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美國參議院 2017 年 12 月 1 號以 51 比 49 通過的減稅和就業法案?

美國參議院通過1.4萬億美元減稅方案 被視為特朗普重大勝利

當地時間12月2日凌晨,美國國會參議院以51票對49票,通過了減稅規模為1.4萬億美元的稅改法案,為美國公司減免巨額稅負;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均有減稅,但高收入者在此稅法下受益更多。

如題,美國參議院於12月1號晚間以微弱優勢通過減稅和就業法案。據參議院預算辦公室估計,該法案將在未來十年里增加1.5萬億美元的赤字。民主黨集體投反對票,共和黨只有一人投反對票(Bob Corker)。

該法案是否真的能推動經濟增長?是否會極大加劇已經很嚴重的美國財富不平等的問題?是否會損害中產階級和工薪階層的利益?


如同之前醫改一樣,稅改因受規則所限,它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大改,而是修修補補,小打小鬧。它的象徵意義和顯示的決心則是影響深遠的。它影響的將是明年中期選舉甚至2020大選行情。

回顧一下,稅改是在白宮提出的基本框架上,參眾兩院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草案(儘管他們其實早就在打草稿了)。雖然在細節上兩院與白宮框架出入還是很大的,但它們主要表達的是共和黨要減稅的基本信念。下一步參院與眾院怎麼妥協還有得折騰,最後長什麼樣子還不知道。但法案最後通過的趨勢已不可阻擋了。

參院版本最令人吃驚的是它把奧巴馬醫改的強迫個人購買條款給斃了。好象眾院並沒這個條款。在醫改沒過的情況下,這個條款的去掉,再加上川普行政令停止補貼醫保公司,ACA基本上已沒型了。

參院這次能通過稅改,很象上次眾院通過醫改版的過程那樣,老川親自出馬聊天,真是花了不少時間遊說各關鍵人物,連火雞節都沒歇著。據說直到周五還在頻頻電話進行最後攻關。Corker參議員雖然早已說了他不投贊成票,但他2天前還是與老川通了電話解釋其立場,可見老川操心之細。接下的日子裡來老川肯定還要在參眾兩院的大佬們之間繼續穿針引線,嘮嗑擺家常,把生意做到10成熟。

舒默領導下的民主党參議員全員反對太正常了,但哥幾個完全是在白浪費表情,純擺設地在那撒嬌抗議,真沒有什麼卵用。 真的。

而幾天前老川還在開民主黨的心:我們這麼漂亮的減稅,我估計得有幾個民主黨人加入進來吧。不過沒關係啦,反正我們也不需要只會幹搗蛋事的他們。


特朗普不是減稅!而是加稅!

我只說說企業所得稅!

特朗普不是減稅!而是加稅!

減的只是名義稅率,但是美國大公司有跨國業務的都不在美國交稅,而在避稅天堂交,只有12.5%(愛爾蘭),或者更低不到2%(蘋果公司獲取愛爾蘭的特別優待),谷歌的某些業務只交了不到萬分之一的稅。僅蘋果一家公司就積累了上萬億的利潤不迴流美國。

特朗普這次就是降低名義稅率,同時對外打擊避稅天堂,要求美國公司回美國交稅。

這樣這些跨國公司就沒辦法再以12.5%甚至2%以下的稅在避稅天堂交稅了,而必須以美國新稅法的20%在美國交稅!

這樣美國收的企業稅就多了。

對於跨國公司來說,實際稅負增加了,從12.5%增加到20%。

對於美國的中小企業非跨國公司,則確實降低了稅收。

特朗普所謂的「減稅」這個高招就是把流失到愛爾蘭等國的稅收加倍拿回美國了。

(實際上他們也確實測算過,稅改之後實際收到的稅收會增加。)

非常好!

美國優先!!!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

經過這次稅改,美國國稅增收了,美國中央政府財力增強了,特朗普總統預算中大大增加的軍費有保障了,軍事實力增強了。

美國相對其他西方國家,更加強大了。

整個矽谷都是白左控制的。

而且矽谷的所有跨國公司都大幅度逃稅。

這次稅改,特朗普精準抓住了這個要害,定向打擊海外避稅,把應該給美國交的錢卻交給沒有堅船利炮的小國的錢要回來。

同時也是一石三鳥,不但收回了大量合法國稅,增強了國力和中央政府財力,而且定點打擊了白左的經濟實力。

特朗普真是個交易高手啊!

美國政府之前打擊不了海外逃稅,是因為奧黑驢無能啊。

你奧黑驢做不到的事情,俺特朗普大總統卻能做到!

這不就是能力差距嗎?

看來以後美國真的不應該再從律師里選拔總統了,應該一直由商人或者企業家來當總統!!!

