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橘」同音同義,為什麼筆畫簡明的「桔」還沒有完全取代「橘」?


俗寫假借「桔」字作「橘」,但「桔」字另兼正字(讀 jié),兩字音義不同。

《手頭字之提倡》(1935年)其實曾經提議過以「桔」兼代「橘」,隨後的《798個漢字簡化表草案》(1955年)也有收録它。然而,重新發布《簡化字総表》的時候卻刪除了這一項建議,原因不詳,初步假設是文改委為了減少合併字或者約未定而俗未成。

(甲)《手頭字之提倡》

(乙)《798個漢字簡化表草案》

由於這個俗字較為流行,文改委可能沒有遺忘它,而是故意不收録它。再説,1955 年公布的《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已經收録了「桔」作為簡化字,不可能會收録了它又把它忘記了吧?因此,可以推斷《簡化字総表》根本沒漏收它而是刻意不收録。原因或許真的只是為了減少兼代字,但除此之外也有其他的兼代字,文改委應該不會為了這個原因只改一個字。

如果逐一排除,可以推斷出「橘」字沒被簡化成「桔」,很明顯不是漏收,而「桔」字也不可能沒有約定俗成(曾多次被收録)。就是説,文改委可能認為這一組合併字不妥當或者時機太早,因此就把它延遲到擬定二簡字的時候才再次收録。

用「桔」字來兼代「橘」的提議,在 20 世紀一直未曾中斷。 後來文改委重新採納了意見,並在《二簡(草案)》和《二簡(修訂案)》先後提出了把「橘」簡化成「桔」。但是,《二簡》由於反覆修訂而意見不一,最終還是決定了廢除二簡字,重新公布《簡化字総表》。

排除了前三個假設,最可能的是文改委第一次推行簡化字的時候,把「橘」簡化成「桔」字的意見出現了內部分歧。於是文改委就決定推後,直到在制定二簡字才重新收録了「桔」字。但二簡字被廢止,最終沒法實現文改委理想中的簡化。

那麼,我們為什麼到了現在還不簡化這個字?就好像其他回答所説,這是因為現在簡化還是不簡化一個「橘」字,已經不是重要抉擇了。凡是抉擇必然有犧牲。比起進一步的規范化,目前對這個字實行簡化的代價,實在已經不值一提。

附録

1.a《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1977年)

1.b《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修訂草案)》(1981年)

  • グループ: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修訂草案


@Derk Zech 已經回答得很明白了:在《二簡(草案)》被廢除之後,如今的簡化字規範裡,「桔」並不是「橘」的簡化字。我來搬運一下主流辭書的解釋。

一向以「規範」自居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在這個問題上做出了明確的說明: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2th ed.)

不過在第五、第六版《現代漢語詞典》中,還是設了「桔 jú」的字頭:

(現代漢語詞典,5th ed.)不管怎麼講,「桔」是「橘」的俗字這點應該無可非議。正規出版物的用字理應遵從《簡化字總表》的規範,不應出現這樣的混用。


因為筆畫多少並不重要。尤其如今因為技術進步,很少要手寫,筆畫多少更不重要了。

加之「桔」的地位一直都只是俗字,不同情況下的用字標準鬆緊不一,很麻煩;但正字為「橘」沒有疑問。

於是「橘」並沒有承受大到致其被取代的選擇壓力。


桔,又讀jie,

橘,只讀ju。

前面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補充一點,中藥裡面,桔梗是jiegeng,橘紅也不能寫成桔紅。


推薦閱讀:

關於「処」與「處」?
「爿」字的簡化字是什麼?
「釁」作為「釁」的異體字是如何出現的?
為什麼日本「全學連」所使用的部分漢字與中國簡化字的字形一樣?
「夢」字是怎麼簡化的?

TAG:水果 | 漢語 | 植物學 | 俗字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