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Fusion 在中國沒有市場,在日本就有?

同樣, 在日本玩 fusion 的樂隊似乎也多於中國的。

比如日本天團 正方形(t-square)

很多人把fusion譽為樂隊技術的最高表現形式。

號稱亞洲鼓神的神寶彰就在t-square


很簡單。。。

從可行性角度說:沒人能弄。

我們的樂手,連基本的Shuffle都很少有人做的紮實自如。基本沒有人靠譜做好過Funk。沒有靠譜的latin樂手。中國真正會打Conga的人都屈指可數。

Fusion對我們來說,太晚期太高級了。這種偏向融合不同類型音樂的音樂模式,如果連基本的內容都沒做紮實,最後出來的效果會很可笑。

日本人學習現代音樂已經花了很長時間了。整體樂手質量和國內是大不相同的。

從受眾角度說:聽得懂的人少。

這種音樂形式大都只有樂手喜歡聽,非樂手相對難欣賞。

因為演奏技法複雜,並且有多種音樂類型根源。和沒看過大量動漫,基本看不明白《銀魂》的槽點是一個道理。

------

不是瞧不起國內樂手。

但是國內樂手有幾個把美國50~60年代流行音樂聽完整過?

中國連一支有能力比較好還原出motown音樂的樂隊都難找。怎麼玩兒後來更高級的東西呢?

那些人家從小聽著長大,作為標準,作為踩在腳下的歷史基石的音樂,我們很多樂手都沒聽過。直接玩人家發展到後期的音樂,能做紮實是挺讓人稀奇的。事實也驗證了這個。我們的現代音樂需要幾代人不浮躁的努力,才能勉強達到日本人現在的水平。

音樂沒法好高騖遠,還是從頭走一遍是捷徑。


能看到有人在知乎討論T-Square,我特別高興,這六年沒白在VeryCD各種發佈資源推廣他們~~

這個要追朔到中國的國民教育,要知道中國的教育是很封閉很愚民的,國外真正的好東西不一定在中國的教科書里會告訴你,而日本從一千多年前開始就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而到處派留學生學習(那會兒主要是往中國派遣),並且做了詳盡記錄,寫到了教科書里言傳身教流傳給下一代,到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對外界好東西的這份尊崇已經上升到面向所有資本主義國家了,什麽好就學什麽,在爵士樂誕生之後不到十年時間,日本就已經派人去美國學習爵士樂了,這半個多世紀主流音樂的變遷,日本是什麽都沒落下,緊跟美國步伐,好在日本人學歸學,卻並不是簡單的照搬和低劣的山寨,70年代,美國的Weather Report 火得一塌糊塗的時候,日本就開始研究自己的Fusion音樂了,J-Fusion雙子星T-Square 和Casiopea 相繼在1976年和1977年組隊,但他們那時候所玩的Fusion跟Weather Report 這種是不一樣的,早期J-Fusion都頗有「酒廊情歌」的意思,從80年代末開始,J-Fusion逐漸形成了現在的這種感覺,至今仍然在進化著,所以後來又誕生了TRIX 這種讓西方世界也要豎大拇指的超級J-Fusion樂隊,如今只要並非是一些機密國防級別的技術之外,日本和美國在各方面的差距不到十年,反觀中國,隨便找個音樂學院的教授問他什麽是Fusion、David Benoit 是誰,估計對方也是各種一問三不知,學院派就並沒有把這些東西重視和總結起來,又怎麼會通過教育去讓廣大群眾得知呢?而這些各大高校都是國家在控制,如果沒有網路,中國人的見識可能還停留在80年代,這三十年時間,我們錯過太多好東西了,包括我們現在所喜歡所想要去了解的東西都是一種拚命惡補見識的行為而並非是在學習~~

前些日子和老家的一哥們聊天聊到指彈吉他,了解到現在老家那邊是家長和孩子都喜歡聽指彈吉他,也都知道這個牛逼,但是琴行老師沒有一個能教的,所以索性乾脆連大師演出都不辦了,反正辦了又教不了,在學生和家長那裡太沒面子,就讓本地水平繼續那麼低吧,低又不耽誤掙錢。。。

這個事也可以套用在Fusion上,甚至是所有在中國的行當,不甘落後繼續攀登的永遠就那麼幾個人,大部分人還是守著既得利益不放,也就不會去接受推廣新事物,雖然很多事物已經不新了,事物是在不斷發展,技術是在不斷革新,行業標準也是日新月異,五六十歲的老外錄音師都能從開盤錄音機一直學到數碼錄音,而國內的老炮們是會一樣本事就一勞永逸了,再也不願學新本領,所以各種被後來的時代拋棄,可他們不甘心被新的行業標準掃地出門,就打壓新人,拒絕普及新的標準。。。扯遠了。。。