=============================

我可沒說蘋果不合法。實際上精確地用中國話來描述,蘋果谷歌微軟IBM這些

公司在愛爾蘭避稅,是「合法不合理」。

死磕派西化律師,認為「合法」就行了,完全不顧是否「合理」。

然而真正的民意和民主,卻更看重「合理」,也就是正當性、正義性。

所以,一旦真正「民主」起來,是可以推翻前法,追溯執行,這就是西方社會

的真實運作機制。(美國人權方面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這麼推翻成法,而取得

的)

稅事務方面的例子就是蘋果避稅案。

看看現在的進展,11月下旬的報道:

愛爾蘭未來數周將加快要求蘋果公司返還130億歐元稅款

2017-11-22 08:37:00

  歐洲議會就蘋果公司尚未向愛爾蘭政府返還130億歐元稅款開庭,愛爾蘭

總理瓦拉德卡(Leo Varadkar)於當地國會上表示,將於未來數周達成進展,

又指一直有與蘋果就稅金返還進行溝通。

=================================

結論就是「合法不合理」的東西,一旦被人盯上,是持續不了多久的。而且還

被追溯!

蘋果本來合法避的稅,也得吐出來一大塊。

所以,特朗普稅改,消除了不確定性,明確降低名義稅收,讓大公司合法在國

內交稅而不是在避稅天堂交低稅。本身長遠是有利於美國整體經濟的。股市判

斷是利好。


多少人看到減稅和加息(所謂武器)加上媒體塑造的形象,馬上就欽定了大美中興之主就是比肩里根特朗普了,剩下的就只等歷史驚人的相似讓世界第二解體(必輸)了,說的好像這一次的減稅法案是鐵板一心,各方面利益皆大歡喜的里根式的政治勝利。

I. 不管怎麼包裝,這次的減稅跟里根時期的內容和環境都非常不同

這一次明明是一個長達一年的政治鬥爭結果。實在這一次是整個反對黨投反對,多數黨Reconcile才能夠勉強以兩票之差通過的法案,里根時期的86稅改,一開始就是協商許久97-3通過的共識。財政收入制度,是任何一個政府的最重要的議題之一,被用一個這樣針尖對麥芒的投票幾個月就通過了,至少可以說是一次豪賭了吧。

不知道多少人看過一眼裡根的81和86兩次稅改,這一次的稅改,跟里根時期的稅改至少有:

1.稅率 2.聯邦及州政府財政狀況 兩個根本性的不同。

81年把Top Individual 稅率從70%降到50%,86年從50降低到38.5%。在當時本身確實有減稅的空間,而且最大的不同是,當時財政赤字的空間比現在大多了。

1980年美國國債只有30%GDP左右

在里根第一個任期的時候,美國國債僅僅只有30%GDP的水平,有大量的債務提升空間,在這種情況下減稅,都開啟了債務上升的超快車道。里根時期的聯邦預算辦公室主任David Stockman 很直截了當的指出了兩次減稅的環境差異,現在美國國債可是在一個歷史次高的位置並且逼近最高,但是最高的那一次是因為二戰中發行的天量高息戰爭債券,而這一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 「為08年的金融危機注入流動性」。

GOP tax plan is an "ideological imposter": former Reagan advisor

II. 這一個周期的加息,跟1981年的加息(高息環境),也有很大不同

圖中藍線是美聯儲有效利率,紅線是PCE通脹同比百分比

1981年頂著10%的惡性通脹升息到過18%,屬於非常激進的貨幣緊縮,從15年開始的加息「宣傳」,是在2%左右的通脹下哼哼唧唧一年加個0.5%,現在剛過1%。反正大佬們割韭菜提個加息就當個核武器了,具體多少又算得了啥。

III. 這次的稅改,不僅聯邦財政有惡化的風險,不同州的財政前景也各不相同。

民主黨48個參議院席位全部反對,不光是Opposition Politics這樣無理取鬧這麼簡單,本來很多藍州的財政狀況就不樂觀,特朗普在減稅的之前,其實沒有縮減多少開支,說是要推翻Obamacare,但是ACA給財政帶來壓力的是Medicaid Expansion,取消了強制購買並不能夠減少政府這個層面的支出(可以縮減個人在醫保上的支出,尤其是年輕/青年人),頭最鐵的伊利諾伊州政府的SP信用評級都已經是BBB-了,差一級到BB+, 目前是垃圾級的守門員,被diss成狗的希臘現在是個B-,這是標普給出的州政府歷史最低評級,多少可以反映一下一些州的財政問題,其中包括加州也只有AA-。

參議院寫的報告里提及,估計減稅所帶來的聯邦財政收入在1.4Trillion,再加上常規赤字,數字不會好看。並且對這個1.4trillion 的數字也持懷疑態度,就這麼一個月就估算一個未來十年的稅務減少,但是稅率,起征額度,州稅減免的幅度都不小,更不用說公司稅,雖然說公司稅減少至20%是很大的幅度,但能吸引多少企業迴流也是問題,畢竟這個稅率比起避稅天堂而言算不了多少,總之對這個法案的討論過程持懷疑態度,有點像03年小布希的「700 Billion dollars will bring democracy to Iraq」


奧巴馬醫保估計要完蛋了

現在工資在4-6萬的人不買醫保裸奔要交2000美元的罰款。買醫保的話,可能花3000-4000,並且收費比沒有醫保還要貴。。。

這份新稅法實施以後年輕的,身體健康的家庭多半會考慮不買醫保,或者買一系列帶提前賠償條款的term life insurance.

