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陸地區與大陸人在台灣人眼中是怎樣的?

大陸可以以為自己通過各種重大社會活動、良好的形象宣傳,已經在對岸樹立了新面貌新氣象。但是台灣媒體尤其是具有政治傾向黨派劃分的媒體,報道事物的角度會有很大的偏差,台灣民眾接觸到的信息可能真實也可能極大地偏離事實。兩岸仍舊存在很多誤解,缺乏溝通。


我身邊也有一些台灣的朋友,他們有時候在無意間毫不關心我們心裡感受的時候因為一些類似「某餐廳的小姐服務態度不好」而批判成「大陸人素質水平真差」的一些話,還有台灣的朋友認為中國人是野蠻的、難溝通的、素質要至少3年以上才能夠追得上台灣人。但是我不會因為這些話去跟他們爭辯或者是什麽的,台灣人素養水平比大陸人高,這個我承認,但是我希望他們在談話的時候講到大陸人和台灣人素質後面加個「總體水平」會更加有禮貌一些。素質在更多時候體現的是個人的,每個公民都是自己國家的代言人,一言一行難免會影響別人對你來自的地域印象的影響,少說話多做好自己才是愛國的最佳體現。大陸的人文確實不如大陸的經濟發展那樣飛速發展,但總有一些人的素養先提升到一個較高的水平,很多地方的人文環境的確是要比大陸優秀,無可置疑,但也總會有一些人的素養要低於標淮線。無論將來我會到地球的哪個地方生活或者旅行,無論是言論或者是行為,我都會將「我是個優秀的大陸人」的身份作為我的標準。我愛中國,我愛大陸。


這次在跟一位台灣交換生一塊旅行的途中曾問過她這個問題。說說她的一些直觀看法和對大陸人的一些偏見在旅行的一路上被證實的感受。

內地在台灣人眼中看起來什麼都很大,人都很多,行走在城市之間穿越山河的過程之中台灣友人的驚呼聲總是不絕於耳。一次在車上聊到兩岸對事物叫法上的差異,比如台灣稱「花生」為「土豆」,「土豆」為「馬鈴薯」,談到被台灣稱之為」北韓「的」朝鮮「,她說沒親眼見到現在的大陸之前一直以為大陸還是跟」北韓「一樣的地方。

很多偏見主要集中在大陸人身上,不巧這一路上還總是默默地被證實:

不懂禮貌。同行的還有其他兩個大陸的學生,我們對於許多地方政府部門、服務業者怠慢粗暴的態度已經習以為常默默忍受,台灣的同學啊,一次跟辦理通行證的工作人員在派出所吵了一個小時,在售票廳、飯店、酒店前台怒到」你態度可不可以不要這麼差「!她說你們怎麼都不生氣,我說沒用的習慣就好。服務業是展現文化素養的一個很直接的窗口,於是,大陸人被直接統歸為不懂禮貌。

不守規則。一個男人在地鐵站入口之前一直緊緊地貼著她,她錯亂驚嚇之中匆忙刷卡進站,男子也跟著火速進閘,又是一個逃票的。無秩序在很多人眼中就是一種最不文明的表現。

不講衛生。每到一個地方,應台灣友人要求我們還要做的事情,不是找廁所,而是挑廁所。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燈有水還要基本保持乾淨,幸運一路上沒被憋死。各種衛生條件糟糕的公共設施,看到公交上的座位,台灣友人決定一路站著。

其實也有好的地方,這個台灣女生一直嚷嚷著讓我們給她介紹大陸的男人們,她的口中台灣男生到了20多歲還是一副幼稚的樣子唱著天真的歌看無聊的劇動不動回家找媽,不像大陸男人成熟穩重有擔當。好吧,這個也是要看情況的。總之,偏見一旦形成,又一旦被證實,對於事物的整體映像就基本定性了,心底里一種根深蒂固的抵觸感難以動搖。

