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線城市房價是否拉低了相當一部分 一線城市80 後中產階級的生活水平?
2015年5月18日更新
看了一下各位答主的回答,大部分的人認為買得起房人才能算中產階級
我對這個態度不否認
但我認為如果房價沒那麼高至少不要高得現在這麼離譜
那中國的這批中產可以把多出來的錢拿來買更好的車更好的生活水平子女更好的教育也許這樣這批80後中產階級更能活得像個中產階級吧PS:本人90後一枚PS2:也許我問題的本意是高房價消滅了80後中產階級的中產水平生活?
實名反對一下 @忍不住到處吐槽君的答案。
道理講得太歪了。我一直覺得在知乎上逞口舌之利,講一些歪道理也挺好的。這就像和朋友閑談的時候,天馬行空的想出來一個新鮮新奇的觀點爭論一番,也是十分有趣的事。但是道理太歪,太潦草,自然也會收穫一些反對。上面說的這位的答案讀下來,可以總結成以下的一個邏輯:
中國人,不會花錢。他們一有機會就會把錢存起來。錢存起來不流動,對經濟和社會都百弊無一利。只有用基本需求(衣食住行)逼著他們,他們才會把錢花出去。這樣經濟才能好。
這個邏輯鏈條里,我唯一能認同的,就是錢的確應該流動起來。
但是我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流動效率最低的,恐怕就是房地產了。高效集中的「中國路徑」並不代表著最高效的解決辦法,很多時候,它代表的是行政成本最低的解決辦法。這兩種選擇有時候是一致的,但也有很多時候不一致。下面是我自己的一些經歷和看法。
同我反對的答案一樣,這只是我腦洞大開的一個新奇念頭,沒什麼嚴密的論證和「乾貨」的支撐,只是同諸位分享下,聊做談資。最早看見中國人不會花錢是什麼時候呢? 我的印象中應該是朱相在位初期,恰逢一輪經濟衰退。伴隨著中國人不會花錢這個觀點出來的,還有一個詞,拉動內需。
伴隨著中國人不會花錢這個觀點,和拉動內需這個詞出來的,還有一個故事,就是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中國老太太攢一輩子錢住進房子沒幾天就死了美國老太太貸了一輩子款錢剛還清就死了」這個故事現在看很有趣哦,頗有點黑色幽默的樣子。搭配另一個黑色幽默:電影大腕中那句「兩千美元? 那是成本,四千美元起....」,頗有點啤酒烤串的爽快感。一個觀點的產生,並不會僅僅以爭論結束。我不能說朱相持有類似的觀點,但當時很多的主流觀點的確是中國過高的儲蓄率和過低的內需對經濟的正常運行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他們是否從這個角度出發制訂了接下來的政策不得而知。但似乎從此開始,government決心替人民花錢。
時至今日,內需不振依然使中國經濟中的一個大問題。但是這個觀點,現在提的人也很少了,哪怕它已經進化成了「亞洲人/亞裔人愛儲蓄」。後來我們知道,熱愛儲蓄,與其說反應了種族之間心理特徵的差異,不如說是過去歷史的映射,以及現實壓力的反應。
因為相比西方國家,我們經歷了太多的動蕩和不安,我們看到了現有的社會保障體系形同虛設,才會努力的攢錢,以期對沖未來巨大的不確定性。不要說美國很多第二代亞裔移民,並沒有表現出比其他人高很多的儲蓄傾向,即使中國的90後們,花錢比他們的上一代人也爽快多了。現在提到提振內需的時候,也很少有人再想著勸老百姓怎麼花錢了,大多數都是從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或者提升絕大多數人的收入談起。從我自身的經歷上看,花錢是不用教的。我看著一個又一個家境一般的同學,畢業幾年之後就開始大談奢侈品牌,眼睜睜的看著曾經是村裡出來的土包子,興緻勃勃的研究去哪度假。我還記得很多年前,家父靠著拙略的上網技術和頑強的意志,在網上找到了好幾個手錶論壇,背著我和我媽偷偷的研究了大半年敗了不少家。他大概十多歲見到電燈,二十多歲才喝上啤酒,但這一切都不耽誤他在四五十歲的時候,和勞力士歐米加談笑風生。
憑什麼認為「幾十萬買了房,花幾萬買了車」,我不會買好車嗎?有那個點錢我不會出去旅遊花錢是不用教的。以上是第一個反對,中國人不是不會花錢,花錢比賺錢難么?房價多貴啊工資多低啊,一個房子都能賺回來,難道還不會花出去了?
