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僅漢字屬於非表音文字嗎?

還有其他尚在使用的文字屬於非表音文字嗎?


首先要糾正提問者的一個習慣性的錯誤,那就是「漢字」與「中文」不對等。

本文應該說是「漢字」,因爲「中文」不包括和製漢字、越南喃字、方塊壯字等等。「漢字」在歷史曾作爲東亞各國的文字,竝不只是「中文」獨有。

另外,漢字也不能簡單地說是「非表音文字」,因爲他也有表音的成份。更科學的稱呼應該是「意音文字」。(題外話:這有點類似於「夏曆」不是普通大眾所認知的單純的陰曆,而是陰陽曆,因爲夏曆不僅要匹配月球的公轉週期,同時也要匹配太陽的回歸年(方法是置閏)。純粹的「陰曆」有希臘曆和伊斯蘭曆,完全不顧太陽的回歸年。)

漢字在表達漢語的時候,有幾種情況會表音。

其一是佔據漢字數量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形聲字,其聲旁就是表音的(部分聲旁兼表意,體現在同源詞上,參見右文說,另可參攷王力先生撰寫的《同源字典》)。

其二是在漢字形成初期,由於可用的字少,所以存在大量叚借已有字形來表示尙未造字的漢語詞彙,這就是所謂的叚借字。如叚借上古中本來表示兵器的「我」(「我」從戈,本爲一種兵器)來表示第一人稱。又如叚借本來表示一種類鴟的鳥的「舊」字,來表示新舊的{舊}[1]。這種借用僅僅因爲讀音相同或者相似,竝不要求含義或者字形上有聮繫的叚借用法,其實就是漢字作爲純表音成份體現在漢語中。

另外有一種特殊情況,那就是某些通叚字或者民間俗字用法也可以視作純表音漢字。通叚字按下不表,我光說民間俗字。就拿剛才那個新舊的{舊}擧例子,漢語詞{舊}一直以來就沒有專屬他的字可用,所以一直以來都是叚借別的字形爲之。到了後來民間俗字蓬勃發展,人們感到用「舊」這個漢字字形來表示{舊}這個漢語詞義很煩(是很煩,字形上完全沒聮繫嘛),於是就用「舊」字作爲漢語詞{舊}的俗字,竝把他發揚光大(最好的證據就是中國和日本的官方規笵字都收入了「舊」)。「舊」從字源上講是「臼」的艸書楷化寫法,類似的還有「陷/陥」、「稻/稲」、「兒/児」等等(揷一句,「舊」也有類似的寫法,不過是gb18030-2000外字,可參見 的解釋| 的意思)。據此,用「臼」的俗字「舊」來表示漢語詞{舊}的含義,也是一種純表音的漢字。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古代有借「從」表示「叢」的用法(新中國根據這種用法給純表音的叚借字(俗字),添上一橫,就成了「叢」。免得與常用字「從」混淆)。經常被詬病的「面」代替「麪/麵」、「曲」代替「麴/麯」、「斗」代替「鬥」從文字學角度看也可視作這種情況。

其三是將一些外來語翻譯成漢語時,漢字也是純表音(與字形、字義也無關;當然,也可以相關,但不是必要條件)的。同時,日本語現在使用的假名的始祖——萬葉假名,也是一種純表音的漢字。即借用一些固定的純表音的漢字來表示日語的讀音,完全不顧字音字義。後來萬葉假名寫艸寫成艸書形態,就成了平假名;省去部分偏旁的楷書形態就成了片假名。

前面都是拋甎引玉,最後引用裘錫圭先生的《文字學概要》的相關論述作爲壓軸。

註[1]: 依照裘錫圭先生《文字學概要》的凡例,用花括弧{}表示對應的語素或者漢語詞(強調漢語語義),用鉤括弧「」表示漢字字形(強調漢字字形)。※※※※※※※※※※※※※※※※※※※※※※※※※※※※※※