音樂是人類發現的最好的事物之一,越是高素質人群越能體會到音樂之美,很遺憾在我們某些有話語權的人眼裡,音樂並不重要,錢權才是最重要的~~


簡單說下

Fusion無論從各個角度,都可以視為一種高級樂種。高級不是說逼格,是技術意識的積累。就像以上答案說的,連Fusion的基本都沒幾個玩的溜的,去玩Fusion不是讓人笑話嗎。

國內音樂的意識一直以來都是落後於國外的,甚至到國外都玩膩了,可能中國才冒出幾隻同風格的隊來。

這個問題的根本是我們國家Jazz,或者說現代音樂的底蘊都不及日本的皮毛,這就是為什麼日本有而我們沒有的原因了。

Fusion的浪潮最近幾年又在Djent/Progressive Metal樂界流行,Animals as Leaders,CHON這些大神級的隊全一水的去玩Fusion去了,但國內的Djent才剛剛發展,直惘這樣高水平的隊才出幾個?更別說去學人玩Fusion了。

P. S

Animals as Leaders亞洲巡演在即,各位有興趣多關注下


分享我見:

一、大陸大眾文化奇俗無比。

是的,好懷念這個 奇X無比 的句型。太久沒用了,謝謝在此讓我又得逞一回~^_^

二、缺乏正規專業的爵士或fusion的音樂教育。

嗯,其實發現這句表達的太委婉以致未免有點脫離現實 的我想說,沒有。

怎麼,有人想拋磚?有嘛?那您舉個例子,哪一所大陸院校所開設的這一項 專業爵士教育的歷史,師資,專業水準,質素培養與技術訓練的品質,演出機會 等,可以與Berkeley相比?

三、大環境,人心與市場,總體上,相對皆浮躁,膚淺,功利。慣了,我們心知肚明。 鮮有中國大陸樂手,像歐美樂手,或者部分日本樂手那樣 一玩fusion,crossover,或smooth jazz就可以20、30年以上,甚至專心一輩子的。

當然,就算好不容易有一個痴傻仔,在目前大陸也沒有fusion市場;退幾步說,爵士市場都沒有,你光靠這個,吃飯都成問題,根本活不下去的。最後,一個浪漫主義藝術家,依然不得不遁為流俗的現實主義打工仔 的凄慘故事,往往在瓷器國度,是一個常態。要嘛例證啊~我就是一例耶,其他的屢見不鮮了。請允許我吹個牛~閉著眼,我都能一口氣寫出50萬字的此題材的紀實小說來。

就連台灣朋友,也多會和我一起欣賞美美的sj或各種fusion,high爆很正常。至少很少遇到在強國那麼普遍頻率的 弱弱地問:什麼是fusion?SJ是什麼東西呀?無力吐槽。

儘管如此,吾依然不屑與大陸的某些大眾文化,譬如音樂上的普遍喜好傾向 同流。

沒壓力。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罷了。

題外話。擇偶方面,個人標準,優良的音樂鑒賞力很重要的說。

對兼具最強器樂技術與最美感韻律的音樂流派的感知認知都無,還談作什麼好朋友,甚至拍拖~嘿呀~~共鳴哪裡來嘛~快停止乃的白日夢了啦~~~回去好好提升十年音樂素養,我們再來談其他進程好不好耶~~噗~~~謝謝海涵我冷笑話說的不夠好~


這個問題的回答非常好,有三大分類:俗、受眾、源頭。

樂手當然是源頭,日本在古典方面的素養非常高,在爵士方面1955年左右就有了非常優秀的傳統爵士樂隊(不是人聲爵士,是器樂爵士。人聲的大部分我不算在這裡。我們要考慮高度的即興能力和對大樂隊的掌控能力)。既然有了傳統爵士的積澱,1960年代自然爆發出更強烈的爵士激變。1970年日本就有自由即興、前衛爵士、噪音、自由爵士演奏者,而且是大量的團體。融合爵士要晚一點,很多嘗試是流行樂通過合成器造成的。中國的爵士樂能拿得出手的非常少,幾乎是零,能拿得出手的,我問過老闆,唱片都賣不出去,沒人知道。而且還停留在電吉他階段,即搖滾轉型的融合,而不是爵士本身。

聽眾也一樣,日本的聽眾可以輕輕鬆鬆接受和熱愛高柳昌行、日野皓正、山下洋輔,中國有幾個人知道他們,知道歐美無數自由爵士巨匠?日本又有多少爵士酒吧、爵士廠牌?中國有幾個?有沒有爵士廠牌?真正討論爵士,是從演奏開始的,是從Ragtime開始的,然後聽過大量的Duke Ellington、Charlie Patton(布魯斯)等等,最後走到1960年代的自由即興。中國聽眾的印象一般停滯在人聲爵士上,即使人聲其實也完全不是真正的爵士,歐陸的人聲爵士才是真正符合爵士的那種。