如果沒法從這部分人里抽血,奧巴馬醫保還會進一步漲價,就玩不下去了。

今天閑得沒事看到一個經濟學人的調查。以前一般認為,年輕,沒病沒災的人不喜歡奧巴馬醫保,因為這玩藝純粹一年扔一萬美元交錢沒屁用。但是從這圖裡看,怎麼健康水平越差的郡越不喜歡奧巴馬醫保的樣子。。。


從目前的新聞分析看到的,東西兩岸的發達民主黨州的中高收入的中產好處很少,也就是碼農夫妻家庭受益不多。itemized tax deductable 名存實亡了

1. 每人4050的tax exempt 沒了

2. 地產稅最多只有一萬可以抵稅

3. 州稅不能抵了

4. AMT還在

好處是:

1. 參院版本的累進稅率比現行的低,比眾院版本的也低

2,兒童tax credit以前有收入限制,現在門檻變成年收入一百萬以下的家庭都有並提高到2000一個娃

3. AMT門檻提高,到多少查不到


@Saturn V 說,尚在分析中,根本無法評論,這個我認為是對的,畢竟479頁的法案,讀完也得費點時間是不?

然而令人驚奇的是,他立馬又分析和評論了

法案內容都沒搞清楚,居然可以分析跟評論?我都不敢評論法案,只敢評論Saturn V兄啊

還引用了扣扣熊的話,真的非常嚴肅認真客觀

**********

如果沒記錯的話,奧巴馬醫改法案本身有2000多頁,具體執行方案有兩萬多頁,世界上大概沒幾個人有興趣看個透徹明白。

很好奇Saturn V兄有沒有通讀過奧巴馬醫改,對醫改的態度如何,對川普要幹掉醫改的態度又如何


總有這種人謠傳要多交稅,那我真是沒辦法了,給你算一個吧,不用謝。因為每個州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我來給幾個hypothetical cases: (數據都是公開的,不給計算過程了,否則全是加減法)

  1. 400k,family,沒有小孩,沒有州稅,沒有房產。新版83799,舊版101689,省了17890
  2. 400K,family,沒有小孩,新澤西州稅,沒有房產。州稅23181,舊版fed 94039,新版83799,省了10240
  3. 400k,family,沒有小孩,新澤西州稅23181,357 Varick St APT 227B, Jersey City, NJ 07302 | MLS #170020494 | Zillow 比如這個2b,紐約工作人士的一個常見選擇,665k,你downpay總得20%吧,貸款532k,利率算4%。舊版每年21.4k利息可以抵稅,新版每年20k利息抵稅。舊版81977,新版77399,省稅9578.
  4. 如果有小孩,新版省稅只會更多,就不算了。

-------------原回答的分割線-----------------------

  1. 這次是全面的減稅,對窮人來說,standard deduction上升了,不用交稅了。對中產來說,standard deduction 和 child credit上升了,AMT解除了,稅率總體來說也有下降。對富人來說,企業稅率下降,少交稅,多投資,多招聘。
  2. 誰是輸家?a) 吃福利的人,因為政府錢少了,福利自然會萎縮,所以,大家幹活去吧。b)跨國企業,回來交稅吧
  3. 關於研究生學費問題,Senate版本是不會碰的,House版本要開始徵稅。最終還是要雙方討論決定,但是考慮到House Republican的領先優勢非常大(241:194),可以承擔更多的反對票,而Senate Republican最多只能丟2票,最終妥協出來的結果大概率會非常傾向Senate的版本。
  4. ObamaCare問題。逼著健康的年輕人買醫保去補貼年老或生病的人(individual mandate),這是赤裸裸的惡政。這幾年大家也都看到了,在Obama Administration的強制推行下,大家的保險費漲了多少。有個WaPo的文章說那些享受ObamaCare優惠的人在這次行動中會受損,其實他們就是lost the power to exploit others吧。
  5. Democrats說的議案交給他們太晚的問題,那是因為根本沒指望你投贊成票啊,Republicans自己可是看了的。你們在當年通過ObamaCare的時候也做過一樣的事情啊,Nancy Pelosi當年可是說過一句驚天地泣鬼神的:We have to pass the bill so that you can find out what is in it. 沒辦法,議會就是代表人民的聲音做力量博弈,Republicans記得,君子報仇,七年不晚。
  6. 至於2025年廢除對個人的減稅,說實話,2025年這個法案還活著沒,這個國家還活著沒都沒人知道。。。到時候,也許就是Dems當政了,大家來看看他們能演出什麼好戲吧。

