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學會兩種語言(普通話和一種方言)?
女兒四歲,我們都在北京,父親說普通話,母親說粵語。當初因為擔心在幼兒園溝通時一旦出現方言,會阻礙孩子與人在語言上的溝通;加之孩子咬字不好。所以一直單語溝通。頂多是有時候孩子會看其他語言的動畫片。現在孩子普通話發音基本準確。在考慮教她粵方言(還沒具體實施)。大人沒問題,不過不知道這個年齡的孩子會有意識區別出在什麼語境下用什麼語言溝通嗎?這種教育孩子多種語言需要注意什麼問題嗎?懇請有經驗的父母或者教育者來說說你們的經驗。
1.雖然我自己沒有過孩子,所以沒有直觀的經驗。但是我的班裡確實有多語家庭,比如有一個典型家庭是爸爸媽媽講粵語,奶奶講英語,保姆講普通話。現在那個寶寶已經開始上幼兒園了。她再不用別人指導的情況下,見到老外就會直接講簡單的英語。在香港上幼兒園所以粵語也沒有問題。2.按說寶寶如果需要接觸多一門語言,三歲以下是最好的時機。因為三歲前人的大腦結構,是可以接受最多五種語言同時作為母語來接受的,並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和方法,是和三歲以上的孩子完全不一樣的。所以在三歲以前完全不用如何去教孩子說什麼語言,只要給他足夠的環境和足夠的刺激,他就可以自己完成語言的輸入(聽)和輸出(說)。3.三歲以後學習新的語言,就開始變得一點兒困難了。我的早教知識止步於三歲的孩子所以,我只能嘗試性給出下面的建議:
爸爸媽媽盡量多的創造粵語的語言環境,比如在家完全講粵語,電視看粵語台,講粵語的故事,唱粵語的兒歌等等。讓這個語言對於寶寶來說變得有趣,吸引她。爸爸媽媽創造的環境,和家庭外部的語言環境不一樣,爸爸媽媽更親密,所以家裡的粵語環境能更讓寶寶舒服得接受。四歲已經是在「學習」語言了,也就是說,不是走「母語」路線而是走「培訓」路線多一點了。所以爸爸媽媽在這個階段要細心注意寶寶粵語和普通話混淆的狀況,比如語境混淆,發音混淆等等。切記一定要耐心幫寶寶糾正。這個階段必須慢慢來,不要急,不要訓斥。不然一旦寶寶產生對某種語言的厭惡情緒就很難糾正啦。
不用學,誰該說什麼說什麼,直接跟孩子說就行了,當孩子學出來不太標準的時候,及時給予糾正(重複正確的說法即可)。關鍵在於父母與孩子說話和糾正孩子說話的方式,孩子本身木有任何問題,完全能夠適應每個人不同的語言。比如,媽媽是一直說粵語的,孩子就知道跟媽媽說粵語,跟爸爸說普通話,轉換都不用動腦。 但是如果語言環境發生變化,比如外界都是普通話,只有在家裡媽媽才說粵語,那麼孩子可能聽沒問題,但說可能懶得說了,一點點就說不太出來了。
關於年齡,3歲以前是黃金時期不假,但是3歲以後到5-6歲也沒問題,主要看時間長短(刺激夠不夠)。有10歲多過去國外的,到了初中一樣雙語沒問題。
我朋友很多的孩子都是雙語的,中日,中韓,中法,中英的。
沒問題,放心吧。如果你想讓孩子學會普通話和另一種漢語的話,就搬到那種漢語的所在地去住罷。讓他在廣州呆上個幾年肯定就會說廣州話了。
經常說,自然就會了。我在南寧長大,這裡很多人講粵語,但是父母都不是本地人,在家都不講,學校裡面也不講,所以我粵語也不是很會,聽說一些簡單的還行,真要跟真人講話就不行了。
我也有同學不會講粵語,去香港或者廣東讀了幾年書,跟同學講多了,自然而然也就會了。
教語言或者方言的話,最好是父母會的,可以跟小孩交流,這樣子當然學得快。給個沒有科學依據的方法,在家平常是說粵語的話就堅定的說粵語,送孩子去幼兒園就用普通話。然後孩子自然就會雙語了。我們農村孩子自小說方言,幸好如此,否則只看文字然後再完全的讀成方言難度很大,方言裡面的詞我真的很多不清楚對應的是什麼漢字,但是就是知道是什麼意思。
然後學校是用普通話教學,電視里也全是普通話,學說普通話的過程我已經沒有任何的印象了,感覺就是會了。所以小時候就接觸雙語的話雙語不會有任何的問題,而且在家說方言,就會讓方言鞏固,長期學習和使用普通話,普通話也沒有問題。多好。。。
說我自己吧。我來自吳語區,爺爺輩生活的區域講虞西話(常熟話的一種分支),父母生活的區域講蘇州話。小時候在兩地交替生活,兩種話都會說。而且能清晰區分其中的差別(儘管是同語種的兩種相似的方言)。我的體會是:因為那時候接觸到的人絕大多數都和我說吳語(虞西話或蘇州話,取決於我在父母家還是爺爺家),我才能會說而且熟練地說吳語。我的個人經歷使我在高中以前都以為不會說當地話是非常荒謬的,直到高中發現好多從小在蘇州生活的同學都不懂吳語。還有些同學能聽懂,會說一點,但許多字明顯說成了普通話,或者說成普通話同音但吳語不同音的字在吳語中的讀音。這些同學的明顯特點就是:從小身邊大多數人說普通話,使他們不需要掌握吳語來達到溝通的目的。如果我小時候沒有隻靠吳語才能溝通的環境,估計我就不會吳語,或者說尖團、清濁混淆嚴重的普通話式吳語,現在多半也不會變成語言愛好者吧……(有點扯遠了)總之:要學會某語言,構造只有該語言才能溝通的環境!