俗就不必多說了,大家都知道。爵士樂被當做小眾的,小資的,大家都愛歌詞愛廣場舞,愛靡靡之音,愛德意志或俄國暴力歌曲,對文化環境、政治思考完全拒絕,愛大流行口水歌,對黑人文化、黑人社會壓迫史等等完全沒興趣,也不了解,自然不可能了解。不會去花時間找資料、買唱片,這樣快餐的聆聽方式和氛圍,如何了解爵士?而且中國的評論界很糟糕,搖滾的樂評人一般,爵士樂則更是沒有多少。app之類完全是知乎式的,評論區被不聽歌的人佔領。

90年代以後的日本Fusion其實很糟糕的。


我感覺樓上說的fusion是重金屬來的是不對的,按維基上的說法,fusion最開始是爵士和搖滾融合來的,fusion的祖師爺們應該都是彈爵士的技術流,只是隨著搖滾樂的流行,大家都不再喜歡老掉牙的爵士了,所以這些人也開始嘗試兩種風格的融合吧。日本有一大票人當年是聽著爵士樂成長起來的,沒理由不喜歡fusion吧,而我們從小到大聽的除了紅歌就是流行歌曲了,當然接受的人少。


太難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玩的,技術和意識結合的產物。

基本這些樂手年輕時都metal過或者涉足過其他的音樂類型的。日本在樂手水平上絕對是亞洲第一,還有不少世界級的,如:松本孝仁。畢竟paul他們都在東京的吉他學校教琴。

北京有一些人在玩,都是國內大師級的樂手,偶爾聚在一起或組一個樂隊玩玩。龍隆,貝貝,黃勇,金浩,張嶺,劉鑰。。。

現在學琴的都拚命的比速度,比金屬solo,喜歡Frank Gambale,shawn lane這類的很少。

之前Fourplay來過上海,劇場沒有飽滿,老外聽眾佔了一大部分,國內對於fusion的受眾有限。而且其實說實話聽懂也需要一些沉澱。


Heavy metal fusion只是fusion的一小撮吧

各種fusion不是在國內都沒有市場吧


fusion的受眾在中國很小,在國外也不多。簡單的來說fusion就是玩Jazz的傢伙們抄起電聲樂器在Rock,Funk的節奏下繼續玩Jazz(曲式結構,和聲體系,調式調性)。Jazz的門類很多,西岸(如cool jazz),東岸(如bebop),big band,latin jazz,fusion等,fusion應該算是最早的「跨界」音樂(fusion本意為「融合」,它結合了Jazz和Rock兩者的特點),「跨界」的樂手數量畢竟沒有純粹的Jazz或純粹的Rock樂手多,自然的,fusion的受眾就少一些。

樓主說的正方形不是一般水平的樂隊,那幾位都是大師級的人物,是日本音樂的代表,怎麼可能不受歡迎,如果中國有那樣的樂隊,一樣有市場。


神保彰不是在casiopea嗎題主?

你沒聽過不代表沒人玩,有一點說的很對就是fusion在中國沒有市場,就像原汁原味的布魯斯在中國沒有市場一樣,玩音樂不光是興趣愛好,也要能賺錢才行。

反對夢旅十方(希望沒打錯)的答案

首先,就我所在的大連來看,玩fusion的樂隊就至少兩支,水平不說是大師最起碼也是行業標準了(都是音樂學校的老師),只可惜水平高超受眾太少,他們的人氣還不如高校樂隊,大家還是愛聽搖滾和民謠。大連這種文化沙漠尚且如此,其他城市類推也能推出來吧,我不知道你從哪得來的結論。

其次,你說的沒人能打conga和latin,希望你去搜搜唐朝樂隊趙年的迷笛教學視頻,雖然只教了很少一點,但你得想想唐朝是玩什麼的,這方面業內名師也不少,只是你不知道,如果要系統的學架子鼓,這是必修課,業務愛好者不談。

再次,你說指彈現在不火沒人教,我不知道這是你多少年前回答的問題,現在指彈火成這樣,全國到處都是玩指彈的,朱家明陳亮胡洋陳彥宏,美式的日式的中國風的要什麼樣的沒有啊,還是一句話,沒人聽。

最後,關於沒人教的問題,我覺得各位太小瞧國內的音樂教育了,是的它是不如日本美國,但是也沒到找不出個教授講fusion和funk這麼嚴重,我只說我知道的,瀋陽音樂學院和中央音樂學院的課我都聽過,人家教的比你們想像的深很多,你沒聽過怪誰?

