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醫學專業的醫學生,應該用怎樣的思維方式和心態學習中醫?

我是醫科大學大二的學生,喜歡中醫,但是總不能很好的理解中醫理論,作為理科生,沒法理解原理,學起來怪怪的


中醫理論是這樣的,希望我能做個引路石.

我們用所謂的科學理論去看中醫理論,自然會覺得難以理解一點也不科學.

這就像我們用黃種人的審美去看其他人種, 我們以發黑為美,這些人怎麼都是黃毛丫頭?

現代人倒是可以接受金髮碧眼的美女了,古人則稱為蠻夷.

中醫理論建立在中國文化體系上.

中國文化系統中, 易學、陰陽學、五行學、儒學、道學、墨學、甚至兵學都或多或少的成為中醫理論的一部分。

即使用現代的說法來看待中醫理論,中醫也包含了生物節律學、社會學、植物學、動物學、地質學、人體學、哲學等等知識範疇,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稱《本草綱目》為「1596年的百科全書。

那麼,我們就要首先學習傳統文化國學體系的東西。

陰陽五行是天地萬物運行規律的總結。中醫借用陰陽五行,來描述人體的運行規律和狀態。

五行不是五種物質,而是五種運行規律。

行:走也。

行:人之步趨也。——《說文》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人們通過五行的生克,來闡述事物間的辯證關係,事物間是對立統一關係。用行闡述事物是普遍運動的。

如果說陰陽是對世界二進位的編碼,五行就是五進位,它代表了陰陽轉換之間的狀態。從而避免了非黑即白的絕對。

人們從此可以類推世間萬物。

所以五臟有五行,季節有五行,還有五音,五味,五氣等等。

這種高度抽象宏觀的總結,讓我們非常方便的記憶和理解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繫。

所以, 陰陽五行不僅僅存在醫學,也存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們我們以陰陽金木水火土命名天上的星星.管最近的恆星叫做太陽,管月亮叫做太陰。沒太陽叫陰天。

管男子叫陽剛之氣。

管女子叫陰柔之美。

陰陽五行是是中國文化的基因。我們帶著這基因已有數千年, 無時無刻都耳濡目染.不僅如此, 但凡接受中國文化傳承的國度,也都無法拋離. 即便是今天, 日韓等國也以七曜為一周的稱呼.

何謂七曜? 日月金木水火土.

理解了陰陽五行,才算是中醫理論摸到了門邊.

也往往是因為陰陽五行, 一群所謂的理科生, 覺得難以理解接受.

難道你們不知道當做公式運用嗎? 不知道當做二進位異或運算嗎?

 德國數學家 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1646-1716)是一位有著極其廣泛興趣的學者,他的研究領域涉及到數學、哲學、邏輯學、力學、地質學、法學、歷史、語言、法律及神學等,被譽為百科全書式 的人物。他興趣的觸角也伸向了中國。從年輕時候起,他就通過廣泛閱讀了解中國傳統文化。1689年,萊布尼茲認識了從中國返回的耶穌會士閔明我。兩人交往 數月。1694年,當閔明我再次回中國時,萊布尼茲交給他一個希望了解中國的提綱,共30項之多,幾乎包括了所有的知識領域。1697年10月,另一位著 名的法國傳教士白晉與萊布尼茲開始了通信。1697年12月,在與白晉的通信中,萊布尼茲闡明了自己的二進位觀點。

  1701年11月,白晉從北京給萊布尼 茲回信,信中告訴他「伏羲六爻」的排列與二進位記數法的順序是相同的。白晉還隨信附上了伏羲六十四爻排列的木版圖。經過輾轉,1703年4月1日,萊布尼 茲收到了這封信,並看到了伏羲易圖。幾天後,他完成了上述那篇遞交給法國科學院的論文。此論文的題目是:《關於僅用0與1兩個符號的二進位算術的說明,並 附其應用以及據此解釋古代中國伏羲圖的探討》。透過這個長題目,不難窺出萊布尼茲在此論文中不但闡明了二進位,而且已經把它與中國的八卦聯繫在一起了。他 為幾千年前中國聖人的創造與自己的發現相一致而高興,並為自己解開了《周易》之謎而欣喜若狂。

水是什麼, 水 H2O, 是

橫過來看看, 水是什麼?

甲骨文的水是 陰陽陰, 八卦中的坎卦,

等等等等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哪一點不科學? 小子,好好學, 越學就會越覺得先賢的神奇和偉大, 才會越發現自己的無知.