一路上,至少她知道大陸不是」北韓「,但她對大陸有好感嗎,我看很難。


台灣何德何能讓我們去關注他們怎麼想的?說的他們的想法很重要一樣


台灣視大陸為敵人。軍事強大的大陸,與台灣之間只有「一灣淺淺的海峽」;就如同懸在頭上的一把尖刀,讓台灣惴惴不安。

什麼「文明」、「秩序」、「素質」,都是說辭罷了。信了,你就輸了。


一個台灣人顫顫巍巍的喊我:「同志你好」


我這個台灣人對第一手接觸的大陸人(有工作的同事, 也有騎單車遇到的自助行陸客), 有如下的感觸, 失真,失敬之處請多指正,包涵:

  1. 我覺得大陸人對不少議題有極強的價值取向, 是非分明, 不容挑戰 (套句心理學術語, 有很強的權威性格)。換成口語, 大陸人常說「那肯定是...」; 而台灣人則常用「我覺得...」,「我認為...」發語, 預設旁人會有不同看法。我相信這與台灣文化多元, 思想開放有關。
  2. 大陸人經常有很強的民族主義情結, 在國際紛爭中動輒以受害者自居而反應激烈。身為一個旁觀者, 貴外交部「中國人可不是嚇大的」「來而不往非禮也」等語, 讓我覺得粗鄙不文, 在國際宣傳上只會減分 (我甚至懷疑這種用語是為國內宣傳, 以防政府被批軟弱, 而這正坐實了民族主義的雙面刃效應)。
  3. 我從論壇得到的印象是:不少大陸人有大國沙文主義傾向, 瞧不起週邊小國島民。中國身為一個大國應表現在文化上的有容乃大, 而不是霸氣。很多大陸人不解為何成天對週遭鄰居讓利示好卻換不回一絲尊重, 可多看看大洋彼岸那個霸權是怎麼做的, 為什麼那麼多的國家甘願受其擺佈?

----------- 2016/8/3 增補 -----------

此2015年11月的發文,沉寂半年多後突然發爐,哪位可告訴我緣由?

在此儘量統一回覆各知友的評論--

1. 台灣盛產騙子,我無言以對...

2. 民進黨政府上台後,親美媚日,在太平島與沖之鳥礁爭議中喪權辱國,我無言以對...

3. 台灣到底多不多元?看來我當局者迷,至少各種聲音都有,不過我覺得顯然綠營人士對不同意見的容忍度較低——他們衝擊官署就算民主,別人和平登島卻違法。

4. 帝國主義弱肉強食的時代已逝,代之以多邊協商,小布希任內大搞單邊主義,即遭致國內外強烈反彈,是故不宜再以叢林法則看國際社會。

5. 嗯,看來是成長環境的差異,造成海狹兩岸價值觀的鴻溝,若有冒犯,請多包涵。


我回答一下吧,因為剛好有機會在崑山這邊參與一個社會實踐,與兩岸的一些學校的學生及在昆台商有有限地接觸,所感極有可能片面,請讀者自己把握

那天去花橋(崑山的一個鎮,靠近上海)參加一個主題為兩岸人才交流的論壇,與會除了我們這些來自兩岸高校的學生之外,還有兩岸的一些企業。內容就不贅述了,冗長且無聊!但是令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一位中年女台商,她自稱已經在大陸12年,現在女兒在清華(北京)讀書。她在提問環節中首先抱怨了一下,大陸學生(清華大學躺槍)不知道體貼別人,且不夠禮貌,為人不夠熱情等等,說她女兒在清華參與活動很積極,但與她同一個部門其他人都喜歡讓她女兒做這做那,她和他女兒都感到很氣惱!然後她提出了一個建議,說台灣在很多方面已經和國外一樣先進了,大陸學生就沒必要捨近求遠還要跑到語言不通的美國或者其他國家去留學了······。其實首先我想說我印象中的世界大學排名,大陸地區的高校應該不會比台灣的差,很可能還要好,至少清華北大的排名肯定比台大高。而且,現在台灣好像還沒放開讓大陸學生去公立大學讀書(只能去輔仁大學這類私立學校)。

背景介紹完畢,直奔主題——台灣人對大陸人吃醋了!

