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裴」字姓氏,你知道什麼淵源嗎?

我只知道是嬴二世封的,你知道什麼都可以說出來。拉些本家來續家常ヽ(*·ω·)?


快來關注"姓氏百科"微信公眾號吧,有詳細的姓氏介紹,有一大波趣味測試。

參考資料:【裴】得姓始祖:伯益,起源有三種說法

裴姓,中華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97位。為伯益之後。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載,伯益的後裔有個叫飛廉的,他的裔孫被封於蘋邑(今山西省聞喜縣東),稱為蘋氏,至六世孫為蘋陵,他在周僖王時被封為解邑(原字為上非下邑)(山西省藺猗西南)君,他就去掉邑字底,改加衣字底,表示已經離開了蘋邑,稱為裴姓。

姓氏源流

裴(Péi)姓源出有三:

1、出自嬴姓,為伯益之後。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載,伯益的後裔有個叫飛廉的,他的裔孫被封於蘋邑(今山西省聞喜縣東),稱為蘋氏,至六世孫為蘋陵,他在周僖王時被封為解邑(山西省藺猗西南)君,他就去掉邑字,改加衣字,表示已經離開了蘋邑,稱為裴姓。

2、源於周朝秦國,以邑為氏。秦國先公非子被周孝王封於秦,史稱秦非子。秦非子的後代中有人被封為侯爵,並被封為裴鄉(今山西省聞喜縣的裴城)的首領,稱裴鄉侯,這位貴族被稱為裴君。他的後世子孫便已封邑為姓,稱裴姓。

3、源於春秋時晉國,以地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載,晉平公將顓頊的一個裔孫封到裴中(今陝西省岐山縣北)那個地方做首領,這位貴族被稱為裴君。他的後代遂以「裴」為姓,稱裴姓。

得姓始祖:伯益

裴姓是4000多年以前舜之時賢士伯益的後裔。根據《通志·氏族略》上記載,裴姓是伯益的後代,被封於非(原字為上非下邑)鄉,後代因此以非為氏,後來他們的後裔徙封解邑,就去掉邑旁,以衣旁為裴,稱裴氏。而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上說,裴姓原為嬴姓,是伯益的後代,秦時的非子之孫被封為裴鄉侯,子孫因此以裴為氏,即山西聞喜的裴氏家族。而《唐書·宰相世系表》上也記載,非子的孫子受封於非鄉,後代因以封地為氏,後來徙離封地,就去邑旁從衣旁為裴。因此,裴姓是4000多年以前舜之時賢士伯益的後裔。伯益是顓頊帝的子孫,善於調馴鳥獸,被虞賜姓為嬴,後又佐禹治水,建立大功。距今大約2650年以前的周朝時,伯益的後裔出現了一位裴陵,因立功被周天子封為解邑君,食采於現在河南省洛陽縣南方的解邑,於是,他的家族也自然地從非鄉搬到解邑,並且改姓為裴。然後,裴氏先人又以解邑為中心,往其他地方搬遷,繁衍至今,分布於全國各地。望族居於河東郡,即現在的山西省夏縣北部。裴氏後人尊伯益為裴姓的始祖。

遷徙分布

裴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西晉末年,政治腐敗,八王爭奪政權的戰爭使社會動蕩,生產受到嚴重破壞。匈奴、鮮卑、氐、羯、羌等少數民族紛紛內遷,他們不能忍受西晉的壓迫,紛紛起來反抗。匈奴貴族劉淵於永興四年(304年)起兵,國號漢,定都平陽(今臨汾市堯都區金殿一帶)。晉懷帝永嘉四年(310年),劉淵死,子聰立。次年,劉聰遣石勒殲滅晉軍十餘萬人於苦縣寧平城(在今河南省鹿邑西南),俘殺太尉王衍等。同年,又派劉曜率兵破洛陽,俘懷帝,縱兵燒掠,殺王公士民三萬餘人。建興四年(316年),劉曜攻破長安,俘愍帝,不久被殺,西晉滅亡。史稱這一時期為「永嘉之亂」。加上連年旱災,造成了嚴重的饑饉和疾疫,餓殍遍地,流屍滿河。在大動亂大旱災大飢餓的情況下,北方各族人民不得不流徙到梁、益、荊、豫、兗等州就食。在這股流民的大潮里,河東裴氏也被裹挾著從今山西、河南等地四處流徙。裴姓雖然起源於山西,但是他們很快就走向中原,走向全國,在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這種不斷開拓進取的家族精神,又引導他們走向鄰邦,飄洋過海,走進世界各地。只要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國人開發奮鬥的足跡,就有裴姓族人開發奮鬥的足跡。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都留下了裴姓族人開拓進取的徽音。


