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是怎樣的?


做一個比較吧:藤堂高虎和甲斐宗運。

前者,著名的渡之鳥,一生一共侍奉過8個主子,而且大言不慚的號稱"不侍奉七個主君的人不是真武士"(原話我給忘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而他本人的仕途確實一路高升,從一個小小的近江國人出身,到死時已經是一個33萬石的大名。以至於他的家訓已經被現在的日本企業奉為圭臬......

而甲斐宗運,肥後阿蘇家的頂樑柱,一生盡心儘力的為了扶不起的阿蘇家效力,愣是憑一己之力幫阿蘇家續命了好久。他的3個兒子僅僅是被他懷疑有一丁點內通伊東家的跡象就被他親手殺死,為主君盡心儘力的結果使得他在家中眾叛親離,最後由於討伐造反的親家引起了家人的不滿,之後便被親孫女毒死。而現在,甲斐宗運卻被譽為智勇忠仁兼備的將領......

這兩個人,雖然行事截然不同,但都貫徹了自己的武士道精神,至於你到底推崇哪個,那就見仁見智嘍。


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武士道精神等於不怕死,事實上不畏死亡只是武士道的一小部分。

而且在不同時代武士道都有不同的含義,比如說戰國時代武士道更多的代表了每個武士個體所堅持的道和大義,而在德川幕府的和平年代武士道則更多的表現為對武士階層的要求,其中以忠誠最為重要,到了近代基本可以簡化為忠誠,責任,榮譽和勇敢四項。

我認為,西方學界所界定的武士道更符合日本的武士道,因為西方的騎士與日本的武士同屬一個社會階層。

聯繫題主查一下 武家注法度 這本書


你可以看看《葉隱聞書》。

  忠君以及為君而死。武士的路就是死,但是到底是為何而死,這就是武士道了


外國人對武士道的理解基本源自這一句。

「Bushido is realized in presence of death.This means choosing death whenever there is a choice between the life and death.There is no other reasoning—yamamoto tsunetomo」

「武士道是一種對死亡的風度,這意味著當在生與死之間作出抉擇時,應毫不猶豫的選擇死而不需要任何的理由。—山本常朝」


輸了就是可恥的


好工具,絕佳的好工具,堪稱一把絕世之劍。

不過得看怎麼用......


一般來說,武士道分為葉隱和士道兩派,兩者都是在江戶時代成型的。

而武士道概念為世人所接受則要等到新渡戶稻造寫出《武士道》之後了。


武士道是明治時代的新渡戶稻造創造出來的。是為了對抗西洋主義而樹立的「日本式」的文化標杆。當然忠君愛國的思想是很早就有了。特別是江戶時代之後,德川幕府統治穩定了,自然不喜歡武士們還按照戰國時代的實用主義來行事,所以就把朱子學樹立為官學,宣揚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其實真有多少人按照這套理論行事呢,是值得懷疑的。畢竟真正按照這套規矩做事的人都是道德模範,而模範是很少的。(當然,口頭上講大義的人還是很多的。)

在現代日本人的觀念里,「武士道」屬於很陳腐過時的一套東西。就跟中國的「君臣父子」一樣。但很多不了解日本的中國人提起日本,還是會聯想到「武士道」,進而想像出瘋狂固執的日本人的形象。真是天大的冤枉。


推薦閱讀:

抗日戰爭日本為什麼沒在東北發現石油?
你是如何準備東京大學情報理工學系的研究生考試的?
如何評價安倍談話?
日本有哪些優秀文化?
日本為何出現養老金危機?

TAG:日本 | 日本文化 | 日本歷史 | 日本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