我也喜歡fusion,卡西歐和正方形03年那張dvd現在我每天都要聽,一天不聽渾身難受,誰都有這麼個過程,聽民謠聽搖滾聽爵士聽fusion,也許最後聽古典音樂聽交響樂也說不定,不要因為自己比別人多聽幾年,找不到樂友就認為國內不行,國內不行你應該做的是努力改變,花錢去支持本土樂隊的音樂,而不是上知乎來諷刺國內的教育和制度。


人家玩的時候,我們水平不夠,等水平趕上了,人家已經不玩了。


有沒有市場大概和不同音樂對「聽」和「玩」的邏輯側重程度不同有關,像金屬,後搖(流行自不必說)受眾可以遍及各個領域,不管你玩不玩音樂,當然玩了的人會進一步變得更加死忠。而爵士、古典之類的,好不好不是一耳朵就能拿定主意的,觀賞性上面和前面說的音樂差一個檔次(除非樂手刻意作秀),欣賞除了需要高bigger、伴隨腦補一些東西之外,切入角度很重要:就是需要一定的參與體驗了。fusion按說是jazz的亞風格中與搖滾關係最近的,本應最有市場,沒市場說明國內聽眾更在乎傳播邏輯吧(比如有沒有腔調之類的)。其實和樂器產業掛鉤的風格在玩樂器的人看來都很有市場不是么?瞧瞧身邊狂熱的人們:)

對於日本,我們是沒法比的。中國現在補習班有多賺錢多有市場,那麼日本的流行器樂文化就多有市場。五十年代武滿徹就在搞試驗音樂工坊,二戰一結束,我們需要改革開放才能接觸的東西,日本人就在學習了,日本早我們六十年就緊跟歐洲潮流,也出了很多有國際影響的音樂人(大家可以查一下小野洋子的前夫),比如坂本龍一,他的團ymo的作品eric clapton甚至mj都翻唱過。喜歡搖滾樂的朋友可能對日本70年代狂熱喜歡deep purple這樣的老團的事情也了解,他們在流行音樂市場的方方面面從那時候就健康發展到現在,主動聽音樂的人恨不得把我們能找到的都聽了還順便都看過live。我們幾十年封閉的文化政策導致的在各種類型音樂接觸上的空白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填補的,當然現在情況已經好很多了。只是互聯網讓某些文化接觸先後的問題變得無足輕重,經典與否沒什麼好聊了而已。悲觀的說我們沒趕上趟,樂觀地說我們現在可以免費享用一切。


糾正下題主啊,T-square的鼓手是則竹裕之,而神保彰是另一隻天團Casiopea的鼓手。其實這兩隻樂隊如此在日本如此受歡迎並不奇怪,他們的風格其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fusion,而是J-fusion風格,音樂風格太雜了,流行,搖滾,funky,jazz,甚至日式動漫那種風格(大名鼎鼎的遊戲公司科納美的音樂製作團隊矩形波俱樂部其實就是這幫人)你在他們的音樂中都能聽到,可以說涵蓋了日本男女老少各個年齡段喜歡的音樂他們都搞,而且搞的非常牛逼,另外這兩隻樂隊的樂手各方面都是大師級的水準,你說這樣的樂隊不火,誰還能火,中國要有這樣的樂隊,也絕對能火,可惜沒有!


對音樂的認知還沒達到那樣的水平 國內電聲普遍發展較晚 現在還會存在金屬對爵士不感冒 爵士看不起金屬的情況 日本的流行音樂幾乎和歐美同步 所以很多風格上並不晚於歐美 還有看到上面很搞笑的回答說聽八十年代重金屬的升級了 就去聽fusion了 首先八十年代金屬並不是以在曲子里表現技術聞名 我覺得現在沒什麼人還會去把八十年代金屬當作技術頂端的音樂風格 硬是要說金屬和爵士 fusion有關 那可能也就現在的一些技術殘死數學核里的變拍會有相似處


零點據說過去還玩j-fusion呢。

這個問題不只是fusion的問題,

日本受爵士類音樂的影響本身就比中國大陸早得多深得多。

像80年代日本盛行的city pop,相對一部分都可以看做簡版流行化fusion了。

其實有意義的問題是50-70年代沒有文化壁壘的港台為啥也沒什麼jazz/fusion。

不過話說回來,fusion本身基本上就是個過去式了,更不用提j-fusion那麼油膩的東西,跟yanni什麼的差不多了,有沒有市場紅不紅都說明不了什麼。當然如果玩fusion的樂手多了,總歸是好事。最起碼也能讓流行歌伴奏水平提高些。


好吧。我是來打打醬油的。只愛Guthrie Govan


為什麼看到這個問題以及答案,覺得國內市場寒風凄涼。


中國原來有金佛張嶺鼓三幾位前輩玩的天場。現在基本國內很少找到這樣的音樂了


fusion在中國我只知道龍隆的團結湖,07年的視頻資源網上還下線了


國內幾乎沒這種文化土壤,爵士都好沒玩明白呢


推薦閱讀:

TAG:日本 | 樂隊 | Fusion融合爵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