一直以來對自己姓裴的感覺就是這姓很少有~沒有跟我重姓真好~

後來才發現這是封建史上第一大家族~可惜沒落了~沒人知道它以前多輝煌


封建史上第一大家族 裴氏家族自古為三晉望族,也是中國歷史上聲勢顯赫的名門巨族。裴氏家族「自秦漢以來,歷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極,五代以後,余芳猶存。在上下二千年間,豪傑俊邁,名卿賢相,摩肩接踵,輝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偉人,彪炳史冊。


裴氏的起源

我們的遠祖無疑是黃帝。傳說黃帝的孫子顓頊帝的苗裔孫中有個叫女修的,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吞食了一枚玄鳥卵,便有了身孕,生下了大業。大業也叫皋陶,他娶了女華為妻而生下了大費,大費也叫伯益。提起伯益,這可是我們遠祖中了不起的人物,他先是幫助大禹治水,在治水的過程中發現了地下水的秘密,教會了人們鑿井取水;後又幫助舜帝馴服鳥獸,奉禹的命令教人們種植稻穀,勞苦功高,得到了舜帝和禹的褒獎和信任。舜帝賜他為嬴氏。要知道那可是「庶人無姓」的時代,有了姓氏就表示脫離了庶人的行列而躋身於貴族隊伍中了。舜帝死後,禹接任了帝位。皋陶死後,禹便命令伯益攝政,意欲把帝位禪讓給他,但出人意料的是,伯益在禹死後三年把帝位讓給了禹的兒子啟,自己去當隱士了。為了頌揚伯益的高風亮節,人們建了很多宗廟紀念他,直到現在人們還在懷念他。 伯益娶姚氏女為妻,生了大廉,號鳥俗氏;大廉的裔孫中有個叫費昌的,費昌目睹了夏桀的無道昏庸而歸順了商湯王,成了湯王的御。費昌的裔孫仲衍輔佐商王太戊,為王御;仲衍的四世孫叫軒;軒生潏,潏住在西戎,為商朝保衛西垂之地;潏生蜚廉,蜚廉生惡來。蜚廉善跑,惡來力大,父子倆都忠誠地輔佐商紂王,以至周武王在伐紂時把惡來給殺了。惡來死後,蜚廉看到紂王大勢已去便自殺了,死後葬在太霍山,有石棺。 惡來生子名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幾,太幾生大駱,大駱生非子。非子是嬴氏部落的首領,住在犬丘;因善於養馬,周孝王命令他在汧、渭之間養馬,馬繁殖得很快,為周王朝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因此,周孝王把秦地封給了非子,號稱秦嬴,並允許非子在秦地建邑,一來使其成為周王朝的附庸國,二來使其延續嬴氏。非子的後代後來被封為 鄉(今山西聞喜城東)侯,便以「 」為姓氏。周僖王時,非子的六世孫陵又被封為解邑君(今山西臨猗縣西南),陵公為了不忘故土,為了使子孫後代不忘祖宗,將「 」去「邑」從「衣」,為「裴」,這便是裴姓的來源,也是史書上所說「秦」、「裴」同祖的由來,裴陵就是裴氏家族的始祖。 關於裴姓的來源。史學家還有一說。說是秦公子針(亦稱後子,秦景公之弟),為了躲避景公可能的加害,逃到了晉國。晉平公把他安置在周川之裴中(現聞喜縣東),號稱裴君。景公死後,秦哀公接位。公子針便回到了秦國,他的後人們還生活在周川,並以裴為姓,也就是說秦公子針是裴姓的始祖。這個說法亦有裴氏先祖的墓誌、墓碑可以做證。絕大多數的裴氏後裔就沒有去管歷史學家們的爭論不休,公認陵公是裴姓的得姓始祖。

