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法西斯主義者是怎麼面對日本文化中大量的中國文化影響的?

比如日文中的漢字、中國成語之類的?日本法西斯有沒有剔除日本文化中的中國影響的行為?如果有,產生了什麼結果?


沒剔除啊,因為日本近代的法西斯化本身就與中國文化有一定的關係。某種意義上是儒教政治理念的實踐。

日本的法西斯化與皇國思想有直接聯繫,而皇國思想的一個重要的思想來源就是中國傳統的政治理論「華夷之辯」和「正統論」。

明治維新以後,天皇重新掌握實權,近代天皇制確立,日本政府也第一次完成了國家的郡縣化,明治天皇終於成了日本真正的「始皇帝」。而高唱「尊王論「的水戶學也在這一時期繼承發揚了江戶時代的朱子學,對政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他們秉承古代中國的正統論梳理一下歷代的「正閏」問題,主要做了三件微小的工作,欽定了「南朝正統論」,平反了楠木正成同志,將其作為尊皇的代表人物,將足利尊氏打成了歷史反革命,踩上了一萬隻腳。而最重要的一點在於將皇國思想寫入了基本法,確立了天皇萬世一系不可動搖的統治地位。在這之上,儒教的忠君愛國的思想成為了戰爭體制下控制國民時理所當然的選擇,而這也是日本近代打壓民權,繼而法西斯化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

皇國思想在外交上的表現就是華夷之辯,在1912年中華民國的國號風波當中,日本政府堅決反對中華民國的呼稱的理由既在於其認為「中華」冠以國號是對周邊國家的蔑視,這種認識的出發點既在於華夷秩序中,「中華」與「中國」的概念不是國家代詞China,而是一種尊號,既天下秩序的中心,所謂相對於野蠻文明的文明一方,在天下中地位最高的國家與朝廷,因此當時落後「野蠻」的中國使用這一呼稱在日本看來是難以接受的,因此其堅持使用支那共和國一詞,支那一詞也由成為侮辱性辭彙(在日本看來他們認為這是合理的中性稱呼)。日本在這時認為自己的「皇國」才是這種秩序的中心,繼而打出了「八紘一宇」的口號,這本質上就是日本式的「大一統」觀念,而之後的大東亞共榮圈某種意義上不過是「天下」秩序的翻版而已,由「皇國」日本提攜落後國家共同對抗歐美蠻夷的政治共同體。而這種儒教式的等級觀念也成為了日本的種族歧視理論的來源之一,繼而對於「蠻夷」非人的歧視,虐待與屠殺也就有了思想上的正當性了。

當然,日本的這些帶有儒教色彩的思想當中已經混入了大量佛教與神道教思想,就如同日式中華料理一樣,根本上來說這也都已經是日本特色的中國文化了。


看了一圈沒人提到敵性用語...

當時的日本軍國主義根本沒在做排除漢文化影響的事情,反而極力標榜自己才是漢文化的正統,同時排斥米英鬼畜對日本的文化影響

換言之,日本並不把中國看成等量齊觀的敵人,漢文化並不造成任何威脅

題主這個問題提得就不對...


崇禎登天,弘光陷虜,唐、魯才保南隅,而韃虜橫行中原,是華變於夷之態也。雲海渺茫,不詳其始末。如《剿闖小說》、《中興偉略》、《明季遺聞》等,概記而已。朱氏失鹿,當我正保年中,爾來三十年所,福、漳商船,來往長崎,所傳說有達江府(江戶)者,其中聞於公(將軍),件件讀進之,和解之,吾家無不與之。其草案留在反古堆,恐其亡失,故敘其次第,錄為冊子,號《華夷變態》。頃間吳鄭檄各省,有恢復之舉。其勝敗不可知焉,若夫有為夷變於華之態,則縱異方域,不亦快乎?————《華夷變態

宣揚中國從此變為夷狄,日本才是真正華夏。


對高票說法有一點異議。

「崖山之後無中華」真是日本學者提出的嗎?