順便先講個真實的故事:

一人不適,中醫就診, 曰: 脾虛. 這廝大笑, 前些年我車禍, 已經摘除脾臟了, 哪來的脾虛, 你們中醫真是不科學.

到底是中醫不科學,還是這小子丟了傳承呢?

=========== 增訂 =============================

看到了很直接的回帖反駁.很是高興,中醫若真的沒有價值,自然不會有人噴. 誠如某句名言"沒人會踢一條死狗".

不過呢, 我一直覺得反駁者或者噴子一定要有學識, 既然以不科學為借口, 就要有科學的武器來武裝自己.

可惜, 看了看個別人的回帖和評論, 實在覺得難以下咽.......

這些噴子不外乎幾個粗淺的技能, 也根本不是討論的態度和科學的精神.

反駁這些技能非常簡單,只要把"中醫"二字替換成"西醫"二字即可. 非常有效. 若有人再遇中醫黑,大可試之.

當然了, 中醫黑的理解力有限, 曲解的部分,大家就不用辯駁了. 比如中醫黑一直認為中醫宇宙大無敵.

而且中醫黑非常擅長屎尿屁上做文章,也可能是受過中醫的毒害,吃多了屎尿,所以長期耿耿於懷.經常以點代面,以偏概全,一葉障目. 以為本草綱目寫屎尿之作用,就是讓大家多吃屎尿. 我看這智力水平,也就只能整體拉低中醫黑的隊伍了.


別亂看書,先學好西醫,然後作為中國人的自有文化底蘊自我發酵。


謝邀。

二郎中曾經打過一個比喻,特別精彩。一個設備有操作系統,操作系統有DOS,Unix,Linux,Windows等等,有些軟體只能在固定的操作系統上運行,換了操作系統就歇菜。

假設中醫是一個軟體,那麼需要安裝在什麼操作系統上?中國傳統文化的操作系統上。之所以說秀才學醫,籠中抓雞,是因為秀才在讀經史子集時已經將自己的操作系統安裝的非常完善了,剩下的只是裝上中醫這個軟體,同樣他還可以安裝梅花易數、紫微斗數、奇門遁甲等等軟體,但因操作系統兼容,相對就比較容易,固有秀才學醫籠中抓雞一說。

做為我們現代人,從小就學簡體字,白話文,操作系統已經和古人的操作系統不同,因此如果想學好中醫,需要先更新操作系統。更新這個操作系統,要回到以前的時空中,用古人的思維去看待這個世界,並且相信古人然後去踐行,再自己驗證。

更新操作系統中需要注意的是,要用古人的思想來解釋今人所講的東西,而不是用今人的思想來解釋古人。我認為現代人的知識雖多,但智慧太少,缺少了智慧的知識反而會成為路上的絆腳石,就像古人所講,執方欲加,為之下工。不明醫道,死守方葯的不會有太大的除夕,而明醫道的人就不再受方的桎梏,信手拈來,萬物均可為葯,均可為方。但反過來,醫道又豈是那麼好明的?這需要不斷的積累,不斷的要用這種思維去訓練更新自己的操作系統。

可以更新操作系統的方法有:

讀經。《黃帝內經》《道德經》,黃老之術,絕非一句兩句能說清的,也不是一遍兩遍就夠了,而是不斷讀,不斷驗證,不斷訓練,不斷更新,直至養成跟古人差不多的思維方式。

讀史。史書裡邊有很多讓我們知道古人到底是怎麼思考問題,看待世界的東西。

其他的我也說不出來,總之,同樣是讀經,讀史,每人看到的東西也不一樣。

後來,有那麼一天,看待世界不再是用地球,銀河系了,而是用天地人去看;看到某某流行病就想到五運六氣了,看到某地的生活習慣就想到陰陽了等等等等,操作系統就更新的差不多了,這個時候再去把以前所學的中醫診斷學、中藥學等等放下,重讀一遍黃帝內經,發現原來是這樣,再更新操作系統,更新軟體,這樣不斷不斷的更新。

我想,就是這樣了。

當然這可能會對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產生比較大的衝擊,甚至是完全的改變。可能在換了這種角度之後,不再對現代人所追求的那些東西,那種生活產生太大的興趣,變成了一個「志閑而少欲」的人,不為思困,不為欲驅,不為物役,自然也就「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同時又能理解他人,「各從其欲,各得所願」。當然,我認為這才是生活原本的樣子。