裴氏的崛起

裴氏得姓後,由於世事動亂,先是春秋,戰國群雄爭霸,後是強秦滅六國而統一中國,人們從驚魂中還沒來得及醒來時,又遇上陳勝、吳廣不堪強秦統治而揭竿起義,繼而又是楚、漢爭天下,連年的戰爭,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直到漢文、景兩帝(約公元前190年—140年)時,人們才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漢景帝時,裴蓋公,時任執掌上林苑、兼管皇家財物和鑄錢的水衡都尉一職。雖說職位並不高,卻開始了裴氏家族登上中國歷史舞台的新局面。自此,裴氏家族在這個舞台扮演了重要角色,創造出裴氏家族光輝而燦爛的歷史。 東漢光武帝(劉秀公元25—56年在位)時,蓋公的裔孫遵公從雲中(先大同至包頭一帶)跟隨劉秀平定了隴、蜀後,被劉秀委以敦煌太守。在擔任太守期間,採取了強硬與懷柔並用的政策,確立了漢在西域諸國中的地位,建立了友好關係。東漢時還有一位任敦煌太守的裴氏先祖,他就是岑公。岑公在漢順帝(公元126—144年在位)時擔任敦煌太守,他的事績未見歷史記載,但可見於《漢敦煌太守裴岑記功碑》。碑文中說他是雲中人,在永和二年(公元137年)擔任敦煌太守時,僅率領郡兵三千餘人就打敗了西域呼衍王的入侵,並誅殺了呼衍王,一戰而平定了西域之亂,確立了漢在西域諸國中的大國地位。使邊境平靜,漢的威名遠播。 東漢末年,裴氏家族中出了一位更重要的人物,他就是敦煌太守遵公的裔孫裴茂。茂公的父親曄公是漢并州刺史、度遼將軍。茂公,字巨龍,漢靈帝(公元168年—190年時在位)時歷任縣令、郡守、尚書令。漢獻帝(公元190年—220年時在位)建安三年(公元196年)夏四月,茂公率領段煨等關中諸將討伐董卓餘黨李傕、郭汜,得勝功封陽吉平侯。茂公因為自己有較高的政治地位,他的四個兒子潛、徽、輯、綰四公後又成為了裴氏家族分成三眷後的宗派之祖,因此在河東裴氏的家族史上有著很大的影響,使後裴氏家族遍布全國,並且走向了世界。

潛、徽、輯、綰四公,曹魏時期均是高官顯宦。潛公,字文行,在曹操時,因代郡大亂,他受命擔任代郡太守。潛公受命後竟不帶一兵一卒單車赴任,以嚴治郡,三年代郡便得以大治,從而名聲大噪。後又出任沛國相、兗州刺史。魏文帝(公元220—227年在位)時任散騎常侍、荊州刺史,賜爵關內侯。魏明帝(公元227年240年在位)時,官至尚書令,拜光祿大夫。後被裴氏後裔尊為「中眷裴」之祖。徽公,字文秀,曾任冀州刺史,時人稱「裴冀州」,後又任吏部郎,爵蘭陵武公。徽公有四個兒子,長子黎(又名演)字伯宗,西晉時任游擊將軍;次子康,字仲豫,任太子左衛率;三子楷,字叔則,歷任侍中,中書令、光祿大夫、開府;四子綽,字季舒,任黃門侍郎,英年早逝。康、楷、綽三公俱是當時名傾一時的名士,尤數楷公的才能與威望為高。徽公的長子黎公的長子粹在西晉時任武威太守,因生性謹慎辭官而歸居解縣洗馬川。粹公的長子詵在晉末大亂時曾去西涼避難,前秦克涼州後詵公又回到了解縣洗馬川,而他的長子等人卻留在了西涼。西晉末大亂時,徽公的子孫大都被流徙到西涼,以後這些人大多在西涼為官,繁衍成一個龐大的家族,人稱「西眷裴」。「西眷裴」的後裔們均尊徽公為祖。粹公的次子暅一直住在洗馬川,後也發展成一個龐大的家族,人稱為「洗馬裴」。黎公的次子苞,西晉時任秦州刺史。苞公的兒子軫,孫子嗣都任過西涼武都太守。嗣公的長子邕在公元380年左右渡江而居襄陽,生子順宗。順宗生三子,長子叔寶,次子叔業,三子令寶。叔業公在宋元徽(公元473年—477年)年末,官至羽林監,蕭道成驃騎行參軍。蕭道成代宋建立南齊。叔業公在南齊朝歷任屯騎行校尉、冠軍將軍、徐州刺史,封武昌縣伯。後因北魏常犯邊境,徙任督豫州、輔國將軍、豫州刺史。在保衛南齊政權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由於南齊政權日益腐敗,叔業公頗感英雄末路,萌生歸北之意,終於公元500年獻壽春而歸北魏,同行的還有其子冠軍將軍芬之、侄植、颺等。歸北後,號稱「南來吳裴」。 輯公,在史書、墓誌、墓碑上均沒有其事績的記載,只知他在漢獻帝時曾任過司空一職。其子孫自重孫開、湛,尤其是開公後,發展成一個龐大的士大夫家族,因多居燕、趙之地,人稱「東眷裴」。尊輯公為祖。


推薦閱讀:

姓郭的一定是回族嗎?
百家姓中還有什麼值得回味的典故?
西漢之前的人名為什麼和現代的人名差別那麼大?
你家祖上出過哪些牛人?
如果讓你隨夫姓你會願意么?

TAG:姓氏 | 姓氏研究 |