「崖山之後無中華」這句話,估計對中國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指宋元鼎革為中國歷史的一大劇變,崖山海戰後陸秀夫背負著幼帝投海自盡,後宮及群臣大多隨之殉國,七日之後,浮出海面的屍體有十餘萬,華夏文明自此而絕。

宋的滅亡,標誌著中國第一次全面亡國。一個國家的主體民族被奴役,征服者還是以殺戮和搶劫為樂事的落後民族,正常的發展進程被打斷,給中華文明帶來的傷害是不言而喻的。可是要說崖山之後無中華,那麼之後的明朝算什麼呢?經過幾次三番的文化運動後的我們這些當代人又算什麼呢?如果當代中國人已經不能算是中華文明的載體,我們又該向何處去尋根?難道還真的需要跑到日本去追尋漢唐遺風不成?

這些問題深究不得,於是又紛紛傳說這話是日本人說的,更有人言之鑿鑿地指認說這話的是內藤湖南,誰叫他提出了唐宋變革論呢?於是看來看去,就他最像了!

這讓我深感詫異,讀過內藤著作的人都知道我在說什麼。內藤提出宋代近世論,是指中國社會從宋代開始到晚清基本結構不變,他對元清等異族征服王朝的評價並不低。在他的《中國近世史》中,他專門用了一節評論「中國歷史學家對蒙古政治的偏見」,說中國歷史學家多數是純粹的漢族人,出自讀書階層,所以都用消極的一面來看待蒙古政治,但「從地位比較低的普通百姓來說,或許覺得還不錯。」而內藤本人主攻的斷代史其實是清代史,對於清代樸學推崇備至,顯然他是沒有這個覺悟提出「崖山之後無中華」的。

事實上,內藤有一個爭議很大的理論,即文明的中毒與解毒說。他認為文明和人一樣,也會經歷成長、衰老和死亡的。當文明發展到高度爛熟的時候,就會產生毒素,需要外來文化的衝擊來「解毒」。

當漢帝國發展到極致的時候就會有五胡亂華,由此催生出了燦爛的隋唐文明。蒙元對於宋,滿清對於明,也同樣如此。中華文明能夠長存不滅,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每當衰相顯露的時候,都有塞外民族幫忙「解毒」。因此中國經常被游牧民族侵略,其實是件「非常幸福的事。」這一理論被他的得意弟子宮崎市定繼承並發揚,在宮崎氏的大作《東洋樸素主義的民族和文明主義的社會》中有詳細論述。

說來日本入侵中國也是典型的異族入侵,把異族侵略說成是毀滅中華文明的元兇,顯然不利於「大東亞共榮」,因此抗日戰爭時期,日方的宣傳理論基本都是眾口一詞的「侵略有利健康」論。

而除了京都學派的學者宣揚這個觀點以外,還有一位比較活躍的人物是秋澤修二

此人自認是馬克思主義者,以馬克思的亞細亞生產方式來分析中國社會構成,認為「集約形小農業」是中國專制集權的基礎,因此中國在近代的落後是必然的,只有在外力入侵的情況下才能發生根本性的變革。這其實是魏特曼《東方專制主義》、費正清「衝擊-回應」說是一路貨,不過他說得更露骨一點,明確說明「日本皇軍的武力」就是這股中國一直等待的外力,將給予「中國社會之特有的停滯性以最後的克服」。於是理所當然地,他也招致了中國學者更強烈的批判。

在考究中國近代落後原因之時,中國停滯論是個很時髦的話題,據我所知,黑格爾、亞當斯密、《世界史綱》的作者韋爾斯、湯因比,都提出了類似的觀點,只是有些把中國停滯的開端定為唐末、宋末、明末,或者乾脆定到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可是停滯並不等於死去,只是發展緩慢,「象冬眠了似的」,還從沒見過說中華文明從元代起就乾脆完蛋了的(內藤倒是說過滿清必亡的話,不過政府和文明是兩回事)。要找到類似「崖山之後無中華」的表達,還真是挺困難的。