有評論讓我解釋第三條,我覺得寫在這裡吧,讓更多人看到:

首先需要明白,這件事跟民主黨完全沒關係,不管你做什麼民主黨都是全票反對,所以他們的話完全不用聽了。共和黨需要做的是在Senate保證拿到50票然後加副總統的票通過,在House拿到217票。共和黨在Senate總共52個人,在House 241個人,所以,直觀上看,共和黨可以通過一切他們想要的東西了啊。。。做不到這個的原因在於,共和黨也不是鐵板一塊,有的人想為大企業謀利,有的人想讓他們州的工人拿到更多錢,有的人兩袖清風乾脆來個「我覺得減稅讓政府收入少了我不開森」(這次共和黨的反對票Corker)。現在共和黨如果需要通過這條法律,唯一需要關心的問題就是,不要丟了太多自己黨的票。那麼,Senate已經有一票反對了,現在再改點東西讓兩個人反對這個議案就掛了;House當時可是大比分通過的,完全可以修改很多東西,得罪幾個人也無所謂——所以,最終當然得是House妥協。


其實這個事情就是這樣的。

簡單的來講,

吸引資本的東西有兩樣。

第一樣:是賺錢的可能性,也就是利滾利的機會。

第二樣:是減少被剝削的機會,也就是安全。

如今美帝各種成本都比第三世界國家高不少,

各種壁壘和門檻都開始鬆動,

所以賺錢的機會是越來越少了。

為了防止資本的馬太效應在別的國家起作用,美帝得想辦法。

他們要留住資本,要繼續吸引資本。

然鵝,壓低勞動人民的生活成本和各種社會運行成本是不可能的。

第一樣給不了,就給第二樣。

美帝用軍隊來捍衛資本家的安全。

少稅甚至不交稅。

只要資本願意來美國,雖然我們這兒賺錢機會可能不多了,但是你安全啊!

大家都知道:資本家為了賺錢的機會,可能會冒著上絞刑架的風險是沒錯。

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資本家為了安全,可能也會冒著上絞刑架的風險。

「每個月躺在家裡靠利息就能過得很舒服」的夢你們做過。

你以為資本家沒做過?

之所以資本家一直做不到,是因為稅收啊,政權啊,戰爭啊各種事情在搗亂。

現在美國爸爸說了,只要你們來交稅,

我給你們減免,

我給你們政治紅利,

我用軍隊來捍衛你們的安全。

你猜資本家是怎麼想的?

甚至美國爸爸好像為了給資本家們當爸爸,

聽說遺產稅都不要了,這個吃相不要太美麗(未考證)。

至於中國的影響嘛……

我說兩個人,王健林,馬雲。

連起來揣摩揣摩,你就明白了。

如果你多揣摩一下,為什麼各種喉舌急紅了眼,也能一起明白了。

簡而言之,中國這幾十年一直靠的是低成本的勞動力,也就是賺錢的機會來吸引資本家。

現在美國發現賺錢的機會可能幹不過14億市場的天朝了。

於是開始用「安全性」來捍衛他們的勞動成果了,而中國在這方面的進度幾乎是零……

能不急么……

美國在反全球化的道路上遙遙領先,而天朝還要繼續靠全球化發奮圖強……


  1. 中產階級的收入稅會下降。
  2. 原先針對大學學費的529被延伸到K-12,不枉我對Ted Cruz的長期支持啊!但House的版本里沒有這一條,不知道最後會不會通過。如果最終通過,對民主黨多年苦心經營的公立學校左傾路線是沉重的打擊,對關注子女教育的華人和亞裔是絕對的利好,所以請給你的Representatives打電話吧!
  3. standard deduction差不多翻倍,但itemized deduction差不多沒了。不過綜合考慮1-3的話,絕大多數的中產階級仍然是利好。
  4. 不影響博士生,估計House的版本會向這個看齊。
  5. 娃娃的tax credit也是利好。
  6. 不購買奧黑醫保也不會有罰款了。
  7. 企業稅大幅下調,促進投資和就業是毫無疑問的。
  8. 減少赤字,顯然是拿高額的開支開刀了。現在失業率這麼低,大家都乖乖的上班去吧!

最後,用民主黨領袖Nancy Pelosi的話說就是:We have to pass the bill so that you can find out what is in it.