第二個反對,也是我的觀點,房子是否是拉動經濟最有效的手段。
不是,甚至都不是比較有效手段。只不過是對gov來說最省心的手段。房地產能對上下游有很好的拉動作用,這沒錯。但是其他的產業呢?汽車呢,能源呢,交通?文化?旅遊?哪一個行業火起來都能拉動上下游嘛,當然房地產很可能是拉動相關產業最多的,但另一個角度說,房地產的持續性也是最差的。房子蓋好了能用許多年,蓋多了又不能出口。另一個方面說,流動性的大敵,其實是集中。同樣的財富,分散在一千個人手裡,大家吃好穿好,很容易就變成了消費,但集中在一個人手裡,他鋪張浪費一下,最多花掉一百個人的份,剩下的只好存起來。所以即使在很多民主國家,政策上掠奪一下富人的錢,分給窮人,一搶一分,平白無故搭進去很多行政成本,依然能對經濟產生很不錯的正面作用。當然這裡總會涉及到社會公正和激勵的問題。不展開了。這些觀點本身也存在很多爭議,我只是擺出來,請大家至少想一想另一種可能性。
房價不是近幾年才漲的,一直都漲的很兇,近幾年是三萬漲到四萬,以前是六千漲到一萬。最早看房子的時候我就想,早買半年,省下來的錢就能買個寶馬了。早買兩個月,省下的錢也足夠夠全家人出去玩一圈了。如果這些年房價漲的沒有這麼厲害,我們會用什麼方式生活呢?把錢都存起來,並且因此導致經濟增長更慢,從而導致大家賺錢更難了嗎?有可能。也有可能是大家會買更多更好的車。刺激了汽車行業更加快速的擴張,也導致大城市更早的開始限號?或者是追求生活質量,追求更多的假期,花更多的錢和時間去旅遊?或許我們不會再去馬爾地夫吃泡麵,也會去追求一些舒適的酒店和美味的菜肴?或者買更好的家用電器?消費更多的智能手機和電子產品?還是在購物上更加註重體驗而非價格?或者相比較之下我們的時間更加值錢,我們可以為了節約時間承擔很多的正版消費,或許我們不會有這麼大的經濟壓力,肯為軟體和內容付費?或許因此360們不會採用現在這種近似流氓的免費模式?都只是可能性而已。實名反對排名第一的觀點。不知道點贊的是怎麼想的。吐槽君的觀點和前段時間浪費糧食能促進生產一樣存在著邏輯性和經濟學錯誤。 吐槽君的一句話是正確的,即資金流動才有作用。但是他後面的邏輯卻近乎荒唐。資金只有流進房地產才有作用?
小孩a打破了店主b的玻璃,狡辯到換新玻璃,會增加玻璃廠生產,工人會有工資,玻璃工會有安裝費。活躍整個經濟。
真的是這樣?店主b的錢只能用來安玻璃?玻璃被打碎,店主b只能用錢來安裝新玻璃,但是如果沒被打碎,店主b可以用的這筆錢來旅遊,帶動旅遊經濟可以,用來買食物,帶動餐飲業,同時還能享受透過沒被破壞的窗戶看風景。哪個合適? 商品基本價格應當以商品實際價值和供求關係來決定。消費者應當而且應該只付他應該付的款項。如今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畸形到如此地步。居然還有人打著活躍經濟為國家復興的幌子公然為撈金者貼金,真是荒誕怪哉。連房子都住不起的國家,人民有什麼義務去為他奉獻!!運用國家的壟斷權力,把大眾的錢搜刮起來,集中到少數人手裡。作為自己的執政基礎。還冠冕堂皇的號稱社會主義。一句話,大清國藥丸某個高票答案是徹頭徹尾的倒因為果。中國人從來不是因為不會花錢或者天生喜歡把錢放到銀行里儲蓄才如此抑制自己的消費——又不是傻逼,誰他媽不願意享受生活?老是把錢攥在手裡不過是因為唯一的原因:在咱們這兒,人們生活得沒有安全感,未來命運的種種負面可能性導致正常的生活隨時可能瀕臨崩潰。而崩潰之後,許多答應過要照管他們的承諾,往往都是不算數的。
所以他們不得不為了預防這種可能性而積蓄金錢。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中國家庭,經歷過沒飯吃餓死很多人的年代,經歷過吃不飽的年代,經歷過什麼東西都得憑票換的年代,經歷過本以為端著鐵飯碗突然就被一腳踹開為國家做貢獻的年代,然後再大步邁進了看不起病上不起學買不起房的年代————過去的瘡疤還沒好透,你讓大家欠債還錢還完錢輕鬆退休?