不邀自來。我的6萬字畢業論文就是關於這個的。

先說結論: 別說剔除了,日本的法西斯主義意識形態本身的一個重要思想來源就是中國文化。確切的說就是儒家。

最近忙,挖坑慢慢更。


日本人一方面說崖山之後中國人和游牧民族混血變得不行了,一方面努力證明自己的祖先是騎馬民族,這就是典型的精分

日本人在侵華的時候,總想和滿洲人,蒙古人攀親戚,還說成吉思汗最後到了日本,證明日本人是繼鮮卑人,女真人,蒙古人之後又一波給漢人輸血的民族

可他們又說,漢人有了游牧民族的血,變得劣等了,這還能自圓其說嗎?

同樣的,韓國人也是,拼了命的和蒙古,滿洲攀親戚,恨不得說自己是他們的一員,又說,華夏淪亡於北方民族,所以我韓國自己是華夏

這特么是對自己有利怎麼都行!屬墨索里尼的,總是有理!

也就人家越南,說北方華夏淪亡於游牧民族,華夏正統在越南,越南在東南亞擴張,屠殺占婆、真臘、寮國,橫行霸道,打得是「以夏變夷的旗號」


,,,其實日本的法西斯,,,也是中國傳過去的,,,( ??﹏??)這是真的,,,


不記得來源了,二戰時期是日語中漢字比例最高的時期之一,目的是佐證「中日同文同種,一衣帶水,亞洲一家,親善共榮」的宣傳


他們不care而已。

我知道有很多人喜歡意淫日本人如何如何喜歡中國文化,土肥原等人如何如何了解中國文化,甚至還有什麼「日本侵華等於滿蒙入侵」的說法。但實際上日軍當中喜歡德國、蘇聯、英美的人都比喜歡中國的人多得多。土肥原懂點中國文化一幫人就excited,怎麼不見日軍海兵學校教學樓連磚都是從英國運來的,教授課程從來都用英文呢?

嫌貧愛富是人類本性,當年中國自己一大幫人恨不得廢掉漢字改用拉丁文。你看日本人在東北推廣協和語那尿性,哪來半點「喜愛中華文化」的意思?


日本網上小有名氣的一個老頭子,描述了日本民間對古代的中國人(漢族人)與現代中國人(漢族人)的看法。

也就是他們認為古代漢族人的確很發達很聰明很先進,自從宋朝滅亡之後,蒙古人征服中國,華夏大地上漢族人都與游牧民族混了血,變成了混血「雜種」,導致了智商和素質的嚴重退化。

所以漢族都是混血一說,其實源於日本民間緋聞。


美國人戰後為啥要推當用漢字表並試圖廢除漢字,就是因為他們認為日本軍國主義的源流就在於他們對中國傳統和儒學的主流解釋。


「我噠!我噠!統統是我噠!

華夏正統!文明文化!領土!人口!都是我噠!」

以前豐臣秀吉侵略朝鮮還放話說:「在我生存之年,誓將唐之領土納入我之版圖。遷幕府於北京奉天皇於大唐之京都,可於明後年幸,將京城附近之十國可供聖上御用。」


佛教還是印度傳來的,你看我們整天阿三阿三的叫


中國與日本的法西斯主義更大的可能性是來自同一個源頭:歐洲。如同民族國家的概念來自歐洲一樣。

來自維基百科:

法西斯主義(英語:Fascism;義大利語:Fascismo;德語:Faschismus;民國初年又譯作棒喝主義[1]),字源為束棒,是一種極致國家民族主義的政治運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由法西斯義大利和德意志第三帝國(納粹德國)建立法西斯政府後,於二戰期間蔓延整個歐洲乃至世界的一套關於創造新民族性及新國民的意識型態及政治宗教[2],包括日本[3] 與中國[4][5][6]。