在我看來,學好中醫的命題背後是對人和自然關係的一種理解。是選擇人最大我是老大我怕誰,萬物為我所用,還是選擇天地人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還是選擇人只是天地間很渺小的一份子,保持對天地、自然、未知的一種敬畏。

好了,跑題了,亂扯了。發散性回答,能用的拿走,沒用的當我廢話。

補充一點,讀經的時候,不要按照現代人的思維去理解古書,字和字之間的意思都不一樣,容易犯的錯誤是按照現代人的解釋去理解古人的意思,很多都有問題。


推薦山東出版社的一本書:名老中醫之路,裡面涉及你需要的答案!一句話 中醫也好西醫也行~前提是要信~信則不疑。另外不要多關注中西醫之爭及廢存問題!


同中醫專業學生。

十分理解題主現在的心情,當然由於看見這個問題的時間過晚,也許題主早已不糾結於此,但是還是在這裡說一下自己的想法。

看了以上大部分的回答,如 @豆曉雷、 @劉海光的回答,其實在我看來,並沒有很好的解決題主的疑問(有些託大,不好意思)。兩位的回答都表達了傳統中醫和現代醫學是建立在不同的理論體系之上,而作為一個中醫學專業的學生,如果想學好中醫,就需要溯本回源地去學習周易、黃帝內經,改變自己的思考模式,然後才能學好中醫這樣的觀點。關於這一點想說的實在太多,就先從我自己的經歷講起。

首先,現在的中醫院校中都會教授《中醫基礎理論》這門課,也就是之前兩位答主提到的陰陽五行、藏象、氣血精津液和經絡理論。但是我可以很明確地說,當時學這門課我的感受就是:放屁,都吃屎去吧!!我想,這是每一個接受了多年現代科學教育的人都會有的心理感受:什麼東西,看不見摸不著,還一套一套的,跟多有道理似的。還有特別提到的《黃帝內經》,與《中基》內容基本重複,不過是更加玄而又玄。以我目前的水平來看,這兩門課的作用是教會我辨陰陽寒熱虛實真假和用藥的原則,這些是在辨病組方用藥中最基本的東西。當然,我不是說這兩門課沒有必要上,相反非常有必要。因為這兩門課會為你重新塑造起一個思想體系,這個十分重要。但是,不要在初學中醫時,為了其中某一個你十分疑惑的問題鑽牛角尖,因為這個問題有可能十分之高深,一堆大家都沒能明白,而你去自主查資料的時候又會讓自己陷入更深的迷茫;當然也有可能這個問題只是來自於臨床,經過長時間臨床驗證之後,就成為了真理,而非可以論證的公理;當然最有可能的是,你希望獨立思考為什麼,最後的結果只能是進入死胡同,因為人在不懂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將問題套入之前的思想體系里,想用你之前那些淺顯的生物化學知識來解決中醫的問題,逗我呢吧。這個時候最好的方法是,就看原著,來來回回地看,遇到不懂的,先存疑,再解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此處通用。(最重要的是,別心急,好多大家一輩子都在研究周易,別奢望自己一下子學會周易並能讓其為己所用)

其次,其實看了幾遍書之後,你也依然對中醫的基礎理論懵懵懂懂,只是有了個大概印象。但是這個大概印象就是你成功建立起自己的一套中醫思考體系的基礎。接下來,你需要往裡面添磚添瓦。中醫是一門實用的經驗學科,所以我們往裡面添的「磚瓦」也一定要實用。這個磚瓦就來自於臨床經驗,這個時候你肯定會有疑問,我們才學中醫,怎麼會有臨床經驗呢?實際上,在大一下學期或者大二學習了《方劑學》和《中醫診斷學》之後,你就已經有了治病的能力,可以在家人生病的時候積極地給出指導。別人做不做是一回事,只要他做了,不論有沒有效,都是你寶貴的臨床經驗。還有是跟著老師出診,這樣就可以實時地驗證《中醫診斷學》中的內容,在自己辯證的同時給出方子,與老師開出來的處方對比,如果有不一樣的地方,別憋著,趕緊問老師。最後還有一個夠特別的臨床經驗來自於自己生病時的治療。我上大二之後,就只找老師看過一次病,其他時候生病都是自己開方子買葯熬藥,過程很痛苦,因為生病了還要獨立完成全套流程==但是這種經驗可以大大增加對病人的「同情」心理,可以讓自己在以後與病人的交流中更有耐心,也知道用哪種葯會讓病人的身體難以接受;如果實在難受,開方子的時候就盡量避開這種葯。更有甚者,我的一個師兄為了體會麻黃湯的效果,把自己在寒風中凍了一天,凍出了麻黃湯證,高燒39度,最後自己按麻黃湯原方抓藥熬藥,治好了。有了各種各樣的臨床經驗,再用這些經驗去解釋之前的「大概印象」,鞏固加深記憶。

