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番茄工作法,如果我正在良好的思考狀態中卻被25分鐘時間到的鬧鐘打斷了怎麼解決?
== 不用管它 ==
應當說明:番茄工作法要對付的問題,不包括「思考狀態」。
換句話說,如果你現在進入了良好的思考狀態(或者說,自我感覺良好),你完全可以不受任何限制,隨心安排時間和工作內容。在感覺良好的工作狀態下,遇到番茄鍾鈴聲,你也完全可以不去管它,繼續做你愛做的事,也不用休息。也不用扭啟新的番茄鍾。甚至不用看錶。這點我和 @GaoShichao 的答案是一樣的。呵呵。
== 番茄鐘的用途 ==
你為什麼扭啟番茄鍾?因為你遇到了效率問題,或多或少。
從我的經驗來說,效率問題出現在:
·難以開始
一件事越複雜,越鼓勵我去思考,而過多的思考變成了白日夢,解決方案在我的頭腦中變得過於精密,過於完美,而實際上我還沒開始做!·拖延症
我錯過了承諾的交活時間,而這讓我更不願意去完成承諾本身,而寧願去做沾邊但無關的工作。比如翻譯交稿拖延的時間裡,我居然還去花時間比較哪個網路詞典更好。·過多的探索
為一件設計尋找參考圖庫,為一份簡歷尋找模板的時間,可能轉眼花去我四、五小時,而其實除了開始的一小時外,後面努力幾乎沒有增加任何成果。·缺少評估和反思
因為沒有、也不知道怎樣對效率進行記錄,我對效率問題沒有準確的認識。只是「感覺」浪費了很多時間,卻不知道時間浪費在哪裡。經常忙忙碌碌好幾天天,仍然對成果不滿意,甚至不知道自己都做了什麼。這種挫敗感造成了持續的打擊,進一步降低了後面的效率。
因此,我要扭啟番茄鍾,這樣可以:
·讓我立即開始做,而不是想;·讓我集中於該做的事情而不是沾邊但無關的工作;·讓我能夠將探索活動限制在一兩個番茄鍾內,避免它拖累全天的任務;·最重要的,有長期的記錄可以自我對照,發現和解決問題。== 思考與工作 ==
個人而言,我不會在「純思考」的時候扭啟番茄鍾。
但我的很多思考都是在番茄鍾內進行的,為什麼?因為這些思考是工作。比如,做今年的個人財務計劃,我不能空想,有各種表格、數據、賬號、記錄要查要填,
當我的計劃完成時,我會得到一個月度預算表。一個資產匯總表。這就是工作成果。比如,讀一本我期待從中獲益的書,成果就是讀書筆記。
比如,思考是去A公司還是B公司就職,成果就是一張思維導圖。
(參考《思維導圖》那本書吧,思考是一個紙面工作)比如,心裡百感交集,想要安靜給自己時間想想,成果就是一篇日記。
我們生活中,可以稱為「思考」的活動,通常是急功近利的,需要以「取得成果」為結束,
而思考成果,絕大多數都能轉成紙面工作,也應該轉成紙面工作,否則跟睡覺沒什麼區別。(這種看法有點偏激。我喜歡說「有記錄的交流是開會,沒有記錄只能算閑聊!」
你不一定要照搬這種偏激,至少我想,在自己認為重大的決定上,堅持記錄並經常對照,是非常有益的。)
那麼,什麼思考不用番茄鍾呢?對我來說:陪家人、朋友,看電影,讀小說,……如果在番茄鍾專註的時間裡被打斷怎麼辦?
這種打斷,通常分兩種:一是內部,一是外部。
內部打斷是你心裡走神,有念頭想法出現在大腦內存。
放心,並不是你一個人會這樣。這與你大腦特點有關。
人的大腦灰質下是內腦,內腦有三層,是人類進化的結果。如果把內腦比作考古挖掘出現場,最新一層是新皮質,第二層是哺乳類腦,挖到最深的第三層是爬行類腦。
而我們容易走神,和最裡層的爬行類腦密不可分。它負責原始本能和重複行為,那種爬行動物對風吹草動的警惕性也保存在其中。所以周圍環境有什麼風吹草動,人會敏感起來,思緒飄走。
所以,保持專註並不是特別容易,偶爾走神反而是自然的。
這時候只需要趕緊找到什麼勾走神,先找張紙簡單地寫下來就好。等25分鐘結束後再進行處理。
外部打斷是指外部環境干擾,特別是工作中同事要額外讓你幫助辦點事。
通常很多要辦的事情不像救火一樣必須立刻馬上辦妥,你也可以拿張紙記下來,跟對方協商好等一會兒就為他做,現在正忙著。我相信大多數人都能理解的。
要知道每一次打斷,要恢復到之間的專註狀態起碼要15分鐘,所以盡量有點要打斷的苗頭,就及時撲滅,別讓心神跑遠了。
http://weixin.qq.com/r/ljsNFcHEFJxrrYV2926E (二維碼自動識別)
看到你的問題,我有些奇怪,我好像沒有意識到這點。我只說下我的想法,做法:最關鍵的一點:良好的思考狀態是不容易被打斷的,因為那時比較興奮。通常這種情況,我也出去走兩圈,喝點水,回來繼續想,狀態可能會比剛才更好。當然有一些思考是不能打斷的,比如做數學題和編程,做這兩樣的時候我會用很長時間的番茄鍾。番茄鐘響了就表示身體需要休息了。
我覺得繼續下去比較好,拖延者往往最難開始,一旦開始後自己卻不容易繼續拖延下去。所以對我來說,番茄工作法僅僅支配開始的時間(我調到45min),強迫自己開始一個項目,一個好的開頭後,往往接下來的表現不錯,不需要番茄鍾,不會再拖延。接下來的休息工作就順其自然,喝水,根據生理需求休息。這個項目完了後,再定下一個用於開始下一個項目的番茄鍾;或者中間由於吃飯等原因中斷,用一個番茄鍾強迫自己繼續就好了。
個人感覺如果一天都強制在25-5周期下工作會瘋掉的,有些流於形式,難以堅持,打斷思路的感覺很不爽。大密度高強度的思考並不適用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圖解》可持續發展的步伐一節里提到過三頂帽子(見下圖),番茄時段帶上工作帽專註工作,休息時段帶上休閑帽好好休息。
還有一頂戰略帽用來安排工作次序,那什麼時間戴上它呢?!書中說的很少,私認為這也是番茄工作法的不足。戰略帽不僅僅是分配安排任務,大密度高強度的思考也屬於戴戰略帽的時間。
那需要大量思考的任務怎麼辦?
別走開,後面還有...
任務處理的三明治模型
知乎大V采銅在《精進》一書中提出了任務分解三明治模型(見下圖):把任務分成核心思考區間、支持性思考區間、操作性動作區間三種類型,就像是三明治的三個層次。
最內層也就是核心思考區間是不容許打斷的,盡量找中斷較少的時間段處理。
處理完核心思考區間的任務,剩下就是中層的支持性思考區間和最外層額操作性動作區間,這些任務都是邊邊角角,不太需要動腦子思考,即時中斷了影響也不太大。
相關回答:工作性質導致使用番茄工作法被瑣碎的外部因素頻繁打斷怎麼辦?
推薦閱讀:
※應該如何實踐番茄工作法?真的買一個番茄計時器嗎?你有什麼經驗?
※老闆級別的你是如何安排工作8小時的?
※工作、家庭、休息、運動、學習,時間不夠,五者選三,如何抉擇?
※iPhone 上最好的「番茄工作法」軟體是什麼?
※番茄工作法短時間休息階段一般會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