────

根據法西斯主義研究的新學術共識,《世界法西斯:一歷史百科全書》定義法西斯主義為[2]:2:

一種具革命形式的極致民族主義,此民族主義決心要動員所有「健康的」社會和政治能量,以抵抗其認定造成民族衰敗的威脅,以實現國族或民族脫胎換骨的目標。該民族主義方案涉及政治文化的復興,包括支撐政治的社會及倫理文化的重生,而在某些案例此重生包括了基於種族學說的優生學概念的復興重生。

極致民族主義

極致民族主義是法西斯主義絕對根本,因此極致民族主義和傳統民族主義的概念完全不同[2]:2。西方現代意義的民族主義根據的是「公民」的國籍概念,此公民的國籍源於公民權和永居權利的賦予法律程序,此權利賦予亦包括對未同化族裔或宗教人群。極致民族主義則認為這樣以「公民」為基底的概念是「機械」及無內涵的。移民僅僅拿到護照或甚習得了國家語言而取得國籍是機械且空洞的[2]:2。

法西斯主義的極致民族主義核心概念則提倡一種「有機」、「種族」或「整合」的國籍性概念,強調國家民族認同的首要地位,對同質性文化、共享歷史、或民族的歸屬感。極致民族主義認為這歸屬感遭到個人主義、消費主義、大規模移民、寰宇主義(世界主義)、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多方破壞。[2]:2

法西斯主義意識形態建立此民族概念之上:民族是一種超越個人之上的、有活生生歷史及天命:作為一活生生的有機體,民族能茁壯成長、死亡、或復興再生。

革命

法西斯主義者宣稱為扭轉民族衰敗並開創民族復興,是革命鬥爭事業來建立後封建、後自由主義及後蘇維埃的秩序。根據此定義,歷史上在世界各地雖有程度不一的法西斯主義組織及活動,在政府政權上僅有兩個國家可以無誤的定義為法西斯政權:法西斯義大利和第三帝國。在法西斯主義革命內容及政策立場上差異頗大,因此需要建立法西斯國際來誘發不僅僅是個別國家的再生及復興,也包括歐洲的再生及復興[2]:2-3 。

復興

法西斯主義的目標在於將社會轉變為民族共同體再生及復興的基礎,創造新民族性格及新國民。法西斯主義復興民族的作法包括破壞現有自由派或保守派的政治系統、廣泛部署高度入侵性的社會工程、政治儀式的精心展示、領導者迷眾、等等,都為法西斯義大利和第三帝國共享的特點[2]:3。民族復興神話的含糊不清本身,是法西斯主義運動能廣招各種不同社會背景的人所支持的要點[2]:3。復興神話,營造宗教情感和預感現實以注入超脫意涵,法西斯主義對民族共同體的歷史賦予了靈性,因此在法西斯主義取得權力後運動,將傾向建立一「政治宗教」將民族和國家神聖化,並以此建立新秩序。這種透過魅力領袖,壯觀展示,政治儀式等等的政策,使得自由民主社會有的「公民宗教」儀式方面的作法,相形之下顯得蒼白無力[2]:4。

────

中華民國

蔣中正對義大利法西斯及德國納粹政權的有紀律的民族主義和展示不停的青年熱血印象深刻,對當時兩種運動提供官方的支持:藍衣社及新生活。蔣中正的目標是要把真實的民粹支持及革命熱情灌入在其國民黨政權[2]:22。雖然這兩項運動,和後來1937年形成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相形失色,代表了法西斯主義被民族主義政權由上位倡導將群眾革命化的一個獨特的例子[2]:22,於《世界法西斯百科全書》中,關於〈中國〉的條目主張,藍衣社在定性分類上應視為是「法西斯主義風格的」(英語:fascistic)而非是「法西斯的」(英語:fascist)[4]:128。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前,在蔣中正倡導下,中國國民黨黨員成立的藍衣社(自稱為復興社)、CC系(Central Club,即中央俱樂部)、中國文化學會和中國文化建設學會,打著民族主義的旗幟大量宣傳法西斯主義的代表人物、理論特徵,並以出版及學會活動,對德國、義大利的制度介紹,以做為拯救國家、完成統一、扺禦外侮的參考。法西斯主義宣傳利用人們昐望統一的心態在中間階層及青年學生中,產生影響。這些宣揚法西斯主義的蔣派系亦為國民政府特務體系的籌建者[5][6][18][19]。