更不用提還有一個龐大的群體連「儲蓄」兩個字都是奢望,那才是真正的活到哪一天算哪一天。當然他們不會上知乎,你聽不到他們的聲音。
高房價是為了什麼?當然能拉動經濟極大地刺激百姓花錢——經常一花就是祖孫三代的全部家當嘛,然則,前面已經有人說得很精到了。房子是否是拉動經濟最有效的手段。
不是,甚至都不是比較有效手段。只不過是對gov來說最省心的手段。
不展開說,你們懂的。能公然為這樣的東西洗地,你真行。
利益相關:1.5線城市有房無貸,每一分錢都是自己掏的。
反對高票 @AreYouKiddingMe 的答案。的確,這種房價是可以耗費中產階級一輩子辛勞來換一套房子,但不同意所謂「這種制度是全國受益的」,受益的只不過是制定這一規則而且受益於這一規則的統治階級。統治階級正是通過這種方式獲取了中產階級的剩餘價值,並以此來維護自身的利益和現有的社會制度。
即使馬克思去世多年,他所描述的資本主義的根本並沒有發生變化。工資並不取決於工人所創造的價值,而只是滿足工人正常生活以及繁衍後代所需。言外之意不可能給工人過多的工資來購買生產資料,因為這本身對資產階級的地位和統治是不利的。只有把工人的收入限制在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水平,才能既迫使他們兢兢業業地工作而又不至於激起他們的反抗。
反觀現在的小資們,除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總體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改善之外,辛辛苦苦大半輩子不也就是攢下個房子?以現有的生產力水平,建造這一棟房子所需的鋼筋混凝土真正所蘊含的價值有多少,難道能抵得上一輩子的勞動?所以與「滿足基本生存及繁衍後代所需」又有多大的差別呢?
但是小資們總還有一顆逆襲的夢。
只說三點。
1,"建議修改:已刪",胡潤排行榜上的那幫人 "建議修改:已刪" 。
2,分稅制後,"建議修改:已刪",賣地的錢切實地流入了地方政府的腰包。
3,惜售一二線城市土地,囤積居奇,"建議修改:已刪"。
如果你去過香港,會看見遍地破敗不堪的幾十層的高樓,因為港英壟斷土地使用權、放著大片土地不去開發,而被高價鎖死,以致成本高到無法拆遷。
如果你去過三亞,會看見高檔小區和貧民窟一牆之隔,高檔商品房每平米售價3w人民幣以上,旁邊的城中村"建議修改:已刪"、不能自行經營房地產,導致房子供給不足、房價高企。
總結:
"建議修改:已刪"
對於強調房子等於生產資料、是跨越階級的途徑的人,我表示如果你是在03年前買的房,我無話可說,那時的房子確實約等於生產資料。但如果你是近期買房,那你的房子價格其實並不是建立在自由市場之上,而是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政策基礎之上。
而我們都知道,相比起自由市場,政策是極其不靠譜且不穩定的,你可以想像下,如果政府忽然放開房產用途管制,然後你家附近的商住、小產權房都可以作為普通住宅,那你手上的幾套房子,是會漲還是跌呢?