目的就是解決美國產業空心化問題,是否成功主要看能不能真的把企業引流到美國,有實體企業就有就業,有就業就都好辦。

引流成功的話自然大勝。

但如果其他各國積極跟進,最後美國引流效果不佳,就會變成,更大的坑。

美國的陣勢已經擺出來了,其他國家是騾子是馬,還是得拉出來溜溜,嘴上分析的天花亂墜,又能有什麼用。


用一個非常粗淺的經濟學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減稅的意義:拉弗曲線。

據說,上圖這個表示政府財政收入和稅率關係的曲線,是經濟學家亞瑟·拉弗在吃飯的時候和別人聊起稅收政策,隨手畫在餐巾紙上的。它非常簡單,但卻能很直觀地說明問題:當稅率在一定的限度以下時,提高稅率能增加政府稅收收入,但超過這一的限度時,再提高稅率反而導致政府稅收收入減少。

拉弗曲線很簡單,很美,很「玄學」 -- 因為C點的數值是多少,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要看經濟體的其他因素來確定。經濟學家並沒有上帝視角,很多時候並沒法準確判斷一個經濟體是在上圖中C點的左側還是右側,到底減稅還是增稅才能實現增加財政收入的目的。

該減稅方案,似乎是認為美國已經處於C點右側,需要先減稅,以一定時間內承受更高的赤字為代價將蛋糕做大了,然後再自然水漲船高將財政收入提高上去。

問題是,這段時間到底有多長?

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因為驢象兩黨距離下一次大選已經不遠了。在個稅方面,新通過的法案並不會對明年四月份截至的2017年個稅申報有任何影響(鏈接:If passed, when would the GOP tax plan take effect?),而對於公司稅方面,最終實際稅率為多少,仍然不明朗。12月1日參議院通過的版本與之前眾議院的版本在公司稅率等重大問題方面仍然存在分歧,有待通過進一步協商,推出一個兩院一致認可的版本,而這個過程還得耗上幾個月。

更何況,正如本問題下 @白山松 所說的,考慮到之前美國大公司普遍採取海外避稅手段,新通過的方案到底是在減稅還是加稅,依然存在爭議。

這樣看來,個稅改革的效果要到2019年四月報稅的時候才能完全體現,對於公司稅改革的實際效果,恐怕也得有一段時間觀望期。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減稅對於經濟的刺激作用能釋放出來多少,非常值得懷疑。對於共和黨來說,最糟糕的結果就是稅率下去了,蛋糕卻沒做大,在這個青黃不接的時候,又來了一輪大選。

任何經濟政策,都要評估短期效果和長期效果,而凱恩斯說過「長期來看,我們都會死」。大部分選民是短視的,更現實的問題不在於稅改政策的長期效果時好時壞,而首先在於,這個方案能持續多長。

一個猜想,不一定對。


好幾處重複、類似問題。從剛推出議案到前兩天,不斷討論啊。

平章律事吃吃殿:如何評價 4 月 26 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公布的減稅計劃?可能帶來哪些影響?

如何評價川普的企業所得稅減稅政策?

Richard Xu:如果特朗普真的實施了減稅政策,美國和全球經濟會有什麼變化?

特朗普稅改法案的通過會產生哪些影響?

王嘯塵:如何看待美國參議院 2017 年 12 月 1 號以 51 比 49 通過的減稅和就業法案?

美國通過稅改法案對我國經濟的短期影響,中長期呢?

也已經有很多不錯的回答了。

不過竟然有三個邀請,謝一下罷。孟津後學、木木呆、明明喜歡寂寞

兩院reconcile之後的最終版本很快就會出來,但是應該不妨礙大家開始評論已經確定的條款。

就補充一個罷,好像沒有人提到 。

參議院版本向Obamacare狠狠捅了一刀。

Senate GOP changes tax bill to add Obamacare mandate repeal, make individual income cuts expire

記得那天下班的車裡,NPR廣播里很搞笑的

It"s a health bill. It"s a tax bill. It"s a health bill. It"s a tax bill...

(唉,算了罷。純文字的引用,失了很多語氣上的樂趣。)

Obamacare的強制購買條款被廢除,卸下的,是企業和(年輕健康的)個人的又一項超級重擔。

國會預算辦公室CBO說保費會漲10%,竊以為只會更多。保費繼續飈升,最終咽氣只是時間問題。

減稅,廢強制醫保,去行政管理,加息(美元迴流),滿世界拉投資,重開貿易談判……

聯邦政府已經不遺餘力。國債上升的風險,也咬牙擔了。「國退」後,能不能「民進」,就看美國企業的了。


很多大公司稅負反而增加了,這些都是川普老仇家了。

資金迴流肯定好。整體稅收增加肯定也好。本土中小企業稅負減輕也很好。

擔心外企提中國的利潤回美國,本來外匯儲備就糟心,又不能不給,當年保證了的。幸虧流動性不像以前,房地產也套牢了很多錢否則真的藥丸。至於就業,不知道,沒上過洋班。

對了,本來各國都跟著緊縮了。再緊一緊。(緊縮以後錢有了更大的購買力和利率,迴流但美國的錢就少了)

突然想起來,各國的緊縮,就像以前說的,省的成了夾生飯,


山上山下的朋友們,大聲回答我,普遍減稅是利於富人還是窮人?

