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欲深者天機淺和性痴者志凝矛盾嗎?

莊子說:嗜欲深者天機淺,嗜欲淺者天機深。天機究竟是什麼?這裡的慾望是否是佛教里的我執。蒲松齡說:性痴則志凝,故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痴者也。這裡的痴又是不是痴迷,慾望,執著呢?

想上進,有所收穫,必須又要付出一些。


性痴則其志凝。

在中國白話文興起之前,性這個字從來沒有和男女情事有過關聯,是後來白話文運動後從日本反內銷的「新字」。

性,在中國以前,從來是和命掛鉤的,性命性命,性命交關!!!

朱子近思錄:天所賦曰命,物所受曰性。

道家有性命雙修之丹道。

佛家也謂明心見性。

性痴,謂心智專一,則志凝,意志力堅定!

看看全句就可以知道了——「性痴則其志凝。故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痴者也。」此句大義也是: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在一術,其術必達。反之,則事不成。

此處痴者,是專一之意。

所以這句話並不與前句「嗜欲深者,其天機淺」矛盾。

嗜欲深者,則心智無法守一,則志多不可凝也!!!


嗜欲者天機淺,沉迷酒色財欲自然沒有天機,沒有智慧和功夫去追求真理。

性痴則志凝,故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痴者也。

這裡的痴是專註之意,專註於書,則文必工,專註於藝,則技必良,世界上落魄無成的人,都是所謂自詡聰明又不專註的人。


謝邀。

曾國藩家書 修身篇 致九弟·宜自修處求強

【原文】

沅弟左右:

接弟信,俱悉一切。弟謂命運作主,余素所深信,謂自強者每勝一籌,則余不甚深信。凡國之強,必須多得賢臣工;家之強,必須多出賢子弟。此亦關乎天命,不盡由於人謀。至一身之強,則不外乎北宮黝、孟施捨、曾子三種,孟子之集義而慊,即曾子之自反而縮也。惟曾、孟與孔子告仲田之強,略為可久可常;此外鬥智鬥力之強,則有因強而大興,亦有因強而大敗。古來如李斯、曹操、董卓、楊素,其智力皆橫絕一世,而其禍敗亦迥異尋常;近世如陸、何、蕭、陳,皆予知自雄,而俱不保其終。故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若專在勝人處求強,其能強到底與否尚未可知,即使終身強橫安穩,亦君子所不屑道也。

賊匪此次東竄,東軍小勝二次,大勝一次,劉、潘大勝一次,小勝數次,似已大受懲創,不似上半年之猖獗。但求不竄陝、洛,即竄鄂境,或可收夾擊之效。

余定於明日請續假一月,十月請開各缺,仍留軍營,刻一木戳,會辦中路剿匪事宜而已。

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

【譯文】

沅弟左右:

接到弟弟的信,知道一切。弟弟說是命運做主,我是相信的。說自強的人,每每棋高一著,我不太相信。大凡國家強盛,必須有許多賢臣;大凡家庭強盛,必須有許多賢良子弟。這也關係到天命,不盡在人謀。至於一個人的強盛,不外乎北宮黝的勇敢、孟施捨的仁厚、曾子的義理三種,把孟子的仁義集於一身而又不滿足,就是曾子的反躬自問。只有曾子、孟子和孔子告訴仲由的強,才略微可以長久。此外,斗勇鬥智的強,有的因此大興盛,也有的因此大失敗。古來如李斯、曹操、董卓、楊素,他們的智力都橫行獨秀於一世,他們的禍敗也與尋常人大不一樣。近世如陸、何、蕭、陳都認為自己智謀超群,而都得不到善終。所以我們在自修方面求強是可以的,在與人爭勝負時求強就不可以了。如果專門在勝過別人的地方求強,是否能強到底,還不可知,即使終身強橫安穩,也是君子所不屑一提的。

敵軍這次東竄,東軍小勝兩次,大勝一次,劉、潘大勝一次,小勝幾次,似乎已受到重創,不像上半年那樣猖獗了。但求敵軍不竄往陝、洛,即使竄入鄂境,大概也可以收到夾擊的效果。