中華復興社在實際效果來,是一項在國民黨內改革的努力以回歸到孫中山的發展國族主義之意識型態;但不同於義大利法西斯主義的是,其所倡議的一黨威權專政是過渡的,是走向民主政體的暫時性作法[4]:128。雖然歷時很短,中華復興社運動在1930年代取得至少四項群眾運動的成就:新生活運動、國民勞動服務運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和國民軍訓運動[4]:128[20]。

毛澤東批評蔣中正倡導「國家至上」、「民族至上」的「一黨訓政」為法西斯主義的軍事獨裁政權[21][22][5]。

日本

主條目:日本法西斯主義

1930年代日本雖有右翼運動及群體的發展,但真的按歐陸極致民族主義的是以納粹為模範的東方會,該會由中野正剛創建以倡導法西斯主義[2]:22。

中野正剛的東方會在意識型態上明顯偏離日本保守主義的根本原則,因其主張將天皇變成純粹象徵性的國家元首。當其群眾聚會開始受到公眾注意時,東方會遭到政府禁止而中野正剛受到軟禁,其後在軟禁時中野正剛剖腹自殺[2]:22。被稱為「日本的希特勒」,中野正剛曾訪問歐洲,而其日本跟隨者著黑杉衣,其政黨在1937年選舉獲得2.1%的選票[3]。雖然在日本右翼的法西斯運動並沒有形成強勢的政治力量,但在一戰至二戰期間日本菁英的政治思想上,影響深遠,包括由政府官僚、軍官及知識份子組成的革新俱樂部(Kakushin),鼓吹「軍國」、「極權」或「新秩序」、種族純潔[3]。


福澤諭吉講的很清楚,日本古來從大陸輸入了諸多文化,正如近代西歐傳承了希臘羅馬古典文明。但是中華本身就僻處歐亞大陸東隅,不在文明交流最激烈的地方,自古以來吸收西方文明的果實有限,水平也比希臘羅馬差些。現在開眼看世界了,要學就學最好的東西,日本就應該直接向歐洲看齊,不再與抱殘守缺的惡鄰為伍,此所謂脫亞入歐。

我覺得福澤諭吉的思路清晰,邏輯通順,目標明確。兩千年來默默無聞,幾乎不與世界大局相干的三島之民能在一百年多年裡迅速崛起,弄出這麼多大新聞,說明了他的思路正確。

侵華戰爭期間,日本的漢學大家宮崎市定寫過一本名著----&<東洋樸素主義的民族和文明主義的社會&>,書中所謂樸素主義民族,是指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滿族。同書論列日本於樸素民族這一範圍之內,蓋武德未泯,不曾被文明華風腐蝕云云,其於當代政治的用心不言而喻。

較之福澤諭吉所處的時代,可以看出宮崎市定的東洋論更進一步,徹底要日本同"中華"劃分界限。同時細化了東洋歷史論,直到今天的"姨學",尤可見其影響力。

韓國,越南對古中國文化的貶低更甚。

記得多年前翻過一本韓國學者寫的書,還是國內學術類大出版社出的,裡面評論中國一半以上的歷史是被外族征服的歷史,中國之大是因為被征服多了常被帶進來征服者的土地。好像接觸到韓國人的言論多了,發現他們確實蠻喜歡中國古代打仗很弱雞這一論點。