這些年隨著大陸地區經濟的發展,台灣人曾經擁有的物質方面的優勢正在消失,放眼整個大中華地區,現在經濟最有活力的肯定是大陸了,台灣人這方面的優越感正在消失,那麼自然而然的會指摘大陸人的軟體方面。但是,倉廩實而知禮義,我相信這方面大陸人肯定會隨著經濟方面發展而有所改觀的。


我有點不明白的是正好一個逃票的,正好跟著一位台灣妹妹逃票。我長這麼大,記憶中沒有看見誰逃票


我記得之前在臉書上看到,天津發生爆炸事故,幾百個人遇難和失蹤,居然看到有一些香港人和台灣人在下面評論說,怎麼死亡數字不多加幾個零,反正大陸10幾億人,多死幾個也沒關係等等這些言論,我不知道我們有什麼仇恨,可是就算是對待陌生人,也不至於說出這種話吧。無意挑起矛盾,只是覺得香港台灣自詡道德素質水平比大陸要高,可是看到這數以千計的激烈言論,能說出這種話的人,實在看不出所謂的道德素質高在哪。我相信這只是少數人,大部分人還是很友好的,正如大陸13億人中,有好人,也有壞人,有素質高的,也有素質差的,我們不能憑一而論,只不過由於媒體的失實和誇大報道,對彼此都有誤解。我一直覺得,與人交往最基本的便是不存在任何的敵視和偏見,否則,對自己對他人都是不尊重的。站在彼此的立場,會更好的相處。


夷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強必寇盜,弱而卑伏,不顧恩義,其天性也。


知道農村堂兄弟之間怎麼交流嗎,不服氣就掰手腕摔跤啊。誰贏了誰就是更有發言權,大陸和台灣的問題,在於沒有摔跤,也不打架,但這不是問題,修理幾下,自然就是一家人了。


感覺他們挺恐懼對岸的強大。

雖然只是某些方面


哼,朋友圈裡有個剛到大陸工作的台灣朋友某天發了一條狀態

大意是沒想到26(阿陸)還有這樣XX的

XX是個形容詞,具體我忘了,是可愛/真誠/有趣還是什麼,反正就是很平常的一個詞

當時看到這條狀態的我,一口老血差點沒噴出來,咯咯噠:)


是一個會讓人有很多奇妙幻想的地方。

1.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八年前要到該地旅遊的時候,心中真是無比激動,結果到了以後看到當地一個告示牌寫著:「張繼楓橋夜泊處向前五十米」雖然很直白,但還是覺得頗煞風景,當場笑彎了腰。

2. 欲將西湖比西子。天上天堂地上蘇杭,一直覺得人生中不去一趟西湖一定會抱憾終生,去了以後發現好大一塊在整修,幸好不減其美。

3. 都說吳儂軟語,怎麽感覺寧波話聽起來有點像是兩個人快要吵架吵起來呢?

4. 好想要去蒙古新疆看看壯闊的塞外風光,至今尚未成行。

5.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感覺這輩子一定要去一次。

結論:我覺得地大物博四個字絕對是當之無愧的。


理不辯不明,事不辯難清。知乎為公眾提供了一個話題探討、辯論、追究的平台,使我能有此機會在這個平台上看到大家精彩絕倫的談論,同時我也對兩岸同胞間日益加深的不解,價值觀差異感到憂慮,也為比例眾多的大陸同胞缺乏清明思維和包容異見等文明素養的評論感到慚愧。我想下面就我對兩岸同胞的一些想法作一交流。