窮人說窮人的,你繼續當一輩子窮人好了。富人說窮人的,你說的對,咱富人都不信這點,窮人怎麼信?

再回答我,經濟是富人推動的還是窮人推動的?

窮人說窮人的,你下輩子繼續當窮人。富人說窮人的,你說的對,咱富人不給窮人帶點高帽,怎麼繼續忽悠窮人給咱們掙錢?

當然,這次特朗普的減稅還沒有詳細出台,我們也還分不清是那種減稅。減稅也分給窮人減稅,給富人減稅,和給中產階級減稅。但不論哪種減稅,最後都有利於富人。

給窮人減稅是發福利,刺激消費,讓富人賺更多的錢。

給富人減稅是開閘放水,刺激投資,讓富人有更多賺錢的手段。

給中產階級減稅,是維護穩定,讓富人更安全的賺錢。

特朗普是富人,他知道富人想什麼,也知道怎麼吸引富人。富人都去美國了,MAGA就實現了,競選承諾就兌現了。至於美國政府破產,破就破唄,反正富人不用政府買單的那些服務。

除了軍隊。

可惜國會老爺們也是富人,他們砍醫保,砍食品券,砍教育經費,砍科研,就是不會砍軍隊。

雖然長期來看,減稅是有損美國的,但是特朗普撐死干八年,八年之後,還可以加回去么!

你問對中國的影響?這次是真影響大了,什麼加息,什麼TPP都敵不過減稅,只能希望撐過這幾年。不細說了,只說一句話,共產主義最怕資本主義減稅,落後地區最怕發達地區減稅。


這個法案的重點不是「給公司減稅」,而是給「在美國的勞動力減稅",使美國的消費能力得到可持續循環,否則向以前一樣殺雞取卵式的消費,美國民眾破產是一件不需要太久時間的事情。

至於給公司減稅,主要也是方便在美國境內的公司,讓他們能僱傭更多的美國人,實質上仍是為給勞動力減稅服務的。

至於大資本,本來就僱傭不了很多人,他們當然也不在乎這點稅


其實這事美國有什麼影響不重要,重要的是對其它國家有什麼影響。美國經濟的確不好,但是其它經濟體經得起跟美國一起收縮嗎?畢竟美元是美國印的,政策隨時可以調整,但是其它經濟體相當於被收了財權,撐不起了也要跟著收縮。製造業迴流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多少也有個過程,減稅根本目的不在美國國內,而是其它經濟體。這個過程中有大型經濟體因此大量失血回補美國,減稅就成功了,老美還是想國內矛盾轉移到國外吃屍體。

要減稅率又要減少財政赤字,看起來衝突實際上並不一定,好的情況就是有意外之財,不好的情況就是擴大稅基,最次的可能就是變相開徵新稅,暫停稅改。

不如想想天朝會怎麼做?會不會直接逼著某一個非企業稅種提前出來補充財政收入而騰出空間給企業降稅?只要這稅收的名正言順。。。

其實房地產稅沒那麼快的,美帝通過稅改無非是表示金融戰馬上要開始了,等稅改法案正式實施最快也要19年。咱們三四線的棚改都還沒結束,按計劃要到19年底,但是今年很明顯速度加快了,也就是棚改這項政治任務會儘快完成。現在整頓金融就相當於打仗之前練兵,整頓金融和房價不斷新增調控會一直到明年年底。最快也是後年才開始真刀真槍你來我往,房產稅這玩意起碼要等本屆三中全會之後了。


看看近期美股反應就知道了,道瓊斯指數一直在漲,納斯達克卻是另一個反應,趨勢開始走綠,這說明減稅對美國科技股的影響是負面的。畢竟大多數美國科技公司把很多科研中心放在外面進行避稅,減稅意味著特朗普要他們搬回來,這是一種變相加稅了……


凌冬將至。

估計過段時間地球上的哪個地方又要大出血一回了,

希望不會發生在東亞大陸上。


特朗普減稅,一把雙刃劍

保羅·克魯格曼在蒙代爾模型基礎上,提出了財政三元悖論,指出:減稅、增加公共福利支出和控制政府債務與赤字水平,三大目標至多只能同時實現兩項。

即,你如果減稅的話,要麼減少福利支出,要麼增加政府債務。

全世界只有一個例外:美國。

它還有第三個選擇:放水,而不用擔心通貨膨脹。次貸危機之後,美國進行了3輪量化寬鬆大放水,做到了既減稅,又放寬債務及赤字控制水平,卻不下調美國公眾的基本公共福利標準,又沒有發生通貨膨脹。讓這個神奇例外發生的邏輯很簡單:美元霸權。