對於拿國內一線城市和發達國家一線城市相比較、以證明北上深房價其實不算高的人,我只能表示呵呵。北上深人均年收入連兩萬美元都沒有,憑什麼和國際一線城市比較房價?下次比較,請先找幾個國際上人均收入與北上深接近的城市、然後再看看 "建議修改:已刪" 的惡果有多嚴重。
一哥們十年前六十多萬毅然賣掉了自己在河西的房子,拿著這筆錢去創業,經過十年的努力打拚,公司走上了正軌,賺到了四百萬純利潤,然後他用全部利潤再加上部分銀行貸款,把自己當初賣掉的那套房子又買回來了,畢竟小孩要上學。在南京,明明可以買房致富,他非要裝逼創業!
這不是一般的搞笑段子,是房地產專家說的。。。。。。房價高企消耗的不僅僅是80後,而是50-90這幾代人。居住需求是馬斯洛體系的第一層次,是所有中國普通人的痛點,也就是說房地產是國家的一條鞭子,驅趕著每個普通勞動者,吐槽君這個觀點還是有道理的。
那麼除了地產行業相關產業以及國家行政費用,我們的房貸到底支付了什麼?第一個就是城市基礎設施費用,除了對剛需來說最重要的是地產文案裡面提到的「地鐵上蓋」「省級重點學位」等等,還有大家根本不需要提的三通一平等等費用,這也就意味著房奴在為未來,可能幾十幾百年的城市格局買單。
第二個,新增的就業崗位。政府部門當然希望每一塊地都是居住用地,這樣最省心,躺著就把錢掙了。但是地產企業都知道,缺乏就業崗位的新城樓盤根本賣不出去。
因此,政府部門必須花大價錢做城市規劃,勸地產企業拿地就可以說「看我們的城市規劃,以後肯定會有足夠的接盤俠買房的」;
而拿到賣地的錢以後,必須要馬不停蹄落實規劃的引入實業,否則地產項目建成以後,接盤俠卻不如約而至,地產企業和偷雞者資金破產,政府信用破產,最終成為鄂爾多斯悲劇。
然而我國的當前實業形勢,大家都知道,所以,政府只能選擇薄利甚至賠本也要上,而成本,最終還是落實在每個接盤俠的房貸里。完全是倒因為果。
先說結論,房價上漲是大量的非大中城市居民,為了生活質量而向大中城市遷移的必然結果。是先為了追求生活質量,所以房價上漲。而不是先有生活質量,被房價影響。
當然,這句話如果是大中城市本地人說,不考慮因果,確實是描述的實際場景。但,如果是農村或者小城鎮人這麼說,完全說明這個人腦臀分離。因為除了大中城市土著和發達地區小城之外。其他出身的所謂中產階級。原本根本就沒有「生活質量」可言。
=====================================================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哪裡的房價漲了?一線最厲害,二線其次,三四線小漲,縣城微漲,鎮上不一定。農村大部分跌了。
城市和城鎮的房價為什麼會漲?因為供不應求,很多原來不住在這裡的人要買。
為什麼這麼多人要買,因為要在城裡住。
問題來了,為什麼這些人拚命的要在城裡住?好處在哪裡?
所謂的中產階級,到底是農民進城的多,還是原來就是市民的多?
假如,農民都呆在老家種地,房價會不會漲?顯然是不會。
那麼假如農民的後代都呆在家裡種地,這些人的生活質量是怎樣的?
其實房價上漲,和所有的城市化問題,醫療,教育,公共資源的問題。都是農民進城自然會發生的問題而已。
本來占人口比例很小的城裡人才能享受的東西。現在法律上允許全民享受了而已。
這個過程的描述是,八億農民或者農民的後代為了更好的生活質量,進城生活,推高了房價。
城裡人是不是好像覺得很冤?不冤,而且是佔了大大的便宜,屬於全民的公共資源,被城裡人享受了幾十年。
其實農民依然是吃虧的,因為剪刀差造成的城鄉發展不均等,到現在也沒有任何人說要進行補償。
至於說是不是房價影響生活質量的諸位。先看看自己的屁股和父母腳上的鞋上有沒有泥。所謂的生活質量,是不是真的天然存在。
炒房的主力軍恰恰是中產。上面的人不需要炒,自己的房子都是別人送的。底層的,銀行根本不給你貸款。弄清楚炒房是怎麼回事再來說話吧。投資不如炒房,是無數中產過去十年踐行的事。中產階級自己玩的好戲,王思聰:怪我咯?