小孩子有語言環境自然就懂了。想想自己的「經驗」,從小就說白話、客家話兩種方言,父母長輩鄰居等都這麼說話,也不用太刻意教就會說啊。後來上幼兒園學說普通話,上初中開始學英語。
以我學習英語和普通話的經歷來說,聽力和辨音能力是最重要的,俺是湖南人,都知道南方方言是很重的,但是我講英語和普通話還好,臉紅一下,其實語言就是模仿,所以你只要能聽明白,能聽出方言和普通話的區別來,那麼說好方言和普通話都不是問題,再就是這個問題不用看得那麼重,小孩子長大了自然就分得清什麼時間講什麼話了。
完全沒問題。我們這邊人都是雙語,普通話和閩南話。孩子還小,接受能力強,我自己長大的環境是在家講閩南話,在學校講普通話。不用刻意,多和小朋友講,她就學會了。
就我自己來講,我會潮汕人,可是我們那裡大部分都會閩南話和粵語和普通。我覺得功勞應該可以TVB。我們從幼兒園就開始學拼音,小學就學普通話,一直在學校都是學普通話,在校園裡,生活中,我們都是說潮汕話。基本我們小孩時候都愛看電視,當時因為就TVB挺好看的。所以我們大部分人都是看TVB戲長大的。TVB講的是粵語,所以就這樣看到大了,也沒有刻意去學,就能聽懂粵語了。當然我現在在想,當時我還小,加上一天有四五個小時看那個台,自然而然就會了,不是刻意學的。所以我在想,是不是也應該給小孩從小培養起呢?
許多家長都擔心兒童在家中說方言會影響到學習語文的成績。卻又有家長提早送兒童去補習班學習英語。
在學校里,什麼時候學習第二語言最佳?
一般雙語兒童同時學習兩種語言系統都先把兩種語言當作一種語言看待,所以早期有混合使用的現象。
約2~3歲期間,兒童就能夠獨立的運用兩個語言系統,混合的句子隨著減少,與一般單語兒童的表現一樣了。
家中使用兩種語言或方言的兒童。語法上的早期發展會稍慢一點兒,不過到了雙詞期以後就馬上趕上了。
在詞語的辨析上雙語兒童佔優勢,他們比只會母語的兒童較早領悟到「同一個意義,可以用不同的語詞來表達」。
這是一個相當深奧的概念可能有助於兒童的認知發展。
因此,在家中不妨與兒童用方言和第二語言交談,也許能夠使兒童在語言上更有創意和彈性。
但在學校或補習班提高學外語的情形不一樣,雖然兒童是語言學習的高手,脫離了家庭豐富而自然的語言環境,低年級兒童學習外語比較吃力。待中高年級母語的讀寫能力已經穩定後再開始學習,才會獲得理想的長期效果。
本人廣東人,會三種方言。親試覺得語言環境是最重要的,特別是同學、家裡人講什麼話。歲數感覺只要是在高中以前都不難學。
1.從我出生到小學為止,在家父母鄰居和在學校同學都講A方言,所以我從小就會說A方言;
2.幼兒園到小學因為是在廣東地區看TVB長大,暑假在深圳過,堂/表兄弟姐妹多講粵語白話,所以自然而然會說白話; 3.初中到高中在別市讀寄宿制學校,同學大多數人講B方言,開始聽得懂但不會說,但在宿舍和課間接近12小時女人八卦聽說訓練下也學會了。這個時候已經有【我在學語言】的意識了,會有意識的聽別人某個詞應該怎麼發音然後記下來,也會矯正自己發音,不像以前那麼自然而然的會說。 現在熟練操作三種方言,見不同同學說不同的話,切換自如。 唯一梭不標zǔn的就寺學了sí八年的普通話...因為我的老司們也嗦不標zǔn.... 總結是平時生活需要【使用】到的語言,即必須雙向聽說交流才能好好活下去(感覺不太對?)的語言,我就能慢慢學會。年紀小過程會輕鬆一點,但是高強度語言訓練環境下就算十幾歲也不是什麼問題。 所以建議題主和小孩交流強制使用粵語,周末帶著她看看tvb或者粵語配音動畫片(推薦tvb配音的迪士尼系列和宮崎駿系列),等小孩級別練夠了就去打怪....不對,就過年過節放暑假帶回粵語地區跟親戚朋友練練口語,應該沒問題。 不過如果我媽一直和我說粵語,突然有一天開始強行用普通話交流,我會覺得:媽,有事嗎?說說我吧,家裡說河南話,生長在西安,所以同學間說陝西話,上課老師說普通話,所以我會說河南話,陝西話,普通話。沒有刻意學習,自然而然就會了。
根本不會有這種問題,小孩自動會選擇適當的語種的我和老公講普通話,娘家講粵語,我小孩現在3歲半,沒出現過樓主擔心的這個事情。而且她還很好玩,有個預熱過程,小點的時候回我媽家,她第一天大家跟她說粵語她是用普通話回答的,比如最後我們呆了一個星期,最後她就變成全粵語頻道
推薦閱讀:
※對於沒有明顯特長優勢的小孩,應該怎樣培養呢?
※孩子說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世界上最漂亮的人,家長應該如何對待這個「夢想」?
※孩子不聽話能打罵嗎?
※出了哺乳期的孩子由母親帶還是由父親帶更好?
※孩子在封閉環境下長大是否對確診阿斯伯格或是自閉症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