我定於明日續假一個月,十月請求辭去各項職銜,仍然留在軍中,刻一塊方印,會辦中路剿匪事宜。

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

環境: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人間哪得空閑的光陰。

命運:聖賢之所以為聖,佛家之所以成佛,所爭皆在大難磨折之日。

大難磨折是什麼,是你必將面對的東西:命運

如果面對的是環境,這是一種外部的力量,如果要面對的是命運,這才是一種內部的力量。

如果你面對環境倔強,這是勝人。

如果你面對命運倔強,這是勝己。

所以曾國藩講男兒立志,他解釋過說:故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

一個是將不可控因素拱手讓人,一個是將不可控因素操之在己。

蒲松齡說的痴指的是自強處的「痴」,而非勝人處的痴。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棄其天爵,則惑之甚者也,終亦必亡而已矣。」

孟子說:「有天賜的爵位,有人授的爵位。仁義忠信,不厭倦地樂於行善,這是天賜的爵位;公卿大夫,這是人授的爵位。古代的。人修養天賜的爵位,水到渠成地獲得人授的爵位。現在的人修養天賜的爵位,其目的就在於得到人授的爵位;一旦得到人授的爵位,便拋棄了天賜的爵位。這可真是糊塗得很啊!最終連人授的爵位也必定會失去。」

所謂「天賜」只是一種比擬性的說法,天爵實際上是精神的爵位,內在的爵位,無需誰來委任封賞,也無法世襲繼承。人爵則是偏於物質的、外在的爵位,必須靠人委任或封賞或世襲。

說穿了,天爵是精神貴族,人爵是社會貴族。

社會貴族生滅無常,而精神貴族(按照我們這裡的特定含義,而不是通常的意義)卻長存不朽。

世人只知追求社會貴族,卻不知社會貴族的地基是精神貴族。不要地基,而妄求房子長存。

莊子說:嗜欲深者天機淺,嗜欲淺者天機深。

天機是什麼?天機就是天爵,就是大自然不變的規律(形而上),就是精神貴族,就是等級上限,就是格局大小,就是戰略布局,就是寵辱不驚,就是上德不德,就是人爵的地基,是基於慈悲心而發。嗜欲是什麼,就是人爵,就是物質和名望,就是寵辱若驚,就是下德執德,形而下者,生滅無常,是基於貪嗔痴而發。

世人只知追求社會貴族,卻不知社會貴族的地基是精神貴族。不要地基,而妄求房子長存。

老子說:「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意思是說:不顯示自己,不自以為是,因而更顯耀突出;不誇耀自己,因而有功績;不自以為賢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與人相爭的,世界上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做到了,功成不必在我,你有這個胸懷嗎?這個胸懷就可以作為檢測標準。

所以求勝人還是求勝己,是貪嗔痴心還是慈悲心,皆由你的發心而定。

關於破我執,可以看這篇你經歷的哪些事情讓你懷疑這個世界是假的? - 知乎


嗜欲和性痴根本就不是一個東西。

我認為這裡的嗜作渴求,欲指慾望。就是不斷渴求,滿足,甚至追逐慾望。

這裡的性,不是性愛的性,應作性格的性,痴指痴迷。連起來應是性格專註而痴迷。

然後你對比一下高三成天擼炮和成天學習的人最後都是什麼樣。


慾望念頭雜亂者最差,其次心念專一,最優無所執。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一個道理。

見天機,窺探到天地運行規律。


嗯~性痴不能完全理解成我執哦~

你看啊,佛陀菩提樹下悟道,一坐多久啊,難道是我執讓佛陀堅持的嗎?

能有這樣的堅持就是因為把雜念摒棄了,鑄就的是成道。

孔子說:「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堅持的人不一定成道,但是成道之人必有所持。

可是,世間誘惑太多,讓人恐懼的事情也太多,很多人都堅持不下去。

耐不住寂寞,也守不住繁華。內心的恐懼隨著時光的流逝越來越大。

所以控制住慾望是必要的。莊子不是讓我們不要有慾望,而是在紛繁中守住最初最近乎道的那個樸素的「痴」。

痴者心無旁雜,愚者又豈是真愚?


嗜欲與性痴不一樣的,舉例而言,

臨淵慕魚是嗜欲

退而結網是性痴


不就是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的意思嗎?

哪裡矛盾了?只不過換了個方式闡述


推薦閱讀:

怎麼理解莊子無用之大用?
莊子的愛情觀?
中國文人是不是在失意的時候才信老莊思想?
莊子與李白在思想上的根本區別在哪裡?
如果在兩軍陣前與諸葛孔明對話的是莊子,會發生什麼?

TAG: | 道家 | 莊子人物 | 陰陽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