高房價並沒有消滅中產階層,而是阻斷了貧困階層進入中產的希望。
只能買一套房還貸款不是中產階級啊同學……
我有一套在收租我都覺得自己是無產階級屌絲買個早飯都要多跑500米因為遠方的蔥油餅便宜五毛錢……
或者我換個角度來講,你想活得像個中產階級,那麼你就買不起房,永遠當不了真的中產階級。你想當中產階級,有高收入有財務自由的希望,那麼你就難以活得像個中產階級。
原因很簡單:任何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都是血腥的,不光對階級敵人血腥,對自己也是。資本不會從天而降,這是真理。
換句話說,能被房價拉低生活水平的,只有想上升階級的屌絲。消費主義的屌絲以及中產階級,都不會為房價困擾。這個問題80後尤其明顯。先說結論,和題主的提問恰恰相反,中國房價「創造」了相當一部分80 後中產階級,「消滅」的是相當一部分 50 / 60 後中產階級。
然後再說什麼是中產,( 我是修正賣萌符 這是錯誤的定義,維基百科的中文詞條果然靠不住:)世界銀行將經過購買力平價調整後的日收入超過2美元的人定義為中產階級。在中國,2005年國家統計局根據人均GDP和購買力平價給出中產階級的家庭年收入在6萬至50萬人民幣之間的結論。詳見維基百科的產階級詞條。
(再補一條貌似正確點的定義:)世界銀行(World Bank)估計,全球中產階級人口數可能會從2000年的4億3000萬,增長到2030年的11億5000萬。根據該行的定義,把中產階級定義為每日收入10~20美元的人(依據當地物價做調整),大致是介於巴西(10美元)和義大利(20美元)的平均收入之間。新中產階級崛起,全世界都在搶
80後絕大部分都是結婚買房,結婚之後原有的3口之家就分裂成了兩個獨立的家庭,一個是你父母,一個是你自己與配偶,根據中國式結婚的習俗,家庭的分裂必然導致家庭內部財富的轉移和再分配,現金存款從父母家庭,轉移到子女家庭,子女家庭將轉移過來的資金以房子/汽車等固定資產的形式進行投資,子女家庭瞬間實現了從無產到中產的階層遷移(總體收入+房產必然超過6萬),而父母家庭呢,50/60父母絕大部分都退休了,只能依靠退休工資了,存款被子女吸干之後,儲蓄和投資收入微乎其微了,因此家庭收入很難超過6萬,於是他們被「消滅」了。
正如樓上 @忍不住到處吐槽君所言,中產階級可以起到拉動消費的作用,同時還能緩衝社會各階層和利益群體的矛盾,但是這種階躍式的階層「消失」和「出現」,全世界都罕見。
謝謝閱讀,輕拍,嗯,輕拍謝邀。
中國人講安居樂業,這個是最起碼的,無論哪個城市,安居了壓力很大樂不起來,或者樂業了安不了居,那就是家都還未立起來,離殷實還遠,更不要談中產了。
目前中國很多「中產」的痛苦,根源或許在於覺得自己是中產,其實並不是。
平常心,慢慢來。喊著別人房奴不自由的屌絲們,你們該醒醒了,你們身邊那些買房的小夥伴們這樣說都是謙虛自嘲而已,你們千萬別當真。人家下決心買房那成本收益全家人不知道算了多少遍才敲定的,這麼明顯吃虧的事情人家會做?現在他們如果出售房產賬面直接進賬增值好幾十萬上百萬人家會告訴你嗎?這些房產都是實打實的優質資產,等哪天房價跌成狗了你們再嘲笑他們也不遲。
現在的房價估計能消滅中產階級。早幾年的房價,還真不能。再說消滅是幾個意思,反正我看都活得好好的,車也都買了,孩子也都生了,都養得起。去日本花幾十億,去香港買太多被人罵蝗蟲,去歐美再花幾十億的大部分也都是中產階級,這也算消滅的話,肉體和精神都太不徹底了。
說一句難聽的,不是因為房價拉低了相當一部分80後的中產生活水平。
而是你作為主動想被薅羊毛的一族,恰巧中了想薅羊毛的權貴階級的陷阱。
不過這個策略又是一個社會能夠正常發展的必然選擇,也就是中國傳統的孝道,如果不實行這種策略,就會掉入馬爾薩斯和社會達爾文陷阱,人類的頂峰就是20歲,所有其他年齡段的人都將被殺死,同時20歲的男人也會殺掉其他人的後代,所以人類滅絕就是一瞬間的事。
被薅羊毛的同時你們肩負了人類發展的重任,這也沒什麼不好的嘛。
-------------------------------------------
我還記得曾經有個女同學跟我說「哎,找不到有北京房子和戶口的男朋友真可憐,我怎麼命這麼不好,只能賣了家裡的三套房子換北京的一套。。」
誰逼你賣房子換北京房子了?
