-Louis/法語-Ludwig/德語-Luigi/義大利語-Amjad/阿拉伯語-Llewelyn/威爾士語Claire/法語-Larissa/俄語
Armand/法語-Hermann/德語Jules/法語-Giula/義大利語-Gill/英語———————————————————————————————————————————6月1日感謝評論中幾位知友的指教,『Xavier/法語-Iluminada/西班牙語』以及『Claire/法語-Larissa/俄語』依據現有資料判斷應該屬於謬誤。多謝 @Vincenzo Chan@王贇 Maigo@楊個毛@Uncharted 四位批評指正。說到約翰
另外聽說過安祿山=Alexander的論點,笑笑就好,也懶得考證
對了,黑板是雷老師寫的我不會告訴你我在看邪惡力量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邁克爾=米迦勒=Michael。。。。一直覺得米迦勒無論看上去還是讀上去都好高大上,果然是大天使長英語肯定也很高大上,知道真相的我。。。怪不得好多外國人叫Michael。。。←_←
三國無雙林秀貞
這個應該是,同一個名字在不同語言中書寫拼讀不一樣
車臣=斯琴
中國維吾爾族的「玉素甫」和西方的約瑟夫、阿拉伯的尤素福也是一回事。司馬義艾買提的「司馬義」和回族的乙四么力、阿拉伯的伊斯梅爾、聖經的以實瑪利是一回事;而「艾買提」就是艾哈邁德了。
別說人名了,我補充一個,季羨林老先生考證過,彌勒佛的「彌勒」這個名字就是西方的彌賽亞轉過來的……而且連語義都像,一個是先知,一個是未來佛……
說一下陳這個姓,不同語言國家族別,有chen、chin、tan、tran、chan
這幾天在日本遇到好多姓林的日本人
斯嘉麗-郝思嘉-斯卡萊特
都來源於拉丁文聖經的辭彙,只是根據不同語言的發音而有不同而已。
有點像我們人類都是同個祖先,估計也是同根同源
突然想起幾個以前看小說的時候看到的人名:米迦勒=Michael=邁克爾,西澤爾=Caesar=凱撒…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_〒
之前研究過謝爾蓋這個名字,出過不少物理學家音樂家,維基百科有相應詞條。
安祿山其實是Alexander的音譯
Brooks-小泉Wood,Forest-小林,森,木下Fields,Wold-田中,小野,中野,大野Hill-山本Bush,Green-草野House,Hall-小室,土屋,古屋Mash-澤田,小澤Well-井上,石井Bridge-高橋,橋本Stone-大石,白石River-清水,水野,河本Pond-小池
推薦閱讀:
※有哪些翻譯得很美的外國地名?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如何翻譯?
※「中國國家主席」的官方英譯是什麼?
※為何在數學裡 Manifold 會被翻譯成「流形」?
※有哪些中譯英的大師級經典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