美國利用全球經濟中美元硬通貨霸主的地位,強制輸送到全球各大經濟體系當中,讓全世界共同為其埋單,分散風險。

但這招是耗費內功的招數,關鍵時刻偶爾一用可以,但如果總是用,就會動搖自身根基。不敢太過分,「國際性安全資產」的聲譽還是要保的,如果不是趕上70年一遇的大危機,這種力度招數也不會輕易使出。

那麼這次特朗普減稅,顯然不會用放水大招。那麼另外2個選擇,都要不同程度的拿來用。在福利削減上,強硬的軍隊和社會福利保障2個大頭不會動,其他軟柿子如教育、科研等可以捏一捏。而在政府債務上,增加是必然的。

從長遠看,政府放債、公司借債,極大程度上會推高利率,利率推高後全世界熱錢會往美國跑,投機資本迴流。高利率下的走強美元,美國進口商會很高興,因為購買力大大增強,但出口商就悲催了,美國製造賣不出去(變貴了),製造業就只能幹脆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來生產。所以,想要通過減稅,來促進位造業迴流,短期看可行,但長遠看只會適得其反。需要指出的是,這種長遠效應,就像抽煙一樣,對肺部的侵害一時半會兒看不出來,但爽一下是馬上就能感受到的。

從短期看,減稅就是爽一下的性質。美元利率沒有馬上上升,又遇上減稅,那麼短期刺激是可以看得見的,確實能帶來經濟激活效應,但能持續多久、能量多大,仍是未知數,畢竟減稅只是經濟繁榮的必要不充分條件,而不是充要條件。當年裡根減稅給出理由是,減稅不等於減財政收入,因為促進經濟發展納稅人口增加云云,結果呢,帶來了政府赤字大爆炸,臉被打的啪啪響。有人把減稅形象地描述為「劫貧濟富」,即:貧富差距會進一步加劇,醞釀危險,最終會危及財富階層自身,這也是為什麼美國400多名富豪聯名上書,請求給自己加稅的原因。

根據劉鶴研究,兩次大危機發生前的一個共同特點,是較少數的人佔有較多的社會財富,而據他援引的一個研究認為:每隔70年左右的一次高負債都伴隨著一次經濟危機,在這期間工資增長超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負債增長大大超過稅收能力。這種深層隱患不可不防。

好,你說減稅不好,難道要加稅才好嗎?當然不是。拉弗曲線是里根的一個理論工具,它的基本原理大概意思是說:稅多了也不好,少了也不好,只有不多不少均衡在一個點上,才是最優選。道理是沒錯,但具體到實踐實行,多少稅率才是最優值,沒人說得清楚。因為這個值是動態的,要根據不同時點的經濟狀態左右游移,只有放到具體經濟體中接受現實檢驗才能知道,既然事先無法知道,那麼它只有在道理上說得通,具體到現實的指導作用就接近於零。更遺憾的是,里根時代拉弗曲線並沒有被實踐驗證,它帶來的是巨額財政赤字,在他上任之初2年(81、82年)經濟急劇下跌,而讓他走出谷底的卻不是他聲稱的理論。

儘管里根嘴上說的是自由主義,放鬆管制,做守夜人,讓政府最小化,還說了一句擲地有聲的、漂亮的、贏得滿堂彩的話:「政府不能解決我們的問題,政府本身就是問題」。但實際操作上卻用到的是自己滿嘴厭惡的凱恩斯主義:政府主導投資。不過這次政府主導的投資,沒有像羅斯福一樣用到基礎設施和民生福利上,而是更多用在了「星球大戰」的軍備競賽上,並以同仇敵愾的愛國主義熱情,鍛煉了強大的動員能力和組織能力,用這招最終拖垮了蘇聯,贏得了冷戰。而軍備競賽時所研發積累的科學技術,也為日後民用和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守夜人小政府能搞軍備競賽?這個用腳指頭都能想明白。

回過頭來繼續說減稅。

特朗普減稅,引發的另一個短期效應是:減稅競賽。因為如果他減稅,你不減稅,資本和企業投資都會跑到他那裡,你留不住人和錢一樣會完蛋。這就像中國當年彩電惡性競爭,大的彩電廠家壓低價格,甚至低於成本價銷售,其他廠家如果不跟進壓低價格,消費者就會都湧向低價品牌,市場份額丟失。但長期低價銷售是賠本的,當你盤子小時只能玩一會兒,時間一長就會被拖垮。所以這種競爭是惡行的,也是為什麼官方批評特朗普這一做法不夠光彩,沒有彰顯大國責任。當然減稅仍是他的自由,只是客觀上它造成互相競爭、一損俱損的效果,是難稱道義的。諷刺的是,指出這種行為不好的,卻被網友罵為「不要臉」,這就像對指出皇帝新衣的小孩說:「你閉嘴!」。