最後,只是一點題外話。中醫是一個需要理性思維強,但又需要背功很強大的專業。對於學習中醫我的建議是,背。但是學科之間有不同,《中藥學》、《方劑學》、《中醫診斷學》需要日日看,日日背,一點一點記住,因為這些書是編寫,用的模塊思維,各個模塊之間無論大小其實並不連貫,就可以分成一個一個模塊來理解記憶;但是《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這些古文是由一位作者寫初稿,必定是思維連貫如行雲流水,如果分開每天背只會讓自己斷了思路,搞不清某句話到底在說什麼。

只是對題主學習中醫的一些建議,希望題主對學習中醫能多些信心,求勿噴。

以上。

------------------------------------------------------真是是手賤----------------------------------------------------------------------


我把題目限定為:如何在現代化的當今學好中醫。

我認為現在學中醫,一定不能抱殘守缺,必須承認現代醫學和現代科學的研究成果,不能故意無視。在學好現代傳染病學、微生物學、人體生理解剖、生物化學、免疫學等課程的基礎上,再來看中醫知識,什麼六經傳變、熱入營室、透熱轉氣等就非常容易理解。反之,學了中醫理論之後,對於現代醫學的短處(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也看得一清二楚。

最後我出個小題目:如何從中醫理論的角度看對乙醯氨基酚的退熱機制?中醫理論看這個機制有什麼優良之處以及有什麼不足之處?


想到哪說到哪吧。

如果要學習中醫,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中醫的臟腑理論是藏象學說,是指藏於體內的臟腑表現於外的生理病理現象,與西醫的解剖學臟器不一致。

另外,中醫理論產生於對臨床現象的觀察總結,陰陽理論是指的事物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互轉化的關係,五行理論是指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狀態的互相制約,互相影響。

不必把陰陽五行理論神秘化,這只是中醫對臟腑功能,病因,病機的解釋方式而已,是一種樸素而直觀的思維方式。

學習中醫一定要去臨床!只有在臨床中,才能學好中醫,培養中醫的診療思路,過去中醫師帶徒的方式其實是非常好的。

在臨床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要麼用中醫分析,要麼用西醫分析,切忌中醫裡面帶西醫,西醫裡面帶中醫。以前搞所謂的中西醫結合,其實是丟掉了西醫與中醫各自的優點,大雜燴而已,對臨床實在沒有好的作用。


你一個專業的不問老師跑來問一幫外行真是可笑


我學過中醫,個人對中醫的看法是:有用,但是不科學。當然這也不能指責中醫什麼,本就不是源自科學,又能如何。

在現今,中醫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外面還有一堆對中醫一無所知的人冷嘲熱諷,比如這裡的幾位答主,面目可憎可笑至極。

題主若有振興中醫之心,我會佩服你支持你,如果只是想作為一門謀生的手段,勸你不如早點放棄的好,哪怕你現在不放棄,將來進入醫院也必然放棄。

=============================================

我再多說幾句。

很多不懂醫的人,包括中醫粉以及中醫黑,都對中醫有著種種不切實際的看法,中醫是什麼?是我國傳統醫學,現在是在現代醫學之外的一種替代療法。中西醫目前根本就是處在不對等的位置上,明白了這個定位,再來看中西醫的區別,相信題主自己會有一個答案。

但是,中醫絕不是毫無生命力,應當廢棄的一門醫學。我認識許多從事西醫的老醫生,在後期都開始研究中醫,就我個人身邊來說,我的外公,解放前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畢業的正經西醫,在他醫務工作的後期也逐漸把思考的重心轉向了中醫。