怎麼100年前中國人都沒把房子賣了都去美國洗盤子然後抱怨命不好啊。。
說難聽點,這種言論簡直是誅心之論。
我太爺爺參加抗日戰爭,你太爺爺全家搬去東京,你看多工整。
如果不是你貪,沒有騙子可以利用你。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也沒什麼可說的。
------
有人說!我沒得選啊!!我必須買房!我必須奮鬥!我必須移民!我必須讓我的孩子上哈佛!我的孩子如果不上哈佛就在起跑線上比別人落下了0213902190321米,天啊,我的孩子僅考上了清華/北大,他Master必須去MIT或者Stanford讀,上不了就可以自殺了。
我覺得我當不上主席這輩子就已經可以自殺了,我也沒得選。
回頭再看看鐘小艾那句,擺正自己的位置,其實也不是什麼諷刺的過頭的話。
你天天想著當皇帝,13億人,這皇帝的位置可怎麼分呢?……
PS:每位少年以後一定會變成惡龍的,因為你也沒辦法,再過四十年你們就知道如何剝削20後了,因為你年輕的時候就是這麼過來的嘛。。
這個描述本身有點問題,中產沒有被消滅,高房價與否,那個階級就在那裡。。。
如果買得起房,高房價對你的資產規模帶來的是增益而非削弱,哪怕考慮到貸款也是一樣,你那點子收入不還貸款難道存錢能跑贏通脹?
如果買不起房,那就不是」中產階級「。
我斗膽猜想,提問者是認為高房價是一道門檻,限制大部分低收入者進入中產行列——對,但如果說「沒有高房價中產會更多」——做夢去吧,最高票說得很好了,中產階級開始大量持幣的經濟體才是沒有前途的。
什麼情況會消滅中產呢?答曰:經濟出現結構性風險(外生內生都一樣),就業崗位和質量大規模滑坡,同時原材料和農產品價格相對高企,也就是中國工業化程度退步,自然會把中產的規模消滅到和相對生產力層次相匹配的水平。是這樣,但是,不能這麼說。因為,中產階級就是用來干這個的。你以為中產階級的作用是什麼。在職場上作出高質量的奉獻,然後賺取較好的報酬,然後在這個報酬基礎上借債20倍,進行透支高額消費。好好乾活,好好賺錢,好好欠債,忙忙碌碌一輩子。這就是中產階級的定位和作用。要是房價給你500元一平,那些年薪幾十萬的中產一年就把房買了,剩下的錢用來幹什麼。錢不流動,就沒有價值。提前透支消費,然後用一輩子去還,這是目前中產階級最好的生活方式,對經濟也是最有好處的。要是你每年 賺幾十萬放在那裡躺著不用,不拉動消費,不支撐 GDP,你這個中產對社會就沒有貢獻。要是人人如此,社會是發展不起來的。房價自從啟動以後,你看對全國的經濟產生了多大的拉動。這種拉動是槓桿性的,是許多產業鏈的拉動。這種拉動是買房的人用一生辛勤去支付,但是全國受益的。要是每個中產都沒花錢的地方,房子幾萬塊就買了,車子幾萬也買了,很多人可能四十歲不到就退休了。因為你賺個幾年,存兩百萬,夠花個幾十年了。於是,社會的高質量勞動就流失很厲害。大家都年紀輕輕去退休,高水準的經理哪裡來,高價值的員工沒有,公司的水準也不行。經濟競爭力就喪失。你要把美國四十以上職場精英全部安排 退休 ,你看看,這個國家的競爭力很快就會下降。所以,房價沒有消滅你們。中產負債,是你的命運。是你的功能。如果你是中產,記住現代經濟就是這麼安排你的:欠債,還錢,還清了存錢退休。