大日本帝國是披著法西斯外衣的儒家帝國主義,用他們自己的話叫東洋道德西洋技藝。按照經典的儒家理論和換代模式,彼時神州陸沉,禮崩樂壞,日本應該興王師,舉義旗,解民倒懸,光復華夏,大和入中國則中國之,改元正朔,開科取士。但無奈這時的儒家文明各國已經被西方列強輪得毫無自信,東方的傳統都已經成了糟粕,日本本身孱弱,無法完成儒家帝國主義的理論構建,必須從西方吸收「先進」的理論,選來選去,發現法西斯是最適合自己的。


你看看內藤湖南的書就明白了,"文化中心轉移說"就是用來解決你說的問題的


人類文明本來就是相互交融發展的,優秀的文化直接拿過來用沒什麼不妥,就像馬列主義雖然不是我國原創,但它卻能救中國。至於文化嘛不是我影響你就是你影響我,你讓看到洋人就喊打喊殺的義和團穿越到現在,看到大街上的人都穿著西裝牛仔褲皮鞋洋裙T恤,房子都是鋼筋水泥西方大廈建築風格,還有人喜歡吃西餐喝咖啡坐沙發睡席夢思養番狗,科舉考試還要考英語,生活用品也大多都西方的發明,什麼電腦手機飛機互聯網相機,甚至生病很多人看的也是西醫,古人會不會覺得很奇怪,我泱泱大華中華為什麼要被西方的奇巧淫技同化?還有現代漢語辭彙也有大量來自日本,現在網上的年輕人更是受日本宅系文化影響,一口一個打CALL,萌,吐槽,現充,傲嬌,腹黑等等,義和團看到想打人。

古代中國是東亞霸主,日本靠近中國自然受影響深,這也是沒辦法的,如果日本靠近歐美估計都不用等到19世紀明治維新,也不會受中國影響閉關鎖國,工業化得在18世紀可能就和歐美同步完成了。


以上


日本人是這麼看這件事的,崖山之後無中國,不是說中國消失不見了,而是中國轉移到日本島上了。而原中國大陸上的國家就被稱為支那。真正繼承中華文化的是日本人。其實有這種心態的還有韓國人,他們自稱小中華。當然了,到了清末,日本就改成脫亞入歐,到了本世紀初,韓國人就考證出自己其實來自天頂星。


直接說自己才是真正繼承中華文化的,大陸上的那個沒有了,這個說法現在還有很大的市場,何況當初


二戰之後無大和,廣場之後無日本。


日本要不是有大中華思想,要不是中國文化和歷史對他們巨大的吸引力,尤其在那個年代,也就不會腦衝動要全面佔領中國了!而是首先佔領東南亞,甚至印度(話說英國忙於對付德國,根本無心管印度),然後休養生息幾十年,那就了不得了。為什麼呢?其實中國當時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國家,除了煤炭世界頂級儲備,其他要發展工業的,石油和鐵礦非常貧乏!鐵礦一直都是缺的,而大慶油田等是後來的事。但是東南亞不同,像印尼、印度等鐵礦和石油資源都有,佔領他們比佔領中國性價比更高。就更不要說耕地!中國耕地佔比少得可憐。就算日本打下中國,管理都是一個問題。只佔領東北最多加山西,和親日的蔣政權睦鄰友好,然後深耕東南亞和印度,工業和農業所需的都有了,也不用再沒油水的中國戰場打得沒辦法最後狗急跳牆咬美國一口自掘墳墓了。但是日本人個個都是三國迷,那個時代更是對中國這片大陸的征戰歷史入腦入心,所以很想成為這片大陸的主人,自己成為這個大歷史的主角。所以日本人其實是敗在中華情結。


推薦閱讀:

80年代之前接受教育的中國人對南京大屠殺確實沒什麼印象這是事實么?
如何評價女生喜歡看抗戰史?
為什麼抗戰時期日軍一直沒能進入陝西?
二戰時期,中國軍隊曾經繳獲哪些稀有武器?
抗戰時期國共合作得最好的戰役是哪場?

TAG:日本 | 歷史 | 日語 | 抗日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