==============================================

關於中醫跟西醫,現代醫學也有蒙昧的時代,中醫也有發展,有位答主拿本草綱目里的某些葯說事兒,自以為抓住了中醫的痛腳,我就問一句:你見過中醫讓人吃SHI嗎?中醫曾經很努力的向現代科學學習以求發展(參見《醫學衷中參西錄》),只是因為種種原因這發展中斷了,變成了現在這種不上不下的狀況。想到張仲景千年之前的書仍是經典(《黃帝內經》就不談了),那時的方子還被今人奉為圭臬,我不知道是該感醫聖水平之牛,還是該嘆中醫發展之慢。

但無論如何,我個人心底始終有那麼一點期待:終有一日現代科學可以解釋中醫,中醫也可以在新的根源之上煥發新的生命力。


用了解古代文化的心態和考古的思維去學就好---跟學周易差不多---的確是了解我國古代文化的一個窗口,但你真拿他卜卦算命你就輸了。


應該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實事求是的心態去學習,對中醫經典理論不能人云亦云,要多思考,不要夾雜民族情感。任何符合邏輯或反映客觀事實的學說都會得到全人類的認同,帶有民族、地域和國家色彩的學說都是偽科學。

學中醫關鍵要隨時思考某個說法是否有實證?沒有證據的就不要信,任何古籍都是錯誤百出的,古人認識世界的能力比現代人差得很遠。

不知道地球是球體的時代不可能真正認識人體和疾病。


學不會就趁早改行,省得困惑日增,最後粉轉黑。


中醫學院你也可以學現代醫學,以現代醫學為主吧,考研就別學中醫了


首先說一句,還是沖題目回答問題吧,不要跑題了。黑粉之類的都請去別的題目交流。

首先一點是,你要相信你所學的學科。

第二,建議翻中醫基礎理論。不論中診方劑都是以他為基礎的。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回這本書上找相關內容思考。

第三,建立中醫的思維。整體觀念,辯證論治等等,這個也在中基上,但不是看書就能學會的。如果看看中國的傳統哲學,多看一些傳統的文獻會更好。

第四,我認為很多的中醫問題是沒有固定答案的,只有你用中醫的理論解釋的通(牽強附會不算),你就可以先這樣認為,等以後學的多了,有什麼新的想法了,也沒有問題,多想就有好處。


五行干支是具體的物理,破譯了五行的物理本質就可以讓中醫接地氣。

五行分物質與能量兩儀:甲木為核質電勢,丙火為軌道電流,戊土為雙極磁場,木火土為空間物體地儀;金為物體的健行動能、運轉周期(乾為自旋,兌為公轉),水為周期律——輪迴頻率(壬為輻射功率,癸為共振功效),金水為時間命運天儀。

比如鼻為何屬金,因為金為旋轉運動,必然意味著有庚辛周期,新陳代謝;為何耳朵屬水,因為水的本質就是周期的重複——頻率——音頻共振(癸水)能引起聽覺;眼睛為何屬木,因為光振動(乙木)能引起視覺,脫離物理本質的東西不會長久存在,

詳見 陰陽五行模型的正確性與中醫理論大廈的基礎。?


題主你要先知道你學的是什麼!

從根本上,中醫探究的是人的小世界,也就是一人一世界的世界觀,以及與世界的相互影響(當然主要是如何被影響)。用現代語言說,就是人的非物質結構(動態),以及如何影響或者說改善它,所有的方法也都圍繞這個中心在走

所以按照這個思想,學中醫只有兩步,

第一,了解結構,理解它的運行方式

第二,了解如何影響,或者說改善它

以上。


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中醫客觀化 和 西醫系統化是一個線的兩頭。從卻病到扶正,同一條路。


學習中醫 一定要 由淺入深 多看 多讀 經典名著 如傷寒論 醫宗金鑒 黃帝內經 內經等經典著作 ,不要死抓現代中醫藥 教材。都一部分西化了,學好中醫 真正學進去 喜歡 必須閱讀經典著作。


就題目回答,首先是思維方式的轉變,陰陽五行是基礎,先理解了這個再往後學;心態的話,不盲目吹捧,也不盲目否定,有效不代表包治百病,有糟粕不代表這個體系是錯的。

題外話:無腦的中醫黑就算了,有理有據的中醫黑歡迎。


那說明中醫不適合你,你學也學不好,這東西是靠機緣和悟性的。


推薦閱讀:

中醫不能做雙盲嗎?
中西醫結合專業人士,如何看待中西醫優劣之爭?
任督二脈在哪裡?
是否存在有資料支持的中醫治癒已確診癌症的可靠實例?

TAG:中醫學 | 中醫客觀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