-------------------------------------------------------------對於反對這個問題的人我想專門提醒你們一句話:不要瞎JB跟美國亂比較。沒有意義。不要覺得美國中產活的挺滋潤,咱中國也應該很滋潤啊。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連古巴和希臘都是發達國家!而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美國,是世界上「最強」發達國家!跟美國比!什!么!比!-------------------------------------------------------------
這個答案下面有很多反對意見。最近主要的反對意見有兩個:
1,你還真當我不會消費了?我玩樓鳳買 iphone,出國游,哪個不拉動消費?
2,高房價壓抑了很多其它的消費,本來每月花6千吃各種飯店,買了房現在每月只能吃沙縣小吃了。
簡單回復一下。有人說,花錢不用教的。是不用教的。但中國人儲蓄率全球第一,在房價起來前,就是事實,這種生活方式改不了。「經濟三架馬車」,消費就是起不來,工資存一大半,就是不肯花錢。(直到現在你們買過多少錢正版軟體,自己數數,用電腦十幾年了)
要拉動消費,國家只好順著老百姓的思路走,引導消費。
然後房價一漲,你們口袋裡存了20年的積蓄全部掏出來了,還要借債去買。效果就這樣,港港 的。
年輕人消費觀比較前衛,確實比較敢花。跟上一輩人不一樣了。但是房子還是最重要的一大塊。你玩樓鳳,玩個200萬的給我看看?出國游,你游過20萬一趟的嗎?買 iphone,你得買400個才抵一套房的錢,一年換一個,換到什麼時候?等到你孫子 iphone 400s 的時候?有什麼東西能一次消費掉你20年的錢?只有房子。
不要光看房價本身,賣一套房,萬科賺錢了,物業賺錢了,賣鋼材賣水泥賣玻璃都賺錢了。你們裝修過沒有。裝修工人賺錢了,賣傢具的賺錢了,身邊買不到的東西上淘寶,馬雲也賺錢了,你要買在郊區,還得掏包再來輛車,通用和一汽大眾也賺錢了。一套房,裡面是無數受益者。
這種天然的屬性導致了搞經濟,搞房子是最好的。你有本事你想個別的出來。(不要想破腦子了,你真能搞定這個,至少也在大學當個經濟學教授了)
對別的消費是不是起到了壓製作用?當然是。本來一個月玩三次樓鳳,現在兩個月才玩得起一次。或者房貸壓力太大,只能在家下片子了。
但是你看看身邊,iphone 6照樣爛大街。香港買包包的人一堆一堆的(出事前)。新馬泰什麼的游一下,整個海灘都在講中文。壓抑別的消費了嗎?並沒有,壓抑的是你們「把大部分收入都拿去還貸」的人,而已。銀行一般認為房貸不能超過總收入的30%,你們自己要把百分之六十,甚至七十的收入都拿去還房貸,當然過的苦。
推薦大家看下陳經的文章《政府夥同資本家,總想著把大家弄窮》。不高深,有意思。
你站在收割者的角度想想:不收割你,我圖啥?
細節上,如果中央不拿那麼多,地方也犯不著颳得這麼狠。誰不想長治久安世代掌治是吧。誰樂意飲鴆止渴,只能怪93年的時候誰都料不到後面二十年增長這麼快,定下這麼一個跟不上時代發展的中央和地方財政分配機制。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