既然跟進減稅,不可避免,中國能照貓畫虎嗎?答案是:不能。

中國以間接稅為主,美國以直接稅為主。中國個人所得稅,占稅收收入比重為7%,而美國個人所得稅,占聯邦政府的收入比重是47%。一個是7%,一個是47%,怎麼比?美國減一點就很見效,中國即便把7%都減掉,也不如美國稍微一動。有人說3500就要繳稅,為什麼不幹脆調到10000?儘管個稅佔總稅收比例不高,但3500的起征點有利於培養繳稅意識,打造堅實稅基(目前中國只有2%的人口在繳個稅),如果調到10000,那個稅更加邊緣化,相當於在稅收結構里出局了。所以比照減個稅,行不通。

中國企業所得稅是25%,中小企業是12.5%,美國目前是35%,它要減到20%,也就是美國減完之後,也只比我們低一點點,如果大中小企業合算起來,也許就持平。也就是說,企業所得稅中國減稅的空間也不大。

那麼中國現在稅負是合理的嗎?按照IMF口徑,中國宏觀稅負大致在33%,這與發展中經濟體宏觀稅負35%的水平相差不大,可以說並不高。但是,中國的稅收結構不合理:間接稅太高,直接稅太低。

直接稅超額累進徵收的好處是,它有自動穩定器的調節作用。譬如美國,當經濟上升,高收入者會自動跳到更高稅率區間,這種效應會使經濟降溫,防止過熱,是反周期的。同樣,當經濟低迷時,收入下降,稅率自動落檔,從而會帶給經濟升溫,鼓勵積極創收,增加收入,也是反周期。中國由於個稅收入佔總稅收比重太低,基本沒有這樣的調節器作用。

所以中國稅如果要改,那就是調結構,減少間接稅,增加直接稅。

看到這裡,肯定會有人說:你放屁!你說中國宏觀稅負合理,那為什麼曹德旺說中國企業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人家戰鬥在一線不比你清楚?「死亡稅率」不是說的中國嗎?

先別急。你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區別?

美國叫減稅,中國叫減負。

中國的稅雖然並不算高,但綜合負擔卻更重。因為中國除了徵稅之外,還有更多的行政收費和隱性成本,這才是造成中國綜合稅負過重的根源所在。娃哈哈一家企業的各項費用近300項,隨便一個企業開辦,要蓋幾十個章,對幾十個局、委、辦等公權部門「打點」,常年不斷,這些國外未必沒有,但中國尤其嚴重,這樣一圈下來,負擔能不重嗎?

當然不僅這些,中國以燒煤為主的能源結構,要負擔清潔成本和環境成本,並由此抬高的電力成本,都是負擔疊加的客觀「負外部性」。 還有中國五險一金負擔明顯偏高,以及涉及社保基金制度和養老資金池的統籌改革等。

所以除去能源結構等客觀因素,其它的追到根源上,還是改革問題。大部制改革,精簡機構、扁平化行政架構,是一套系統的、複雜的、註定會漫長並且會「傷筋動骨」的改革。我們知道一開始就強調過「改革深水區」和「壯士斷腕」的決心,至今大部制改革起色不大,可見觸動利益之難。

公共權力有非常多的部門,每個部門都把自己的審批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有審批權,就有明的收費權,暗的設租權,層層都是權力與利益的糾結,隱患疊加和矛盾累積又不能無視,動起刀來,投鼠忌器,這是一個涉及到複雜藝術的系統工程,石頭還得繼續摸。所以,改革是減負之源,也是真正競爭力之所系。

說到這裡,總結一下:

減稅不是靈丹妙藥,它有短期的刺激,但也有長遠的傷害。所有認為一招就靈的歡呼,無非是頭腦簡單的表現。好的願望未必走向好的結果。美國減稅,中國不得不跟進(本來也在減,起碼是影響了原先的節奏),但是不能原盤照搬地減,要看我們自身結構的不同、負擔重點的不同,來對症施治。解決長期負擔的要點,不是在於某一項政策頒布與否,而是在於行政制度的改革到位。這一點,錯綜複雜又關係長遠,好消息是,我們看到變革在進行。


結論是不會推動經濟增長,反而會加重財政赤字。美國歷史上里根這麼干過,結果是重新加稅,特拉普也不例外。稅率降低會導致政府稅收減少。進而造成政府沒錢。沒錢就要借錢,借的錢多了,利率就高了。利率一高就吸引資本流向美國,進而美元升值。但是美元升值的後果就是出口受損。東西買不出去了製造業自然就外移了。製造業都沒了,特朗普拿什麼兌現4%經濟增長?靠華爾街那幫精英?


推薦閱讀:

盧剛事件是個案嗎?我們能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留學生想回國發展如何克服人脈不足?
美國老百姓的平均年薪大概是多少美元?
在美國當助教(TA, teaching assistant)應該注意些什麼?
選擇美國寄宿家庭應該注意什麼,應該選擇哪樣的寄宿家庭?

TAG:政治 | 美國 | 唐納德·約翰·特朗普DonaldJTrump | 稅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