大陸經歷了三十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大大提高了民眾的生活水平,同時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不俗的成績,我想這應該是一個基本共識。於是在飽受一百多年屈辱歷史和政治動亂後,大陸人似乎覺得終於可以揚眉吐氣,放眼世界了。但許多大陸人驕傲了,大陸人沒能清醒的認識到我們與發達國家無論在經濟水平還是在社會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我們踏實追趕。為數眾多的大陸人動輒即言的強硬思維和腰包的日漸充裕使很多我的很多大陸同胞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缺乏文明教養的土豪強霸,不僅讓國外人反感,連我們許多大陸人自己也反感。我們忘了祖先溫良恭儉讓的諄諄做人教訓,忘了大唐盛世時期的文化開放,社會包容,人民禮儀。

然而原因為何?我想一方面是我們的教育使然。我們接受的是分數教育,填鴨教育,功利教育,技能教育,馴化教育,卻忘了最重要的修養教育,全人教育,我們培養出的是一批又一批高技能低素養的鑽營利益的人。其中許多人道德觀念模糊,思想缺乏獨立,人格也不健全,往往淪為或爭做金錢或權力的附庸和隨從。

同時,政治上也不無很大關係,文革和持續的政治宣傳教育徹底摧毀了曾經佔據在大陸人頭腦里的儒家觀念和道德準則,也大大削弱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人們一時之間不知道該遵照什麼準則去行為了。那些取而代之的曾被信以為真的政治準則和教導往往在幾年或幾十年後就會崩塌或過時。因此當整個社會的思想秩序亂了,在法律規範缺位,道德約束式微的情況下,民眾缺乏了敬畏和規範,行為自然會任隨趨利避害的原始心理時而狂熱時而迷惘,時而鋌而走險時而保守偏見。

在上述兩種情況的交互作用下,長此以往便會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影響性格和心理甚至思想觀念。當整個國民多或多或少具有這種狀態後自然所呈現出來的國家面貌也就不難理解了。我想我是批判過於嚴厲,多於讚美了,但我是愛我的國家的,愛我的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所有同胞的,真的希望有一天我的國家能夠實現二十四字方針,到那時我們的國家和國民必然會更加自信文明,更加受人發自內心的尊重。

下面我談一談台灣和台灣青年。我一直希望能有機會去深入到台灣社會走一走,看一看,聽一聽,問一問,想一想。可是我暫時還沒有足夠的錢,那是一筆於我而言不少的花費。台灣因為其自由民主的政治而成為華人世界的燈塔,台灣人爭取自由民主的努力和經驗也為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了寶貴的借鑒,我想這是台灣政治制度在我看來最大的可貴之處了。但我不大喜歡台灣的親日傾向,也有人稱之為媚日,這使他看起來有失堂堂正正、端端大方的氣象。台灣雖是一個島嶼,但卻具有一個大國的歷史,要知道國民黨也曾是統治泱泱中華,億萬人民的大黨,許多今天台灣人的父輩或祖輩也是堂堂的華夏兒女,不應自我小覷,養成島國心理。同時,許多年輕一代,往往想的更多的是個人的小悲小嘆小確幸,卻很少以一個大國國民(民國或中國)的身份肩負起民族興旺,國家富強的責任。即便今日富足的台灣我想依然有許多生活艱辛貧困的人,台灣青年更應當在父輩創造中產條件的基礎上勇敢地肩負時代所賦予的新責任為貧苦蒼生計,為民族的未來發展計,而不應該小富即安,居安忘危。要記住中華民族的復興我們兩岸同胞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也應當以此為榮,賡續前進。我真心地希望和祝願我的台灣的年輕同胞們能夠更加積極樂觀,踏實奮進,再創標杆。

我想這就是我對台灣的一些看法和對台灣同胞們想說的話吧。當然我所了解的還很膚淺,我還需要更多的事實和深入的了解去一探究竟,再作準確判斷,也真誠地懇請台灣同胞能夠指正建議。

最後,我真心地希望兩岸同胞,尤其是青年人之間多來往交流,共同摒棄嫌惡,偏見和誤解,以一種更加平等尊敬的心態互相取長補短,攜手幫助,共同為個人的事業,為中華民族的未來發展而不懈奮鬥。

James Chiang 回復少年向上:

我同意台灣人民沒有宏大的視野,這與台灣身為中華文化的邊陲有關。台灣人有濃厚的拓荒性格,善於適應變動的環境,也就缺乏長遠的眼光。

台灣不只媚日,也媚美。往好處看,台灣融合了各方的文化,往壞處看,台灣也自甘淪為各方的棋子。

從我這個「外人」來看,大陸民間保留了比台灣更多的中華文化,台灣畢竟西化了。

然而,中華文化中的封建意識,卻未被共產主義削弱,現代社會的共識難以建立,也就人人為己,視法律規範於無物。

少年向上回復James Chiang:

我可能目前還不太能理解您所指的封建意識是什麼?是指儒家封建倫理的那一套么?但在我看來其實也還好,儒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根源,大陸實際上不是沒有削弱,而是連洗澡水帶小孩一起潑掉了。我覺地當年的新文化運動有些矯枉過正了,對於儒家文化和倫理最好能辯證地看待,對它進行改良,保存好的,擯棄壞的,而不是全盤否定。

開放包容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基因,但往往容易在開放中好壞不加思索和批判的接受,導致漸漸失去自我。今天大陸90後和00後往往追逐日韓風,動漫、韓劇充斥街頭,也捎帶著把許多不好的腐朽文化被不分好壞的帶給她們,情況堪憂。台灣也可能會有這種現象或者更甚。中國人之所以稱之為中國人,不是因為他生在中國,而是因為他長在中華文化的環境中。人是文化的產物,文化決定了人的方方面面。如果一個嬰兒在美國長大成人,那他在某種意義上已經不能算是中國人了。

大陸人的不守法和無規則意識往往是秩序環境養成的。例如,如果做對自己有利而不守規則的事情不會受到規則的懲罰,就會造成獎勵壞人懲罰好人的現象。大陸官員腐敗,而他們是規則的制定者和裁判員,不守規則的人可能招搖過市,而守規則的人可能會變相受損。許多人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不是按程序處理,而是看看能不能托關係。不是他們不想遵守,而是知道程序效力不大。很多人即便吃了大虧,也不會去起訴,就是如此,因為有理未必能勝訴。

政治是社會問題的根源,大陸政治情況兩岸同胞有目共睹,無需贅述。某些來自大陸的發聲真的不代表所有大陸民眾的心聲,但許多人敢怒不敢言,只能做沉默的大多數,以至於那些冒頂的少部分人會被外界誤以為是全體大陸民聲的反映。實際上,大陸地域廣闊,人口眾多,文化差異也很大,有很多人真的是很善良,很友好,很明智清醒的。真心希望兩岸多交流。

台灣人親日親美是可以理解的,不僅僅是因為台灣曾受到日本的殖民統治和美國的扶持,同時也由於長期比重較大的經貿往來捎帶的文化融合。親日親美並沒有什麼錯誤,但是不能全盤接受,迷失自我文化根基。由於美日都是發達國家,而且在台的美日人員往往是企業高管或身份地位較高,收入較大的人,這會使很多台灣人變得崇拜他們。但在美日人的內心深處,他們不會把台灣當兄弟,而是會把台灣人看成低於美國人和日本人的種族,是次等民族,儘管你表面上看不出來。實際上,大陸的上海對日本也是如此。但我想強調的是國體雖小,人民雖然不足夠富裕,但決不能喪失中華民族的骨氣,要站在平等開放的立場交往,而不能喪失了自己的尊嚴。

實際上在國民黨來台之前,台灣本土的許多人都是閩南沿海等地人撐著小漁船到那開荒種田的,他們都是大陸人。國民黨到台灣後更是加重了外省人的比例。也就是說原始的台灣本土人可能只是很少一部分。而且大陸人和國民黨人帶去了文化和技術等等,當然也產生了許多壞的影響。從某種角度講,沒有國民黨遷台,也許今天的台灣會是另一種樣子。