廢話了那麼多,我似乎沒有直接回答樓主的問題,下面的文字是我的直接回答。

廣爲人知的東亞漢字(以及漢字的衍生文字系統,如契丹大字、西夏文、女真文等)、西亞楔形文字以及北非聖書字,實際上都屬於我前文所提到的意音文字。

真正的純表意文字(象形文字/非表音文字),以前我所知的是雲南省納西族的東巴文(旅斿時曾親自去參觀,但是只是字形元始,仍具表音作用)。後來通過査閱資料瞭解到還有水族的水書,以及被認爲是現存第三種被摩梭人使用的象形文字達巴文。

不管怎麼說,純粹的象形文字正如純粹的陰曆曆法一樣,是佔據極少數的。與讀音脫軌,表明了這種文字在記錄語言時候的不成熟,這或許是由原始的不成熟的圖形文字發展到成熟的文字系統的歷史必然吧。


說漢字是非表音文字是可以的,說漢字不表音是不確切的。

如今大部分漢字都是形聲的,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這就是我們認不認字先認半個字的原因,而那被隨便亂認的半個字,往往就是聲旁。故竊將題主的「非表音文字「理解為」不僅僅表音的文字「。

」至於現在世界上還有沒有還在使用的非表音文字,在下真的不知,但至少世界通行的,僅漢字一種。


誰說漢字是「非表音文字」?漢字裡的形聲字全部有聲符!


漢字應該是現在唯一通用的表意文字,這一點可以通過計算機的Unicode字符集得到驗證。絕大多數文字的字母個數都在100左右,不可能是表意文字。文字數量最多的是中文,其次是韓語諺文字。諺文字也只有幾十個字母,因為一個字元是一個音節,因此總字數較多。總之已經見不到其它的象形/表意文字,如楔形文字,埃及象形文字(聖書體),古瑪雅字等。

另外所有象形/表意文字,都有一部分符號兼作音符有一定表音作用(這一點在漢字形聲字、瑪雅字、埃及聖書體中都有體現),因此表音和表意文字的區別不在於是否有表音的功能,而在表意的信息和表音信息的相對多寡,甚至基本字元的數量等。從古腓尼基文字演變而來的26個拉丁字母,其實也是從象形文字發展來的,曾經也有表意的功能,但是逐漸消失了。而英文字,同一讀音也有多種字母組合,比如/e/音,在名詞詞尾常寫作-er,形容詞尾常寫作-ar,這就有一定的表意功能,雖然整體來說英文是表音文字。

最近,網路上常可看到新創的表音漢字/表音的方塊字。個人認為,有此類創新是好事。如 科技表音方塊字介紹 ,拼音方塊字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B%BC%E9%9F%B3%E6%96%B9%E5%A1%8A%E5%AD%97 )等。


只有純音譯外語詞是表音,如什麼什麼斯基、什麼什麼利亞,其它都不算。音意兼譯詞不應視為表音,如寶馬、賓士、可口可樂、坦克,這些詞沒有音譯感。

漢字除了本義,還可以賦予新義,賦新義有各種各樣原因,諧音、形似、莫名其妙的原因。傻逼的逼是諧音,囧是形似,翔是莫名其妙的原因。這些只是字義變化,不影響漢字的表意性。

一個字元是不是純表音關鍵在於這個字元單獨拿出來有沒有表意,比如用u表示you時,這個u就是諧音表義,而you中的y、o、u純表音皆不表義。us表示美國時,u、s皆表義,us表示我們時,u、s皆表音。

從上述分析可知,除了純音譯外文,所有漢字皆為表意文字。說漢字表音是廢話,所有漢字都有讀音,漢字與字母的區別關鍵在於是否表意。


推薦閱讀:

為什麼「礙」用「?」字作聲旁?
漢字為什麼不用「大」來表示人而是用「人」表示人?
漢字簡化中的異體字、合併字用作人名時保留使用,會不會造成漢字進一步的混亂?
假如漢字像瑪雅文字一樣在16世紀失傳了,現代是否能破解?其難度有多大?
怎麼區分漢字的造字結構(六書)?

TAG:漢字 | 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