台灣政治當局全面去中華化,假使某一天,中華文化真的從台灣人的成長中完全消失了,我不知道這對台灣人民是好事還是壞事。反大陸不等於反中華,反中華不等於反大陸,實際上,反中華等於反台灣自己。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享有的。兩岸同胞都是炎黃兒女,難道弟弟因為不贊同哥哥就可以說自己不是母親生的么?所以中國人既包括了大陸人也包括了台灣人。台灣人可以講自己與大陸毫無干係,但不可以講自己不是中國人,那就等同於說我不是我媽生的一樣。

James Chiang 回復少年向上:

我所謂封建,指的是社會上以出身, 家世, 職業論高低的心態。

人不被視為平等的,社會是有階層的,下層人無法向上層討公道;想要出頭,得依附權貴。保障人的,不是法律,而是後台靠山。

那種凡事講關係,靠潛規則運作的社會,所需的求生本能,與早期中國的封建意識,並無二致。

(看來我另一回覆被刪了,話講得越白,就越"政治敏感")

少年向上回復James Chiang:

嗯,封建王朝雖然推翻了,但人治社會並未根本轉變成法治社會。實際上,我覺得這個應該歸咎於政治制度,只要是專治的政治制度,必然會腐敗,只要腐敗,必然會有人鑽營權力縫子不守規則。

潛規則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就是因為明規則成了形式和花架子,失去了效力。每個大陸人都痛恨,但每個人都無法改變。

James Chiang 回復少年向上:

文化是動態的,當我在知乎上發現,大陸的知識分子遠比台灣人保有更多的傳統觀念,憂慮大於欣喜。

傳統中國是威權重於平權的,是保守排外的,是穩定重於進步的,是論資排輩的。這些價值取向在台灣漸漸消失,被相對應的西式價值觀取代,我認為塞翁失馬。

反倒是那些傳統觀念,助長了...政治敏感,不可言說。

少年向上回復James Chiang:

實際上,我所了解的許多人(排除盲從盲信被洗腦)是非常擁護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的,而且也努力去追求這一目標。當然,也有許多知識分子是既得利益者,會維護自己的私利。

從潮流上看,隨著大陸人經濟水平,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與竹幕之外世界的聯繫(例如我你)日益緊密,大陸內對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呼聲會越來越高,但出於風險考慮,人們只會埋藏著心裡。也許今天的大陸民眾的政治心理可能就是自由時報雷震事件那會兒的前夜。我相信,大陸的新生力量會越來越強大,倒逼或改革那些阻礙政治進步的腐朽專治力量。

威權重於平權,保守排外,穩定重於進步,論資排輩依然主導著大陸社會,但其根基正在動搖,已呈江河日下,日薄西山之狀。新生的進步力量會不斷壯大,並最終取而代之。不妨多一些希望,大陸14億人的思想是驚人而複雜的,沒有鐵通不破的權力能禁錮。

James Chiang 回復少年向上:

我同意知乎上年輕一輩(90後)的觀念已與前人大大不同,我也預期當這一輩成為社會中堅時,大陸將有不同風貌。

只是還要等二十年!

少年向上回復James Chiang:

謝謝您的期望,也許到那時兩岸就能第三次國共合作,聯手重新組建成一個嶄新的自由民主包容開放的中國出現在世界面前,那將是中華民族和世界最大的福祉。


大陸人還是很難逃出權利中心主義的怪圈,我上學的時候很多家長拼了命的送錢幫孩子入黨給學院的領導,為的什麼,大家都知道。通過送錢獲得碾壓式的權利,這在台灣是不可能的。


推薦閱讀:

部分「知乎精英」認為國共兩次合作都是國民黨吃虧,該如何理解?
為什麼台灣至今仍然會有外省人、本地人的輕微分歧?
怎麼看待2017.06.19夜問打權朱高正的發言?
如何評價台灣統派青年張瑋珊發表支持統一言論,被台灣輿論「圍剿」?
兩岸服貿協議是什麼?為什麼台灣民眾反應很激烈?

TAG: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